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练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18782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3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学练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统计学练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统计学练习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统计学练习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统计学练习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计学练习题答案.docx

《统计学练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练习题答案.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计学练习题答案.docx

统计学练习题答案

导论

填空题

1、  威廉配第 的 政治算术一书的问世,标志着统计学的诞生。

2、统计一词包括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三个方面的含义。

3、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

4、统计的职能有三种,即信息职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

5、社会经济统计是研究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

6、统计工作过程包括三个主要阶段,即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7、说明 总体单位 特征的名称叫标志,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之分。

前者的具体表现是文字,表明事物的属性特征;后者的具体表现是数字,表明事物的数量特征。

8、统计总体具有 同质性 、  大量性  和 差异性 的三个特点。

9、变量是 可变的数量标志  和 指标的统称。

10、变量按变量值是否连续,可分为 连续变量 和  离散变量 两种。

二、判断改错题(下列命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改正)

1、“女性”是品质标志。

( × )

2、变量值是由标志值汇总得来的。

(×)

3、一般来说,以绝对数表示的指标都是数量指标;以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的指标都是质量指标。

(√)

4、标志的承担者是总体,指标的承担者是单位。

( ×)

5、变异是指各种标志(或各种指标)之间名称的差异。

(× )

6、任何一个统计指标值,都是总体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数量表现。

( √ )

7、统计是在质与量的辩证统一中,研究社会经济现象质的方面。

(×  )

8、构成统计总体的前提条件,是各单位的差异性。

( × )

9、一个统计总体只有一个总体单位总量指标。

( √ )

10、变量是指可变的数量标志和统计指标。

( √ )

三、单项选择题

1、对某市分行所辖支行职工工资水平进行调查研究,则统计总体是( c )。

A、市分行 B、全部支行  C、全体职工 D、全体职工的全部工资

2、进行金融系统职工普查,则总体单位是( d )。

A、全部金融机构B、金融系统的全部职工C、每个金融机构D、金融系统的每个职工

3、某银行的储蓄存款余额( c )。

A、一定是统计指标B、一定是数量指标

C、可能是统计指标,也可能是数量指标D、既不是统计指标,也不是数量指标

4、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a )。

A、职称  B、工资      C、年龄    D、体重

5、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d )。

A、性别     B、职称      C、文化程度     D、体重

6、某记账员的记账差错率是( c )。

A、数量指标   B、质量指标    C、数量标志   D、品质标志

7、统计学中的变量是指( c )。

A、数量标志B、统计指标

C、可变的数量标志和统计指标的统称D、品质标质、数量标志和指标的统称

8、一个统计总体(d )。

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

9、某班60名学生统计课考试成绩依次是:

81分、92分、65分、75分……,这些分数值是(d )。

A、指标B、标志C、变量D、变量值

10、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b)。

A、“男性”是品质标志B、“文化程度”是品质标志

C、“平均年龄”是数量标志D、“性别比”是品质标志

四、多项选择题

1、统计研究的基本特点有(abce)。

A、数量性B、总体性C、具体性D、变异性E、社会性

2、随着统计研究的目的和总体范围的改变,(ABCD)。

A、总体可能变成为总体单位B、总体单位可能变为总体

C、指标有可能成为数量标志D、数量标志有可能成为指标

E、总体和单位、指标和标志均不发生改变

3、按照标志表现能否用数量来表示,标志可分为(AB)。

A、数量标志B、品质标志C、变量标志D、文字标志E、交替标志

4、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形变量的有(ABC)。

A、存款计划完成百分比B、定期存款占全部存款的比重

C、年末存款余额D、支行数E、职工人数

5、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形变量的有(AB)。

A、支行数B、职工人数C、年末存款余额

D、定期存款占全部存款的比重E、存款计划完成百分比

第二章统计调查

一、填空题

1、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第一阶段,担负着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任务。

2、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是准确、及时和完整。

3、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4、统计调查按组织形式,可分为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5、统计调查按调查登记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

6、统计调查研究中搜集资料的方法有直接观察法、问卷法、采访法和报告法。

7、普查的两个特点是:

第一,全面性;第二,一次性。

8、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指这些单位的单位数少,但标志占总体标志总量的绝大比重。

9、典型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有意识地选取典型单位,即有代表性的单位。

10、抽样调查是在全部调查单位中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单位。

二、判断改错题(下列命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改正)

1、统计调查是否准确、及时、完整,影响统计工作质量的高低。

(√  )

2、调查对象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

( × )

3、调查单位是调查目的承担者。

( × )

4、填报单位与调查单位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 √ )

5、一般来说,调查项目较多时宜使用一览表;调查项目少时宜使用单一表。

(×  )

三、单项选择题

1、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是( C )

A、制定调查方案B、确定调查计划C、搜集统计资料D、组织调查工作

2、统计调查搜集资料的方法有( D )

A、大量观察法、分组法和综合指标法B、统计报表调查和专门调查

C、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D、直接观察法、报告法和问卷调查法

3、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可分为( B )。

A、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B、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C、统计报表调查和专门调查D、普查和抽样调查

4、经常性调查与一次性调查的划分依据是(C  )。

A、调查对象是否包括总体全部单位B、调查资料是否全面

C、调查登记时间是否连续D、调查期限的长短

5、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的划分依据是( C )。

A、调查单位数的多少B、调查资料是否全面

C、是否对总体的全部单位进行调查D、调查期限的长短

6、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首要问题是( C )。

A、调查经费的落实B、调查干部的培训

C、调查任务、目的和调查对象的确定D、调查期限的确定

7、调查时间是指( A )。

A、调查资料所属的时点或时期B、调查工作开始时间

C、调查工作结束时间D、调查资料提交时间

8、对银行职工基本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 B )。

A、所有银行B、所有银行职工C、每个银行D、每个银行职工

9、对工业企业的设备进行普查,填报单位是( C )。

A、全部设备B、每台设备C、每个工业企业D、全部工业企业

10、统计报表按主管系统不同,分为( B )。

A、全面统计报表和非全面统计报表B、基本统计报表和业务部门统计报表

C、基层报表和综合统计报表D、定期报表和年报

四、多项选择题

1、普查是一种(ACE)。

A、全面调查B、统计报表调查C、专门调查D、连续性调查E、不连续调查

2、一览表(BD)。

A、只登记一个调查单位的资料B、容纳的调查项目较少C、容纳的调查项目较多

D、可登记若干个调查单位的资料E、当填报单位和调查单位不一致时采用

3、非全面调查包括(ABD)。

A、重点调查B、抽调调查C、普查D、典型调查E、统计报表调查

4、对某校大学生素质状况进行调查,则(AB)。

A、调查对象是该校全体大学生B、调查单位是该校每一个大学生

C、调查对象是该校每一个大学生D、调查单位是该校全体大学生

E、调查对象是该校每一个班级

5、统计报表调查的特点是(ABCD)。

A、自上而下统一布置B、自下而上逐级填报C、按统一的表式和规定项目填报

D、按统一规定的时间报送E、在使用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第三章统计整理

一、填空题

1、统计整理是否科学,关键在于正确地选择整理指标和恰当的分组。

2、统计整理的六个步骤是设计方案、资料审核、统计分组、统计汇总、编制统计表和资料积累。

3、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4、统计分组就是要把总体内性质不同的单位分开,使性质相同的单位归在一个组内。

5、分配数列有两个构成要素,它们是各组的名称和各组包含的总体单位数。

6、组距数列中,非开口组组距等于上限减下限,组中值等于。

7、组距数列中,开口组组中值等于。

8、常见的次数分布主要有钟形分布、U形分布、J形分布和反J形分布。

9、统计资料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统计表、统计图和统计报告,其中最主要的形式是统计表。

10、统计表从内容上看,包括主词和宾词两部分。

二、判断改错题(下列命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改正)

1、统计整理的目的是要获得反映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资料。

( √ )

2、统计分组的关键是正确确定组数。

( × )

3、统计分组是统计调查的继续、统计分析的前提。

( × )

4、编制变量分配数列是否采用同限分组,要依变量是否连续而定。

( √ )

5、变量分配数列的各组频率之和必须等于1。

( √ )

6、组距数列中总是以组中值作为各组内变量值的代表值。

( √ )

7、直方图常用来描绘变量分配数列的累积次数分布。

( × )

8、次数分布的类型主要决定于社会经济现象本身的性质。

( √ )

9、钟形分布就是正态分布。

( × )

10、统计表可分为平行分组表和复合分组表两种。

( × )

三、单项选择题

1、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 A )。

A、正确选择分组标志B、正确选择分组方法C、确定组距和组数D、确定组限和组中值

2、按品质标志分组,分组界限有时难以确定,是因为( C )。

A、组数太多B、组数太少

C、标志表现不够明确,组界限含混D、标志表现无法用数字表示

3、按数量标志分组,就是要( B )。

A、区分各个组之间的数量差别B、通过数量差别来区分各个组之间的性质差别

C、区分组内各个单位之间的数量差别D、区分组内各个单位之间的性质差别

4、有一连续变量数列,其第一组为开口组,上限为450,邻组组中值为475,则第一组的组中值为(C  )。

A、375B、400C、425D、450

5、对某银行职工先按性别分组,在此基础上再按工资等级分组,则这样的分组属于( D )。

A、简单分组B、平行分组C、复杂分组D、复合分组

6、在组距数列中,用组中值代表组内的一般水平的假定条件是( D )。

A、各个组的次数相等B、各个组的组距相等C、组内变量值相等D、组内变量值呈均匀分布

7、对同限数列,若某个总体单位的标志值正好与组限相同,一般将之( B )。

A、归入较小组B、归入较大组C、归入两个组D、去掉

8、对统计总体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进行复合分组后形成的统计表称为( C )。

A、简单表B、分组表C、复合表D、汇总表

9、次数分布的类型主要取决于( A )。

A、社会经济现象本身的性质B、社会经济现象所处的历史条件

C、统计研究的目的D、组限、组距的确定

10、在对称分布中,( A )是最常见、最重要且具有良好的数学性质一种分布。

A、正态分布B、J形颁C、偏态颁D、U形分布

四、多项选择题

1、统计整理的内容是(ABCD)。

A、统计分组B、统计汇总C、编制次数分配数列D、编制统计表E、绘制统计图

2、统计分组的作用是(ACD)。

A、划分现象的类型B、比较现象间的一般水平

C、反映现象内部结构比例关系D、分析现象间的依存关系E、编制次数分配数列

3、变量分配数列的构成要素有(DE)。

A、分组标志B、变量值C、组中值

D、分组形成的各个组E、各组所包含的总体单位数(次数)

4、在变量分配数列中,(ABC)。

A、各组次数之和=总体单位总数(总次数)B、频率=次数/总体单位总数

C、各组频率之和=1D、各组频率之和=100E、各组频率之和=总体单位总数

5、从形式上看,统计表的构成要素有(ACDE)。

A、总标题B、计量单位C、横行标题D、纵栏标题E、数字资料

五、计算题

1、某班学生的统计学考试分数如下:

67796458938754496971849068848775774688795177668589638446727284759592786982586382477885

试根据上述资料编制次数分配数列表,并分别计算不及格(60分以下)、中等(60~75分)、良好(76~89分)、优秀(90~100)的人数比重。

2、某银行职工工资资料如下:

月工资额(元)

人数(人)

频率(%)

向上累积频率(%)

向下累积频率(%)

500以下

500~800

800~1000

1000~1200

1200~1500

1500~2000

2000~3000

3000以上

15

25

40

100

30

20

15

5

合计

250

试计算各组频率及累积频率,并绘制频率直方图和次数分布曲线图。

第四章综合指标

一、填空题

1、总量指标的数值随着研究范围的大小而增减,只有对有限总体才能计算总量指标。

2、相对指标的数值表现形式有有名数和无名数两种。

3、检查中长期计划执行情况时,如计划指标是按计划期末达到的计划水平下达,应采用水平法检查;如计划指标是按全期累计完成总数下达,则应采用累计法检查。

4、平均指标反映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它是总体单位某一标志值的一般水平。

5、加权算术平均数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个是各组变量值,一个是各组单位数。

6、根据变量分配数列的权数资料的形式不同,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有和两种形式。

7、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变量值;中位数是把各变量值按大小顺序排列,位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

8、标志变异指标用来衡量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可以反映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均衡性或以及稳定程度。

9、标志变异指标数值大小与平均数代表性成反比关系。

10、是非标志的平均数称为成数,标准差等于,在p=0.5时达到最大,最大值是0.5。

二、单项选择题

1、甲:

1996年末广东省常住人口6964.64万人;乙:

1996年广东省人口出生人数124.80万人,则(B )。

A、甲是时期指标,乙是时期指标B、甲是时点指标,乙是时期指标

C、甲是时期指标,乙是时点指标D、甲是时点指标,乙是时点指标

2、某企业1999年计划规定某种产品单位成本降低8%,实际降低5%,则该企业本年成本降低计划完成程度为(A)。

A、103.26%B、3.26%C、62.5%D、97.22%

3、甲:

人口密度是平均指标;乙:

人口密度是强度相对指标。

正确结论是(B )。

A、甲对B、乙对C、甲与乙都对D、甲与乙都不对

4、贷款发放额与贷款余额两指标,(C )。

A、均为时期指标B、均为时点指标

C、前者为时期指标,后者为时点指标D、前者为时点指标,后者为时期指标

5、计算平均指标的前提条件是总体单位的(C )。

A、大量性B、具体性C、同质性D、数量性

6、甲企业职工平均工资高于乙企业,而两企业职工工资的标准差又正好相等,那么(B )。

A、两个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代表性一样大B、甲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代表性大

C、乙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代表性大D、无法评价哪个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代表性大小

7、简单算术平均数可以看做是加权算术平均数的特例,是因为( D)。

A、变量值项数少B、无须加权计算

C、各变量值权数都不相等D、各变量值权数都相等,且都为1

8、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C )。

A、仅受变量值大小影响B、仅受各组次数影响

C、受变量值及次数两者共同影响D、不受变量值及次数影响

9、某储蓄所9月末的储蓄存款余额是8月末的105%,这个指标是(B )。

A、比较相对指标B、动态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10、某保险公司有职工250名,把他们每人的工资加总后再除以250,这是( D)。

A、对250个标志求平均B、对250个变量求平均

C、对250个指标求平均D、对250个标志值求平均

三、多项选择题

1、相对指标中,属于同类现象对比的是(ABCD)。

A、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B、比例相对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

D、结构相对指标E、强度相对指标

2、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是(AC)。

A、产品产量B、年末职工人数C、销售收入

D、资金利润率E、人均国内生总值

3、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ACE)。

A、年末职工人数B、年内新增职工人数C、货币供应量

D、固定资产投资额E、固定资产余额

4、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是(DE)。

A、资产负债率B、平均年龄C、产品合格率

D、资金利润率E、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5、下列指标中,可用于测定总体标志变动度的是(ABCDE)。

A、方差B、全距C、平均差D、标准差E、标准差系数

四、判断改错题(下列命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改正)

1、时期指标的数值表明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变化的总量,其大小与现象在这段时期以外的变化情况无关。

( √ )

2、时点指标的数值表时现象在某一时点达到的水平,其大小与现象在这一时点前的变化情况有关。

(√  )

3、由于总体和总体单位可能会发生转化,因此指标与数量标志也可能会发生转化。

( √ )

4、所有相对指标的分子与分母不能互换。

( × )

5、算术平均数与强度相对数的区别在于:

分母是否总体单位总量,而且分子总量是由分母所界定的总体单位的某一标志值加总而得。

( √ )

6、平均指标的数值大,其作为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一般水平的代表性也大。

( × )

7、平均差、标准差都是衡量变量值与其平均值的平均偏离程度的统计指标。

( √ )

8、计算组距数列的平均数,一般要用组中值代表各组变量值,然后再与各组次数加权平均。

( √ )

9、几何平均数实质上只是算术平均数的一种变形。

( × )

10、标志变异指标是一种独立的综合指标形式。

( √ )

五、计算题

1、某保险公司本年保费收入比上年增长35%,计划完成程度为110%。

试问计划规定本年保费收入比上年增长多少?

2、某保险公司下设三个分公司,其保费收入计划和实际资料如下:

公司

1999年计划

1999年实际

计划完成程度%

1998年实际完成保费收入

1999年比1998年增长%

保费收入

比重%

保费收入

比重%

1200

1000

1800

30

25

45

1224

1026

1710

30.91

25.91

43.18

102.0

102.6

95.0

1100

900

1640

11.27

14

4.27

合计

4000

100

3960

100

99

3640

8.79

要求:

(1)填齐表中所缺数字;

(2)若丙公司也完成计划,则全公司保费收入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为多少?

101.25%全公司保费收入将比计划多多少?

50

3、设有两笔贷款,其贷款本金相同,年贷款利率分别为6%和8%,则这两笔贷款的年平均贷款利率是多少?

若贷款利息额相同,年贷款利率也分别为6%和8%,则这两笔贷款的年平均贷款利率又为多少?

4、某商业银行有以下资料:

按职称分组

月平均收入(元)

职工人数(人)

助理经济师

经济师

高级经济师

1200

1500

1800

150

250

100

合计

500

试计算该行全部职工的月平均收入。

5、某工业集团公司所属企业生产值计划完成程度的次数分配资料如下:

产值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各组企业数占企业总数比重(%)

实际产值

95-100

100-105

105-110

110-115

12

56

24

8

800

8900

3400

1900

合计

100

15000

试计算该公司企业产值的平均计划完成程度。

6、某银行有以下资料:

贷款企业按贷款额分组(百万元)

贷款合计(百万元)

2-5

5-10

10-15

70

375

375

合计

820

试计算该银行贷款企业的平均贷款额。

7、设有关资料如下:

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企业数(个)

100以下

100-110

110-120

120-130

130-140

140以上

6

16

37

20

14

7

合计

100

试计算众数和中位数。

8、设有15位学生统计学考试分数:

78,69,91,56,85,87,65,55,82,73,68,88,90,74,81。

试计算平均分数及标准差。

9、调查250名教师的工资收入,得资料如下:

按工资收入分组(元)

人数

500以下

500-600

600-800

800-1000

1000-1500

1500-2000

2000以上

10

25

30

45

70

55

15

合计

250

计算这250名教师工资收入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10、已知一组标志值,其平均数为88,各标志值平方的平均数为8800。

试计算这组标志值的标准差。

第五章时间数列

一、填空题

1、时间数列由两个基本要素组成:

一个是现象所属的时间;另一个是各时间上的统计指标数值。

2、时间数列分为绝对数时间数列、相对数时间数列和平均数时间数列。

3、时间数列中各时间上的指标数值称为发展水平,而各时间上指标数值的一般水平称为平均发展速度,也叫序时平均数或动态平均数。

4、计算时期数列平均发展水平的公式是;而计算时点数列平均发展水平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其中首尾折半法适于不连续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

5、增减1%的绝对值是把速度和水平结合起来的一个统计分析指标,它是前期水平的1%。

6、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7、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的数量关系是。

8、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主要方法有水平法和。

9、测定长期趋势的常用方法有时期扩大法、、和。

10、用最小平方法求趋势直线,求解方程组可得两个待定参数,其中a=;b=。

二、单项选择题

1、时间数列的构成要素是( B )。

A、变量值及其次数B、时间和指标数值C、时间和次数D、时间和标志值

2、时间数列中,不同时间上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A )。

A、时期数列B、时点数列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