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优势产业发展与新兴产业培育研究.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21161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7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州市优势产业发展与新兴产业培育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郑州市优势产业发展与新兴产业培育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郑州市优势产业发展与新兴产业培育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郑州市优势产业发展与新兴产业培育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郑州市优势产业发展与新兴产业培育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郑州市优势产业发展与新兴产业培育研究.doc

《郑州市优势产业发展与新兴产业培育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州市优势产业发展与新兴产业培育研究.doc(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郑州市优势产业发展与新兴产业培育研究.doc

郑州市优势产业发展与新兴产业培育研究

要点提示

本课题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

郑州市产业结构、税源结构变动轨迹分析

(一)郑州市产业结构变动特征

通过对郑州市2000—2006年产业结构的考察可以看出,郑州市三次产业的比重由2000年的1.36:

17.92:

80.72演变为2006年的0.80:

16.5:

82.7。

第一、二产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则呈稳步上升趋势。

(二)郑州市税源结构变动特征

通过对郑州市2007年1-10月份分行业税源结构的考察可以看出,房地产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为地税的主要税源行业,其中房地产业税收占地税收入总额的比重达到53.3%,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8.01%,是比重上升最快的行业。

(三)郑州市产业结构、税源结构演进规律

第一产业从生活保障型农业向经济效益型农业转变;第二产业由传统型产业向科技型产业转变;传统型的第三产业正在向以金融、保险、房地产、教育、咨询信息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新兴服务业方向发展。

第二部分:

郑州市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一)郑州市优势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在第二产业中,郑州市前六位工业行业有:

食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塑料制品业。

与郑州市其他工业行业相比,这六个行业体现出一定的优势。

在第三产业中,郑州市前六位的行业有:

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金融业。

与郑州市其他服务业相比,这些行业体现出一定的优势。

(二)郑州市新兴产业发展实证分析

在第一产业中,近年来出现了一批休闲观光和生态农业项目,为改善生态环境,娱乐身心提供了场所。

在第二产业中,近年来培育了一些高新技术项目,包括电子电器开发制造、加工组装等,为拉长郑州市工业短腿奠定了基础。

在第三产业中,新兴产业发展极为迅猛,行业较多,亮点纷呈。

新兴产业发展较快的行业主要有: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勘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

第三部分:

郑州市产业结构与兄弟城区比较分析

根据2006年郑州市所属区(市、县)按第三产业产值结构排序可以发现,具有“三二一”产业结构比例的区(市、县)有:

金水、二七、管城三个城区。

郑州市独占鳌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82.69%)最高,远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2.99%)。

这表明郑州市产业结构在高级化方面居于全市领先地位。

第四部分:

郑州市促进优势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的思路与对策

(一)产业发展原则

郑州市在产业发展中,要坚持发展与环境融合的原则,营造良好的城区生态环境;要坚持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原则,为传统产业注入新的元素;坚持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原则,积极培育文化创意产业,促进郑州市文化产业的优化升级。

(二)产业发展思路

基于核心城区的功能定位,要积极营造“磁场效应”,抓好要素集聚,大力巩固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突出现代服务业、商贸流通业、都市型工业的发展,努力实现科技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区位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把郑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首善之区。

(三)产业发展对策

1、把握城区优势,力求现代服务业新突破

要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突出产业重点,抓好发展载体,聚焦企业主体,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和能级提升。

2、挖掘工业潜力,力求都市型工业新突破

根据发展与环境融合的原则,郑州市要重点发展低耗能、低污染、高效益的都市型工业,突出产业重点,抓好园区建设,实施“三区联动”,力求都市型工业新突破。

3、激发文化后劲,力求文化旅游业新突破

要立足于区域文化旅游资源与城区建设总体规划布局、城区自然、人文环境相结合,突出现代都市文化和历史文化,形成一系列主题公园、博物馆、舞台演出、实景演出、电影电视作品、节庆民俗活动等文化旅游项目,把郑州市建设成集休闲度假、生态农业、休闲购物、商贸汇展、文化观光等一体的吃、住、行、游、购、娱、学、商的环境优美、门类众多、功能完善的旅游区。

4、完善服务体系,力求产业招商新突破

按照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要求,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和效能型政府建设,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政府效能,创新招商方式,完善服务体系,力求郑州市产业招商的新突破。

当前,郑州市正处于加快现代化建设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发展空间和资源环境的双重约束,日益成为郑州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已成为当前郑州市面临的重大课题。

本文基于郑州市产业结构、税源结构变动趋势的分析,提出了促进郑州市优势产业发展和培育新兴产业的原则和思路,对郑州市未来产业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一、郑州市产业结构、税源结构变动轨迹分析

本世纪前20年,是郑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从多重视角分析郑州市产业发展的演进轨迹,对于我们明确郑州市产业结构演化的方向,正确选择产业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郑州市产业结构变动特征

1、郑州市产业结构的逐步优化

2006年郑州市生产总值为2813989万元,按可比价计算,与2000相比年均增长14.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3407万元,与2000相比年均增长0.4%;第二产业463688万元,与2000相比年均增长7.5%;第三产业2326894万元,与2000相比年均增长16.5%。

三次产业增长速度和规模的不同促使三次产业结构不断变化,由2000年的1.36:

17.92:

80.72优化为2006年的0.80:

16.5:

82.7。

第一、二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

2、第一产业从生活保障型农业向经济效益型农业转变

目前,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是郑州市第一产业中的主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畜牧业、渔业在第一产业中的比重下降,种植业在第一产业中走势基本维持不变。

这表明种植业在向代表着更高附加值和经济价值的高效现代农业发展,说明郑州市第一产业已成功完成了从生活保障型农业向经济效益型农业的转移。

表1-1:

第一产业结构状况(单位:

万元,%)

项目

2005年

构成

2006年

构成

全区生产总值

2354082

2813989

第一产业

23441

1.00

23407

0.80

农林牧渔业

23441

1.00

23407

0.80

种植业

5220

0.20

4978

0.20

林业

459

0.00

335

0.00

畜牧业

9054

0.40

9460

0.30

渔业

8647

0.40

8569

0.30

农林牧渔服务业

61

0.00

65

0.00

3、第二产业由传统型产业向科技型产业转变

总体来讲,第二产业的比重正在逐步下降。

而且,随着城区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第二产业内部也在不断的进行竞争、发展和更替。

表1-2:

第二产业结构状况(单位:

万元,%)

项目

2005年

构成

2006年

构成

第二产业

445807

18.9

463688

16.5

工业

180830

7.7

193127

6.9

采掘业

0

0.0

0

0.0

制造业

176862

7.5

187617

6.7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及供应业

3968

0.2

5510

0.2

建筑业

264977

11.3

270561

9.6

房屋及土木工程建筑业

228032

9.7

228824

8.1

建筑安装业

22159

0.9

25033

0.9

建筑装饰业

6845

0.3

7733

0.3

其他建筑业

7941

0.3

8971

0.3

4、第三产业由第一层次向第二、第三层次逐步升级

第三产业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业和仓储业;第二层次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勘察业、房地产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第三层次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第四层次是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等。

其中,第四层次由于其本身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由政府严格控制而不是企业可以自由参与的,所以我们所分析的第三产业主要是指第一、二、三层次。

表1-3:

第三产业结构状况(单位:

万元,%)

项目

2005年

构成

2006年

构成

第三产业

1884834

80.1

2326894

82.7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28516

5.5

154717

5.5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172878

7.3

228858

8.1

批发和零售业

254148

10.8

291743

10.4

住宿和餐饮业

142339

6.0

157864

5.6

第一层次合计

697881

29.6

833182

29.6

金融业

280624

11.9

355093

12.6

房地产业

182970

7.8

228112

8.1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74110

7.4

246885

8.8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

83064

3.5

94535

3.4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7283

0.7

19695

0.7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43784

1.9

52699

1.9

第二层次合计

781835

33.2

997019

35.5

教育

118647

5.0

138133

4.9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76549

3.3

86329

3.1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70448

3.0

82687

2.9

第三层次合计

265644

11.3

307149

10.9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139474

5.9

189544

6.7

第四层次合计

139474

5.9

189544

6.7

随着企业转制以及政府加大对科技、教育、文化和体育等事业的投入,郑州市服务业第二、三层次异军突起,在创造产值和发展速度上远远超过第一层次。

传统型的第三产业正在向以金融、保险、房地产、教育、咨询信息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新兴服务业方向发展。

(二)郑州市税源结构变动特征

鉴于数据的可得性和完整性,对于税源结构的比较分析,我们主要采用2007年郑州市财政局提供的2006年1至10月份和2007年1至10月份有关数据。

样本范围主要针对郑州市的地税情况进行分析,原因在于国税部分的数据可得性难度较大。

另外,在区一级的角度上,地税比国税对郑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关度更高,关系更紧密。

1、分行业地税现状分析

(1)地税分行业总体情况。

2007年1-10月份郑州市地税收入合计78332万元,其中:

房地产业占53.3%,位居第一位;其余依次为:

建筑业12.35%、批发和零售业9.09%、住宿和餐饮业6.41%、居民服务业5.6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4.66%、制造业1.99%、交通运输业1.56%。

房地产业税收占地税收入份额过半,是郑州市地税收入的主要特征之一。

表1-4:

2007年1-10月份郑州市地税分行业总体结构

项目

合计(万元)

占地税收入的比重(%)

位次

合计

78332

100

0

其中:

房地产业

41750

53.3

1

建筑业

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