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二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36913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必修二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苏教版必修二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苏教版必修二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苏教版必修二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苏教版必修二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必修二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二.docx

《苏教版必修二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必修二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二.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必修二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二.docx

苏教版必修二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二

苏教版必修二: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二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二(苏教版必修二)

必修二第一专题复习

一、字词。

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轮廓(kuò)翌(yì)日孩稚(zhì)虔诚(qián)

恬静(tián)禁锢(gù)憧憬(chōngjǐng)绚(xuàn)丽

如醉如痴(chī)毋(wú)宁瞥(piē)一眼粗糙(cāo)

曙(shǔ)光蓓(bèi)蕾奢侈(shēchǐ)祈祷(qídǎo)

铿锵(kēngqiāng)亘(gèn)古不变

坍圮(tānpǐ)熨贴(yùtiē)

捋(lǚ)着触须撅(juē)步履(lǚ)隽(juàn)永

昵(nì)称人寰(huán)突兀(wù)摇曳(yè)

仓猝(cù)一幢(zhuàng)凛冽(lǐnliè)拯救(zhěng)

创痛(chuāng)田凫(fú)椋鸟(liáng)潺潺(chán)

攫住(jué)昊天(hào)时髦(máo)攫(jué)

隐遁(dùn)骇(hài)人丰饶(ráo)跌宕(dāng)

2、正确书写下面的字。

翌日虔诚恬静禁锢憧憬绚丽毋宁攫住瞥一眼

坍圮熨帖捋着触须撅步履隽永昵称人寰余暇

突兀摇曳仓猝凛冽拯救田凫椋鸟潺潺昊天

曙光蓓蕾奢侈祈祷铿锵缘分坐落亘古不变

3、解释下列词语。

瞥:

很快地看一下。

翌日:

次日,第二天。

沧桑:

比喻经历了许多世事变化。

禁锢:

关押,监禁;束缚,强力限制。

懊悔:

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

如醉如痴:

形容做事情非常着迷。

瞬息万变:

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变幻莫测:

变化难于琢磨。

测,预测。

栩栩如生:

形容生动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栩栩,生动的样子。

赏心悦目:

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畅。

巧夺天工:

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亘古不变:

从古到今没有改变。

熨帖:

贴切,妥帖。

坍圮:

毁坏、倒塌。

灼烈:

火烧、火烫般的。

古色古香:

形容器物、艺术作品或室内陈列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

不速之客:

指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

蹑手蹑脚:

形容行动小心轻捷。

扶弱济困:

扶持弱小的人,救济困苦的人。

明目张胆:

原形容很有胆识,敢作敢为。

后形容无所顾忌,胆大妄为。

一筹莫展:

比喻束手无策。

昂首阔步:

抬起头,大踏步向前。

形容精神振奋,勇往直前。

莫名其妙:

不能说出其中的奥妙。

无法解释或不合常理。

疑神疑鬼:

形容疑虑重重。

凄风苦雨:

原形容天气恶劣。

后也比喻处境悲惨凄凉。

幸灾乐祸:

别人遭到灾祸时自己心里高兴。

人寰:

人间。

寰,广大的地域。

突兀:

高耸。

兀,高高地突起。

峥嵘:

高峻。

摇曳:

摇荡。

曳:

拖,拉,牵引。

仓猝:

匆忙。

猝,猝然。

凛冽:

刺骨的寒冷。

创痛:

因受创伤而感到的疼痛;痛苦。

创,创伤。

攫住:

抓住。

昊天:

广大无边的天。

二、中心内容及写作技巧。

1、《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三天的活动,其内容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对人类生活的全面考察。

既表现了作者对生活中美的追求,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生活的高度赞美,而且,作者还以自己的痛苦精力和美好渴望,劝诫世人要珍惜光明,珍惜光阴。

写作技巧:

鉴赏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和情真意切的语言表达,揣摩意味深长的语句。

2、《我与地坛》:

实际由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组成。

这篇散文凝聚着作者十五年生活中最重要的那些复杂难言的感受。

作者用恳切、优美的文字,把用全部生命感悟到的宝贵体验传达给读者,他用他的苦难提高了大家对生命的认识。

写作技巧:

言辞恳切、准确,感情真挚、深沉,立意新颖独到。

3、《最后的常春藤叶》:

在这篇小说中,作家讲述了老艺术家贝尔曼用生命绘制毕生杰作,点燃别人即将熄灭的生命火花的故事,歌颂了艺术家之间相濡以沫的友谊,特别是老艺术家贝尔曼舍己救人的品德。

写作技巧:

最大的特点就是“小说的意外结局”。

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欧亨利式的语言。

采用幽默、风趣、俏皮、夸张、讽刺、比喻的语言,渲染悲剧的喜剧色彩,让读者在俏皮的描写中醒悟内在庄严的思想感情,在生动活泼中给人启迪。

三、重点语句分析(例)

1、如果我们像明天就会死去那样去生活,才是最好的原则。

(强调珍爱生命,珍惜今天,我们每天都应该怀着友善、朝气和渴望去生活,活出生命的价值。

2、我希望从她的眼睛里看到能使她在困难面前站得稳的坚强性格,并且看到她那经常向我流露出的对于全人类的同情。

(表达了对自己启蒙老师深深的爱,是老师使作者获得了新生,同时也展示了老师的人性之美和人类之爱。

3、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作者回到园子中认识到园中处处都有过“母亲的脚印”,处处都有母亲的牵挂与关爱。

这样的总结,暗示了“我”的成长时时处处离不开母亲的启发,母亲与地坛已经合二为一,也早与“我”融为一体。

必修二第二专题复习

一、字词。

1、读准下面的字。

狙(jū)击瓦砾(lì)一撮(cuō)盐粘(zhān)住

翘(qiào)尾巴胡诌(zhōu)窒(zhì)闷模(mú)样

衣襟(jīn)泥泞(nìng)梗(gěng)概嗜(shì)好

吝啬(lìnsè)颤(chàn)动甲胄(zhòu)威风凛凛(lǐn)

颠簸(bǒ)径(jìng)自吞噬(shì)瞳(tóng)孔

无济(jì)于事襁褓(qiǎngbǎo)胡子茬(chá)惊骇(hài)万状

烟熏火燎(liáo)愕(è)然褪色(tuìshǎi)器械(xiè)

肃穆(mù)粗犷(guǎng)闪烁(shuò)啐(cuì)烟头

瞭(liào)望霎(shà)时间揪(jiū)紧冥冥(míng)

跛(bǒ)脚欢呼雀(què)跃肆(sì)虐匮(kuì)乏

2、正确书写下面的字。

狙击瓦砾一撮盐粘住翘尾巴胡诌窒闷模样

衣襟泥泞梗概嗜好吝啬颤动甲胄威风凛凛

颠簸径自吞噬瞳孔无济于事襁褓胡子茬惊骇万状

愕然褪色器械肃穆粗犷闪烁冥冥烟熏火燎

瞭望揪紧肆虐跛脚匮乏霎时间啐烟头欢呼雀跃

3、解释下列词语。

狙击:

埋伏在隐秘地点伺机袭击敌人。

窒闷:

因呼吸困难或氧气不足而导致的心胸不透气感。

胡诌:

随口瞎编、胡说。

震荡:

振动、动荡。

多指社会、声音等。

颤悠:

颤抖摇晃。

肃穆:

严肃、安静;严肃和睦。

吞噬:

吞食;并吞。

径自:

表示自己直接行动。

粗犷:

粗野,粗鲁;粗豪,豪放。

无济于事:

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

济,有益,帮助。

惊骇:

惊慌害怕。

欢呼雀跃:

欢乐地呼唤,高兴得像雀儿一样的跳跃。

肆虐:

任意残杀或迫害;起破坏作用。

冥冥:

黑夜,黑暗。

瞭望:

登高望远;特指从高处或远处监视敌人。

二、中心内容及写作技巧。

1、《一个人的遭遇》:

小说节选部分写的是索科洛夫从俘虏营逃回后的经历。

从俘虏营逃回后得到家破人亡的消息,在战争胜利前夕,儿子却倒在最后的枪弹下,收养凡尼亚后刚刚有点安宁的生活,却又出了事故等,突出表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不幸。

写作技巧:

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叙述语言有强烈的个性色彩。

在叙述中,穿插抒情、议论,这些抒情和议论往往直抒胸臆,袒露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有的闪烁着口语的智慧。

2、《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作者巧妙地把一名德国伤兵安排在已临时改为战地医院的他的母校,让受重伤的他在昏昏沉沉中看到先前读书时军国主义教育的痕迹,从而暗示了民族灾难和个人不幸的根源。

在这个伤兵身上,作者真实地概括了那个时代的生活,从而反映了战争的惨无人道,反映了牺牲者所处的绝境,以及整个被战争败坏了的年轻一代的无可奈何,在当时的各国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作品的基调灰暗、沉郁,把战争渲染成一场抽象的人与命运的搏斗,结果是人的毁灭。

三、重点语句赏析。

(例)

1、现在我终于认出他来了——原来是比尔格勒!

“牛奶,”我喃喃地说……(门房里“我”“喝牛奶”、“抽烟”,这些鲜明的生活印象已经深深地烙在“我”的头脑中,比尔格勒就是“牛奶”,一看到比尔格勒,条件反射,昏沉的记忆一下子变得清晰起来,三个月前日常生活场景石破天惊地苏生。

这“牛奶”既是对自己参战而成为残疾事实的确认,也是“我”对往日和平生活的留恋和向往。

词简意丰。

2、凡尼亚用一双短小的腿连跳带蹦地跑了几步,忽然向我回过头来,挥动一只粉红色的小手。

(一支粉红色的小手仿佛是一柄燃烧的火炬,象征了人类对和平的永远的追求,也像一面旗帜,指示着人们为和平而斗争。

必修二第三专题复习

六国论

一、四川眉山三苏祠(对联):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

二、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州眉山(现在的四川眉山县)人,北宋著名散文家。

苏洵主张“言必中当世之过”,为文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明快酣畅,纵横捭阖,雄奇遒劲,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

后人因其子苏轼、苏辙都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他三人合称“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

著有《嘉祐集》,本文选自《嘉祐集权书》。

文体:

论,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分为两种:

(1)政论:

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

(2)史论:

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

三、特殊句式: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3)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4)洎牧以谗诛

5)举以予人

6)至丹以荆卿为计

7)赵尝五战于秦

8)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四、词类活用:

1.日割月削(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2.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3.义不赂秦(名词用作动词,坚守大义)

4.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名词用作动词,礼遇)

5.不能独完(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

6.李牧连却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击退)

五、在古今异义词下加线并解释

1秦以攻取之外[攻战取得]

2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它的实际数目]

3思厥先祖父[古今异义,祖辈和父辈],

4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古今异义,这样以后]得一夕安寝。

5至于[古今异义,以至于到。

]颠覆,理固宜然。

6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古今异义,智谋和力量]孤危,

7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今异义,旧事,前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六、在通假字下加线并写出本字

1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

2为国者,无[通“毋“,不要]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当[通“倘”,假如]与秦相较

七、指出加线词属于哪种活用并解释

1赂秦而[因而,连词]力亏[使。

亏损,削弱],破灭之道也。

2盖[连词,承上文,表原因]失强援,不能独完[形作动,保全]

3小[形作名,小的战果]则获邑[小城镇],大[形作名,大的战果]则得城

4至于颠覆,理[名作状,按道理]固宜然。

5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名作动,坚持正义]不赂秦

6是故燕虽小国而后[方位名词作状语,在。

之后]亡,

7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使动,使。

退却,击退]之。

8惜其用武而不终[形作动,坚持到底]也。

9以事[名作动,侍奉]秦之心,礼[名作动,礼待]天下之奇才,并力西[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向

10日削月[名作状,一月月]割,以趋于亡

八、指出加线虚词的含义及用法

1至丹以荆卿为[作为]计,始速[招致]祸焉。

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成为]郡

3有如此之势,而为[介词,被]秦人积威[威势]之所劫

4为[治理]国者,无使[自己]为[介词,被]积威之所劫哉!

1不赂者以[介词,因为]赂者丧

2秦以[介词,用][.以,同于释为“在]攻[攻战]/取[取得]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3思厥[相当于“其”,他们的]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连词,表结果,才]有尺寸之地。

4古人云:

“以[介词,拿]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5洎[等到]牧以[因为,介词]谗诛,邯郸为郡,

6以[介词,把]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介词,用]事[侍奉]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7日削月割,以[表结果连词,以致]趋于亡。

8苟以[介词,凭着]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赂秦而[因而,连词]力亏,破灭之道也。

2战败而[承接连词]亡,诚不得已

3起视四境,而[转折连词,可是]秦兵又至矣。

4奉之弥[更加,越来越]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转折连词]强弱胜负已判矣。

6是故燕虽小国而[转折连词,却]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7二败而[并列连词]三胜

8惜其用武而[转折连词,却]不终也。

9有如此之势,而[转折连词,却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10其势[势力]弱于秦,而[转折连词,可是]犹有可以不赂而[表承接的连词]胜之之势

11苟[如果]以天下之大,而[转折连词,却]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今异义,旧事,前例],是又在六国下矣。

1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代词,代燕赵之君]土,

2惜其[代词,代赵国,它]用武而不终也。

3向使三国各爱其[代词,自己的]地

4其[代词,代六国]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1子孙视之[代词,代土地]不甚惜,举以予[送给]人

2则吾恐秦人食之[助词,取独]不得下咽也。

3其势弱于秦,而犹[还]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代词,代秦国]之[助词,的]势

4苟以天下之[指示代词,这样]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或[代词,有的人]曰:

“六国互丧,率[全都,一概]赂秦耶?

2当与秦相较,或[或许,副词]未易量。

1与[动词,亲附,亲近]嬴而不助五国也。

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五指出下列句子属于哪种文言句式并解释

1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被动句]

2为国者,无使[自己]为[介词,被]积威之所劫哉!

[被动句]

阿房宫赋

(一)正音:

蜀山兀(wù)缦(màn)回不霁(jì)何虹妃嫔(pín)媵(yìng)嫱(qiáng)焚椒(jiāo)兰辘辘(lù)远听杳(yǎo)不知尽态极妍(yán)剽(piāo)掠其人鼎铛(chēng)逦迤(lǐyǐ)锱铢(zīzhū)架梁之椽(chuán)在庾(yǔ)直栏横槛(jiàn)管弦呕哑(ǒuyǎ)参差(cēncī)

(二)一词多义:

1、“一”:

(1)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数词)

(2)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3)合纵缔交,相与为一(一体、整体)(整齐划一)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专一)

(5)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全、都)

(6)靖国君之于寡人,一至于此乎(乃、竟)(一寒如此)

(7)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一何”:

多么)

(8)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初次,才)(一见如故)

(9)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整体)

2、“爱”:

(1)秦爱纷奢,人亦爱其家(喜爱)(爱不释手)(爱屋及乌)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怜惜)

(3)吴广素爱人(爱护、关心)

(4)晋陶渊明独爱菊(喜欢)

(5)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舍不得,不愿意放弃,吝惜)

3、“取”:

(1)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

(2)今入关,财物无所取(拿,拿来占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取出,提取)

(4)南取汉中,西举巴蜀(攻取,攻下)(取而代之)

(5)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同“娶”)

(6)留取丹心照汗青(助词,“着”)

(7)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采用,采取)

(8)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选取、选择)(以貌取人)

4、“族”:

(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

(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同姓的亲属,家族)

(3)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种类,类)

(4)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筋骨聚结之处)

(5)族疱月更刀(众,普通,一般)

(6)即有丁男繁衍之族(家族)

5、“毕”:

(1)六王毕,四海一(了结,灭亡)

(2)吾与汝毕力平险(尽)

(3)毕礼而归之(使……完毕)

(4)此印者才毕,则第二版已具(完毕)

(5)众妙毕备(尽、全、都)(原形毕露)

(6)度道里会遇之礼毕(完毕,结束)(毕其功于一役)

(7)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毕竟”,终究、到底)

6、“幸”:

(1)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皇帝到某处,得到宠幸)

(2)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幸运)

(3)今事有急,故幸未告良(特地)

(4)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希望)

(5)下至家人,幸皆无恙(侥幸,幸亏)

7、“举”:

(1)戍卒叫,函谷举(被攻占)

(2)杀人如不能举(全,尽)(举世无双)

(3)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

(4)何不做衣裳,莫令事不举(成功)

(5)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拉起,张起)

(6)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举行,发动)

(7)举类迩而见义远(提出,举出)(举一反三)

(8)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推举,选拔)(举贤荐能)

(9)举以予人,如弃草芥(拿)(举棋不定)

(10)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行动,举动)(言谈举止)

(11)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所有的)

(12)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实行,推行)

8、“流”:

(1)渭流涨腻,弃脂水也(水流)

(2)二川溶溶,流入宫墙(流动)(细水长流)

(3)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水流)(源远流长)(投鞭断流)

(4)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流放)

(5)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流派,类)

(6)伏尸百万,流血漂橹(液体流动)(头破血流)

(7)始有流落天涯之叹(漂泊,流浪)(颠沛流离)

(三)词类活用:

1、六王毕,四海一(“一”,数词作动词,统一)

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北”“西”,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

3、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朝”“夜”,名词作状语)

(四)古今异义词:

1、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

气温,环境气氛;今:

气象情况)

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古:

聚敛的金银;今:

筹划并管理)

3、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古:

可惜;今:

怜悯,值得怜悯)(“可爱”——白居易《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五)特殊句式:

1、戍卒叫,函谷举(被动句)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宾语前置句)

《念奴娇赤壁怀古》

其豪放词风一方面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

词的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意境开阔,气象恢弘,而且江山、历史、人物逐一收入眼底。

另外一处景物描写则是对古战场险要地势的勾画: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豪放词风的另一方面还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周瑜的雄姿英发与出众的才华都寄予着词人的赞美之情。

称赞周瑜,表明了词人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心志。

必修二第四专题复习

一、字词。

1、读准下面的字。

踱(duó)步梵(fàn)婀玲霎(shà)时淅沥(xīlì)

仓颉(jié)薄(bò)荷苔藓(táixiǎn)舐(shì)犊

惊悸(jì)夹(jiā)克抛掷(zhì)呢(ní)帽

沾(zhān)染脖颈(gěng)释鳏(guān)瞑(míng)目

机杼(zhù)粜(tiào)卖麂(jǐ)皮汜(sì)

抻(chēn)钝(dùn)响蹒跚(pánshān)芒(máng)刺

踌蹰(chóuchú)寒暄(xuān)

尘芥(jiè)羁绊(jībàn)

牛犊(dú)欺侮(wǔ)歇憩(qì)落(luò)空

擂(léi)鼓敕(chì)造纨绔(wánkù)錾(zàn)银

条褥(rù)嗔(chēn)视内帷(wéi)斟(zhēn)茶

两靥(yè)盥(guàn)洗翠幄(wò)懵懂(měng)

蹙眉(cù)怔怔(zhèng)氤氲(yīnyūn)岑(cén)寂

擎(qíng)天蓊(wěng)郁

2、正确书写下面的字。

踱步梵婀玲霎时仓颉苔藓舐犊

惊悸抛掷呢帽沾染释鳏瞑目

机杼粜卖麂皮汜抻钝响

蹒跚芒刺踌蹰寒暄尘芥羁绊

牛犊欺侮歇憩擂鼓敕造纨绔

錾银条褥嗔视内帷斟茶两靥

盥洗翠幄懵懂蹙眉怔怔斑驳

氤氲岑寂擎天蓊郁

3、解释下列词语。

蓊蓊郁郁:

树木茂盛的样子。

幽僻:

深远,僻静。

袅娜:

柔美的样子。

倩影:

美丽的影子。

倩,美丽,美好。

氤氲:

形容烟或云气浓郁。

岑寂:

寂静。

濑:

湍急的水。

深居简出:

平日老在家里呆着,很少出门。

花枝招展:

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

寒暄:

问寒问暖。

指见面时谈些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

暄,温暖。

不更事:

经历世事不多。

更,经历。

怨府:

怨恨集中的地方。

这里指埋怨的对象。

淡然:

漠不关心的样子。

俨然:

文中指摆出庄重的样子。

沸反盈天:

形容人声喧闹杂乱。

沸反,像沸水一样翻腾。

盈,满。

出格:

与众不同。

讪讪:

难为情的样子。

怔怔:

因吃惊而失神愣住的样子。

悲悯:

悲天悯人,形容富有同情心。

涎皮:

嬉皮笑脸。

莞尔:

微笑。

忖度:

推测,揣度。

内帷:

内室,女子的居处。

二、中心内容及写作技巧。

1、《荷塘月色》:

文中描写荷塘(月下的荷塘)、月色(荷塘上的月色)的美景,表达了渴望自由、不满现实、幻想超脱却又无法超脱的心境。

第一部分:

点明心境,交代缘由;第二部分:

小径漫步,抒发感受;第三部分:

荷塘月色,景语情语;第四部分:

江南采莲,向往憧憬。

写作技巧:

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用词精当,又运用了叠词,博喻和通感,描写形象,十分传神。

2、《听听那冷雨》:

余光中散文的重要主题是他在诗歌中反复吟唱的乡思乡愁、故国之恋,他的散文以其独特的体验,浓浓的乡思,淡淡的乡愁,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听听那冷雨》以作者在不同地方听雨、看雨、体味雨串起了一系列人生的感悟,表达了游子对祖国、对故乡的深深的眷恋。

四、重点语句鉴赏(例)

1、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连用三个比喻,分别描绘了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的闪光,绿叶衬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以及荷花不染纤尘的美丽的本质,写出了荷花的神韵。

2、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把“清香”比作“歌声”属通感(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同属美好事物,有好多相似之处,如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缥缈等。

运用比喻烘托出几分优雅和宁静来。

]

3、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泻”字既照应了以流水喻月光,又写出了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使月光有了动感。

4、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泻”字既照应了以流水喻月光,又写出了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使月光有了动感。

5、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升”仅是由低向高移动,而“浮”字写出了深夜水汽由下而上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的情状,以动景写静景,描绘出物的轻飘状态。

6、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洗”承“泻”,“笼”承“浮”,以叶、花的安谧、恬静衬托月色朦胧柔和。

7、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画”若换成“映”,是月光照射,影子显现在荷叶上,表述一半,“画”赋予主动意识,仿佛有无形的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