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新洲三中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三中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汉市新洲三中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三中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三中2017届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三中2017届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016-11-2
第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家传统与鲁迅的精神至上观刘倩
鲁迅的通过变国人的思想意识,振兴疲弱的旧中国的理想,我们称之为精神至上观或精神至上主义。
精神至上主义是鲁迅思想模式的一个特征,而这一思想特征的形成依据又主要与儒家文化传统有关。
精神至上主义作为鲁迅的一种思想模式,它需要长期的环境、心理、知识的积累和思想的训练才能形成。
就鲁迅的精神结构形成的历史文化语境而言,鲁迅从小受到的是正规的儒家文化的教育,他的最直接的文化环境是一个以儒家传统为信仰的正统家庭,鲁迅的精神结构在本质上是与儒家传统紧密传承的。
鲁迅之所以被誉为民族魂,之所以在一个动荡的时代而没有成为昙花一现的思想者,之所以始终没有失去他的现实意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脚踏着丰厚的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自觉或不自觉地与民族传统保持着积极的。
鲁迅的个人是指一种独立人格,而这种独立人格又是在个性精神的支撑下实现的,所以他才把民族振兴和民族文化重建的基本途径最终归结为尊个性而张精神上来。
在鲁迅看来,个人化的思想是历史进化和社会解放的动力之源。
他所强调的人的精神,不仅是一种民族解放和文化重建的历史需要,而且常常在他的历史文化评判中不声不响地成为某种价值标准。
他所提倡的是与肯定个性精神和思想意识的重要地位合拍的文化价值,他所反对的一般也是否定和压制精神至上的历史观念和文化现象。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一生思想和作为虽也不断地变化,但始终没有放弃思想启蒙这个追求。
鲁迅走上文艺的道路是出于他看准了文艺最善于改变人的精神。
作为文艺家的鲁迅,也正是自觉用这样一种价值原则去选择文化和接受文化的选择。
鲁迅批判政治和张扬文艺并非他真正的和最终的目的。
他所急于实现的历史功能是人的精神的改变,即人的精神的独立。
概而言之,从存在角度说,这种精神至上主义,在鲁迅的思维结构中是否是一种自觉,或者是在多大程度上的自觉十分复杂,但无可辩驳的是鲁迅的思维所触及的许多方面都体现出精神至上的思想倾向。
同时精神至上主义在鲁迅一生的精神活动中,构成了某种反复和不断出现的现象,这说明精神至上主义已经成为鲁迅的分析范式。
儒家思想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它的心学模式。
心学模式在中国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土壤,深入人心,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儒学的突出人的心智功能的思想倾向,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民族文化逻辑,这不仅表现在中国哲学和思想史中,在实际的历史行为里,人们也从未忘记民心,忘记人的因素等,对人的精神的表达、理解和强调有时甚至有些过分。
由于这种思想模式是以一种文化基因的形式在鲁迅的精神结构中加以延续的,因而他本人没有清醒地察觉或是干脆没有察觉也是十分正常的,我们却不能因此对鲁迅的思想模式与儒家心性之学的密切关系视而不见。
(选自《文学教育》,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精神至上观就是鲁迅的变国人的精神世界,振兴旧中国的理想,我们又称为精神至上主义。
B.鲁迅思想模式的一个特征是精神至上主义,而这一思想特征的形成依据与儒家文化传统有着密切关系。
C.作为鲁迅思想模式之一的精神至上观,是在长期的环境、心理、知识的积累和思想的训练中积淀而成的。
D.从存在角度,我们可以清楚梳理精神至上观在鲁迅的思维结构中是否是一种自觉,或者是在多大程度上的自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鲁迅从小接触的是一个以儒家传统为信仰的正统家庭,在本质上,鲁迅的精神结构与儒家传统紧密传承。
B.脚踏着丰厚的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自觉或不自觉地与民族传统保持着积极的,这是鲁迅被誉为民族魂的原因。
C.鲁迅把民族振兴和民族文化重建的基本途径归结为尊个性而张精神,原因是鲁迅的个人是在个性精神的支撑下实现的。
D.精神至上主义已经成为鲁迅的分析范式,表现为精神至上主义在鲁迅一生的精神活动中,构成了某种反复和不断出现的现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一生思想和作为虽不断变化,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思想启蒙这个追求,他反对的是否定和压制精神至上的历史观念和文化现象。
B.鲁迅走上文艺道路的原因是他看准了文艺最善于改变人的精神。
他所急于实现的历史功能是人的精神的改变,即人的精神的独立。
C.鲁迅所强调的人的精神,不仅是一种民族解放和文化重建的历史需要,而且常常在他的历史文化评判中不声不响地成为某种价值标准。
D.儒学的突出人的心智功能的思想模式以一种文化基因的形式在鲁迅的精神结构中延续着,鲁迅对此没有清醒地察觉或干脆没有察觉也是正常的。
二、现代文阅读
(二)(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钱学森传》序【美】张纯如
1914年,钱家举家从杭州搬迁至北京。
耳濡目染京城恢宏雄伟的宫殿高墙,绚烂夺目的奇珍异宝,不可避免地在他心中打下以北京为傲的烙印,这种骄傲与他的自信合二为一,成为影响他终生人格的一部分。
钱学森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度过了几年愉快的时光。
在同班同学的记忆中,钱学森是个极为聪颖的小男孩,叠的纸飞机比谁飞得都快都高。
他叠得非常精细,让机身严格对称,折痕又光又平。
这样,当纸飞机掷出时,就可以很稳定地飞很远,多年以后,钱学森的朋友张维这样回忆道,尽管年纪还小,但他做事已经习惯于周密思索……
1929年秋天,钱学森直奔上海交通大学。
当时,钱学森以身为班级上成绩最好的学生而闻名。
一位校友回忆道,我们都知道他的成绩,他总是第一。
他很少说话,也很少和别人一起做功课。
看上去,他所要的只是独处和沉默——一个可以安安静静思考与做自己的事的环境。
1935年,钱学森远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就读。
他的学习成绩依然保持着自幼一贯的优异出众,但是,麻省理工学院所重视的除了考试和开创新理论,还有动手实践的能力。
而在这一点上,钱学森就全然无助了。
很明显,实验室操作令钱学森心生畏惧,而在车间工作则令他疲惫万分。
与麻省理工学院一样拥有类似项目的学校只有加州理工学院,非常重要的是,在加州理工学院主持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的冯卡门以秉承德国式的理论思辨传统而著称。
这里强调的是纸和笔,而不是动手实践的经验。
1934年,钱学森投航空学领域的学术巨擘冯卡门门下,在加州理工学院攻读研究生课程。
这里,也成为钱学森通往一个辉煌灿烂的职业生涯的起点。
第一学年,他收集了可能找到的全世界所有与航空学有关的研究资料,系统性地加以阅读。
他每天花在读文献上的时间平均超过10小时。
冯卡门曾在自传中写到:
钱学森虽然不过是一个年轻的学生,但在解决一些相当难的问题时,他却帮助我理清了不少思路。
钱学森来到加州理工学院之时,正是冯卡门和其他一些学者携手开创理论天体物理学新纪元的关键时刻,天时地利令钱学森得以参与到这个创造过程中。
1944年,已经博士毕业的钱学森为空军和海军军官讲授特殊课程。
钱学森会用细小而工工整整的板书将整块黑板逐渐填满,没有擦写涂改,也不会更改哪怕是一个符号。
韦伯斯特罗伯茨回忆道,他总能正好在一堂课结束前给出正确的答案。
在课堂上,钱学森的评语切中要害但又非常冷酷。
有一次,一个学生举手发问道:
我不明白第二块黑板上的第三个等式。
钱学森根本就不予回答。
另一位学生问道:
喂,你不回答他的问题吗?
钱学森只是说道:
那是个事实陈述,不是一个问题。
另一次,一名学生问道,钱学森刚刚提出的方法是否万无一失。
钱学森冷冷地瞪了他一眼,然后刻薄地答道:
只有傻子才需要万无一失的方法。
学生们都害怕他的严厉古板,他看上去就像个中国皇帝。
汉斯利普回忆道。
然而,钱学森却对那些他认为智力上有潜质的人毫不吝惜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钱学森不耐烦的根源那些他认为不合格的学生。
在钱学森眼中,愚蠢就是最大的犯罪。
钱学森的朋友安德鲁指出。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毅然回到中国,中国的空间研究开始高速发展。
只要看一眼中国20世纪50年代之后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速度和提升幅度,就会明白钱学森的领军地位到底有多么重要。
中国科技协会副会长庄逢甘说:
钱学森从无到有地开创了中国的火箭事业。
1991年10月,中国政府将中国科学家的最高荣誉——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的称号颁与钱学森。
(选自张纯如《蚕丝——钱学森传》有删改)
相关链接:
纯如导师库里顿的一个朋友苏珊是一家出版社的图书编辑,她在1990年的一次学术会议上听到钱学森的故事后,觉得他的生平颇有可写之处。
纯如说,因为她的中国背景和科学写作能力,库里顿把她推荐给苏珊。
在北京时,纯如有机会采访了钱学森的秘书以及一些政府高官和军方人士,开始他们以为纯如会按照他们的想法撰写这本传记,然而,纯如清楚地向他们表示,她必须收集到所有的资料,整理出来,然后从实描述。
(张盈盈《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
关于钱学森留美那20年中发生的事,资料并不匮乏:
在美国政府和大学的档案、公开出版物和学术杂志中,可以找到大量文献记录。
美国国家档案馆也能找到大量有关他的文件。
钱学森在美国的同事和学生都很愿意提供关于他的口头历史记录。
钱学森回国后,也有大量关于他的新闻报道。
(张纯如《钱学森传序》)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美籍华人张纯如听到钱学森的故事后,深深地被他吸引,于是决定利用自己的中国背景和科学写作能力书写传记来记录他的传奇。
B.钱学森获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的称号当之无愧。
中国火箭事业的从无到有,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都说明了他对中国科学的巨大贡献。
C.在北京生活的15年,对钱学森影响巨大。
无论恢宏雄伟的宫殿高墙,还是绚烂夺目的奇珍异宝,都深深影响着钱学森,形成了他骄傲与自信的双重人格。
D.对自己厌恶的学生严厉古板,对自己欣赏的学生则毫无保留地付出。
钱学森截然相反的态度引起了一些学生的不满,有人刻薄地称呼他为中国的皇帝。
5.钱学森在求学期间的治学精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分)
6.除了自身的治学精神外,你认为钱学森能通往辉煌灿烂的职业生涯的原因还有哪些?
请结合材料说明。
(5分)
三、现代文阅读(三)(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梁晓声
小分队在向满盖荒原进发。
副指导员、摩尔人王志刚和我同坐在一辆车上。
副指导员是我们全团知识青年扎根边疆的光荣榜样。
摩尔人曾在宿舍里公开承认他爱副指导员,这使我很嫉妒,因为我也暗暗地爱着她。
我们的拖拉机像远迁的鄂伦春部落,在茫茫的草原上奔驶了整整两天两夜。
当我们打开地图,一致确信拖拉机履带已经碾在积雪覆盖的鬼沼的冰面上时,正是荒原庄严而肃穆的黎明时分。
呵!
鬼沼!
它并非像传说中那么恐怖,也许因为它处在冬眠状态,雪被罩住了它那狰狞的真实面目吧。
我们看到了什么?
仿佛看到了世界最大的湖泊被冰结在眼前,满盖荒原——它平坦得令我们这批垦荒者难以置信,直铺到遥远的地平线。
魔王!
你在哪里?
你出来!
我们的一个伙伴大声呼喊。
传说中的魔王没有出现。
摩尔人王志刚突然朝不远处一指:
你们看!
——一根从正中间劈开的圆木桩钉进土地,倾斜地立在那里。
我们都好奇地走了过去。
副指导员拂掉木桩上的雪,我们看到了一块木碑,累累斧痕粗糙砍平的劈面上,刀刻的字迹被风雨所侵蚀,只能依稀认出死于此……三个歪扭的字。
我相信,我们每个人当时都和我一样,倒吸了一口冷气。
那里,还有一个!
我的妹妹又发现了同样的不祥之物,她第一个朝拖拉机退去。
副指导员低声说:
我们走吧,别搅扰他们安息了。
如果有人问我:
你在北大荒感到最艰苦的是什么?
我的回答是:
垦荒。
如果有人问我:
你在北大荒感到最自豪的是什么?
我的回答还是:
垦荒。
为了寻找有水源有林子的理想地点,我们的足迹几乎踏遍了满盖荒原。
我们发现了一条在地图上没有标出来的小河,它是满盖荒原上唯一洁净的水源,被我们命名为流浪者。
我们发现它之前,它像流浪汉在荒原上不知徘徊了多少岁月,现在我们在它身边扎下了帐篷。
当冰雪消融的时候,当流浪者唱起了《拉兹之歌》的时候,我们闪亮的犁头劈进了满盖荒原的胸膛。
若非垦荒者,谁能体会拖拉机翻起第一垄处女地时那种喜悦?
这荒原上有那么多的狼,光天化日之下,它们三五成,大模大样地尾随在我们的拖拉机后面,捕食被犁头翻出的肥大的土拨鼠。
夜晚,它们就在我们的帐篷四周嗥叫。
创业的艰苦,使垦荒队的每一个小伙子都变成了圣徒。
副指导员跟我的妹妹,和我们同住在一顶帐篷里。
一块毯子分隔开了她们的狭小天地,毯子后面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巴黎圣母院。
一天深夜,我从睡梦中偶然醒了一次,却没有听到拖拉机翻地的轰响。
我一下子跳起,来不及多想,只穿着短裤,就闯进了巴黎圣母院,将副指导员从被窝里捅了起来。
你,你要干什么?
!
拖拉机不响了!
‘摩尔人’在翻地!
啊!
副指导员顺手就操起了步枪。
拖拉机不响,意味着摩尔人出了事。
所有的人都惊醒了!
正当大家要奔出帐篷,摩尔人从外面钻了进来。
马灯光下,我们见他身上背着一只狼,两手拽着狼的两只前爪,头顶住狼脖子;那只狼朝天张大着嘴,两只后腿抓在他的腰胯上。
摩尔人大声说:
快动手!
它还活着!
我们各自操家伙,棍棒齐下,将那只狼在他背上打死了,好大的一只白毛老苍狼!
摩尔人一下子坐在地铺上,喘息了半天,才说:
拴大犁的钢丝绳断了,我回来换钢丝绳,这东西跟上了我,出其不意地将两只前爪搭在我肩上……他的脸上、手上尽是血痕,棉衣被撕成碎片。
他拧着眉头脱下棉衣,里面的绒衣和皮肉被狼的后爪抓得稀烂!
副指导员命令我的妹妹:
快,拿医药箱来!
这时,我们才发现,她仅穿着衬衣衬裤,光着一双腿。
她也意识到了什么,在我们的目光下一时显得不知所措。
随即,她镇定了下来,从容地说:
都瞪着我干什么?
没你们的事了,全睡觉去!
大家都一个个顺从地钻进了被窝,我没有。
我将马灯举在摩尔人头顶。
副指导员第一次那么柔情地看了我一眼,一句话也没有说,立刻从妹妹手中接过医药箱,替摩尔人小心翼翼地包扎伤处……
(有删改)
【注】满盖,鄂伦春语,魔王的意思。
《拉兹之歌》是印度电影《流浪者》里面的歌曲。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小说通过人与兽的搏斗等情节,讴歌了垦荒队员在险恶艰难的环境中展现出的英雄主义光
辉,同时也含蓄地批评了特定时代的狂热精神。
B.小说描写了副指导员、摩尔人、我及妹妹等一人在屯垦满盖荒原中的壮烈行动,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同心合力、目标一致的垦荒集体。
C.我是垦荒队的重要成员,又是故事的叙述者,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使故事显得更加真实可信,同时也便于从垦荒队员的角度进行抒情议论。
D.用流浪者唱起了《拉兹之歌》来描写满盖荒原冰雪消融、小河流淌的情形,颇具抒情性,寄托着远离家乡的垦荒队员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E.垦荒队在鬼沼发现木碑,依稀认出死于此三个字,他们意识到已有垦荒者牺牲于此。
但是他们没有退缩,而是决心继承前辈的遗志,誓将垦荒事业进行到底。
8.本文写巴黎圣母院的有关情节有哪些作用?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9.标题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包含着怎样的意蕴?
试作探究。
(6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江革,字休映,济阳人也。
六岁便解属文。
九岁丁父艰,孤贫,读书精力不倦。
十六丧母,以孝闻。
服阕,补国子生。
吏部谢朓雅相钦重。
朓尝过候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以革才堪经国,除广陵太守。
时革镇彭城。
城既失守,革素不便马,乃泛舟而还,为魏人所执。
魏刺史元延明闻革才名,厚加接待。
革称
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延明逼之逾苦
革厉色而言
曰:
江革行年六十,不能杀身报主,今日得死为幸,誓不为人执笔。
延明知不可屈,乃止。
日给脱粟三升,仅余性命。
值魏主讨中山王元略反北,乃放革还朝。
诏曰:
广陵太守江革,临危不挠,可太尉。
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
武陵王年少,臧盾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
非卿不可,不得有辞。
革门生故吏,家多在东州,闻革至,并缘道迎候。
至郡,革不受饷,惟资公俸,食不兼味。
郡境广,辞讼日数百,革分判辨析,曾无疑滞。
功必赏,过必罚,民安吏畏,属城震恐。
上曰:
江革果能称职。
乃除都官尚书。
将还,民皆恋惜之。
赠遗无所受,惟乘一舸。
舸艚偏欹,不得安卧。
或谓革曰:
船既不平,济江甚险,当移徙重物,以迮轻艚。
革既无物,乃于西陵岸取石十余片以实之。
其清贫如此。
寻监吴郡。
于时境内荒俭,劫盗公行。
革至郡,百姓皆惧不能静寇。
革乃广施恩抚,明行制令,盗贼息,民吏安之。
时尚书令何敬容掌选,所用多非其人。
革性强直,恒有褒贬,以此为权势所疾,乃谢病还家,以文酒自娱。
大同元年二月,卒。
傍无姬侍,家徒壁立,世以此高之。
(《南史梁江革传》有删节)
[注]武陵王:
即梁武帝的儿子萧纪。
后称帝。
上:
梁武帝。
臧盾:
人名。
迮:
狭小。
迮轻艚,意为让船舱增加重量使船平稳。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革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延明逼之逾苦/革厉色而言曰
B.革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延明逼之逾苦/革厉色而言曰
C.革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延明逼之/逾苦革/厉色而言曰
D.革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延明逼之逾苦/革厉色而言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吏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
东汉始置吏曹,改自尚书常侍曹,魏晋以后称吏部。
隋、唐、五代,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长官称为吏部尚书。
吏指文职官员,多是官吏齐称,相等于现代的文职公务员。
B.国子生又称国学生,亦是指在国子监学习的学生,但一般为官员子弟。
所以说国子生亦即太学生,但多指官员子弟的太学生。
C.太守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职官称谓,战国时就开始设置。
西汉改郡守为太守,秩二千石。
东汉设州牧后,太守遂为州牧或刺史的下一级行政官。
隋废郡,以州领县,太守之官遂废,这时刺史则成为与汉朝太守相近的官职。
D.丁父艰,即丁父忧,遭遇父亲丧事之意。
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并须离职,称丁忧。
源于汉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革敏而好学。
他六岁便能写文章。
父亲去世后,在贫困中仍能坚持读书,不知疲倦。
母丧结束后,又赴太学学习,成绩很优秀。
B.江革为官刚正。
武陵王年少骄纵,高祖让江革辅佐他。
江革任郡丞时,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民安吏畏,百城畏服,连武陵王也怕他。
C.江革临危不挠。
他曾随府王镇守彭城,彭城失守后,被魏人俘获。
魏朝徐州刺史元延明软硬兼施,江革始终不从。
元延明见不能使他屈服,只好放他还朝。
D.江革清正廉洁。
他将要离开会稽时,百姓赠送的礼物江革概不接收,只乘坐官府给的一条小船返京。
由于船不平稳,渡江危险,便在岸边搬取十多块石头来压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朓尝过候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
(5分)
(2)郡境广,辞讼日数百,革分判辨析,曾无疑滞。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添字采桑子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
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注:
芭蕉: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大、成椭圆形,开白花,果实似香蕉。
霖霪:
指雨点绵绵不断,滴滴嗒嗒不停。
愁损:
因发愁而损伤身体和精神。
北人:
北宋灭亡,词人从故乡山东济南被迫流落到江南,故称北人。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窗前谁种芭蕉树意思是:
在这个国破家亡的时候,人人都栽种芭蕉,以寄托自己的情思。
B.词人将点滴霖霪组成迭句,不但从音韵上造成连绵悄长的效果,而且烘托了清新明快的气氛。
C.词的上片描述芭蕉树的形与情,下片写夜听雨打芭蕉声。
本词写芭蕉,由视觉形象化为听觉形象,进一步将愁引向深处。
D.这首词借吟咏芭蕉抒发了怀恋故国、故土之幽情。
上片首句借芭蕉以寄情思,表达了在失意、无奈与痛苦中煎熬的词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E.这首词将芭蕉与雨在一起,就多了几分悲凉凄清。
静寂的雨夜,词人辗难眠,听窗外苦雨,绵长的愁绪,随着雨打芭蕉的声音,更重更深。
15.有人评论:
下片结句用‘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煞住,看似平淡,实极深刻。
试结合李清照生平作简要分析。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神游故国后,用
,
来书写自己多愁善感而顿觉年华逝去的感叹。
(2)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词人直抒胸臆,化繁为简,把所有的凄苦,所有的孤独,所有的无奈,所有纷繁的说不尽的思绪,用
,
!
代之。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封狼居胥,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
。
第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在郎平教练的带领下力挽狂澜,技压雄,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首枚球类集体项目的金牌。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吐故纳新、型攻坚过程中的精神原动力,所以,涵养城市的文化底蕴是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举措。
刚刚还是烈日当头,一眼,老天爷的脸阴沉下来,狂风怒号,大街上尘土飞扬,整个城市瓦釜雷鸣,紧接着,瓢泼大雨倾泻而下。
人们在追思启功先生的时候,不仅感佩他卓越的书画功力,更感佩他的高尚人品。
他不但是文化界的泰山北斗,更是一位谦谦君子。
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问题上的危言危行,不仅将直接损害中国的战略安全利益,也将损害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的安全利益,其恶果不容小觑。
伴随着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昌民明确表示,人社部将进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子女带薪护理方案呼之欲出。
A.
B.
C.
D.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地图书之所以重要,最关键是它能给读者一个全景概貌。
一本合格的地图书不仅只讲一个小角落,而是告诉你这个领域的边界范围。
B.科技日报记者说,通过展览不难发现,我国的科技整体水平正在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加速变,从以跟跑为主向跟跑、并跑、领跑三者共存的新阶段发展。
C.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依然高发频发,特别是近期发生的多起大学生被诈骗案,引发社会高度,已经成为社会一大公害,广大众对此类犯罪活动深恶痛绝。
D.目前,我国职工平均退休年龄偏低。
综合考虑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变化、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基金长期收支状况,适当提高我国法定退休年龄是一种必然趋势。
19.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