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陕西省安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联考第二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36575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陕西省安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联考第二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届陕西省安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联考第二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届陕西省安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联考第二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届陕西省安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联考第二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届陕西省安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联考第二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陕西省安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联考第二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届陕西省安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联考第二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陕西省安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联考第二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陕西省安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联考第二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届陕西省安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联考第二次化学试题解析版

山西省安康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联考(第二次)

化学试题

1.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高纯单质硅制得的光导纤维,可提高信息传输速度

B.碳纤维是一种新型高强度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C.研制高性能的耐磨轮胎,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PM2.5等细颗粒物的产生

D.开发由二氧化碳制成的全降解塑料,可缓解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

【答案】A

【解析】硅是导电的主要材料,二氧化硅导光的材料,A错误;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的新型纤维材料,B正确;耐磨轮胎不会轻易产生橡胶颗粒,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PM2.5等细颗粒物的产生,C正确;塑料不能降解,会对环境带来严重危害,而全降解塑料,缓解“白色污染”,D正确;正确选项:

A。

2.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均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是

A.苯和环己烷B.溴苯和植物油C.乙烯和乙烷D.乙醇和乙酸

【答案】B

【解析】环己烷没有不饱和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A错误;溴苯含有苯环能够与氢气加成,植物油中含有不饱和碳碳双键,能够发生加成反应,B正确;乙烷没有不饱和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C.错误;乙醇没有不饱和键,不能加成,乙酸中羧基中的碳氧双键不能发生加成,D错误;正确选项:

B。

3.对于反应X(g)+Y(s)=2Z(g),下列条件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升高温度B.加入催化剂C.扩大容器体积D.再加入一定量的Y

【答案】D

【解析】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A错误;加入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B错误;扩大容器体积,相当于减少气态物质的浓度,反应速率减慢,C错误;Y属于纯固体,改变其用量,浓度不变,速率不变,D正确;正确选项:

D。

4.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中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名称

碳纳米管

“84”消毒液

聚乙烯塑料

胆矾

分类

高分子化合物

纯净物

混合物

弱电解质

A.AB.BC.CD.D

【答案】C

【解析】碳纳米管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A错误;“84”消毒液为氯化钠和次氯酸钠的混合物,B错误;聚乙烯塑料为高分子材料,为混合物,C正确;胆矾(CuSO4∙5H2O)为盐,强电解质,D错误;正确选项:

C。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pH 试纸测定NaClO溶液的pH

B.用碱石灰干燥氨气

C.过滤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浊液,以加快过滤速度

D.用向上排气法收集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NO气体

【答案】B

点睛:

NaClO溶液、次氯酸钙溶液等水解都显碱性,但是反应都生成了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用pH 试纸无法测出这样溶液的pH。

6.已知SO3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速率会加快,其能量随反应进程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降低温度,SO3的分解速率加快

B.加入催化剂,可提高SO3的平衡转化率

C.加入催化剂,减小了反应的活化能

D.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答案】C

【解析】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慢,A错误;加入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是平衡不动,SO3的平衡转化率不变,B错误;加入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C正确;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D错误;正确选项:

C。

7.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6gFe与过量稀硝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B.标准状况下,2.24 L苯含C-H键的数目为0.6NA

C.K35ClO3与浓H37Cl 反应制得7.1g 氯气,则生成的Cl2 分子数为0.1NA

D.6.4gCu与40 mL10 mol·L-1浓硝酸充分反应,生成的NO2分子数为0.2NA

【答案】A

【解析】A.5.6gFe的物质的量为0.1mol,与过量稀硝酸反应生成Fe(NO3)3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故A正确;B.标准状况下苯为液体,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故B错误;C.K35ClO3与浓H37Cl反应制得的氯气,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所得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不是71,则7.1g氯气的物质的量不是0.1mol,所含有的Cl2分子数不为0.1NA,故C错误;D.浓硝酸随着反应的进行,逐渐变为稀硝酸,故6.4 g Cu不能完全反应生成NO2,还有部分生成NO,故D错误;答案为A。

点睛:

顺利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是:

一方面要仔细审题,注意关键字词,熟悉常见的“陷阱”;另一方面是要把各种量转化为物质的量,以此为中心进行计算。

特别要注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关于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注意:

①气体的摩尔体积适用的对象为气体,而标况下水、CCl4、HF等为液体,SO3为固体;②必须明确温度和压强,只指明体积无法求算物质的量;③22.4L/mol是标准状态下或一定温度、一定压强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8.已知NaClO溶液与Ag 反应的产物为AgCl、NaOH 和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是还原产物

B.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1

C.反应物中有水,且反应方程式中水的化学计量数为2

D.若生成4.48 L(标准状况下)O2,则反应转移0.8 mol 电子

【答案】C

【解析】NaClO 溶液与 Ag 反应的产物为 AgCl、NaOH 和 O2,Ag、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由电子、原子守恒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g+4NaClO+2H2O═4AgCl+4NaOH+O2;A.反应中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氧气是氧化产物,故A错误;B.此反应中NaClO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则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

4=3:

2,故B错误;C.反应物中有水,由反应方程式4Ag+4NaClO+2H2O═4AgCl+4NaOH+O2,可知水的化学计量数为2,故C正确;D.4.48L(标准状况下)O2的物质的量为0.2mol,则反应转移1.2mol电子,故D错误;答案为C。

点睛: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明确元素化合价与氧化剂和还原剂关系是解本题关键。

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种物质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要熟记):

9.某溶液X呈无色,且仅可能含有Ba2+、Na+、NH4+、H+、Cl-、I-、SO32-、SO42-八种离子中的几种(不考虑水的电离),且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均为0.1mol·L-1。

向该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所得溶液仍为无色。

下列关于溶液X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肯定不含Cl-B.肯定不含H+C.肯定含有SO32-D.肯定不含NH4+

【答案】D

【解析】新制氯水与I-反应生成碘单质,碘水为黄色,而反应后所得溶液为无色,说明氯气只能与SO32-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根离子,均为无色溶液,符合题意要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SO32-,溶液中就一定不含有Ba2+、H+;C、B正确;根据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均为0.1mol·L-1的条件,根据电荷守恒规律:

如果溶液中只含SO32-,溶液中的阳离子定含有Na+、NH4+,D错误;如果溶液中含有SO32-、Cl-,溶液中阳离子Na+、NH4+所带电荷数之和小于SO32-、Cl-所带电荷数,所以溶液中肯定不含Cl-,A正确;正确选项:

D。

点睛:

本题要注意两点:

反应后所得溶液为无色,忽略这一点,判断出溶液含有I-;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规律,忽略这一点,阴离子不容易确定准。

10.下表各组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不可以实现如图所示转化关系的是

选项

X

Y

Z

A

Al2O3

NaAlO2

Al(OH)3

B

SiO2

Na2SiO3

H2SiO3

C

CO2

Na2CO3

NaHCO3

D

NH3

NO2

HNO3

A.AB.BC.CD.D

【答案】D

【解析】根据转化关系看出:

Al2O3与NaOH反应变为NaAlO2,NaAlO2与CO2、H2O反应变为Al(OH)3,Al(OH)3加热分解为Al2O3,Al(OH)3与NaOH反应变为NaAlO2,可以相互转化,A正确;SiO2与NaOH反应变为Na2SiO3,Na2SiO3溶液与CO2、H2O反应变为H2SiO3,H2SiO3加热分解为SiO2,H2SiO3与NaOH反应变为Na2SiO3,可以相互转化,B正确;少量CO2与NaOH反应变为Na2CO3,Na2CO3溶液与CO2反应生成NaHCO3,NaHCO3与盐酸反应生成CO2,NaHCO3加热分解为Na2CO3,可以相互转化,C正确;NH3与氧气反应在催化剂作用下,只能生成NO,不满足题意要求,D错误;正确选项:

D。

11.X、Y、Z、W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其中X原子与Y原子可形成具有10 个电子的M分子,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M反应会生成一种离子化合物。

Z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W元素的单质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杀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非金属性:

Y >X>W

B.一定条件下Z3Y2 与水反应可生成M

C.Z 与W形成的化合物中存在共价键

D.工业上用W单质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制取漂白粉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W元素的单质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杀菌,W为Cl,Z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为Mg;其中X原子与Y原子可形成具有10 个电子的M分子,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M反应会生成一种离子化合物,X为H,Y为N,M为NH3,NH3与HNO3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NH4NO3,氯气能和氨气反应置换出氮气,所以非金属性:

Cl>N>H;A错误;Mg3N2与水反应生成氨气和氢氧化镁,B正确;MgCl2中存在离子键,无共价键,C错误;工业上用氯气单质与石灰乳反应制取漂白粉,D错误;正确选项:

B。

12.酶生物电池通常以葡萄糖作为反应原料,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GOX)和辅酶的作用下被氧化成葡萄糖酸(C6H12O7),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电池可以在高温条件下使用

B.H+通过交换膜从b极区移向a极区

C.电极a是正极

D.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6H12O6+H2O-2e-=C6H12O7+2H+

【答案】D

【解析】高温条件,酶的催化能力会减弱或丧失,A错误;葡萄糖氧化为葡萄糖酸,发生氧化反应,电极a是负极,C错误;H+向正极移动,通过交换膜从a极区移向b极区,B错误;葡萄糖在酸性条件下,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葡萄糖酸,D正确;正确选项:

D。

点睛:

原电池重点掌握三点:

正极还原负极氧化;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溶液中的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13.将物质的量均为amol 的FeCl3和CuCl2投人水中形成混合溶液,再加入b mol 铁粉充分反应(忽略离子的水解),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当b≥

时,发生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 +Cu2++2Fe=4Fe2++Cu

B.当

时,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

amol

C.当b≤

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2Fe3++Fe=3Fe2+

D.当

元时,反应后的溶液中n(Cu2+):

n(Fe2+)=(

-b):

(b+a)

【答案】A

【解析】本题采用带入数值讨论的方法进行分析:

假设a=2mol ,b=3mol;由于Fe3+根据反应发生的规律:

先发生2Fe3++Fe=3Fe2+,后发生Cu2++Fe=Cu+Fe2+;2mol Fe3+反应生成3molFe2+,消耗1molFe;2molCu2+反应生成2molFe2+,消耗2molFe;两个反应共消耗铁3mol,当b≥3时,反应的总反应为:

2Fe3++2Cu2++3Fe=5Fe2++2Cu;A错误;当1

时,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规律是对的,B正确;当b≤1时,只能发生铁还原铁离子的反应,C正确;假设b=1,发生2Fe3++Fe=3Fe2+,溶液中n(Fe2+)=3mol,n(Cu2+)=2mol;当b=3时,发生2Fe3++2Cu2++3Fe=5Fe2++2Cu反应,n(Fe2+)=5mol,n(Cu2+)=0;所以当

元时,反应后的溶液中符合上述规律是对的,D正确;正确选项A。

点睛:

本题采用带入具体的数值进行处理,易于理解,便于分析,能够快速解决问题。

14.由下列实验及现象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有少量铜粉的Cu(NO3)2溶液中滴入稀硫酸

铜粉逐渐溶解

稀硫酸能与铜单质反应

B

向H2O2溶液中滴入少量酸性高

锰酸钾溶液

立刻产生大量气体

KMnO4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

C

向盛有浓氨水的锥形瓶中通入氧气,并将灼热的铂丝置于液面上方

铂丝保持红热,且瓶内有白烟产生

氨的催化氧化反应为放热反应

D

将金属钠放人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SO2的集气瓶

产生大量黄色的烟,且瓶内有白色颗粒生成

SO2具有还原性

A.AB.BC.CD.D

【答案】C

【解析】A、向有少量铜粉的Cu(NO3)2溶液中滴入稀硫酸,H+、NO3―组成HNO3,具有强氧化性,“稀硫酸能与铜单质反应”的结论不正确,故A错误;B、KMnO4将H2O2氧化生成氧气,2KMnO4+5H2O2+3H2SO4

2MnSO4+5O2↑+K2SO4+8H2O,故B错误;C、4NH3+5O2

4NO+6H2O,铂丝保持红热,说明氨的催化氧化反应为放热反应,故C正确;D、将金属钠放入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SO2的集气瓶,SO2化合价降低,显氧化性,故D错误;故选C。

15.碘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某研究小组为了检测加碘盐中是否含有KIO3,进行如下实验:

取少量加碘盐溶于水中,然后加入稀硫酸和KI 溶液,最后加入一定量的CCl4,振荡后静置,观察到溶液分成两层,上层呈无色,下层呈紫红色。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KIO3中钾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_周期__________族。

(2)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

(3)某学生在一次分液操作中发现上下层液体都是无色的,请用简单的方法帮他鉴别哪一层是有机层,哪一层是水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有关步骤及判断)。

【答案】

(1).四

(2).IA(3).IO3-+5I-+6H+=3I2+3H2O(4).1:

5(5).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慢慢放出下层的少量液体于一支小试管中,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振荡后静置。

若试管中液体不分层,则下层液体是水层;若分层,则下层液体是有机层

【解析】

(1)钾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9,有四个电子层,每一层电子数分别为2、8、8、1;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IA族;正确答案:

四;IA。

(2)IO3-与I-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归中反应生成单质碘;正确答案:

IO3-+5I-+6H+=3I2+3H2O。

根据方程式:

IO3-做氧化剂,1molIO3-转移电子5mol,I-做还原剂,5molI-转移电子5mol,1molIO3-对应还原产物的量为1/2molI2,5molI-对应氧化产物的量为5/2I2mol;二者之比:

1:

5;正确答案:

IO3-+5I-+6H+=3I2+3H2O;1:

5。

(3)有机物和水互不相容,根据这一性质,把分液漏斗内的下层液体放出一些,加水,振荡静置,不分层既为水层,反之,为有机层;正确答案:

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慢慢放出下层的少量液体于一支小试管中,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振荡后静置。

若试管中液体不分层,则下层液体是水层;若分层,则下层液体是有机层。

16.A、B、C、D、E 是常见化合物或单质,有如下转化关系(略去条件和副产品)。

(1)若D为氧气,C为NaAlO2,E为NaOH,则B转化为C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若A、B、C均为钠盐溶液且A 为Na2CO3,D、E均为卤素单质且有一种为黄绿色气体,则E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3)若B、D均为质子数小于18 的元素原子形成的单质,A、C、E均为氧化物,其中E 为SiO2,且D所含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是B的2 倍,A转化为B、B转化为C两个反应均属于置换反应,请写出A的电子式:

______________,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l2O3+2OH-=2AlO2-+H2O

(2).Cl2(3).

(4).2Mg+CO2

2MgO+C

【解析】

(1)根据题意:

A为金属铝,B为氧化铝,C为偏铝酸钠;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正确答案:

Al2O3+2OH-=2AlO2-+H2O。

(2)根据题意:

A为碳酸钠溶液与溴水反应生成溴化钠和二氧化碳气体;溴化钠溶液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和单质溴,所以E为氯气,其化学式为Cl2;正确答案:

Cl2。

(3)根据题意:

能够与二氧化硅发生置换反应的是粗硅的制备:

SiO2+2C=Si+2CO↑;D所含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是B的2 倍,所以D为Mg,能够与金属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碳的反应为:

2Mg+CO2

2MgO+C;所以A为二氧化碳,电子式为

;正确答案:

;2Mg+CO2

2MgO+C。

点睛:

本题的突破口在于从题干中所提出的的问题入手,进行大胆的猜测和推理,就能够很顺利解决问题。

17.某校课外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用甲烷还原二氧化硫制取单质硫。

(1)甲组同学分别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SO2 和CH4。

①仪器M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

②用A装置制备SO2,不宜使用稀硫酸,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③用B装置制取甲烷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Na+NaOH

CH4↑+Na2CO3,实际实验中常用碱石灰(NaOH 和CaO的混合物)来代替NaOH,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组同学利用甲组制得的CH4和SO2进行实验,并验证产物中除单质硫外还含有CO2。

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B和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发现G中有淡黄色固体生成,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H→_____→→→→。

②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G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③F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分液漏斗

(2).SO2易溶于水(3).可以减少NaOH 对试管的腐蚀(4).F;G;E;D;C(5).除去未反应的SO2(6).将硫蒸气冷却为固态硫(7).CH4+2SO2

2S↓+CO2+2H2O

【解析】

(1)①正确答案:

分液漏斗。

②二氧化硫易溶于水,损失较大,正确答案:

SO2易溶于水。

③NaOH为强碱,能够与玻璃成分中二氧化硅反应,对试管有损害;使用碱石灰,可以减少损害;正确答案:

可以减少NaOH 对试管的腐蚀。

(2)①二氧化硫与甲烷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硫、二氧化碳、水等,硫蒸气在G装置内冷凝变为固体,然后混合气体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反应中剩余的二氧化硫气体,用品红检验二氧化硫气体是否除干净,最后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正确答案:

F;G;E;D;C。

②除去二氧化硫气体;将硫蒸气冷却为固态硫;正确答案:

除去未反应的SO2;将硫蒸气冷却为固态硫。

③二氧化硫与甲烷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硫、二氧化碳、水等;正确答案:

CH4+2SO2

2S↓+CO2+2H2O。

点睛:

此题实验装置依次连接顺序中,千万注意不要先连D装置后连E装置;本实验的目的不是要检验二氧化硫,而是要除去二氧化硫,且必须除干净,防止对二氧化碳气体的干扰。

18.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过氧化氢的性质。

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拟配制5%的H2O2溶液,他们先从文献查得H2O2的稳定性与pH 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配制H2O2溶液时应滴入几滴____________(填“稀硫酸”或“氨水”)。

(2)乙组同学向一支试管中加入2 mLFeCl2溶液,再滴入几滴甲组同学配制的H2O2 溶液,最后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H2O2 与Fe2+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另取一支试管,向其中加人SO2 与BaCl2 混合溶液2 mL,再滴入几滴5%的H2O2 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

(3)丙组同学取2 mL KMnO4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几滴5%的H2O2 溶液,发现溶液逐渐褪色,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4)丁组同学向一支试管中加入2 mL 5%的H2O2 溶液、0.5 mL乙醚、1mL 1mol·L-1H2SO4溶液和3~4 滴0.5 mol·L-1K2Cr2O7溶液,发现上层乙醚层为蓝色(CrO5的乙醚溶液),一段时间后上层蓝色消失。

①乙醚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②开始时,H2O2 溶液与K2Cr2O7酸性溶液反应生成CrO5,该反应属于_________(填“氧化还原”或“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一段时间后,乙醚层中的CrO5与水相中的H+作用生成Cr3+并产生无色气泡,从而使蓝色逐渐消失,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稀硫酸

(2).2Fe2++H2O2+2H+=2Fe3++2H2O(3).产生白色沉淀(4).H2O2(5).萃取CrO5萃(6).非氧化还原(7).4CrO5+12H+=4Cr3++7O2↑+6H2O

【解析】试题分析:

(1)由H2O2的稳定性与pH的关系图可知,pH=3.61的溶液中更能长时间保持H2O2不分解,所以配制H2O2溶液时应滴入几滴稀硫酸。

...............

(3)KMnO4溶液中滴H2O2逐渐褪色,发生反应2MnO4-+5H2O2+6H+=2Mn2++5O2↑+8H2O,说明KMnO4为氧化剂,H2O2为还原剂。

(4)①乙醚与水分层,且上层乙醚层为CrO5的乙醚溶液,则乙醚可作为萃取剂萃取CrO5。

②从CrO5的结构可知,一个O是-2价其余4个O是-1价,则Cr为+6价。

K2Cr2O7中Cr也为+6价,所以该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CrO5生成Cr3+并产生无色气泡即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CrO5+12H+=4Cr3++7O2↑+6H2O。

考点:

氧化还原反应

19.利用化肥生产中的废催化剂(主要成分为Al2O3、K2O、少量的CoO、SiO2等)来制取明矾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KAl(SO4)2• 12H2O中Al 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

(2)废催化剂在浸取前进行球磨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