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茗海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前特训卷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26566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茗海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前特训卷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茗海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前特训卷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茗海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前特训卷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茗海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前特训卷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茗海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前特训卷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茗海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前特训卷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茗海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前特训卷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茗海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前特训卷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茗海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前特训卷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茗海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前特训卷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茗海中学【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中考前特训卷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粉笔折断B.

棉纱织布C.

木材燃烧D.

汽油挥发

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用途”的叙述中,用途与性质不相关的是

序号

物质

性质

用途

A

干冰

升华时吸收热量

制冷剂

B

活性炭

吸附性

防毒面具

C

氧气

助燃性

医疗急救

D

木炭

可燃性

做燃料

A.AB.BC.CD.D

3.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原因有:

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

;⑤加热时没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

其中与之相关的是(  )

A.①③⑤⑥B.②④C.②③⑥D.③④⑤

4.苏州盛产杨梅。

杨梅中含有丰富的叶酸,对防癌抗癌有积极作用,其化学式为Cl9Hl9N7O6。

下列有关叶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叶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1g

B.叶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C.叶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质量比为19:

19:

7:

6

D.叶酸由19个碳原子、19个氢原子、7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5.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实验方案

A

氮气(氧气)

通过足量灼热铜网

B

氯化钙溶液(盐酸)

加入足量碳酸钙粉末,过滤

C

铁粉(铜粉)

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氧化铜(木炭粉)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A.AB.BC.CD.D

6.如图所示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A.

B.

C.

D.

7.对A、B、C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实验研究过程如下:

(1)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A、C表面出现红色物质,B表面没有现象。

(2)取大小相等的A、C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盐酸中,A、C表面都产生气泡,但A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比C的快。

则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A>C>BB.C>A>BC.C>B>AD.A>B>C

8.某学生用量筒取液体时,量筒平稳地放置在实验台上,使视线同溶液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读数为18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2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

A.肯定大于6毫升

B.肯定小于6毫升

C.肯定等于6毫升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6毫升

9.在校运会上,50m短跑的运动场上发令抢打响后,产生的白烟主要是

A.二氧化硫B.水蒸气C.五氧化二磷D.二氧化碳

10.下列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不一致的是

A.

标签受损B.

不会产生氧气C.

灯内酒精燃烧D.

量得的液体偏小

11.从化学的角度对下列诗句、成语等进行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点石成金”﹣﹣化学反应改变了元素种类

C.“真金不怕火炼”﹣﹣金(Au)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釜底抽薪”(釜:

烹煮食物的容器.薪:

柴禾)﹣﹣破坏了燃烧的条件

1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意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2HCl②Mg2+③CO2④

⑤O2-⑥H2O2

A.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②⑤

C.表示元素化合价的是④

D.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①③⑥

13.下列各组物质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反应发生的是

A.石灰石和盐酸B.氧化铁和盐酸C.氢氧化钡和稀硫酸D.氢氧化钠和稀盐酸

14.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所示,关于三个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都是化合反应B.生成物都是固体C.都需要点燃D.都是氧化反应

15.只用下列鉴别方法不能将待鉴别的物质区分开的是

选项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方法

A

氢气与一氧化碳

点燃后观察火焰的颜色

B

硬水和软水

加肥皂水,振荡,观察产生泡沫情况

C

过氧化氢溶液和水

加二氧化锰,观察有无气泡产生

D

氧气和空气

分别向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燃烧情况

A.AB.BC.CD.D

16.三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反应前后质量比例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CaO为催化剂B.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C.反应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减少D.反应后容器中氧元素质量分数增大

17.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2

90

20

10

反应后的质量/g

m

39

5

16

A.反应后

的数值为0B.甲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过程中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

D.丙可能是单质

18.亚硒酸钠(Na2SeO3)可用于提升人体免疫力,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2SeO3中Se的化合价为+3B.Se是一种金属元素

C.n的值为6D.Se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19.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B.

闻气体气味C.

塞进橡皮塞D.

量筒读数

20.已知FeCl3也可以催化H2O2的分解,现向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滴入几滴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FeCl3溶液,充分反应(忽略水的挥发).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计算题

21.徐州地区石灰石资源丰富。

某化学兴趣小组称取4.0g石灰石样品,把40g稀盐酸分4次加入样品中(假设杂质不反应也不溶解),得实验数据如下:

稀盐酸的用量

剩余固体的质量

第一次加入10g

3.0g

第二次加入10g

2.0g

第三次加入10g

1.0g

第四次加入10g

0.6g

请计算:

(1)4.0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g。

(2)10g稀盐酸能与多少g碳酸钙正好完全反应。

(3)求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22.测定石灰石中的碳酸钙的含量,取出2.5克石灰石样品,逐渐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CaCO3+2HCl═CaCl2+H2O+CO2↑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

(1)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g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3)计算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

三、推断题

23.A-H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其中A为红棕色固体,反应①为冶金工业的重要反应,且B、D组成元素相同,C、F为金属单质,其它物质为化合物,其中F为紫红色,H为白色沉淀。

请按要求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①~④的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四、填空题

24.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

(1)B框中的物质属于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化合物、②单质、③纯净物、④混合物)。

(2)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图说明化学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微粒是___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25.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探究活动。

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以下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稀盐酸加入到盛有氢氧化钙溶液的小烧杯中。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针对疑问,甲组同学猜想如下:

猜想Ⅰ:

只有CaCl2

猜想Ⅱ:

有________

猜想Ⅲ:

有CaCl2和Ca(OH)2

猜想Ⅳ:

有CaCl2、HCl和Ca(OH)2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猜想Ⅳ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小组进行了下列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滴加紫色

石蕊溶液

通入CO2

滴加

Na2CO3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________

________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含有Ca(OH)2

溶液中含有Ca(OH)2

溶液中含有Ca(OH)2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Ⅲ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

(1)丙组同学认为滴加Na2CO3溶液产生沉淀,并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a(OH)2,请你帮助他们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粉笔折断,B.棉纱织布,D.汽油挥发,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木材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2.C

【解析】

A、干冰升华时能够吸收大量的热;

B、活性炭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

C、氧气能够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D、木炭燃烧时能够放出大量的热.

解:

A、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能够使环境的温度降低,可以用作制冷剂.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用在防毒面具中吸收有毒物质.正确;

C、氧气能够支持燃烧,可以用于冶炼钢铁;用于医疗急救是因为氧气能够供给呼吸.错误;

D、木炭具有可燃性,可以用作燃料.正确.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解答时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然后再根据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确定物质的用途.

3.C

【详解】

①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操作正确,不会引起试管炸裂;

②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会使试管受热不均,引起试管炸裂;

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会使试管底部受热不均,引起试管炸裂;

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过程中会导致试管内的液体喷出,但不会引起试管炸裂;

⑤加热液体预热后不用再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不会引起试管炸裂;

⑥没有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会使试管受热不均,引起试管炸裂。

故选:

C。

4.B

【解析】

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错误;B、叶酸分子中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大于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故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正确;C、叶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质量比=

=228:

19:

98:

96,错误;D、一个叶酸分子是由19个碳原子、19个氢原子、7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错误。

故选B。

5.C

【详解】

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

B、盐酸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

C、铁粉能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

D、木炭粉在空气中灼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

故选C。

6.D

【分析】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详解】

A、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大,聚集在烧杯底部,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下方的蜡烛先灭,既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也有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故A不正确;

B、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B不正确;

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C不正确;

D、二氧化碳倾倒后右端下沉,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7.A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

(1)的反应现象可知,a、c两金属的活动性均比铜强,而b的活动性比铜弱;根据

(2)的反应现象可知,a、c两金属的活动性均在H前,且a>c,则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c>b。

故选A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点评:

理解和熟练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即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之前的金属能从酸中置换出氢,且活动性越强反应越剧烈;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将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8.B

【详解】

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8mL是正确的量液方法,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2mL,仰读数偏小,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偏大,即剩余体积大于12mL,所以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肯定小于6mL。

故选B。

9.C

【分析】

二氧化硫、水蒸气、二氧化碳均为无色气体。

【详解】

A、二氧化硫为无色气体,故A不正确;

B、水蒸气是特定空间的水全部以气相形态的形式存在,故B不正确;

C、磷和氧气点燃生成白烟,为五氧化二磷固体颗粒,故C正确;

D、二氧化碳是无色气体,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睛】

白烟为固体小颗粒。

10.B

【详解】

A、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液体流出会腐蚀标签,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一致,不符合题意;

B、加热固体氯酸钾,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可能导致试管炸裂,不会影响产生氧气的量,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不一致,符合题意;

C、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不能用嘴吹,可能会灯内酒精燃烧,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一致,不符合题意;

D、读取液体体积,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不正确,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一致,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B

【解析】

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是含有香味的微粒运动到了人们的鼻子中,说明了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正确;B、由于元素守恒,化学反应不能改变了元素种类,所以“点石不能成金”,错误;C、“真金不怕火炼”是说黄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高温下也不易反应,正确;D、“釜底抽薪”,移走可燃物,破坏了燃烧的条件,达到了灭火的目的,正确。

选B。

12.D

【详解】

A、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故①2HCl中的2表示氯化氢分子的个数为2个,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②Mg2+、⑤O2-中的“2”分别表示一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氧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负电荷,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④

中的“2”表示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③CO2、⑥H2O2中的“2”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①2HCl中的2表示氯化氢分子的个数为2个,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睛】

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

13.D

【解析】

A、石灰石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B、氧化铁是红色固体,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铁溶液呈黄色;C、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D、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没有明显现象,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反应发生。

故选D。

点睛∶只有那些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方可要借助酸碱指示剂石蕊或酚酞,通过溶液颜色的变化才能判断反应发生。

14.B

【详解】

A、这三个反应都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A正确;B、硫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硫气体,磷燃烧生成的是五氧化二磷固体,铁丝燃烧生成的是四氧化三铁固体,故B错误;C、这三个反应都需要点燃,故C正确;D、这三个反应都是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D正确。

故选B。

15.A

【解析】

A、一氧化碳和氢气燃烧时的火焰都是淡蓝色,点燃后观察火焰的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A错误;

B、取样品,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

C、取样品,加入二氧化锰,有气泡产生的是过氧化氢溶液,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

D、取样品,分别向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燃烧情况不变的是空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正确。

16.C

【分析】

由三种物质在密闭容器这个反应前后质量比例的变化,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

反应后二氧化碳和氧化钙的质量都增加了,是生成物,碳酸钙的质量减小了,是反应物,该反应是碳酸钙高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的反应。

【详解】

A、氧化钙在反应中不是催化剂,是生成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该反应中反应物为一种,生成物为两种,符合分解反应的定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该反应是一种固体反应物生成一种固体和一种气体的反应,故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该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可知,反应后容器中的氧元素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7.D

【分析】

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为:

2g+90g+20g+10g=122g,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为:

m+39+5+16=122,则m=62,甲质量增加,不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甲丁质量增加,应为该反应的生成物;乙丙质量减少,应为该反应的反应物;

【详解】

A.有分析可知m=62,故说法错误;

B.甲反应前后质量增加,故不可能为催化剂,故说法错误;

C.乙减少了90g-39g=51g,丙减少了20g-5g=15g,故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51g:

15g=51:

15,故说法错误;

D.乙+丙→甲+丁,丙可能是单质,故说法正确。

故选D。

18.C

【详解】

A.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硒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2+x+(﹣2)×3=0,则x=+4价,选项A错误;

B.硒元素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选项B错误;

C.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n=34﹣2﹣8﹣18=6,选项C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元素名称正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单位不是克,选项D错误。

故选C。

19.B

【详解】

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酒精灯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选项A错误;

B、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扇动,不能直接用鼻子闻,选项B正确;

C、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选项C错误;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选项D错误。

故选B。

20.B

【详解】

A、向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滴入几滴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FeCl3溶液,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完全反应后,氧气质量不再变化,错误;

B、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溶剂质量增加,完全反应后,溶剂质量不再变化,正确;

C、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减小,完全反应后,过氧化氢的质量为0,质量分数为0,错误;

D、FeCl3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溶液质量减小,FeCl3的质量分数变大,错误。

故选B。

21.

(1)3.4

(2)1.0(3)7.3%

【详解】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4.0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4.0g-0.6g=3.4g;

(2)由第一次加入10g稀盐酸,剩余固体3.0g,第二次加入10g稀盐酸,剩余固体2.0g可知,10g稀盐酸能与1.0g碳酸钙正好完全反应;

(3)第一次加入10g稀盐酸消耗碳酸钙的质量为4.0g-3.0g=1.0g;

设第一次加入10g稀盐酸中溶质质量为x。

x=0.73g

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7.3%;

答:

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22.

(1)2克

(2)80%(3)14.6%

【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固体质量的减少量就是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所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2.5克-0.5克=2克;所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2克/2.5克×100%=80%;设:

恰好反应时,氯化氢的质量为x

列比例式得:

100:

2克=73:

X解得X=1.46g.

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克/10克×100%=14.6%

23.Fe2O3CO2CuSO4②③3CO+Fe2O3

2Fe+3CO2

【分析】

A~H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为红棕色固体,反应①为冶金工业的重要反应,且B、D组成元素相同,所以A是氧化铁,B是一氧化碳,D是二氧化碳,C是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H为白色沉淀,所以H是碳酸钙,C、F为金属单质,其它物质为化合物,F为紫红色,所以F是铜,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G是硫酸亚铁,E和铁反应会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E是硫酸铜,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

(1)所以A是Fe2O3,D是CO2,E是CuSO4;

(2)①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不属于置换反应,②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属于置换反应,③是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④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不属于置换反应,所以①~④的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②③;

(3)反应①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3CO+Fe2O3

2Fe+3CO2。

24.

(1)②

(2)2H2S+3O2

2SO2+2H2O,分子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H2S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硫和水。

B框中的物质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单质;

(2)化学变化是生成新分子的变化,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氯化氢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硫和水,反应条件是点燃,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S+3O2

2SO2+2H2O。

考点:

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

25.2HCl+Ca(OH)2===CaCl2+2H2OHCl、CaCl2HCl和Ca(OH)2能反应,不能共存溶液变蓝色溶液变浑浊溶液中的氯化钙也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