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知识点总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11704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知识点总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部编版五年级知识点总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部编版五年级知识点总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部编版五年级知识点总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部编版五年级知识点总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知识点总汇.docx

《部编版五年级知识点总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知识点总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五年级知识点总汇.docx

部编版五年级知识点总汇

-CAL-FENGHAI.NetworkInformationTechnologyCompany.2020YEAR

 

部编版五年级知识点总汇

部编版五年级知识点总汇

 

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梳理...................................................................................1

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8

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12

第五、六单元知识点梳理...................................................................................13

第七、八单元知识点梳理...................................................................................21

 

部编版五年级知识点总汇

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1、第一单元的课文有《白鹭》、《落花生》、《桂花雨》和略读课文《珍珠鸟》,以“万物有灵”为主题。

2、《白鹭》一文通过对白鹭诗意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欣赏和赞美。

3、《落花生》借助花生的特点,抒发了作者要做有用的人的感悟。

4、《桂花雨》叙述了作者关于桂花的童年回忆,把思乡怀旧之情倾注其中。

5、《珍珠鸟》通过对珍珠鸟从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的描述,展现了作者与珍珠鸟的美好情谊。

6、《白鹭》是一篇寓情于物的散文,课文描写了白鹭的外形和觅食,栖息,飞行时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文章借助“水田钓鱼”、“枝头独立”、“空中低飞”三幅画面,写了白鹭在不同场景中的美。

7、白鹭之美,在于它在不同场景中展现出的美,如看见清水田中的白鹭觅食捕鱼,作者凭借丰富的联想,用拟人的写法,将捕鱼的白鹭想象成在钓鱼,一个“钓”字用得极其形象传神,使白鹭捕食时的悠然自得与清水田的宁静,澄澈,浑然一体。

作者把整个清水甜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生动地描绘了白鹭在清水田里觅食时的迷人景象,和谐自然,韵味十足。

8、“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这句话作者运用拟人和对比的写法,表现了白鹭的优雅矜持。

9、《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围绕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的过程,着重写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时“议花生”的情景,由花生的特点道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这个耐人寻味的道理。

体现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10、理解文意:

做人一定要像花生才好吗?

像桃子,石榴、苹果不也很好吗文中父亲并没有否定桃子,石榴,苹果等使人倾心的水果,而是对比突出花生因为默默无闻而不容易被发现,让作者认识到我们在生活中可能容易被那些光鲜的人或者事物所吸引,但那些默默无闻的人更令人钦佩,父亲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像花生一样,做一个有用的人。

11、《桂花雨》以细腻的笔触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与桂花相关的生活场景,抒发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无比怀念的感情。

12、为什么说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呢?

因为从文章当中的“桂花一开”以及“桂花盛开“、”摇落以后”和“过年时”这样的词语,我们已经感受到桂花香气不受季节的束缚,香甜四季;而从“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毛家老婆婆“、”还有大人孩子一起摇桂花”的情景,说明了浸在桂花香里的不仅是我一家,而是整个村子,作者用“浸”字将无形的香气写得可感可触,对桂花的喜爱和怀念之情蕴含在字里行间。

13、《珍珠鸟》以细腻亲切的语言写出了珍珠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情感变化过程,表现了作者与珍珠鸟之间的情意,表达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受。

珍珠鸟从怕人到信赖人的情感变化是文章叙事的线索。

14、从文中“珍珠鸟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可以看出,小珍珠鸟对作者的亲密之情是信赖,更是依赖。

而作者对小珍珠鸟的关爱更是真切感人。

“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可以想象,此时作者望着肩头熟睡的小珍珠鸟,就像望着自己可爱的小儿女一样,作者用自己的真情打动了珍珠鸟,与鸟建立了真挚的友谊,营造出了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15、《搭石》描写了一幅幅与搭石有关的乡村画面,呈现出淳朴美好的乡情和民风。

16、《将相和》讲述战国时期廉颇、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由不和到和的过程。

1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通过比较等方法介绍了多种事物的运动速度。

18、《冀中的地道战》介绍冀中军民如何利用地道战粉碎敌人的扫荡。

19、《搭石》是一篇意境优美,生活气息浓郁的散文,借助对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等几个生活画面的细致描写,赞美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和家乡的纯朴民风。

20、《搭石》一文按照“介绍搭石——摆放搭石——走搭石——赞美搭石的顺序展开。

21、《将相和》是根据《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历史故事。

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22、《将相和》中的三个故事,按照时间发展顺序叙写,每个小故事既具有独立性,又联系紧密,前两个故事中,蔺相如屡次立功,职位超过了老将廉颇,引起了廉颇的不满,才有了第三个故事——负荆请罪,将、相由不和到和,表现了他们二人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情怀。

23、《将相和》一文借助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写蔺相如与秦王的斗争时,“完璧归赵”中的“撞柱”和“渑池会面”中的“同归于尽”,是最能体现蔺相如凛然气势的两个场景。

在要撞柱前,蔺相如怒发冲关揭穿了秦王的险恶用心,并表明自己义无反顾的立场,使得秦王理屈词穷又不敢动怒。

在于与秦王同归于尽时,蔺相如也是先礼后兵,一再请求均遭到拒绝后才使出同归于尽的有效威胁——“距离只有五步远!

”,蔺相如在关键时刻的语言句句掷地有声,透出令人生畏的巨大威力,也表现出他面对强秦不畏生死的勇气。

24、课文对廉颇的刻画较蔺相如而言着墨较少,但廉颇作为一员武将的形象也显得十分鲜明,他威震朝野,秦王也惧她几分,知道他屯兵边境则不敢妄动;他耿直爽快,当蔺相如的职位比他高时,他毫不遮掩地表达了自己的怨气;他勇于改过,一员老将脱下战袍,背上荆条,登门请罪,其精神令人敬佩。

25、《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是一篇介绍事物运动速度的说明文,课文在写法上具有独到之处:

第一,题目设问激发了读者的阅读期待;第二,段落的表达方式相似,运用准确的数据,借助比较说明,每个自然段基本上讲的都是一种事物要比另一种事物的速度快,脉络清晰,语言简练明了。

26、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源于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保家卫国的顽强斗志。

27、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有抓关键词语,连词成句地读,及时概括句子的意思,暂时忽略不懂的词语等。

28、“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这句话出自东晋葛洪,意思是不要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要忽视一分一秒的工夫。

29、“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出自晋代,陶渊明的《杂诗》,意思是:

人的青壮年时期倏忽即过,再也不会重来,就像一天中不会有两个早晨,应该趁年富力强,及时努力,岁月流逝,它是不会停下来等待任何一个人的。

30、“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出自宋代岳飞的词《满江红》,大意是人生年少时,不要把大好青春等闲虚度,等到年纪大了才后悔年轻时没有抓紧时间做有意义的事。

31、“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出自毛泽东的《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意思是人世间的多少事都是匆匆而过,日月星辰不断运转,光阴催人老,相对于人类短暂的生命而言,一万年太久远了,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每一天。

32、唐代诗人虞世南的咏物诗《蝉》大意是: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持续不断的蝉鸣,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响亮的蝉鸣之所以传得远,正是因为它在高处,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33、虞世南的《蝉》这首诗歌借助对蝉声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高洁清远的品行和志趣的赞赏。

34、《桂花雨》一文,“难道杭州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吗”可以这样理解——母亲比的不是香味的浓郁,而是感情的深与浅,在母亲看来,桂花是家乡的代名词,闻着他乡桂花的香气,思念着的却是故乡和亲人。

35、《桂花雨》一文课文的结尾,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思念故乡而说思念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呢?

可以这样理解——作者是凭借桂花这一具体事物抒发自己的思乡怀旧之情,把这样的情感寄托在充满回忆的童年事物及桂花雨中,让读者读起来回味无穷。

36、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是“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而花生的特点是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

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作对比,通过果实的色彩,样子以及果实生长的位置的比较,说明了花生没有桃子,石榴,苹果,外在的美丽却具有内在的最可贵之处,即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的品格。

第三单元

《搭石》

1.《搭石》全文按照“介绍搭石——摆放搭石——走搭石——赞美搭石”的顺序展开。

2.如果某处没摆搭石,人们会谴责那里的人懒惰,上了年岁的人会主动调整搭石,反映出乡亲们的淳朴善良,与人为善。

3一行人走搭石,协调有序,两人面对面走搭石会互相礼让,年轻人背老人走搭石,体现出乡亲们和睦友善的美好情感。

这一幕幕情景清晰、生动,呈现出一幅幅和谐美好的乡村生活画面。

4.文章借搭石表现乡亲们互助友善的精神品质,写得自然含蓄,不着痕迹。

5.《搭石》这篇课文,借助对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等几个生活画面的细致描写,赞美了相亲们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和家乡的纯朴民风。

《将相和》

1.《将相和》,是根据《史记》中《廉颇·蔺相如传》改写的历史故事。

2.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作为背景,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赞扬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为强暴、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3.《将相合》中的三个故事,按照时间发展顺序写。

4.《将相和》这篇课文借助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5.在“完璧归赵”的故事中,当赵王犹豫不决时,蔺相如“想了一会儿”,之后用“如果……如果……”说出自己的打算——可见他的勇敢是建立在充分思考后谨慎行事的基础上。

6.面对毫无诚意的秦王,先是不动声色,略施小计把璧拿回自己手里,之后“怒发冲冠”,不惜以我的脑袋和璧就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威慑秦王,送璧回国后面对秦王,又用一个假设句“如果……”暗示秦王主动权还在秦王手里——可见蔺相如的有勇有谋。

7.当蔺相如与手下人对话时,听闻廉颇嘴里的“我廉颇”“他蔺相如”与蔺相如口中的“廉将军”形成鲜明对比——一个居功自傲,一个谦卑礼让。

从语气上看,廉颇的语言简短直接,咄咄逼人,可见其狭隘又率真的一面;蔺相如平心静气,晓之以理,充分显示其国家利益为重的胸襟抱负。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1.《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是一篇介绍事物运动速度的说明文。

2.《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课文在写法上有独特之处:

一是题目设问,激发读者的阅读期待;二是段落的表达方式相似,运用准确的数据借助比较说明。

可以抓住每个自然段的关键词快速了解段落内容。

《冀中的地道战》

1.地道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一种作战方式。

《冀中的地道战》分别从冀中地道战出现的原因、地道如何方便人民生产生活、如何对付和防御敌人的“扫荡”、地道里的人如何了解地面的情况等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歌颂了我国人民在对敌的斗争中展现出来的无穷无尽的智慧和顽强斗志。

2.地道战成功的关键首先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能够发挥智慧,创造新的斗争方式。

其次是地道战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设计精巧,易守难攻,富有创造性。

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人民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所表现出的保卫国家的勇气和力量,这是智慧的源泉。

语文园地三

1.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一是方法的梳理,强调“集中注意力”“不回读”“连词成句地读”“带着问题读”“暂时忽略不懂的词语”等阅读习惯和方法。

二是强调“读”与“想”结合,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并重。

三是强调方法的应用,要在不断练习中提高阅读速度,增强理解力。

2.“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是东晋葛洪所说,大意是:

不要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要忽视一分一秒的功夫。

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出自晋代陶渊明的《杂诗》。

大意是:

人的青壮年时期倏忽即过,再也不会重来,就像一天中不会有第二个早晨,应该趁年富力强及时努力,岁月流逝,它是不会停下来等待任何一个人的。

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出自宋代岳飞的词《满江红》。

大意是:

人生年少时,不要把大好青春等虚度过,等到年纪大了,才后悔年轻时没有抓紧时间做有意义的事。

5.“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出自毛泽东的《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大意是:

人世间的多少事都是匆匆而过,日月星辰不断运转,光阴催人老。

相对于人类短暂的生命而言,一万年太久远了,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每一天。

第四单元

民间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口头文学作品,是前人留给我们的智慧结晶。

《猎人海力布》

1.《猎人海力布》讲了善良的猎人海力布为拯救乡亲,不惜牺牲自己变成大石头的故事,赞美了他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2.《猎人海力布》在情节设置,人物塑造等方面凸显了民间故事的特点:

一是故事具有传奇色彩,充满想象力。

二是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三是故事塑造了一个为百姓敢于牺牲自己的英雄形象——海力布。

《牛郎织女

(一)》

1.牛郎和织女相识的过程也是一波三折,首先是老牛忽然会说话,并且给牛郎泄露天机。

然后是牛郎按照老牛的话,捡起了粉红色的纱衣和织女相识。

而织女逃离天庭,想追求自由,多玩了一会儿才遇到了忠厚老实的牛郎。

2.鹊桥仙,宋·秦观

纤云弄桥,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牛郎织女

(二)》

1.《牛郎织女

(二)》故事歌颂了劳动人民反对压迫、争取自由幸福的精神,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

2.如何将故事讲生动、有吸引力。

一是可以丰富故事的情景细节,添加人物的对话式故事,更具有真实感;二是讲故事时可以配上动作表情,增加故事的可感性。

部编版五上第5、6单元知识点

1、《太阳》语言平实,通俗易懂,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从多个方面介绍太阳;《松鼠》语言活泼,描述生动,作者抓住松鼠的主要特点,形象地介绍了松鼠的外形、习性等。

2、说明性文章的作用及表达特点:

(1)说明性文章能帮助读者认识事物、获取知识;

(2)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可以将抽象复杂的事物介绍得通俗易懂;(3)要抓住事物鲜明的特点进行具体说明;(4)说明性文章的语言风格多种多样;(5)表达时都要做到准确、清楚、有条理。

3、

(1)《太阳》一文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分别从太阳距离地球远、体积大、温度高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

第二部分(第4~8自然段)介绍了太阳与动植物生长、能源形成、自然气候变化、预防和治疗疾病等方面的关系。

(2)“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这个句子承上启下,将两部分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

(3)课文结尾所说“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4)“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前米远”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数字具体说明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十分遥远。

(5)“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运用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地球与太阻相比较,突出了太阳的体积大,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用步行和坐飞机到太阳上去的时间作比较,让人很容易感受太阳距离地球的遥远。

这些说明方法的使用,使抽象复杂的知识通俗易懂,突出了太阳的特点。

4、

(1)《松鼠》抓住松鼠乖巧驯良的外形特点、机警敏捷的行为特征、高超的搭窝技巧等方面进行细致而生动的介绍,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第1自然段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动物,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相等方面介绍松鼠的外形特点。

第2自然段介绍了松鼠的活动范围:

松鼠经常在高处活动;生活规律:

白天休息,夜晚才出来活动。

第3自然段侧重表现它机警敏捷的行为特征,从“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时的反应来表现它的机警,从它蹦跳的动作表现它的敏捷,从它喜欢秋存冬粮来表现它的聪明。

第4自然段介绍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及窝口的特点来表现它的聪明能干。

第5自然段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换毛时间及爱干净的生活习性,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松鼠为什么讨人喜欢。

(2)《松鼠》一文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它以准确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表达方法、语言风格方面与《太阳》有很大的不同。

从表达方法来看,《太阳》主要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本文主要是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3)《松鼠》一文用词准确,表达有序。

如,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条理清楚地介绍了它搭窝的过程;用“搬、放、编扎、挤紧、踏平”准确写出松鼠搭窝时的动作,其聪明、勤快、灵巧的形象跃然眼前。

(4)梳理文章信息可以采用列提纲、画图表等方式,分条呈现。

梳理信息要做到准确、清楚、完整。

(5)我们日常阅读的文章中,像说明书、食谱,包括我们列出的信息图表,都能提供准确、清楚的信息,帮助我们认识事物,获得知识。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可以像《太阳》一样平实,也可以像《松鼠》一样活泼,还可以像《中国大百科全书》里的内容一样简洁明了。

(6)叙事抒情性文章和说明性文章在内容上的不同

记叙性、抒情性的文章重在讲述事情的前因后果或重在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而说明性文章则主要给读者提供准确清楚的信息,帮助我们认识事物,获取知识。

(7)写作时如何恰当使用说明方法,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间题?

列数字,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作比较,通常拿大家比较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来对比,要突出事物的特点;打比方的时候,让人更加清楚明了:

举例子的时候,所举的例子要通俗易懂。

(8)说明性文章以说清楚、说明白为核心目标,无论采用什么语言风格,都是可以的。

(9)叙事抒情性文章和说明性文章在表达上的不同:

叙事抒情性文章重在抒发作者对事物的思想情感,说明性文章主要介绍事物客观的特征;叙事抒情性文章语言优美、抒情,说明性文章语言准确、清晰;叙事抒情性文章多运用修辞,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说明性文章一般会用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

5.

(1)本单元以“舐犊情深”为主题,《慈母情深》写了无私的母爱,《父爱之舟》写了深沉的父爱,《“精彩板了”和“糟糕透了”》写了父母对孩子不同的爱的方式,展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含着真挚的情感,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2)《慈母情深》讲述了“我”的母亲在家境极端贫困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给“我”买《青年远卫军》的事,体现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3)厂房内环境非常恶劣:

潮湿阴暗、闷热嘈杂、拥挤狭窄。

这些描写与下文中的细节相照应,如:

人物之间对话需要呐喊才能听到彼此,“我”要穿过一排排缝纫机才能走到在角落里工作的母亲面前,工人们白天也要用灯泡照明才能工作,工作时要凑到缝纫机板上才能看见。

而“我”不敢相信母亲所处的环境如此恶劣,工作如此辛劳,内心极度地震惊和不安。

(4)母子之间的对话非常短促,一方面是因为环境的嘈杂以及母亲工作的紧迫,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向母亲要钱时内心充满了愧疚,几乎说不出话来。

省略号表示说话在吞吐吐,感受到“我”肉心对“要钱”这件事的迟疑和懊悔。

(5)在“我”说出想要买书的时候,母亲的行为与工友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

工友的话中不仅有对母亲的劝阻,还有对“我”要钱买书的指责,而母亲的回答却充满了对“我”读书的认可和支持。

(6)揉得皱皱的毛票、龟裂的手指说明钱攒了很久和来之不易,母亲宁愿劳苦、宁愿贫穷,也要让孩子读书,可见母亲的胸襟和远见。

而此时的“我”才发现

母亲的瘦弱,才意识到自己的成长和责任,要照顾母亲的想法已经远远胜过买书的渴望。

“我”第一次发现母亲的瘦小,其实是对母亲的心疼;“我”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个大人了”,意味着“我”买书的强烈渴望已经变成了照顾母亲的责任感。

(7)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如,对母亲转过身来时的描写,将一连串动作分解、细化,像慢镜头一样出现、聚焦,虽然是短短的一瞬,画面却十分清晰、刻骨铭心,表达了“我”看到劳碌的母亲转过身来时的惊讶、酸楚。

母亲给“我”钱之后的儿个动作,连续使用了几个“立刻”,表明母亲工作时的动作快、节奏快,写出了母亲不辞劳苦、争分夺秒工作的状态。

(8)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七八十个女人、七八十只灯泡,“七八十”这个词语的反复使用,勾勒出小工厂极端拥挤、闷热嘈杂的环境。

(9)反复出现的三个“我的母亲”,表现出“我”的心情从一开始看见时不敢相信母亲竟然如此瘦弱、疲惫,到辨认后的震惊、心疼母亲,让读者感受到母亲的

艰辛和“我”内心的复杂感受。

(10)“为什么没有权利用那钱为母亲买任何别的东西”因为钱确实来之不

易,已经为给母亲买水果罐头受到责备,不能再乱买其他东西了。

“为什么没有权利用那钱为自己买任何别的东西”因为不能再违背母亲对我的期望和支持,“我”买书不再单纯是对读书的渴望,更是对母亲的感恩和责任。

6、《父爱之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的父亲已经去世,对他深深的思念只能依托于梦中相见。

课文以梦的形式呈现往事,描写了作者和父亲在一起的一个个生活场景,表现了父亲对作者无微不至的深沉的爱,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父亲的无限思念。

(1)作者首先描写的,是自己跟着父亲卖茧子,之后父亲又给自己买枇杷的场景。

这些茧子是父母年复一年半夜起来喂蚕所得,足见生活的艰辛。

即便这样,父亲还是愿意把辛苦赚来的钱买水果给儿子吃。

第一个场景就勾勒出父亲辛劳的身影和对孩子无私的爱,这样慈爱的父亲的形象贯穿全文。

(2)接着,作者提到了“小渔船”,提到了父亲为了节省,摇船送我报考和上学,也提到了第一次住旅店的场景。

在最便宜的小客栈里,看到“我”被臭虫咬了浑身的大红疙瘩,平时节省到极点的父亲还是要为“我”换一个好一点儿的房间,可见父亲对儿子的疼爱。

(3)逛庙会是作者花费笔墨最多的一处场景。

作者把庙会绘成了一幅极富地方特色的风俗画,看的、吃的、玩的应有尽有。

这样盛大的庙会和父子的清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庙会是那样的热闹,而拮据的我们却在偏僻的地方吃随身带来的“凉粽子”。

尽管没钱,父亲还是给“我”买了一碗热豆腐脑;买不起玩具,父亲就自己给“我”做一个万花筒。

虽然贫困的家境限制了父亲所能给孩子提供的物质条件,但他给孩子的爱却丝毫没有减少。

(4)前面的回忆主要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下面的几个场景则主要围绕父亲支持我读书而展开。

每逢大雨大雪天,父亲都背“我”上学;即使变卖东西,也要如期给“我”缴各种费用;送到学校还要为我铺床;即使忙碌了一天,还在熬夜摇橹,让“我”能在小舱里安稳地睡觉;即使在偶尔的小憩中,也要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

父亲对儿子殷切的期望和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