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研说课稿.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49423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研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研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研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研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研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研说课稿.docx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研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研说课稿.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研说课稿.docx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研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我研说的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

我的研说流程是:

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

一、说课标

(一)总目标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课程标准提出了总目标如下:

第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美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第二、知识和能力目标:

1、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2、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3、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4、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5、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第三、过程和方法目标:

1、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2、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内容标准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七年级下册课程标准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第一、识字与写字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5.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6.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7.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8.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

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9.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10.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1.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

12.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

第三、写作

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2.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3.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4.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

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8.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第四、口语交际

1.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交流。

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4.注意表情和语气,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

5.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

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6.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

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能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第五、综合性学习

1.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

能从书刊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二、说教材

(一)、编排特点:

按照课程标准的精神,教材在选文、练习、活动等方面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构建新的教科书体系。

这本书力图构建语文综合实践体系。

按人与自我(人类、生命、人格、人性、人生等)、人与社会(社区、群体、家庭、民族、国家等)、人与自然(自然环境、生态等)三大板块组织教材,每个板块分若干单元(主题),每个单元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

采用这种编排体系,注重教材的实践性,自始至终把语文学习置于实践活动之中;突出教材的综合性,减少头绪,突出重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与个性发展、人格养成整合在一起。

第二、致力于全面挺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各个环节的设计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

力图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同时,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教科书内容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培养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与开发潜在能力、创新能力的统一。

第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内容和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进取精神,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

阅读部分,选文的练习和提示,都尊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自主建构文本意义,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理解。

便学生在阅读中不仅仅是获得信息、汲取知识、而且是发现自我、充实自我。

写作、口语交际部分,注意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展示独特个性、使学生的学习写作和口语交际,成为他们健康人生重要开端。

尤其是综合性学习部分、突出自主性、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自主选择确定活动内容和方式、突出合作性,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培养创新精神。

第四,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申学习语文。

这套教科书力图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变成读写听说的不断实践的过程,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第五、力求建立开放、有弹性和富有活力的教科书体系。

教材体现了课内外和校内外的结合,使教科书由课内走向课外。

可以看出,教材选文文质兼美,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适合学生学习。

(二)编排体例:

本册书的编排体例是:

主题单元、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

采用专题单元的编写体例,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不分文体,文白混编,共有六个单元。

整册书总体看资源丰富,从课后资料袋和插图资源非常精彩。

按照专题组织单元,每个单元前有单元导语,概述了这单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出了具体的学习要求,单元内容自称系统。

综合性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能力。

每个单元都有单元提示,一个单元有5篇课文,每课包括课文导语、课文、研讨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4部分,课文导语有时是对这一课的总述,有时设置了疑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导入新课,点明中心。

课文精选经典的文章,文质兼美,涵盖古今中外,文体多样,文化多元。

研讨与练习重在理解巩固内容,拓展延伸,检验教学效果。

读一读,写一写,体现了对字词积累的重视。

综合性学习,注重口语交际和综合训练,起到补充提升总结的作用。

(三)内容结构

教材努力突出人文性和工具性,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每个单元包括“阅读”与“综合性学习”,教材还包括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共五大部分。

阅读30课,现代文24课,文言文6课,分成六个单元,主题分别是:

成长足迹、热爱祖国、走近名人、文化艺术、探索自然、倾听物语。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紧扣阅读安排了六个专题分别是:

成长的烦恼、黄河,母亲河、我也追“星”、戏曲大舞台、漫话探险、马的世界。

课外古诗词背诵安排了10首古诗。

名著导读2部:

《童年》《昆虫记》

附录中有临摹、欣赏颜体书法和汉语词类表。

(四)教材比较

我国的教材,从过去的“一纲一本”全国通用一套教材,发展到现在的“一标多本”,各种版本争相斗艳,我校学生先后使用过苏教版和人教版两种语文教材,两种教材的编写理念都是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确立的,因而有着明显的共同点:

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贴近生活,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但也有多方面的不同:

1、人教版以单元为模块编写,选文严谨而不乏活泼。

每个单元包括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两部分。

苏教版则以“栏目”的形式组织单元,选文新颖。

每个单元有一个栏目名称,且在每单元后增加了诵读欣赏的知识,专题和名著推荐与阅读散布其中。

2、人教版以课文内容为话题,开展写作和口语交际活动。

综合性学习以一个主题活动为统帅,与阅读单元相联系。

苏教版口语交际与综合实践活动穿插进行,每个单元都有写作训练。

3、人教版10首课外古诗词,附后集中背诵;苏教版七下有课外古诗词8首,放在诵读欣赏中逐一背诵。

(五)知识整合:

通过整合让知识更加系统,便于在教学中前后联系,充分把握各个阶段的教学特点和重点。

以第六单元为例,第六单元主题是倾听物语,

横向上

它和前面第五单元探索自然作为主题单元,相互联系,同属于人与自然这一板块。

在教学中我选取了第五单元的《短文两篇》和第六单元的《狼》整合成块进行对比阅读教学,从体裁、主题思想、文言知识积累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在对比中完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过程,有比较才会有鉴赏,在比较中学生们得出了文章的异同,获得了更深的体验。

通过整合优化,课堂效果显著提高。

第六单元还和后面的名著导读《昆虫记》相辅相成。

在教学第六单元时,把《昆虫记》作为了拓展阅读,通过整合把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有效地结合在了一起,即加深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又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纵向上

它承接着上册的18课《绿色蝈蝈》,向下联系着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存与环境。

具体来看,《绿色蝈蝈》是科学小品文,生动有趣,本单元以散文为主,情感至深。

而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科学文艺作品,主题深刻,发人深思;《绿色蝈蝈》注重对科学知识的介绍,本单元讲了一些感性的故事,而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带给我们的更多的是理性的思考;《绿色蝈蝈》这样趣味盎然的文章,放在七年级上学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本单元主要引发学生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思考,而八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树立环保意识。

它们在内容上相互关联,在能力训练上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

三、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经过半年的努力,七年级学生已逐渐适应初中语文的学习,语文整体素养在不断提高,这为本学期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有以下建议:

1.激活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让课堂充满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朗读。

课程标准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以利于学生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因此,我将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深入课文,理解作品,体验作品。

3.分文体教学,从文体上分为散文、诗歌、文言文、小说和其他。

不同的问题重点不同,教授学生学习不同文体的方法。

散文重在体会思路感情,诗歌重在朗读手法,文言文重在积累归纳,小说要学会找到要素。

4.开展活动。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在开展的手抄报比赛、演讲、征文等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5.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运用学校提倡的“三步五环”教学模式,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三步是课前延伸、课内探究、课后提升,课内探究又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反馈、拓展提升、达标检测五个环节。

大力提倡和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学习新方式。

(二)评价建议: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用书面考试来评价学生,忽视了学生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因此,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我有以下评价建议:

1.突出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知识能力的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和学以致用情况;过程与方法的评价要注重考察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通过平日布置的创新性作业,看学生能否主动探究性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可把学生的课堂发言、日记、作文、心得体会、研究报告等作为评价的依据。

2.课堂及时评价和学业成果评价相结合。

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考察与评价,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从学生课堂表现,课外阅读记录、习作、活动记录、学情检测等方面进行评价,重过程,轻结果,多鼓励,少批评,即时诊断,增强信心。

3.评价主体要多元化,既要教师评价,又要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结合家长和社会的评价,运用各种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四点指出,“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是最有活力的一门课程。

为此,教学时要积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立足课内资源:

要充分利用教材插图和资料袋中的内容丰富学生知识。

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让学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领悟到教材以外的东西,综合提高语文素养。

开发和利用课外资源:

第一、课外阅读,结合学校开展的书香进校园活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补充课内资源的不足。

在课外阅读中吸取丰富的语文知识,做好名著导读工作。

第二、利用网络资源,互联网上丰富多采、日新月异的知识源泉,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的素材库。

第三、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蕴含着丰富的语文知识,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锻炼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我研说的内容就是这些,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