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第4单元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单元质量检测 课标人教版必修2三维设计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45375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第4单元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单元质量检测 课标人教版必修2三维设计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第4单元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单元质量检测 课标人教版必修2三维设计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第4单元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单元质量检测 课标人教版必修2三维设计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第4单元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单元质量检测 课标人教版必修2三维设计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第4单元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单元质量检测 课标人教版必修2三维设计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第4单元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单元质量检测 课标人教版必修2三维设计解析版.docx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第4单元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单元质量检测 课标人教版必修2三维设计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第4单元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单元质量检测 课标人教版必修2三维设计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第4单元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单元质量检测 课标人教版必修2三维设计解析版.docx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4单元生物的变异与育种单元质量检测课标人教版必修2三维设计解析版

必修二第四单元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交换。

实验表明,交换也可以发生在某些生物体的有丝分裂过程中,这种现象称为有丝分裂交换。

下图是某高等动物一个表皮细胞发生有丝分裂交换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产生的变异类型属于基因重组

B.产生的变异不能从亲代传到子代

C.不能产生基因型为DdEeFf的子代表皮细胞

D.能产生基因型为DdEeFF的子代表皮细胞

解析:

有丝分裂的后期是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但同源染色体不分离,所以产生的子细胞中也会出现基因型为DdEeFf的子代表皮细胞。

答案:

C

2.(2010·盐城调研)某炭疽杆菌的A基因含有A1~A66个小段,某生物学家分离出此细菌A基因的2个缺失突变株:

K(缺失A2、A3)、L(缺失A3、A4、A5、A6)。

将一未知的点突变株X与L共同培养,可以得到转化出来的野生型细菌(即:

6个小段都不是突变型);若将X与K共同培养,得到转化的细菌都为非野生型。

由此可判断X的点突变最可能位于A基因的(  )

A.A2小段       B.A3小段

C.A4小段D.A5小段

解析:

从题干的信息可看出L缺失A3、A4、A5、A6小段,但具有A1、A2小段,其与点突变株X共同培养后,可以得到转化出来的野生型细菌,那么点突变株X具有A3、A4、A5、A6小段,所以未知的点突变株X可能缺失A1、A2小段。

K缺失A2、A3小段,其与点突变株X共同培养后,得到转化的细菌都为非野生型,而只有K和未知的点突变株X具有相同的缺失小段时才能得到上述结果,因此X的点突变最可能位于A基因的A2小段。

答案:

A

3.(2008·广东高考)“基因突变对绝大多数个体是不利的,但却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你认为这一说法(  )

A.正确。

基因突变虽然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它为定向的自然选择奠定了基础

B.正确。

基因突变虽然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

C.不正确。

因为基因突变不利于个体的繁殖,会导致物种灭绝

D.不正确。

因为基因突变会导致个体的死亡,不利于生物进化

解析:

突变的有害和有利是相对的,这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但突变是不定向的,无规律可循,突变与个体的繁殖和死亡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答案:

A

4.下列情况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的是(  )

①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②一条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③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局部交换 ④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基因重组有两种情况:

一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的交叉互换;二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答案:

C

5.(2010·绍兴质检)引起生物可遗传的变异的原因有三种,即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以下几种生物性状的产生,来源于同一种变异类型的是(  )

①果蝇的白眼 ②豌豆的黄色皱粒、绿色圆粒 ③人类的色盲 ④玉米的高茎皱形叶 ⑤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A.①②⑤B.③④⑤

C.①③⑤D.②③⑤

解析:

①、②、③、④、⑤分别属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

答案:

C

6.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利用了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B.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C.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

D.基因突变不一定都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解析:

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

答案:

B

7.科学研究发现,p53基因是一种遏制细胞癌变的基因。

科学家发现几乎所有的癌细胞中都有p53基因异常的现象。

现在通过动物病毒转导的方法将正常p53基因转入到癌细胞中,发现能引起癌细胞产生“自杀现象”。

对于该基因疗法,从变异的角度分析属于(  )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

C.染色体结构变异D.染色体数目变异

解析:

基因工程中的转基因技术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答案:

B

8.多倍体是指具有3套或3套以上完整染色体组的生物体。

自1937年布莱克斯和埃弗里采用曼陀罗等植物发现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的方法以来,植物倍性育种已取得了巨大进展。

下列有关多倍体形成途径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获得高产、稳产和具有优良品质的多倍体农作物

B.生殖细胞减数分裂不正常,使染色体不减半,形成2n配子,这样的配子经受精作用可形成多倍体植株

C.同种或异种植物的原生质体融合成为杂种细胞,杂种细胞形成愈伤组织、进一步分化形成多倍体植株

D.合子或分生组织细胞内的染色体加倍形成多倍体细胞,能够发育成多倍体植株

解析:

多倍体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如由于减数分裂异常形成染色体数目比正常配子加倍的配子,再经过受精作用就可以形成多倍体。

再如在发育过程中,有丝分裂异常也可以导致多倍体细胞形成,从而经过组织培养形成多倍体植株。

植物体细胞融合技术也可以形成多倍体。

基因工程只能使受体细胞增加个别基因,而不会导致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答案:

A

9.(2010·厦门质检)下列关于单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B.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只有两个染色体组

C.未受精的配子发育成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D.单倍体育种是为了获得单倍体植株

解析:

如果某物种的染色体组数是多于2的偶数,则由此形成的单倍体的体细胞内含有多个染色体组。

无论原植株具有几个染色体组,由配子发育而成的个体是单倍体。

单倍体育种是为了获得能稳定遗传的具优良性状的植株。

答案:

C

10.某农科所通过如图所示的育种过程培育成了高品质的糯小麦。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育种过程中运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

B.a过程能提高突变率,从而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C.a过程需要使用秋水仙素,只作用于萌发的种子

D.b过程需要通过自交来提高纯合率

解析:

从图中可看出a表示的是单倍体育种,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通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b表示的是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b过程需要通过自交来提高纯合率。

答案:

D

11.(2010·潍坊模拟)利用杂交育种方法,培育具有两个优良性状的新品种,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有(  )

①材料的选择:

所选的原始材料是人们在生产中多年栽培过的、分别具有我们所期望的个别性状、能稳定遗传的品种,一般是纯合子 ②杂交一次,得F1是杂合子,不管在性状上是否完全符合要求,一般情况下,都不能直接用于扩大栽培 ③让F1自交,得F2(性状的重新组合一般是在F2中出现),选出在性状上符合要求的品种,这些品种的基因型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 ④把初步选出的品种进行隔离自交,根据F3是否出现性状分离,可以确定被隔离的亲本是否是纯合子

A.0项B.1项

C.2项D.3项

解析:

杂交育种的过程:

选择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筛选所需性状的个体,因此题干四种说法都是正确的。

答案:

A

12.关于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重组的微生物在降解污染物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二次污染

B.种植抗虫棉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对环境没有任何负面影响

C.如果转基因花粉中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内

D.转基因生物所带来的环境安全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解析:

转基因抗虫棉的种植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但也有可能对环境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答案:

B

13.某学校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以“研究××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课题进行调查研究,最好选择调查何种遗传病以及采用的方法是(  )

A.白化病;在周围熟悉的4~10个家系调查

B.红绿色盲;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C.苯丙酮尿症;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D.青少年型糖尿病;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解析:

只有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才能知道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在群体中随机调查,可以获得遗传病的发病率数据;青少年型糖尿病是多基因病且受环境影响较大,不易确定其遗传方式。

答案:

B

14.(2010·苏州模拟)青少年型糖尿病和21三体综合征分别属于(  )

A.单基因显性遗传病和单基因隐性遗传病

B.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遗传病

C.常染色体遗传病和性染色体遗传病

D.多基因遗传病和单基因显性遗传病

解析:

青少年型糖尿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21三体综合征是因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故属于染色体遗传病。

答案:

B

15.失散多年的堂兄弟(同一祖父)分别在台湾和大陆,若从DNA分子水平上鉴别这一关系,最可靠的DNA分子来源是(  )

A.常染色体B.X染色体

C.Y染色体D.线粒体

解析:

需要鉴别是否为同一祖父的堂兄弟,其祖父传给孙子的特有的DNA在Y染色体上,所以要鉴定Y染色体。

答案:

C

16.调查发现人群中夫妇双方均表现正常也能生出白化病患儿。

研究表明白化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判断下列有关白化病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

B.如果夫妇双方都是携带者,他们生出白化病患儿的概率是1/4

C.如果夫妇一方是白化病患者,他们所生表现正常的子女一定是携带者

D.白化病患者与表现正常的人结婚,所生子女表现正常的概率是1

解析:

根据夫妇双方均表现正常也能生出白化病患儿这一现象可确定,白化病的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

表现正常的人也可能携带致病基因,因此白化病患者与表现正常的人结婚,所生子女也可能患白化病。

答案:

D

17.如图是某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通过基因诊断知道3号个

体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

有关该遗传病的错误分

析是(  )

A.该遗传病基因的遗传一定遵循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

B.6号和7号生育患该遗传病小孩的几率为1/8

C.如果6号和7号生育的第一个小孩患该遗传病,那么第二个小孩还患该病的几率为1/4

D.3号和4号再生一个男孩是正常的几率为1/4

解析:

8号患病,3号和4号正常且3号个体不携带该病致病基因,所以图示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相关基因用A、a表示)。

X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同样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1号个体基因型为XAXa,2号个体基因型为XAY,6号个体基因型为1/2XAXa、1/2XAXA,7号个体基因型为XAY,1/2XAXa×XAY→1/8XaY;若6号和7号生育的第一个小孩患病,则6号个体基因型为XAXa,XAXa×XAY→1/4XaY;3号个体基因型为XAY,4号个体基因型为XAXa,他们所生育的后代中男孩基因型为1/2XAY,1/2XaY,男孩中正常的概率为1/2。

答案:

D

18.(2010·苏锡调研)分析右图遗传系谱,若与苯丙酮尿症、尿

黑酸尿病、血友病相关的基因分别用P和p、A和a、H和

h表示,且一号和二号家庭均不携带对方家庭出现的遗传病

基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Ⅱ3体内的致病基因只含有尿黑酸尿基因

B.Ⅰ3涉及上述三种性状的基因型是PpAaXHXh

C.Ⅱ3如怀孕生育一个男孩,健康的几率是3/4

D.若Ⅱ1和Ⅱ4结婚,则子女正常的几率是1/2

解析:

Ⅱ3的基因型若为PPaaXHXh,则携带血友病基因;Ⅰ3涉及题述三种性状的基因型是PPAaXHXh;Ⅱ3如怀孕生育一个男孩,健康的几率是1-(1×1×1/2×1/2)=3/4;若Ⅱ1(ppAAXHXH)和Ⅱ4(PPA_XhY)结婚,则子女正常的几率是1。

答案:

C

19.小芳女士很幸运地怀上了异卵双胞胎,但是,医生却告知他们夫妇均属半乳糖血症(人类的一种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基因携带者。

请你帮助预测,小芳孕育的两个孩子是一男一女的概率和至少有一个孩子患有半乳糖血症的概率是(  )

A.1/2和7/16B.1/2和7/32

C.1/4和9/16D.1/4和7/16

解析:

生男生女概率各占1/2,异卵双胞胎中一男一女(第一个是男孩或第二个是男孩)概率=1/2×1/2×2=1/2,两个孩子都正常的概率=3/4×3/4=9/16,所以至少有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1-9/16=7/16。

答案:

A

20.对下图所示的遗传病进行分析,则一定携带致病基因的一组是(  )

A.3号、5号、13号、15号

B.3号、5号、11号、14号

C.2号、3号、13号、14号

D.2号、5号、9号、10号

解析:

根据16号个体患病可推出该遗传病属于隐性遗传病,再根据8号患病而14号正常说明该病的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而位于常染色体上。

进一步分析可知该家谱图中只有2号和15号个体有可能不携带该致病基因,其余表现型正常的个体一定是致病基因携带者。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8分)(2010·广州调研)地中海小岛撒丁岛与世隔绝,当地居民普遍患有多种遗传病,是各种遗传病基因采集样本的理想地点。

(1)选择该地为遗传病基因采集样本地的原因是 

              。

(2)如果通过抽取血液来获得基因样本,则应检测的是    中的基因。

原因是。

(3)如图是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其中甲病为地中海贫血症(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若该岛中每256人中有一人患有地中海贫血症,则该岛人群中基因A的频率为   。

乙病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为    性基因。

若图中Ⅲ2与Ⅲ3结婚生了一个男孩,则该男孩患乙病的概率为    。

(4)要降低该地遗传病的发病率,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

(1)由于地中海小岛撒丁岛与世隔绝,该地的人不与外界人群发生基因交流,因此是各种遗传病基因采集样本的理想地点。

(2)血细胞中的白细胞(淋巴细胞)有细胞核,有完整的DNA组成,红细胞无细胞核,所以通过抽取血液来获得基因样本,应检测的是白细胞中的基因。

(3)由该岛中每256人中有一人患有地中海贫血症,可知基因a的频率为1/16,则该岛人群中基因A的频率为15/16,由系谱图可看出乙病是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假如乙病的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Ⅲ2与Ⅲ3与乙病相关的基因组成分别为Bb和bb,Ⅲ2与Ⅲ3结婚生了一个男孩,则该男孩患乙病的概率为1/2(孩子已确定为男孩)。

(4)要想降低该地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尽量避免近亲结婚,尽可能与岛外人群通婚,并进行必要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答案:

(1)该地不与外界人群发生基因交流 

(2)白细胞(淋巴细胞) 白细胞(淋巴细胞)有细胞核,有完整的DNA组成 (3)15/16 常 显 1/2 (4)避免近亲结婚(与岛外人群通婚);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22.(7分)下图为甲病(显性基因A,隐性基因a)和乙病(显性基因B,隐性基因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

请据图回答: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    染色体    性遗传。

(2)若Ⅱ-3和Ⅱ-8两者的家庭均无乙病史,则:

①Ⅲ-12的基因型是    。

②若Ⅲ-9与Ⅲ-12近亲结婚,子女中患病的可能性是    。

(3)若乙病是白化病,对Ⅱ-3、Ⅱ-4、Ⅲ-9和Ⅲ-10进行关于乙病的基因检测,将各自含有白化或正常基因的相关DNA片段(数字代表长度)用层析法分离,结果如图。

则:

①长度为     单位的DNA片段含有白化病基因。

②个体d是系谱图中的     号个体。

③若Ⅲ-9与Ⅲ-12近亲结婚(Ⅱ-8家庭无白化病史),生一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男孩的概率是    。

解析:

(1)由患甲病的Ⅱ-7和Ⅱ-8生有不患病的女儿Ⅱ-11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Ⅱ-3和Ⅱ-4均不患乙病但是生有患乙病的Ⅲ-10,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又因为Ⅱ-3的家庭无乙病史,说明乙病应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由于Ⅱ-8的家庭无乙病史,故基因型为AaXBXB,Ⅱ-7的基因型为AaXBY,则Ⅲ-12的基因型为1/3AAXBY或2/3AaXBY。

由于Ⅱ-4的基因型为AaXBXb,可推出Ⅲ-9的基因型为1/2aaXBXB或1/2aaXBXb。

Ⅲ-9与Ⅲ-12近亲结婚,子女不患甲病的概率为1/2×2/3=1/3(aa),患乙病的概率为1/2×1/4=1/8(XbY),则不患乙病的概率为7/8,两病均不患的概率为1/3×7/8=7/24,故子女中患病的可能性是1-7/24=17/24。

若乙病为白化病,在Ⅱ-3、Ⅱ-4、Ⅲ-9和Ⅲ-10四个个体中,只有Ⅲ-10为白化病患者,基因不正常,而a、b、c均含两种DNA片段,因此d为Ⅲ-10。

长度为7.0的片段中含有白化病基因,长度为9.7的片段中含有正常基因。

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可推知Ⅲ-9的基因型为aaBb;由于Ⅱ-8的家庭无白化病史,因此Ⅲ-12的基因型为(1/3AA或2/3Aa)、(1/2BB或1/2Bb),Ⅲ-9与Ⅲ-12近亲结婚,后代中患甲病的概率为1/3×1+2/3×1/2=2/3,患乙病的概率为1/2×1/4=1/8,生男孩的概率为1/2,因此生一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男孩的概率为1/24。

答案:

(1)常 显 

(2)①AAXBY或AaXBY ②17/24 (3)①7.0 ②Ⅲ-10 ③1/24

23.(8分)(2010·扬州质检)报春花的花色表现为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显性基因A控制以白色素为前体物合成黄色锦葵色素的代谢过程,但当显性基因B存在时可抑制其表达(生化机制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

(1)开黄花的报春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

    。

(2)现有AABB、aaBB和aabb三个纯种白色报春花品种,为了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黄色品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程序:

Ⅰ.选择    和    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种子;

Ⅱ.F1种子种下得F1植株,F1随机交配得F2种子;

Ⅲ.F2种子种下得F2植株,F2自交,然后选择开黄色花植株的种子混合留种;

Ⅳ.重复步骤Ⅲ若干代,直到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为止。

①补充完整以上程序。

②F1植株能产生比例相等的四种配子,原因是:

 

 。

③报春花的雌蕊和雄蕊不等长,自然状态下可以进行异花传粉。

为了让F2自交,应该怎样处理?

 

 。

④有同学认为这不是一个最佳方案,你能在原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以缩短培育年限吗?

请简要概述你的方案。

解析:

(1)根据题意,至少有一个A且不能有B存在时才表现出黄色。

故开黄花的个体基因型为AAbb和Aabb。

(2)①选择杂交的亲本中,至少有一方含有A,至少有一方含有b,才能培养出黄色品种(A_bb)。

②AABB与aabb杂交,F1为AaBb,由于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形成比例相等的四种配子。

③套袋可避免异花传粉。

④答案合理即可。

答案:

(1)AAbb或Aabb 

(2)①AABB aabb

②A(a)和B(b)分别位于3号和1号染色体上,产生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③从花蕾期开始套袋直到受精结束(答出套袋即可) ④(任写一个方案,答对其他合理方案也可)方案一:

对F2中开黄花植株分开留种和播种,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的即为纯种。

方案二:

取F1植株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成熟后开黄花的植株即为纯种。

方案三:

对F2中开黄花的植株进行测交,判断是否纯合,对纯合的进行标记,下一年再留种

24.(8分)下图是五种不同的育种方法图解,请据图回答:

(1)上述    过程(填写字母)所利用的原理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2)G过程所利用的原理是     ,H和I过程分别表示      和            。

(3)上述育种过程中,哪两个过程所使用的方法相同?

    (填写字母),具体使用的方法有                  (至少回答两个),其作用机理是。

(4)上述A~I过程中,哪些过程作用前后没有改变作用对象的基因型?

    (填写字母)。

解析:

本题以图解的方式综合考查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但提供最初的原材料的是基因突变,因此是E过程。

(2)G过程为转基因技术,其原理属于基因重组。

得到的含外源基因的植物细胞还需经植物组织培养形成新个体,植物组织培养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

(3)C和F过程的处理都能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可以用相同的方法,如低温处理或秋水仙素处理等,它们的作用机理相同,即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4)H和I过程为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不变,染色体上的基因也不改变。

答案:

(1)E 

(2)基因重组 脱分化(或去分化) 再分化 (3)C、F 低温处理和秋水仙素处理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4)H、I

25.(9分)基因工程是在现代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并有赖于微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运用,现在基因工程在动植物育种上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

基因工程基本操作流程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A是     ;最常用的是    ;在基因工程中,需要在          酶的作用下才能完成剪接过程。

(2)在上述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中,可以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步骤有      。

(用图解中序号表示)

(3)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移植成功,从分子水平分析,进行基因工程的主要理论依据是       ,也说明了生物共用一套       。

(4)研究中发现,番茄体内的蛋白酶抑制剂对害虫的消化酶有抑制作用,导致害虫无法消化食物而被杀死,人们成功地将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导入玉米体内,玉米获得了与番茄相似的抗虫性状,玉米这种变异的原理是          。

(5)科学家在某种植物中找到了抗枯萎病的基因,并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该基因导入金茶花叶片细胞的染色体DNA上,经培养长成的植株具备了抗病性,这说明。

如果把该基因导入叶绿体DNA中,将来产生的配子中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含有抗病基因。

解析:

(1)基因工程中需要的酶有: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很容易漏掉一种酶。

(2)解题的关键点是“可以”遵循碱基互补配对的步骤。

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主要有直接分离法和人工合成法,人工合成法包括mRNA逆转录和蛋白质氨基酸序列推测法,人工合成目的基因涉及碱基互补配对。

另外,过程②拼接和过程④目的基因扩增和筛选也涉及碱基互补配对。

(3)审题有两个方面:

①基因移植成功,②分子水平分析;分子水平就是要求考虑DNA结构:

都是双链结构,碱基都是按照相同的互补配对原则进行配对。

外源基因能够在不同生物体细胞内表达,说明基因表达的过程中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进行翻译,也说明基因表达都遵循中心法则。

(5)植株具备了抗病性说明已经产生了相应的蛋白质,从而获得新的性状,即基因已经表达。

叶绿体中的DNA遗传不遵循孟德尔定律,无法确定是否将目的基因传递给配子。

答案:

(1)运载体 质粒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 

(2)①②④ (3)不同生物的DNA结构基本形式相同 密码子 (4)基因重组 (5)目的基因(抗枯萎病的基因)已表达 不一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