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种鸡饲养管理基本要点.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38384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肉种鸡饲养管理基本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肉种鸡饲养管理基本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肉种鸡饲养管理基本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肉种鸡饲养管理基本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肉种鸡饲养管理基本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肉种鸡饲养管理基本要点.docx

《肉种鸡饲养管理基本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肉种鸡饲养管理基本要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肉种鸡饲养管理基本要点.docx

肉种鸡饲养管理基本要点

肉种鸡饲养管理基本要点

肉种鸡育雏的好与坏直接决定着种鸡以后的生产性能,若育雏期任何一个环节管理不好,将会给我们的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下面结合现场实际操作情况,对育雏期饲养管理的要点列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育雏准备工作: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育雏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1、提前制定合理的育雏计划。

育雏准备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鸡场空舍期的清理冲刷,因为彻底的清理冲刷可除去鸡舍中90%的有机物,而消毒只可除去6-7%的有机物,熏蒸只可除去1-2%的有机物。

鸡舍的清理冲刷是切断鸡群间疫病传播的重要措施,千万不可轻视。

  2、种鸡舍接鸡前预热工作对雏鸡至关重要,预热时间需要根据季节适当调整,冬季一般3-4天,其它季节一般2-3天,最终目的使雏鸡到场后前48小时伞下垫料温度高温区达40摄氏度,低温区达30度,舍内空气温度达32摄氏度。

注意:

育雏期不要吝啬加热设备的投资。

雏鸡体内有60-70%是水分,当体感温度与体温平衡时,水分不蒸发,就不会加重鸡只脱水,理论上讲雏鸡到场前几个小时应视为孵化过程的延续,温度、湿度控制应与孵化厅出雏期的内环境相一致。

3、育雏加热用保温伞的使用,育雏伞应悬挂在水线周围1.5米范围内,便于以后水线的提前使用,伞下围栏内的垫料至少7-8厘米厚。

电加热保温伞的使用应注意:

(1)、伞下的温控器探头建议应放在伞下垫料上。

(2)、保温伞在使用前应了解本场保温伞加热效率的情况,掌握保温伞的高度与加热辐射面积的关系,以便根据伞下垫料控温要求灵活调整保温伞的高度与温度设定。

(3)、雏鸡到场时期,应把保温伞的温度设定调至最大,保持持续加热,开始伞边缘离垫料面30厘米高,因为第一天雏鸡饮水后有冷感,会出现向伞内挤堆现象,通过保温伞的低高度、持续加热,能降低鸡群挤堆程度,避免鸡只造受冷应激,尽早散开,均匀采食。

(4)、鸡开食3-4小时后,可根据鸡群情况,通过慢慢提高伞的高度来扩大温区的面积,给鸡群创造一个更大的舒适温度空间;

(5)、12-24小时伞底中心垫料的温度由50℃可降到40℃,从2日龄开始至3周末由35度逐渐降至24度,先通过提高伞的高度(只要方便工作便于观察鸡群就可以),后调低加热管温控器温度。

(6)、育雏期前48小时温度管理原则——无论外界天气温度如何,建议都要使用育雏伞,一定要以满足鸡只分布区域的热料温度要求作为控温目标,而不是以鸡舍的空气温度来管理温控系统,要做到看鸡施温,可把鸡爪放在脸上试温,来评估垫料温度是否合适。

伞的高度与伞加热器要灵活运用,为鸡群创造更大更舒适的温区。

一般三周末以后才可逐渐撤出育雏伞。

4、湿度管理原则:

(1)、环境相对湿度应控制在50-70%,前三天相对湿度保持在70%,育雏期相对湿度低于50%会造成鸡只脱水和其它问题,高于80%会引起垫料问题。

有关数据证明,当舍外空气加热后进到鸡舍内,每提高1倍的温度,相对湿度也会降低1倍;空气温度每降低1℃,相对湿度可提高原有相对湿度的5%。

(2)、现有的提高湿度的方法有:

地面洒水、育雏伞上挂湿布。

地面洒水增加湿度时应小量多次,以地面潮湿为准,不能将水洒到垫料上,否则会适成雏鸡受凉,另外喷热水或喷雾都不可取。

鸡舍内内使用火炉时,也可将水煮沸加湿。

(3)、湿度偏高时,不但会造成垫料潮湿和霉变,由于水分蒸发要吸热,还会降低空气和垫料的温度,造成冷应激。

湿度太低会造成鸡只脱水,还易引起垫料粉尘,加重呼吸道繁殖疫苗的反应,影响鸡群健康。

5、饮水管理:

(1)、尽可能的延长雏鸡饮用凉开水的时间,水温应达到26-28℃,水温太低,雏鸡饮水后有冷感,易挤堆;温度太高,降低鸡只的饮水量。

如果有条件前一周饮用凉开水效果最好。

(2)、第一天的饮水质量对雏鸡影响很大,雏鸡发育较快,吸收迅速,一旦水的质量有问题,饮水后5-6小时就会出现症状,因此必须保证鸡群前期的饮水质量。

(3)、在由凉开水转换为自来水,水中可适当添加抗生素,饮3-4天,降低肠道应激,同时有利于减少断喙造成的感染等。

(4)使用钟形饮水器时,避免将饮水器直接放在育雏伞加热器正下方,以免水温升高,降低水质。

钟形饮水器内的木花、稻壳要随时清理,每次加水最好都要刷洗,并且加水应随时补加,避免集中一起灌水,保证每个饮水器不断水。

(5)、一周后开始使用乳头饮水线,水中要加2-3个ppm的氯,若是饮水或滴口免疫时要在免疫前后3天停用,并对饮水系统进行冲洗,其他免疫不受影响。

6、饲料管理:

⑴、使用开食盘期间,如果所有料盘中始终占占满了雏鸡,则说明料位不够,一般80-100只/盘,提供足够的饲料,盘内至少要保证1厘米厚的饲料;保证饲料清洁及及时清理饲料中的木花、稻壳、鸡粪,增强雏鸡采食欲;开食盘内饲料要勤加,保证饲料的新鲜,不能出现开食盘漏底或半空盘现象,保证采食均匀。

⑵、1日龄雏鸡采食情况的评估标准:

采食后8-10小时——80%的雏鸡嗉囊充盈,24小时后——95%的鸡只嗉囊充盈,7日龄体重一定要达到体重标准;若比例较低应及时检查饮水及饲料情况,尽快采取措施,否则将影响均匀度的管理和后续生产性能的发挥。

⑶、雏鸡到场后若鸡群情况良好,无脱水现象,建议水料同时供给,若鸡群脱水严重,可先开水,并根据鸡群情况及时开食。

若开食过晚,会影响鸡肠道的发育,影响肠道绒毛的长度及密度,使消化酶减少,不利于鸡的生长及均匀度。

⑷、母鸡应在四周末蛋白累计170g左右,体重达到此时可由育雏料过渡到育成料,若累计不足将会影响鸡群均匀度以及影响以后产蛋鸡的产蛋数,若体重不足或蛋白累计不够可适当延长育雏料的供给。

公鸡四周末体重应达到690克,一旦体重达标就应开始限饲,不要拖延,达到并保持理想的均匀度是获得较高受精率及成活率的关键。

7、育雏期垫料的要求:

⑴、通过现场饲养经验,建议育雏期的垫料使用木花和稻壳的混合物效果最好,原因是二者混合使用,既能降低鸡舍内的灰尘,又能起到对舍湿度很好的调节作用。

⑵、鸡舍的垫料管理好坏,直接影响鸡舍空气的质量,影响鸡群对疫苗接种的反应及鸡群健康。

⑶、使用育雏围栏时,因为雏鸡生长发育快,如果扩栏不及时,密度大,会导致各种问题,所以特别强调根据鸡群分布、采食饮水、鸡舍温度等情况及时扩栏,接种球虫疫苗的鸡群建议扩栏注时带一些旧垫料。

8、光照管理

雏鸡到场时,光照强度应在50LUX以上且分布均匀,以便雏鸡开水,第二周后可根据需要降低到5-10LUX;育雏期在8小时光照之前,光照时间长度应根据体重实现情况进行调整,有必要时应适当延长光照时间增加采食,实现体重目标。

总之,育雏期的管理是一个相辅相成、环环相扣的管理,并不能说哪一个环节是孤立存在的,如果有一点做得不好,其它工作做得再好也只是一种弥补手段。

所有管理细节的执行和实施,还是依靠场区管理技术人员的共同协作。

做好员工的培训,保证每项工作按制度认真的执行贯彻,抓好鸡舍的细节,才是取得育雏成绩的关键。

肉种鸡的育成期一般是指种鸡7-24周龄,实际上随着种鸡遗传育种的发展及生产性能的不断改善,对种鸡体重的控制越来越早,育成配方日粮早的从第3周开始使用,也就使得育成期的生产管理在种鸡生产过程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育成期生产管理目标简单的讲,就是通过控制鸡舍环境条件和鸡只的饲喂程序及疫病防治等培育出适合种用的均匀度高的后备种鸡。

育成期在鸡群的整个生产周期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断,如果饲养管理得当,将确保整个鸡群获得有效的生产性能。

谈到肉种鸡育成期的管理,除了确保鸡群的健康,就是实现对后备种鸡的有效体重控制,获得良好体重合格率和均匀度,现场管理中实现体重控制目标一般比较容易,但要想获得高均匀度(体重均匀度和性成熟均匀度)的后备种鸡且不那么容易,所以均匀度的控制可以说是育成期工作的重中之重,下面我们结合现场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探讨。

.

一、加强种鸡场及孵化场的管理:

鸡群的均匀度应该从种鸡孵化场抓起,每批雏鸡要来源于同一批种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对种蛋进行按重量分级处理,在孵化和出雏过程中严格控制种蛋均衡适当的失水,生产出均匀度好的高质量的苗鸡。

二、做好雏鸡育雏工作:

从雏鸡到场第一天起,提供合理的密度,舒适的温度湿度,充足的料位、水位,每周体重要达到标准体重。

从1日龄开始,记录鸡群每天的只日采食量、饲料消耗累计、雏鸡到场体重、每周末的体重及增重等相关参数,同时饲养管理者应清楚知道本公司饲料的品质状况及加工工艺。

每次做疫苗或断喙时挑出弱小鸡单独饲养(可通过增加光照时间延长采食或延长育雏料的供给来使小鸡体重每周达标)。

三、加强后备种鸡的饲喂管理:

饲喂管理不善应该是影响鸡只均匀度的最关键因素,特别是由于多数现场的饲喂设备布料速度慢且不够均匀,大大增加了饲喂管理难度,影响鸡群均匀度的控制,生产现场要尽可能的改善饲喂设备并定期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四、有效利用全群称重:

全群称重分群建议要早,一般情况下两周时,鸡群会分布满整个育雏栏,且需要向其它栏扩群,为了使前期鸡群均匀度一致,此时可利用扩栏机会用电子称全群称重分群。

目的保证4周末时均匀度和合格率最低达到80%以上,体重达到标准要求,因为4周末鸡群的均匀度不好,会影响到随后的工作质量。

根据体重情况建议4周末时再全群称重分群一次。

现场管理经验可知,鸡群在全群称重分群后4周左右均匀度会上升到最高,随后各栏体重离散度会拉大,且均匀度出现下降趋势,为了使均匀度一直处于一个高的水平,我们应在鸡群体重分布离散度拉大均匀度有下降趋势之前进行全群称重(这样可以缩小大鸡与小鸡的体重差距,便于体重和料量的管理,且均匀度会始终处于一个高的水平),因此建议8周时应再进行全群称重分群一次,12周末之前再进行一次全群称重,这样15周时的均匀度会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且各栏体重基本一致,有利于以后的体重控制以及性成熟发育的均匀一致。

母鸡在分群后体重的管理:

若4周时鸡群体重比标准高或低100克以上应重新制定体重曲线标准,在12周时拉回标准(这种情况基本不可能出现),若4周时鸡群体重比标准高或低50克以内,应在8周时拉回标准(这也是第三次分群的合适时间,因为此时各栏体重分布基本达到一致了)。

15周以后鸡群体重若超重应重新制订曲线标准,平行于标准曲线,而不能往下压体重,若体重不够,可以在19周前慢慢赶到标准,由于15周以后性成熟发育很快,一定要保证有效的周增重。

15周以前主要抓体重均匀度及体重合格率,15周后主要通过周增重的均匀增加来实现体况和性成熟均匀度的有效控控制。

五、通过日常挑鸡维护全群称重效果:

通过加强栏间挑鸡对提高均匀度有一定的帮助,但挑鸡只能作为一种弥补手段,在现实管理中不能过于依赖。

如果安排栏间挑鸡的话,建议在限饲日进行,挑鸡要按一定的顺序的进行且保证调换数量一致,这样有利于鸡只料量和采食空间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调群应激。

六、完善体重抽测方法,做到及时准确:

抽样称重方法必须准确,衡器要经常检查,确保称重准确。

体重抽测一般来说,每栏应至少称取1%或至少30只鸡为宜,所用衡器应便于读数,最小刻度为10g,建议“四同”----同一时间、同一衡器、同一地点、同一人员读数,称重结束后及时计算体重、均匀度以便确定料量,另外切勿仅仅根据某一周的抽样称重对原定饲喂程序进行大幅度调整,饲喂程序中的任何变更,都要在连续2-3周内参考鸡群的平均体重,骨骼大小,肥胖程度及羽毛覆盖程度,因为饲料量的变化大约需要三周的时间才能在体重方面得到很好的反映。

正确地掌握鸡群体重的抽测、统计、分析方法应从雏鸡到场开始对鸡只进行每周称重抽测,并对每周体重抽测数据进行平均体重、增重、均匀度等参数的计算,并通过上述数据的做出饲养效果分析,总结经验与不足指导下周的实际生产抽样称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饲养者是否能合理准确确定饲料量。

七、利用周末称重做好鸡只的体况监测:

利用周末称鸡的机会管理者应通过触摸鸡只的胸肌、骨架发育、主翼羽的更换,做好对鸡只的健康情况和生长发育的评估工作,这有助于管理者对整个鸡群的了解和认识,便于更好地安排产蛋期的生产计划。

八、充分了解现场用料的品质,掌握饲喂量与体重增加的相对关系:

整个育成期的饲养过程中,每周的体重都要持续的增加,持续的体重的增加需要通过每周持续的料量增加来实现,饲料的饲喂是实现体重要求的最重要的工具,这样根据不同的鸡群和饲料品质找出体重增加与饲料饲喂量增加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对于实现鸡群体重目标的控制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控制调整料量要根据鸡品种、体重目标及饲养环境条件参考进行。

种鸡饲养管理手册中提供的料量仅供参考,由于饲料品质的差别,切不可完全用之。

九、采取合理的饲喂方式:

饲喂方式也是影响均匀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在3周当采食时间在3小时左右时由每日饲喂改为6/1或5/2,4周改为4/3,或直接改4/3。

根据采食情况尽量早使用4/3饲喂方式,并尽可能延长4/3饲喂的时间,建议平养鸡群22-23周改为每日限饲。

十、抓好日常细节管理:

提高均匀度更要从做好做细日常管理抓起,保证提供优质的日粮及饮水,适宜的密度,充足的采食空间,良好的垫料和光照管理,良好的环境控制条件。

切实做好种鸡场的生物安全措施,严格落实兽医卫生防疫制度,定期搞好药物预防,根据本场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免疫程序,并严格实施,确保鸡群健康成长,这是提高鸡群均匀度最基本的要求。

如果鸡群暴发疾病(例如球虫病或烈性传染病等)将严重影响均匀度,即使采取再好的措施也无济于事。

检查鸡只均匀度的一般方法:

1、体重及鸡骨架发育状况;2、换羽整齐程度;3、抗体监测情况;4、性成熟性征整齐度(加光时观察冠颜色变化)。

总之,作为场区的基层管理人员,一定要重视肉种鸡的均匀度管理,做好体重的监测和控制,想方设法来提高整群的均匀度,为种鸡生产性能的最大发挥打下良好的基础。

肉种鸡产蛋前期的饲养管理要点

一、加光:

1.加光的目的:

对育成后期鸡群加光的目的在于加快鸡体性成熟,促进种鸡适时开产。

2.加光时机的选择:

加光时机在选择上应参照加光前鸡群的均匀度、体重或体况情况以及能量蛋白累积情况等。

肉种鸡一般在23W左右进行加光,但对于均匀度差、体重不达标以及能量蛋白累积不足的鸡群要推迟加光。

均匀度不好的鸡群对光刺激的感应个体差异大,过早的加光会导致鸡群产蛋上升慢,高峰维持时间短,同时脱肛鸡只增多死淘率升高。

而对于体重或体况不达标的鸡群加光,鸡群对光照刺激的敏感性降低,反而会导致晚产。

体成熟和性成熟有着相互促进的作用,高产的鸡群一定是来自体成熟和性成熟一致的鸡群。

因此对于体成熟推迟或性成熟提前的鸡群要推迟加光,体成熟和性成熟都提前的鸡群要提前加光,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使鸡群的体成熟和性成熟同步,从而达到较好的生产成绩。

在加光前鸡只的能量蛋白累积不足的话,将会影响鸡群产蛋高峰的持续性。

3. 对鸡群加光要保证光照强度和时间的同时增加。

光照时间的增加要循序渐进,过度的刺激会造成鸡群脱肛、抱窝、输卵管过度膨大、双黄蛋增多等现象。

对于遮黑封闭性鸡舍加光模式建议:

一般是一次性从8小时增加光照时间至14个小时,然后每两周增加1个小时,最后光照时间维持在16个小时直至淘汰。

而光照强度增加到60勒克斯,为遮黑时期的十倍以上。

同时在日常的管理上加强节能灯的管理,目的是做到鸡舍内的光照均匀,保证光照强度不受影响。

二、高峰料的制定及加料原则:

高峰料的制定应根据鸡群的能量蛋白累积和基础料量以及鸡群的体重、鸡舍温度、饲料营养水平等方面综合考虑,满足开产鸡只生产、维持和产蛋的需要。

高的高峰料会导致鸡群超重,双黄蛋比例增高,产蛋率下降。

低的高峰量会导致产蛋高峰低,持续时间短。

高峰料的添加一般是从产蛋率达到5%时开始,在产蛋率达到65-75%之间加至高峰。

加料的原则是:

先慢后快、少量多次,每天料量的增加必须先于产蛋率的增加,料量添加期间只能增加或维持料量,不能减少料量。

开产后料量跟不上产蛋率变化,则导致产蛋率爬升慢,下降快,小蛋增多。

开产后料量添加过快,会导致母鸡双黄蛋比例增大,高峰低,种蛋合格率降低。

所以在加料期间要密切观察产蛋率、采食时间、蛋重、体重及双黄蛋比例的变化并及时做出调整。

三、产蛋前期重点关注点

进入产蛋期以后,随着加光刺激、料量的刺激、鸡群性激素分泌迅速增多,卵巢和睾丸快速生长发育,快速发育的鸡群体重增长也很快,此阶段我们必须掌握好公母鸡的周增重,确保鸡只获得适宜的周增重。

因此,产蛋前期的工作重点是掌握好体况与料量的关系,蛋重与料量的关系,产蛋率与料量的关系。

1.体况:

因鸡群在各个时期的体况都是有标准的,体况的好与坏是衡量我们料量合适与否的一个参考标准。

加光后,我们要注意观察和触摸种鸡趾骨间隙的变化,并随时触摸鸡的胸肌发育情况,如胸肌比较尖或软,表明料量不足,应及时检查料量是否精确,喂料过程是不是准确,应及时调整加料。

2.料量;对均匀度较好的鸡群来讲,其产蛋的上升速度也是很快的,因此要根据产蛋率的变化、蛋重的变化来调整料量。

很多鸡场在产蛋时都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饲料水平设定高峰料量,其实高峰料的设定不是固定的,应根据产蛋的上涨幅度、蛋重、体况、饲料水平、采食速度、气候、鸡舍条件来设定。

务必经常检查喂料过程是否准确。

3. 蛋重:

观察蛋重的增幅度能及时地反映出鸡群的体况,如果蛋重增长过快,则表明我们的料量增加过大,相反则表明料量过小。

蛋重的持续不长或增长过慢,都表明我们所给的料量不足,哪怕是我们设定的高峰料量给上了,也要根据生产实际适当加料。

4.曲线管理:

从产蛋期开始到四十五周,建议每个鸡舍绘制一个每日实际产蛋率、体重、料量、蛋重与标准产蛋率、体重、料量、蛋重的曲线,并根据曲线的变化的趋势进行分析,将有助于把握整体鸡群的情况。

四:

饲养管理:

1.加光前封闭鸡舍实行8小时光照,饲养员的工作相对轻闲。

转入产蛋期后由于工作量加大、工作时间延长以及工作方式的改变,可能会引起饲养员情绪的波动,不利于生产,因此要掌握员工心态的变化,及时与员工沟通,进行培训,做好思想工作,从而达到人员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

2.对于开产前后的鸡群,其饲养管理要求应更为严格和细致,因为此时鸡体正处于生理的转折阶段,管理的好坏对于种鸡群的适时开产、迅速上升到产蛋高峰并维持较长的时间,以及保持较高的受精率有重要意义。

这阶段的重要性和关键性不允许我们饲养管理者出现任何失误,而且这段时间属于饲养周期间的过度时期,工作任务紧张、烦琐,因此在加光之前就要对这一时期的各项工作做详细计划。

包括转群计划、加光计划以及加高峰料和减料计划。

同时还要做好各项生产记录,详细记录各舍和全群每周体重情况以及每天产蛋率、合格种蛋率、碎蛋率、双黄蛋率、脏蛋率、软壳蛋率、采食时间和饮水量等技术数据并做出分析,出现问题及时调整。

同时还要对饲养过程中出现的重大事项(停电、停水、免疫、自然灾害等)做记录,来完善本批鸡的档案资料。

3.加光后种鸡的生理特点是体重迅速增加、生殖系统迅速发育,鸡体在生理上处于一种应激状态,易爆发疾病,而且如果这时候爆发疾病会对整个产蛋期造成影响。

因此疫病的防控在这一阶段尤为重要。

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上要注意减少一切应激,增加消毒次数以及保持鸡舍卫生状况良好,从而保证鸡群的健康。

总之,产蛋前期能否管理得当,直接影响整个产蛋期生产性能的发挥,所以做为场区的基层管理人员,要实行动态管理,抓好细节管理,做好各种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为肉种鸡的高产稳产打下基础。

在肉种鸡饲养管理过程中,我们对育雏育成期和开产前的饲养管理都较为重视,而产蛋后期的饲养管理往往容易被忽视,不能坚持到底,结果造成产蛋后期种鸡的生产性能表现达不到理想状态,使种鸡场的经济效益受到损害。

产蛋后期常出现的问题一般可以归纳为:

种鸡体重控制不理想,造成种鸡只增重过快,脂肪沉积过多,过多的脂肪包裹在卵巢和输卵管上,影响鸡只的排卵和受精,造成产蛋率下降过快,低于正常的指标;公鸡的精液质量差,授精率、孵化率偏低;死淘过多;疾病困扰等。

即:

一超(种鸡超重)两高(死亡率高、淘汰率高)三低(产蛋率低、授精率、孵化率偏低)。

那么我们应采取那些措施来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呢?

作为基层管理人员,要端正思想,工作要善始善终,高度重视产蛋后期的饲养管理,决不放松。

因为一旦放松,就会出现问题。

要搞好基本管理,而非取巧。

产蛋后期基本管理主要是: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工作,细化日常饲养管理,维护好鸡舍的设备,搞好鸡舍内外环境卫生,减少鸡群的应激,因为应激称之为百病之源;及时淘汰残公鸡和残母鸡,确保公母比例适宜,防止出现过度交配现象;通过适当减料,切实控制好公母鸡的体重,防止体重过大;加强种蛋的细节管理,保持良好的孵化率;做好水源监测、抗体监测等各种监测工作,全面了解鸡群的健康状况。

经过产蛋高峰期的长时间应激,母鸡在这种状态下体质较差,容易引起各种条件致病菌的爆发,引起鸡群发病死亡,如大肠杆菌病,卵黄性腹膜炎,常常是后期母鸡死亡的原因。

同时,经过产蛋高峰期后,某些疾病的抗体水平参差不齐或总体产生回落,已不能起到保护的作用,此时如受野毒侵袭,则导致疫病爆发,直接影响以后的生产和防疫计划的实施,因此应加强平时鸡群的细节管理,做好鸡舍环境控制,增加通风换气量,使空气流通,保持清新。

因为产蛋后期鸡舍中氨气、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浓度也较前期要高,保证足够的通风量可以减少有害气体在鸡舍内的蓄积,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场区要定期进行带鸡喷雾消毒减少鸡舍内的病原微生物,定期进行投一些抗生素进行药物预防,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加强抗体监测密度,可以一月一到两次,了解鸡群的抗体水平及变化趋势,从而及时做好免疫补种工作。

通过做好每周鸡群口腔溃疡比例的监测,及时了解鸡群情况,采取必要措施。

供给足够的清洁饮用水,做好饮用水的质量监测,定期冲刷水线,清除水箱污垢,杜绝饮水导致疾病的根源。

体重控制和减料的的必要性:

高峰后期机体的生长率下降,营养需要也降低;产蛋量减少,210日龄(30周)后放松对体重的控制会明显破坏280日龄以后的产蛋持久性、正常蛋重、蛋壳质量和受精率;如果此阶段鸡群的周增重不能达到15-20克,鸡群的产蛋率和孵化率将受影响。

每周都应做好体重的监测分析、结合蛋重、日产蛋数及鸡群状况等数据的基础上来决定喂料量。

减料应考虑的因素蛋重;母鸡的体重;舍内环境温度;耗料时间;应激或疾病;产蛋高峰以后,应做到果断减料,及时准确减料,防止鸡只过肥影响后期的产蛋率和授精率,最大限度地延长产蛋期。

首次减料2—3克,第2-6周期1克/周,以后0.5克/周,但同时要注意减料3-5天后的产蛋变化,通过体重、产蛋率、蛋重、采食时间的后续变化情况综合评估减料效果。

在产蛋高峰过后,定期淘汰无饲养价值的残弱鸡,让剩下的鸡群保持一个健康状况,这样不但节约饲料,而且也容易控制疾病。

定期挑出眼观不好或者无授精能力的公鸡,以免影响大群成绩,种公鸡50周以后处于睾丸萎缩期,这时种蛋受精率往往开始下滑,因此这段时间应对部分老公鸡及时进行更换后备小公鸡,并加强混群以后小公鸡的管理。

另外也可以采取取辅助人工授精操作(用于后期授精率较低鸡群),使鸡群后期维持较好的生产性能。

平养肉种鸡公母鸡比例

 典型的公母比例指南(仅供参考)

日龄

周龄

公鸡/100只母鸡

133

19

10-9.5

140-154

20-22

9.0-8.5

210

30

8.5-8.0

245

35

8.0-7.5

280

40

7.5-7.0

315-350

45-50

7.0-6.5

420

60

6.5-6.0

根据当地条件及鸡群状况适当调整。

总之,产蛋后期要想得到更多的合格种蛋和健康的后代,必须做好基本管理,给种鸡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防止过肥,保持种鸡良好的体况和繁殖性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