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云南省陆军讲武堂心得体会多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24621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观云南省陆军讲武堂心得体会多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参观云南省陆军讲武堂心得体会多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参观云南省陆军讲武堂心得体会多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参观云南省陆军讲武堂心得体会多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参观云南省陆军讲武堂心得体会多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参观云南省陆军讲武堂心得体会多篇.docx

《参观云南省陆军讲武堂心得体会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观云南省陆军讲武堂心得体会多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参观云南省陆军讲武堂心得体会多篇.docx

参观云南省陆军讲武堂心得体会多篇

参观云南省陆军讲武堂心得体会(多篇)

  参观云南省陆军讲武堂心得体会篇一

  纵观中国的现代史,伟大的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可歌可泣的台儿庄血战和催生了无数中国将领的黄埔军校,无不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绽放出璀璨的星光。

而在这些风云岁月的背后我们不能不提及一个地方--云南陆军讲武堂,一所坐落于春城翠湖之畔的中国最早的现代军校。

  怀着一种敬仰的心情,我身临其境,感受着历史的还原。

说到军校,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黄埔军校及以罗卓英、杜聿明、陈赓为代表的黄埔系将领。

其实早在清朝末年,清廷为维护其摇摇欲坠的腐朽统治,仿效西方军队打造现代新军,在云南昆明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早期的培养适应现代战争指挥人才的陆军官校。

学校共设置了步兵科、炮科、工兵科和骑兵科等四个陆军学科,仿效西方军队的课程设置,以德械武器为装备,按照日本军队的训练模式训练学员,这对于当时的中国武装力量而言,无疑是巨大的革新和进步,从而开创了中国军队建立现代武装的先河。

即便若干年后师从日本和苏联而建立的保定军校和黄埔军校也深深地留着云南讲武堂的烙印。

  在参观其内务设置和训练生活时,有一点令人感触颇深,那就是学校对正规化建设的重视和其所具备的较高水平。

思去想来,直到今天,部队各项秩序的正规化建设仍是我军治军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充分说明,按纲抓建、规范秩序,对于部队而言,决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是建设一支强大军队的基础。

精良的装备固然不可或缺,但从生活、训练的细节之处重视和规范,才是一支军队强大战斗力的体现,更是提升部队打赢能力的根本所在。

  讲武堂学员多为崇尚革命的爱国青年,许多人成为日后滇军的中坚力量。

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不少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和解放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将领都出自这里。

这其中就有为共和国的诞生和发展立下盖世功勋的开国元帅朱德和叶剑英同志;有为反对袁世凯倒行逆施、复辟帝制而发起“护国战争”的蔡锷将军;有促成云南和平解放并在抗战时期率领国军第六十军浴血台儿庄重创日军、打出国威的卢汉将军;还有在辽沈战役中为争取长春和平解放,积极率部起义的曾泽生军长……

  走在这所曾为捍卫我中华而诞生无数英雄的的校园里,我的思绪不由地跟随着历史的车轮回到那个战火纷飞却激情燃烧的岁月,当年训练场上冲天的杀声仿佛就在我耳边阵阵地回荡;一张张为中华崛起而习文尚武、热血报国的坚毅脸庞仿佛就在我眼前不停地出现,我似乎听见台儿庄阵地上血染征衣的将士那“驱逐倭寇,捍我山河”的壮烈誓言;我似乎看见在炮火和硝烟中诞生的八一军旗在南昌城头迎风飘扬!

  踏着先辈们曾经走过的足迹,我不禁为生活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里,那些为寻求真理的青年官兵舍生取义,视天下为己任的豁达胸襟而感动。

放眼今日,在这个纸醉金迷、人心浮躁的年代里,我们当代“80后”、“90后”官兵又如何抵御重重诱惑,拒腐防变?

我想,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和志向,在灯红酒绿和物欲横流的冲击下,让最初的那份热血与激情去守住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份坚持,是我们作为一名中国军人对祖国义不容辞的责任。

  报国忠魂应犹在,虽说时境迁。

问君能有几多情,恰似一腔热血献军营。

随着讲武堂若隐若现地消失在视线里,我忽然得出这份感慨。

是的,往事已成追忆,但变得只是时间,而那份坚持却将永远地驻守在我们的精神高地。

  参观云南省陆军讲武堂心得体会篇二

  今年的暑假和每年一样,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他们工作的城市——云南昆明。

  在这个暑假,我游览了很多地方,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云南讲武堂了。

它开办于1909年,停办于1935年,当时与天津讲武堂和东北讲武堂称为中国三大讲武堂。

之后又与东北讲武堂、保定陆军学校、黄埔军校称为中国四大军官学校。

  一进翠湖北路,远远地就能看到一座姜黄色的拐角式建筑,让人感觉是那样的庄严,我的心情立刻激动起来。

进入讲武堂,首先看到的就是“坚忍刻苦”四个大字,讲解员姐姐介绍:

这就是云南讲武堂的校训,讲武堂也就是遵循这四个字和严格的组织纪律、科学的管理制度、完善的课程设置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军事统帅和将领,我们的开国元帅朱德、叶剑英,“重九起义”中的蔡锷、李根源、唐继尧,云南省长龙云、卢汉等都是从云南讲武堂走出来的。

甚至还培养出了韩国、越南、朝鲜三个国家的领导人。

黄埔军校建校后,也采用了讲武堂的教材。

因此云南讲武堂也被人们称为“黄埔军校的摇篮”。

  在浏览的过程中,有的地方还原了当时的现场情况;有的地方播放影片;有的地方展示的文字、照片;有的地方展览了当时的书籍、信件、工具和武器,让人民充分了解了当时讲武堂的辉煌,和讲武堂全体师生在各个战争中做出的努力和贡献,让我激动万分。

他们在那么艰苦困难的条件下,通过不懈的努力,一次又一次地战胜了敌人。

我们现在生长在这么好的和平年代,生活又是这么幸福快乐,做为祖国的花朵,我们要好好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认真学习科学知识,将来为祖国做出贡献。

  参观云南省陆军讲武堂心得体会篇三

  我怀着非常崇敬的心情参观了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

  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坐落在风和日丽,西伯利亚红嘴鸥来越冬的翠湖湖畔,它与东北讲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并列为中国四大军官学校。

陆军讲武堂主体建筑为米黄色走马转角楼式的二层砖木结构,从高处俯视,成一个方形的四合院,面积1.44万平方米。

那宽宽的练兵场,仿佛在向人们娓娓讲述着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在民-国时期曾培育出我国许多位高级将领,那里人才济济,将星闪耀,朱德曾经称云南陆军讲武堂是“革命熔炉”。

我沿着参观路线参观了课堂、宿舍等。

当我站在操场边的时候,我的眼前仿佛呈现出昔日的学员们、军官们操练的情景,耳边仿佛传来他们的整齐的脚步声和口号声,心情格外地激动。

  “云南陆军讲武堂主楼西南尚存有大课堂(礼堂)和兵器库一幢。

南楼中部设阅操楼,高约15米,宽13米。

楼前即当年宽大的操场,不亚于两个足球场面积,不过今天已为云南省科技馆等高大的建筑所替代。

然而,历经百年风雨的老四合大院尚存,配上四座长120米、宽10米的四座走马转角楼的楼房,不仅平添几分古色古香,也显现了讲武堂当年的雄宏气魄。

云南陆军讲武堂由于其绿树成荫、湖水清澈、环境幽雅、鸟雨花香,更使之成为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

云南陆军讲武堂与翠湖两相陪衬,从而又使之成为人文色彩浓郁的风景名胜旅游之地。

”观看了介绍以后,我对云南陆军讲武堂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云南陆军讲武堂创办于1909年,至1928年共办19期,毕业学员达4000余人。

每期一年半至二年,分步、骑、炮、工四个兵种。

第15期还招收归国华侨和朝鲜、越南等国留学生。

教官多数留学日本士官学校是我国最早的培养新式陆军军官学校之一。

清朝创办讲武堂目的在于扑灭孙中山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但教官与学生中有不少是同盟会会员,使该校成了当时云南革命力量的摇篮,在推翻清朝统治的云南辛亥重九起义和粉碎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首义中,起了重大的.作用。

历届毕业生中,有些后来成为杰出的无产阶级军事家,如第3期丙班的朱德和第15期的叶剑英、周保中等。

  云南陆军讲武堂培育了许许多多的著名的中外领导人员:

“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创办与清末新军的建立有直接的关系。

20世纪初,清政府决定在全国编练新军36个镇(师)。

1909年2月,云南官兵总计约3.5万人。

开设陆军学院培训教官便成当务之急,云南当权者任命大批回国留日学生为讲武堂的骨干和教官。

在这批人中,同盟会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李根源、李烈钧、张开儒、方声涛、赵康时、沈汪度、唐继尧、庾恩旸、顾品珍、刘祖武、李鸿祥、李伯庚、罗佩金等。

讲武堂师生中,除了威名显赫的共和国开国元勋元帅朱德、叶剑英外,尚有曾担任云南都督、省长、主席的唐继尧、胡若愚、金汉鼎、胡瑛、龙云、卢汉,曾任贵州省省长的卢焘、江西省主席的朱培德,热河省主席的孙渡,陆军参谋总长杨杰,军长范石生、曾泽生、龙泽汇、唐淮源、王甲本,曾任滇军总司令的李根源、李烈钧、顾品珍、杨希闵以及抗日英雄周保中,著名军事家罗炳辉,还有邻国朝鲜的革命家崔庸健委员长、越南的革命家武元甲大将等等。

  “云南陆军讲武堂成了培养民-主革命战士的军事学校,并且对云南以及全国的民-主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

云南陆军讲武堂复办后,经过国民党元老李根源等人的努力,终于在1909年9月28日开学。

制定的校训为“坚忍刻苦”四字,讲武堂还制作了系列军歌,歌词慷慨激昂,富有感染力,每晨早操都要集中唱讲武堂军歌。

我们已知讲武堂的系列军歌有七首,其中重要的一首是:

风云滚滚,感觉他黄狮一梦醒。

同胞四万万,互相奋起作长城。

神州大陆奇男子,携手去从军。

但凭团结力,旋转新乾坤。

哪怕它欧风美雨,来势颇凶狠。

练成铁臂担重任,壮哉中国民!

壮哉中国民

  参观云南省陆军讲武堂心得体会篇四

  在近代云南的历史上,有一文一武的两所学校,都非常著名,“文”指西南联合大学,“武”指云南陆军讲武堂。

前者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后者培养一大批杰出的军事家、革命家。

正因为如此,曾经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学员,后来成为共和国元帅的朱德,称云南陆军讲武堂是“革命熔炉”。

  创办于近一个世纪前的云南陆军讲武堂,直到现在遗址尚存,并且于1988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就是位于昆明城中心、著名风景区翠湖西岸承华圃这块土地上,现今还存在着一幢米黄色砖木结构的四合院的二层建筑。

由东、西、南、北四座楼房组成,各楼对称衔接,并设有通廊,楼端各设拱券门一道。

占地面积1390平方米。

主楼西南尚存有大课堂(礼堂)和兵器库一幢。

南楼中部设阅操楼,高约15米,宽13米。

楼前即当年宽大的操场,不亚于两个足球场面积,不过已为云南省科技馆等高大的建筑所替代。

然而,历经百年风雨的老四合大院尚存,配上四座长120米、宽10米的四座走马转角楼的楼房。

  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在今云南省农展馆、省图书馆一带。

现存讲武堂的主要建筑,是一院规模宏大的中国传统的走马转角楼式的土、木、石建筑,呈正方形,东、西、南、北楼各约长120米,宽10米,对称衔接,四角有拱形门洞可出人。

南北楼为学员宿舍,南楼中部突起,为阅操楼。

今农展馆一片,是当时的阅兵操场。

东楼是办公室,西楼是学科教室。

大楼西北面的平房,是当时的礼堂。

解放后,这座建筑经多次修缮。

  昆明翠湖西侧叫承华圃,有一幢米黄色两层砖木结构的走马转角楼式的建筑物。

它由四座各长120米的楼房围成一个方形四合院,院内成为操场。

  为纪念云南陆军讲武堂在辛亥革命和护国运动中培养出众多民族英雄和爱国人士的历史功绩,1983年云南陆军讲武堂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观云南省陆军讲武堂心得体会篇五

  2020年9月18日,我走进云南省陆军讲武堂,重温革命先烈遗志。

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著名的军事院校,朱德元帅曾把母校称为“中国革命的熔炉”。

在这里,走出了朱德和叶剑英两位元帅,二十几位上将;有三个国家军队的总司令和一个国家的国防部长出自这里,培养了数百名将军,中将以上的高级将领有数十人。

讲武堂师生在护国战争、北伐战争、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笔者游走于各个展厅,眼前浮现的是当年的恢宏画面,心中充斥着的是对革命先辈们的感激与赞美!

  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成长成才。

讲武堂里陈列着当年学员们睡过的床铺和穿过的军服等等,这些东西简单而朴素,却有着历史的厚重与真实。

讲武堂的办学条件在现代人看来已经是简陋至极,学生们却不以为苦,他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同时在新思想的不断熏陶之中收获着从未有过的快乐。

朱德元帅出生于佃农家庭,家中只靠租种地主家的薄田和押来的几间破屋度日,其他学员家庭条件和生活水平同样不宽裕,但是正是这份清苦,让他们看到了底层老百姓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他们更愿意以自身所学、戎马一生去改变那个黑暗的时代和社会。

  在坚忍刻苦的磨砺下不断进步。

“坚忍刻苦”是陆军讲武堂的校训,有别于清末练兵的散漫与毫无章法,学员们采用现代化的练兵方法,早上有体操和跑步,白天有军事课程,晚上有自习,夜间还需要紧急集合训练,正是因为严苛的训练,最终才促进了自己的成长进步。

学员们更是在战争中不断地磨砺自己的意志品格,最终成长为中国革命的有生力量。

他们告别学校、家乡,在万里长征中,在抗日战争中,在解放战争中,冒着生命的危险,不断前进、前进、在前进,奏响了民族的最强音。

那些打不倒我们的,终将让我们强大,他们也终于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在为理想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

民族英雄岳飞曾说: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乱世选择当兵的人,要么是为了生计,要么是为了心中的理想。

显然,讲武堂里的师生是为了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为了让积贫积弱的中国不再受到欺负,他们为了这一份理想信念来到了这里,更是从这儿出发把革命的火焰燃遍了整个华夏大地,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的光亮。

尽管他们很多人无法见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一刻,但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百年里这份拳拳爱国之心始终指引着我们前进,让我们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云南陆军讲武堂军歌》唱到:

“练铁肩,担重担,壮哉中国心!

正当中!

”1909年开办的讲武堂距今已经百年有余,当历史已然成为过去的追忆,当英雄早已离我们远去,愿我们秉承这份壮志豪情,不断锤炼自己的本领,扛起肩上的重担,继续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不懈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