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教育学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44111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教育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公共教育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公共教育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公共教育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公共教育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教育学试题.docx

《公共教育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教育学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教育学试题.docx

公共教育学试题

《公共教育学》部分

A卷

一、填空

1、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完整的系统,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

2、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3、()是体验的本质特征。

4、教师的专业技能包括教师的()和教育教学能力两个方面。

5、()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

6、新课程主要是从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来确立课程目标的。

7、()是制订课程标准的思维起点,也是制订课程标准的核心依据。

8、教学内容设计应遵循的要求是:

(1)要选择适宜贴切的内容

(2)()。

9、教育评价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根本上说是两大功能:

()和()。

10、()是教师自觉进行反思的前提。

二、多项选择

1、教育民主化的主要内容是:

(1)教育机会均等

(2)教育人道化(3)教育管理民主化(4)教学民主化

2、教育目的具有:

(1)导向功能

(2)激励功能(3)调控功能(4)评价功能

3、发现学习的本质特征表现在:

(1)问题性

(2)过程性(3)体验性(4)开放性

4、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

(1)专业知识

(2)专业技能(3)专业道德(4)专业情意

5、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为: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4)农村中学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

6、一个规范、明确的行为目标的表述,应当包含以下几个要素:

(1)行为主体

(2)行为动词(3)情境或条件(4)表现水平或标准

7、师生交往的基本属性是:

(1)互动性

(2)互惠性(3)主体性(4)能动性

8、教育评价的基础和核心是:

(1)价值判断

(2)价值引领(3)客观描述(4)增值探索

9、定性描述与定量描述的主要区别是:

(1)资料来源不同

(2)资料性质不同(3)关注重点不同(4)评价者的素质要求不同

10、以校为本的基本内涵是:

(1)为了学校

(2)在学校中(3)依托学校(4)基于学校

三、名词解释

1、现代教育2、人的可持续发展3、学习成功权条4、条件性知识5、校本课程6、课程结构7、相互比对8、绝对评价9、行动研究10、教育叙事

四、简答

1、简述终身教育的主要观点。

2、学生学习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

3、教师专业化有哪些特点?

4、简述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

5、如何理解“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的“整体”和“一贯”?

6、简述教学与教育、教学与智育的区别和联系。

7、简述知识教学的利弊。

8、教育评价具有哪些增值作用?

9、教师自我反思隐含着什么样的信念?

五、论述

1、你心目中的“学生”是什么?

教育能不能做到尊重学生?

怎样才能做到尊重学生?

2、“课程是学生的精神食粮,课程内容的质量直接影响乃至决定学生智力、品格、体质的发展。

”试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阐述课程及其课程改革对学生发展的重大意义。

3、有人说:

“教学的实质就是师生间的交往和互动。

”你是如何理解的?

4、新课程在期末评价与考试中有了哪些方面的变化?

试阐述。

六、材料分析

1、阅读下面的案例,思考我们学生的学习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

原因何在?

几年前,世界范围内曾流传这样一则笑话:

在一所国际学校,一天,老师说:

“同学们,今天咱们讨论这样一个问题,请大家就其他国家的粮食短缺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结果,同学们无言以对。

当老师进一步追问的时候,美国学生说:

“什么叫‘其他国家’?

”欧洲国家学生说:

“什么叫‘短缺’?

”非洲学生说:

“什么叫做‘粮食’?

”而中国学生则怯生生地望着老师说:

“什么叫做‘自己的想法’?

2、下面的案例体现了教师的哪些专业行为?

请分析。

骆佳老师上一年级体育课时,发现一个小女孩违反规定戴了手套,骆老师什么也没说,临时决定加一个小游戏:

手指做加法(师生出手指的和为10)。

骆老师伸出5个手指头,所有学生都快速伸出一只手,和她凑10,只有那个小女孩朝骆老师一笑,一耸肩,手背在身后一动一动的,骆老师也满含爱意地冲她一笑。

当骆老师再一次伸出手指时,得到的是全班的呼应―――那个小女孩的手套已经摘掉了。

(《大教育时代》2000年12月28日)

3、有三位将要升入高中的学生甲、乙和丙,他们听说实行高中新课程后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感到非常高兴。

学生甲想用第一年的时间把体育全部学习完,然后集中精力学习语、数、外等课程;学生乙打算在第一年把自己要学的物理全部学完,在第二年把化学学完,在第三年再学习生物;学生丙则更加高兴,他的物理成绩不太好,所以,他打算进高中后不再学习物理,而从其他科目上把学分学够……。

请问这三位学生的想法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吗?

为什么?

4、阅读下面的材料,试说明我们的教学应从中吸取什么。

这番警世之言告诉了我们什么?

一位从纳粹集中营中逃脱的幸存者,战后做了一所中学的校长。

每当一位新老师来到学校,他都会交给那位老师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

“亲爱的老师,我是一名纳粹集中营中的幸存者,我亲眼看到了人类不应当见到的情境:

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受到高中或大学教育的士兵枪杀。

看到这一切,我疑惑了:

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

我的请求是:

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人性的人。

你们的努力绝不应当被用于创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

只有在使我们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2、探究学习3、亲历性4、教学技巧5、专业情操6、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7、课程性质8、组织内容时要把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相结合9、教育功能;管理功能10、良好的反思氛围

二、多项选择

1、

(1)(3)(4)2、

(1)(3)(4)3、

(1)

(2)(4)4、

(1)

(2)(3)(4)5、

(1)

(2)(3)(4)6、

(1)

(2)(3)(4)7、

(1)

(2)8、

(1)

(2)9、

(1)

(2)(3)(4)10、

(1)

(2)(4)

三、名词解释

1、现代教育,主要是表示适合当今现代社会、现代生产体系、现代经济体系、现代文化体系、现代科学体系、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教育观念、形态和特征,表示现代需要提倡和应用的教育思想、制度、管理体系、内容、方式、方法等。

2、所谓人的可持续性发展,即是人的协调发展,既能满足当时需要,又能保证其身心和谐、均衡、持久的发展力而不受损害的发展。

3、学习成功权是受教育过程结束时的结果权利,既获得学习成功的权利。

4、条件性知识指的是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科方面的知识。

它是教师成功地进行教育教学所必备的知识。

5、校本课程既包括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与再创造,也包括学校自行设计的新课程;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6、课程结构是指在学校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将所有课程类型或具体科目组织在一起所形成的课程体系的结构形态。

7、相互比对发生在学生的相互讨论和相互交流之中。

学生在相互讨论和交流中,倾听别人的发言,并与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态度、自己的价值观进行比较,从而批判自己,纠正自己,这也是个内省的过程,学生也是这个过程的主体。

8、绝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要达到的目标或标准(客观标准),再将评价对象与这个客观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其到达目标的程度的一种评价方法。

9、关于行动研究的最通俗的解释是,它是为行动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脱离教师的教学实际而是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是在行动中的研究,即这种研究不是在书斋里进行而是在教学的活动中进行的研究;是对行动的研究,即这种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就是行动本身。

10、如果说,教学叙事关注的是课堂以及教学活动问题,那么教育叙事关注的是学校(班级)以及师生交往问题。

四、简答

1、⑴教育的终身性:

从胎儿到坟墓的人生全程教育⑵教育的全民性:

没有对象限制的全民教育⑶教育的开放性:

超越学校围墙的教育⑷教育的自主性:

自我导向学习的教育⑸教育的实用性:

完善自我的教育

2、

(1)学生学习的组织性;

(2)学生学习的依赖性;(3)学生学习的间接性;(4)学生学习的基础性。

3、

(1)教师专业化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质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2)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3)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4)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多主体共同努力的过程。

4、

(1)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

(2)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3)从强调教材这一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4)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5)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与“空无课程”并重(6)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整合

5、“整体”指将各类课程按横向关系组织起来,通过课程的横向组织,使各门课程在差异得以尊重的前提下互相整合起来,消除以往学科本位所造成的学科之间彼此孤立甚至壁垒森严的对立局面,使各门课程、各个学科产生合力,使学习者的学习产生整体效应,从而促进学生人格整体发展。

“一贯”指将各类课程按纵向的发展序列组织起来。

就一门课程而言,要强调“连续性”,使课程内容在循环中加深、拓展,并不断得到强化、巩固;就各门课程关系而言,要强调“顺序性”,使不同课程有序地开设,前后相互连贯,同时使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

从而使学习者的学习产生累积效应,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6、教学与教育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两者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

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向学生进行教育。

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

学校教育工作除教学外,还有其他工作,如德育工作、体育工作、后勤工作等。

智育是指向受教育者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专门发展受教育者智力的教育活动,它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但却不是惟一途径,智育也需要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教学要完成智育任务,但智育却不是教学的惟一任务,教学也要完成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如图所示)。

将教学等同于智育,容易导致对智育的途径和教学的功能产生狭隘化甚至惟一化的片面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这种认识所产生的危害是有目共睹的。

7、1)知识教学可以为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发展提供间接经验的指导。

(2)知识教学对于人的素质发展也有明显的局限性:

其一,知识教学虽然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间接经验的指导,但这只是人的发展的起点和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其二,知识教学尽管能完成部分的发展目标,但它不能完成全部的发展目标。

8、激励作用、调节作用、诊断作用、管理作用和发展作用。

9、第一,教师是专业人员。

第二,教师是发展中的个体,需要持续成长。

第三,教师即学习者与研究者。

五、论述

1、我心目中的学生是:

具有独特性的人,生成性的人,具有自主性的人,整体性的人。

教育能做到尊重学生,做到的前提是建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基本属性。

2、一从学生的角度讲,课程是学生的精神食粮,课程内容的质量直接影响乃至决定学生智力、品格、体质的发展,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课程改革因此被提高到关系国民素质和国家未来竞争能力这样的高度来认识,世界各发达国家无不注重通过课程改革来提高一代新人的素质。

二从教育的角度讲,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蓝图;课程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

课程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所以教育改革无不把课程改革放在突出位置甚至放在首要位置。

历史事实证明,没有课程改革的教育改革一定是一场不彻底的没有深度因而也不可能有实质性突破的改革。

3、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

据此,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

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

它不仅在理论上超越历史上的“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现实中的“学生特殊客体论”和“主导主体论”,而且在实践上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4、

(1)内容方面:

主要是改变过去只注重考核知识与技能的状况,高度重视对过去被忽视的重要方面的评价,科学、全面、合理地确定期末评价与考试的内容。

(2)方法方面:

为了更好地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使期末评价与考试成为促进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教育契机,设计和采用多样化的评价与考试方式、方法,如成长记录袋、表现性评价、情境模拟、游戏测评等。

(3)时间方面:

改革后的期末评价与考试转变成对学生在全学期学习与发展情况的整体评价,既强调结果又关注过程,力求实现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因此不可能在期末一段很短的时间内集中完成。

(4)结果反馈:

内容上看,期末评价与考试的结果要注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从形式上看,期末评价结果的呈现与反馈既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理想的形式当然是书面与口头的结合。

六、材料分析

1、材料反映出我们学生的学习缺少自主性和创造性,是一种完全的接受式学习。

现代学习的基本品质是:

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

2、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

3、不符合。

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高中课程设置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

设置学习领域能更好地反映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有利于在学习领域的视野下研制各科课程标准,指导教师教学;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体现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同时,要求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以防止学生过早偏科,避免并学科目过多,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4、教学关注学科更应关注人。

(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B卷

一、填空

1、(      )是教育民主化的核心。

2、(    )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3、学生的受教育权具体表现在就学的平等权、()和受教育的选择权等等方面。

4、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表现为()。

5、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具体包括两个方面:

()和学科教育学知识。

6、普通高中课程由()三个层次构成。

7、师生交往的本质属性是()。

8、()是教学设计最关键的环节,是教学设计的主体部分。

9、客观描述分为()和()两种。

10、()、()、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

二、多项选择

1、教育在内涵上体现为:

⑴教育是有方向和目标的⑵教师相对于学生而言具有文化上的优势⑶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负有道义上的责任⑷受教育者有自由意志和人格尊严

2、学生受教育的自由权包括:

(1)免于恐惧的权利

(2)免受歧视的权利(3)免于控制的权利(4)上课权

3、自主学习的主要特点在于学习的:

(1)主体性

(2)能动性(3)创造性(4)独立性

4、体验的基本特征在于:

(1)亲历性

(2)个人性(3)缄默性(4)过程性

5、教师群体专业化主要包括:

(1)教育知识技能的体系化

(2)教师教育的专业化(3)教师资格的制度化(4)教师活动的团体化

6、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为:

(1)职前的师范教育

(2)自学(3)新教师的入职培训(4)教师的在职学习。

7、课程资源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多样性

(2)价值潜在性(3)多质性(4)地方性

8、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

(1)关注每一位学生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4)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9、教育评价的核心要素是:

(1)客观描述

(2)价值判断(3)增值探索(4)价值引领

10、一般地说,校本研究总是要涉及到以下几个环节或经历以下几个过程:

(1)问题

(2)设计(3)行动(4)总结

三、名词解释

1、终身教育2、发现学习3、本体性知识4、教师的专业性向5、空无课程6、互动式体验7、自我比对8、相对评价9、日常教育评价10、校本研究

四、简答

1、如何理解教育的基本要素?

2、简述新课程培养目标的特点。

3、学生具有哪些基本属性?

4、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几个阶段。

5、简述开发校本课程的意义。

6、本次课程改革为什么要用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

7、怎样理解教学与课程的关系?

8、简述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特点。

9、比较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异同。

10、为什么说校本研究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根本途径?

五、论述

1、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与行为与传统教师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谈谈你对这些变化的看法。

2、有人说:

“课程即科目,课程即知识。

”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3、经验+反思=成长,阐述你对这一命题的认识和体验。

六、材料分析

1、阅读下面的材料,你认为教育的理想是什么?

我们究竟给了学生什么?

“我的孩子已经两次进入高考补习班了,不知这次高考能否成功。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家长费尽了心血,家庭生活再拮据,都会尽一切办法供孩子读书。

我的孩子也不是不用功,从上学开始,他几乎没有多少休息的时间,特别是进入高中后,孩子几乎没有一天休息过。

我们觉得供孩子读书很苦,而孩子觉得更苦,但考不上大学,这么多年的辛劳岂不是白费了吗?

!

邻居家的孩子高考失败后便开始工作,他所学的知识对他的生活和工作没有任何帮助。

其实,如果孩子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对他本人的生活和工作有价值,我们也就不再要求孩子一定上大学了。

现在学习的知识只是对考大学有用,对孩子的生活和工作没用,所以,如果孩子考不上大学我们一家的努力都前功尽弃了,孩子也变成了一个‘废人’,我们心不甘呐……”一位家长如是说。

一位企业人事经理说,“这几年做企业人事工作,我感触最深的是应聘的人才似乎‘满腹经纶’,但却一无是处。

他们只会做题、应付考试,或者复述书本上的东西,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就不知道如何解决了;换言之,他们既没有‘活学’,更不会‘活用’,知识对他们来说实际上是一种负担。

另外,几乎所有应聘人员的动手操作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都很差,更不用说创新能力了。

在已经录用的员工中,我们还发现他们缺乏必要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历越高、毕业学校的名气越大,问题越突出;众所周知,员工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甚至高于员工的业务能力;至于这些员工的生活能力就更差了,大多数的年轻员工不会生活,也不懂得去生活,生活没有情调,更没有品位。

总之,为了我们企业的发展,也为了营造企业文化,我们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去重新塑造他们,这种塑造几乎从零开始。

造成这些问题的因素或许有很多,但学校教育需要承担的责任应是最大的。

所以,我们呼吁各级学校调整教育目标,改变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和评价标准,为社会培养出真正有用的人才。

2、、试用人性及人性与教育的关系理论评述下列观点

“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我们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极微极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

3、分析下列材料,并说明你是怎样理解课程资源的。

关于课程资源的理解

王老师:

课程资源不就是教材吗?

就是教科书、教辅读物、教参、练习册等。

李老师:

课程资源,就是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教室等支撑课程教学的硬件设施、设备。

田老师:

我觉得课程资源不仅包括学校的硬件设施,还包括一些软件资源,比如教师、学生、校风校纪等。

马老师:

我认为课程资源是个很广泛的概念,一切能用于丰富课程教学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所谓“满眼皆资源,处处是资源”。

朱老师:

我比较同意马老师的看法,我认为课程资源就是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教师、学生、家长等学校、家庭、社区中所有的资源。

杨老师:

我觉得朱老师的看法有点将课程资源泛化,我认为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只有那些进入课程,与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才是现实的课程资源。

4、阅读下面的材料,试说明这对我们的教学有什么样的启示。

“蝴蝶”的启示

有人发现已裂开一条缝的茧中蝴蝶正在痛苦地挣扎,他于心不忍,便拿起剪子把茧剪开,帮助蝴蝶脱茧而出。

可是这只蝴蝶却因身体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便死去了。

蝴蝶必先在痛苦中挣扎,直到把翅膀练强壮了,再破茧而出,才能飞得起来,省去了过程看似为其免除了痛苦,但结果却是适得其反。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教育机会均等2、教育目的3、上课权4、学习责任5、一般教育学知识6、学习领域、科目、模块7、主体性8、教学内容设计9、定性描述;定量描述10、教师个人;教师集体

二、多项选择

1、

(1)

(2)(3)(4)2、

(1)

(2)(3)3、

(1)

(2)(4)4、

(1)

(2)(3)5、

(1)

(2)(3)(4)6、

(1)(3)(4)7、

(1)

(2)(3)8、

(1)

(2)(3)9、

(1)

(2)(3)10、

(1)

(2)(3)(4)

三、名词解释

1、人们普遍认为,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

对于社会来说,终身教育的理想在于建立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对于个人来说,终身教育是造就能够在现代社会中应付各种变化并发挥个人独特才能的成功者。

2、发现学习,是在教师不加讲述的情况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获得新知识,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

3、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知识、数学知识等。

它是教学活动展开的基础。

4、教师的专业性向是指教师成功从事教学工作所应具有的人格特征,或者说适合教学工作的个性倾向。

5、那些被学校和社会在课程变革过程中有意或无意排除于学校课程体系之外的课程,艾斯纳称之为“空无课程”。

6、互动式体验是学生在相互交流、讨论中,在不同意见的碰撞中去领悟学习内容中的只能意会的知识。

7、自我比对是自己的现在与自己的从前比较,这种比较主要是在认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比较,从而批判和改变自己,这是一个内省过程,学生是发生这个过程的主体。

8、相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作为基准,然后把各个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从而排列其名次优劣高低的一种评价方法。

9、日常性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教育行为(过程),只是这种行为含有评判和价值引领的成份,我们称其为评价,但这种评价并不依照科学的标准和程序来进行,而是以隐性方式渗透在课堂教学和师生交往的各种活动之中,所以,被称为教育教学中的非正式评价。

10、所谓“校本研究”是指以学校自身条件为基础,以学校校长、教师为主力军,针对学校现实存在的问题而开展的有计划的研究活动。

四、简答

1、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完整的系统,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

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与教育资源。

教育者是任何一个有能力实现旨在改善他人人格(或者保留那些有价值的组成部分)的社会行动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