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规划设计电子教案上.docx
《景观规划设计电子教案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观规划设计电子教案上.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景观规划设计电子教案上
《景观规划设计》(上)
绪论
第一节景观及景观规划设计
一、景观
《景观生态学》中对景观的界定:
•一般意义上的景观
•景观的科学含义
景观(Landscape)指风景、山水、地形、地貌等土地及土地上的物质和空间所构成的自然和人为活动的综合体,它体现了某一特定区域的综合特征。
主要景观特征和次要景观特征
1、景观作为视觉审美的对象,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土地以及土地上的所有物质形态的态度、人对人工构筑的城市的态度。
2、景观作为生活的栖息地、是体验的空间,人在空间的定位和对场所的认同使人与物一体化。
3、景观作为系统,是客观观察分析的对象
景观系统包含了四个生态关系
景观与外部系统的关系
内部各元素之间的生态关系和结构功能关系
生命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
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物质、营养和能量的关系
4、景观作为符号,是人类历史与理想、人与自然、人与人相互作用关系的综合物化的反映。
二、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目的
景观规划是在一个相对宏观的尺度上,基于自然和人文背景来认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是在自然系统中或者利用自然资源,找到最适宜的居住地。
它是物质空间的规划,目标是通过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
•景观设计是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和尺度上进一步深化、发展和完善规划意图,以满足不同的功能需要。
第二节现代景观设计学发展前沿课题和展望
一、城市生态设计
•将设计作为完善大自然能量大循环的一个手段。
•设计尊重地域自然地理特征。
•设计从生命意义的角度开拓设计思路,体现了生命优于物质的主题。
同时,建构更好的生态伦理。
二、广义的环境艺术设计
•结合时代特征,探索新的和谐景观艺术;
•通过设计将审美上升为人的生存范畴;
•对景观与建筑、规划、园林进行整合设计,强化对美的共同追求;
•对现实的了解、文化的领悟、技术的掌握和个性的发挥,决定了设计艺术的水准。
三、创新技术设计
•体现技术理性,反思其优越性和潜在危险,设计是对人口增加、资源减少、环境变化的应答;
•体现技术理性,反映技术与人类情感相融合的发展动态和技术审美观念的多样化;
•体现景观智能化趋势,使景观如有生命的有机体般活性运转、良性循环;
•尊重地域并结合技术所呈现的景观形式,将其转化为新的设计语言。
四、人性化设计
•设计体现以人为本,使期望的环境行为模式获得使用者的认同;
•对人类生活空间与大自然的融合表示更多的支持;
•与人类的多样性和发展性相符合,肯定形式的变化和内涵的多义性。
五、信息化设计
六、多元化设计
第一章景观设计的要素
第一节景观设计的自然要素
自然景观是由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构成的。
自然景观的构成要素包括地貌、生物植被、水体以及气候。
一、地貌
地貌即地表的各种形态,是由地壳运动以及流水、冰川、风、波浪、海流等外力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景现形态。
自然景观的地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形态:
●平地
●坡地
●山地
在景观设计时,如何利用地形地貌,应视其所处的具体位置和面积的不同而定。
此外,生态学的考虑也很重要,设计师应努力营造符合当地生态环境的自然景观,减少对环境的干扰和破坏。
二、生物植被
•植被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
•植被的生存环境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关系紧密。
•植被是自然景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包括:
非视觉功能,指改善气候、保护物种的功能;视觉功能,指植被在审美上的功能,即是否能使人感到心旷神怡。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绿地规划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水体
•水是自然界最为活跃的因素,也是构成自然景观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水的景观特点和不同性质,可以把水体景观分为河流、湖泊、海洋、泉水、瀑布五大类型。
•在景观规划中,一般将水体分为静态水和动态水进行设计。
四、气候
日夜气象的变化、四季的更替是气候显著的特征,且随经度、纬度、海拔高度、日照强度而产生变化。
由气候影响形成的自然景观有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时瞬间消失的。
1、寒带景观:
寒带地处高纬度,受到低温和强风的影响,积雪深、霜期长、日照时间短,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2、温带景观:
温带景观受四季更迭的影响,有着极丰富的变化。
3、热带景观:
热带景观包括湿热带与干热带两类。
第二节景观设计的人文要素
一、有形的人文景观要素
人文景观设计除了物质功能之外,还应贯穿历史,体现时代文化价值,富于精神内涵和审美价值,反映道德水平以及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从而促进整体文化环境的发展和进步。
1、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景观。
2、以建筑物为主要构筑物的景观。
–宫殿
–陵墓
–民居
–宗教建筑
3.城市景观建设。
–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景观进行规划设计。
二、无形的人文景观要素
优秀的景观设计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而且富有精神功能,也正是其自身体现出的对人类精神创造和人类文明的维护,才使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1、文化遗址
文化遗址的范围宽泛,它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人文景观。
人类文化经过世世代代的积累与总结,在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历史阶段均有自身的风貌、特征、范围及局限,在各个国家的发展也不尽相同。
2、民族民俗
•人文景观是受各个民族生活方式、风俗影响的。
•文化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因此景观的建筑形式、风格和所包涵的审美取向也会有差异。
第三节景观设计的其他要素
一、地面铺装
•地面铺装在手法上表现为构图,但其目的是方便使用者提高对环境的识别性。
•作用主要有:
适应地面高频度的使用;避免雨天泥泞难行给使用者提供适当范围坚固的活动空间:
通过布局和图案引导人流。
二、景观设施
•是建筑景观的外延。
根据使用功能可以分为:
装饰设施、庆典设施、道路设施、服务设施、卫生设施以及休息设施等。
•景观设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今中外的景观设施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面貌。
•任何景观设施都具有一定的使用功能,提供相应的服务。
第二章植物景观设计
第一节种植设计原理
一、空间建造原理
有生命的绿色植物以其特有的点、线、面、体形式以及个体和群体组合,形成有生命活力的复杂流动性的空间。
在设计时植物的建造功能是最先要考虑的,其次才是观赏特性等其他因素的考虑。
Ø植物材料可以在地平面上以不同高度和不同种类的地被植物或矮灌木来暗示空间的边界,从而形成实空间或虚空间。
Ø在垂直面上,树干如同室外的柱子,以暗示的方式形成空间的分隔。
Ø如同建筑的顶平面一样,植物同样能限制、改变空间的顶平面。
植物的叶丛是影响空间围合的第二个因素。
1、开敞空间:
仅用低矮灌木及地被植物作为空间的限制因素。
2、半开敞空间:
这种空间与开敞空间有相似的特性,不过开敞程度较小,其方向性指向封闭较差的开敞面。
3、覆盖空间:
利用具有浓密树冠的遮荫树,构成一顶部覆盖、而四周开敞的空间。
4、全封闭空间:
这种空间与覆盖空间相似,但其四周均被中小型植物所封闭。
5、垂直空间:
运用高而细的植物能构成一个方向直立、朗天开敞的室外空间。
二、美学原理
完美的植物景观设计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个方面的高度统一。
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需要综合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
▪美学原理相关内容。
三、生态学原理
1、环境分析——植物个体生态学原理
2、种群分布与生态位——植物种群生态学原理
3、物种多样性——群落生态学原理
4、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生态学原理
第二节种植设计类型
园林种植设计的基本类型有三种,即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
一、规则式
规则式又称整形式、几何式、图案式等,是指园林植物成行成列等距离排列种植,或做有规则的简单重复,或具规整形状。
▪规则对称式种植常用于纪念性园林,大型建筑物环境、广场等规则式园林绿地中,具有庄严、雄伟、整齐、肃穆的艺术效果,有时也显得压抑和呆板。
▪规则不对称设计没有明显的对称轴线和对称中心,景观布置虽有规律,但也有一定变化,常用于街头绿地、庭园等。
二、自然式
自然式又称风景式、不规则式,是指植物景观的布置没有明显的轴线,各种植物的分布自由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性。
自然式种植设计常用于自然式的园林环境中,如自然式庭园、综合性公园安静休息区、自然式小游园、居住区绿地等。
三、混合式
混合式是规则式与自然式相结合的形式,吸取规则式和自然式的优点,既有整洁清新、色彩明快的整体效果,又有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自然景色;既有自然美,又具人工美。
第三节种植设计基本形式
一、孤植
孤植树主要是表现树木的个体美。
◆要求:
构图位置应该十分突出,体形要巨大,树冠轮廓要富于变化,树姿要优美,开花要繁茂,香味要浓郁或叶色具有丰富季相变化
二、对植
在进出口、建筑物前等处,在其轴线的左右,相对地栽植同种、同形的树木,使之对称相适应。
◆要求:
外形整齐美观,两株大体一致。
三、列植
一般是将同形同种的树木按一定的株行距排列种植(单行或双行,亦可为多行)。
也可以反复种植异形或异种树,使之产生韵律感。
四、丛植
一个树丛系由二株到九、十株乔木组成,如加入灌木,总数最多可数十株左右。
树丛的组合主要考虑群体美,但其单株植物的选择条件与孤植树相似。
其观赏效果要比孤植树更为突出。
配置的基本形式如下:
▪两株配置:
二树必须既有调和又有对比。
一般来说两株树的距离应小于两树冠半径之和。
▪三株配置:
三株配合最好采用姿态大小有差异的同一树种,栽植时忌三株在同一线上或成等边三角形。
三株配合是树丛的基本单元,四株以上可按其规律类推。
▪群植:
群植系由十多株以上,七、八十株以下的乔灌木组成的人工群体。
树群可分为单纯树群和混交树群两类。
▪林植:
是较大规模成片成带的树林状的种植方式。
第三章水体景观设计
第一节城市水景分类
一、现代城市水景形态类型
⏹静水为主的水景造型
⏹以流水为主的水景造型
⏹以跌水为主的水景造型
⏹以喷泉为主的水景造型
⏹以涌泉为主的水景造型
⏹组合水景造型
(一)静水为主的水景造型
1、静水景观的形式类别
⏹自然形水景
⏹规则形水景
2、静水景观的营建形式
⏹下沉式:
局部地面下沉,形成蓄水空间,并限定水域范围。
⏹地台式:
水景的蓄容空间修筑于地面且高于地面。
⏹镶入式:
将水的景观作用由外环境引入建筑内部,或者穿过建筑空间成为连接室内外环境相互沟通的纽带,使水体灵活地发挥带系作用。
⏹溢满式:
水池的水面与边缘或地面齐平,无高差变化,增加人的近水、玩水、亲水的感觉。
⏹多功能式
(二)以流水为主的水景造型
⏹自然流水景观
⏹人工流水景观
(三)以跌水为主的水景造型
(四)以喷泉为主的水景造型
(五)以涌泉为主的水景造型
(六)组合水景造型
二、现代城市水景应用类型
就城市水景在城市中的作用和功能来说,可以分为四大类型:
城市装饰水景、城市休闲水景、城市庭院水景和城市天然水系。
(一)城市装饰水景
强调的是城市公共空间中水对其他景观元素(尤其是建筑、广场等硬质环境)起着统一、补充、强调和美化的作用。
⏹景观特点:
⏹软体雕塑
⏹突出构筑物,柔性地面铺装
⏹地面景观构图元素的重要补充
⏹丰富空间层次,给人带来平静和享受
⏹应用形式:
水池、落水、造景喷泉、水渠或水道。
(二)城市休闲水景
重点是人的行为和水的亲近关系
⏹景观特点
⏹强调亲水性
⏹强调人的参与
⏹对水质、水压要求严格
⏹突出水的趣味性
⏹应用形式:
儿童戏水池、涉水池,游戏喷泉,游泳池、冲浪池,海洋公园、水族馆,城市湖体。
(三)城市庭院水景
⏹景观特点
⏹强烈的个性特征
⏹水态的应用自由、创意
⏹水的体量与庭院的尺度有关
⏹讲究细处的搭配与情趣
⏹具有私密性和不开放性。
⏹应用形式:
各类水池、落水、喷泉、小型的流水景观。
(四)城市天然水系
⏹城市滨海景观
⏹城市滨水景观
⏹城市河道景观
⏹城市湖体景观
第二节城市水景导向
一、城市水景规划设计原则
⏹统一协调
⏹目的明确
⏹位置恰当
⏹安全可靠
⏹风格独特
⏹量力而行
二、城市水景设计理念和手法
⏹1、小中见大、扩大空间
“聚”,汪洋之感;“散”,不尽之意。
⏹2、步移景异,景观外延
⏹3、空间分隔,层次渗透
⏹4、生态环保,综合效应
⏹5、水园旱做
三、城市水景设计导向和方法
(一)自然式水景设计
⏹首先应以尊重自然风貌为主
⏹谨慎、巧妙地运用人工手法,作到师法自然。
⏹注意保护水景周边的生态环境,尽量使用天然材料进行保护性修建。
(二)规则式水景设计
⏹注重场地关系
(三)流水景观设计
1、岸线护坡
⏹宽大的河流修建岸线必须根据防洪要求进行设计(10年一遇、20年一遇、50年一遇等),并在急弯处加高护岸不小于300mm;
⏹小型流水弯道处必须保证弯曲半径不小于水道宽度的5倍。
2、形式与高差
⏹高差、河道的宽窄均影响流水的缓急。
3、安全与环保
⏹人工景观流水的深度一般控制在200—350mm之间,并在水流汇集处修建排水设施,保障水流洁净。
⏹水岸步行道路注意防滑
4、流水与景观环境
(四)跌水景观设计
⏹分为较大体量的主题水景和较小体量的景观小品。
⏹设置游玩路线,使游人进入水景环境。
如隔水通道、高于水面的汀步石、篦水阶梯和高于水面的滨水栈道等。
(五)喷泉水池景观设计
喷泉主要由水源、喷水池、喷头、管路系统和控制系统等组成
1、喷泉与水池
⏹通常,池面四周的宽度是喷泉高度的两倍。
2、给排水系统
⏹应保证定时更换洁净的水,将更换的废水用于环境的绿化灌溉。
3、喷泉与配景
①仿自然配景
⏹主要采用的手法有:
山石的堆砌、植物种植、动物形象设置等。
②规则形配景
⏹构成具有现代感的景观效果。
③艺术形象配景
⏹常将喷水的形式与雕塑艺术品结合。
④与其他水景形式相互配景
(六)水景的光影设计
⏹反射和倒影
⏹光线:
光线从喷水与瀑布后方射来,晶莹灿烂
(七)水景的音响设计
(八)水生植物景观设计
(九)水景的生态设计
⏹与生态理念整合,创造有持续生命力的水景
第四章建筑景观设计
第一节城市和城市建筑
一、城市建筑与城市形态的历史回顾
1、古希腊的城市与建筑
Ø雅典卫城至今仍被看作建筑与城市规划的典范。
2、古罗马的城市与建筑
Ø建筑形式多样,建筑艺术和结构布局比例恰当并相互呼应。
3、中世纪城市与建筑
Ø教堂建筑对城市结构影响很大,并与世俗建筑对立,使城市在高度上失去了统一的总体景观。
Ø不规则的街道和广场体系形成封闭的城市空间。
Ø城市色彩鲜明、个性突出、尺度适中,具有明确的视觉秩序。
4、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城市与建筑
Ø这一时期,建筑师成为设计者而不再是建造者。
Ø提出理想城市模型作为城市布局形态。
这种思想理论发展到16世纪,成为巴洛克风格。
5、西方近现代城市与建筑
Ø意识到规划设计对于城市发展的必要性。
Ø追求理想城镇模式,但实践证明,这只是设计者本身的愿望而已。
Ø通过建筑对城市空间和城市景观产生影响,已经成为建筑学的新课题。
二、当代建筑与城市理论概述
1、凯文·林奇的城市形态意象理论
Ø将城市中可意象性的物质形态归纳为5种元素:
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
2、莱昂·克里尔和阿尔多·罗西的城市类型学研究
Ø正确处理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在城市中的关系。
3、诺伯格·舒尔茨的场所理论与建筑现象学
Ø场所在一段时期内对特定的群体保持方向感和认同感,即具有“场所精神”。
Ø关注建成环境中的意义问题。
这种意义是通过主体(人)对客体(建筑、城市、环境)的感受和认知而产生的,是场所自身特征与人的主观认知因素的叠加。
三、建筑在城市中的景观特征
1、城市建筑自身的景观因素
Ø建筑的内在因素:
功能、高度、体量、形式与风格的特异性、所承载的意义
Ø在城市中的位置、可达性、所处城市空间的特性与品质。
2、建筑群体的形态构成
Ø城市建筑群体的组织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Ø中心和边界
3、建筑群体的轮廓线
“轮廓线是城市生命的体现,同时也是潜在的艺术形象”
第二节城市建筑的分类和组成要素
按照建筑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特性与品质产生影响力的不同,把城市建筑分为地标建筑(即标志建筑)、界面建筑和肌理建筑。
一、地标建筑——点性景观
一幢建筑、一组建筑甚至是一个雕塑
●特征
Ø外部形态有着远超出其内部功能的意义。
Ø位于相对重要的城市位置。
Ø明显而易于识别。
二、界面建筑——线性景观
多指街道。
具有空间限定、公共性,连续的街道立面能够反映出有关建筑的丰富信息。
●特征
Ø最常见的内容是临街商铺。
Ø一幢建筑应该与共同构成边界的其他建筑具有一定程度的,视觉可识别的共性。
Ø界面建筑之间应保持足够的视觉连续性。
三、肌理建筑——面性景观
城市中最常见的建筑形态,如居住建筑。
数量最多、面积最大、分布最广。
第三节城市建筑设计导向
一、设计原则
1、城市对建筑的要求和控制
Ø交通组织
Ø建筑物之间的关系
Ø城市公共空间和城市景观
Ø人在城市空间中的行为和心理
2、遵循模式和塑造城市空间形态格局
3、建筑和城市空间的和谐
●形式和谐:
对城市形式、秩序、文化的关注
Ø建筑的主要语言、构件、符号;
Ø建筑的形状、轮廓、组成几何元素、虚实关系、比例、节奏、韵律;
Ø建筑的用材、用色、肌理、质感。
●空间融合:
关注对城市活力的促进
二、设计内容和设计指导
(一)伸展式建筑
Ø通过伸展式建筑,将城市空间融入建筑体积内部或间隙中,缩小与相邻建筑之间距离,增强与相邻建筑的联系,以次创造更多、更丰富的城市空间。
Ø伸展式建筑分为三类:
线形、放射形和围合形
(二)建筑形态构成和城市空间形式
Ø空间的感知在于它的连续性,即流动性。
Ø组成空间序列的要素主要包括建筑、广场、街道、中庭、院落、边界等。
(三)建筑边界空间
Ø在建筑周边和边界位置,常需要分隔产生空间层次,或易于感知的局部小空间。
(四)中介空间
Ø建筑入口、中庭和临界面等往往成为建筑群之间的空间,让周边环境引入实体内部,共同形成有活力的建筑。
(五)建筑立面
Ø建筑立面限定城市空间,其组合原则是统一和变化。
Ø对建筑外观的控制包括色彩、材料和样式。
Ø随着功能、材料、技术措施和信息含量等不同,对城市景观具有更大意义。
(六)建筑群体轮廓线
1、层次
充分认识建筑群体轮廓的层次特征,对不同层次综合考虑,是塑造建筑群体景观的必要条件。
2、抽象
考虑组合在一起的建筑整体形象,及其与城市现状的关系。
3、和谐与变化
Ø个体建筑间的某种秩序
Ø建筑群体轮廓的节奏性表现
4、高层建筑的影响
•给城市带来活力和新形象的同时,也带来了视线、与历史性建筑关系等诸多问题。
第五章景观照明设计
第一节基本概念与术语
一、城市照明
⏹功能性照明。
目的在于使照明对象在夜间具有一定的亮度,为公众夜生活的展开提供必要的光照,从而便于公众在夜间辨方正位,亮化路径,标识场所,以及方便生产生活等。
⏹艺术性照明。
主要目标在于按照美学和艺术的观点,对某照明对象进行晚间的形象美化活动。
不是简单的白天景观的夜间再现,而是经过了二次创造。
二、城市照明相关术语
1、光通量(φ):
光源发射并被人的眼睛接受的能量总和。
单位:
流明(lm)
2、照度(E):
单位面积的光通量。
表示受光表面被照亮的程度。
单位:
勒克斯(1Lux=1lm/㎡)
3、发光强度(I):
光源在特定方向单位立体角内所发射的光通量,单位:
坎德拉(cd)
4、亮度(B):
又称辉度,单位投影面积在视线方向上的发(反射)光强度(cd/cm2)
5、光效:
电能转换成光能的效率。
(lm/W)
6、光源的显色性:
光源对物体真实颜色的显现程度。
用显色指数(Ra)评价。
7、眩光:
在视野内亮度极高的物体(或在空间或时间上存在极端的亮度对比),引起视觉不舒服和降低目标可见度。
第二节城市照明基本要素与方法
一、城市照明光源
(一)电光源
1、固体发光光源
⏹普通白炽灯:
多用于临时照明和小规模照明。
⏹优点:
显色性好,价格低廉,色彩多样,泡壳外型千姿百态。
⏹缺点:
光效低,寿命短。
⏹卤钨灯:
克服了普通白炽灯的缺点,常被广泛应用于大面积的室外照明和定向照明上。
⏹LED:
发光二极管。
优点多,应用广。
2、气体放电光源
⏹辉光放电灯:
霓虹灯等,用于室外广告照明。
⏹弧光放电灯:
⏹低压气体放电灯
低压钠灯:
光效高,显色性差
⏹高压气体放电灯
高压荧光灯:
光效高,显色性差
高压钠灯:
光效高,显色性一般,不诱虫。
金属卤化物灯:
可制成百万种光色不同的光源,且显色性好。
3、其他
(二)绿色光源
以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作为光的产生源。
二、灯具的种类
⏹路灯
⏹庭园灯
⏹草坪灯
⏹地灯
⏹激光灯
⏹其它
三、城市照明具体技术方法
(一)泛光照明
⏹主要特征:
使用投光器照射到物体表面,使得被照物体的亮度高于周围环境背景的亮度。
⏹大型公共建筑、标志性建筑、纪念碑、大型城市雕塑等。
(二)轮廓照明
⏹在黑暗的背景下利用在物体的边缘布置串灯勾勒出物体轮廓的照明方式。
⏹桥梁、高速路、历史建筑、大体量建筑物等
(三)内透光照明
⏹主要通过室内靠近窗户的照明灯具射出的光线,透过窗户形成整齐有序的点状照明效果。
⏹主要适用于具有大片玻璃窗的或者玻璃幕墙的建筑物。
(四)剪影照明
⏹把光源布置在被照射物体后侧,从背面投射光线,使物体成为黑色的影子突出剪影效果。
⏹适合于本身形态特别,体量较小,表面少有洞口的物体。
(五)点式照明
⏹用于商业街和节日庆典,也常用于草地和树木照明。
(六)激光照明
⏹适用于大型城市公共空间,城市主要公建以及城市中心区等城市重点场所。
(七)灯光表演
第三节城市景观照明设计导向
一、城市照明基本原则
⏹安全性
⏹整体性
⏹层次感
⏹突出重点
⏹慎用彩色光
⏹绿色照明
⏹光污染
⏹白亮污染
⏹人工白昼
⏹彩光污染
⏹适度照明
绿色照明
二、设计导向
(一)城市总体层次景观照明
1、反映城市文化特色
2、烘托城市结构特征
3、明晰城市轮廓
4、确立景观照明系统
(二)城市街区层次景观照明
1、凸现街区轮廓
2、强化街区中心照明
3、渲染主要景观照明廊道
4、刻画街区关键节点照明
(三)城市细部层次景观照明
必要的照度
1、建筑景观照明:
综合考虑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建筑风格、结构特点、表面装饰材料、周围特征等情况。
①照明面的确定:
观看几率多的面
②照度的选择:
应按建筑物墙壁材料的反射系数和周围亮度条件来决定。
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