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总复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14809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1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貌学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地貌学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地貌学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地貌学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地貌学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貌学总复习.docx

《地貌学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貌学总复习.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貌学总复习.docx

地貌学总复习

《地貌学原理》总复习

一、PPT上最后一页思考题:

第一章:

绪论(第1~5页)

名词解释:

地貌学:

地貌学又称地形学,是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气候地貌学:

气候地貌学是研究地球上不同气候区的地貌形成、演变规律和地貌组合特征的学科

构造地貌学:

构造地貌学是研究地质构造受外力剥蚀后形成的地貌以及地壳构造运动形成的地貌的学科

地貌外营力和内营力各包括哪几种?

地貌过程受两种力的驱动:

地球内营力—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

地表外营力—重力、流水、冰川、风力波浪、人类活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论述地貌的气候地带性

地貌的气候地带性

寒冷气候地貌带:

发育冰川地貌,在无冰雪覆盖地区则是冻土区,发育冻土地貌(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

温湿气候地貌带:

发育流水地貌(中纬度地区)

干旱气候地貌带:

发育荒漠地貌(副热带高压地区和欧亚大陆内部)

半干旱气候地貌带:

发育黄土地貌(干旱气候地貌带与温湿气候地貌带之间)

湿热气候地貌带:

发育厚层红色风化壳和流水地貌,但流水的侵蚀作用不如温湿及干旱气候地貌区那样强烈(低纬度地区)

戴维斯地貌侵蚀循环理论分为哪三期?

幼年期壮年期老年期

第二章坡地地貌:

第6-15页

名词解释:

坡地地貌:

坡地上的风化岩块或土体在重力和流水作用下发生崩塌、滑动、或蠕动成

的地貌,称为坡地地貌。

风化作用:

地表岩石与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参与下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颗粒细化、矿物成分改变,从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成为风化过程或风化作用。

崩塌:

斜坡上的岩屑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快速向下坡移动,称为崩塌。

倒石堆:

沿斜坡崩塌的物体,在坡度较平缓的坡麓地带堆积成半锥形体,称为倒石堆

滑坡:

斜坡上的大块岩体和土体,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

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称为滑坡。

论述崩塌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

崩塌形成的地形和地质条件

1.坡度对崩塌的发生影响最为明显,一般大于33度的山坡不论岩屑大小,都有可能发生崩塌。

2.坡地相对高度与崩塌规模直接有关,当坡地相对高度超过50米时,就可能出现大型崩塌。

3.节理和断层发育的山坡上,岩石破碎,很容易发生崩塌。

影响崩塌发育的因素

1、气候因素

气候可使岩石风化破碎,加快坡地崩塌的形成。

在日温差和年温差较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物理风化作用较强,较短时间内岩石就会风化破碎。

崩塌通常发生在降雨季节。

2、地震因素

地震是崩塌的触发因素。

地震时,能形成数量多而规模很大的崩塌体。

3、人为因素

在山区进行各种工程建设,不顾及地形条件,人为开挖,常使山坡平衡遭到破坏而发生崩塌。

任意砍伐森林和在陡坡开垦荒地也常引起崩塌。

滑坡的形态特征包括那些?

(下图提到的那些)

看图做标注(下图为考试范围)

论述影响滑坡发育的因素

1、地下水

地下水可使岩体和土体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失去稳定而产生滑坡。

(详细解释:

岩体和土体颗粒间的孔隙水,降低细颗粒间的吸附力。

地下水溶解土体中的胶结物,使土体失去粘结力。

饱含水分的岩体和土体,增加单位体积的重量,加大水平滑动力。

地下水增加孔隙水压力,降级岩体和土体的抗滑强度。

地下水沿滑动面运动,使摩擦系数减小,阻力降低。

2、地表水

河水的侵蚀或海浪、湖浪的冲击,掏蚀坡脚使岸坡物体失去支持而产生滑坡。

降雨或融雪时,一部分水分渗透到土壤中,浸润土壤而使之滑动。

3、斜坡岩石结构和岩性

岩层面倾向与滑动面倾向一致时,容易产生滑坡。

松散沉积物和基岩面之间容易产生滑动。

易滑地层如千枚岩、页岩、泥灰岩和各种片岩,遇水时容易软化,在斜坡上失去稳定,产生滑坡。

4、地震

地震时对滑坡起触发作用,一次大地震常形成许多规模巨大的滑坡。

5、人为因素

人为破坏斜坡稳定而使滑坡体发生滑动。

在可能发生滑坡的斜坡下部,或在稳定的古滑坡体的下方开挖土体,降低了支撑上部土体的阻力而引起滑动。

人工在坡顶堆积废渣土,加大坡顶载荷而引发滑坡。

人工爆破或将水排进裂缝中,也会促使土体产生滑动。

坡地地貌(第15~19页),第三章:

河流地貌(第34~37页)

名词解释:

蠕动:

斜坡上的岩屑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缓慢向下坡运动,称为蠕动。

坡积物:

坡面片状流水侵蚀的物质堆积在坡脚处,称为坡积物。

洪积扇:

季节性沟谷流水叫洪流,其堆积物是洪积物,堆积地貌称为洪积扇

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地沟谷中含大量松散固体碎屑的洪流。

论述蠕动的两种机理和形成条件

机理1:

冻融作用

冬天地面冻结而膨胀隆起从AB面到CD面,土粒或岩屑M沿垂直坡面方向上升到

Mˊ;解冻时,地面回到原来的AB面,但Mˊ在重力作用下则下移到M″。

经过这样一次冻融作用,土粒或岩屑就由M移到了M″。

机理2:

热胀冷缩和湿胀干缩

当碎屑颗粒增温或变湿时,体积膨胀,颗粒相互挤压,碎屑被挤出原来的位置而

向下坡移动;当碎屑降温或变干时,体积缩小,颗粒间形成空隙,上部碎屑失去支撑而向下坡移动。

蠕动的形成条件

1、一定的粘土含量

碎屑中粘土含量越多,蠕动现象越明显。

粘土体积膨胀系数很大,干湿变化对粘土体积变化的影响很大。

2、一定的坡度要求

15-30度的坡度最适宜发生蠕动。

大于30度的坡地超过自然休止角,粘土和碎屑物质不易保存;小于15度的坡地上,重力作用又不明显,蠕动现象也就微弱。

论述影响沟谷侵蚀作用的因素

沟谷通常可分为哪四种?

根据沟谷的形态特征和演变过程,分为细沟、切沟、冲沟、坳沟四种类型

洪积扇有哪三种组合形式?

(注意各个洪积扇的示意图,下边会有附图)

a、垒叠式洪积扇b、串珠状洪积扇c、不对称垒叠式洪积扇

坡地发育有哪两种基本模式?

(重点,能看懂两种模式的图)

模式1:

谷坡受剥蚀并保持与原先坡地的坡度一致而后退,即平行后退发育模式。

整个坡地纵剖面形态呈下凹坡形。

坡顶(分水岭)随坡地后退而不断降低。

模式2:

坡肩在风化作用、重力作用或片流作用下变得浑圆,坡度逐渐变缓,形成凸形坡,坡地被整体剥蚀,下段发育成凹形剖面,整个坡地形成上凸下凹的坡形,即整体剥蚀发育模式。

简述德国地貌学家彭克的山坡发育理论

彭克认为山坡形态取决于构造运动和剥蚀作用之间的对比关系

1.在地壳加速上升,河流下切强烈的山坡(上升量>剥蚀量),山坡形态呈上凸形

2.当地壳上升变缓慢,河流下切作用减弱时(上升量=剥蚀量),山坡形态为直线形

3.当地壳不再上升,处于停顿稳定阶段时(上升量<剥蚀量),山坡形态为下凹形

论述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1、固体松散物质储备丰富

2、坡面坡度与沟谷纵比降较大

3、可从高强度降水或冰雪融水获得充足的水源供给或由洪水转化为泥石流。

根据泥石流流体性质,可将泥石流划分为哪三种类型?

稀性泥石流、粘性泥石流和过渡性泥石流

根据泥石流所处的地貌部位,可将泥石流划分为哪二种类型?

坡面泥石流和沟谷泥石流

论述稀性泥石流的特点

1、流体内水含量多于固体颗粒含量,容重为1.3-1.8吨/立方米。

2、浆体是搬运介质,浆体流速较固体颗粒流速为快,呈紊动状态,所以又称紊流型泥石流。

3、有冲有淤以冲刷为主,堆积扇上表现为大冲大淤。

4、不易形成堵塞和阵流现象,无明显“龙头”。

泥石流体在沟谷出口处停积后,水与泥浆慢慢流失,形成表面比较平整的扇形体,称为泥石流堆积扇。

论述粘性泥石流的特点

1、流体内的固体物质含量很高,最高可达80%以上,容重为2.0-2.2吨/立方米。

2、流体内含有大量粘土和粉砂,形成粘稠的泥浆。

3、流动时有明显的阵流,具有很大的能量,在泥石流的前端,大石块被推挤成高耸的“龙头”。

4、侵蚀能力和搬运能力很强,常侵蚀岸坡和铲刮谷底,龙头能推动巨大石块向前移动,泥浆可顶托石块浮移。

5、在均匀顺直的河道中具有层流特征,运动中泥石流的结构不变。

又称层流性(结构型)泥石流。

洪积扇3种组合形式(要求会画)

第三章《河流地貌》P20~34

名词解释:

河流:

河流是地表线形凹槽内天然流水的统称。

河床:

河谷中枯水期水流所占据的谷底部分称为河床

河床纵剖面:

从源头到河口的河床最低点连线称为河床纵剖面。

河流侵蚀基准面:

每条河流下切侵蚀的最大深度并不是无止境的,往往受某一高度基面控制,河流下切到接近这一基面后即失去侵蚀能力,不再向下侵蚀,这一基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

壶穴:

壶穴是基岩河床中被水流冲磨的深穴。

截弯取直:

当河床弯曲越来越大时,河流的上下河段越来越接近,形成狭窄的曲流颈。

洪水时,曲流颈可能被冲开,河道取直,称为河流裁弯取直。

河漫滩:

洪水期淹没、枯水期出露的河边滩地称为河漫滩。

横向环流有哪四种类型

1.单向横向环流(a)多在弯曲河段发生,因这里水流受离心力(外力强迫)作用较强,向一岸偏移形成单向环流。

2.底部汇合型横向环流(b)洪水时,平直河道,河床中部横向水面呈上凸形,表层水流从河床中部流向两岸,构成两个横向环流系统。

这种类型的横向环流系统可掏蚀两岸,而在河床中部发生堆积。

3.底部辐散型横向环流(c)枯水位时,平直河段,河床中部水面呈微微下凹形,两岸表层水流流向河床中部,构成表层汇聚、底部辐散的横向环流。

这种环流能够进一步侵蚀河床中部,在两岸形成浅滩堆积。

4.复合型环流(d)在平原分汊河流或河床底部起伏不平的地方,形成多股主流线,各自构成横向环流,组合成复合型环流系统。

根据水流侵蚀方向,河流有哪三种侵蚀作用?

1、下切侵蚀(简称下蚀):

下切侵蚀是水流垂直地面向下的侵蚀。

其效果是加深河床。

2、溯源侵蚀(向源侵蚀):

流水向上游源头方向的侵蚀。

可以从源头或河口开始向上游侵蚀或通过瀑布的后退来实现。

3、侧向侵蚀(侧方侵蚀、旁蚀),是水流对两侧或河岸的侵蚀。

结果使河岸后退,沟谷展宽,或者形成曲流。

论述河流搬运作用的三种方式

河流流水有三种搬运作用:

推移、跃移、悬移

论述影响河床纵剖面发育的因素

1、水文情况的改变可使河流中水量、水流流速和含沙量发生变化,使河床发生侵蚀或堆积,从而改变河床纵剖面。

2、构造运动可使整个流域发生升降,或者使流域内局部地区发生高差变化,不论是哪种情况,河流纵剖面都将发生改变。

3、岩性对河床纵剖面的影响表现在不同岩石抵抗侵蚀能力的差异而造成差别侵蚀,坚硬岩层段形成岩坎或跌水,从而影响河床纵剖面。

4、气候变化也能使河床纵剖面发生改变。

因为气候变化影响到河流的侵蚀、搬运、堆积和侵蚀基准面的升降。

5、人类活动修建大坝引起河流泥沙量变化可以造成上游河道堆积和下游河道下切。

曲流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1)地转偏向力作用使水流向一岸偏转,形成曲流;

2)河床底部泥沙堆积形成障碍,使水流向一岸偏转,形成曲流;

3)河床两岸岩性软硬不一致,造成两岸差异侵蚀而形成曲流。

河漫滩二元沉积结构由上下哪两层构成?

上层主要为细砂和粘土,称为河漫滩相冲积物;下层为由河床侧方移动沉积的粗砂和砾石,称为河床相冲积物。

 

会画下两图

顺行沙波

逆行沙波

第三章《河流地貌》P37~48

名词解释:

冲积扇:

山洪河流带来的大量历史和泥沙在山麓带发生的堆积,形成一个半锥形的堆积体,平面呈扇形,称洪(冲)积扇。

冲积平原:

冲积平原实在构造沉降区有河流带来大量冲积物堆积而成的平原。

三角洲:

如果河流带来的泥沙超过海洋或湖泊的搬运能力,则形成向海或湖突出的

堆积体,平面形态向一个尖顶向陆的三角形,称为三角洲。

三角湾:

如果河流海洋或湖泊的侵蚀作用大于河口区的堆积作用,形成一个喇叭形的河口,称为三角湾或三角港。

P42

在潮流作用很强和河流挟沙很少的河口,涨潮时潮流以很快的速度溯河而

上,形成强烈侵蚀,退潮时积蓄的河水和潮流一起沿河而下,加强了退潮

的力量,强烈冲刷河道,形成喇叭形的河口湾,称三角湾。

P43

冲积平原可分为哪三个部分

山前平原、中部平原、滨海平原详见书P40,42

论述三角洲的形成条件及发育过程

形成条件:

河流带来大量泥沙

河口附近的海洋侵蚀搬运能力较小,河流带来的泥沙将沉积下来,有利于三角洲的形成

口外海滨区水浅,坡度平缓,一方面对海浪起消能作用,另方面浅滩出露水面,有利于河流泥沙堆积

发育过程:

心滩—沙嘴、沙坝—堆积岛,河床分叉,三角洲增长—三角洲外缘伸展,小海湾、瀉胡(详见P44)

根据形态特征,三角洲可分为哪几种主要类型

扇形、鸟爪形、尖头形、岛屿型等(详见P47~48)

复习《地貌学原理》第三章:

河流地貌(第48~59页)

名词解释:

河流阶地:

河流下切侵蚀,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水系:

具有同一归属的水体所构成的水网系统称为水系。

分水岭:

分水岭是指把相邻两个水系分隔开来的河间高地。

分水岭迁移:

有些分水岭两侧坡度和坡长是不对称的,在坡度较大一侧的河流,溯源侵蚀能力强、速度快,河流率先进入分水岭地区进行侵蚀,使分水岭降低并不断向侵蚀能力弱、速度慢的一侧山坡移动,称为分水岭迁移。

河流袭夺:

分水岭的迁移导致分水岭一坡的河流夺取另一坡河流的上游段,这种水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

河流阶地按地形单元划分有哪四个要素?

河流阶地由四个素组成:

阶地面、阶地陡坎、阶地前缘和阶地后缘。

论述河流阶地的三大成因

形成河流阶地必须具有两个条件:

具有宽阔谷底(河漫滩或河床)和河流下切侵蚀。

河流下切侵蚀是构造上升运动、气候干湿变化和侵蚀基准面下降等原因造成的。

河流阶地有哪些基本类型?

根据阶地结构和形态特征划分侵蚀阶地、基座阶地、堆积阶地三种基本类型。

埋藏阶地不是真正的阶地。

河流水系有哪些主要类型?

(注意各个水系的示意图)

树枝状水系、格状水系、平行状水系、放射状水系、环状水系、向心状水系、网状水系、倒钩状水系、扭曲状水系、星点状水系

论述分水岭迁移的原因

有些分水岭两侧坡度和坡长是不对称的,在坡度较大一侧的河流,溯源侵蚀能力强、速度快,河流率先进入分水岭地区进行侵蚀,使分水岭降低并不断向侵蚀能力弱、速度慢的一侧山坡移动,导致分水岭迁移。

画分水岭的迁移P56图

第四章岩溶地貌P60~76

名词解释:

盲谷:

河谷上游的水流从某一陡坝下的泉眼涌出,而河流流向和前方又有一陡坎阻拦,陡坎下方有一落水洞,河水沿落水洞流入地下,这种地表河流,称为盲谷。

论述影响岩溶作用的三大因素

1.气候因素2.生物因素3.地质因素(P61~62)

地表和地下岩溶形态有哪些

图见P65所示岩溶形态,另详细信息见P65~72

论述岩溶地貌发育的阶段性

幼年、青年、壮年、老年(P75)

第五章冰川地貌P77~96

名词解释:

冰川:

冰川冰受自身重力作用或冰层压力作用沿斜坡缓慢运动,就形成了冰川

雪线:

每年最热月积雪区的下限高度所在的界限

冰川漂砾:

被搬运到很远或很高地方的巨大冰碛砾石称为冰川漂砺

冰碛物:

冰川消融后不同形式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相应的堆积物

羊背石:

是冰川基床上的一种侵蚀地形,它是由基岩组成的小丘,远望犹如伏地的羊群,故称这些小丘为羊背石

锅穴:

冰水平原上常有一种圆形洼地,深数米,直径十余米至数十米,称为锅穴

论述冰川的运动机理及速度特征

运动机理:

冰川运动可分为冰川内部运动和冰川底部滑动。

当冰川达到一定厚度时,就能克服内摩擦而产生内部运动,或克服冰川与谷底的滑动摩擦而产生底部滑动。

速度特征:

一条破督均一断面相同的山谷冰川,其表面最大流速在粒雪线附近,从粒雪线下,冰川流速递减。

冰川的不同部位速度不同。

冰川横剖面的冰川运动速度以中央部分最快,向两边运动速度减小。

竖直方向上也不一样,大多数是从表面向底部运动速度降低。

但特例在底部也可到达很高的流速。

冰斗和槽谷是山岳冰川重要的冰蚀地貌也是判断古冰川是否发育的重要地貌标志

冰川地貌包括哪三类

冰蚀地貌、冰碛地貌、冰水堆积地貌(详见P86~90)

第六章冻土地貌(P97~111)第八章黄土地貌(P129~135)

名词解释:

冻土:

将零摄氏度及其以下并含有冰的地表冻结土层称为冻土

石河:

在山坡上寒冻风化产生的大量碎屑滚落到沟谷里,堆积厚度逐渐加大,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整体运动,形成石河

石海:

在寒冻风化作用下,岩石遭受崩解破坏,形成大片巨石角砾,就地堆积在平坦的地面上,形成石海。

多边形构造土:

在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的平坦地面上,由冻融和冻胀作用,使地面形成多边形裂隙,构成网状,称为多边形构造土

冰楔:

在多年冻土区,地表水周期性注入到裂隙中再冻结,是裂隙不断扩大并为冰体填充,剖面成为楔状,称为冰楔

黄土地貌有那四种类型

黄土沟谷地貌,黄土沟(谷)间地地貌、谷坡地貌、黄土潜蚀地貌

复习《地貌学原理》第七章:

荒漠地貌(第112-128页)

名词解释:

风沙流:

含沙的气流称为风沙流。

风沙流是一种气-固两相流,是空气和沙质地表两种不同密度的物理介质相互作用的结果。

吹蚀作用:

地表的松散沙粒或基岩上的风化产物,在紊动气流作用下将被吹扬,这种作用称为吹蚀作用

磨蚀作用:

风携带莎莉移动对岩石或不同胶结程度的泥沙块体进行碰撞和摩擦,或者在岩石裂隙和凹坑内进行旋磨,称为磨蚀作用

风积物:

经搬运作用再堆积的物质叫风积物

风蚀地貌主要包括哪五种?

石窝、风蚀蘑菇和风蚀柱、雅丹、风蚀洼地和风蚀谷、风蚀城堡(详见P117~118)

风积地貌主要包括哪四种?

主要有四种:

包括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链、纵向沙垄。

在海岸带和湖岸带,发育有抛物线沙丘。

论述新月形沙丘的形成

饼状沙堆、盾形沙丘、雏形新月形沙丘(详见P120第一段)

沙丘移动的方式有哪三种?

1.前进式:

单一风向作用下终年保持不变向前移动

2.往复前进式:

在两个风向相反风力大小不等的风力作用下呈往复式向前移动

3.往复式:

两个风向相反风力大小相等的风力作用下,在原地产生往复运动

论述纵向沙垄的四种成因

1.新月形沙丘发展而成

2.由单向风和龙卷风共同作用而成

3.有地形影响而成

4.由草丛沙堆发育而成

旱区荒漠可分为哪四种类型?

根据荒漠地貌特征和地表物质组成,分为岩漠、砾漠、沙漠和泥漠四种类型。

复习《地貌学原理》第九章:

海岸地貌(第136~147页)

名词解释:

波浪:

波浪即是由风的压力所引起的海水规则的波状起伏运动。

波浪的分选作用:

进流强大,粗大的砾石和沙粒推向岸边;退流较弱,只能将细小的泥沙带回海岸。

海岸带物质的这种移动过程,叫做波浪的分选作用。

潮汐:

潮汐是在太阳和月球引力作用下发生的海面周期性涨落现象。

海流:

海流是由于盛行风或因海水温度和盐度不同而产生的密度和水平差异所引起的方向相对稳定的海水流动。

海啸:

海啸是由突发的海底错动、海底滑坡、海底火山喷发、或滑入海洋中的陆上滑坡引起的巨型波浪。

泥沙横向移动:

泥沙纵向移动:

当波浪作用方向与海岸线斜交,海岸带泥沙所受的波浪作用力和重力的切向分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泥沙颗粒按两者的合力方向沿岸线方向移动,称为泥沙纵向移动。

论述海岸带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划分依据

海岸带由海滨、潮间带和水下岸坡三部分组成。

海滨(岸)是指现代海岸线(高潮线)以上的狭长的陆上地带。

大部分时间裸露在海平面之上,它的上限以最大波浪或特大高潮作用所及的地方为界。

潮间带即海滩,是高潮面与低潮面之间的地带。

高潮时淹没于海水面之下,低潮时出露在海水面以上。

海滩是海岸带的一部分,地面和缓向海倾斜,由沙砾或淤泥质物质组成。

水下岸坡又称水下斜坡,是指低潮线以下直到波浪有效作用于海底的下限地带。

一般相当于该海区波浪1/2波长的水深处。

波浪的特征可用哪六个要素描述?

描述波浪特征的六个要素:

波峰的最高点为波顶;波谷的最低点为波底;两个相邻波顶间的水平距离为波长;波顶与波底间的垂直距离为波高;两个相邻波顶通过海面同一准线间隔的时间为波浪的周期;单位时间内波形传播的速度为波速。

波浪的能量大小是如何表达的?

波高

复习第九章《海岸地貌》P147~157

根据物质组成海岸带可分为哪四种类型?

基岩海岸、沙质海岸、淤泥质海岸、生物海岸

基岩海岸包括哪七种?

横海岸、纵海岸、断层海岸、(港湾海岸)、峡岸海岸、岛礁型哈南、溺谷型海岸、三角湾海岸

论述基岩海岸的演化过程

详见P148第二段

沙质海岸包括哪三种?

海滩海岸、沙堤瀉胡海岸、沙丘海岸

淤泥质海岸可分为哪三种?

(淤泥质海岸组成三部分,以前考过)

冲积平原或海积平原、潮滩、水下岸坡

生物海岸包括哪二种?

红树林海岸、珊瑚礁海岸

复习《地貌学原理》第十章(P158~175)第十一章(P176~187)

名词解释:

褶曲:

岩层受力发生弯曲,便形成褶曲

单面山:

是沿岩层走向延伸的山岭,两坡不队称,一坡短而陡,一坡长而缓

全球可分为哪六大板块?

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复习《地貌学原理》第十二章:

断层构造地貌(第188-210页)

名词解释:

断层:

岩石受力发生断裂并有相对位移叫断层。

断层崖:

断层活动形成的陡崖,叫断层崖。

断层三角面:

断层崖如被沟谷和河谷切割破坏,残留的断层崖形成三角形的崖面,称为断层三角面。

断层线崖:

由断层下降盘形成的断层崖,叫断层线崖。

断裂谷:

沿断裂破碎带发育的河谷,称为断裂谷。

断层由哪五个几何要素组成?

1、下盘2、上盘3、断层线4、断层破碎带5、断层面

断块山地有哪二种类型?

断块山地分为地垒式山地和掀斜式山地。

抬升断块山地的河流改道有哪三种方式?

1、当断块掀斜翘起时,原先贯穿山地的河流,其上游河段流向相反。

2、断块山地抬升,阻止原先河流的流路,迫使河流改道,放弃原先河道。

3、断块山地两坡发育的河流,断层翘起的一坡,河流切割深,溯源侵蚀快,袭夺

另一坡的河流。

断陷盆地有哪四种类型?

A、地堑式

B、半地堑式

C、复式半地堑式

D、复式地堑式

论述断层崖的坡地发育过程和演化及其地貌表现

理论上,断层崖的坡面倾角和断层倾角应该一致。

但实际上,断层崖的坡面倾角往往比断层倾角小,或者断层崖的上部倾角比下部倾角小。

断层崖形成初期,断层崖坡面倾角和断层倾角是一致的,随着时间的延长,断层崖不断崩塌,坡度渐渐变缓,断层崖坡面倾角就小于断层的倾角。

如果断层再次活动,在断层崖下部又出现新的断层崖,它的坡度比经受过剥蚀的早先形成的断层崖坡度要大。

因此,两次断层活动形成的断层崖,其上部坡度小,下部坡度大,坡面有明显的转折。

如果断层有几次活动,断层崖的坡面就可能有几次转折。

由于断层崖发生崩塌,在断层崖的坡脚,堆积一层崩塌堆积物。

当断层崖坡面达到相对平衡时,崩塌就减弱或停止。

当再次发生断层活动时,再次出现新的断层崖,坡面又开始发生崩塌,形成一层新的崩塌堆积物。

当断层活动地面出现高差后,上升盘形成一些小沟,它们以下降盘地面为侵蚀基准面而溯源侵蚀,并在沟头形成裂点,断层活动一次,从沟口处溯源侵蚀一次,沟床中就出现一个新的裂点。

论述如何确定断层崖活动次数、幅度及形成时间

1.断层崖活动次数

断层崖坡度转折次数、崩塌堆积物层数、断层上升盘冲沟裂点数,三者综合,用以推定断层崖活动次数。

2.断层崖活动幅度

断层崖高度能近似地代表断层崖的活动幅度。

3.断层崖形成时代

推定断层崖的形成时代有四种方法。

(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