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知识整理剖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759434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6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貌学知识整理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地貌学知识整理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地貌学知识整理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地貌学知识整理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地貌学知识整理剖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貌学知识整理剖析.docx

《地貌学知识整理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貌学知识整理剖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貌学知识整理剖析.docx

地貌学知识整理剖析

第二章构造地貌

复习要点

1、构造地貌规模分级;

一:

全球构造地貌—大陆和洋底。

二:

大地构造地貌—如大陆上的褶皱山脉、大型拱起高原,洋底的洋中脊、海岭和深海平原等。

三:

地质构造地貌—由断裂、褶皱和火山等作用形成的地貌。

2、地壳均衡理论;

固体的地壳在熔融状态的地幔之上好似浮在水面上的快体一样,地壳厚的地方,突出地表愈高.插入下部地幔愈深;反之,地亮薄的地方,插入下部地幔愈浅。

这样就形成地壳均衡。

3、全球有三大构造活动地貌带(名称、特点);

环太平洋大陆边缘带:

集中了世界上60%的活火山和绝大部分的深源地震,并伴有极其频繁的浅、中源地震。

新生代地层因受构造活动造成比较复杂的地质构造现象,也是典型的活动大陆边缘所在。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带:

地震频繁,某些段落有火山活动。

新生代地层受强烈水平挤压作用呈现大规模逆掩推覆现象。

洋脊裂谷带:

地形起伏较缓,新生代岩层形变错位不强,很少有新生代火山岩浆活动,地震活动弱。

4、洋底构造地貌的类型;

(1)大洋中脊

(2)大洋盆地:

海岭、深海平原、海沟

5、活动大陆边缘的类型和特点:

安第斯型大陆边缘:

以太平洋的东岸最为典型。

由海沟与边缘山脉组成,大陆架非常狭窄。

东亚型大陆边缘:

以东亚的大陆边缘最为典型。

自海向陆依次出现海沟、岛弧和弧后盆地,构造复杂多样。

陆缘弧:

指陆地和火山岛弧之间的弧后盆地的基底具有典型陆壳性质,并因有丰富的陆源碎屑堆积,成为浅海大陆架,其陆壳一直延伸到火山岛弧区域。

边缘湖:

它的弧后盆地基底更多的具有洋壳性质,并往往成为深达2千米左右的海盆,而火山岛弧的基底却具有陆壳性质。

洋内湖:

包括弧后盆地和火山岛弧在内的整个基底都由洋壳组成。

6、地质构造地貌的类型(重点掌握单斜地貌)。

断裂地貌:

断层崖、断层线崖、断层谷、掀斜山

褶皱地貌:

单斜地貌(向一个方向倾斜的状态称为单斜构造。

发育在构造盆地的边缘、穹窿高地的边缘、褶曲两翼等的单向倾斜岩层上的地貌,统称为单斜地貌。

主要类型有:

单面山(或猪背山)与单斜谷)、背斜和向斜地貌、穹隆山地地貌、火山与熔岩地貌

名词解释

海岭:

大洋盆地内部大型正地形的总称。

其成因类型有火山海岭、断裂海岭和陆壳海台等

海沟:

洋底一侧的洋壳以一定角度向大陆边缘一侧陆壳下面俯冲,在俯冲带位置上形成了海沟

单面山:

如果组成单斜山的岩层倾角较缓,则顺岩层面的山坡坡度也较缓,而另一侧山坡成崖壁,两侧山坡有显著的不对称现象,这种山地称为单面山。

猪背山:

如果组成单斜山的岩层倾角较陡,山的山两侧的坡度都较陡,则成为猪背山。

 

第三章风化作用与坡地重力地貌

1、物理风化作用的类型:

(1)因岩石卸荷释重而引起的剥离作用

(2)外来晶体在岩石裂隙中的挤压作用

(3)因温度变化而引起岩石体积发生膨胀与收缩作用

(4)生物活动对岩石机械风化作用的影响

2、风化壳的发育阶段和类型

(1)物理风化为主的阶段(岩屑型风化壳)

(2)化学风化为主的阶段

化学风化的早期阶段:

硅铝一碳酸盐型风化壳

化学风化的中期阶段:

硅铝粘土型风化壳或高岭土型风化壳

化学风化的晚期阶段:

铁铝型风化壳或砖红壤风化壳

3、影响风化壳发育的因素(重点)

(1)气候条件:

(也是风化壳分布的地带性规律)

(a)极地和高山寒冷气候区:

岩屑型风化壳

(b)温带半干旱和沙漠地带:

硅铝-氯化物-硫酸盐型风化壳

(c)温带草原气候:

硅铝-碳酸盐型风化壳

(d)温带森林气候,硅铝-粘土型风化壳

(e)热带、亚热带湿热气候:

砖红壤风化壳

(2)地貌条件

(a)不同的地貌条件,影响到风化作用及残积物的分布。

在地面起伏较大、新构造运动较强烈的山区及地势低洼的地方均不利于风化壳的发育。

(b)只有在准平原上、分水岭的鞍部以及较平坦的地区,才有可能发育成巨厚的残积型风化壳。

(c)高大山区会形成风化壳类型的垂直分带性。

(3)岩性和时间

(a)母岩的成分影响风化壳的发育。

(b)风化作用时间直接影响到风化壳的发育阶段。

4、崩塌的形成条件;

(1)地貌条件:

由松散碎屑组成的坡地,当坡度超过它的休止角时则可以出现崩塌,坡地的相对高度直接影响崩塌的发育规模

(2)地质条件:

主要指岩性结构和构造,岩性结构致密又无裂隙的完整基岩,即使在坡度很陡的情况下可能仍不发生崩塌,反之岩性结构疏松、破碎的岩石就容易发生崩塌

(3)岩性结构:

当岩层层面或解理面的倾向与坡向一致,倾角较大,又有临空面的情况下,最容易发生崩塌

(4)气候条件:

在日温差、年温差较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强烈的物理风化作用促使岩石风化破碎,产生崩塌。

在软硬岩互层地区,差别风化使软弱易风化的岩层形成缓坡或凹坡,硬岩因耐风化,多形成陡壁或悬崖,这里也容易发生崩塌。

5、滑坡的地貌特征和裂缝系统。

滑坡体、滑动面或滑动带、滑坡后壁与滑坡台阶、滑坡舌与滑坡鼓丘、滑坡湖与滑坡洼地、滑坡裂缝

滑坡裂缝:

环状拉张裂缝、剪切裂缝、鼓胀裂缝、扇形张裂缝

名词解释

风化壳:

被风化了的岩石圈的疏松表层

倒石堆:

崩塌下落的大量石块、碎屑物或土体都堆积在陡崖的坡脚或较开阔的山麓地带,形成倒石堆。

第四章流水地貌

复习要点

1、坡面径流作用形成的地貌;

不明显冲刷带:

地貌类型以浅凹地为代表

冲刷带:

形成一系列与坡向一致的平行侵蚀纹沟

淤积带:

坡积物围绕坡麓堆积形成形如裙边的堆积地形,称为坡积裙

2、泥石流作用形成的地貌特点;

(1)泥石流沟谷的上游为高山环抱的环形洼地,此区域以侵蚀作用为主。

(2)泥石流沟谷的中游为峡谷地形。

(3)泥石流沟谷的下游以堆积作用为主。

粘性泥石流停积后,形成许多平行于主流方向的砾石垄岗;稀性泥石流的堆积体呈扇状,沉积物粒径自上游而下游逐渐变小,有一定的分选性。

3、河流侵蚀作用的三种类型;

(1)河流的下蚀作用(下切侵蚀、垂直侵蚀)

(2)河流的溯源侵蚀作用

(3)河流的侧蚀作用(旁蚀、侧方侵蚀)

4、河流侵蚀基准面的概念;

河流下切到接近某一水平面以后,逐渐失去侵蚀能力,不能侵蚀到该面以下,该水平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

5、冲积河床的平面形态和特征

(1)顺直微弯型河床:

1、河道曲折率小于1.5,河岸顺直或略有弯曲。

2、平水期,两岸边滩犬牙交错,水流弯曲,深槽、浅滩交替出现;洪水期,洪水淹没边滩,河水顺直奔流,深槽、浅滩的位置也不断发生变化。

3、横断面上边滩与深槽并列,纵向上深槽与浅滩相间分布。

(2)弯曲型河床:

1、平面上碗蜒曲折(曲折率>1.5)。

2、横断面上凹岸深槽与凸岸边滩相对应,弯段与过渡段相间。

3、分布于河谷宽广、坡降平缓、河岸较低,并由二元结构组成的谷底,这里曲流摆荡有足够回旋余地。

(3)分汊型河床:

1、窄段为单一河床,宽段则由一个或几个江心洲间隔成二股或多股汊道。

各股汊道经常处于交替的发展和消亡之中。

2、主要分布于束窄河段上下方的开阔河段

(4)散乱型:

1、河身宽浅,水流散乱,槽滩高差不大,沙滩众多,河汊密布,无固定主槽。

2、分布在沙多水少、洪水暴涨暴落,河岸及河床的抗冲性很小,而河床纵比降较大的河段。

3、泥沙淤积严重,多发育地上河;主槽变化迅速,经常摆动。

6、河漫滩的概念:

当河流洪水泛滥时,除河床以外,谷底部分也被淹没,被淹没的河底滩地称为河漫滩

7、河漫滩的形成与类型:

河漫滩的形成与发展:

河漫滩是河流侧向侵蚀和河床横向迁移过程中形成的。

它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由小边滩→雏形河漫滩→成形河漫滩。

①V形谷:

底部几乎全为河流占据。

②小边滩:

出现在凸岸

③雏形河漫滩

④成形河漫滩

河漫滩的类型:

河曲型河漫滩、汊道型河漫滩(心滩式河漫滩)、堰堤式河漫滩、平行鬃岗式河漫滩

8、河漫滩的沉积结构:

河漫滩的沉积结构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

下层为较粗的河床相冲积物,通常由砾石与砂层组成,它是河床侧向移动过程中沉积下来的;上层是较细的河漫滩相冲积物,通常为粉砂、粘土或亚粘土,它是洪水期的泛滥堆积物

9、河流阶地的成因:

1、构造运动:

主要只指地壳的升降运动。

当地壳上升时,原先河床纵剖面的位置相对抬升,而水流侵蚀作用使河床降低,原先谷底面靠近谷坡的部分则被抬升,形成阶地。

由于不同地区地壳运动的幅度和方向有差异,所形成的阶地形态也随之而异。

2、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能影响到河流中的水量和含沙量等,从而引起河流作用性质的变化,在河谷中形成阶地。

(1)干湿变化:

气候变干时,河床堆积填高;气候变湿时,下切作用加强,下切干燥时期堆积的冲积层形成阶地。

(2)冰期、间冰期变化所形成的阶地:

冰期时,上游加积,下游下切加强形成阶地;间冰期时,上游下切加强形成阶地,下游堆积或形成埋藏阶地

3.侵蚀基准面的变化:

侵蚀基准面下降,会发生溯源侵蚀,河口附近出现裂点。

在溯源侵蚀能达到的范围,一般都会形成阶地。

如果侵蚀基准面多次下降,则能在河床纵剖面上出现数个裂点。

每一裂点的上游将比裂点下游少一级阶地。

10、河流阶地类型;

1、侵蚀阶地:

此类阶地由基岩组成,也叫基岩阶地。

阶地面上没有或残余零星河流冲积物。

多分布于构造抬升的山区河谷中或河流的上游

2、堆积阶地:

由河流冲积物组成。

在河流中下游最为常见。

形成过程:

首先是河流侧向侵蚀,展宽谷底,同时发生大量堆积,形成宽阔的河漫滩,然后河流强烈下切侵蚀,形成阶地

根据河流下切侵蚀深度与多级堆积阶地之间的接触关系,堆积阶地可分为内迭阶地与上迭阶地二种。

内迭阶地:

新的阶地套迭在老的阶地之内。

上迭阶地:

新阶地的冲积物完全迭置在较老的阶地冲积物之上。

3、基座阶地:

阶地面由两种物质组成,上部为河流的冲积物,下部是基岩或其他类型的沉积物。

主要是由于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侵蚀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河流下切侵蚀深度超过了原来冲积物的厚度,切至基岩内部而成。

4、埋藏阶地:

若阶地形成以后,由于地壳下降或侵蚀基准面上升,引起河流大量堆积,使阶地被堆积物所覆盖,埋藏于地下,形成埋藏阶地。

11、三角洲形成的基本条件

充足的泥沙供给、较弱的海流和波浪、浅平的河口海底地形、地壳运动相对稳定

12、三角洲的沉积结构

探据其地貌部位的不同,自陆向海,一般分为三角洲顶积层、三角洲前积层与底积层。

从沉积相的角度,按照河口区水动力、沉积物和生物组合等特征的综合分析,还可将一个完整的三角洲沉积体系划分为三部分:

三角洲平原相、三角洲前缘相和前三角洲相

13、三角洲的分类

1、按照三角洲发育因素、沉积相和沙体分布特征,可将三角洲排列成一个统一的成因系列,进行三角洲的地层分类:

高度建设性三角洲、高度破坏性三角洲

2、根据河口水流、波浪和潮汐作用的相对强度,将三角洲分为:

河流型、波浪型、潮汐型

14、河流袭夺的概念;

分水岭迁移的结果,侵蚀能力强的河流夺取了侵蚀能力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水系的演变现象称为河流袭夺

15、戴维斯的侵蚀循环学说。

一个地区的地貌发育是构造、营力和时间的函数,在构造抬升的基础上,外动力侵蚀剥蚀作用下,该地的地貌发育过程可以分为幼年期、壮年期与老年期等几个地貌发育阶段:

最初,地形起伏和缓,排水不畅;幼年早期,沟谷狭窄,高地宽阔平坦;幼年晚期,谷坡为主,仍有沟间平坦高地;壮年期,尽是谷坡与狭窄的分水岭;壮年晚期,地形起伏较缓,谷底宽展;老年期,成为具残山的准平原

练习

名词解释

溯源侵蚀:

向源头的后退侵蚀。

(河流下蚀作用在源头或河床坡度突然转折处向上发展的结果)

基座阶地:

由基岩组成。

阶地面上没有或残余零星河流冲积物。

多分布于构造抬升的山区河谷中或河流的上游。

风口:

在袭夺弯和断头河之间,形成新的分水高地。

第五章喀斯特地貌

复习要点

1、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

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溶蚀力、水的流动性

2、喀斯特水的动态;

(1)垂直渗透带(充气带):

地表以下至丰水期潜水面以上,有利垂直洞穴发育

(2)季节变动带(过渡带):

丰水期潜水面至枯水期潜水面,丰水期呈水平流动,枯水期呈垂直流,发育垂直和水平溶洞。

(3)水平流动带(饱水带):

枯水期潜水面以下,直到低谷能补给河流的深度。

水流呈水平流动补给河流,十分有利于发育大规模的水平溶洞。

(4)深部滞流带(承压带):

位于水平流动带以下,水流动慢,水质交替弱,喀斯特作用微弱。

3、喀斯特水垂直分带名称及其形成的地貌。

垂直渗透带(循环带):

悬挂泉、垂直性洞穴

季节变动带:

垂直和水平地下溶洞

水平流动带:

上升泉

深部滞流带:

蜂窝状小洞穴

4、地表喀斯特地貌的类型;

石芽、溶沟、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溶蚀谷地、干谷、盲谷、地下河、峰丛、峰林、孤峰

5、洞穴化学堆积

地下水进入洞穴,因压力降低和温度升高,水中CO2逸出而产生CaCO3的析出和淀积,形成各种堆积地貌。

6、喀斯特地貌的发育阶段;

(1)幼年期阶段:

可溶性岩石裸露,地表流水开始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作用,地面常出现石芽和溶沟,以及少数漏斗。

(2)青年期阶段:

河流进一步下切,河流纵剖面,地表水绝大部分转为地下水。

漏斗、落水洞、干谷、盲谷、溶蚀洼地广泛发育,地下溶洞也很发育,有许多地下河。

(3)壮年期阶段:

地表河流受下部不透水岩层的阻挡,或者地表河下切侵蚀停止,溶洞进一步扩大,洞顶发生塌陷,许多地下河又转为地面河,同时发育许多溶蚀洼地、溶蚀盆地和峰林。

(4)老年期阶段:

当不透水岩石露出地面时,地面高度接近地方侵蚀基准面,地表水文网发育,形成宽广的平原,平原上残留着一些孤峰和残丘。

7、热带及亚热带季风型喀斯特地貌的特征、成因(重点)

成因:

1、高温加速化学反应的速度;2、多雨使得水的循环速度加快,水中CO2可以得到不断补充,3、植物生长繁茂,生物成因的CO2增加。

植物的根系分泌出大量的有机酸。

特征:

地表和地下喀斯特地貌都很发育。

⑴峰林发育最好,形成许多锥状峰丛和塔状峰林。

⑵地面塌陷地貌广泛发育。

有规模较大的溶蚀盆地和洼地;石芽和溶沟发育极好,有时成为石林式石芽;地表和地下发育的水系相互连通。

⑶地下洞穴系统发达,具有“逢山必有洞”的地貌特征。

名词解释

溶斗:

分布在石灰岩地表的一种蝶形、漏斗形的洼地,平面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数十米,深十几至数十米。

漏斗下部常有管道通往地下,地表水沿此管道下流,如果通道被粘土和碎石堵塞,则可积水成池。

盲谷:

一种死胡同式的地表河谷,其前方常被陡崖所阻,河水从崖脚的落水洞潜入地下,变为地下河

第六章风成地貌及黄土地貌

复习要点

1、风沙流的结构

风沙流中沙粒的运动,依风力、颗粒大小和质量不同,有三种运动形式:

悬移、跃移、蠕移

2、风蚀地貌形态

石窝、风蚀蘑菇和风蚀柱、风蚀谷和风蚀残丘、风蚀雅丹、风蚀洼地

3、风积地貌形态

(1)垂直于风向的横向沙丘地貌:

如新月形沙丘、沙丘链、复合型沙丘链等。

(2)平行于风向的纵向沙丘地貌:

新月形沙垄、纵向沙丘、沙垄和复合型沙垄等。

(3)多方向风作用下的沙丘地貌:

如金字塔沙丘等。

4、荒漠的类型

岩漠、砺漠、荒漠、泥漠

5、黄土的特性

(1)颜色为灰黄色或棕黄色;质地均一,以粉沙为主,细沙和粘粒较少

(2)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和碳酸盐类为主,富含碳酸钙

(3)无沉积层理,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具有湿陷性和潜蚀作用

(4)含埋藏古土壤层;抗蚀力较小

以上为原生黄土的特性,次生黄土往往具有沉积层理,粒度变化较大,孔隙度低,无明显的湿陷性。

6、黄土地貌的类型

(1)黄土沟谷地貌:

切沟、冲沟、河沟

(2)黄土沟间地地貌:

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黄土涧

(3)黄土潜蚀地貌:

黄土碟、黄土陷穴、黄土桥、黄土柱。

(4)黄土重力地貌:

泻溜、崩塌、滑坡。

7、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原因

危害:

(1)泥沙流失过程中,氮磷钾等营养物质也大量流失,这使土壤的生产能力大大降低。

水土流失使坡耕地成为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土地的透水性和持水能力显著下降。

(2)水土流失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为:

a:

水土流失后土壤肥力下降;b:

沟壑扩延,耕地缩小;c:

大量泥沙淤积库渠,破坏水利。

原因:

(1)自然因素

地质因素—黄土覆盖厚,质地疏松多孔,抗冲力差;

植被因素—植被稀少,大部分地区属于荒山秃岭。

降雨因素—暴雨集中,6-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60-70%;

地形因素—山区、丘陵区占总土地面积的2/3,地形破碎,坡陡沟深。

(2)人为因素

陡坡开荒、毁林,破坏植被;

取土烧砖、采石、露天开矿、筑路弃土;

过度放牧、草场沙化;

不合理的开发活动等

名词解释

雅丹:

泛指风蚀土墩和风蚀洼地的地貌组合。

通常发育在干旱地区的干涸湖底或河、湖堆积阶地上,定向风沿干缩裂隙不断吹蚀,裂隙逐渐扩大,使平坦的地面形成与盛行风向一致的垄脊和沟槽,相间平行排列

山麓剥蚀面:

干旱区的山地,由于受物理风化作用、坡地重力作用及暂时性洪流作用,山坡不断地平行后退,在山麓地带形成缓缓倾斜的基岩剥蚀面,上覆薄层松散岩屑,称为山麓剥蚀面或山足面

黄土碟:

由流水下渗浸湿黄土后,在重力影响下,土层逐渐压实,使地面沉陷而形成的碟状小洼地

第七章冰川和冰缘地貌

复习要点

1、冰蚀作用

冰川的挖蚀作用、冰川的磨蚀作用

2、冰蚀地貌类型

冰斗、角峰、刃脊,冰川谷、峡湾、羊背石

3、冰碛物的基本特征

(1)颗粒:

大小悬殊,缺乏分选性,含有粗大的砾石

(2)形态:

砾石的磨圆度差,颗粒形态多呈棱角状或半棱角状。

砾石上常有光滑的磨光面及钉字形擦痕

(3)岩性和矿物:

受冰川作用地区基岩岩性和矿物组成控制

(4)结构:

结构松散,无层理构造,但有定向排列现象

4、冰碛地貌类型:

冰碛丘陵、侧碛堤、终碛垄(终碛堤、前碛堤)、鼓丘

5、冰水堆积地貌类型:

有蛇丘、冰砾阜、冰砾阜阶地和锅穴、冰水扇、冰水平原和冰湖三角洲

6、冰川地貌的类型:

侵蚀地貌、堆积地貌

7、冰缘地貌主要类型:

雪蚀洼地与山原阶地;石海与石河;多边形土与石环、石圈、石带;热融地貌与融冻泥流阶地;冰丘和冰锥

名词解释

羊背石:

冰床上冰蚀残余的椭圆形小丘,常成群分布。

羊背石的长轴方向与冰流方向一致,迎冰面被强烈磨蚀而较平缓,磨蚀面上多细小的刻蚀槽沟,背冰面则被冰川挖蚀而坎坷不平,坡度也较陡

冰碛物:

冰碛物多为大小岩块与泥、沙的混杂堆积物。

冰川运移的粗大岩块称漂砾

季候泥:

夏季冰川融化强烈,冰水充沛,搬运能力强,把大量泥沙搬到湖中,砂粒很快沉于湖底;冬季粘土才慢慢地在砂上沉积下来,形成一层浅色粉细砂和一层深色粘土构成的年层。

这种沉积作用年复一年地进行,形成了粗细相间和层理极薄的纹泥,又叫季候泥。

第八章海岸地貌

复习要点

1、海岸带的分段

(1)海岸(潮上带,后滨):

高潮线以上狭窄的陆上地带,是波浪作用的上限。

(2)潮间带(前滨):

位于高低潮面之间的地带,间歇性被海水淹没,为现代海滩区。

(3)水下岸坡(潮下带,滨外和临滨):

低潮面以下,至波浪对海底仍能起作用的深度(1/2波长的水深处)。

自波浪开始变形处的海底到波浪破碎带的前缘为滨外,自波浪破碎带到低潮面为临滨。

2、海蚀作用

波浪冲击和岩石裂缝中空气压缩作用、磨蚀作用、溶蚀作用

3、海蚀地貌类型

海蚀穴、海蚀洞、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拱桥

4、中立点(线、带)的概念

在水下岸坡中部的某一点,波浪变形产生的向岸推力正好与泥沙重力沿岸坡分力相抵消,该点上泥沙颗粒仅作等距离往返运动,而不发生位移,这一点,称为中立点。

水下岸坡各中立点的连线称为中立线。

它大致与海岸平行。

5、沉积物流形成的地貌

(1)海岸向海转折形成滨岸堆积地貌:

三角形海滩

(2)海岸向陆转折形成砂嘴堆积地貌:

砂嘴

(3)岸外屏障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

岬角影响形成拦湾坝;岛屿影响形成连岛砂坝和陆连岛。

(4)波浪传入海湾形成的堆积地貌:

湾口坝、湾中坝等

6、海岸带泥沙纵向运动所形成的地貌类型

凹岸海滩、沙咀、连岛坝与波影区堆积、湾口坝、湾中坝。

7、堆积海滩的类型和特点

砾石海滩:

由不同粒级和不同形状的砾石所组成。

一般范围小,宽度窄,坡度大

沙质海滩:

岸坡平缓,宽度较砾石海滩大,典型的沙质海滩可分为海岸沙丘带、后滨、前滨和临滨等几个组成部分

淤泥质海岸:

此类海岸带分布在河口三角洲附近、港湾、泻湖内。

也可分布在面向开阔海而坡度平缓的海岸地区。

以潮汐作用为主要动力因素形成的粉砂淤泥质海岸也称为潮滩(坪),主要位于潮间带。

堡岛与泻湖:

根据海岸带与大海连通情况,将海岸分为以下两类:

1、无障壁的海岸。

2、有障壁的海岸:

此类海岸由堡岛链、泻湖(或河口港湾)、潮汐通道与潮汐三角洲等几个单元组成

8、水下岸坡均衡坡面的塑造过程

A剖面为上述假定的水下岸坡颗粒运动的趋势;

B剖面表示:

中立线以下,因物质不断堆积,坡度逐渐变小,重力切向分量作用越来越小,泥沙颗粒不再向海移动;中立线以上,由于物质的不断堆积,坡度逐渐加大,重力切向分量作用越来越大,泥沙颗粒不再向岸移动。

C剖面表示:

水下岸坡形成一条统一的凹形曲线,在这条曲线上,所有的泥沙都在原地随进、退流做等距离来回摆动,全部处于中立状态,这条凹形曲线称为海岸的均衡剖面。

9、珊瑚礁海岸

(1)岸礁:

分布在大陆沿岸和海岛周围的边缘地带,宽度从十米到百米不等。

岸礁是珊瑚礁形成发展的初期,一般规模较小,但分布范围较广。

(2)堡礁:

分布在离岸较远的海上,像城堡一样,围绕在陆地周围,称为堡礁。

堡礁与陆地之间隔着浅海或泻湖,堡礁自身的宽度从几百米到数公里不等。

(3)环礁:

发育完整的环礁,包括四周的礁环、中间的泻湖和泻湖里的珊瑚岛,周边的直径从几公里到几十公里不等。

10、陆连岛:

由湾坝或沙嘴与陆地连成一体的岛屿

第九章区域地貌调查与地貌制图

1、地貌调查的工作程序

(1)准备阶段:

收集资料,了解情况

制订计划:

前言、地貌概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工作方案、预期成果。

(2)野外调查:

初步踏勘、全面观测、经常性和阶段性的整理

(3)总结阶段:

资料、标本和照片的整理;图件的清绘和编制;编写报告提纲

2、地貌图的类型

1、按内容分类:

普通地貌图

部门地貌图以地貌营力和研究目的为指标,又可分为:

①形态类型图,如构造地貌图、流水地貌图、岩溶地貌图、海岸地貌图等等。

②专门地貌图,目的是研究某种专题或解决某一实际问题,如地面坡度图、河流或沟谷密度图、海岸侵蚀速度图、沙丘移动速度图、滑坡发展图等。

这些图多数以形态计量为主。

③地貌年龄图

2、按地貌发展分类:

古地貌图、地貌现状图、地貌预测图

3、按比例尺大小分类

(1)小比例尺地貌图:

比例尺小于1:

1,000,000

(2)中比例尺地貌图:

比例尺介于1:

200,000和1:

1,000,000

(3)大比例尺地貌图:

比例尺大于1:

200,000

4、按用途分类

(1)一般地貌图、普通地貌图

(2)专用地貌图:

农业地貌图、工程地貌图、砂矿地貌图、灾害地貌图

5、按标志详简程度分类:

(1)解析地貌图,表示单一地貌形态或单一地貌要素,如:

地面坡度图、冲沟分布图

(2)合成地貌图

(3)综合地貌图,表示多种地貌形态或多种地貌要素,如:

地貌类型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