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崇文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
《北京市崇文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崇文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崇文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北京市崇文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006年1月6日北京市崇文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
序言
从2006年到2010年的“十一五”时期,是崇文区抓住本世纪头20年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落实首都功能核心区定位,全面建设现代化都市文化休闲区的关键时期。
《北京市崇文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以及《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出台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崇文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规划。
本规划提出了“十一五”时期崇文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指导方针、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集中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及区委、区政府的决策意图和施政方针,是指导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全区各部门、各单位依法履行工作职责、编制实施年度计划和研究制定各项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是全区人民为建设现代化都市文化休闲区而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本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北京市崇文区委关于制定崇文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的批复。
第一章“十一五”规划纲要编制的背景
一、“十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成绩
2001年1月,崇文区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批准了《北京市崇文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北京市的工作部署,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团结一致,扎实工作,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圆满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1.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地方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5%,2005年预计达到11.21亿元,是2000年的2.0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递增9%,2005年预计完成85亿元左右,是2000年的1.56倍。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商贸服务、文化旅游、体育休闲三大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新经济增长点培育成效显著,建成了北京大都市街、百荣世贸商城等一批大型商业、办公设施。
2.城市建设突飞猛进。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累计完成280亿元,是“九五”时期的2.94倍。
确定了“一场两区”的城市空间布局,全面启动了前门地区修缮整治工程。
危旧房改造取得历史性突破,完成全部危改任务的83.5%,7.1万户居民改善了居住条件。
市政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广安大街崇文段、南中轴路(天坛西门—木樨园)等道路建成通车。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建成了明城墙遗址公园、玉蜓市民文化广场,完成了铁路沿线环境整治、南中轴路景观建设等工程,复建了永定门城楼,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1.35%。
3.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数字崇文”建设稳步推进。
教育结构不断优化,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文化事业繁荣活跃,文物修缮保护力度不断加大,龙潭庙会、明城墙文化体育节、金鱼池社区节等特色文化活动深入开展。
抗击“非典”取得全面胜利,公共卫生服务、疾病预防控制、急救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全民健身体育节和全民健身宣传周活动深入开展。
建成区级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网络体系初步形成。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明显提高。
4.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十五”期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13%,2005年预计达到17500元左右,是2000年的1.84倍;人均消费性支出2005年预计达到14000元左右,是2000年的1.75倍;恩格尔系数预计为33%,比2000年下降6.6个百分点。
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1.5平方米,比2000年提高7.9平方米。
五年新增就业岗位5.2万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3.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到69%。
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得到全面落实。
二、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1.区域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综合经济指标虽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总量仍然较小,人均占有量较低。
三大产业的发展与实现“文化立区、商贸强区、体育兴区”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资源优势还未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房地产业所占份额偏大,经济发展后劲还不够足。
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秩序尚须规范。
经济发展空间匮乏,载体建设还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
2.城市建设与管理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薄弱环节。
古都风貌保护与城市发展更新矛盾较为突出。
市政建设资金筹措渠道单一,资金短缺制约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的长效管理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城市管理应对挑战的能力不足。
3.改革攻坚难度加大,社会事业改革相对滞后。
划转企业、区内老集体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久拖不决,影响社会稳定。
政府职能转变尚不到位,社会事业领域改革进展缓慢,活力不强。
4.人民生活水平有待进一步改善。
危改任务依然艰巨,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众的住房条件尚未得到改善。
岗位开发难度大,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社会救济工作压力较大,低收入群体生活还需进一步改善。
三、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和机遇
1.区域功能定位的明确和南城倾斜政策的实施。
新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明确了我区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定位,更加坚定了我们建设现代化都市文化休闲区的决心,也为我区完善区域功能布局,提高生活环境质量指明了方向。
北京市向南城倾斜政策的实施,将有力推动我区古都风貌保护、旧城改造和重大项目建设。
2.2008年奥运会的契机。
“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提出,为我区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同时,奥运经济带来的巨大商机,将引领新一轮投资、消费高潮,从而有力拉动我区商贸服务、文化旅游、体育休闲等产业的发展。
3.坚实的发展基础。
经过全区上下的艰苦奋斗,我区已经拥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市政设施条件,在把握市场经济规律、加快市场培育、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围绕“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立足首都功能核心区定位,以招商引资为龙头,全面推进“一二三”发展战略实施,加强税源基础建设,大力发展商贸服务、文化旅游、体育休闲三大产业,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到2010年,初步把崇文区建设成宜居、宜商、宜娱的现代化都市文化休闲区,基本实现经济、社会和城市的现代化。
二、指导方针
1.招商引资和产业结构调整并重,通过实施税源基础建设工程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以招商引资为龙头,全面推进税源基础建设工程,大力发展商贸服务、文化旅游、体育休闲三大产业,促进产业集聚,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加强经济调控,避免经济大起大落,实现经济快速平稳发展。
2.立足首都功能核心区定位,努力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
强化城市规划的导向作用,以北京市实施新的城市总体规划和举办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完善“一场两区”城市空间布局,实现城市总体功能的优化。
处理好古都风貌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改善人文生态环境,建设现代化都市文化休闲区。
3.坚持改革开放,营造更具活力的发展环境。
深化各项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更具活力和吸引力的体制环境。
积极开展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新局面。
4.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建设和谐崇文。
把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作为政府的首要任务,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维护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建设和谐崇文。
三、发展目标
综合经济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商贸服务、文化旅游和体育休闲三大产业快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壮大。
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城市管理高效有序。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一)调控指标
1.经济发展目标
——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5%以上。
2.资源环境发展目标
——城市空气质量基本达到国家标准;
——绿化覆盖率达到31.97%;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7平方米;
——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100%;
——公共厕所达标率达到100%;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生活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30%。
3.社会发展目标
——2010年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30万人左右;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到70%以上;
——力争使90%以上法定就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员实现再就业;
——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分别达到95%以上。
4.人民生活发展目标
——食品安全监测抽查合格率达到97%以上;
——义务教育入学率力争达到100%;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和完成率分别保持在95%和98%以上;
——每百名老人拥有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2.3张。
(二)预期指标
——按现行汇率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0美元以上;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0%以上;
——商贸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实现区级收入年均增幅达到13%左右,到2010年实现区级收入14.5亿元左右,占区财政收入比重达到65%左右;
——文化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以上,实现区级收入年均增幅达到18%左右,到2010年实现区级收入2.3亿元左右,占区财政收入比重达到10%左右;
——体育休闲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以上,实现区级收入年均增幅达到25%左右,到2010年实现区级收入3.4亿元左右,占区财政收入比重达到15%左右;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
第三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六大任务
一、实施经济结构调整工程,促进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
“十一五”期间,要以招商引资为龙头,加快商贸服务、文化旅游、体育休闲三大产业发展,积极引导非公经济发展,扩大区域经济合作和对外开放,大力优化区域发展环境,迅速壮大区域经济实力,提升经济整体竞争力,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
(一)以招商引资为龙头,努力扩张全区经济总量
利用危改和城市建设创造的良好条件,以招商引资为龙头,统领各项经济工作,通过强化招商引资政策导向、健全招商引资组织体系、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建设招商引资载体,大力引进成规模、见效快的优质税源入驻我区。
1.强化招商引资政策导向。
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将招商引资与优化全区城市空间布局相结合,与全区产业发展导向相结合,与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与驻区大型公建定向招商相结合,重点引进和扶持现代流通、金融保险、文化娱乐、旅游休闲、体育经纪等行业的国内外知名企业。
2.健全招商引资组织体系。
加强招商引资组织领导,建立专业招商和兼职招商相结合的队伍体系,加强与招商中介机构、商会组织等的联系,从单纯依靠政府主管部门逐步向多主体招商转变,从政府主导型招商引资模式逐步向市场化运作模式转变。
3.创新招商引资方式。
充分借助中国北京国际科技博览会、京港洽谈会和投资崇文网等主题平台,推介、宣传重点招商项目。
在开展日常招商的同时,采取中介招商、网上招商等灵活多样的招商方式,积极推行产业招商、资源招商。
4.加强招商引资载体建设。
突出规划的先导作用,结合前门地区、花市三期、崇外3号地、崇外6号地、金鱼池二期、宝华里、望坛、南中轴路珠市口至天桥段等危改项目建设,规划建设商务写字楼、高级酒店、高档公寓等公建设施,为全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空间。
加快对现有资源的整合置换和集中使用,建立全区招商引资项目库和动态跟踪体系,集中优质资源定向吸引区外战略投资者入驻。
(二)大力发展三大产业,形成符合崇文特点的产业结构
立足首都功能核心区定位,充分利用区域比较优势,以“一场两区”为依托,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大力发展商贸服务、文化旅游、体育休闲业,提高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增强产业集聚效应,形成与现代化都市文化休闲区功能相协调的产业空间分布格局。
1.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
引导商贸服务业向王字型经济磁场和永外商贸服务区集聚,增强崇外商圈的集聚和辐射效应,以北京新世界商场、同仁堂集团和红桥市场等为依托,推动沿线商业开发,大力发展商务服务业;繁荣大都市街,重点培育符合大都市街定位的现代新兴产业;加快永外商贸服务区的规划建设,形成“一轴、两街、三区”的基本格局,积极培育和发展现代服务业。
改造和提升传统商贸服务业,推广现代营销方式、交易方式和结算方式,提高传统商贸服务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
鼓励医药批发零售企业做大做强。
大力发展银行、信托、保险、证券、基金等现代金融业,会计、审计、评估、咨询、法律等中介服务业和通信、网络、传媒等信息服务业。
2.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充分挖掘文化资源优势,在保护的基础上挖掘和利用天坛的历史文化资源,适时启动天坛周边地区整治工程,整合区域文化资源,初步形成以天坛为核心的文化产业集聚地带。
以前门地区修缮整治为契机,重现前门百年老街、鲜鱼口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前门地区的历史文化风貌。
加强永外文化用品特色街等文化旅游特色街区建设,发挥其对周边的辐射带动作用。
以重点骨干企业为依托,整合资源,加强研发,支持工美行业发展,努力形成规模效益。
积极引进大型文化产业项目,大力发展新闻出版、娱乐、广告、文化经纪等行业。
深度开发利用前门大街、明城墙遗址公园、红桥市场、京城百工坊等旅游资源,加强宣传、推介和展示,推动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3.积极促进体育休闲产业发展。
通过整治更新,加快龙潭湖体育产业园主体开发建设,以园区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为依托,形成体育休闲娱乐中心、体育商务交流中心、体育产业总部基地、体育研发及行政中枢基地的“两中心、两基地”基本格局,完善九大分区的空间布局,构筑体育产业发展平台,推进体育资源市场化、产业化。
加强与国家体育总局的沟通,加大对各运动管理中心的服务力度,大力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体育服装装备、体育用品销售、体育健身休闲娱乐、体育经纪、体育人才培训、体育科技研发、体育信息等产业。
鼓励驻区知名企业参与奥运经济竞争,鼓励和扶持有潜力的体育产业类企业。
(三)积极引导非公经济发展,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加大扶持力度和完善服务体系为重点,鼓励和支持非公经济加快发展,提高非公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力争到2010年,使非公经济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1.加大对非公经济的财政金融支持。
发挥崇信贷款担保中心等担保机构的作用,增加资金投入,完善管理机制和模式;鼓励新建一批市场化运作的公司制商业担保机构,为非公经济融资提供畅通的渠道。
探索建立贷款再担保机构,分散担保风险。
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和推动符合条件的非公企业挂牌上市。
区财政设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符合我区产业发展方向且有实绩的非公企业。
2.完善对非公经济的社会服务。
以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核心,搭建社会化服务平台,为非公经济提供创业辅导、信息咨询、企业管理、技术指导等方面的服务。
大力发展法律、会计、市场信息等社会中介组织,规范和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
(四)加强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提高区域经济发展能力
更大程度地参与区域分工合作,不断扩大开放局面,充分调配一切可利用资源,为崇文经济发展服务。
1.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
加强与周边城区的产业分工协作,构筑互补关系,实现有序竞争和错位发展。
以京津冀加强区域合作为契机,积极打造商贸服务、文化旅游、体育休闲产业链条,推进区域产业集聚。
加大对外合作力度,借助各种洽商会、联络会等活动,全方位宣传崇文形象,吸引区外非公企业来我区设立分公司或总部。
2.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积极扩大对外贸易。
吸引国外战略投资者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三大产业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
立足我区现有投资额较大、运营状况较好、效益较高的三资企业,注重做好“以外引外”和增资扩股工作;积极探索采用收购、兼并、投资基金和证券投资等新的方式扩大利用外资规模;鼓励和支持“老字号”企业与有实力的外资企业强强联合,不断壮大实力。
积极扩大对外贸易,探索新型产业发展模式,积极培育对外特色批发市场。
(五)优化区域发展环境,创造经济发展条件
立足提高服务效率、建设信用体系、规范市场秩序,把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思路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增强现有税源进一步发展的积极性。
1.完善政府综合服务体系。
深化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建立三级连动服务体系。
加强区行政投诉中心建设,及时受理企业和群众的投诉和举报,严格查处违法行政行为。
对全区现有企业进行分类评估,加大信息披露和政策引导,建立正向激励机制。
继续坚持区领导定点联系、崇文绿卡、纳税信誉A级企业评定、30强企业评选等行之有效的制度,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2.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整合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实现政府有关部门、单位信用管理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加强市场准入管理,培育信用中介机构,努力解决企业融资的信用服务需求。
通过鼓励企业开展质量体系认证等形式,加强企业诚信建设。
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开展诚实守信教育,培育现代市场经济的信用文化和信用意识,形成“讲信用、守信用、用信用”的良好社会氛围。
3.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完善市场监管体系,严格审查各类市场主体资质,健全产品质量监管机制,以维护食品、药品安全为重点,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违法经营行为,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强化价格监督执法检查,规范市场价格行为。
加大治理“三乱”工作力度,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二、实施公共服务优化工程,实现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十一五”期间,要加大政府对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建立政府投入持续稳定增长机制,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均衡程度,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效率,努力满足居民文化、精神、健康等全方位需求,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优先发展公共教育,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
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城市发展的基础,合理调整教育布局,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初步构建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现代教育体系。
1.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合理调整教育资源结构,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善办学条件。
逐步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杂费和课本费,对困难学生给予一定补助,健全非义务教育阶段培养成本分担机制。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建立健全教育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加快职成学校结构布局调整,促进职成教育资源向优势学校集中,提高学校规模效益,形成优质品牌。
积极探索国际化职业培训机制,促进职成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创造条件进行多类别、多层次的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着力培养现代服务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拓宽职成教育办学领域,积极推动有条件的职成教育学校面向外省市招生或跨区域联合办学。
3.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积极推进早期教育和学前教育,进一步加强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大力发展社区教育。
促进普通教育与职成教育、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的沟通和衔接,全面提高居民文化修养和整体素质,建设学习型崇文。
4.推进办学体制和办学方式改革。
义务教育坚持政府办学为主,非义务教育实行灵活、开放、多样的办学体制,鼓励公办学校进行多种办学体制改革试验,充分发挥名校的辐射作用,增强区域优质学校办学活力和竞争力。
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加强对外教育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办学,发展国外留学生教育,开拓教育国际市场。
(二)积极拓展公共文化,塑造具有崇文特色的文化品牌
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繁荣首都文化事业,充分发挥区域文化资源优势,不断把群众文化生活品质推向更高层次。
1.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合理布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国家体育博物馆、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自然博物馆、花市新影院、文化馆剧场等为代表的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
重点抓好区图书馆的改造升级及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和功能完善,形成区文图两馆-街道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三层次的文化服务体系。
提高青少年文化活动场所的覆盖率和服务水平。
推进档案馆建设工程。
2.繁荣文化艺术创作。
培养引进文化专业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文艺工作者队伍。
充分调动专业和业余创作队伍的积极性,以“群星奖”为主要目标,在文学、艺术等领域创作更多的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融思想性、艺术性和欣赏性于一体的文艺精品。
3.加大文化市场培育和监管力度。
引导和扶持一批有市场潜力的文化经营单位加快发展,积极培育以娱乐休闲、电影放映、文艺演出、新闻出版为重点的文化市场。
加强对文化演艺娱乐市场的监管,深入持久地开展“扫黄”“打非”工作,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4.着力打造具有崇文特色的文化品牌。
深入挖掘我区历史文化底蕴,积极发展以民俗文化、商贾文化、会馆文化等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
遵循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办好区文化艺术节、龙潭庙会、明城墙文化体育节、金鱼池社区节和红桥国际珍珠文化节等特色文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推动群众文化活动水平不断提高。
5.促进档案事业发展。
加强档案法制建设,提高档案执法水平。
深入推进档案信息化,建立电子文件实时归档(接收)数据库,建设数字档案馆。
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档案安全,做好重点档案抢救与保护工作。
继续加大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构筑全面的健康保障
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健康需求为出发点,不断增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负担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
1.构建现代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快医疗机构布局调整,健全综合医学中心、区域综合医疗中心、专科疾病诊疗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合理分工的医疗服务体系。
完善“小病治疗在社区、大病诊治到医院”的双向转诊机制,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整合现有急救资源,建立快速急救服务网络,承担院前及院内急救服务。
2.完善公共卫生体系。
建立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枢纽,由传染病监测控制、健康管理服务、公共卫生监测控制三大网络构建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全面提升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3.推行卫生工作全行业管理。
健全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医疗技术应用、大型医疗设备的准入制度,强化监督管理,建立有效的医疗卫生机构评估体系。
继续推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医疗器械政府采购制度。
完善卫生监督执法体系,提高卫生监督执法水平,狠抓卫生行业作风和职业道德建设,改善医疗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
(四)促进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努力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
充分利用奥运机遇,改造升级区属体育设施,增强群众体质,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努力开创全区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1.加快体育设施建设步伐。
重点抓好天坛体育场等体育设施的改造升级,加强群众体育健身设施建设,推动全民健身工程的均衡化发展。
对现有体育设施未达标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进行改造。
协调国家体育总局、市体育局,逐步推动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