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关于创建灾后农业产业实施方案214.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08569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关于创建灾后农业产业实施方案21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2关于创建灾后农业产业实施方案21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2关于创建灾后农业产业实施方案21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2关于创建灾后农业产业实施方案21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2关于创建灾后农业产业实施方案21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关于创建灾后农业产业实施方案214.docx

《12关于创建灾后农业产业实施方案21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关于创建灾后农业产业实施方案214.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关于创建灾后农业产业实施方案214.docx

12关于创建灾后农业产业实施方案214

达州市通川区农林局

关于创建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农业产业

实施意见

“9·18”特大洪灾给我区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损失,广大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目前正是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的关键时期,为推进农业灾后重建,尽快恢复生产,提高农民收入,加快灾后农业产业重建步伐,搞好产业发展规划,根据《达州市创建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工作方案》,特制定我区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农业产业实施意见。

一、灾情概述

通川区属典型的浅丘地貌,“9.18”特大洪灾造成我区12个乡镇办委农作物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特别是蒲家、磐石、罗江、魏兴、东岳、新村等6个乡镇受灾较重。

全区常年蔬菜基地受灾2.1万亩,成灾1.3万亩,绝收6500亩;花卉产业受灾0.5万亩,成灾0.4万亩,绝收0.25万亩;食用菌产业受灾0.15万亩(1万袋/亩),绝收0.1万亩;农业生产设施和基础设施损毁较重,其中磐石新店蔬菜基地、蒲家蔬菜园区和食用菌产业基地被洪水淹没,钢架设施倒塌和薄膜损毁40%以上;东岳乡花卉基地花卉苗木及简易设施毁坏达70%以上,新村乡蔬菜基地复合型材料大棚被淹和折断,损毁较为严重;全区直接经济损失达22000万元。

二、环境条件

(一)灾后重建有利条件

通川区是达州市的主城区和川东重镇,是四川“东出西进”的桥头堡,东邻宣汉县,西、南北与达县接壤,全区幅员446.45KM2,辖3乡7镇3办1管委会,有108个村民委员会,734个村民小组,农村人口19万。

通川区作为达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交通发达,商贸活跃,文化浓厚,是在建的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核心基地和川、渝、鄂、陕结合部重要的物资贸易中心,搞好灾后重建能为“融入成渝市场,挖掘本地市场”提供产业支撑和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1、自然资源和生态条件

境内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

其主要的气候特点是:

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无霜期长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

2、交通发达、运输方便

境内有襄渝铁路、达成铁路、汉渝公路、广彭公路纵贯全境,达开、宣罗、魏复、达七公路等省国道与村村相通的乡村公路,与河市机场、达万铁路、达渝高速公路一起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将进一步巩固我区川东重镇和交通枢纽的地位。

能为灾后重建农业示范区建设发展蔬菜、花卉、食用菌、水果产业基地和营销运输提供了有利条件。

3、水系、水文

境内河流属嘉陵江流域渠江水系。

境内河流以洲河为主要干流,较大的支流有明月江、双龙河,其佘三十条小溪分布于沿河流域,洲河发源于大巴山南麓城口县境望头山(海拔2685.7米),自北而南流过城西南部,境内流长18公里,流域263平方公里,其中双龙河发源于我区魏家山,境内流长18公里,流域面积48平方公里,境内主要有莲花湖水库、三层岩水库、茶店水库等,能为灾后重建发展生产提供水源的保障。

4、电力、通讯

境内有川东最大的供电局川东供电局,供电网络齐全;地方电力装机年发电量21亿千瓦,并与国家电网联网。

至2010年,有邮电公用电话用户56.6万门,移动电话用户28万户,实现了基地示范园的乡镇通光纤,村村通电话。

随着市政工程网的建立和完善,以及政府信息高速发展,完全能为灾后重建蔬菜、水果、食用菌、花卉产业基地建设及营销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网络服务。

(二)灾后重建不利因素

1、基础设施部分

洪灾造成基地内沟路渠,冲毁和垮塌较为严重,不利于农作物灌溉生长和发展农业生产。

2、生产设施部分

蔬菜基地、食用菌基地钢架大棚以及附属设施等生产设施损毁严重,短时间内难以进行修复。

3、资金不足

洪灾造成农业公司、专合社、业主和种植大户经济损失较为严重,无力进行再投入、再发展生产。

三、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农业产业有关指示和要求,结合灾情实际,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灾民生产生活水平为目标,以推进灾后农业生产为重点,以科技为手段,以项目来带动,狠抓工作措施的落实,争取以最快的速度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达到科学布局、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农业产业新格局。

四、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原则规划上立足于本地市场,拓展外地市场,用市场化手段调整农业结构,着力培育壮大优势明显、市场前景广、产业覆盖面大、农民增产增收的优势特色产业。

2、坚持区域合理分工按照产业发展要求布局规划,把产业基地布局到最适宜区域,着力优化种植结构、品种结构、品质结构,引导生产要素向基地集中,促进优势区壮大规模、提升效益。

3、坚持科技引领加强“三新”技术的研发、引进、集成和推广,良种良法良制配套,构建产业技术体系,实行标准化生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4、坚持产业化经营强化产前、产中、产后衔接,延伸产业链条,精深加工,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推进农工贸一体化,形成以市场牵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运行机制。

5、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充分尊重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生产经营主体地位,强化引导和服务,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灾后重建基地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五、目标任务

通过灾后重建,达到“田成方、土成形,田网、路网、水网贯通,生产设施和基础设施配套,能排能灌”,增强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农业生产上新台阶,最大限度地做好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工作,将农业损失降到最低,确保全年完成农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以上,蔬菜作物增产6万吨、食用菌增产5.5万吨,水果增产4万吨,花卉增产8000万株(盆)以上,农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六、重建内容

1、蔬菜产业。

以“一线两乡”为重点,规模发展保障性菜地1.2万亩。

其中,在蒲家镇建设500亩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农业产业示范点1个,设施面积达300亩以上,辖朱仙、钟庙、长岭等3个行政自然村以达州市谷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示范引领,发展订单农业,重点实施以名优特新蔬菜、紫薯、大红袍花椒等主导产业项目;在东岳乡丘林等重建500亩以上的设施错季灾后重建蔬菜标准园1个,以达州市绿欣农业有限公司为依托组织实施;在磐石乡盐井村建设灾后重建蔬菜基地1个,面积500亩以上,以通川区金盐井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依托组织实施。

2、花卉产业。

以“东莲路”、“魏复路”为重点,建设通川区花卉苗木彩色带,规模发展花卉苗木基地3000亩。

其中:

在东岳乡虹桥社区重建花卉苗木科技示范园800亩,主要包括花卉苗木租摆培育区、设施栽培区、新品种试验示范区、错季栽培区、盆景区、立体栽培区等功能分区布局,逐步建立通川区花卉苗木科技园前沿阵地。

3、食用菌产业。

以“蒲西线”沿线的蒲家、魏兴、罗江、北外、东办、西办、西外、朝办和磐石乡等9个乡镇办委、以及城区内防空洞、闲置厂房和冻库为重点,规模发展食用菌0.6亿袋以上;其中:

在蒲家镇朱仙村重建500亩建设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食用菌标准园1个(其中标准化菌种场15000m²、低温设施生产房34000m²、钢架设施种植区300亩),年种植食用菌1500万袋以上,带动农户1500余户搞好灾后重建,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切实增收致富。

4、水果产业。

以凤凰山环山带为核心,规模发展优质水果基地1万亩,其中:

以蒲家镇屈沟村为核心,向周边村辐射发展,建设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巴山脆李标准园1000亩以上。

5、休闲观光农业。

在蒲家镇朱仙村打造集采摘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特色效益农业、生态农业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点;高规格、高标准、高质量打造犀牛山省级森林公园,争创国家级森林公园;打造月亮湾生态观光农业。

七、工作步骤

1、2011年10月—12月搞好灾情统计,制定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农业产业规划,制定和出台优惠政策,宣传发动,鼓励龙头企业、种植大户、专合社、农户参与灾后重建。

2、2012年1月—6月全面启动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工作,建设蔬菜产业基地1500亩、花卉产业800亩、食用菌产业1500万袋、水果产业1000亩,同时生产加大农业生产设施设备修复和完善力度。

3、2012年6月—12月继续建设蔬菜产业基地1500亩、花卉产业800亩、食用菌产业1500万袋、水果产业1000亩,实行插漏补缺,提档升级,准备迎检工作。

4、2013年1月—12月全面完成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建设任务。

八、保障措施

1、科学规划

规划既是重建之基,也是当务之急。

具有前瞻性、安全性、特色性、实用性、系统性原则,落实“三打破三提高”,全域全程搞规划、集中连片搞规划、开门开放搞规划、起点超前搞规划、突出特色搞规划;要根据平坝、丘陵、山区不同地形特征,依山就势,显山露水,错落有致,体现“山水田园一幅画,城镇村落一体化”的规划建设理念,形成地域特色;坚持尊重自然、科学布局,搞好地质测绘和地灾评估,确保重大基础设施、公益设施和房屋重建做到“三避开”(避开地质灾害隐患点、行洪道和泄洪区)。

为此,我区科学合理地确立了“两线一乡”的蔬菜、花卉、食用菌、水果、旅游休闲业农业产业规划。

2、加强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农业产业发展的领导,成立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农业副区长任副组长,区农办、财政局、区农林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和涉及乡镇办委主要领导人为成员的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农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同时成立由区蔬菜研究所、区植保站、区茶果站、区农业执法大队相关人员为成员的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农业产业发展技术攻关小组,全方位搞好技术服务。

3、加大资金投入

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扶持资金,加大财政对农业灾后重建的投入力度。

发动社会各界支持灾区建设,为灾后重建贡献力量。

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自力更生,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恢复生产当中。

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集中用于产业发展建设。

4、抓好损毁农业设施修复

组织重建被毁农业产业基地,重点抓好蒲家蔬菜园区、食用基地,磐石乡新店村、新村乡长河蔬菜基地,东岳乡虹桥村花卉苗木基地各种损毁的无病苗圃、果蔬和食用菌栽培大棚、温室遮阳网、防虫网、植保诱虫灯及配套电力设备等。

5、提升科技含量

加强农科教、产学研结合,围绕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农业产业发展要求,建立技术创新与应用技术创新团队。

鼓励科研教学单位与科技人员创办、领办、联办示范园区。

组织大量的技术人员,聘请西南大学、重庆农科院专家和学者,深入基层对农民进行灾后生产技术指导和培训。

根据灾情特点,围绕重点作物和重点区域,通过现场指导、举办培训班、广播电视、放映录像、发放技术资料、信息电话、宣传板报等多种形式,开展指导和培训服务,力争实现每一受灾户都有一名以上技术明白人,提高农民生产自救水平。

6、强化督查

  实行工作预决算制,政府定期或不定期对农业灾后重建工作进行督查;区政府加强对乡镇办委和区级有关部门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同时,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和检查,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不被挪用、挤占、截流,发挥救灾专项资金的作用,对违反项目资金使用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七、政策支持

洪灾无情人有情,加快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农业产业发展是维护社会稳定、调整产业结构、农民安居乐业、增收致富的重要措施。

按照现代企业的运作方式,形成“政府引导、业主带动、农民参与”的多元化的发展模式,达到“政府、业主、农民“三赢”的目的。

坚持“谁投入,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形成业主投入为主,政府投入为辅的机制。

为切实吸引蔬菜、食用菌、水果、花卉苗木种植龙头企业、专合社、种植大户、农户参与通川区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区政府制定和出台相关政策,整合区内涉农项目资金,匹级配套相应支农资金,捆绑集中用于示范区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对入住我区发展蔬菜、食用菌、水果、花卉苗木产业的龙头企业、种植大户、专合社、农户给予一定的设施建设、新品种引进选育、新技术集成创新、新物资推广应用等补助资金;同时,对灾后重建农业生产设施用房地用地上给予适当倾斜,开辟“绿色通道”,适度减免税收等优惠,吸引业主入驻。

八、项目支持

整合区内涉农项目资金2410万元,集中用于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其中:

达州市常年蔬菜生产基地建设资金300万元,用于灾后重建种子、种苗采购和设施设备维修、维护;整合村道建设资金50万元,用于基地内道路、桥梁建设;整合食用菌产业扶贫资金50万元;整合农业综合开发资金490万元,用于基地内水沟路渠等基础设施建设;整合省级农业科技推广项目资金200万元,特色效益农业资金20万元,用于生产设施建设补助;整合农业产业化扶贫项目资金1000万元,用于产业发展;整合省级林业资金建设资金300万元,主要用于规模基地内绿化、美化、亮化等。

九、资金支持

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资金筹措主要渠道为:

一是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灾后重建专项资金;二是区本级纳入财政预算,配套建设资金;三是采取财政贴息贷款,吸纳金融资金;四是鼓励和吸纳社会闲散资金、注入基地建设;五是龙头企业、专合社、种植大户自筹资金;六是农户投工投劳。

 

二〇一二年二月十四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