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钢友好三四街坊建设环境评估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10191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13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鞍钢友好三四街坊建设环境评估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鞍钢友好三四街坊建设环境评估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鞍钢友好三四街坊建设环境评估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鞍钢友好三四街坊建设环境评估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鞍钢友好三四街坊建设环境评估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鞍钢友好三四街坊建设环境评估报告.docx

《鞍钢友好三四街坊建设环境评估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鞍钢友好三四街坊建设环境评估报告.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鞍钢友好三四街坊建设环境评估报告.docx

鞍钢友好三四街坊建设环境评估报告

1总则

1.1项目建设背景

***三、四街坊是******住宅区之一,位于城区北部,项目拟建区域西南侧与***华英高中相邻,东、南、北三侧被友好巷、新兴街、团结街圈围,项目周围基本为居民住宅楼,拟建项目场地被友好街分成2块,即三、四街坊。

拟建区域原为***住宅,区域内原有二层混砖楼共计26栋,居民1067户,人口3000人,主要为***职工及其家属,该地区住宅为50年代初建设,由于年久失修,破损严重,已产生不同程度的不均匀沉降并出现裂缝,部分构件塌落,墙体碱蚀、房屋下窖,雨季雨水倒灌,屋面漏雨、门窗腐朽,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对该类房屋进行全面加固及维修处理已失去实际意义。

同时,该区内无暖气设施,居民冬季采暖采用自建小煤炉,污染居住区环境,加上区内生活基础设施较差,排水设施不完善,部分居民的生活污水直接排至区内地面,人为因素对该区域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居住环境较为恶劣。

为此,对三、四街坊进行旧房区改造已成形势所驱。

本项目由***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立项,批准文号为鞍规国土资发(2004)164号,现由***房地产管理开发部承担,开发并建设成现代化、新型住宅小区。

本工程拟建一处16栋6层住宅楼及相应配套公建设施,项目建成后原居民基本全部回迁。

本旧区改造项目对自然环境来说是清洁高效的,对使用者来说是健康舒适的,项目建成后原有低矮破旧的二层住宅将不复存在,新式建筑群将使人、建筑、自然三者的关系处在相融的和谐之中,充分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精神要求——和谐优美,三、四街坊的改建有利于改善建设区域的环境质量,有利于提高居民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更有利于提高城市知名度,也为***北部城区建设增加一处全新亮点,因而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环境效益。

1.2评价目的

城市住宅小区建设项目有别于一般的建设项目,它有以下三个特点:

其一是它除了可能影响周围环境外,本身就是环境保护目标,且保护级别和保护内容一般优于或多于周围环境,保护好小区自身的环境就是对周围环境的贡献;其二住宅小区的环境问题除涉及环境空气、水体和声环境等自然环境外,还包括更为广泛的环境要素,其中以人文和生态环境为核心的环境内容具有更高层次和更深内涵;其三城市住宅小区建设具有显著的环境正面影响,它所带来的主要负面影响是施工期的扰民,而扰民又常常在发生城市之中,减缓这种影响的防治对策成为环评的重点之一。

因此,结合住宅小区建设项目的特点,项目评价目的主要如下:

⑴通过现场调查及监测,了解项目所在地自然和社会环境特征及环境空气、噪声等主要环境要素的质量现状,并对本项目周围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加以分析。

⑵通过对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确定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的主要污染特征、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及其产生量。

⑶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和分析,确定本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对空气、噪声等主要环境要素的影响;通过小区生态环境评价,分析小区规划设计目标及指标的合理性;分析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影响要素对建设小区的影响。

⑷根据国家及地方的环境标准、法规,有针对性地提出经济合理、技术上可行的控制和缓解污染影响的对策及建议,为建设单位优化工程设计和建设提供参考,为环境管理部门决策提供技术依据。

1.3编制依据

1.3.1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5.19)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

⑷《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10.30)

⑸《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

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

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第253号令)

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

第14号,2002年10月13日)

⑼《辽宁省环境保护条例》(1993.9.27)

《***环境保护条例》(2005.2.28)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管理规定》和《***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编制规范》(***环保局鞍环保发[2002]24号文,2002.4.1)

《***环境保护局关于加强建筑施工污染管理的通知》(2000年4月9日)。

1.3.2与建设项目有关的文件、规范

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

⑵《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

⑶《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

⑷《城市居民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⑸《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

⑹《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2005年17号)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水利部、建设部、农业部,2005.4.11

⑺《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中国建筑出版社,2002版

⑻《鞍计发[2002]92号关于下达二○○二年基本建设计划的通知》,***发展计划委员会,2002.4.25

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其它相关技术资料

1.3.3其它依据

⑴《***新钢铁公司化工总厂二期技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焦化耐火材料设计研究总院,2004

⑵《关于***新钢铁公司化工总厂二期技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辽宁省环境保护局,2004.5.24

⑶《***化工总厂二期改造工程对友好地区卫生防护距离的说明》***焦化耐火材料设计研究总院

1.4评价内容及重点

根据本项目的特点,评价内容包括两方面:

一般性评价内容:

包括工程分析、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施工期和营运期的环境空气、水、声环境;污染防治对策、环评结论等。

住宅小区特有的环评内容:

小区生态环境评价,包括自然和人文生态两方面。

评价以工程分析为基础,重点进行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及其减缓措施。

兼顾环境空气、水和声环境,以及固体废物的影响分析等专题。

1.5评价要素及评价因子

根据住宅小区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特点,评价要素及因子如下:

⑴环境空气

现状评价因子:

总悬浮颗粒物(TSP)、苯并芘(BaP)、硫化氢(H2S)、二氧化硫(SO2),影响评价因子:

TSP、BaP。

⑵声环境

评价因子:

等效声级Leq(A)。

⑶水环境

评价因子:

COD、BOD、氨氮、SS等。

⑷固体废物

分析因子:

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等。

⑸小区生态环境

评价因子:

生态住宅评估体系和生态适宜性指数。

1.6评价工作等级及范围

1.6.1评价工作等级

本项目为房地产开发项目,主要水污染源为生活污水;主要废气污染源为居民生活燃用煤气废气、施工期产生的扬尘及汽车尾气等;噪声源主要为施工期施工设备产生的噪声。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污染源对各环境要素的影响及环境敏感程度,本次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大气和声环境评价、生态环境评价、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均为三级,其它可从简分析。

1.6.2评价范围

1.6.2.1环境空气影响评价范围

本项目大气污染源主要是:

施工期扬尘,包括建筑材料堆放、裸露场地的风蚀扬尘和施工车辆产生的道路扬尘;营运期生活用燃气(煤气)设施产生的废气等,以上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量较小,主要以低空方式排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范围有限。

因此,确定环境空气的评价范围以项目建设地点为中心,1×1km2。

1.6.2.2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项目主要噪声源是施工期的施工机械及营运期的设备噪声,根据环评导则,本项目声环境的评价范围确定为地块边界外扩100m以内。

1.6.2.3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本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的主要水污染源是施工污水及生活污水,施工污水及生活污水通过城市污水管道外排,营运期雨水主要通过小区内新建的暗渠外排。

因此,废水排放的评价范围是项目污水排放口至市政管网的污水排放口。

1.6.2.4生态环境评价范围

仅限于建设小区内。

1.6.2.5其它

主要是固体废物,分析范围仅限于建设小区内。

1.7评价方法

一般评价方法按环评技术导则进行。

生态环境评价参照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体系中的《绿色生态住宅小区要点技术导则》(HJ/T19~1997)和小区生态环境适宜性评价体系中的《小区生态环境适宜性综合评价》两种方法进行: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技术导则》其评估内容包括环境规划设计、能源与环境、室内环境、水环境、材料与资源等五大部分,对住宅小区全面评价。

《小区生态环境适宜性综合评价》评估内容涵盖了环境质量状况、绿化与景观等自然生态环境和包括建筑与设施、文化教育、交通便捷性、人口密度与综合管理等人文生态环境。

以上两种方法皆采用按规定细则评分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以百分制计算得分多少,以判定城市住宅小区生态环境等级。

1.8控制污染与环境保护目标

项目开发地块为***友好居民区,区域内无名胜古迹、疗养院等特殊环境保护敏感点。

根据本项目规模、建设性质、排污形式及特点(主要污染为施工期噪声和扬尘污染),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的重点是南侧***华英高中及东南角居民楼,东侧、西侧和北侧邻街居民楼,西北角***交通局及邻街居民楼,建设项目本身。

1.8.1水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

本项目水污染控制主要是针对小区生活污水。

该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而后进入南沙河。

因此,水污染控制目标是项目污水排放水质符合《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要求。

水环境保护目标是保护南沙河水体使用功能。

1.8.2空气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

本项目主要是控制施工期大气扬尘,控制目标是项目大气污染物符合相关标准。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是项目及周围地区环境空气质量符合居住功能区标准。

1.8.3噪声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

噪声控制目标是控制施工期噪声符合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噪声对小区的影响符合居住区标准。

保护目标是小区内区域环境噪声符合居住区要求。

1.8.4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主要是拟建小区,以及拟建区域周围生态环境。

1.9评价标准

根据项目建设地区的环境功能,以及污染控制要求,评价采用标准如下:

1.9.1环境质量标准

⑴《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

⑵《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Ⅳ类标准

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1类标准

上述标准详见表1-1。

表1-1环境质量标准

项目

污染物

取值时间

单位

浓度限值

标准来源

环境空气

TSP

年平均

mg/m3

0.20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注:

H2S标准取自TJ36-79

日平均

mg/m3

0.30

SO2

年平均

mg/m3

0.06

日平均

mg/m3

0.15

小时平均

mg/m3

0.50

BaP

日平均

µg/m3

0.01

H2S

日平均

mg/m3

0.008

小时平均

mg/m3

0.01

声环境

等效

声级

昼间

dB

55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1类

夜间

dB

45

水环境

CODcr

-

mg/l

30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Ⅳ类标准。

BOD5

-

mg/l

6

氨氮

-

mg/l

1.5

1.9.2污染物排放标准

⑴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见表1-2。

表1-2不同施工阶段作业噪声限值单位:

Leq(A)

施工阶段

主要噪声源

噪声限值(dB)

昼间

夜间

土石方

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

75

55

打桩

各种打桩机等

85

禁止施工

结构

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机、电锯等

70

55

装修

吊车、升降机等

65

55

⑵水污染物排放执行《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见表1-3。

表1-3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

项目名称

单位

最高允许浓度

PH值

6.0~9.0

悬浮物

mg/l

150

COD

mg/l

150

BOD5

mg/l

100

氨氮

mg/l

25

混凝土中氨的限量执行《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限量》(GB18588-2001),见表1-4。

表1-4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限量

建筑材料

释放氨的限量(%)

混凝土外加剂

0.10(质量分数)

建筑材料放射性限量执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2001),见表1-5。

表1-5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建筑主体材料

建筑主体材料中三种天然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比活度同时满足IRa≤1.0和Iγ≤1.0;

对于空心率大于25%建筑主体材料中三种天然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比活度同时满足IRa≤1.0和Iγ≤1.3;

装修材料

A类装修材料:

满足IRa≤1.0和Iγ≤1.3,使用范围不受限制;

B类装修材料:

满足IRa≤1.3和Iγ≤1.9,不可用于住宅、幼儿园等民用建筑的内饰面,可用于外饰面;

C类装修材料:

仅满足Iγ≤2.8,只可用于建筑物外饰面;

Iγ≥2.8的装修材料不可用于民用建筑。

2建设项目概况

2.1建设项目名称、性质、投资及法人代表

项目名称:

***生产街北曙光小区一、二街坊

建设单位:

***房地产管理开发部

建设性质:

新建房地产工程

项目投资:

19000万元

项目法人:

刘玠

2.2建设项目位置

***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22°59′46″,北纬41°06′50″。

项目拟建小区位于******区,建设地点距市中心约4km。

项目所在地原为***住宅,2层结构,环境较差。

项目建设地点详见图2-1。

2.3占地面积及土地利用

拟建小区建成后居住区规划用地为120000m2,土地利用详见表2-1。

 

大气监测点

图2-1项目地理位置及大气监测布点图

(比例尺:

1:

13000)

表2-1用地平衡表

用地性质

面积(m2)

占居住区用地比例(%)

居住区规划用地

120000

100

其中:

住宅用地

79200

66

公建用地

3600

3

道路用地

7200

6

公共绿地

30000

25

2.4项目建设规模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2.4.1建设规模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63834m2,其中住宅建筑面积59825m2、公建建筑面积4009m2,小区入住人数8886人。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2-2,公建项目详见表2-3。

表2-2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项目

单位

数值

人均面积(m2/人)

居住区用地内建筑总面积

21.60

①住宅建筑面积

108436.98;65597.37

20.25

②公建面积

11094.07;5649.53

1.36

住宅平均层数

5、6

居住户(套)数

户(套)

2962

居住人数

10367

户均人数

人/户

3.5

人口毛密度

人/ha

住宅面积净密度(住宅容积率)

%

住宅建筑净密度

%

(建筑面积毛密度)容积率

%

1.497;1.32

绿化面积

30000

3.4

人均绿化用地

㎡/人

3.4

绿化率

%

25

表2-3公建项目一览表

类别

建筑项目

公建面积(m2)

层数

备注

商业服务

网点

8719

2

物业管理

200

1

社区服务

1400

1

煤气调压站

35

1

换热站

700

3

文化体育

活动中心

200

1

合计

网点内主要经营一些为社区居民服务的便民项目,如理发、美容、家电维修、超市、菜市场,具体项目未定。

2.5总体规划布局

2.5.1建筑规划

本地区处于丘陵向平原过渡段,地势较为平坦,海拔33~35m,其地质为混合花岗岩上厚度不等的第四纪粘土。

项目主要依靠该区域局部取土填平凹区,住宅按原地势建设。

根据小区用地范围、地形特点及功能定位,规划按居住小区分2个街坊,太平俱乐部及东侧为一街坊,工业街东侧依次为二街坊。

小区基本以东西联排式建筑为主体,其中106、107、113、204、206、207、208、211、222、221栋楼为5层结构;临曙光路西侧118栋为2层结构,做为农贸大厅;其它均为6层。

根据小区用地范围、地形特点等情况,将小区临太平街一侧的外围住宅楼底层部分做为商业网点。

104、219栋底层设置社区服务。

一街坊共建住宅楼17栋,1291户居民,4519人;二街坊共建住宅楼22栋,1671户居民,5848人,一、二街坊共建住宅楼39栋,拥有居民2962户。

在小区内共设自行车厂4处,分别位于三街坊305栋楼处,四街坊403栋楼处。

小区内街道绿化情况良好,整个小区设计绿化率为25%。

项目平面布置详见图2-2。

 

图2-2分区规划图

 

2.5.3建筑特色

拟建小区位于工业街以东,曙光路以西,环境较好,交通便利,另外在小区内人均绿化面积大,使住户每天都会享受到大自然的美感。

建筑设计新颖别致,色彩和谐,极具现代感,处处体现了设计以人为本的理念。

小区户型设计中体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⑴充分利用南向空间,完善生活起居条件为提高生活质量提供有利条件。

⑵户型平面合理、分区明确、保证客厅与主卧室、餐厅有良好的朝向和景观。

⑶强化入口空间的功能与形象,突出门厅的空间过度与引导作用。

⑷重视家庭中储藏间、洗衣间、工作阳台等辅助空间的设计,使其实用完备。

2.5.4道路系统规划

拟建地点西侧为工业街,东侧为曙光路,南侧为生产街、北侧为太平街,本项目建设地由太平俱乐部及育红小学一分为二。

由此可见,拟建区域原有周围交通情况十分完善。

小区对外交通便利,使居民出行方便,同时在规划交通道路时又兼顾了小区景观的要求。

小区建成后对通向市区道路不作改动。

2.6市政设施

2.6.1能源

小区内居民使用的主要能源为电和煤气。

2.6.1.1用电

小区内用电来源于市电业局供电网,本项目在小区内不设置变电所。

2.6.1.2煤气

小区地处***区,属市政煤气规划区,小区拟在218栋南侧建1座35㎡煤气调压站,并在小区内形成供气网络。

小区年用气量约88.86×104m3。

2.6.2给排水

2.6.2.1给水

小区供水来自城市自来水管网,小区内不设自来水泵站。

本小区最高日用水量约1500m3/d,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公建设施用水和绿化用水等,其中主要是居民生活用水,人均用水定额为0.13m3/d。

该用水指标的选取虽然略高于我国目前人均水平(<0.1m3/d),但为***居民日用水平均值,符合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国情。

小区用水情况详见表2-4。

表2-4小区用水情况

序号

项目

使用单位数(人)

用水定额(L/人.d)

用水量(m3/d)

1

住宅

10367

130

1350

2

公建

120

50

60

3

绿化

30000

3l/m2.d

90

合计

465.9

2.6.2.2排水

根据小区排水总体规划,小区排水为分流制。

雨水沿小区内地下设置的管道就近排入排水暗渠及排水管道。

生活污水量按生活用水的80%计,日生活污水排放量约1128m3/d。

小区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由市政排水管网最终排向南沙河。

2.6.3供暖

小区供暖由孟家沟2#锅炉房集中供暖,小区内设有1栋700㎡的换热站,采用分户供暖形式给住户供暖。

2.6.4邮政和通讯

2.6.4.1邮政

小区属***邮政局投递服务范围,小区内不另设邮电局。

2.6.4.2通讯

小区建成后预计电话使用2998对号线,归属铁道电信局,小区内设有15㎡配线房。

2.6.5环卫

为保障居住小区环境卫生,小区住宅楼内不设垃圾道,在小区内设置集中封闭式袋装垃圾房收集垃圾,最后集中由市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

2.6.6交通

小区道路主要由城市干道、小区道路及宅前路组成,宅前路宽约3m。

周围交通道路有工业街、生产街、太平街等,交通较方便。

2.7绿化

拟建小区体现环境“均好性”原则,在小区两街坊中建有集中绿地,用灌木、乔木、草坪等合理搭配,并在楼与楼间、楼前和楼后设有花坛。

将中央环境景观与两街坊院落有效衔接,组织串联不同尺度与层次的庭院空间,将街道、院落、平台绿化同步进行,形成一个完整的多层面绿化背景。

通过中央景观车行系统和景观步行系统及独特的地形地貌,将社区各景点与不同尺度与节奏的庭院连成整体,使整个小区形成一个点、线、面互相结合的生态绿化系统。

小区的公共绿地为?

m2,项目规划绿化率为25%。

2.8物业管理

小区内物业管理由***房地产物业公司负责。

 

3工程分析

本工程属新建住宅小区工程,对环境产生污染主要为施工期噪声、扬尘及营运期排放的生活污水等。

本工程施工期和营运期主要工序及污染流程图见图3-1。

3.1施工期污染分析

3.1.1施工工艺和主要原材料及设备

项目施工主要原材料为水泥、钢材、砖、混凝土等,用量见表3-1。

主要建筑工程量见表3-2。

表3-1主要原材料用量

名称

单位

用量

产地

钢筋

t

1596

本地

水泥

t

12767

本地

万块

864

本地

m3

31917

本地

表3-2主要建筑工程量

项目

单位

数量

开挖土方

万m3

25126

回填土方

万m3

10051

房屋建筑面积

万m3

63834

施工期间采用的主要设备有:

挖掘机、塔吊、混凝土搅拌机、电焊机、钢筋切断机、电锯及各种运输车辆等。

具体见表3-3。

表3-3主要施工设备

序号

主要设备名称

数量(台/套)

1

挖掘机

4

2

翻斗车(运输车)

16

3

搅拌机

8

4

混凝土泵车

2

4

混凝土振捣器

16

5

电焊机

2

6

钢筋切断机

2

7

塔吊

16

9

运输车

10

扬尘

噪声

填平场地

扬尘、尾气

勘察设计

噪声

平整场地

施工期

固废物(建筑残土)

开挖基槽

扬尘

固废物

砂石

基础砌筑

水泥

噪声

搅拌机

主体施工

砂石

固废物

水泥

搅拌机

噪声

房屋设计安装

固废物

内外装饰

固废物

配套设施施工

有关部门验收

生活污水

住宅楼、公建、网点

固废物

烟气

营运期

图3-1工程主要工序及污染流程图

3.1.2施工期污染源及污染物

施工期污染源及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是施工现场产生的扬尘、施工设备作业时产生的噪声、施工车辆排放的汽车尾气、基础施工及施工设备清洗产生的废水及弃土等。

工程施工期间可能会对该区域周围居民楼、西南侧华英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