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时作业4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35801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时作业4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时作业4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时作业4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时作业4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时作业4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时作业4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docx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时作业4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时作业4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时作业4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docx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时作业4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

课时作业4 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

时间:

45分钟 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6·新课标全国卷Ⅱ)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

B.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

C.通常,红外光和紫外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

D.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

答案:

C

解析:

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有机物,可溶于无水乙醇中,A正确;Mg2+是构成叶绿素的成分,可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B正确;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所利用的光都是可见光,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蓝紫光用于光合作用,C错误;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D正确。

2.(2016·江苏卷)下列用鲜菠菜进行色素提取、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应该在研磨叶片后立即加入CaCO3,防止酸破坏叶绿素

B.即使菜叶剪碎不够充分,也可以提取出4种光合作用色素

C.为获得10mL提取液,研磨时一次性加入10mL乙醇研磨效果最好

D.层析完毕后应迅速记录结果,否则叶绿素条带会很快随溶剂挥发消失

答案:

B

解析:

应该在研磨叶片前加入碳酸钙,A项错误;即使菜叶剪碎不够充分,叶绿体色素也可以溶解在无水乙醇中进而提取光合色素,B项正确;鲜菠菜中含有较多水分,因此不能为获得10mL提取液而一次性加入10mL乙醇,C项错误;层析完毕后,叶绿素条带不会随溶剂挥发而消失,D项错误。

3.(2017·福建八县期中联考)甲图是细胞呼吸示意图,乙图是某细胞器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④阶段均产生少量能量

B.水参与第④阶段的反应,该反应发生在乙图中的b处

C.人体细胞分解等量的葡萄糖,③阶段释放CO2的量是④阶段的1/3

D.①、⑤分别发生在乙图中的a、c处

答案:

B

解析:

无氧呼吸第二阶段(②③阶段)不产生能量,A错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④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乙图b)中,有水的参与,B正确;人体细胞的无氧呼吸过程是①②,C错误;①⑤分别表示有氧呼吸第一、三阶段,分别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膜,乙图中的a、c分别代表线粒体外膜和内膜,D错误。

4.(2017·山东菏泽期中)下列关于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

B.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

C.高等植物无氧呼吸过程中有[H]的积累,有氧呼吸过程中无[H]的积累

D.无氧呼吸过程同有氧呼吸一样每一阶段都有ATP生成

答案:

A

解析:

有氧呼吸过程中,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通过线粒体双层膜,A正确;植物体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B错误;高等植物无氧呼吸过程和有氧呼吸过程中均无[H]的积累,C错误;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有ATP的生成,第二阶段没有,D错误。

5.(2017·吉林普高第二次调研)下图表示玉米种子在暗处萌发初期淀粉和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情况,在此环境中约经过20天左右幼苗死亡,并被细菌感染而腐烂。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表示葡萄糖变化情况的曲线是乙

B.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总量的变化趋势为越来越少

C.在此环境下种子萌发过程中会发生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D.幼苗被细菌感染后,便没有CO2释放

答案:

B

解析:

玉米种子在暗处萌发初期,淀粉会不断水解为葡萄糖,导致淀粉的含量下降,葡萄糖的含量上升,因此图中表示葡萄糖变化情况的曲线是甲,A错误;种子萌发过程中因细胞呼吸不断消耗有机物,所以有机物的总量越来越少,B正确;在暗处,种子萌发过程中不会发生光合作用,但会发生细胞呼吸,C错误;幼苗被细菌感染后,仍有CO2释放,D错误。

6.(2017·湖南岳阳一模)下表是某种植物种子在甲、乙、丙三种不同的条件下萌发,测得的气体量的变化结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O2释放量

O2吸收量

12

0

8

6

10

10

A.在甲条件下进行的是产生CO2和乳酸的无氧呼吸

B.在乙条件下消耗的葡萄糖中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多

C.在丙条件下有氧呼吸强度达到了最大值

D.在乙条件下释放的CO2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答案:

D

解析:

甲条件下只释放CO2,不吸收氧气,进行的是产生CO2和酒精的无氧呼吸,不产生乳酸,A错误;乙条件下消耗氧气的量为6,则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为1,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量为8-6=2,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为1,消耗的葡萄糖中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相等,B错误;丙条件下只进行有氧呼吸,但不能判断有氧呼吸强度达到了最大值,C错误;乙条件下释放的CO2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正确。

7.(2017·湖北黄冈第一次调研)从叶绿体分离出类囊体膜并给予光照,发现能使DCPIP(二氯酚靛酚)溶液被还原并发生颜色变化,同时有氧气释放。

此实验证明(  )

A.类囊体吸收光能后,产生O2和还原性物质

B.光合作用在类囊体上进行

C.光合作用的产物O2来自H2O,而不是CO2

D.类囊体上的光反应能产生O2,而暗反应使DCPIP被还原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从叶绿体分离出类囊体膜并给予光照,发现能使二氯酚靛酚溶液被还原并发生颜色变化,说明类囊体吸收光能后产生了还原剂,又因为有氧气释放,说明产生了氧气,A正确。

8.(2017·四川广元二模)细胞中许多结构产生[H]与ATP。

下列关于[H]和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叶绿体内的[H]来自水,[H]用于还原C3

B.线粒体内的[H]部分来自丙酮酸,[H]用于还原氧气

C.叶绿体、线粒体内的ATP均可用于植物的各种生命活动

D.适宜光照下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ATP合成

答案:

C

解析:

叶绿体内的[H]来自水的光解,[H]用于暗反应三碳化合物的还原,A正确;线粒体内的[H]部分来自丙酮酸,用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还原氧气生成水,B正确;叶绿体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不能用于其他生命活动,C错误;适宜光照下,植物叶肉细胞可以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所以可以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D正确。

9.(2017·河北唐山一模)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产物可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提供原料

B.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产物可为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提供原料

C.两者产生气体的阶段都有水参与

D.两者产生气体的阶段都与生物膜有关

答案:

D

解析:

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产物O2可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提供原料,A正确;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产物H2O可为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提供原料,B正确;光合作用光反应可将H2O分解产生氧气,有氧呼吸第二阶段H2O与丙酮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正确;光合作用光反应将H2O分解产生氧气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有氧呼吸第二阶段H2O与丙酮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D错误。

10.(2017·山东临沂一模)下图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部分过程,图中A~C表示相关物质。

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A为氧气,可部分释放到空气中

B.图中B为NADPH,外界CO2浓度升高时,B的含量暂时升高

C.该过程消耗的NADP+和C来自于叶绿体基质

D.该过程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B和ATP中

答案:

B

解析:

水的光解产物是氧气和H+,若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氧气会部分释放到空气中,A正确;图中B是在NADP+、H+和电子参与下形成的,为NADPH,当外界CO2浓度升高时,暗反应中生成的三碳化合物增多,则消耗的NADPH增多,导致NADPH的含量暂时降低,B错误;叶绿体基质中,暗反应消耗NADPH、ATP产生NADP+、ADP,C正确;光合作用光反应过程中,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ATP和NADPH中,D正确。

11.(2017·四川绵阳二诊)在一定条件下某叶肉细胞内叶绿体和线粒体有关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光照下叶绿体和线粒体直接为对方利用的物质有O2、CO2和葡萄糖

B.光照下两者在发生氧化反应时都释放能量供各项生命活动利用

C.若突然增加光照强度,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化合物C5比ADP先减少

D.若突然增加CO2浓度,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化合物C3比ADP先增加

答案:

D

解析:

细胞呼吸时线粒体能利用的底物是丙酮酸,不是葡萄糖,A错误;光反应中产生的ATP只能提供给暗反应,B错误;若突然增加光照强度,则短时间内产生的ATP和[H]增加,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加快,C3的还原消耗ATP,生成ADP和C5,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化合物C5与ADP同时增加,C错误;若突然增加CO2浓度,二氧化碳的固定加快,C3先增多,C3还原消耗ATP生成ADP,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比ADP先增加,D正确。

12.(2017·广东惠州第一次调研)用14CO2“饲喂”叶肉细胞,让叶肉细胞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

一段时间后,关闭光源,将叶肉细胞置于黑暗环境中,含放射性的三碳化合物浓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Oa段叶肉细胞中五碳化合物浓度有所下降

B.叶肉细胞利用14CO2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暗反应全过程都消耗ATP和[H]

C.ab段三碳化合物浓度不变的原因是14CO2消耗殆尽

D.b点后叶肉细胞内没有有机物的合成

答案:

A

解析:

题图显示,Oa段叶肉细胞中含放射性的C3浓度上升,说明消耗的五碳化合物(C5)增多,所以C5浓度有所下降,A正确;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暗反应的过程包括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其中C3的还原需要消耗ATP和[H],B错误;ab段三碳化合物浓度不变的原因不是14CO2消耗殆尽,而是CO2被C5固定形成C3的过程与C3的还原过程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b点后,在黑暗条件下,光反应不能进行,但之前还剩余部分的[H]和ATP,因此短时间内暗反应仍可进行,仍有部分有机物合成,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10分)(2017·辽宁大连一模)在自然界中,洪水、灌溉不均匀等极易使植株根系供氧不足,造成“低氧胁迫”。

不同植物品种对低氧胁迫的耐受能力不同。

研究人员采用无土栽培的方法,研究了低氧胁迫对两个黄瓜品种(A、B)根系细胞呼吸的影响,测得第6天时根系中丙酮酸和乙醇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请回答:

(1)黄瓜细胞产生丙酮酸的场所是________,丙酮酸分解产生乙醇的过程________(能/不能)生成ATP。

(2)由表中信息可知,正常通气情况下,黄瓜根系细胞的呼吸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低氧胁迫下,黄瓜根系细胞________受阻。

(3)实验结果表明,品种A耐低氧能力比B强,其原因可基于下图(图为对上表中实验数据的处理)做进一步解释。

请在下图中相应位置绘出表示品种B的柱形图。

答案:

(1)细胞质基质 不能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

(3)

解析:

(1)丙酮酸是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的产物,该过程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丙酮酸分解产生乙醇的过程属于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此过程不能生成ATP。

(2)表中信息显示:

对于同一品种的黄瓜而言,低氧情况和正常通气情况下都产生乙醇,且低氧情况下黄瓜根系细胞中的乙醇含量明显高于正常通气情况下,而乙醇是无氧呼吸的产物,说明正常通气情况下,黄瓜根系细胞的呼吸方式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低氧胁迫下,黄瓜根系细胞有氧呼吸受阻。

(3)将柱形图所示的品种A的丙酮酸或乙醇的含量与表中品种A在正常通气、低氧情况下的丙酮酸或乙醇的含量对比可推知:

柱形图所示的品种A的丙酮酸或乙醇的含量=低氧情况下丙酮酸或乙醇的含量-正常通气情况下的丙酮酸或乙醇的含量,所以在绘制表示品种B的柱形图时,图中品种B的丙酮酸的含量=0.34-0.19=0.15(μmol·g-1),乙醇的含量=4.00-2.49=1.51(μmol·g-1)。

相应的图形见答案。

14.(15分)(2017·山东青岛一模)研究小组将生长状况相似的菠菜幼苗均分为A、B两组进行实验探究,A组培养在完全培养液中,B组培养在缺Mg2+的培养液中,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一段时间后,持续提供14C标记的CO2进行光合作用,然后检测并比较14C标记的有机化合物的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组14C标记的(CH2O)的量比A组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检测过程中,发现6s后有十余种产物含有放射性,而0.5s内只发现一种产物含有放射性,这种产物最可能是________。

(4)实验中的“其他条件”主要是指________(至少答两项)。

若在实验过程中突然停止14CO2供应,则此时两组实验中14C5的含量均会__________,(CH2O)/C3比值会________。

答案:

(1)探究Mg2+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2)缺少Mg2+不利于叶绿素的合成,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不足,C3的还原减少,形成(CH2O)减少

(3)C3

(4)温度、光照、pH等(答出两项即得分) 升高 升高

解析:

(1)该实验的自变量为镁离子,说明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Mg2+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2)由于缺少Mg2+不利于叶绿素的合成,导致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不足,C3的还原减弱,形成(CH2O)减少,所以B组14C标记的(CH2O)的量比A组低。

(3)根据题干信息提供14C标记的CO2进行光合作用,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反应,生成三碳化合物,0.5s内发现的唯一的含放射性的物质应该是三碳化合物。

(4)实验中的“其他条件”指的是无关变量,如温度、光照、pH等。

若在实验过程中突然停止14CO2供应,则生成的三碳化合物减少,消耗的五碳化合物也减少,导致两组实验中14C5的含量均升高,(CH2O)/C3比值也升高。

15.(15分)(2017·广东惠州模拟)研究人员以甲、乙两地种源的某种树种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水淹程度对该树种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实验结果如下图表所示,请回答:

(实验时间为50天,下表为实验结束时测得的数据)

(1)从表中可知,耐涝性强的是________地种源树种。

(2)为测量该树种的呼吸速率,应将实验材料放置于________条件下。

若实验过程中呼吸速率恒定为3μmolCO2/(m2·s),据图分析,乙地树种在轻度水淹20天的条件下,实际光合速率为________。

(3)请描述甲地树种的水淹程度和生物量增长率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第20天,乙地D组植株死亡,研究人员发现其浸没在水中的根系发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甲

(2)黑暗或无光或遮光 13μmolCO2/(m2·s)

(3)甲地该树种随着水淹程度的增加,生物量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在轻度水淹下,生物量增长率达到最大

(4)根系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导致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酒精有毒害作用使细胞死亡而发黑

解析:

(1)根据表格信息分析,随着水淹程度的增加,甲地的树干生长相对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但水淹情况下的均大于正常浇灌情况下的,而乙地树种的树干生长相对增长率逐渐下降,甚至树种死亡;甲地树种的生物量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且下降的幅度比乙地小,所以耐涝性强的是甲地种源树种。

(2)为测量该树种的呼吸速率,应该排除光合作用的影响,所以应将实验材料放置于黑暗或无光或遮光条件下。

已知实验过程中呼吸速率恒定为3μmol

CO2/(m2·s),则乙地树种在轻度水淹(B组)20天的条件下,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10+3=13[μmolCO2/(m2·s)]。

(3)根据表格分析,甲地该树种随着水淹程度的增加,生物量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在轻度水淹下,生物量增长率达到最大。

(4)实验第20天,乙地D组植株死亡,是因为根系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导致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酒精有毒害作用使细胞死亡而发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