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38013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9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1.已知X、Y均为主族元素,I为电离能,单位是kJ/mol。

根据下表所列数据判断错误的是

A.元素X的常见化合价是+1价

B.元素Y是ⅢA族的元素

C.元素X与氯形成化合物时,化学式是XCl

D.若元素Y处于第3周期,它可与冷水剧烈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X、Y是主族元素,I为电离能,X第一电离能和第二电离能差距较大,说明X为第IA族元素;

Y第三电离能和第四电离能差距较大,说明Y为第IIIA族元素,X的第一电离能小于Y,说明X的金属活泼性大于Y。

A.X为第IA族元素,元素最高化合价与其族序数相等,所以X常见化合价为+1价,故A正确;

B.通过以上分析知,Y为第IIIA族元素,故B正确;

C.元素X与氯形成化合物时,X的电负性小于Cl元素,所以在二者形成的化合物中x显+1价、Cl元素显-1价,则化学式可能是XCl,故C正确;

D.若元素Y处于第3周期,为Al元素,它不能与冷水剧烈反应,但能溶于酸和强碱溶液,故D错误;

故选D。

2.固体A的化学式为NH5,它的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符合相应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结构,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1molNH5中含有5NA个N—H键(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B.NH5中既有共价键又有离子键,它形成的晶体是离子晶体

C.NH5的电子式为:

D.它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5+H2O=NH3·H2O+H2↑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固体A的化学式为NH5,它的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符合相应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结构,应为NH4H,为离子混合物,分子中存在NH4+和H﹣,为离子混合物.

解:

A.NH5为离子混合物,为NH4H,1molNH5中含有4NA个N﹣H键,故A错误;

B.NH5为离子混合物,分子中存在NH4+和H﹣,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N﹣H键共价键,故B正确;

C.NH5为离子混合物,分子中存在NH4+和H﹣,电子式为

,故C正确;

D.它与H2O反应,H﹣具有还原性,H2O具有氧化性,可生成氨气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为NH5+H2O═NH3•H2O+H2↑,故D正确.

故选A.

3.金属的下列性质中和金属晶体结构无关的是(  )

A.良好的导电性B.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良好的延展性D.良好的导热性

【答案】B

【解析】

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

A.金属容易导电是因为晶体中存在许多自由电子,这些自由电子的运动是没有方向性的,但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自由电子就会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故A错误;B.金属易失电子是由原子的结构决定的,和金属晶体无关,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C.有延展性是因为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的较强作用,当金属受到外力时,晶体中的各离子层就会发生相对滑动,但因为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没有方向性,受到外力后相互作用没有被破坏,故虽发生形变,但不会导致断,故C错误;D.容易导热是因为自由电子在运动时经常与金属离子碰撞而引起能量的交换,从而能量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使整块金属达到相同的温度,故D错误;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

A.金属容易导电是因为晶体中存在许多自由电子;B.金属易失电子和金属晶体无关;

C.当金属受到外力时,晶体中的各离子层就会发生相对滑动,但因为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没有方向性,受到外力后相互作用没有被破坏,故虽发生形变,但不会导致断;

D.容易导热是因为自由电子在运动时经常与金属离子碰撞而引起能量的交换。

4.硫化氢(H2S)分子中两个共价键的夹角接近90°,其原因是(  )

①共价键的饱和性②S原子的电子排布③共价键的方向性④S原子中p轨道的形状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S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是3s23p4,有2个未成对电子,并且分布在相互垂直的3px和3py轨道中,当与两个H原子配对成键时,形成的两个共价键间夹角接近90°,这体现了共价键的方向性,这是由轨道的伸展方向决定的。

故选D。

5.仅由下列各组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不可能形成离子晶体的是()

A.H、O、SB.Na、H、O

C.K、Cl、OD.H、N、Cl

【答案】A

【解析】

强碱、活泼金属氧化物、绝大多数盐等是离子晶体。

B项如NaOH,C项如KClO,D项如NH4Cl,均为离子晶体。

6.下列关于SiO2晶体网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存在四面体结构单元,O处于中心,Si处于4个顶角

B.最小的环上,有3个Si原子和3个O原子

C.最小的环上,Si和O原子数之比为1∶2

D.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结构为空间网状,存在硅氧四面体结构,硅处于中心,氧处于4个顶角所,以A项错误;在SiO2晶体中,每6个Si和6个O形成一个12元环(最小环),所以D对,B、C都错误。

答案选D。

7.氮氧化铝(AlON)属原子晶体,是一种超强透明材料,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AlON和石英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B.AlON和石英晶体类型相同

C.AlON和Al2O3的化学键类型不同

D.AlON和Al2O3晶体类型相同

【答案】D

【解析】

原子晶体中相邻的原子间形成共价键。

常见的原子晶体有金刚石、二氧化硅(石英)晶体等。

是离子晶体,Al2O3结构粒子为阴、阳离子,离子间作用力为离子键。

所以D的描述是错误的。

【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

 

8.下列微粒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书写违反泡利原理的是

A.C:

1s22s22p2B.Na+:

1s22s22p43s2

C.S2-:

1s22s22p23s23p4D.K:

1s22s22p63s23p7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泡利原理,3p能级只能容纳6个电子,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核外电子排布。

9.下列有关电离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电离能越大的原子失电子的能力越强

B.第一电离能是元素的原子失去核外第一个电子需要的能量

C.同一周期中,主族元素原子第一电离能从左到右越来越大

D.可通过一种元素各级电离能的数值,判断元素可能的化合价

【答案】D

【解析】

【详解】A、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越大,表示该元素的原子越难失去电子,故A错误;B、第一电离能是基态的气态原子失去核外第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需要的最低能量,故B错误;C、总体趋势:

同一周期中,第一电离能从左到右越来越大,其中有反常,如第一电离能:

N>O,故C错误;D、可通过各级电离能的数值,判断元素可能有的化合价,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重点考查第一电离能的相关知识。

第一电离能总体的递变规律为:

同周期从左到右逐渐增大,同主族从上到下逐渐减小,但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趋势中有曲折,因为当外围电子在能量相等的轨道上形成全空、半满或全满结构时,原子的能量较低,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较大;

一般来说,元素的电离能按照第一、第二……的顺序逐渐增加,如果突然增加的比较多,电离的难度增大,这里就是元素的通常的化合价。

10.某元素X的逐级电离能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元素可能为+4价B.X可能为非金属

C.X为第五周期元素D.X与氯反应时最可能生成的阳离子为X3+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象可知,该元素的I4>>I3,故该元素易形成+3价阳离子,故A错误;B、由图象可知,该元素的I4>>I3,故该元素易形成+3价阳离子,X应为金属,故B错误;C、周期数=核外电子层数,图像中没有显示X原子有多少电子层,因此无法确定该元素是否位于第五周期,故C错误;D、由图象可知,该元素的I4>>I3,故该元素易形成+3价阳离子,因此X与氯反应时最可能生成的阳离子为X3+,故D正确;故选D。

11.在第n电子层中,当它作为原子的最外层时,容纳电子数最多与第(n-1)层相同;当它作为原子的次外层时,其电子数比(n-1)层多10个,则对此电子层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必为K层B.只能是L层

C.只能是M层D.可以是任意层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K层最多只能排2个电子,L层最多只能排8个电子,M层最多排18个电子,由题意可知M层作最外层时,最多只能排8个电子与第(n-1)层L层相同;当它作为原子的次外层时,可以排满18个电子,其电子数比(n-1)层即L层多10个,所以第n电子层只能是M层,答案选C。

考点:

考查对能层的电子数的理解应用

12.HCl气体易溶于溶剂A,那么下列物质也可能易溶于A的是(  )

A.NH3B.CH4C.CCl4D.O2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相似相溶原理得知,HCl气体为极性分子,则A为极性溶剂。

分析下列选项得知NH3为极性分子,故选A。

13.X、Y、Z为主族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1;Y原子的M电子层有2个未成对电子;Z原子的最外层p轨道上只有一对成对电子,且Z原子的核外电子比Y原子少8个电子,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式不可能的是(  )

A.XYZ4B.X2YZ4C.X2YZ3D.X2Y2Z3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征,判断可能的元素种类以及可能的化合价,根据化合价可判断可能的化学式.

解:

X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1,为第ⅠA族元素,化合价为+1价,Y原子的M电子层有2个未成对电子其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2或1S22S22P63S23P4,为Si元素或S元素,化合价为+4价或+6价;Z原子的最外层p轨道上只有一对成对电子,且Z原子的核外电子比Y原子少8个电子,且Y和Z属于同一主族元素,所以Z元素是O元素,Y是S元素,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氧元素显﹣2价,Y显+4价或+6价,X显+1价,

A.Y的化合价为+7价,不符合,故A选;

B.Y的化合价为+6价,符合,故B不选;

C.Y的化合价为+4价,符合,故C不选;

D.Y的平均化合价为+2价,如Na2S2O3,符合,故D不选;

故选A.

14.A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则x、y及该原子3p能级上的电子数分别为(  )

A.18、6、4B.20、8、6

C.18、8、6D.15~20、3~8、1~6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原子核外电子数排布:

1层:

2

2层:

28

3层:

288

4层:

28188

5层:

2818188

6层:

281832188

以上的数都是最大的数,处于该层的元素的最外层电子逐渐增大,其余层都是最大数

(仅限IA~VIIA族,B族元素不全符合),稀有气体的电子排布符合最大数。

y="8"x=20

1s22s22p63s23p63d(0-10)4s2,

因出现4S,所以3p能级上的电子数肯定是6。

考点:

原子核外电子数排布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原子核外电子数排布的知识,题目难度适中,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

15.甲、乙两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都是其他层电子总数的2倍。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甲与乙位于同一周期

B.甲与乙位于同一主族

C.甲与乙都位于元素周期表的p区

D.甲与乙的原子序数之和为偶数

【答案】D

【解析】

甲和乙的电子层排布可能为1s22s22p2和1s22s22p63s2,即为碳和镁元素,它们位于不同的周期、不同的主族、不同的区域,二者的原子序数之和是6+12=18,为偶数,答案选D。

16.二十世纪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

下列各组物质全部由化学合成得到的是(  )

A.玻璃 纤维素 青霉素B.尿素 食盐 聚乙烯

C.涤纶 洗衣粉 阿司匹林D.石英 橡胶 磷化铟

【答案】C

【解析】

【详解】A项,纤维素有天然存在的,故A不符合题意;

B项,食盐是天然存在的,故B不符合题意;

C项,涤沦、洗衣粉、阿斯匹林全部由化学合成得到的,故C符合题意;

D项,石英是天然存在的,天然橡胶是天然存在的,合成橡胶由化学合成,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17.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报道,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在生产“亮菌甲素注射液”时使用了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丙二醇作为药用辅料,已造成多人中毒、死亡.小杰同学看到新闻后,通过查询得到了丙二醇的以下资料:

①无色粘稠状的透明液体②无味③易燃④沸点245℃⑤熔点﹣6.5℃⑥无腐蚀性⑦可用做水果催熟剂等,其中属于丙二醇的物理性质的是(  )

A.①②④B.②③⑤

C.②④⑥D.③⑥⑦

【答案】A

【解析】

【详解】

(1)无色粘稠状的透明液体;

(2)无味;(4)沸点245℃;(5)熔点﹣6.5℃,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均属于物理性质;(3)易燃、(6)无腐蚀性,均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均属于化学性质;(7)可用做水果催熟剂等,属于丙二醇的用途。

故选A。

【点睛】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

18.在烧焦的鱼、肉中含有致癌物质3,4一苯并芘,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它是一种稠环芳香烃,其分子式是(  )

A.C20H12B.C20H14C.C19H12D.C22H20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键线式的分子式书写时要注意每个折点为C原子,并保证C原子的四价,可确定出隐藏的H数目,3,4一苯并芘的分子式为C20H12,选项A正确。

考点:

根据结构式书写分子式

19.下列卤代烃发生消去后,可以得到两种烯烃的是

A.1-氯丁烷B.氯乙烷

C.2-氯丁烷D.2-甲基-2-溴丙烷

【答案】C

【解析】

消去反应的原理为与氯原子相连的碳再相邻的碳上的氢消去,关键看有几种这样的氢。

A、只有一个相邻的C;B、只有一个相邻的C;C、有二种相邻的C;D有二个相邻的C,但为对称结构,故只有一种。

20.如下图所示表示4溴环己烯所发生的4个不同反应。

其中,产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反应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C

【解析】

③是卤代烃的消去反应,生成物中只含有碳碳双键一种官能团;④是不饱和有机化合物与HBr的加成反应,生成物中只含有“—Br”一种官能团。

21.下列关于同系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同系物具有相同的最简式

B.同系物能符合同一通式

C.同系物中,相邻的同系物彼此在组成上相差一个CH2原子团

D.同系物的化学性质基本相似,物理性质随碳原子数增加而呈规律性变化

【答案】A

【解析】

同系物是指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同一类物质。

因此同系物的最简式不一定相同。

由于结构相似,化学性质是相似的。

因此选项A是错误的,答案选A。

22.证明溴乙烷中溴的存在,下列正确的操作步骤为

①加入AgNO3溶液②加入NaOH水溶液③加热④加入蒸馏水

⑤加稀硝酸至溶液呈酸性⑥加入NaOH醇溶液

A.④③①⑤B.②③⑤①C.④⑥③①D.③⑥⑤①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检验卤代烃中的卤素原子时先加入NaOH水溶液并加热,使卤代烃发生水解反应,将其中的卤素原子转变为离子,再加硝酸中和过量的NaOH溶液,溶液呈酸性时加入AgNO3溶液,看生成的沉淀的颜色确定卤素原子的种类,根据上述分析选B。

考点:

有机物中卤素原子的检验。

23.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酸与乙二酸互为同系物

B.乙烯和乙烷可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

C.分子式为C4H10O且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化合物有6种

D.

(水杨酸)与足量的NaHCO3溶液反应可生成

、CO2和H2O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同系物应具有相同数目的官能团,甲酸与乙二酸含有的羧基数目不同,二者不是同系物,故A错误;B、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可用溴水鉴别,故B正确;C、能够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说明分子中含有醇羟基或酚羟基,满足条件的有:

苯甲醇和甲基苯酚,甲基苯酚存在邻、间、对三种结构,总共含有4种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D、苯酚酸性比碳酸弱,酚羟基与NaHCO3溶液不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24.以下物质:

(1)甲烷

(2)苯(3)聚乙烯(4)聚乙炔(5)2-丁炔(6)环己烷(7)邻二甲苯(8)苯乙烯。

既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又能使溴水因发生化学反应而褪色的是()

A.(3)(4)(5)(8)B.(4)(5)(7)(8)

C.(4)(5)(8)D.(3)(4)(5)(7)(8)

【答案】C

【解析】

发生加成反应,故有不饱和键。

聚乙炔、2-丁炔,苯乙烯有双键。

故答案C正确

25.以下不属于酯类物质的是

A.甘氨酸B.硝化甘油C.脂肪D.硝酸纤维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甘氨酸是氨基酸,错误;B.硝化甘油是酯类物质,正确;C.脂肪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属于酯类,正确;D.硝酸纤维是硝酸和纤维素发生酯化反应得到的酯类物质,正确。

答案选A。

考点:

本题考查酯类的判断。

26.已知有机物A与NaOH的醇溶液混合加热得产物C和溶液D。

C与乙烯混合在催化剂作用下可反应生成

的高聚物。

而在溶液D中先加入硝酸酸化,后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A的结构简式可能为(  )

A.

B.

C.CH3CH2CH2ClD.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先根据高聚物

的结构简式判断其合成单体,从而找出C的结构简式,然后根据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判断卤代烃的类型,最后根据醇的消去反应原理判断A的结构简式。

详解:

高聚物

的单体是:

CH2=CH2和CH3-CH=CH2,因此C为CH3-CH=CH2,在溶液D中先加入硝酸酸化,后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D中含有Cl-,因此应选能发生消去反应且生成丙烯的氯代烃,

A.

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的是:

(CH3)2CH2CH=CH2,生成的不是丙烯,选项A错误;B.

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的是:

2-甲基-1,3-丁二烯,不是丙烯,选项B错误;C.CH3-CH2-CH2Cl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的是CH3-CH=CH2,选项C正确;D.

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的是:

(CH3)2CH=CH2,不是丙烯,选项D错误;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醇的消去反应原理、加聚反应单体的求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常见有机物结构与性质,明确消去反应、加聚反应原理,能够根据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判断其单体。

27.充分燃烧某液态芳香烃X,并收集产生的全部水,恢复到室温时,得到水的质量跟原芳香烃X的质量相等.则X的分子式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设该烃的化学式为CxHy,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xHy+(x+

)O2

xCO2+

H2O,因得到水的质量跟原烃X的质量相等,进而求出该烃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

详解:

烃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xHy+(x+

)O2

xCO2+

H2O,

12x+y9y

因得到水的质量跟原烃X的质量相等,即12x+y=9y,得x:

y=2:

3,分析选项只有C中C12H18的原子个数比是2:

3,答案选C。

点睛:

本题是对化学式判断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找到信息中的等量关系,进而判断出化学式中两原子的个数比,从而判断其化学式。

28.分别将下列物质滴入苯酚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A.浓溴水B.氢氧化钠溶液

C.稀盐酸D.氯化铁溶液

【答案】A

【解析】

考查苯酚的化学性质。

苯酚俗称石炭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但不会产生白色沉淀。

和氯化铁也发生显色反应,溶液显紫色。

和盐酸不反应,只有和浓溴水反应生成2,4,6-三溴苯酚白色沉淀,答案选A。

29.06年3月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说,英国食品标准局在对英国与法国贩售的芬达汽水、美年达橙汁等230种软饮料检测,发现含有高量的致癌化学物质——苯,报道指出汽水中如果同时含有苯甲酸钠(防腐剂,C6H5COONa)与维生素C(抗氧化剂,结构式如图)可能会相互作用生成苯,苯与血癌(白血病)的形成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下列说法一定不正确的是(  )

A.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苯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C.维生素C在碱性溶液中能稳定存在

D.维生素C可溶于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A、苯性质稳定,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故A正确;B、苯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取代反应,如与浓硝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可生成硝基苯,在催化剂条件下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故B正确;C、维生素C中含有-COO-,在碱性条件下可水解,故C错误;D、题中给出汽水中含有维生素C,可说明维生素C溶于水,故D正确;故选C。

3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麦芽糖及其水解产物均能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

B.用溴水即可鉴别苯酚溶液、2,4﹣已二烯和甲苯

C.在酸性条件下,CH3CO18OC2H5的水解产物是CH3CO18OH和C2H5OH

D.甘氨酸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OOCCH2NH2+HCl→HOOCCH2NH3+Cl-

【答案】C

【解析】

【详解】A、麦芽糖和水解产物葡萄糖中的官能团都有醛基,则麦芽糖、葡萄糖属于还原性糖,可发生银镜反应,故A正确;B、苯酚和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2,4-已二烯可以使溴水褪色,甲苯和溴水不反应,但甲苯可以萃取溴水中的溴,甲苯的密度比水的小,所以下层是水层,上层是橙红色的有机层,因此可以鉴别,故B正确;C、酯类水解时,酯基中的碳氧单键断键,水中的羟基与碳氧双键结合形成羧基,所以CH3CO18OC2H5的水解产物是CH3COOH和C2H518OH,故C错误;D、氨基能与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HOOCCH2NH2+HCl→HOOCCH2NH3+Cl-

,故D正确;故选C。

31.按要求填空:

(1)有机物命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名称写出物质:

3,4-二甲基-4-乙基庚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4-三甲基-1-戊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有机物降冰片二烯的分子结构可表示为:

①降冰片二烯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

②降冰片二烯属于_________________;

a环烃b不饱和烃c烷烃d烯烃

【答案】

(1).2,4-二甲基-2-己烯

(2).苯乙烯(3).CH3CH2CH(CH3)(CH3)C(C2H5)CH2CH2CH3(4).CH≡CCH(CH3)C(CH3)3(5).C7H10(6).ab

【解析】

【详解】

(1)

为烯烃,含有碳碳双键的最长碳链含有6个C,主链为己烯,编号从距离碳碳双键最近的一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