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40449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九年级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C-12H-1O-16I-127Ca-40K-39Pb-207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就在你身边,请你判断,下列事实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用砂纸打磨除去铁丝表面的铁锈B.冬天用燃煤取暖

C.用太阳能热水器供热水D.将冰块制成冰雕

2.水是生命之源,既普通又宝贵。

下列有关水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可以减少水的污染

B.地球上水的总量很多,但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

   C.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D.用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较多的钙离子和镁离子,从而将硬水软化

3.知识的学习重在应用,下列生活中的现象用分子或原子理论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A.水结成冰体积膨胀,是因为分子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B.将矿石粉碎,说明物理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C.空气能被压入足球中,说明分子的质量很小

D.20mL酒精和2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4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4.下列化学用语中有关“2”的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2K+中的“2”表示2个钾离子B.2N中的“2”表示2个氮元素

C.Mg2+中的“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D.H2中的“2”表示2个氢原子

5.为改善空气质量而采取的以下措施,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A.多植树种草,加强绿化B.更多的利用太阳能

C.将生活垃圾、树叶焚烧处理D.加强机动车管理,减少尾气污染

6.甲型H1N1流感目前在全球迅速蔓延,开窗通风、保持个人卫生、做好环境消毒是预防的有效措施。

过氧乙酸(化学式为C2H4O3)是常用的消毒剂之一,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氧乙酸属于氧化物

B.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

C.过氧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D.过氧乙酸分子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

4:

3

7.下面是小王同学在学习化学中总结的规律,其中正确的是()

A.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一定为零

C.化合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

D.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8.下面是小伟同学对某一主题内容进行归纳的情况,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物质使用与安全常识

天然气泄露——立即关闭气阀,开窗通风

汽车到加油站加油——严禁烟火

家用电器着火——先切断电源后再灭火

 

B.环境保护与物质使用

减少水污染——使用无磷洗衣粉

减少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城市主干道洒水,减少粉尘飘扬

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少含硫燃料的燃烧

 

C.元素与物质的组成

组成水的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氧元素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氮元素

 

D.微观粒子与物质的构成

水银——由汞原子构成

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9.下图表示的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表示四种元素B.②表示的元素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

C.③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D.①③④表示的微粒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10.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饼干放置于在空气中受潮,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B.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其质量约占空气总质量的0.03%

C.食物由于缓慢氧化而腐败与氧气无关

D.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11.2009年农历元宵节,中央电视台新大楼北配楼突发大火,突然刮起的大风使火势迅速蔓延,大火在燃烧近6个小时后终被消防人员扑灭。

经查火灾系违规燃放烟花引起的。

以下对这次火灾的有关认识不正确的是()

A.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火势迅速蔓延可能与刮风提供的充足氧气有关

C.消防员迅速清除隔离大楼内的易燃物对灭火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D.本次事故警示我们燃放烟花爆竹要远离其他可燃物

12.具备一定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实验的前提。

下列所示的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

A.过滤B.滴加液体C.取用块状固体D.倾倒液体

13.下列各项区别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加肥皂水并振荡的方法区分硬水和软水B.用观察颜色的方法区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C.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蒸馏水和食盐水D.用带火星的木条区分氧气和空气

14.下列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内容正确的是()

A.高锰酸钾的化学式:

K2MnO4B.两个氧原子:

2O2

C.硝酸银的化学式:

AgNO3D.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O

15.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氮气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充氮包装食品,延长食品保质期

B.氧气在自然界含量丰富,并具有助燃性,可以用做燃料

C.镁在空气里点燃能燃烧,并发出耀眼白光,利用镁的这种性质可以制造照明弹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放入冰箱可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7小题,计36分)

16.(3分)自然界中氧气乃是生命之气,自然界氧气的来源是,工业上通常采用的方法来制取氧气。

氧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例如:

17.(6分)自来水的净化过程中常用氯气杀菌消毒。

查阅资料知,氯气在通常情况下是黄绿色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

氯气在杀菌消毒过程中与水发生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氯气的物理性质有、(写两条)。

(2)C物质和D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3)乙图所示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4)反应过程中涉及的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字母)

18.(4分)物质的分类标准很多,请自拟两个分类标准,将二氧化锰、氯化钾、氧化镁、氧气四种物物质中的三种包括在某一标准内,而另一种不在该标准内。

标准一:

,不在该标准的物质是;

标准二:

,不在该标准的物质是。

19.(8分)对知识的对比、归纳、整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图是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实验示意图,请你进行对比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丙同学的实验中,集气瓶底装少量水,其作用是。

应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

但实验过程中却没有观察到此现象,分析其可能的一个原因是。

(2)上述的三个反应中,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通过对比归纳,发现上述三个反应有许多相似之处,写出其中的两点,其一:

,其二:

,请你另外再找出一个符合这两点的化学反应(写文字表达式)。

甲、乙、丙三个反应之间也存在相异之处,其中一个与另外两个的不同之处是。

20.(8分)钙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钙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A所示。

牛奶含钙丰富且易吸收,是理想的补钙食品,如图B是一盒牛奶包装标签的部分文字说明。

回答下列问题:

(1)钙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最外层有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或“失”)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是,它与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

(2)“牛奶含钙丰富,是理想的补钙食品”中的“钙”是指(填序号)

A.钙元素B.钙原子C.钙单质

(3)这一盒牛奶中含钙至少g。

(4)中国营养学会推荐,中学生每日需要钙600-800mg,若这些钙有90%来自牛奶,则中学生每天至少要喝盒牛奶。

21.(4分)水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小明利用下图装置探究水的组成,实验结束时,与电池A端相连的试管收集到12mL气体,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电池A端为极(填“正”或“负”)。

与电池A端相连的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

(2)与电池B端相连的试管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应是mL,但实验结果发现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却小于这个值,你认为可能的一个原因是。

22.(3分)下图所示装置是某同学设计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白磷燃烧后冷却至室温,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2)实验结束后,玻璃管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

(3)要使测定结果更准确,你认为成功的关键是。

(写一条)

三、实验及探究题(共2小题,计24分)

23.(15分)下图是实验室常见的装置,根据所示装置回答问题:

(1)指出装置图中指定仪器名称:

①,②。

(2)实验室欲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可以用F装置收集氧气是因为,实验结束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收集氧气还可选择E装置是因为。

检验氧气已经集满的方法是。

写出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常选择B或D作为发生装置,而不选择C装置的原因是。

装置B与D相比,其优点是。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4)通过上述制取氧气所选用发生装置的对比,你觉得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

(5)实验室常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能溶于水。

则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应选择(填字母),收集装置应选择(填字母)。

24.(9分)在学习了燃烧的知识之后,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对“燃烧条件”进行探究。

请你和他们一起进行实验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会生成大量白烟,污染空气并刺激呼吸道影响人体健康。

【设计实验】经讨论后,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按图A的装置进行对比实验:

【表达与交流】①图A装置的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是。

②图A装置的实验中,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

还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

【反思与评价】①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装置A有不足之处,装置必须改进,于是又设计了图B的装置进行实验。

改进后的图B装置与图A装置相比较,优点是。

②小林同学指出图B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C的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

③小亮同学分析后认为,还应再补充一个实验:

分别取火柴和水泥块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到火柴燃烧,而水泥块不燃烧。

该补充实验说明燃烧需要。

【拓展与迁移】①蜡烛的烛火用扇子一扇就灭,其原因是(填序号);而用扇子扇炉火不会熄灭,反而是越扇越旺,其原因是(填序号)。

A.主要是空气流动带走热量,温度降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B.空气流动虽带走热量,但温度未降至可燃物的到着火点以下

C.空气流动给燃烧提供了更多的氧气

②森林灭火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树木砍掉,请分析其灭火的原理是。

四、计算与分析题(共2小题,计10分)

碘盐

配料:

氯化钠、碘酸钾(KIO3)

含碘量:

20~40mg/kg(以I计)

保质期:

18个月

食用方法:

勿长时间炖炒

贮藏指南:

避光、密封防潮

净含量:

500g

25.(5分)我国大部分地区是碘缺乏区,碘元素对人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国规定食盐中必须添加一定量的碘酸钾(化学式为KIO3)。

下图是一袋“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说明。

计算并回答下列问题:

(1)碘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碘酸钾中碘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3)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为;(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成人每天碘元素的适宜摄入量为0.1mg,则每天需要摄入这种“碘盐”至少g。

(5)这一袋碘盐中含碘酸钾的质量至少是mg。

(精确到0.1)

 

26.(5分)康师傅根据多年积累的种地经验知道,他的一块农田现需施肥以增加28kg的氮元素,请你帮康师傅计算:

现需购买尿素【化学式为CO(NH2)2】多少千克?

这些尿素相当于多少千克的碳酸氢铵(化学式为NH4HCO3)?

(结果取整数)

 

附加题(共5题,计20分)

1.(2分)18O是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10个中子的一种氧原子。

我国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曾经研制出首批重氧气(18O2),其价格远远超过黄金。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B.H218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

C.重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D.18O2是一种单质

2.(6分)为了探究氨气的某些性质,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实验:

下图中从左向右依次是他做的实验及相应的现象。

(1)氨气的化学式是,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2)通过实验,小明同学可得出氨气的有关性质是:

①;②;

(3)A操作中,收集氨气的导气管要尽量接近试管底部,其目的是。

(4)D操作中,出现喷泉的原因是。

3.(3分)如下图装配好装置,待内外空气压强相等时,用红笔标记出U形管液面的刻度A和B。

取下橡皮塞,在燃烧匙内加入硫粉,用酒精灯点燃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皮塞。

观察到硫粉继续燃烧,U形管液面A端上升B端下降。

当火焰熄灭,静置冷却至室温后,U形管液面又慢慢回到原先标定的刻度。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U形管液面A端上升B端下降的原因是。

(2)硫粉未燃尽时火焰就熄灭了,原因是。

(3)冷却至室温后,U形管液面又慢慢回到原先标定的刻度,这是因为。

4.(3分)下列三个表是我省某市不同时间空气质量日报的部分内容。

2005年2月17日夜晚下了一场大的“雨夹雪”,请根据季节、天气变化情况及表中提供的空气污染指数回答下列问题:

(1)与“表一”相比,“表二”中各项指数大幅度增加的直接原因是。

(2)与“表二”相比,“表三”中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指数减少的原因是,一氧化碳的指数变化不大,说明一氧化碳溶于水。

5.(6分)在车用汽油中加入Pb(C2H5)4(四乙基铅)可以提高汽油在内燃机气缸中燃烧时的抗暴震性,改善汽车性能,但因汽车尾气中含有污染环境的铅(铅的元素符号Pb),我国已全面禁止使用含铅汽油。

假设含铅汽油3.785L中含4.00gPb(C2H5)4,可供汽车行驶约32.2km。

如果不禁用含铅汽油,且其中的铅全部排出,试计算100万辆使用该汽油的汽车各行驶20km时,将向环境中排放多少千克的PbO2?

(结果精确到0.1)

 

友情提醒:

试题结束,请认真检查。

祝你取得优异成绩!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九年级化学答题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7小题,计36分)

16.,

17.

(1)、

(2)、

(3)(4)

18.标准一:

标准二:

19.

(1)。

(2)。

(3)其一:

,其二:

20.

(1),,,。

(2)(3)g(4)

21.

(1)

(2)mL,。

22.

(1)。

(2)。

(3)。

三、实验及探究题(共2小题,计24分)

23.

(1)①,②。

(2),。

,。

(3)。

(4)。

(5),

24.【表达与交流】①。

②。

【反思与评价】①。

②。

③。

【拓展与迁移】①;。

②。

四、计算与分析题(共2小题,计10分)

25.

(1);

(2);(3);

(4)g(5)mg

26.

 

附加题(共5题,计20分)

1.

2.

(1),。

(2)①;②;

(3)。

(4)。

3.

(1)。

(2)。

(3)。

4.

(1)。

(2),

5.

 

九年级化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D

D

A

C

A

B

C

D

A

C

B

C

A

B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7小题,计36分)

16.(每空1分,共3分)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分离液态空气(或膜分离技术法)供给呼吸(或支持燃烧)

17.(每空1分,共6分)

(1)黄绿色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或密度比空气大)

(2)-1+1(3)分解反应(4)A

18.(每空1分,共4分)标准一:

属于化合物氧气标准二:

常温下是固体氧气

(或含有氧元素氯化钾)(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9.(每空1分,共8分)

(1)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到集气瓶底使集气瓶炸裂生成黑色固体氧气浓度太低(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或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或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3)都属于化合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其他合理答案均可)镁+氧气点燃氧化镁

丙是金属和氧气反应,其他是非金属与氧气反应(或甲的反应生成物是气体,其他反应生成物是固体)

20.(每空1分,共8分)

(1)202失Ca2+Ca(OH)2

(2)A(3)0.3g(4)2盒

21.(每空1分,共4分)

(1)负氢气

(2)6氧气与电极发生了氧化反应,消耗了氧气(或氧气在水中比氢气溶解的多)

22.(每空1分,共3分)

(1)玻璃管内的水面上升大约五分之一

(2)氮气(3)白磷要足量(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三、实验及探究题(共2小题,计24分)

23.(每空1分,共15分)

(1)①长颈漏斗②集气瓶

(2)A连好仪器,将导管另一端浸入水中,双手紧握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良好氧气不易溶于水试管口未放棉花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集满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未伸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造成气体逸散便于添加液体药品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4)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5)BE

24.(每空1分,共9分)

【表达与交流】①加热铜片上白磷使温度达到着火点,并使水中的白磷隔绝氧气

②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使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反思与评价】①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

②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松动,造成白烟逸散③可燃物

【拓展与迁移】①ABC②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四、计算与分析题(共2小题,计10分)

25.(每空1分,共5分)

(1)214

(2)127:

48(3)59.3%(4)5g(5)16.9

26.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28÷60×100%=46.7%(1分)

∴尿素的质量=28kg÷46.7%=60kg(1分)

碳酸氢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14÷79×100%=17.7%(1分)

∴碳酸氢铵的质量=28kg÷17.7%=158kg(2分)

附加题(共5题,计20分)

1.BD(2分)

2.(每空1分,共6分)

(1)NH3-3

(2)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3)使收集到的气体更纯(4)氨气溶于水使试管内气压减小,大气压加水压入试管内

3.(每空1分,共3分)

(1)反应放热,气体受热膨胀

(2)瓶内氧气耗尽

(3)反应消耗的氧气的体积与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体积相同

4.(每空1分,共3分)

(1)冬季燃料煤的用量增大

(2)空气中的SO2、NO2气体溶于雨水(或与水反应)难

5.(共6分)

解:

100万辆汽车行驶20km时消耗的汽油中含4.00gPb(C2H5)4的质量为

20km/32.2km×4.00g÷1000×1000000=2484.47kg(2分)

Pb(C2H5)4中铅元素的质量分数=207/323×100%=64.09%(1分)

2484.47kgPb(C2H5)4中含铅元素的质量=2484.47kg×64.09%=1592.3kg(1分)

PbO2中铅元素的质量分数=207/239×100%=86.61%(1分)

∴排放PbO2的质量=1592.3kg/86.61%=1838.5kg(1分)

答:

(略)

(其他合理解法,可参照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