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榆社中学届高三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39012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2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榆社中学届高三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西省榆社中学届高三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西省榆社中学届高三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西省榆社中学届高三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西省榆社中学届高三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榆社中学届高三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docx

《山西省榆社中学届高三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榆社中学届高三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榆社中学届高三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docx

山西省榆社中学届高三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017-2018学年5月高考适应性调研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

第I卷

1.《吕氏春秋》载“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天下。

”据此判断,羸政时,铸“半两”意在

A.突显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B.显示王权至上,大秦一统

C.宣传“天尊地卑”的思想D.促进大秦帝国内部的贸易往来

【答案】B

【解析】依据题意秦铸造的半两钱圆形方孔,结合天圆地方说可知其意是秦统一天下,圣王的权力至高无上,故B项正确。

A项对题意理解错误,嬴政时铸造半两钱并不是为了突显天圆地方的宇宙观;C、D两项在题文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2.据统计珠江三角洲地区,永乐年间该地区乡村共有墟市33个,嘉靖时增至95个,万历时发展到176个。

福建顺昌县弘治年间只有墟市4处,嘉靖吋增至8处;建宁县从原来的1个增至9个。

材料反映了

A.明朝地方行政机构钉所发展B.珠江三角洲已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C.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D.江南手工业发展相对缓慢,影响不大

【答案】C

【解析】依据题中各地的乡村集市(墟市)从明朝初期到明朝中期数量增加很多可知明朝中后期农村商业发展迅速,反映了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故C项正确。

A、B、D三项在题文中没有表述。

3.战国“百家争鸣”、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洪秀全“毁孔庙,焚烧儒家经典”,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B.文化内容由宽容转向专制

C.为不同思想留下适度空间D.文化氛圃凼拮跃转为沉闷

【答案】A

【解析】依据题中不同时期统治者对儒家学说的不同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目的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故A项正确。

B、D两项反映的并非本质;C项在题文中没有表述。

4.下图为古代传说的神兽獬豸(xiezhi),拥有很高的智慧,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獬豸甚至会将罪该万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

帝尧的刑官皋陶曾饲獬豸,凡遇疑难不决之事,悉着獬豸裁决。

据此说明

A.法权神圣不可侵犯B.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C.神权为王权服务D.中国古代司法由神主宰

【答案】C

5.l896年6月30日,上海《申报》上的《徐同告白》登出告示:

本园于廿日起,每夜开放至十二点钟止,内设西洋影戏。

……同时穿插唱戏、“杂耍”和“戏法”。

这反映了

A.徐同成为中国最早的电影院B.西方电影成为主要的娱乐方式

C.西洋电影与传统戏曲互为促进D.娱乐方式日趋多样化

【答案】D

【解析】依据题中的《徐同告白》可知其园中有西洋影戏、戏曲、杂耍、戏法,反映了当时娱乐方式多种多样,故D项正确;A、C两项在题文中没有表述;B项错误,该广告只能说明上海已经有了西方电影,不能说明电影成为主要娱乐方式。

...

6.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

“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这反映了

A.近代中W工业地E发展不平衡B.人们对西方事物的认识差异

C.近代新兴力景南方多于北方D.近代中国工业兴起于南方

【答案】B

【解析】依据题意可知在广东知道“机器之利”的人十之八九,而两江等地只有十之二三,黄河以北的人知道“机器之利”的人万中无一,官员名流对于“机器之利”的认识是一半肯定一半否定,这些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于“机器之利”的认识有很大的差异,故正确答案为B项。

A、C、D三项对题意理解不准确,知道机器之利和购买机器创办工厂并不是一回事。

7.下表分别为1940年12月25日刊登在延安《八路军军政杂志》第―卷第十二期上和战后日本防卫厅防卫研修战史室编写的《平北治安战》中关于抗战时期,百团大战中日双方统计的日方伤亡情况

中方

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

日方

伤1719人,亡302人,皇协军失踪1202人。

 

这一差异说明

A.中方的统计数据相对接近事实B.日方减少伤亡数字以鼓舞士气

C.历史的真相无法还原D.双方的统计与各自的立场有关

【答案】D

【解析】依据题意可知中方统计的日军伤亡人数与日方战后统计的日军和伪军伤亡人数差距特别大,在抗战相持阶段,中方的统计数字大是为了鼓舞抗战的士气,坚定抗战必胜的信念,而战后,日方统计的数字小是为了掩盖战争的真相,故双方的统计与各自的立场有关,D项正确。

A、B两项片面,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

8.有学者指出:

“由于特别的地缘政治原因,中美俄之间一直存在—种特殊的相互关联,此不仅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发展常常以第三国为考虑出发点……而且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变化自然而然会对第三国产生影响。

”对此理解正确是

A.中俄关系的发展取决于美国B.中美关系的发展以俄罗斯为出发点

C.中美俄之间存在着三边互动关系D.中俄关系的变化是影响中美关系的主要因素

【答案】C

【解析】依据题意可知中美俄外交存在关联,三国中的任何两国关系的变化都以第三国为考虑出发点,而且会对第三国产生影响,因此中美俄三国间存在着三边互动关系,故C项正确。

A项错误,中俄关系取决于两国的国家利益;B项错误,中美关系发展的出发点是中美两国利益;D项错误,影响中俄关系的主要因素是中俄两国国家利益。

9.下图为今西方的法院随处可见的女祌雕像,沿用了古罗马的造型,紧闭双眼,一手持剑,一手持天剑,这一雕像体现的西方理念是

A.不靠感宫印象,靠理智

B.公正原则和理性精神

C.法律的正义性

D.法律的公平性

【答案】B

【解析】依据题意可知西方法院中的古罗马造型的女神雕像的剑象征正义,天枰寓意公平公正,紧闭双眼寓意为不靠感官而重视证据的理性精神,故B项最全面,为正确答案。

A、C、D三项的表述不全面。

...

10.1649年,当查理-世被处死时,数以万计的英国民众齐声痛哭。

1660年,查理二世回国时,英国民众夹道欢迎;1688年,威廉和玛丽登陆英国也同样受到民众的欢迎。

据此反映英国

A.受历史传统影响大B.民众民主意识淡薄

C.君主立宪制确立艰难D.君主专制影响深远

【答案】A

【解析】依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长期实行君主专制制度,英国民众受历史传统的影响很大,因此出现了民众为查理一世痛哭,欢迎查理二世和威廉玛丽,故A项正确。

B、C两项在题文中没有相关表述;D项表述与题文中的“1688年,威廉和玛丽登陆英国”不符。

11.胡佛人坝于1931年由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动用5000人兴建,1935年由罗斯福总统主持了竣工仪式。

建成之时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结构和发电设施,建成后形成的人工湖,已成为美国人渡假圣地。

这反映出

A.罗斯福政府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B.胡怫政府没有应对危机

C.大坝的竣工細志着罗斯福新政的开始D.两任总统都关注民生

【答案】D

【解析】依据题意1929至1933年经济大危机期间美国总统胡佛动工兴建大坝,罗斯福总统为其主持竣工仪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为总统都关注民生,故D项正确。

A项片面,仅仅解读了罗斯福的行为;B、C两项错误,不符合史实。

12.1883年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所写《力学及其发展的批判历史概论》一书中对牛顿的绝对时间、绝对空间加以批判以及对惯性的理解,对爱因斯坦建立广义相对论起过积极的作用。

这说明

A.马赫思想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B.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

C.马赫思想是对经典力学的彻底否定D.牛顿的力学体系缺乏科学性

【答案】A

【解析】依据题意可知马赫所写《力学及其发展的批判历史概论》一书对爱因斯坦相对论有促进作用,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故A项正确。

B、D两项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马赫批判的继承了牛顿的经典理学而不是彻底否定经典力学。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4年清末学制改革将学制主系列划分为三段。

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以启其人生应有之知识,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并调护儿童身体,令其发育为宗旨”,课程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字、算术、历史'地理、格致,体操等;高等小学堂则“以培养国民之善性,扩充国民之知识,强壮国民之气体为宗旨”,课程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算术、中国历史地理、格致、图画,体操等,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设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算学、博物、物理及化学、法制及理财、图画、体操等课程。

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分为高等学堂或大学预科,大学堂(分为经学、政法、文学,商、格致、工、农、医科共8;通儒院属研究院性质,以“能发明新理以著成新书,能制造新器以利民用”为宗旨,

——摘编自孙培清《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

大众教贫是19世纪后期的大众社会的产物……到1900年,许多欧洲国家都建立了由国家财政支持的小学,为大众提供免费的义务性基础教育,欧洲国家为何要对大众教育承担起这种责任呢?

自由主义者相信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进步都是很重要的,保宁主义者认为如此可以培养人民遵守社会纪律。

……对工业家来说,大众教育培养了满足他们需要的工人。

然而大众教育的主要推动力还是政治性的。

选举权的扩展需要有受教育程度更高的选民,更重要的是,义务性的大众教育向被教育者灌输爱国主义,使大众国民化,这为更高程度上的国家整合提供了机会。

——摘编自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学制改革的特点,并分析清末学制改革的进步性。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后期西欧教育发展呈现出的新趋向,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成因。

综合材料一、二,分析教育承担的社会功能。

【答案】

(1)特点:

形成较为系统完整的学制体系;注重伦理爱国教育;注重德、智、体协调发展(构建德、智、体“三育”模式);注重培养实用性人才;体现“中体西用”思想。

进步性:

清末学制改革是中国近代以来学习西方教育的系统性成果,有利于教育的近代化;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反映了对教育的普及性和平等性要求;有利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2)趋向:

大众化;国家主导;义务性

成因:

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社会精英的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的推动;民主政治发展完善的需要;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

功能:

传承文化;服务于现实政治需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知识支持。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信息加以概括、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依据材料一可以直接概括出清末学制改革的特点是形成了较为系统完整的(初等、中等、高等)学制体系;注重伦理爱国教育;注重德、智、体协调发展(构建德、智、体“三育”模式);注重培养实用性人才;体现“中体西用”(经学和自然科思想。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促进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其次继承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第三是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知识有利于促进中国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化。

(2)依据材料二可以直接概括出19世纪后期西欧教育发展呈现出的新趋向,即大众化,国家主导,义务性。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后期西欧教育发展的条件是经济发展和国力提高;原因来源于三个方面,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民主政治的需要,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的需要。

(3)综合材料一、二可知教育承担的社会功能很多,主要功能和作用是传承文化,服务于现实政治,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知识智力支持。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是19世纪40年代以来社会的一些流行词汇

时间

流行词汇

1840—1912年

师夷长技

洋布

洋火

兴民权

革命……

1912—1949年

共和约法

民主科学

实业救国

她……

1949—1978年

列宁装

三大改造

人民代表

粮票……

1978年以后

专业户

乡镇企业

村民委员会...

股票

互联网……

根据材料,从每一个阶段中选取一个信息词,从“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发展变迁”的角度提炼一个具体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读。

(要求:

观点明确,提取信息充分,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

【答案】答案:

示例一:

流行词汇受政治民主化发展的影响,又反映了政治民主化的状况。

19世纪末资产阶级改革兴起,提倡开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兴民权成为当时流

行思潮。

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约法》,

共和、约法、民主成为流行词汇。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民主、科学成为流行词汇。

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成为流行词汇。

20世纪90年代,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了基层

民主,推进了农村民主制度建设,村民委员会成为流行词汇。

示例二:

流行词汇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又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打开中国市场,外国商品涌入中国,洋布、洋火成为流行词汇。

辛亥革命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实业救国思潮的流行,实业救国成为流行词汇。

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计划经济体制下,粮票成为购买粮食的票证。

三大改造和粮票成为流行词汇。

1978年改革开放,在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了大批专业户,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专业户、乡镇企业成为流行词汇。

1992年,十四大以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民纷纷投资股市,股票成为流行词汇。

示例三:

流行词汇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又反映外来文化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提倡开设议院,兴民权在当时流行。

辛亥革命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共和成为流行词汇。

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思想与科学,提倡新道德,主张男女平等,创造出新词“她”,民主与科学成为流行词汇。

“她”成为流行词汇。

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主要向苏联学习,社会上列宁装流行。

改革开放后,引进外来的先进技术与文化,互联网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成为流行词汇。

【解析】评分说明:

要求

10-12

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

...

能够用四个阶段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对史实的分析准确,由此推导出的结论顺理成章;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7-9

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

能够围绕所定论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所举史实与论题基本能构成逻辑关系;

论述较完整、清晰,文字通顺。

4-6

所拟论题基本符合要求,指向明确。

所举史实与论题支撑不足,或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性不强;论述不够严谨,文字较通顺。

0—3

所拟论题不符合要求,或指向不明确。

论述文字与论题关系不清,或无关系;结论错误,没有逻辑性,文字不通顺。

评分细则

观点明确2分

论据符合论题每个阶段论述2分(能正确表述词汇史实和论述各1分)

小结2分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并归纳材料信息,提炼出明确观点,并加以论证的能力。

(1)示例一分析了材料中流行词汇,并找出了与政治相关的“兴民权、革命、共和、约法、人民代表、村民委员会”等词汇,从政治民主化角度提炼出“流行词汇受政治民主化发展的影响,又反映了政治民主化的状况。

”的观点,结合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村民委员会的相关知识论证了这个观点。

(2)示例二分析了材料中流行词汇,并找出了与社会经济相关的“洋布、洋火、实业救国、三大改造、乡镇企业、股票、互联网”等词汇,并从社会经济角度提炼出“流行词汇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又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

”的观点,结合鸦片战争时期的西方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三大改造、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相关知识论证了观点。

(3)示例三分析了材料中的流行词汇并找出了与外来文化相关的“兴民权、民主、共和、她、列宁装、互联网”等词汇,从中西文化融合的角度提炼出“流行词汇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又反映外来文化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的观点,结合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论证了观点。

请考生在第44、45、46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5.(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唐宋时期的中央监察制度由御史、谏官、封驳官三大体系组成。

唐朝前期,御史掌“纠绳不法”,监察百官;谏官掌“侍从赞相,规谏讽谕”,规谏皇帝;门下省掌审议,驳奏,监督决策,正如唐太宗所说:

“国家本置中书,则门下以相检察,中书嫌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宋初曾仿唐设诛官,如诛议大夫、司谏、正言。

那时谏官多出外任职,用以消弭藩镇。

至真宗天禧元年年)时,设专门机构置谏官六员,并规定三年内不得差出,并使之有专言事的责任。

诛官的职务得以确定,使谏院初具规模,仁宗明道元年将门下省的旧址改建成谏院,诛院开始有了相对的独立性。

宋王朝分散监察权,在中央和地方上设各级监察机构,实行层层监督。

——摘编自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代相比,宋代酿制度酸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宋代监察制度改革进行评价》

【答案】

(1)宋朝监察范围进一步扩大,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进一步加强;监察官员日趋专业化;监察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监察制度日趋完善。

(2)评价:

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规范了官僚队伍,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利于官僚队伍的高效廉洁);保证皇权专制;帝王耳目,实际效能有限。

【解析】

(1)根据“谏官多出外任职,用以消弭藩镇”“设专门机构置谏官六员”“并使之有专言事的责任”“谏院开始有了相对的独立性”“宋王朝分散监察权,在中央和地方上设各级监察机构,实行层层监督”概括出变化。

(2)依据第

(1)问宋朝监察制度的变化,分析影响,进一步联系所学宋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分析影响。

【名师点睛】...

宋代监察制度改革是宋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措施的一部分,因此,分析影响时除了依据材料外,还要联系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回答。

1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文题。

科索沃战争发生在20世纪末的一场重要的高技术局部战争,持续时间从199年3月24日至1999年6月10日。

在北约主要以大规模空袭为作战方式,而且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在国际关系史上开创了一个危险的先例。

北约这次空袭南联盟的高技木武器几乎达到娜,从游戈在压得里压海的航空母舰,到幽灵般掠过长空的隐形战机,一批又一批高技术武器粉墨登台。

北约的空隙一开始就集中了460架先进作战飞机对付南联盟的170架老旧作战飞机,后来更是增加到1200架,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有绝对优势。

北约的大规模空中作战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正是因为它完全掌握着天权、基本上控制着制空权和战场制信息权,并且形成了信息与火力一体化的作战系统。

北约多次增调EA-B电子干扰权和能发射“哈姆”反福射导弹的战斗机,就是为了夺取制信息权。

——摘编自西陆网《科索沃战争大事记》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科索沃战争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索沃战賴麵形势产生的不利影响。

【答案】

(1)特点:

局部战争;大规模空袭为作战方式;未经联合国授权而对主权国家发动军事打击;高科技武器的应用;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转变;战场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特征突出。

(2)不利影响:

高科技战争的危害性,破坏性更大;联合国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成为世界动荡的主要因素;世界多极化进程面临严峻挑战;和平与发展受到严峻挑战。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有用信息并加以概括归纳的能力。

(1)依据材料可以直接概括出科索沃战争的主要特点有:

绕开联合国,局部战争,科技水平高,制空权与制信息权对战争起重要作用。

(2)结合材料和所学的两极格局瓦解后的国际关系相关知识可以推导出科索沃战产生的不利影响:

高科技战争的破坏性更大;联合国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成为世界动荡的主要因素;世界多极化进程面临严峻挑战;和平与发展受到严峻挑战。

1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班昭(约公元49年一一120年),东汉人,其父亲班彪主持编写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但未及完成即因病辞世。

其兄班固继父志,整理其父遗稿,未成又冤死狱中。

汉和帝诏命班昭补著余下的《八表》及《天文志》,她成为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参与史书编著的女性。

《汉书》初出时,因多用古字古训,兼有很多前代典章制度,很难读懂,班眧定期讲解,故通行于世。

班昭还是一位宫廷教师,是皇帝亲自指定的皇宫嫔妃们的老师,传授儒家经典、天文,数学,很受尊重,号曰“大家”,她擅长作诗,著有《东征赋》等名篇。

她有着出色的政治才干,汉和帝去世后,邓太后临朝执政,班眧曾以师傅自尊,参与政事。

班昭最为人熟悉、流传最广,也最为现代人批判的是仅仅1600字的妇德教材《女戒》,讲述女子格守儒家规他的道德规范,礼仪标准,倡导“三从四德”。

总共七篇:

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

原来是用来教育自己家女儿的,后来被很多人家抄去,时间一长,全国都流行了。

作为女性规范教科书,在整个封建社会有着极高地位,班昭被称为

“女教的圣人”。

——摘编自赵海霞《对班昭研究中若干问题的再认识》

(1)根据材料,概括班昭在中华文明史上的贡献及其历史地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班昭《女戒》成书的背景及其影响。

【答案】

(1)贡献:

继承父兄遗志,完成《汉书》写作,并为《汉书》的通行于世做出贡献;撰写的《女戒》影响深远,成为女性规范教科书。

地位:

古代中国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

(2)背景: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班昭的家世背景和个人经历。

影响:

《女戒》成为历代妇女恪守的道德规范,促进了儒家思想的传播,有利于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但强化了“三从四德”的儒家道德规范,也成为中国历代妇女的精神枷锁。

《女戒》的影响主要有正反两方面,从正面看《女戒》成为历代妇女恪守的道德规范,促进了儒家思想的传播,有利于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从反面看强化了“三从四德”的儒家道德规范,也成为中国历代妇女的精神枷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