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题库9.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36303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6.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题库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心理学题库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心理学题库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心理学题库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心理学题库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题库9.docx

《心理学题库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题库9.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题库9.docx

心理学题库9

心理学题库9

学习与学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共10分)

1.人和动物凭借经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变化称为( )。

A 心理发展

B 学习

C 迁移

D 适应

❤B

2.下列不属于学生学习特点的是( )。

A 以间接经验为主

B 社会实践

C 有计划、有目的

D 以语言为中介

❤B

3.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是( )。

A接受性

B巩固性

C间接性

D被动性

❤A

4.按认知心理学观点,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 新旧知识是否建立非人为实质性的联系

B 学习是否主动学习,反复练习

C 学习内容是教师呈现还是由学生发现

D 学习目的是解决问题还是获得知识

❤A

5.李教授在参观一所中学时,翻了翻学生的课本问:

“地下一千米比地面冷还是热?

”学生面面相觑,哑口无言,任课老师急了,马上问学生:

“地球深层是什么地质结构?

”全班同学马上回答“是熔岩”。

以上案例中学生对地球结构的学习属于( )。

A 机械学习

B 意义学习

C 发现学习

D 模仿学习

❤A

6.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反应,称为( )。

A获得

B分化

C泛化

D消退

❤B

7.“杯弓蛇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一种刺激的( )现象。

A 泛化

B 分化

C 比较

D 行为强化

❤A

8.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搞突袭(如该学新知识时却考试)不利于学生学习,其依据是学习的( )。

A 准备律

B 练习律

C 效果律

D 条件反射

❤A

9.小学生因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专心听讲习惯。

这属于( )。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联结反应

D习惯成自然

❤B

10.在刺激-反应的联结过程中伴随满意刺激,可提高反应发生概率,这一现象是( )。

A 强化

B 消退

C 分化

D 泛化

❤A

11.对常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一旦发现其表现好就马上表扬。

这种鼓励能帮助他逐渐改掉坏习惯,养成良好品行。

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上叫( )。

A 消退

B 间隔强化

C 正强化

D 负强化

❤C

12.快下课了,学生们开始躁动。

这时老师说:

“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不安排额外作业了。

”学生们顿时安静下来。

该老师的做法属于(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B

13.如果学生希望通过违反课堂纪律的方式来引起关注,老师、同学都不予以理睬,他会感到没趣而减少了此类违纪行为。

这种减少违纪行为的方法属于( )。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消退

D 惩罚

❤C

14.班杜拉认为,人学习最重要的形式是( )。

A 发现学习

B 合作学习

C 观察学习

D 有意义学习

❤C

15.班杜拉总结的学习过程的四个环节是( )。

A注意-再现-模仿-练习

B注意-保持-再现-动机

C观察-模仿-练习-巩固

D观察-练习-保持-动机

❤B

16.按照苛勒的观点,学习的本质(或实质)是( )。

A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

B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C构造一种“完形”

D对环境条件的认知

❤C

17.托尔曼针对S-R联结提出了( )概念。

A中介变量

B顿悟

C反馈

D中介量

❤A

18.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 )。

A 形成条件反射

B 形成整体完形

C 同化

D 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D

19.将行为主义学习观与认知主义学习观相结合的代表人物是( )。

A奥苏贝尔

B加涅

C托尔曼

D布鲁纳

❤B

20.奥苏伯尔将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材料称为( )。

A 学习准备

B 定势

C 最近发展区

D 先行组织者

❤D

21.以有意义学习和认知同化观为基础,( )不属于奥苏贝尔组织学习的原则和策略。

A 最近发展区

B 逐渐分化

C 整体协调

D 先行组织者

❤A

22.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不能决定他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 )才能达到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C

23.认为新知识经验是从儿童现有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来的理论流派是( )。

A人本主义心理学

B认知心理学

C建构主义心理学

D发展心理学

❤C

2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学习要素是( )。

A理解、记忆、协作、交流

B情境、合作、探究、交流

C自主、合作、探究、记忆

D情境、协作、交流、意义建构

❤D

25.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 )。

A 一般发展

B 全面发展

C 情感发展

D 自我实现

❤D

26.以下属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教育主张的是( )。

①培养知情合一的人     ②学习在已有知识经验上进行    ③有意义的自由学习

④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⑤以学生为中心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B

27.下面不属于知识表征方式的是( )。

A概念

B命题

C表象

D经验

❤D

28.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 )。

A获得知识

B理解知识

C保持知识

D应用知识

❤B

29.应用知识的一般过程是( )。

①读题 ②审题  ③联想   ④解析  ⑤课题类化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B

30.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问题的知识称为( )。

A感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描述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D

31.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果实又选不可食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果实概念”。

这是运用了( )。

A正例与反例配合

B变式

C比较

D直观

❤B

32.把新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使之相互联系的学习称( )。

A同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C

33.学生认知结构的不断分化所依靠的学习形式是(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发现学习

❤B

34.未知概念题是已知概念的上位概念,则对未知概念的学习属于( )。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命题学习

❤B

35.操作技能的特点是( )。

A 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B 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C 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D 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

❤A

36.高原现象通常出现在动作技能练习过程中的( )。

A初始阶段

B中间阶段

C结束阶段

D全过程

❤B

37.智慧技能的特点是( )。

A 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B 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C 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D 观念性、内潜性、展开胜

❤B

38.加里培林及其心理学派的著作中,被称为“物质或物质化阶段”的是( )。

A 原型设计阶段

B 原型内化阶段

C 原型操作阶段

D 原型定向阶段

❤C

39.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

A 讲解

B 练习

C 示范

D 观察

❤B

40.技能形成依赖于学习者的( )。

A知识

B能力

C实践

D智力

❤A

二、名词解释题

1.学习

❤学习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引起的能力或行为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消退

❤消退指对条件刺激反应不再重复呈现无条件刺激(即不予强化),反复多次后,已习惯的反应就会逐渐消失。

3.泛化

❤泛化指当条件反射形成后,有机体对与之类似的刺激也能做出相同条件反应的现象。

4.强化

❤强化指通过某一事物或事件增强或削弱某种行为反应概率的过程。

5.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也称替代性学习、无尝试学习,指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结果而发生的学习。

6.有意义学习

❤有意义学习指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适当观念能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的一种学习方法。

7.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指教师在讲授新知识前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和包摄性广、清晰稳定的引导性材料。

8.掌握学习

❤掌握学习指以集体教学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个别化帮助及额外学习时间,使大多数学生都达到课程目标规定的掌握标准。

9.陈述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也称描述性、记忆性知识,指反映事物的状态、内容及发展变化原因,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可用口头或书面言语清楚陈述的知识。

10.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也称操作性、步骤性或过程性知识,指反映活动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实践性知识。

11.技能

❤技能指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练习形成的趋于完善化、自动化的活动方式。

12.动作技能

❤动作技能,也称操作技能,指个体借助于骨骼和肌肉运动来实现的完善化、自动化的肢体活动方式。

13.智慧技能

❤智慧技能,也称心智技能、智力技能,指个体通过学习和练习形成的、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合乎法则的认知活动方式。

14.高原现象

❤高原现象指练习的成绩并非呈直线式上升,有时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

三、辨析题

1.人的任何行为变化都是学习引起的。

❤此观点错误。

(1)学习引起的变化是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2)生理成熟、疲劳、药物等因素也可以引起行为变化,所以,并不是人的任何行为的变化都是学习引起的。

2.幼儿听老师讲大灰狼扮成兔妈妈想吃小白兔的故事后,对大灰狼憎恶,对小白兔友善。

这里发生的是言语信息的学习。

❤此观点错误。

(1)属于学习分类的“言语信息学习。

(2)学生掌握的是言语信息传递的内容,也可以说是学习者的学习结果是用言语信息表达出来的。

”“态度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内部状态,这种状态影响着个人对某种事物、人物及时间所采取的行动。

”题干描述应为态度的学习。

3.发现学习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

❤此观点错误。

(1)奥苏贝尔将学习分为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

(2)比较而言,发现学习耗费时间多,对学生、教师要求较高,学习效率可称“有效”,但“高效”表述不当。

4.消退是一种无强化过程。

❤此观点正确。

(1)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消退。

(2)在操作性条件作用中,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其作用都在于增加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塑造行为的目的,而消退则不然。

(3)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

5.刺激分化和泛化是互补的过程。

❤此观点正确。

(1)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互补的过程。

泛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的差异的反应。

(2)泛化能使学习从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种情境;分化则能促使人对不同的情境做出不同的恰当反应,从而避免盲目行动。

6.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和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的实质是一样的。

❤此观点错误。

(1)桑代克和斯金纳对学习的解释是不同的。

(2)桑代克认为,行为之后的结果影响的是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而斯金纳认为,行为之后的结果影响了相同行为再次发生的频率。

7.尝试-错误理论抹杀了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此观点正确。

(1)桑代克用尝试-错误理论概括所有的学习过程,忽视了认知、观念和理解在学习中的作用,抹杀了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2)其根本错误在于认为情境与反应之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中介,这是一种简单化的机械主义的观点。

8.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强化分正强化和负强化。

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其作用都是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此观点正确。

(1)斯金纳发展了桑代克的刺激-反应学说,提出了操作条件反射。

(2)斯金纳按强化实施后学习者的行为反应将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强化指学习者受到强化刺激后,加大了某种学习行为发生的概率;负强化指教师对学习者消除某种厌恶刺激后,学习者的某种正确行为反应概率增加。

9.负强化就是惩罚。

❤此观点错误。

(1)斯金纳认为,能减弱行为或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惩罚。

(2)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10.负强化的目的在于减少反应发生的概率。

❤此观点错误。

(1)强化都是在最终增加了行为或反应发生的频率。

(2)负强化是指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

11.个体会将观察学习的行为全部表现出来。

❤此观点错误。

(1)观察学习主要是一种认知活动,人们并不是把学到的每件事都表现出来。

(2)是否表现出来取决于观察者对行为结果的预期,预期结果好,就愿意表现出来;如果预期将会受到惩罚,就不会将学习的结果表现出来。

12.“杀鸡敬猴”属于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中的直接强化。

❤此观点错误。

(1)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有机体行为的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三类。

(2)其中,替代强化是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实施某种行为后所获得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故“杀鸡敬猴”属于替代强化。

13.奥苏贝尔认为,接受学习必然是机械的,发现学习就是有意义的。

❤此观点错误。

(1)奥苏贝尔认为,不能错误地认为接受学习就必然是机械的,发现学习就是有意义的。

(2)无论接受还是发现都有可能是机械的,也都有可能是有意义的,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将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已有知识进行了联系。

14.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而奥苏伯尔提倡探究式学习。

❤此观点错误。

(1)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而奥苏伯尔提倡有意义接受学习。

(2)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假设,进行验证,自己发现要学习的概念、规则等知识。

奥苏伯尔的发现学习:

指学习的内容不是以定论的形式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先从事某些心理活动,发现学习内容,然后再把这些内容与已有知识相联系。

新旧知识联系之前是否有一个发现的过程。

15.建构主义认为教学就是知识的传递。

❤此观点错误。

(1)建构主义认为,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不能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填灌”,而应把学习者原有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知识经验中,主动建构新知识经验。

(2)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

16.程序教学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

❤此观点错误。

(1)程序教学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学习自我教学性材料(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

(2)合作学习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程序学习与合作学习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不能混为一谈。

四、简答题

1.简述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区别。

❤答案要点:

(1)人类学习具有社会性(间接性)。

人类学习除获得直接经验外,还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获得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动物学习只限于通过自身的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不可能获得内容和形式丰富的间接经验。

(2)人类学习以语言为中介。

以语言为中介进行学习是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差别。

(3)人类学习具有积极主动性。

人类的学习不仅是认识世界、适应环境,还要积极作用于环境、改造世界,而动物学习则是被动环境适应的过程。

2.简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答案要点:

(1)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外部条件)。

(2)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内部条件)。

(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内部条件)。

(4)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用新旧知识相互作用(内部条件)。

3.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要点:

(1)知识观。

①知识不是对现实纯粹客观的反映;②知识不能绝对准确概括世界法则,也不提供任何活动或问题解决都适用的方法;③知识不以实体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

(2)学习观。

①学习是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②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③学习意义的获得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④同化和顺应是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途径或方式。

(3)学生观。

①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②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③学习者对问题看法和理解差异是一种教学资源。

(4)师生角色定位及作用。

①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②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③学生是教学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

(5)学习环境。

①情境;②协作;③交流;④意义建构。

此外,还分析了教学原则。

4.简述提高知识直观效果的措施。

❤答案要点: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2)加强词与形象配合。

(3)正确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特点。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5.简述有效进行知识概括的措施。

❤答案要点: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比较。

(4)启发学生自觉概括。

6.简述促进知识理解的措施。

❤答案要点:

(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保持积极学习的心向。

(2)利用直观教学,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3)向学生提供有逻辑意义和联系的学习材料,加强新旧知识联系。

(4)善于使用变式,突出学习材料或对象的关键属性和本质特征。

(5)恰当运用正例和反例,指导学生概括事物的共同特征。

(6)启发学生科学比较,自觉概括知识的规律性。

7.简述促进知识巩固的措施。

(1)深度加工材料。

(2)有效运用记忆术。

(3)进行组块化编码。

(4)适当的过度学习。

(5)合理复习。

8.简述在原型定向阶段,教师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法。

❤答案要点:

(1)要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即了解构成活动的各个动作要素及动作之间的执行顺序,并了解动作的执行方式。

(2)要使学生了解各动作要素、执行顺序和执行方式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

(3)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

(4)教师的示范要正确,讲解要确切,动作指令要明确。

五、材料分析题

1.材料:

中低年级小学生容易混淆形近字而出错误。

为预防这样的错误,语文教师在教形近字“大、犬、太、天、夭”时,一般用“辨析比较”、“区分异同”和“以旧带新”等方法,帮助小学生观察易出错误的部位,以区分形近字的不同之处。

问题:

运用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有关规律简要分析。

❤答案要点:

❤该案例运用了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刺激泛化与分化学习规律。

(1)泛化是有机体一旦学会对某特定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后,对与该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也会作出相同反应的过程,即对事物相似性做出的反应;分化则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做出不同反应的过程,即对事物差异性做出的反应。

(2)泛化能促进学习迁移,帮助学生概括事物的共性,但也易混淆相似事物的特征。

中低年级小学生易混淆形近字就是刺激泛化所致。

该案例中语文教师教形近字用“辨析比较”、“区分异同”和“以旧带新”等方法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小学生区分形近字的不同之处,以避免泛化现象产生。

2.材料:

某学生养成了不良学习习惯,当同学们都在认真学习时,他总爱摆弄玩具或做其它事情。

老师观察到这种情况后宣布,如果被发现没有学习,就取消其课间休息,让其继续学习,且不和学生讨价还价。

若干次后,该生为了不被惩罚,课堂学习的自觉性和意识逐渐提高许多。

问题:

运用强化理论简要分析。

❤答案要点:

❤该案例运用了强化理论中负强化手段。

负强化即在某行为出现后伴随厌恶刺激,使该行为被制止或表现出人们期望的行为。

使用该手段要注意以下问题:

(1)与惩罚配合使用。

无相应惩罚措施,学生逃避惩罚的行为不会出现,不能形成负强化。

(2)用于培养良好行为。

负强化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不仅能使个体表现良好行为以避免厌恶刺激;还能使犯错者改过自新,表现出良好行为。

故负强化主要用于良好行为的出现或维持。

❤(3)若想收到预期效果,负强化须建立在客观、一致的情况下。

就是无论任何时候,我的惩罚都是一致的,而且对待任何同学都是一样的,对待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出现的行为都是一样的。

❤(4)负强化要及时。

学生出现不良行为,及时执行既定处罚能帮助学生建立“不良行为”与“处罚”之间的因果关系,在学生观念中建立起逃避惩罚的反应意识。

3.材料:

高三学生小乐的数学模拟考试成绩与上次相比下降了 。

他记得前次数学模拟考试成绩提高了20分,班主任相当满意,还让其他同学向他学习。

但这次考后,班主任只说了一句:

“怎么比上次低几分啊,好好复习了吗?

”小乐想:

自己一直在抓紧时间认真复习、练习,可为什么数学成绩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呢?

越想越伤心,开始怀疑自己脑子变笨了、不行了、记不住东西……

问题:

(1)请说明该案例属于技能练习中的什么现象并解释该现象。

(2)简要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

(3)如果你是小乐的班主任,你将怎样为小乐解决这一问题?

❤答案要点:

(1)该案例属技能练习中的高原现象,即在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的、某时期的练习成绩不随练习次数提高而出现的停滞甚至略有退步的现象。

练习是技能形成的关键环节,随练习次数增多,技能的精确性、速度和协调性会逐步提高。

但任何练习都有共同点:

①开始进步快;②中间有明显的暂时停顿的高原期;③后期进步较慢;④总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退步现象。

所以,小乐的这种情况很正常。

(2)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

①技能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提高技能成绩的新方法还没形成,故成绩进步不显著或暂时停顿;②因练习时间长而造成动机强度减弱、学习兴趣下降、注意力分散或产生厌倦情绪、疲劳等;③练习的环境、工具或教师指导方式的变化等。

❤(3)①自己要正确认识这一现象,也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这一现象,而非指责学生“没有好好复习”;②帮助学生分析成绩提高慢或暂时没有提高甚至下降的原因,调整心态,树立信心;③指导学生改变旧的活动结构、改善学习方法,争取进步。

六、论述题

1.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智慧技能?

❤答案要点:

❤由于智慧技能是按一定的阶段逐步形成的,因此在培养方面必须分阶段进行,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效。

为了提高分阶段训练的成效,必须充分依据智慧技能形成规律,采取有效措施。

为此,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激发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由于智慧技能本身难以认识的特点,主体难以体验其必要性。

因而,在主体完成这一学习任务时,往往缺乏相应学习动机及积极性。

为此,在培养工作中,教师应采取适当措施,以激发主体学习动机,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智慧技能的培养,开始于主体所建立起来的原型定向映象。

在原型建立阶段,一切教学措施都要考虑到有利于建立完备、独立而具有概括性的定向映象。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言语在原型定向与原型操作阶段,其作用在于标志动作并对活动起组织作用。

所以,这时培养重点在于使学生了解动作本身,利用言语来标志动作并巩固对动作的认知,切不可忽视对动作的认识而片面强调言语标志练习。

言语在原型内化阶段,其作用在于巩固形成中的动作表象,并使动作表象得以进一步概 括,从而向概念性动作映象转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