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环保与景观设计汇报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13414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速公路环保与景观设计汇报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速公路环保与景观设计汇报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速公路环保与景观设计汇报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速公路环保与景观设计汇报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速公路环保与景观设计汇报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速公路环保与景观设计汇报改.docx

《高速公路环保与景观设计汇报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速公路环保与景观设计汇报改.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速公路环保与景观设计汇报改.docx

高速公路环保与景观设计汇报改

蚌埠至淮南高速公路环保与景观设计汇报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项目概况

1.1项目背景

蚌埠至淮南高速公路位于安徽省中北部,是安徽省规划高速公路网“四纵八横”的第二纵(蚌埠-黄山并行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项目链接京台高速合徐南段、G206的交通压力,沟通合肥、蚌埠、淮南等城市,成为蚌埠至合肥的第二条高速通道。

它的建设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2设计依据和技术标准

1.2.1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交通部《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3、《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T006-98)。

1.2.2技术标准

起点刘府至西泉街段(K2+440-K8+951)采用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时速12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8.0米;西泉街至终点段(K8+951-K43+808.812)采用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时速12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34.5米;全线设计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Ⅰ级,设计洪水频率:

特大桥:

1/300、其余为1/100。

1.3、路线走向及主要工程规模

本项目起于凤阳县刘府镇正南,与本项目东延项目(蚌埠-淮南高速公路延伸段)相接,总体走向为南偏西方向,经凤阳武店镇、官塘乡、跨高塘湖大桥,进入淮南界,经淮南农场、大通区九龙岗镇、孔店乡,终于田家庵区曹庵镇,与合肥-淮南-阜阳高速公路相接,路线全长41.369公里。

起点桩号为K2+440,终点桩号为K43+808.812。

根据路段工程特点及工程规模,并经安徽省高速公路总公司同意,全线共分为6个土建标段。

主要内容为:

四清河大桥(第一标段);西泉街枢纽互通、水蚌铁路分离立交(第二标段);大张塘大桥、官塘服务区、官塘互通(第三标段);高塘湖特大桥(第四标段);高塘湖大桥、淮南东互通、淮南铁路分离立交(第五标段);东杨家坝大桥、东方塘1、2号特大桥、曹庵枢纽互通(第六标段)。

二、对环保验收踏勘措施意见的回应

1、路侧绿化设计图案过于复杂,建议修改;挖方边坡绿化也应以灌木、以本土植物为主,强调自然协调,不应有过多的人工痕迹。

执行落实情况:

根据审查意见,取消图案组合,改为草灌混植绿化。

2、建议补充边坡绿化的施工工艺、验收标准、养护管理要点等的说明,以指导施工。

执行落实情况:

已补充相关说明。

3、中分带防眩树的布置模式单一,应有变化,建议每10-15公里变化一次。

执行落实情况:

已根据审查意见修改。

4、建议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有关要求和建议,按不同的影响等级、不同的时段,采用合理的方案。

执行落实情况:

已审查意见执行。

三.环境保护设计情况

环境保护设计理念:

以人为本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生态恢复理念、土地改造及建设理念、土地复垦理念。

这些理念体现在设计工作的每个环节中,使工程建设与当地自然环境和谐、融洽。

3.1总体设计

路线坚持环保选线,最大限度的保护生态环境。

①路线在设计过程中坚持地质选线的原则,坚持地质条件决定路线走向,减少山区水土流失。

②路线尽量避让工矿企业,减少占压高产良田及经济作物,保护基本农田和减少植被破坏。

③路线布设中尽量减少高边坡数量,减少对沿线自然环境的破坏。

并充分考虑水土保持要求,减少对项目区原有植被破坏。

3.2路基路面设计

本项目处于江淮波状平原,局部间夹剥蚀残丘。

路基高度主要受地形条件、被交路净空要求、地下(地表)水位及路基稳定性等因素控制,为防止路基边坡受到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设计中尽可能避免高填深挖路基。

项目区域属于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由于该区兼有南北方气候之长,植被生长较好,故路基边坡防护增加植物防护的比重。

路基防护结合工程地质条件,采用工程防护和植物防护相结合的原则,确保路基稳定,并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3.3桥梁设计

桥梁作为公路中的重要构造物,在塑造公路风格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项目桥梁设计中精心布跨,并考虑因地制宜、便于施工、就地取材和养护等因素,除考虑结构本身的合理性与安全性外,也考虑到桥面驾驶人员的视觉感受,特别注重与周围自然景观相协调。

设计中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本项目桥梁设计在满足基本承载力的同时,上部主要采用桥面连续结构的板或梁、连续梁及连续刚构体系,满足乘客舒适性的要求,避免在桥梁上设置过多的伸缩缝,以减少车辆的冲击和振动,充分展现高速公路快捷、便捷,舒适的特点。

3.4路线交叉

本合同段布设有西泉街枢纽互通、水蚌铁路分离立交、官塘互通、淮南东互通、淮南铁路分离立交、曹庵枢纽互通。

立交布置除满足交通功能外,依据地形合理布设,结合立交景观绿化,使立交很好的与周围自然环境相融,突出了立交作为本项目重要景观节点的作用。

3.5取弃土场

本项目位于平原微丘区,路基取土较为困难,且取土要占用大量农田,因此,取土场的设计是本项目环保设计的重要内容。

一般集中取土场设置在视线以外,选择在荒地、垄岗、独立岗地地带;不可避免要设置在农田区时,尽量设置于旱田或低产田。

取土完成后结合水土保持措施进行覆盖腐殖土后复垦或还林,从而恢复生态平衡。

另外,选择合适的场地集中弃土,并做好水土保持措施,设置拦渣墙,种植乔、灌结合的水土保持经济林;有条件的与当地农田水利改造相结合,尽可能将之复耕整平造田、造林、造塘。

3.6景观设计

3.6.1设计理念

结合国内外灵活性设计理念、宽容性设计理念及创造性设计理念,充分发挥想象力、独创性及灵活性,在运用技术标准时充分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通过采用综合设计手段,在保证公路系统安全及出行需要的同时,全面考虑其景观、美学及其它文化价值。

注重项目建设与环境恢复同步;坚持“安全、经济、实用,适当照顾美观”的指导原则,环保设计以恢复公路建设前的生态为出发点,在满足基本功能情况下,尽可能地节约工程造价,降低成本,恢复当地生态环境,实现投资的最佳效益。

在这个综合设计过程中,始终强调“自然、和谐”设计主题及其通过细节的体现、公众的参与以及多学科设计方法的结合。

3.6.2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安全、生态、景观路的目标要求,以生态恢复为主线,充分发挥植物在造景、柔化硬质构造物、遮挡工程创伤等方面的功能。

在详细调查公路沿线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公路沿线的景观特征、自然植被的演替规律,对全线景观进行系统规划,对路内景观和路侧外景观进行全面设计,以动态景观为主,以静态景观为辅,抓住重点(如边坡防护绿化设计)、突破难点(如立交绿化设计)。

3.6.3设计原则

景观绿化设计原则:

本项目在景观设计过程中,除把高速公路的中央分隔带、路侧、互通立交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外,根据功能和服务对象的不同也随之而变,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达统一。

主线绿化采用远乔木、中灌木、近花草的布置手法,大分段间隔逐步过渡,形成连续不断、动中有变的“绿色长廊”。

互通立交绿化以大片常绿、半常绿草坪为基调,乔灌木相结合,与立交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达到融入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景观效果。

路基边坡以灌草结合进行绿化,达到稳定边坡、减少坡面径流冲刷、美化路容的作用。

3.6.4表现手法

本项目公路景观设计对全段的大环境进行统一考虑,进而从各个方面来丰富完善公路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中服从动态景观设计原则,追求协调和统一,通过各种搭配创造出总体美感,设计中采用多种设计手法,使之实现完美结合。

即:

露、透、封、诱、融。

①露:

对于沿线较好的自然景观(如山川、草甸、河流及森林等),应在设计中充分显露出来。

②透:

远景好的要透。

对于路侧障碍物遮挡(如茂密的灌木遮挡占地界外的美景),应进适量砍伐透出美景;拆除不必要、不雅观的指示牌。

③封:

对于有碍观瞻的滑坡、不可绿化的裸岩或人工建筑物,应通过适当的路边设施或绿化将其封挡、遮蔽。

④诱:

对于较易忽视或远离公路的美丽景观采用特征植物、特征构筑物或观景台进行诱导。

⑤融:

考虑过往旅客的在公路上引导视线移动的每个强调点,设计中需要用“融”的手法来完成。

每个景观设计点与周围环境最大程度的融合在一起,使过往旅客不会产生突兀之感。

3.6.5景观设计情况

3.6.5.1路侧景观绿化设计

根据沿线实际调查情况,针对项目区气候环境特点,路侧绿化以乔木灌木相结合进行设计,常绿与落叶结合、观花与观叶结合;并针对不同路段进行不同的划分、采用不同的方案。

主要选用的植物有刺槐、迎春、枸骨、蔷薇等。

3.6.5.2边坡绿化景观设计

根据本项目“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的总体设计理念,边坡防护、绿化在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生态防护形式,少用工程防护形式,达到“恢复自然、改良土壤、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最终效果。

设计中,草灌混播防护方式采用高羊茅、结缕草、狗牙根、刺槐进行绿化。

锚杆挂镀锌网防护和喷混防护采用高羊茅、结缕草、狗牙根、紫穗槐进行绿化,喷薄厚度为10cm。

风化岩石填方路段采用活性植物草毯,主要包括高羊茅、结缕草、狗牙根、紫穗槐等植物,填土厚度10cm。

3.6.5.3中央分隔带绿化景观设计

中央分隔带在绿化植物的选择方面首先应考虑其安全运行功能,选择的植物和植物规格要保证防眩遮光效果,其次考虑一次性投资与日后管护方面的经济优化原则;第三,在保证前两项功能的前提下,注意景观效果的创造,保证四季常绿。

3.6.5.4立交绿化景观设计

立交整体的设计理念以通视及交通安全为前提,互通绿化栽植模式倡导利用乡土树种模拟自然群落式栽植为主,将互通放眼于整个自然大环境中。

小范围内可利用园林的栽植模式。

四处立交根据各自周围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等立地条件采取不同的绿化手法、定位,选择不同的植物品种和设计风格进行绿化。

注重与周围环境、植被地貌的融合统一,并与当地气候、社会环境相结合,使立交内部绿化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并减少后期养护成本。

3.7声环境保护设计

声敏感区采用声屏障、降噪林带等措施进行降噪设计。

路线距离村庄大于30米,且必须设置隔声设施时,采用植树降噪。

树种采用高大乔木水杉,株间距4米。

如路线通过学校或路线离村庄太近(小于30米),采用隔声声屏障降噪,隔声板采用孔吸声板与透明隔声板两种材料,高度为3.5m。

3.8水环境保护措施

(1)面层、基层材料拌合场及构造物预制场排放的废水、生活污水,应在场地内设置排水沟排入排涝沟和自然沟中,不得排放流入鱼塘、农田或灌溉沟渠中。

(2)桥梁施工工点的钻孔桩施工时,应设泥浆排放池,使其沉淀、澄清,严格控制泥浆排入河流的含泥量。

(3)路基施工应先范围内的地下水露头如水井等水敏感点,设疏导保护措施,防止沥青或填土在施工时散落污染,影响饮用水和农田灌溉水的水质。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零一五年八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