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敬仰的蔡元培先生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30990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8.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做敬仰的蔡元培先生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我做敬仰的蔡元培先生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我做敬仰的蔡元培先生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我做敬仰的蔡元培先生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我做敬仰的蔡元培先生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做敬仰的蔡元培先生教案教学设计.docx

《我做敬仰的蔡元培先生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做敬仰的蔡元培先生教案教学设计.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做敬仰的蔡元培先生教案教学设计.docx

我做敬仰的蔡元培先生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

章节

课题

第十四课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3

教具学具

电教设施

教科书

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

教学点

了解傅斯年,学习蔡元培先生呕心沥血培育学生品行的君子品格,亲身实践自由平等思想的大儒精神,推行学术自由不畏强权的改革家气魄。

能力

培养点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特点、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学习采用语言描写好侧面烘托法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德育

渗透点

学习蔡元培先生呕心沥血培育学生品行的君子品格,亲身实践自由平等思想的大儒精神,推行学术自由不畏强权的改革家气魄。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

理解文章重点字词、语句的内容,领悟其深刻含义;了解蔡元培先生人格中蕴含的中西方文化精神实质。

难点

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进一步体会蔡元培先生的人格魅力,并向蔡元培先生学习。

学法引导

情境教学法、体验式教学

教学内容

更新、补

充、删节

作者傅斯年的生平简介

参考资料

《语文》教师用书

其他书籍及网络上丰富的资源

课后体会

 

教与学互动设计

教师活动容

学生活动内容

时间

教学过程:

复习上节课内容

一、导入新课

在每个人的记忆中,一定有让你难以忘怀的老师,请回忆一下,然后和我们分享这些老师的故事吧。

(学生谈论)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正是傅斯年先生写给他的老师蔡元培先生的。

二、教授新课

一、作者简介

傅斯年(1896——1950),XX聊城,历史学家和教育学家,曾在北大担任过代理校长,后到XX就任台大校长。

本文选自他的《傅斯年全集》。

二、蔡元培简介

在他逝世之后,国民党教育部的诔词中有“当中西文化交接之际,先生应运而生,集中西文化于一身;其量足以容之!

其德足以化之!

其学足以当之!

其才足以择之!

呜呼!

此先生所以成一代大师欤?

特发唁电: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能为两个兵戎相见的政党所共同推崇,恰说明了蔡先生有超越政党见解的巨大人格。

蔡元培(1868.1.11-1940.3.5),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曾化名蔡振、周子余。

XXXX山阴县(今XX县)人,原籍XXXX。

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

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大学校长,兼任中法大学校长,1940年3月5日病逝于XX。

蔡元培之父蔡光普以经营钱庄为业,为人温柔敦厚,其母周氏“贤德而能”,坚强刚毅。

蔡元培早年丧父(1878年,蔡元培11岁),在母亲周氏和叔叔、舅舅的抚育之下长大成人。

蔡元培17岁中秀才,18岁在家乡设馆教书,光绪十五年(1889)中举人。

1892年补殿试,为进士及弟,授翰林院庶吉士,1894年补翰林院编修,进入朝廷的“储才之地”,享有很高的声誉。

但蔡元培对做官不感兴趣,并在寓所写下“都无做官意,唯有读书声”的人生箴言,借助翰林院所藏图书,大量阅读中国传统的经史子集,大量涉猎西学,成为一位中西兼学的饱学之士。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潜心研究日语、西学,竭力寻求救国安邦之道。

1898年积极支持康梁的变法维新运动,戊戌变法失败后,深感清廷已“无可希望”,从此断然弃官南下,回到XX,任中西学堂监督,从事教育。

1902年与章太炎等人在XX发起组织中国教育会,任会长。

同年,创办爱国女学和爱国学社。

思想从康梁的改良主义思想走向孙XX的XX革命路线。

1907年赴德留学,先在柏林习德语,后到莱比锡大学学习哲学、心理学,在世界文明研究所研究世界文明,深受尼采唯心主义哲学影响,在德国的留学生活对他日后改造大学,形成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1912年XX临时政府成立,蔡元培出任教育总长。

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1916年回国,1917年出任大学校长。

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自由主义思想对北大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

1927年正式辞去大学校长一职,参加国民党XX政府,先后任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监察院院长等职。

1940年病逝于XX,享年73岁,被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三次婚姻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

他一生经历了3次婚姻,这3次婚姻正好印证了蔡元培一生思想的变革,也印证了中国近代史的变迁。

第一次婚姻

  父母之命性格不合婚礼之前从未见面  1889年,蔡元培迎娶了他的第一位夫人王昭。

蔡元培的第一次婚姻,可以说完全是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式婚姻,此时的蔡元培在婚礼之前甚至从来没有和王昭见过面。

王昭有洁癖,而且花钱极节省,但蔡元培却生性豪放、不拘小节,他更有大男子主义,常常要求王昭在所有事情上对他无条件服从,两人婚后经常发生口角。

1900年,接受了西方新思想的蔡元培开始重新思考女权的定义,他写出了《夫妻公约》,重新调整与妻子王昭的关系,这对结婚十多年的夫妻逐步互相理解、修复感情的裂痕。

可惜好景不长,就在这一年王昭因病离开了人世。

  

第二次婚姻

  蔡元培和黄仲玉及子女  王昭去世的时候蔡元培刚满33岁,在江浙一带的知识界已经颇有名气了,  来他家里提亲的人踏破了门槛。

蔡元培面对纷至沓来的媒人,磨浓墨、铺素笺,挥毫写下了一X征婚启事贴在书房的墙壁上。

他提出了五个条件:

第一是不缠足的女性;第二是识字的;第三是男子不得娶妾、不能娶姨太太;第四,如果丈夫先死那么妻子可以改嫁;第五,意见不合可以离婚。

消息传开来,媒人们顿时一个个退避三舍。

  也许是姻缘天定,蔡元培在XX办学的时候,有一天在朋友家看到一幅工笔画,线条秀丽、题字极有功底。

他一打听,作者是XX名士黄尔轩的女儿黄世振,又名仲玉。

黄仲玉出身书香门第,不但没有缠足,而且识字又精通书画、孝敬父母,完全符合蔡元培的择偶标准,于是他请朋友从中撮合。

1902年元旦,蔡元培在XX举办了他一生中的第二次婚礼。

这次婚礼中西合璧。

蔡元培用红幛缀成“孔子”二字,代替悬挂三星画轴的传统,以开演说会的形式代替闹洞房。

1907年,已近不惑之年的蔡元培开始了4年海外留学的生活。

在德4年,他编著了《中国伦理学史》,蔡元培由最初的大男子主义思想,转变成为寻求妇女平等权利的斗士,他的第二位夫人黄仲玉可谓对此作用不小。

  1920年年底,蔡元培由大学派遣去欧洲考察。

就在这期间,黄仲玉去世了。

第三次婚姻

  相差22岁的师生恋  在蔡元培54岁时,时任北大校长的他决定续娶,他再次提出自己的条件:

一、本人具备相当的文化素质;二、年龄略大;三、熟谙英文,能成为研究助手。

这时一个名叫周峻的女孩子,走进了他的生活。

周峻是蔡元培先生原来在XX成立的爱国女校的一位学生,这位学生对蔡元培先生一直抱有一种敬佩与热爱的情感,她一直到33岁还没有结婚,这在当时的中国是难以想象的。

蔡元培和周峻两人年龄相差22岁。

1923年7月10日,蔡元培和周峻在XX留园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婚后第十天,蔡元培和周峻携子女赴欧洲学习。

周峻在相夫教子之余攻读西洋美术课程,她把对蔡元培的爱倾注在她的作品———《蔡元培半身像》中。

而蔡元培则在上面题诗一首“唯卿第一能知我,留取心痕永不磨”。

1940年3月5日,也就是离周峻50岁生日还差两天的时候,蔡元培在XX因病逝世。

改革大学

  大学应该成为“研究高尚学问之地”,这是蔡元培在1912年担任教育总长时就强调过的。

蔡元培认为教师不热心学问,学生把大学当作做官发财的阶梯,这是北大“著名腐败的总因”。

因此,他改革北大的第一步是明确大学的宗旨,并为师生创造研究高深学问的条件和氛围。

  1.改变学生的观念

  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发表就任大学校长的演说,对学生提出三点要求:

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长,将“抱定宗旨”置于首位。

蔡元培指出: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他要求学生从此以后,一定要抱定为求学而来的宗旨,“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

”以后蔡元培每年在学生开学的时候都要将此重申一遍,1918年他更明确地指出:

“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

学者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

  2.整顿教师队伍,延聘积学热心的教员

  教师群体的学术水平是一所大学学术水平的标志,也是把大学建成学术研究机构的重要保证。

蔡元培认为要打破北大的旧习惯,不仅在改变学生的观念,还应“从聘请积学而热心的教员着手”。

他在教师聘任上采取的是“学诣”第一的原则,认为对于具有真才实学,教学热心,有研究学问的兴趣和能力的学者,则不管他的国籍、资格、年龄、思想倾向,都应加以聘任。

根据这一原则对大学教师队伍进行充实和整顿,一方面延请学有所成、富有声誉的专家学者来大学任教,一方面辞掉了一些不称职的中外教师。

梁漱溟投考北大落选,但曾在《东方杂志》上发表过《究元决疑论》,对佛学有独到见解,引起学术界注意,为蔡元培所赏识,被聘为大学的印度哲学教席,这可以作为北大聘人不拘资历的典型例子。

经过整顿,北大教师明显表现出平均年龄轻,富于学术活力的特点。

根据1918年统计,217个教员中,90个教授,教授平均年龄30来岁,对其中76人的统计显示,50岁以上6人,35岁以下43人,像胡适、X半农等被聘为教授时仅二十六七岁。

  3.发展研究所,广积图书,引导师生研究兴趣

  蔡元培认为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机关,而是要创新知识,推动学术的进步。

为了从机构设置上有利于学术研究,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后,率先在国内大学中设立了各科研究所,至1919年底,北大已先后成立文科、理科、法科和地质学研究所。

1922年成立的国学研究所,不仅培养了一大批国学研究人才,其研究成果也斐然可观。

蔡元培还十分注意丰富图书馆藏,为学术研究创造条件。

针对北大图书馆新书偏少,他任校长后第一次公开讲话中就强调将来要“筹集款项,多购新书”,以“供学生之参考”。

以后李大钊执掌北大图书馆,各类图书特别是介绍新思想、新学术的图书得到了充实。

  4.砥砺德行,培养正当兴趣

  在将北大导向注重学术研究的同时,蔡元培还努力在师生中提倡道德修养。

他上任伊始即告诫学生要砥砺德行,敬爱师长。

针对老北大缺乏高尚的娱乐和自动的组织,学生不得不于学校以外寻求不正当消遣的情况,他倡导成立了各种体育会、画法研究会、书法研究会、演剧会等,培养学生的正当兴趣。

对于教师,蔡元培历来以学识为重,认为个人的品行应由自己负责,学校不宜多加干涉。

但是对于那些即使富有学术声誉,但私生活糜烂,甚至诱引学生与之堕落的教师,也坚决解聘。

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也体现在教师的聘任上,蔡元培以“学诣为主”,罗致各类学术人才,使北大教师队伍一时出现流派纷呈的局面。

如在文科教师队伍中,既集中了许多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代表人物,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X半农、沈尹默等,也有政治上保守而旧学深沉的学者,如黄侃、X师培、黄节、辜鸿铭、X适、陈汉章等。

在政治倾向上,有的激进,有的保守,有的主X改良。

在新派人物中,有马克思主义、三XX义、无政府主义、国家主义的不同代表。

当时的北大,《新潮》与《国故》对垒,白话与文言相争,百家争鸣,盛极一时。

三、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语: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揭帖(tiě)匿名(nì)编辑(biān)(jí)沉沦之渐(lún)(jiān)

遗孽(niè)可觏(gòu)渣滓(zhā)(zǐ)恫吓(dòng)(hè)

殁(mò)狼藉(jí)稀糟(zāo)郡县(jùn)罔顾(wǎng)

2.解释下列词语

僚属:

旧时指下属的官吏。

文中是下属的意思。

揭帖:

旧时指X贴的启事(多指私人的)。

狼藉:

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肆口:

由着自己的性子(说)。

陈告:

陈述,陈诉。

恫吓:

威吓,吓唬。

谋客:

出谋献计的人。

遗孽:

文中指残余的坏分子或恶势力。

标揭:

显明。

寄象:

寄托的物象。

痛改前非:

彻底改正以前所犯的错误。

痛:

彻底;非:

错误。

沉沦之渐:

沉沦,罪恶的、痛苦的境界。

渐,浸,沾染。

词近旨远:

话说得浅显,而含义却很深远。

似是而非:

好像对,实际上并不对。

不欺暗室:

呆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也不为非作歹。

欺,昧心。

四、文章解析

1、傅斯年为何敬仰蔡元培先生?

你能从文中找出来吗?

明确:

(其敬仰之处,文章结尾以两句话点明:

蔡先生实在代表两种伟大的文化,一是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是法兰西革命中标揭自由平等博爱之理想。

此两种伟大文化,具其一己难,兼备尤不可觏。

文章所写蔡元培的事迹中,这个主题贯穿始终)

2、文中我所敬仰的蔡元培是怎样一个人,试作概括。

明确:

(课文是从两大方面来写蔡元培的,即待人和接物。

待人方面写他宽以容众,严词责人;接物方面写他能恕能严。

一、他是这样一个人

(一)阅读课文,小组讨论,从文中找出写蔡元培的几件事,分别加以复述。

共写了四件事。

待人上:

三件事。

第一件事:

写先生谴责匿名揭帖“讨伐”同学的行为。

第二件事:

写先生批评阻止性情荒谬的学生前来拜访的建议。

第三件事:

写先生斥责“我”信口开河驱除“西洋鬼子”。

接物上:

一件事。

拒绝辞退思想激进的陈独秀、胡适二人。

(二)再次阅读课文,小组讨论,仔细品味与我有关的几件事,完成下表。

三件小事

先生的主X

先生的理由

先生的人格魅力

我得到的教益

匿名揭帖“讨伐”同学

不合做人的道理

方法不正当

品行不磊落

宽而有度的教育家风范光明磊落的君子品行

从此做事,决不匿名,决不推自己责任

阻止性情荒谬的学生前来拜访

待人应宽,多看优点既往不咎

《论语》上的几句话

以发展眼光看学生;言行一致,胸襟开阔

要以圣言引领行动,心口一致,宽以待人

“我”信口开河驱除“西洋鬼子”

夸夸其谈要不得

除非你作大将

尊崇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实践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精神

不要夸夸其谈

(教师详细分析第一件事情,学生尝试分析第二、三件事,得出先生具有怎样的人格魅力。

小结:

这三件都写的是蔡元培与学生的关系,从中能看出蔡元培怎样的教育态度?

怎样的待人原则?

明确:

即此三事,已足证先生责人之态度是如何诚恳而严肃的,如何词近而旨远的,并且受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明确:

宽以容众,严词责人

资料理解:

1、那时候的柏林,因为大学水平高,也因为消费水平低,中国人云集于此,甚至英美等地的中国留学生也纷纷前来。

比如,朱家骅、陈寅恪、赵元任、毛子水、姚从吾、俞大维、徐志摩、金岳霖、周炳琳、段锡鹏等等。

傅斯年和他的密友罗家伦也在其中。

真可谓群贤毕至,蔚盛一时。

有一次,老校长蔡元培来到了德国,各方人物咸来问候。

傅斯年和罗家伦等同游波茨坦的无愁宫。

行经一处房间时,傅斯年沉迷于欣赏伏尔泰的雕像,因此落后了。

人们把他找回人群后,蔡元培问罗家伦说傅在看什么呢?

罗家伦信口胡诌道:

"孟真(傅斯年)对伏尔泰深深鞠一躬,口中念念有词,原来是李义山的'词客有灵应识我,霸主无才应怜君'。

"傅斯年气得要上前来揍罗家伦,罗家伦笑着躲到了蔡元培边上,蔡元培也不禁失笑,这一笑,傅斯年骨子里的幽默就恢复过来了,众人哈哈大笑。

2、怎样理解“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

●引此话来表明其处世观————看别人的进步而不纠结于人的过去。

这一点可见先生的高见卓识,亦可见先生对儒家思想的亲身实践。

互乡难于言,童子见,门人惑。

子曰:

“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

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译文:

互乡这地方的人难于跟他们交谈,一个互乡的少年却得到了孔子的接见,学生们都感到疑惑。

孔子说:

“我只赞许他的进步,而不赞许他的退步,这样做有哪点过分呢!

人家已经去掉了污点而进步,就要赞许他的洁净,对他的过去不应抓住不放。

孔子的教育平等主X在于他的“有教无类”,他的“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不仅如此,还囊括那些知错能改、知错想改的人,当然对于这个“出淤泥而不染”的互乡之人自然也不再话下,虽然可能面临着弟子们的不解,社会人的疑惑,但对于孔子而言,是绝不会因为舆论而放弃任何一次广施教育的机会。

孔子的教育智慧不仅在此,更重要的就是他的“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我想这就如同我们的积极教育,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人,“与其进,不与其退”。

如果每一个人的心灵都是一片土壤的话,你播种了智慧的种子,杂草便无处丛生。

我们常常讲要“以学生为本”,其实根本所在就是尊重,尊重学生的特点,尊重他的优点,尊重他的性格,包括尊重他的缺点。

孔子与子夏的故事里,也许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跟孔子学语言修辞的子夏,有一个毛病,那就是吝啬。

知生莫如师,孔子深知子夏这一毛病,于是就刻意为他遮掩。

一次孔子出门,碰上下雨,而子夏有伞,孔子却不去向子夏借伞,孔子说:

“子夏有这个小毛病,若向他接伞,借,他心里不痛快;不借,不是把他的缺点暴露给众人了吗?

如果能掩盖别人的缺点,我淋点雨算什么呢?

忙于纠错的教育是忙碌的,辛苦的,有时甚至是心酸的,因为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错误是无法避免的,纠正是赶不上的。

如果能够避免,如果能够让学生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也许那些错误就变得微不足道了,或者只是孩子成长时的一点点噪音,不会影响那和谐的跳动音律了。

3、怎样理解先生斥责“我”信口开河驱除“西洋鬼子”的“不耐烦”和“声色俱厉”?

明确:

对于一向中正平和,很少板脸的蔡元培先生而言,这个责备是非常严厉的。

作者信口开河的话————“我们国家整好了,不特要灭了日本小鬼,就是西洋鬼子,也要把他赶出苏彝士运河以西,自北冰洋至南冰洋,除印度、波斯、土耳其以外,都要‘郡县之’。

”——————

是一个弱国小民自欺欺人异想天开的傻话,这番话也折射出可怕的民族沙文主义思想————极端的不合理的爱国主义,由于对自己民族的过分热爱,导致对他民族怀有恶意和仇恨,是一种偏激的情绪,蔡元培先生一声棒喝,其意不仅纠正作者信口开河的轻率,且批评了这种民族沙文主义思想,这在当时中国思想界是极其罕见的,既体现了先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儒家修养,也体现其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精神。

(三)他是这样一个人接物上:

一件事。

拒绝辞退思想激进的陈独秀、胡适二人。

1、仔细阅读11、12节,思考:

⑴蔡元培为什么拒绝辞退思想激进的陈独秀、胡适二人?

⑵这件事表现了蔡元培怎样的精神?

⑶由这件事,能看出蔡元培接物上什么原则?

明确:

⑴______是为了坚持他所倡导的“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先进办学理念。

⑵————表现了蔡元培先生坚持实践先进办学理念,不畏强权、勇于担当的大无畏性格。

⑶————在大事上丝毫不苟,临危不惧,能“严”。

2、文中还有哪一节是写蔡元培的接物原则的?

————10节,写先生一如君子,总是相信善良,能“恕”。

 

难句理解:

⑴说说“蔡先生之接物,有人以为滥,这全不是事实,是他在一种高深的理想上,与众不同。

”句中“滥”有何含义?

“高深的理想”的含义。

(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

“滥”表面上似乎是老好人,任何人犯错,任何错事都不予追究,相信人的品质都是美好的,但这深层却是先生尊重人权,重视作为个体的人的权利和自由的思想、“仁者爱人”的“恕”的精神的体现。

这就是先生身上“高深理想的体现”。

既得西方先进文化“自由平等博爱”之精髓,又体现中国儒家仁者爱人的“恕”的精神。

⑵怎样理解“君子可以欺其方,难罔以非其道”?

合情合理地相信别人,不仅是仁者,也不失为智者。

他在被小人欺骗之前,已然站在小人无法企及的高处。

用合情合理的谎话欺骗别人,不仅是佞者,还是愚者。

他在损害别人之前,自己先自堕落。

君子不怀疑正当的东西,不质疑合情合理的东西——因为,维护一个社会基本的信任底线,比防范受骗还要重要。

3、至此,由待人接物两方面,你能说说蔡元培是怎样的一个人吗?

______通过对蔡元培的几件典型事件的介绍,表现了蔡元培先生对待学生、下属严中有爱,对待大事小情能恕能严的品格。

二、他为什么是这样的人?

也就是我们敬仰先生的原因是什么?

从文中哪里可以找到?

明确:

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

融汇中西方文化精粹

自由平等博爱之理想

三、仔细推敲文中讲述的三件小事,是否都体现出蔡先生代表的两种伟大的文化?

分别都是怎样的文化?

匿名揭帖,讨伐同学:

不欺暗室;博爱

阻止拜访先生:

待人以宽,既往不咎;发展的眼光看人,博爱

“我”信口开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由平等博爱

 

四、写作思路

课文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

(1)以能为先生写传为荣,表达对蔡先生的敬仰之情。

第二部分(2—9)叙述蔡元培先生严词责人的三件小事。

第三部分(10)澄清世间对蔡元培先生接物“滥”的原因,剖析其行为深处的文化内涵。

第四部分(11、12)写蔡元培先生临大事而不苟的勇气魄力。

第五部分(13)画龙点睛地指出蔡元培先生伟大人格中蕴含的两种伟大文化,并通过对比手法表达对先生深深的敬仰之情。

五、特色点击

1.追根溯源,探求高贵品质成因,凸显人物神韵。

2.多角度、多方法刻画人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多种角度:

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

多种方法:

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

具体分析

(1)多种角度:

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即直接描写。

每件事中都有。

侧面描写:

如第一件事,作者写道:

“北大的匿名壁报文学从此减少,几至绝了迹。

”衬托出先生的教诲对北大学子品格塑造产生的重要影响。

第二件事,极写那位同学的性情荒谬,衬托先生的宽以待人。

写“我”无事不办稀糟,但先生从无一毫责备,而我阻止同学拜访先生,先生却严词责备,烘托出先生待人的宽中有严。

(2)多种方法:

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

第二三件事中可找出语言、神态描写(第三件事先生的话只有一句,作者运用白描手法画先生形象),第四件事中可找出语言、动作描写。

分析略。

3.结构层进,主旨逐步升华。

六、比较讨论——精神永流传

蔡元培先生之所以能够赢得世人敬仰,因为先生有着伟大的人格魅力。

结合文本的三件小事,如果是我们,我们会怎么做?

和先生的差距在哪里?

我们应该学到先什么?

相似事件先生的主X我们的一贯做法我们受到得到的教益

讨伐同学规劝、不匿名讨伐、

对待有错误的同学既往不咎、多看优点“

如何爱国不要异想天开、尊重人权

三、小结

本文通过对蔡元培的几件典型事件的介绍,表现了蔡元培先生对待学生、下属严中有爱,对待大事小情能恕能严的品格,赞扬了他既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又倡导西方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博大胸怀,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敬仰之情。

四、作业布置

1、课后练习1、2

2、学生用书本课内容

3、预习下一课

五、板书设计

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傅斯年

一、作者简介:

二、文章解析

课文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

(1)以能为先生写传为荣,表达对蔡先生的敬仰之情。

第二部分(2—9)叙述蔡元培先生严词责人的三件小事。

第三部分(10)澄清世间对蔡元培先生接物“滥”的原因,剖析其行为深处的文化内涵。

第四部分(11、12)写蔡元培先生临大事而不苟的勇气魄力。

第五部分(13)画龙点睛地指出蔡元培先生伟大人格中蕴含的两种伟大文化,并通过对比手法表达对先生深深的敬仰之情。

 

学生记录重点的文学常识。

 

学生对文章的分析进行适当的记录

 

学生初读文章,解决生字词。

 

阅读课文,小组讨论,从文中找出写蔡元培的几件事,分别加以复述。

 

阅读课文,小组讨论,从文中找出写蔡元培的几件事,分别加以复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