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5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23154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4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5篇.docx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5篇.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5篇.docx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5篇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5篇)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人物形象看,还是从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看,都是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极好载体。

  【设计特色】

  以研究性阅读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通读课文,把握研究主题

  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部到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

经研究后一般会认定为“神机妙算”。

  二、精读课文,领悟研究策略

  教师引入:

“请同学们自由读‘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以“诸葛亮知天文”为例,教学过程设想如下:

  1.“谁来说说,你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指名口答: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

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鲁肃会感到很害怕。

那么大的雾,船要是误进了曹军的水寨怎么办?

”“鲁

  肃会大吃一惊:

前两天还是好好的,怎么现在会有这样大的雾?

”)“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读这个句子?

”(引导学生读出害怕、吃惊的语气。

  “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诸葛亮会暗自高兴。

这场大雾,我在三天之前就已料到。

  “假如你是诸葛亮,怎么读这个句子?

”(引导学生读出暗喜、得意的语气。

  2.“但是,光读这句话,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

不能!

为什么?

因为这场大雾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

所以,你得再往前面读一读,你得联系联系上文,谁找到了可以联系的句子?

”(指名口答: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此句,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在读中悟到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不过,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啰嗦!

前两天不是没动静嘛,没动静有什么可写的?

完全可以写成这样嘛:

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这样写既清楚又简练,多好!

改不改?

为什么?

”(组织学生议论。

  3.“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

大家看,这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周瑜的一声叹息: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

  三、回读课文,类化研究体验

  在读好周瑜的长叹一声之后,教师对研读的策略做如下概括:

“刚才,我们通过抓住前后句子之间的联系,真正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同学们,用联系的方法来研究问题,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读书能力。

请大家用这种方法,再次研究‘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看看你还能从哪些句子的联系中读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学生研读,教师巡视。

读后组织交流。

  1.以“识人心”为例,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l)“谁来说说,你从哪两个句子的联系中读懂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指名口答:

①诸葛亮笑着说: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②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

“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只叫弓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

你们说,诸葛亮他在笑谁?

”(联系鲁肃的吃惊,指出他在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宽厚的笑、幽默的笑;联系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指出他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轻易中计,这是讽刺的笑、轻蔑的笑;联系“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指出他在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阴谋落空,这是潇洒的笑、胜利的笑。

  

(2)“老师觉得诸葛亮的话并没有说完。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

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写出来吗?

”(学生练笔,写后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例示: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手朝我们射箭;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手朝我们射箭,箭一定会像下雨一样;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手朝我们射箭,这10万枝箭我是借定了。

  “你们真是诸葛亮的知音啊!

既然如此,那课文为什么把这些话写出来呢?

”(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含蓄,留有回味的余地。

  2.以“懂地利”为例,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引导学生找出:

(1)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2)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放回20多里,追也来不及了。

)讨论:

诸葛亮是怎样算准借箭的地理位置的。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讨论、理解课文二、三、四段主要内容。

  2、体会诸葛亮的智慧和才干。

  3、进一步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诸葛亮的智慧和才干。

  【教具准备】小黑板一块,吹塑纸小船数只。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二、三、四段。

  【教学过程】

  1、通过上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看到诸葛亮面对周瑜的蓄意谋害和步步紧逼,是顾全大局,胸有成竹地接受了任务。

周瑜以为诸葛亮了上自己的当,以为自己是十拿九稳地占了上风,非常高兴。

诸葛亮怎么完成任务呢?

下面我们进一步学习。

当诸葛亮接受任务后,周瑜、诸葛亮各是怎样做的?

(默读3~5节后答)

  2、你从中看出什么?

是怎么看出来的?

  备用:

  ⑴周为什么吩咐不给诸葛亮准备造箭用的材料?

  ⑵诸葛亮怎么敢找鲁肃帮忙?

  周瑜:

想害诸葛亮,从“造”的方面卡,对诸葛亮的打算一无所知,连听了汇报也不明白。

  诸葛亮:

知道周瑜想害自己,知道鲁肃不会泄密,做好了防范工作,做的借箭准备。

(识人心)

  3、周瑜不知道诸葛亮怎么办,诸葛亮却在充分准备之后,稳扎稳打地开始行动了。

(自由读6~9节)看看诸葛亮是怎么指挥军士们利用草船借箭的'。

读书要求:

  ⑴用“__”把出发时间、二十只船怎么受箭,怎么返回的语句勾出。

  ⑵根据课文内容,把借箭经过向同桌讲一讲,注意用上书中的重点词句。

  4、请同学上台,用小船演示,讲述草船借箭的经过。

(出示小黑板:

长江方位图)

  5、诸葛亮为什么选在第三天四更行动?

怎么那么巧?

  也用“__”勾有关句。

(知天文)巧借天时。

  6、他还作了哪些安排保证借箭成功?

  ⑴擂。

  ⑵船。

  7、为什么叫士兵擂鼓呐喊?

  造成进攻假象,逼使曹军放箭。

  8、为什么先叫船头朝西,后来又叫朝东,还要“一”字儿排开?

  便于受箭,便于返回,走一步算一步,深谋远虑,善于分析和利用自然条件,叫巧借地理。

(晓地理)

  9、为什么调转船头后,书上要说是“逼近”?

  ⑴已惊动曹军,冒着危险。

  ⑵使曹军误以为是真的进攻。

  ⑶表现诸葛亮料事如神,胆识过人。

  10、看插图,空中大雾迷漫,船外箭雨纷纷,诸葛亮却手摇鹅毛扇,正在饮酒取乐。

请用“~~~”勾出他这时说的话。

抽读。

他为什么笑首说“只管饮酒取乐”?

抽读。

你为什么这样读?

齐读。

  11、曹操出兵没有?

他怎么做的?

──正中下怀。

  12、曹操是怎么知道上当的?

引读“诸葛亮吩咐……。

”他为什么“吩咐……”?

  ⑴嘲讽、动摇军心。

  ⑵知道追赶不上。

(抓“顺风顺水”扣“船头朝东”)

  ⑶有利于突出其才干。

  13、草船借箭的结果怎样?

  三天借箭十多万。

(结果)

  小结:

一切都在诸葛亮的预料之中,一切都按诸葛亮的安排进行。

他真是料事如神!

  14、诸葛亮圆满地完成了任务,用为蜀、吴联军主帅的周瑜本应非常满意,他却长叹一声,导读。

他为什么要长叹?

  15、“神机妙算”什么意思?

带有什么感情色彩?

由周瑜的口中说出来,对他来说是多么痛苦,这口气怎么咽得下去但又不得不服输。

再读这一句,体会周瑜的心情。

  小结:

两人斗智,至此胜负分明。

  16、现在回顾全文,哪些地方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

  ⑴三天有大雾。

  ⑵鲁肃会帮忙。

  ⑶二十只船够。

  ⑷船头东西摆。

  ⑸士兵擂鼓喊。

  ⑹只管饮酒乐。

  ⑺出发、返回妙。

  17、“草船借箭”是写诸葛亮从曹操那里智取了十多万枝箭,为什么课题却命“借”?

  ⑴还击。

  ⑵还因为在借箭的整个过程中,诸葛亮巧妙地借天时、借地利、借对人的了解,巧妙地安排,从强敌手中智取十多万枝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干,粉碎了周瑜想陷害自己的阴谋,打击了曹的实力与士气,为联合抗曹做出了贡献,命“借”就有利于表现他的才干。

  18、就从这个“借”字,你体会到作者什么感情?

你对诸葛亮什么感情?

赞扬什么?

  19、回顾板书(连线):

  蜀吴联军本当一致抗曹,可是周瑜气量狭小,生了妒忌之心。

因为他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就借口两军交战需要用箭,用十天造箭十万的诡计来暗算诸葛亮,而诸葛亮“挺有才干”,他神机妙算,结果成功地只用三天就借箭十多万,迫使周瑜仰天长叹,低头认输。

这,就是“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

我们读记叙事情发展的__,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分清,能帮助我们理解课文,这是理解课文的一个重要方法;写类似的__,也要注意写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才能使别人看得明白。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了解周瑜和鲁肃的人物性格。

  2、了解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草船借箭。

  2、齐读课题。

  3、质疑:

谁借箭?

为什么借箭?

怎样借箭的?

借到箭没有?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师范读,生倾听,完成思考:

这一课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草船借箭的原因:

三天赶造十万枝箭

  借箭前的准备:

草船、军士

  草船借箭的过程:

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

  草船借箭的结果:

如期交货、周瑜叹服

  2、据此提纲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__分段:

一(l、2自然段)、二(3——5自然段)、三(6—9自然段)、四(10自然段)

  3、同学们在预习时解决了一些问题,现在大家看看还有什么问题?

  三、学习第一段

  1、大家的问题提得很好。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暂时先停下来,看看在讲课的过程中能不能解决。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草船借箭的原因和借箭前的准备,谁来读第一自然段?

  2、这一段哪个词最重要?

什么叫“妒忌”?

(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3、注意这一段讲谁在“妒忌”?

妒忌谁?

妒忌什么?

  4、齐读第一自然段,注意“挺”字的读法和语气。

  5、这句话我们能不能换个说法?

  6、从这句话中你明白了什么?

对,周瑜这样做就是心胸狭窄的表现。

  7、现在我们来学习下一自然段。

默读并思考:

诸葛亮立下军令状时周瑜为什么很高兴?

  8、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思考一个小问题:

周瑜委托了诸葛亮一个什么样的任务?

  9、解释词语:

赶造、委托。

  10、诸葛亮答应了吗?

怎么答应的?

读课文原话。

周瑜说:

“十天造的好吗?

”诸葛亮又说了什么?

周瑜认为诸葛亮三天造出十万支箭是笑话,诸葛亮对周瑜又说了什么?

什么是“军令状”?

“甘受惩罚”是什么意思?

  11、周瑜听后很高兴,他为什么这么高兴?

  12、对,因为他“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下面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这一段对话。

谁来概括这一自然段的意思?

  四、学习第二段

  1、刚才我们说了周瑜因“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而陷害他,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二大段,看看诸葛亮是怎样做的。

  2、谁来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周瑜共说了几句话?

  3、第一句是什么?

实际上他逼没逼?

从哪看出来的?

  4、齐读第二句话,为什么不给他准备齐全?

  5、我们在往下读,鲁肃去了以后,诸葛亮请鲁肃帮助干什么?

注意读书回答。

  6、诸葛亮要这些东西干什么?

什么是自有妙用?

  7、鲁肃只知道“自有妙用”,但具体干什么用他知道吗?

为什么不让鲁肃知道?

  8、我们再仔细读这句话:

“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从这里看,诸葛亮知不知道周瑜要干什么?

周瑜知不知道诸葛亮要干什么?

  9、好,鲁肃回去告诉周瑜了吗?

周瑜听后怎么样?

“疑惑”是什么意思?

疑惑什么?

  10、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周瑜不知道诸葛亮如何造箭,但诸葛亮对周瑜是怎么样?

  11、从这里我们能看出鲁肃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草船借箭的原因”和“借箭前的准备”两部分内容,那诸葛亮到底借到箭了没有?

我们下节课继续分析。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4

  创造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领悟到学习一篇按事情发顺序写的记叙文要分清事情的全因后果。

  2、提高抓重点词句、前后联系读懂课文的能力,体会诸葛亮的杰出才干。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创造出发点:

  草船借箭的经过。

  创造训练点:

  认识诸葛亮成功的原因是有胆识,有计划的培养学生思维独特性。

  创造训练策略:

  引导法、自学法,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

  教具准备:

  《草船借箭》录像幻灯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三课时(略)

  第二课时

  内容:

二、三、四段。

  重难点:

草船借箭的经过,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过程:

  教学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造教育渗透点

  一、复习前文

  导入新课

  1、周瑜怎样为难诸葛亮?

  2、诸葛亮又是怎样做的?

  回答:

  1、三天造十万支箭。

  2、立下军令状。

  复习导入,保存持思维的性。

  二、讲借箭准备紧扣妒忌与才干

  1、周瑜为什么这样做?

  2、诸葛亮是怎样做的?

  3、哪些词句可以看诸葛亮挺有才干?

(自有妙用)

  1、自由读课文思考,找出周瑜为难诸葛亮的词句,在书上做记号。

(故意延迟,不给齐练)

  2、体会心情,自读自练。

  3、读诸葛亮说的话,

  4、体会心情。

  通过读讲引导学生分析明白借箭的实质原因,培养学生思维独特性。

  三、学习借箭经过

  突出神机妙算

  1、指名读机关句子,诸葛亮是怎样做靠近水寨。

一字儿摆开,擂鼓呐喊。

  2、鲁肃怎样说的?

说明什么?

诸葛亮又是怎样说的。

  3、曹操怎样说,怎样做的。

此时诸葛亮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

两者相比较说明了什么?

  4、诸葛亮借到箭后又是怎样做的。

  5、小结

  1、自由读课文,用划出诸葛亮做的、说的。

用~划出曹操做的、说的。

  2、看录像(一字儿摆开,擂鼓呐喊)

  3、看幻灯片,比较一定不敢与不一定敢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

  4、看录像,体会他们说话时的神态,心情,模仿神态分角色朗读。

  5、体会谢谢的含义齐读这一句话。

  6、体会理解自有妙用体会周的心情,朗读长叹一声说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学,提高自学能力。

  录像、幻灯片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引导学生分析,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四、讲借箭结果突出周瑜的长叹

  1、指名读课文,诸葛亮借了多少枝箭。

周瑜是怎样说的?

说明了什么?

  2、小结

  五、总结全文分清前因后果

  师述:

借箭的表面原因实质原因表面结果实质结果,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的__,注意分清前因后果。

  六、作业

  3`幻灯片,填空(略)

  板书设计创造教育得失

  草船借箭

  赶造十万支箭→借→十万多枝箭

  周瑜:

妒忌故意迟延不给齐全长叹一声

  自有妙用管保有箭

  诸葛亮:

才干只要三天(大雾漫天)靠近水寨

  立军令状一字摆开擂鼓呐喊

  神机妙算(放箭如雨)掉转船头

  本课能过引导学生分析字词句,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理解人物的内心。

弄清前因后果。

使学生明白分析问题,要运用多层次多角度思维方式。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5

  【单元目标】

  第五组课文重在读懂“名著中的人物”。

阅读感受课文中人物的栩栩如生,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本课目标】

  1读准读通课文内容,了解故事脉络。

  2抓住人物语言,体会人物内心,初步感受周瑜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3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弄清前因后果读懂故事,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弄清前因后果读懂故事,感受周瑜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指导方法】

  抓因果读故事,抓语言观内心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背景了解人物关系,导入课文

  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三足鼎立而相互讨伐。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率领八十万大军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抗曹。

(随机板书背景图)今天我们共读名著《三国演义》中记述的孙、刘联军内部发生的故事:

《草船借箭》(板书课题)。

  二、弄清前因后果,读懂故事

  1、自读课文,要求:

读准读通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故事脉络。

  指导梳理故事脉络:

故事中的人物都有谁?

故事的中心事件是什么?

围绕“箭”他们分别做了什么?

  相机板书:

周瑜逼箭诸葛亮借箭鲁肃助箭曹操防箭诸葛亮交箭

  2、运用抓前因后果法读懂故事

  摘读故事开头结尾,说说故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

(板书前因后果)

  理解“妒忌”:

(1)词意:

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2)换词比较:

羡慕

  预设:

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应从情节入手。

不能简单地认为周瑜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圈套陷害诸葛亮就是整个事件的起因,它只不过是展开矛盾冲突的契机。

周瑜为什么要跟诸葛亮过不去呢?

很显然,诸葛亮因“挺有才干”而遭妒忌,这才是事情的真正起因,抓到了这点,才能抓住本质感受人物形象。

  小结导问: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给他出了一个什么难题?

  三、精读故事,抓住人物语言,体会人物内心,感悟人物形象

  

(1)讨论:

你认为“三天造箭十万支”这可能吗?

既是同盟军,周瑜给诸葛亮出此难题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引读----“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2)导:

原来周瑜请诸葛亮明里是----共商国事,暗里却是----设下陷阱。

周瑜怎样一步步设下这“温柔的陷阱”?

默读第二段,用不同的符号划出对话内容。

  (3)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自由说读懂了什么,感受是什么?

  导读周瑜的话,分句采访“周瑜”:

你心里真正的想法(目的)是什么?

  a理解周瑜话中的“希望”一词:

这里的希望和我们日常表达时的意思一样吗?

区别是什么?

b理解句子“周瑜很高兴”。

  小结:

周瑜表面上客客气气,暗地里却磨刀霍霍,在谈笑风生中,一步一步地把诸葛亮引进温柔的陷阱。

周瑜逼着诸葛亮立下军令状造箭,原来不是为了与曹军交战,而是----引读----“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读到这里,你觉得周瑜是一个怎样的人?

  (4)导:

刘备三顾茅庐请来军师诸葛亮,他可是三国人物中智慧的化身。

为什么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

诸葛亮在跟周瑜立军令状之前,到底想过些什么?

  预设重点交流,读句子:

必然误了“大事”,他心中的大事是-----?

周瑜心中的大事是----?

你读出了什么?

练读句子想象诸葛亮怎样回答“只要三天。

”你又读懂了什么?

  (5)合作讨论:

给诸葛亮的话加提示语。

交流朗读,齐读对话。

  四、总结拓展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试图用短期内造十万支箭的阴谋刁难诸葛亮,双方这一番“舌战”犹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周瑜面和心毒,笑里藏刀,而诸葛亮料事如神,将计就计,草船借箭终获成功。

周瑜长叹一声-----?

你从这声“长叹”里读出了什么?

  读课文: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读原著:

“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总结:

三国故事之“草船借箭”充分显示了诸葛亮料事如神、神机妙算的非凡才干。

因为有才干而遭周瑜妒忌,又因为有才干令周瑜自叹不如。

分清故事的前因后果,品味人物语言,人物形象就鲜活起来了。

  拓展歇后语讲故事:

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神机妙算料事如神)

  五、阅读作业

  《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神机妙算,他到底“算”到了什么呢?

课外阅读课文或原著《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曹操

  孙权____联吴抗曹____刘备

  周瑜———————诸葛亮

  (妒忌)(神机妙算)

  前因后果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6

  人教12册10《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人教12册10《__船借箭》教学设计

  一。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要胆量,有胆略。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掌握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

教学重点:

  1.了解__船借箭这件事情发展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2.从__船借箭这件具体的事情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三。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引入

  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想到了哪些问题呢?

  通过预习,你们解决了哪些问题?

还有哪些问题呢?

  二。

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指名回答。

  三。

理清层次

  1.小组学习,想想课文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

  2.交流,总结段意。

  四。

回归问题

  1.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2.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五。

作业

  1.熟读课文。

  2.小组讨论,找找课文中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

  第二课时

  一。

回忆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你们小组认为课文中哪个词最有研究价值呢?

  二。

深入探究

  1.教师引入: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哪些地方最能突出诸葛亮神机妙算呢?

  4.相机提问,引发思考:

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他会想些什么呢?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

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写出来吗?

《__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

你们说,诸葛亮他在笑谁?

  5.应该怎么读出来?

  6、现在,你弄明白了为什么要借箭,借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吗?

  三。

作业

  阅读《三国演义》。

  第三课时

  一。

回忆

  说说自己弄懂的知识。

  二。

延伸

  说说自己读的能突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

  三。

创见

  课文与自己课外阅读的内容相比较,有什么不同之处。

提出自己的疑问。

  四。

总结

  1.说说自己解决的问题。

  2.说说自己学过课文后的收获。

  五。

作业

  我看历史人物。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7

  教学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