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25215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docx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docx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5册)数学教案

(1)  

 

 

全  册  教  材  分  析

一.教  学  内  容

领域分类

内                      容

知识与技能

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富饶的大海——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风筝厂见闻——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一)

奇妙的变化——分数的初步认识

解决问题

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有关知识;了解并能正确使用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初步认识分数;会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知识与技能

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

美化校园——图形的周长

解决问题

知道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初步知道平移与旋转现象;进一步了解图形的有关知识,并能计算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常见图形的周长。

知识与技能

摸名片——统计与可能性

解决问题

能按照要求进行相关的统计,知道一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实践与

活动

 

 

实践活动——变化的影子

实践活动——变废为宝

 

 

 

二.教  学  目  标

1.知 识 与 技 能 方 面

数与代数

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有关知识;了解并能正确使用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初步认识分数;会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空间

图形

知道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初步知道平移与旋转现象;进一步了解图形的有关知识,并能计算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常见图形的周长。

统计

概率

能按照要求进行相关的统计,知道一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实践

活动

能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数 学 思 考 方 面

1、 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有关知识,会运用其解决相关问题。

会进行混合运算。

2、 知道并能正确使用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

3、 初步认识分数,了解分数的意义。

4、 知道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初步知道平移与旋转现象。

5、 能按照要求进行相关的统计,知道一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3.解 决 问 题 方 面

1、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有关知识,会运用其解决相关问题。

会进行混合运算。

2、能根据提供的条件,计算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常见图形的周长。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的意识。

  4.情 感 与 态 度 方 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喜欢学习数学,养成观察并提出问题的习惯。

2、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会与别人进行合作。

 

 

 

教学进度

时间

内     容

备  注

 

动物趣闻

 

 

富饶的大海

 

 

富饶的大海

 

 

富饶的大海

 

 

走进新农村

 

 

 

十一放假

 

走进新农村

 

 

风筝厂见闻

 

 

风筝厂见闻

 

 

风筝厂见闻

 

 

风筝厂见闻

 

 

美化校园

 

 

美化校园

 

 

奇妙的变化

 

 

奇妙的变化

 

 

摸名片

 

 

回顾与整理

 

 

回顾与整理

 

 

复习

 

 

复习、期末测查

 

 

 

 

 

 

 

 

 

 

 

 

 

在学习《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的基础上,先来谈谈本册教材的几个突出特点:

1、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

2、构建开放的、具有一定思维跨度的“板块”编排方式,为教与学留有较大的思维空间。

3、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由于学生处于学习数学知识的起始阶段,对建立初步的数感、符号感以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要根据低中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的机会,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突出数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生活中,对数学学习活动产生亲切感,培养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2、教学中要让学生多看、多说、多摆、多画、多想,在活动中体会、认识,在具体情境中逐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感。

3、充分利用自主练习,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单 元 教 材 分 析

第一单元: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

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是:

认识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并能够正确使用。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本学期的第一个单元,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基础上,来学习常用的质量单位。

由于克、千克、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本单元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受三者的不同。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是:

认识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并能够正确使用。

本单元设有一个信息窗,信息窗呈现的是四个小朋友正在翻阅百科全书,了解动物知识的情境。

通过阅读,他们了解了“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孵出来时还不到1克呢”,“世界上最小狗大约重1千克”“1912年在大西洋捕到的一条蓝鲸重15吨,它的肾重1吨”等知识,从而引出问题:

1克有多重?

1千克有多重?

1吨有多重?

让学生先来估计一下,进而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称一称,比一比,了解克、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克、千克、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与学生的日常知识,了解三种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将三者形成对比,加深对质量单位的认识。

2、感受自然界中的数学,进一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了解动物的有关知识。

同时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实践活动设想:

联系实际生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三种常用质量单位以及他们的关系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吨的认识是本单元的难点。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内容:

青岛版的三年级数学上册第2——4页

教学目标:

1、认识克、千克

2、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天平、砝码、教学挂图以及一些带包装的常见物品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挂图)你们看,四个小朋友在干什么?

他们正在看《动物趣闻》呢!

让我们和他们一切去了解一下动物的知识吧!

二、讲授新课

(一)观察:

1、 他们从书中了解了哪些关于动物的知识?

2、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新授:

出示问题:

1克有多重?

1、 你知道1克有多重吗?

联系你平时见过的东西,估计一下。

(与你的同位互相交流一下)

2、 全班交流:

多重是1克。

(估计:

一片口香糖大约是1克;一粒花生米大约1克;一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

3、 用天平演示操作,认识1克。

(出示小博士的话:

平时我们常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

表示较轻物品的质量,常用克作单位,克用“g”表示。

你还知道哪些物品的质量常用克作单位?

(扩展学生思维,联系生活实际。

4、 拿出自己准备的较轻的物品,自己掂一掂,估计一下它有多重,同位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最后,再称一称,验证一下。

5、如果物品比较重,我们还用克作单位吗?

出示问题:

1千克有多重?

6、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先在小组内估计一下。

(估计:

1暖瓶水约重1千克;两袋盐重1千克……)

7、认识1千克:

(出示小博士的话:

表示较重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

1千克又叫1公斤。

千克用“kg”表示。

8、克与千克是什么关系呢?

1千克=1000克

9、哪些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

(全班交流)

10、你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吗?

(小组内交流)

互相背一背,感受一下

三、巩固与应用:

1、看图说说这些物品有多重?

(自主练习1)

(引导学生学会看秤和物品包装袋上的质量标记。

2、实践活动:

掂一掂,称一称(自主练习3)

(注意让学生先通过掂一掂估计一下,再动手称一称。

小组合作进行活动。

四、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两个表示物品质量的单位——克和千克,回家后找一找,掂一掂,看看我们的生活中常用物品有多重?

都有哪些物品分别用它们作单位?

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

板书设计:

认识克与千克

克       g

千克     kg

1千克=1000克

教学反思:

学生对克、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并不太了解,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有了一定的初步认识,但这还远远不够,需要在日常的生活中进一步加强练习与巩固,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这两个单位的使用。

第二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

青岛版的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页。

教学目标:

1、认识吨

2、知道吨与克、千克之间的关系

3、初步感受1吨有多重

教具、学具准备:

袋装大米

教学与实践活动的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谁记得是什么?

2、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小练习,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3千克=(      )克     5000克=(   )千克

(   )千克=8000克    (       )克=4千克

4、下面的物品可能有多重?

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自主练习2)

二、新授:

1、出示:

1912年在大西洋捕到的一条蓝鲸重15吨,它的肾重1吨。

你知道1吨有多重吗?

(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关于吨的知识。

2、出示小博士的话:

1000千克就是1吨。

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吨用“t”表示。

1吨=1000千克

3、感受1吨

4、请几位学生抬一袋大米,感受一下,这袋大米重25千克,那么40袋大米大约重1吨。

5、什么物品一般用吨作单位?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4

先看图,弄清图意再回答。

2、自主练习5

学生自己完成练习

同位互相你问我答。

补充类似练习,适当扩展延伸。

3、自主练习6

指名说说图意

自己完成:

这艘船能一次将货物运完吗?

全班交流

4、自主练习7

出示图画:

认识它们吗?

自己试着填一填

说说为什么填写这样的单位

说说你对这些动物的了解。

作业:

课外小调查:

调查常见物品的质量

板书设计:

认识吨(t)

1吨=1000千克

教学反思:

   吨作为一个质量单位对学生而言非常的陌生,他们没有感性的认识,只知道表示很重很重的物品时可以用吨来表示。

教学时借助一袋大米来学生来搬一搬,亲身感受25千克有多重,以此帮助学生感知一吨的重量。

第三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内容:

青岛版的三年级数学上册第8—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对三个常用质量单位的认识。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

二、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8

出示挂图:

认识这几种球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