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广州一中高三语文测评试题.docx
《广东广州一中高三语文测评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广州一中高三语文测评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广州一中高三语文测评试题
广东广州一中高三8月语文测评试题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蜗牛/女娲 灼热/斟酌 风靡/奢靡 贻误/怡然自得
B.惊蛰/真挚 喟叹/称谓 着陆/着急 诧异/叱咤风云
C.妇孺/懦弱 料峭/刀鞘 打折/折本 颓圮/杞人忧天
D.簇拥/箭镞 倚靠/绮丽 纤细/纤维 联袂/三昧真火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神曲《江南Style》红遍全球,其标志性的“骑马舞”被我国许多中小学改编成课间操。
为何流行娱乐无所不为?
是向往个性自由成了人心的共同追求,还是“泛娱乐”时代让人心浮躁?
我们并非食古不化,也绝不歧视流行文化,只是认为纯娱乐的东西只适合在娱乐圈风靡,不应在校园肆行。
我们不能为了猎奇和新颖就将课间操简单娱乐化,从而丧失了其应有的科学性。
A.无所不为 B.食古不化 C.风靡 D.肆行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习近平总书记12月7日离京视察深圳时,由八辆车组成的车队下午3点半进入前海深港合作区,记者在现场没有看到任何横幅欢迎。
B.高校毕业生“主动失业”的状况令人担忧,出于对职业发展前景的考虑,毕业生们决定从事哪一份工作,要经过多方面的考量,才能作出选择。
C.能不能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关键是党的领导是否正确,政府能否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D.离CBA赛季常规赛开战还有一个星期的时间,佛山男篮计划在近两天内试训新的外援,试训情况如果理想,球队将会换掉队中现有的外援。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少年听雨,青年听雨,也在异乡,那是在祖国的北方。
。
。
。
。
。
。
柔风细雨,不是北方的个性,只有领略过北方豪雨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北方的魅力。
①忽晴忽雨,豪爽淋漓,一如北方汉子草原牧民的脾性,一如在黄土高坡上高唱信天游的陕北人
②电闪雷鸣,狂风暴雨,铺天盖地而来,真个是豪气冲天
③骑在自行车上,大雨淋了个透,阳光很快就晒干了
④在风沙弥漫的北方,绝没有细雨如丝,要下就是瓢泼大雨
⑤那雨从天而下,冲刷一切,荡涤一切,忽而又雨过天晴,阳光灼灼
⑥在北方,永远不用带伞
A.②⑤④③①⑥ B.④⑤③②⑥① C.⑥⑤③②①④ D.④②⑤①⑥③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万贞文先生传
[清]全祖望
贞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鄞[yín]人也,户部郎泰第八子。
少不驯,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多残灭,诸兄亦忽之。
户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顽,闭之空室中。
先生窃视架上有明史料数十册,读之甚喜,数日而毕;又见有经学诸书,皆尽之。
既出,因时时随诸兄后,听其议论。
一日伯兄期年家课,先生欲豫焉,伯兄笑曰:
“汝何知?
”先生答曰:
“观诸兄所造,亦易与耳。
”伯兄骤闻而骇之,曰:
“然则吾将试汝。
”因杂出经义目试之,汗浸千言,俄顷而就。
伯兄大惊,持之而泣,以告户部曰:
“几失吾弟。
”户部亦愕然曰:
“几失吾子。
”是日始为先生新衣履,送入塾读书。
逾年,遣请业于梨洲先生,则置之绛帐中高坐。
先生读书五行并下,如决海堤,然尝守先儒之戒,以为无益之书不必观,无益之文不必为也,故于书无所不读,而识其大者。
康熙戊午,诏征博学鸿儒,浙江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力辞得免。
明年,开局修《明史》,昆山徐学士元文延先生往,时史局中征士许以七品俸,称翰林院纂修官,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先生请以布衣参史局,不署衔,不受俸,总裁许之。
诸纂修官以稿至,皆送先生覆审,先生阅毕,谓侍者曰:
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补入;取某书某卷某页某事,当参校。
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
《明史稿》五百卷皆先生手定,虽其后不尽仍先生之旧,而要其底本,足以自为一书者也。
先生之初至京也,时议意其专长在史,及昆山徐侍郎乾学居忧,先生与之语《丧礼》,乃知先生之深于经,侍郎因请先生遍成五礼之书二百余卷。
当时京师才彦雾会,各以所长自见,而先生最闇淡,然自王公以至下士,无不呼曰万先生,而先生与人还往,其自署只曰“布衣万斯同”,未有尝他称也。
先生为人和平大雅,而其中介然。
故督师之姻人方居要津,乞史馆于督少为宽假,先生历数其罪以告之。
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
钱忠介公嗣子困甚,先生为之营一衿者累矣,卒不能得,而先生未尝倦也。
父友冯侍郎跻仲诸子没入勋卫家,先生赎而归之。
不衿意气,不事声援,尤喜奖引后进,唯恐失之,于讲会中惓惓三致意焉,盖躬行君子也。
卒后门人私谥曰贞文。
(选自钱仪吉纂《碑传集》,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先生欲豫焉 豫:
参与
B.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 援:
引用
C.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 爽:
差错
D.先生赎而归之 归:
归还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以其顽,闭之空室中 B.汗浸千言,俄顷而就
先生之初至京也 而先生未尝倦也
C.持之而泣,以告户部 D.乃知先生之深于经
浙江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万贞文为人“和平大雅”的一组是(3分)( )
①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多残灭 ②先生读书五行并下,如决海堤
③浙江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力辞得免 ④各以所长自见,而先生最闇淡
⑤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 ⑥先生请以布衣参史局,不署衔,不受俸
A.①②⑤ B.③⑤⑥ C.③④⑥ D.①③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万斯同小时候十分顽劣,可聪颖异常,过目不忘,常跟兄长们讨论学问,引起父兄重视,被送入私塾读书,又经名师指点,终成大器。
B.万斯同受邀参加《明史》的编纂工作,不计名利,担当修订审核重任;他学识渊博,目光敏锐,态度严谨,出色地完成了繁重的工作。
C.万斯同对经学有精深的研究,应邀编纂礼学之书,贡献很大;他为人也很低调,从不像别人那样炫耀自己,受到当时人们的普遍敬重。
D.万斯同严词拒绝某些人的不合理要求,不遗余力地为困顿者奔走,对失去人身自由者竭力相助,表现出刚正不阿、看重情义的君子之风。
9.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伯兄骤闻而骇之,曰:
“然则吾将试汝。
”(3分)
②先生为人和平大雅,而其中介然(3分)
③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4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7分)
浪淘沙·秋江
张炎
万里一飞蓬,吟老丹枫。
潮生潮落海门东。
三两点鸥沙外月,闲意谁同?
一色与天通,绝去尘红。
渔歌忽断荻花风。
烟水自流心不竞,长笛霜空。
【注】张炎,南宋词人,宋亡后曾北游元都谋官,后失意南归,落魄而终。
(1)上片中的“飞蓬”“鸥”两个意象分别有何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全词,谈谈你对最后一句“长笛霜空”的理解。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⒒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 ,不尽长江滚滚来。
,百年多病独登台。
(3)樊迟未达。
子曰:
“ , 。
”
(4)春花秋月何时了, 。
小楼昨夜又东风, 。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墨家刹那辉煌之后为何在历史上失踪了?
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要数儒、墨、道、法四家。
但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它们的命运开始分化:
儒家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法家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与法家相反,道家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
只有墨家,在刹那辉煌之后,无论是作为一种学说,还是作为一种组织,都烟消云散,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虽然我们现在还能从文本上大致了解墨家的思想体系,但它已经只是一块思想化石。
作为一个长期而普遍的历史事实,墨家的消亡大概也并非偶然的命运安排。
只是,原因是什么?
墨家与儒、道、法三家有一点差别,那就是它不仅有一套学说,还有自己的组织。
这方面它与道教和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佛教相类,胡适先生甚至直接把墨家视为一种宗教,所以我们不妨拿墨家与释、道二教来做比较。
就外因看,百家既罢、儒术独尊的历史环境可能是墨家消亡的重要原因,但同样不能居庙堂之高的道教(个别时期除外)却没有像墨家一样消亡,反而在民间发扬光大,并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底层民俗文化。
除开外因,墨家消亡大约有其内在的因由:
一个人要想成为墨家的忠实信徒,就必须有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必须能忍受生活上的艰苦;必须怀有对众人的博爱之心,而不能讲私人感情……墨家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
相比之下,做道教门徒似乎要幸福得多。
道教的修行目标不是来世往生极乐世界,而是今世就要长生不老,成为仙人。
所以,道教,尤其是历史悠久的正一道,并没有太多禁欲方面的规定。
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固然是墨家不易为人接受的重要原因,但这一点尚不足以解释一切。
为什么墨家、佛教同样主张禁欲,而两者命运迥异?
这可以从两者的不同之处找到答案:
墨家只是一种世俗学说,而佛教是一种出世的宗教。
作为出世的宗教,佛教能为信徒提供一套灵魂救赎的法门,让他们在禁欲的同时能享受心灵的满足,从而把所有的苦难都视为通往幸福彼岸的舟筏。
正由于有这种“心灵鸡汤”,虔诚的佛门弟子可以忽略形而下的艰苦,去追求形而上的禅悦。
而墨家的理论体系本质上是世俗化的。
墨家思想中唯一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观点是相信鬼神并以此劝善,但这不足以改变整个墨家思想体系的高度世俗化色彩,不足以成为墨家门徒灵魂信仰的基础。
而如果不以坚定的信仰为基础,禁欲的生活、无私的行为就不会有普遍而长久的吸引力。
总而言之,一种学问要想成为广被接受的显学,总得有某种足以吸引信徒的东西,这种东西可以是形而下的物质动机,也可以是形而上的精神慰藉。
而墨家恰好这两方面的东西都无法提供,最后只能“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墨家如要长存,必得把世俗主义与禁欲主义二者舍去其一,以世俗主义搭配功利主义(如同大多数世俗学说),或以禁欲主义搭配神秘主义(如同大多数宗教学说),或许方可免于沦亡。
除此之外,墨家还有一个不得不消亡的理由:
在大一统的专制君主制下,一个内部有着严明纪律的世俗化组织必然会让朝廷产生极大的戒心。
虽然墨家可能只有一腔热血,没有政治野心,但专制君主最怕的恰恰不是贪婪的小人,而是有政治动员能力的圣贤君子。
对于君主而言,可怕的不是有造反的野心,而是有造反的能力。
专制君主对一切世俗组织都必然心怀警惕,“结党营私”之所以是一个很重的罪名,关键不在于“营私”而在于“结党”。
“结党营私”固然不可,“结党营公”就更加显得别有用心。
所以,作为组织的墨家必然只能存在于列国时代,那时还没有形成四海为家的大一统,列国君主面临的最大危险是身边的敌国,对自己治下的百姓自要松弛许多。
而释、道二教虽有组织,但因其强烈的出世倾向而稍可见容于世。
释、道二教不似基督教,它们一方面有遁世色彩,另一方面却又教人顺从世俗政权,即便世俗统治残暴无道,臣民也应逆来顺受。
而且,在传教上,“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这使释、道二教高度依赖世俗政权的支持。
正由于释、道二教没有什么威胁性,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安邦定国,所以才不致像墨家一样过早衰亡。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有关儒、墨、道、法四家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 )( )(5分)
A.先秦时期,儒、墨、道、法四家都有很大影响;秦汉之后,它们的命运开始出现分化。
B.法家和儒家一样,主宰着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但也因此得不到舆论的好评。
C.先秦时期,墨家和儒、道、法三家一样,也是显学,但秦汉之后,只有墨家迅速走向消亡。
D.儒家在秦汉之后,成为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但它只有一套学说,没有自己的组织。
E.道家和墨家不同,它离开庙堂政治之后,走向民间社会,从而找到了广阔的生存空间。
1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墨家思想对现实生活已经没有影响力,它停留在书本上,只不过是一块思想化石。
B.墨家认为做人要有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要有对众人的博爱之心,还提倡禁欲,强调严格的纪律。
C.做道教门徒不像做墨家门徒那样清苦,道教没有太多禁欲方面的规定,所以道教能在民间不断发扬光大,深深影响底层民俗文化。
D.如果墨家能把世俗主义与禁欲主义二者舍去其一,那它就不会消亡。
14.第三段画线句中既有“道家”,也有“道教”,二者是不是同一个概念?
请简要分析画线句,说明这个问题。
(4分)
15.根据文意,墨家的消亡有哪些原因?
(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
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本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
考生须在四
(一)、四
(二)两组题中选做一组,并在题号指定的空白位置作答。
选做四
(一)题组的须作答16、17、18题,选做四
(二)题组的须作答19、20、21题。
作答前须将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漏涂、错涂、多涂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生命的五个恩赐
马克·吐温
一
在生命的黎明时分,一位善美的仙女带着她的篮子跑来,说:
“这些都是礼物。
挑一样吧,把其余的留下。
小心些,做出明智的抉择;哦,要做出明智的抉择啊!
因为,这些礼物当中只有一样是宝贵的。
”
礼物有五种:
名望,爱情,财富,欢乐,死亡。
少年人迫不及待地说:
“无需考虑了。
”他挑了欢乐。
他踏进社会,寻欢作乐,沉湎其中。
可是,每一次欢乐到头来都是短暂、沮丧、虚妄的。
它们在行将消逝时都嘲笑他。
最后,他说:
“这些年都白过了。
假如我能重新挑选,我一定会做出明智的抉择。
”
二
仙女出现了,说:
“还剩四样礼物。
再挑一样吧;哦,记住——光阴似箭。
这些礼物当中只有一样是宝贵的。
”
这个男人沉思良久,然后挑选了爱情。
他没有觉察到仙女的眼里涌出了泪花。
好多好多年以后,这个男人坐在一间空屋里守着一口棺材。
他喃喃自忖道:
“她们一个个抛下我走了。
如今,她——最亲密的,最后一个——躺在这儿了。
一阵阵孤寂朝我袭来。
为了那个滑头商人——爱情——卖给我的每小时欢娱,我付出了一千小时的悲伤。
我从心底里诅咒它呀。
”
三
“重新挑吧,”仙女道,“岁月无疑把你教聪明了。
还剩三样礼物。
记住——他们当中只有一样是有价值的,小心选择。
”
这个男人沉吟良久,然后挑了名望。
仙女叹了一口气,扬长而去。
好些年过去后,仙女又回来了。
她站在那个在暮色中独坐冥想的男人身后。
她明白他的心思:
“我名扬全球,有口皆碑。
对我来说,虽有一时之喜,但毕竟转瞬即逝!
接踵而来的是忌妒,诽谤,中伤,嫉恨,迫害。
然后便是嘲笑,这是收场的开端。
一切的末了,则是怜悯。
它是名望的葬礼。
哦,出名的辛酸和悲伤啊!
声名卓著时遭人唾骂,声名狼藉时受人轻蔑和怜悯。
”
四
“再挑吧。
”这是仙女的声音,“还剩两样礼物。
别绝望。
从一开始起,便只有一样东西是宝贵的。
它还在这儿呢。
”
“财富——即是权力!
我真瞎了眼呀!
”那个男人道,“现在,生命终于变得有价值了。
我要挥金如土,大肆炫耀。
那些惯于嘲笑和蔑视的人将匍匐在我的脚前的污泥中。
我要用他们的忌妒来喂饱我饥饿的心魂。
我要享受一切奢华,一切快乐,以及精神上的一切陶醉,肉体上的一切满足。
这个肉体人们都视为珍宝。
我要买,买!
尊从,崇敬——一个庸碌的人间商场所能提供的人生种种虚荣享受。
我已经失去了许多时间,在这之前,都做了糊涂的选择。
那时我懵然无知,尽挑那些貌似最好的东西。
”
短暂的三年过去了。
一天,那个男人坐在一间简陋的顶楼里瑟瑟直抖。
他憔悴,苍白,双眼凹陷,衣衫褴褛。
他一边咬嚼一块干面包皮,一边嘀咕道:
“为了那种种卑劣的事端和镀金的谎言,我要诅咒人间的一切礼物,以及一切徒有虚名的东西!
它们不是礼物,只是些暂借的东西罢了。
欢乐,爱情,名望,财富,都只是些暂时的伪装。
它们永恒的真相是——痛苦,悲伤,羞辱,贫穷。
仙女说得对。
她的礼物之中只有一样是宝贵的,只有一样是有价值的。
现在我知道,这些东西跟那无价之宝相比是多么可怜卑贱啊!
那珍贵、甜蜜、仁厚的礼物呀!
沉浸在无梦的永久的酣睡之中,折磨肉体的痛苦和咬啮心灵的羞辱、悲伤,便一了百了。
给我吧!
我倦了;我要安息。
”
五
仙女来了,又带来了四样礼物,独缺死亡。
她说:
“我把它给了一个母亲的爱儿——一个小孩子。
他虽然懵然无知,却信任我,求我代他挑选。
你没要求我替你选择啊。
”
“哦,我真惨啊!
那么留给我的是什么啊?
”
“你应得而尚未得到的:
恣意亵渎的老年。
”
(选自2007年第7期《杂文选刊》,有改动)
【注】马克·吐温,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
他一生历经苦难,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本文是其晚期的作品。
16.作者为什么认为选择欢乐、爱情、名望、财富都不是“明智的抉择”?
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
请以文学作品中的某一人物形象或某一历史人物为例,简要阐述你的理由。
(5分)
17.本文是一篇以带有劝喻或讽刺性质的故事来阐明某种事理的寓言体小说,具有借小喻大、结构简短、情节奇幻、结尾出人意料、语言精练等特点。
请选择其中的两点,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分)
18.作者认为死亡才是“宝贵的”“有价值的”恩赐。
有人认为这是消极厌世的人生态度,而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5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设计的日常
朱 锷
九年前,我在筹备“视觉语言丛书”的过程中,之所以选择原研哉,是因为我觉得他的设计既感性又理性。
他的设计不是纯粹的平面设计,而是以建筑设计为出发点来思考设计。
虽然他做的是平面设计,但在他的理念中,即使是“平面”,也是立体建筑的一个部分,所以具有一种很特别的气质。
后来我经过与他的详细交谈才了解到,原来他进入平面设计领域其实是一个偶然。
他一直想从事建筑设计,而他的母亲是一个书法家。
建筑世界的空间感与书法世界的文化感,让他在一开始的时候对平面设计心存抗拒。
正如他在本书中提到的,在刚从事这个行业时,他不认为自己是一个设计师。
因为在他看来,仅仅是依靠设计的才能谋生并不是成为一个设计师的充分理由,一个真正的设计师,应该能够丰富设计这一概念。
在原研哉看来,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
所以,设计师要时刻保持对社会的敏感度。
这在《设计中的设计》一书中,他正是以这一想法为中心展开论述。
“设计到底是什么?
”为了给出自己的答案,原研哉回顾了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并且策划了“RE-DESIGN——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展览,通过与许多设计师的互动一起来思考设计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在设计实践中,原研哉试图建立一种信息建筑的思维方式,让平面设计不仅能作用于人的视觉,而且能够触动人的所有感官。
作为日本著名品牌“无印良品”的设计委员,原研哉以“无中生有”的理念为圭臬,凸现了“无”的力量。
同时作为一名非常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设计师,他也把引导消费欲望作为自己的任务之一,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中国的经济正高速发展,经济的繁荣给设计也带来了新的契机。
在这种时候,能够听到原研哉作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对设计工作的思考,无疑是正逢其时。
这也与我个人的一些想法不谋而合。
回国以后,我也一直在从事设计工作。
设计是什么?
当中国的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创意时代的到来已成为无法拒绝的现实,“设计”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回到开头,回答一下这个最为基本的问题?
原研哉并没有在这本书中给出一个明晰的答案。
但他给了我们弥足宝贵的启示。
我想这也正是《设计中的设计》一书真正意义所在。
设计在哪里?
最令我们视而不见,习焉不察,而恰恰又离不开的大概就是设计了。
我们穿戴着经过设计的衣、帽;生活在经过设计的房屋里,使用着设计过的各种日用品、电器等;在经过设计的建筑物里使用他人设计的工具劳动着;就连我们漫步的街道也是经过设计的。
我们无意识地生活在设计的海洋中。
生活本身,就是设计的起源地;而设计,归根结底就是我们对生活的发言。
想想我们曾经为之赞叹的那些古人留传下来的美丽器物吧,它们的巧夺天工令今人心驰神往,无法想像在那样一个时代如何会有这样的“设计”。
但在当时,这也不过是人们为了改变自己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