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胶南八中高三第二次抽考历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29833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1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胶南八中高三第二次抽考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山东胶南八中高三第二次抽考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山东胶南八中高三第二次抽考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山东胶南八中高三第二次抽考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山东胶南八中高三第二次抽考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胶南八中高三第二次抽考历史.docx

《山东胶南八中高三第二次抽考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胶南八中高三第二次抽考历史.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胶南八中高三第二次抽考历史.docx

山东胶南八中高三第二次抽考历史

山东胶南八中2019年高三第二次抽考-历史

【一】选择题〔50×1=50分〕

1、2017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5897块活字印刷字盘变

换出不同字体的“和”字,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古代的和谐理

念,而人类文明进展的终极目标确实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

社会之间的和谐。

先秦思想家中能分别表达这两种和谐的是

A、庄子、韩非子B、老子、孔子

C、孟子、荀子D、庄子、孔子

2、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在任仅八十余日的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快乐颜”的呼声,他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

二人的人生价值和处世准那么明显受到

A、孔孟之道的妨碍B、老庄哲学的妨碍

C、韩非思想的妨碍D、墨家学说的妨碍

3、社会阶层是指社会上分成不同地位高低的阶层,如贵族、奴隶等;社会流动是指不同阶层出身者能够因为后天因素而转换成另一个阶层,如平民能够因为努力而变成官员。

社会流动变大的意思是不同阶层出身的人转换另一个阶层的可能性变大。

假设用这两个概念分析春秋战国的历史变动,以下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A.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少,社会流动那么变大

B.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多,社会流动也变大

C.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少,社会流动也变小

D.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多,社会流动那么变小

4、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

他认为:

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因此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能够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

这说明当时

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B、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

5、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使天下皆出于治,

合于善也”的闻名思想家是

A、孟子B、韩非子C、墨子D、荀子

6、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

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商鞅主张开辟阡陌。

关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以下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B、三者立论不同,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C、三者立论相同,基本上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D、三者立论不同,且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7、梁启超曾如此评价孔子:

“吾将以教主尊孔子。

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

力所及,限于信徒。

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

”这要紧反映

A、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B、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

C、儒家学说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D、儒学对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的作用

8、历史学家费正清说:

“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

表达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依旧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制天命而用之B.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加强中央集权D.兼相爱、交相利

9、西汉时期灾异频发。

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

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

这反映了

A、“天人感应”学说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C、“大一统”的主张D、“三纲五常”学说

10.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提到:

“历史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今日来看,他们的立场仍是过于单纯。

”这种“单纯”要紧表现在

A.理学抛弃了传统儒学“积极入世”的治学态度

B.理学的兴起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C.理学弥补了传统儒学在塑造人性方面的缺陷

D.理学家们将儒、佛、道思想合而为一

11、某老师在一堂历史课上强调:

宋人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话,就内容而言反映了宋代学者的远大抱负。

请问,老师判断的依据要紧是

A、为天地立心,说明宋代学者以人为主体解释天理

B、为生民立命,说明宋代市民崛起,受到政府重视

C、为往圣继绝学,说明宋代印刷术发达,书籍流通

D、为万世开太平,说明加强集权后,社会和谐太平

12、雍正所作朱批上谕,责备臣下,并不用法律上的说话,总说“你的天良何在?

你自己问心能够无愧的么?

”这说明雍正帝要求臣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是

A、“存天理,灭人欲”B、“知行合一”C、“格物致知”D、“致良知”

13、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因此排斥夷狄,批判专制”。

上述观点说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A.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B、认识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

C、主张民主反对君主专制D、反对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

14、拉尔夫的《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要紧的艺术形式,部分缘故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

以上论述揭示出元曲兴盛的缘故是

A、国家政策的妨碍B、商品经济的进展

C、元朝的高压统治D、科考功名的需要

15、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

〔明清〕在那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

……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

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

那个地方的“反动”是指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完全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16、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基本上智慧。

……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情况,愚昧的人那么不可能做美而好的情况。

”以下对这—观点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动身,追求功利

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D、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

17.在韦伯看来,新教之因此为资本主义精神的成长提供沃土,是由于新教的理性化,下面路德教的哪些内容能证明上述结论〔〕

A.强调“因信称义”,靠虔诚的信仰得救B.鼓动教徒购买赎罪券

C.重视用宗教圣礼仪式来“驱邪避灾”D.宣扬“预选法”,能否救赎是上帝先定的

18.“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

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儿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

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

”此话的作者认为文艺复兴的意义要紧在于

A、完全否定了神学的权威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进展

C、猛烈抨击了封建制度D、确信人的价值和尊严

19.狄德罗《百科全书》说:

“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有理性,就享有自由的权利……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

”此言表达的主张有

①个人自由②权利平等③联邦共和④主权在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较为保守的人士徒劳无益地抱怨说,没有什么是神圣的了,上帝自己也受到

审查了,《圣经》被要求在理性的法庭上提交自己的证明材料。

”直截了当导致这种质疑一切局面出现的人物可能是

A、古希腊时期的智者学派B、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

C、雅典奴隶制民主时期的政治家D、启蒙运动时期的启蒙思想家

21、“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

”〔《后汉书·蔡伦传》〕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A、据材料能得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这一结论

B、材料说明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

C、人们的需求是科技进步的缘故之一

D、对原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没有关系

22、1814年11月29日,正当《泰晤士报》的手工印刷工人预备工作时,社长竟向

出示了一份印好的报纸,并骄傲地对工人们说:

“本期报纸在一个小时内就印刷完毕,这是印刷术发明以来的最大成就。

”四位同学对这那么材料发表了如下的意见:

甲说:

这不可能,活字印刷术在19世纪还没有传人西方呢。

乙说:

这太夸张了,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印好报纸。

丙说:

这是可能的,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的效率明显优于传统手工方式。

丁说:

我也认为是真实的,因为我听说这那么材料来自于一位学者的著作。

哪一位同学的意见最为合理?

A、甲B、乙C、丙D、丁

23、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

“西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看起来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

”那个地方的“物质文化”的展开要紧有

①纸币的流通②火器的使用③指南针的普遍使用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4、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闻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

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妨碍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全然性的变革

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闻名的远航D、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

25.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

”它反映明代出现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26、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修正了经典力学体系,并非否定。

在相对论中,牛顿三大定律依旧正确,只只是在分析问题时还要考虑到相对论的效应而已。

以上阐述的相对论与经典力学的关系是

A、各自独立B、继承与进展C、否定与对立D、否定与进展

27、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和19世纪中后期我国所译西书变化图》,从中得出的推断是

①自然科学书籍增长显著②学习西方成为社会思潮

③维新变法思想兴起④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

A、①③正确,②④不正确B、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

C、①②④正确,③不正确D、①②正确,③④不正确

28、1918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

文章认为:

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差不多政治道德原那么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重,盲从欧美之风盛行。

该文针对的是

A、中体西用思潮B、维新思潮C、马克思主义D、新文化运动

29.辛亥革命作为一场近现代社会进展进程中引人关注的事件,让人不得不有所感触,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说明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的人说:

‘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京皇帝,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没有人敢说我们是土匪啦!

’”由此可见,基层同盟会员宣传三民主义的突出重点和弱点分别是〔〕

A、民族主义,民权主义B、民权主义,民族主义

C、民族主义,民生主义D、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30、学者们喜爱如此形容德国:

这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拷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

当它用思想来拷问世界时他是伟大的;当它用战争来拷打世界时,便有了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德国在“拷问世界”方面的“伟大”史实有①德国启蒙思想家掀起了欧洲启蒙运动高潮②马克思主义的诞生③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④德国文学家创作了大量反思“理性王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31、观看下面两幅绘画作品,它们的共同点是

A、都注重色彩的运用和变化B、都追求对客观对象的准确描述

C、都反对理性的压制和传统的束缚D、都着重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

32、以下有关“预备立宪”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A、实现了从专制政治向宪政体制的转变B、实际上是“中体西用”政治上的表达

C、缓和了社会矛盾和清政府统治的危机D、实现了维新变法运动提出的改革目标

33、有学者指出:

“一部中国近代史,便是一部中国文明转型史,而那个转型运动是有其明显的‘阶段性’的。

‘甲午战争’便是一极重要的阶段——它标志着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阶段的开始。

……那便是由‘四化’进入‘五化’。

没有‘五化’,那么‘四化’往往是徒劳。

”那个地方多出的“一化”是指

A、工业化B、科技现代化C、政治民主化D、国防现代化

34、以下各段文字均出自毛泽东的著作,时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

35、早期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议会政治,以工商立国。

以下对早期维新派所引发的社会思潮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1对洋务思想有所继承又有所变异,是洋务思潮的连续

2早期维新派对“中体西用”学说的具体运用

3戊戌维新思潮的前奏,是一种过渡性社会思潮

4维新派对此社会思潮进行了实践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36、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

“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差不多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

以下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

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究历程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37、以下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①“主之君,立宪公之民;家全国,立宪公全国”

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就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

政体虽更,民彝无致”

③“吾人关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④“西人专恃其枪炮轮船之精利,故能横行于中土,中国向用之器械,不敌彼等,是以受制于西人”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④②③①D、④①②③

38、有学者认为:

近代中国的“激进”事实上是清政府的“极端”逼迫出来的。

……与其呼吁民众不要“激进变革”,不如吁请统治者不要“极端顽固”。

能够佐证此观点的是

A、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B、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D、北洋军阀与新文化运动

39、毛泽东在1949年致信宋庆龄:

“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尽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

”以下马上实现的各项属于孙中山遗志的是

①推翻帝国主义势力,取得民族独立②建立民主政权,保障民主权利

③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民生幸福④扫除现代化进展障碍,迈向民族振兴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40、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对三民主义的评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A、民族主义是要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

B、民权主义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民生主义是要变地主土地所有为农民土地所有

D、三民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革命结合的产物

41、某论文把宋明理学的产生、西方启蒙思想家推崇儒学、三民主义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等内容作为重要依据。

该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思想文化变革促进经济繁荣B、不同特色文化的交融进展

C、科技进步对社会进展的推动D、社会转型时期的民主思想

42、1930年,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道:

“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的头脑和心腹。

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置他的最后死命。

这一斩断统治阶级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的残酷争斗,要紧是靠工人阶级的最后激烈斗争---武装暴动。

”这说明作者

A、是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进展B、正确认识了当时国情

C、强调城市与农村革命的均衡进展D、实际否定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43、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进展。

对下表中党员构成变化的缘故理解准确的是〔〕

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

A、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展开B、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

C、“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44、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

而所谓民主主义,现在已不是旧范畴的民主主义,已不是旧民主主义,而是新范畴的民主主义,而是新民主主义。

”这篇文章应发表于

A、五四运动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45、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一般符合三个条件,即有效的权威操纵能力,相当的市场导向性和制度创新的能力。

以下对应有误的是

A、戊戌变法模式:

缺乏有效的权威操纵能力

B、孙中山模式:

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C、毛泽东模式:

国家全面操纵社会但差不多上排斥市场导向

D、邓小平模式:

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46、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这两部“百科全书”的共同之处是

A、属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B、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C、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D、反映当代人的精神创伤

47.世界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三个文学流派的共同点是①都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②在创作形式上追求完善和谐③基本上一个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反映④热衷于塑造和赞扬英雄人物和正面人物形象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

48、李大钊在《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中,一方面指出“孔子为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为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一方面又指出,“孔子于其生存时代之社会,确足为其社会之中枢,确足为其时代之圣哲,其说亦确足以为代表其社会其时代之道德”。

材料说明李大钊

A、完全否定孔子学说的历史地位B、李大钊评价孔子前后矛盾。

C、认为儒家学说不适应现实需要D、认为孔教始终代表时代之道德

49、宋庆龄说:

“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

”“内部条件”要紧是指

A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取得成功B“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C孙中山对三民主义进行重新解释D共产国际对两党合作的推动作用

50、《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

第一,那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峻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接着保持下去。

第二,还要那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盼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能够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以下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接着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二】材料题

52.〔10分〕阅读材料,完成以下各题。

材料一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

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材料二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宝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

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能够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那么,那确实是供给与需求。

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那么运行得最好。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

〔6分〕

〔2〕概括材料二的差不多观点及其共同精神。

〔4分〕

52、〔20分〕1600年,意大利闻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人之是非,初无定质。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

假设失却童真,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故谓人有男女那么可,谓见〔见:

见识〕有男女;岂可乎?

谓见有长短那么可,谓男子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

材料二李贽虽在麻城,但有许多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

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德,或世诬陷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

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

”随后自杀身亡。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布鲁诺指出宇宙是无限的,地球仅仅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微尘。

地球绕太阳转,而太阳也不是静止不懂的。

他认为宇宙是一个统一的物质世界,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并不像教会所说的服从上帝的意志。

这就完全否定了教会的宇宙观。

天主教会宣布他为“异教徒”,开除教籍,布鲁诺被迫长期离开祖国。

1592年,他一回到意大利,即陷入宗教裁判所的毒手,监禁达七年之久,但他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学说。

当宣布要处死他是,他说:

“你们宣布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到判决更感到可怕。

——摘编自刘明翰主编《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1〕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差不多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

〔6分〕

〔2〕据材料指出布鲁诺和李贽被视为“异端”的相同缘故及他们临终表现的相似之处。

〔2分〕

〔3〕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妨碍特别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

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

〔6分〕

〔4〕结合16世纪欧洲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布鲁诺“你们宣读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宣判更感到可怕”这句话的理解。

〔6分〕

53.〔20分〕纵观人类历史,没有一个国家或民族能够脱离外界而孤立地存在,它必定要在与其他国家的不断交流中生存和进展。

当不同民族精神之河的洪流奔涌到一起的时候,他们必将相互碰撞并不断汇合。

东西方文明的转型与冲突,引起了社会的巨变。

【材料一】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

通过春秋战国的演变,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成型。

宋朝发生了一场名副事实上的商业革命但却丝毫未对中国社会生产爆炸性的妨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生产了爆炸性的妨碍。

”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明走向衰落,到近代出现了工业文明。

【材料二】就思想文化维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那么无疑是法国之欧洲。

……毋庸置疑,法国人有足够多的理由为法兰西文化当年的辉煌感到自豪。

……世界各国的人民在提及法兰西文化时,不仅是油然的生敬,而且还每每心存感激。

——《法国通史》

【材料三】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那么灯火辉煌,明如白昼。

……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

……那个地方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

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李维清编《上海乡土志》

请回答:

〔1〕依照材料一,概括中国经济模式的演进过程。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宋朝“商业革命”的要紧内容,并分析“商业革命”对西方社会产生的“爆炸性的妨碍。

”〔6分〕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18世纪法国在思想史上为人类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3分〕

〔3〕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心中意足的中国人”由“注视着过去”到“开眼看世界”。

归纳这一时期中国人“看世界”的角度或内容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19世纪末中国人“看世界”后所提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3分〕

〔4〕依照材料三,概括上海在社会生活方面向近代转型的要紧表现。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缘故。

〔8分〕

2018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检测题答题纸

51、

52、

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