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07406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6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最新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最新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最新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最新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docx

《最新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docx

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

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

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

更始时,辟大司马府。

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

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

世祖召见,赐以棨戟,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

诗到大阳,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剪灭。

拜成皋令,视事三岁,举政尤异。

再迁为沛郡都尉,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

   七年,迁南阳太守。

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

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

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

"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诗雅好推贤,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长董崇等。

初,禁网尚简,但以玺书发兵,未有虎符之信,诗上疏曰:

"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

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余征调,竹使而已。

符第合会,取为大信,所以明著国命,敛持威重也。

间者发兵,但用玺书,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

愚以为军旅尚兴,贼虏未殄,征兵郡国,宜有重慎,可立虎符,以绝奸端。

昔魏之公子,威倾邻国,犹假兵符,以解赵围,若无如姬之仇,则其功不显。

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盖谓此也。

"书奏,从之。

   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

视事七年,政化大行。

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

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

诏使治丧郡邸,赙绢千匹。

(节选自《后汉书•杜诗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剪灭。

B. 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剪灭。

C. 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剪灭。

D. 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剪灭。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更始,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后,西汉皇族刘玄参加绿林军担任更始将军,后被推举为皇帝建立更始政权,称为更始皇帝。

文中即为更始皇帝时期。

B. 世祖,文中指东汉光武帝刘秀。

按昭穆制度,皇帝庙号授制为“祖有功”。

开国皇帝一般称祖,刘邦称高祖,刘秀有重建汉朝之功,另称为世祖。

C. 公子,先秦时称诸侯的儿子为公子。

战国“四公子”,分别是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

D. 被征,这里是指被皇帝征召。

征辟是古代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有皇帝征聘与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

皇帝征聘采取特征与征召的方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诗富有才能,政绩显著。

年少时担任地方官吏便有公平美称,东汉时屡建功勋,皇帝爱惜他的才能,才拒绝他降避功臣的谦虚请求。

B. 杜诗本性节俭,爱惜民力。

做太守期间政令清简,无为而治,为百姓造作水排节省了民力,造福百姓,自己去世时贫困得没有田宅治丧。

C. 杜诗为官安定,除暴立威。

东汉初年,他格杀纵兵祸害百姓的将军萧广,安定洛阳;与地方官一起采取措施击斩杨异,剪灭河东逆贼。

D. 杜诗忠心朝廷,尽心建言。

虽然身为地方官,但仍想着朝廷国家,随时随事给朝廷建言献策,其设立虎符调兵一策便被皇帝采纳。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

“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②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盖谓此也。

【答案】

(1)A

(2)D

(3)B

(4)①当时的人们把他比作召信臣,所以南阳百姓称颂他说:

“以前有召父,现在有杜母。

②事情中有些虽然很烦多但却不可省略,有些花费大但仍不能停止,大约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解析】【分析】

(1)这个句子的断句,重点有两处。

一处是“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

其中的“将”是动词率领,“突骑”是名词冲锋陷阵的精锐骑兵,“将突骑”是动宾结构,不可断开,排除B项、C项。

二处是“乃与长史急焚其船”。

杜诗是朝廷派出的将军,代表朝廷军方,要焚烧的船只是地方政府上的民用船只,断开有强调显示地方长史的作用,不断开恰到好处,排除D项。

故选A。

(2)D项。

“这里是指被皇帝征召”错误。

“征”在古代有多种义项。

除了“征辟”外,还有出行出征等多种义项。

在文中,杜诗作为南阳太守指使刺客为弟弟报仇,应是犯了国法,接着被皇帝征召升迁不太合情理,如理解为被派出征抵罪,也在情理之中。

后文的司隶校尉为他的丧事说情,也是在争取皇帝的同情和照顾。

所以在文中将“被征”解释为被皇帝征召是不正确的。

故选D。

(3)B项,分析说杜诗“政令清简,无为而治”不符合原文。

结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等分析,他本性节俭,但为政善于计略,积极进取。

造水排,修陂池,拓田地,造福百姓,不可说成无为而治。

故选B。

(4)本题翻译赋分点:

①“方于”,与……比,或比作……;“召信臣”,人名,前南阳太守;“故”,连词,所以;“为之语”,此处意译为给他称赞说,或称赞他说;“之”,代词,他;“召父”“杜母”,专有名词,不翻译。

②“有烦”,有些烦多或烦难;“而”,连词,表转折,却;“费”,花费大;“已”,停止;“盖”,表下而说的话带推测性,用在句首,相当于“推想”“大概”;“此”,代词,这种情况。

故答案为:

⑴A;⑵D;⑶B;

⑷①当时的人们把他比作召信臣,所以南阳百姓称颂他说:

“以前有召父,现在有杜母。

”②事情中有些虽然很烦多但却不可省略,有些花费大但仍不能停止,大约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点评】

(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

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贵在平时的积累,经常翻阅经典,遇到不明白的就请教和查证。

也可以分类整理,便于查询和记忆。

(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4)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翻译句子首先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其次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然后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最后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

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

【参考译文】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地人。

年少时就有才能,在郡功曹做官,具有公平的美称。

西汉皇帝刘玄更始时期,被征召到大司马府任职。

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元年,一年内三次升迁为侍御史,使洛阳安定。

当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在民间残害欺压百姓,百姓惊恐不安。

杜诗劝诫仍不改悔,于是击杀了萧广,回到朝廷把情况汇报给皇帝。

世祖刘秀召见他,并把象征杀罚权力的棨戟赏赐给他,再派他到河东,诛杀召降逆贼杨异等人。

杜诗到了大阳,听到逆贼准备向北渡河,就与当地长史,迅急地焚烧了渡河用的船只,部署河东郡的士兵,带领着冲锋陷阵的精锐骑兵追逐攻击,斩杀了杨异等逆贼,逆贼终于被除灭。

他被授职为成皋令长,任职三年,建立的政绩尤其优异。

再次升迁为沛郡都尉,转任汝南都尉,他所在的地方都被称为安定太平。

   建武七年,杜诗升迁为南阳太守。

他本性节俭并且政治清平,用诛杀残暴之人树立威信,善于计划谋略,节省爱惜民力。

设计制作了水排,用来鼓风烧火铸造农器,用力少,出功多,百姓们认为很便利。

又率领大家修治陂池,广泛开拓田地耕种,南阳郡内连续挨着的许多人家都很富足。

当时的人们把他比作召信臣,所以南阳百姓称颂他说:

“以前有召父,现在有杜母。

”杜诗认为自己并没有什么功劳,不想安然地长久居于大郡,打算要从功臣的位子上降退下来,于是就给皇帝上奏,皇帝爱惜他的才能,终于不答应他。

   杜诗一向喜爱推荐贤才,多次提拔知名人士清河刘统及鲁阳长董崇等人。

当初,法令崇尚简淡,只用盖上玉玺大印的信件调拨军队,没有虎符这类信物。

杜诗上疏说:

“我听说军队是国家惩凶的大器,圣人慎用的。

以前的制度调拨军队,都用虎符,征调其余的人力财物,就用竹器信使罢了。

各种符信合会,取其真实无差之意,用来显明国命,保持重大威势的。

近来调拨军队,只用盖上玉玺大印的信件,或用诏令,如果有奸人行诈造假,就会使朝廷没有办法发现。

我个人以为现在国家,军事正在兴起,贼虏尚未铲除,从各地郡国征调军队,应该要非常慎重,可以设立虎符调兵,用来杜绝奸诈的兴起。

过去魏国的无忌公子,威信覆盖到邻国,仍然借助调兵虎符来解救赵国的围困,如果没有如姬的仇敌一事,那么无忌公子的战功就无法建立显现。

事情中有些虽然很烦多但却不可省略,有些花费大但仍不能停止,大约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奏章呈上,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杜诗人虽在朝廷外,但仍尽心于朝廷,正直的言论善好的计策,随事献进给朝廷。

任职七年,政令教化普遍推行。

建武十四年,因为派门客为弟报仇,杜诗被朝廷调发出行,适逢他因病去世。

司隶校尉鲍永上奏说杜诗贫困没有田地房产,去世了都没有地方办理丧事。

皇帝就下诏派朝廷在所属郡府办理丧事,并赐赠丧礼千匹绢帛。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范百禄字子功,范镇兄锴之子也,成都华阳人。

第进士,又举才识兼茂科。

熙宁中,邓绾举为御史,辞不就。

提点江东、利、梓路刑狱,加直集贤院。

熊本治泸蛮事,有夷酋力屈请降,裨将贾昌言欲杀以为功,百禄谕之不听,往谓本曰:

“杀降不祥,活千人者封子孙。

奈何容骄将横境内乎?

”本矍然,即檄止之。

与徐禧治李士宁狱,奏士宁荧惑童妇,致不轨生心,罪死不赦。

禧右士宁,以为无罪。

执政主禧,贬百禄监宿州酒。

哲宗立,迁中书舍人。

司马光复差役法,患吏受赇,欲加流配。

百禄固争曰:

“民今日执事,受谢于人,明日罢役,则以财赂人。

苟绳以重典,黥面赭衣必将充塞道路。

”光悟曰:

“微君言,吾不悉也。

”遂已。

改吏部侍郎。

议者欲汰胥吏,吕大防趣废其半,百禄曰:

“不可。

废半则失职者众,不若以渐消之,自今阙吏勿补,不数岁,减斯过半矣。

”不听。

都水王孝先议回河故道,大防意向之,命百禄行视。

百禄以东流高仰,而河势顺下,不可回,即驰奏所以然之状,且取神宗诏令勿塞故道者并上之。

大防犹谓:

“大河东流,中国之险限。

今塘泺既坏,界河淤浅,河且北注矣。

”百禄言:

“塘泺有限寇之名,无御寇之实。

借使河徙而北,敌始有下流之忧,乃吾之利也。

先帝明诏具在,奈何妄动摇之。

”乃止。

俄兼侍读,进翰林学士。

为帝言分别邪正之目,凡导人主以某事者为公正,某事者为奸邪,以类相反,凡二十余条。

愿概斯事以观其情,则邪正分矣。

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勤于民事狱无系囚僚吏欲以圄空闻百禄曰千里之畿无一人之狱此至尊之仁非尹功也。

不许。

经数月,复为翰林学士,拜中书侍郎。

禄曰:

“此三代之礼,奈何复欲合祭乎?

‘成命’之颂,祀天祭地,均歌此诗,亦如春夏祈谷而歌《噫嘻》,亦岂为一祭哉?

”争久不决,质于帝前。

薨,年六十五,赠银青光禄大夫。

(选自《宋史·范百禄传》列传第九十六)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勤于民事/狱无系囚僚/吏欲以圄空闻/百禄曰/千里之畿/无一人之狱/此至尊之/仁非尹功也/

B. 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勤于民事/狱无系囚僚/吏欲以圄空闻/百禄曰/千里之畿/无一人之狱/此至尊之仁/非尹功也/

C. 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勤于民事/狱无系囚/僚吏欲以圄空闻/百禄曰/千里之畿/无一人之狱/此至尊之仁/非尹功也/

D. 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勤于民事/狱无系囚/僚吏欲以圄空闻/百禄曰/千里之畿/无一人之狱/此至尊之/仁非尹功也/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龙图阁学士,宋代官名,用以加文学之士,备顾问,与论议,以示尊宠。

北宋龙图阁直学士是“加官”“贴职”,一种虚衔,荣誉称号。

B. 流配,指流放罪人于远地。

流是古代的一种刑罚,把罪人流放到远方;配也是流刑。

C. 赭衣,古代囚犯所穿的赤褐色的衣服。

赭,赤褐色。

文中的赭衣即指赤褐色的衣服。

D. 先帝,本朝在位皇帝的亡父。

先,已故的。

先妣指已故的母亲;先君子指已故的父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范百禄有见识,敢于直言。

他在任江东路提点刑狱官时,熊本手下一个副将想要杀降报功,范百禄对熊本说明利害,熊本下令制止了此人的行为。

B. 范百禄执法严,注重实际。

他在和徐禧一起审理李士宁案时,认为李士宁罪当死,不能赦免;而在对司马光想用重法一事上,他却不主张这样做。

C. 范百禄不盲从,坚持己见。

有人想要裁减官吏,吕大防要去掉一半,范百禄认为这样做不行,应采用逐渐减少、缺官不再填补的办法来达到目的。

D. 范百禄重实际,为帝谏言。

他巡行考察黄河,认为不能按照王孝先和吕大防的意见使黄河回归故道;兼任侍读时,建议皇上驱逐朝廷中的奸邪之徒。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光悟曰:

“微君言,吾不悉也。

”遂已。

②借使河徙而北,敌始有下流之忧,乃吾之利也。

【答案】

(1)C

(2)D

(3)D

(4)①司马光醒悟(明白)说:

“如果没有你所说,我真是不了解(知晓)。

”这项工作于是就停下来。

②假如黄河向北改道,敌人就会有处于下游被水冲袭的忧虑,这对我们是有利的。

【解析】【分析】

(1)画线句子的大意是:

百禄凭借龙图阁学士的身份任开封府知府,勤恳为民办事,监狱里无关押之囚,属下欲把牢里空无一人之事告诉百禄,百禄说,千里方圆的京畿却无一人入狱,这是皇上的仁德,不是府尹的功劳。

句中“僚吏”指下属官吏,是一个词,不可分开。

可排除AB两项。

“至尊”指皇上,“仁”指仁德,“此至尊之仁”语意完整独立,不可分开。

可排除D项。

分析可知,C项断句正确。

故选C。

(2)D项,“本朝在位皇帝的亡父”解说错误,“先帝”指现任皇帝之前的已故的皇帝,当然是与现任皇帝一朝的。

故选D。

(3)D项,“建议皇上驱逐朝廷中的奸邪之徒”理解错误,范百禄只是上书让皇帝分辨谁邪谁正,没建议皇上驱逐奸邪之徒。

故选D。

(4)本题须注意以下关键点的翻译:

①悟,醒悟;微,没有;已,停止。

②河,黄河;徙,改道;北,向北。

故答案为:

⑴C;⑵D;⑶D;

⑷①司马光醒悟(明白)说:

“如果没有你所说,我真是不了解(知晓)。

”这项工作于是就停下来。

②假如黄河向北改道,敌人就会有处于下游被水冲袭的忧虑,这对我们是有利的。

【点评】⑴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了解断句的一般规律,可以利用其中的名词、代词、虚词、固定短语、句式,修辞等作为突破口,寻找断句之处。

还要读懂文句的意思,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

断完要通读一遍,看是否有不合情理之处。

⑵该题考查学生的文化常识的识记积累水平。

《考试大纲》明确规定: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题重在考查识记能力,但由于该考点所考查的词语是从文言材料中引发出来的,故兼考理解和推断能力。

对于这一考点的复习,我们先从高考题对文化常识的考查入手,分析高考涉及的考查点,明确备考方向。

然后在重视平时积累的基础上,灵活掌握必要的答题方法。

⑶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语段内容的正确理解和分析能力。

该试题首先要总观全文整体感知把握文意,然后把试题选项带入原文相应答题区间进行对照比较,即可找出得失。

设题者常常会从语言的准确与否,因果关系,时空关联,张冠李戴人物事件错位或无中生有等角度出题。

⑷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考生平时要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以积累语感。

【附参考译文】

   范百禄字子功,是范镇兄长范锴的儿子,成都华阳人。

进士及第后,又被举荐为才识兼茂科。

熙宁年间,邓绾举荐他担任御史,他推辞不就任。

后来担任提点江东、利、梓路刑狱一职,又在直集贤院兼职。

熊本处理泸州蛮人造反一事,有一位蛮人首领招架不住,请求投降,裨将贾昌言想杀了对方作为功劳,范百禄吩咐他别这样做,对方不听,范百禄就过去对熊本说:

“杀降将不祥,使千人存活才能福及子孙。

何必纵容骄兵悍将横行境内呢?

”熊本惊惧,立刻下令阻止手下。

与徐禧处理李士宁的案件,上奏朝廷说李士宁使童妇迷惑,以致生出不轨之心,罪该万死不可赦免。

徐禧偏袒李士宁,认为他无罪。

执政者支持徐禧,贬范百禄为监宿州酒。

哲宗即位后,范百禄升任中书舍人。

司马光恢复差役法,担心官吏受贿,想加上流配的刑罚。

范百禄坚决劝他说:

“百姓今天做了官,被受人贿赂,第二天罢官,就用财贿赂别人。

如果用重典处罚,黥面赭衣之人必将堵满道路。

”司马光醒悟(明白)说:

“如果没有你所说,我真是不了解(知晓)。

”这项工作于是就停下来。

   改吏部侍郎。

有议者想淘汰胥吏,吕大防主张淘汰一半,百禄说:

“不可。

如果淘汰一半那么失职的人会很多,不如慢慢清理他们,到现在缺少的职位不要补人,没几年,就能少一半人了。

”吕大防不听。

都水王孝先讨论回河故道的事情,吕大防心里向着他,命令范百禄去视察。

范百禄认为东流之水高仰,但河势却顺流而下,没法回河,就回去上报事情的情形,并且拿出神宗皇帝下令的不要堵塞故道的诏书一并上呈。

吕大防仍然说:

“大河东流,是中原最危险之事,现在塘泺已经坏了,界河淤泥充积,黄河将要往北改道了。

”范百禄说:

“塘泺有阻挡敌寇之名,却无抵御敌寇之实。

假如黄河向北改道,敌人就会有处于下游被水冲袭的忧虑,这对我们是有利的。

先帝公开颁布的诏书都在,为何胡乱动摇它。

”于是事情停下。

不久兼任侍读,进封翰林学士。

向皇帝进言分别邪正的方法,引导皇上知道做哪些事的人是公正之人,做哪些事的人是奸邪之人,林林总总,共二十多条。

希望汇总这些事情来察看情形,则谁邪谁正就清楚了。

百禄凭借龙图阁学士的身份任开封府知府,勤恳为民办事,监狱里无关押之囚,属下欲把牢里空无一人之事告诉百禄,百禄说,千里方圆的京畿却无一人入狱,这是皇上的仁德,不是府尹的功劳。

不许。

数月后,又担任翰林学士,被封为中书侍郎。

百禄说:

“这是三代以来的礼数,为何又想合祭呢?

‘成命’之颂,祭祀天地,都歌唱此诗,也就如同春夏祈谷而歌唱《噫嘻》,也难道是为了一次祭祀吗?

”争议了很久没有决断,直到被皇帝询问。

去世了,享年六十五,朝廷赠封他为银青光禄大夫。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莹,华阴人也。

梁龙德中,始解褐为康延孝从事。

后唐同光中,延孝镇陕州,会庄宗伐蜀,命延孝为骑将。

将行,留莹监修金天神祠。

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因遗一剑一笏觉而骇异明宗即位,以高祖为陕府两使留后,莹时在郡,以前官谒之,一见如旧相识,即奏署管记。

高祖历诸镇皆从之,累使阙下,官至御史大夫,赐金紫。

初,莹为从事,丁母忧,高祖不许归,以粗縗随幕,人或短之。

及入相,以敦让汲引为务。

监修国史日,以唐代故事残缺,署能者居职,纂补实录及修正史二百卷行于时,莹首有力焉。

少帝嗣位,拜守中书令。

明年,检校太尉本官,出为晋昌军节度使。

是时,天下大蝗,境内捕蝗者获蝗一斗,给粟一斗,使饥者获济,远近嘉之。

及契丹陷京城,契丹主迁少帝于北塞,莹与冯玉、李彦韬俱从。

契丹永康王代立,授莹太子太保。

周广顺初,遣尚书左丞田敏报命于契丹,遇莹于幽州。

莹得见华人,悲怅不已,谓田敏曰:

“老身漂零寄于此,近闻室家丧逝,弱子无恙,蒙中朝皇帝倍加存恤,东京旧第本属公家,亦闻优恩特给善价,老夫至死无以报效。

”于是南望稽首,涕泗横流。

未几,莹卒于幽州,时年六十七。

莹初被疾,遣人祈告于契丹主,愿归骨于南朝,使羁魂幸复乡里。

契丹主闵而许之。

及卒,遣其子易从、家人数辈护丧而还,仍遣大将送至京师。

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仍赐其子绢五百匹,以备丧事,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节选自《旧五代史·赵莹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因遗一剑一笏/觉而骇异/

B. 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因遗一剑一笏/觉而骇异/

C. 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因遗一剑一笏/觉而骇异/

D. 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因遗一剑一笏/觉而骇异/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解褐,指脱去平民衣服,始任官职。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使其从者衣褐”中,褐指平民衣服。

B. 实录,一般记录某一皇帝统治时期的大事,或私人记录祖先事迹,是纪传体的一种。

C. 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奉行嫡长子继承制,但历史上并不都是由嫡长子继承皇位的。

D. 稽首,《周礼》“九拜”里最隆重的拜礼,是臣子拜见君父的常见礼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莹提拔后学,着力修史。

担任宰相之后,他就将提拔后学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又选拔他们中有能力的人员修补实录、正史。

B. 赵莹治理蝗灾,方法巧妙。

担任晋昌军节度使时,天下发生蝗虫灾害,他以捕捉蝗虫换发救灾粮食,获得成效,受到称赞。

C. 赵莹他乡为官,心念故土。

赵莹跟随少帝到了契丹,后担任太子太保,但是在见到中原来的使臣时,伤感不已,向南悲叹流泪。

D. 赵莹客死他乡,归葬故里。

赵莹六十七岁时在幽州去世,儿子和其他家人护送他的灵柩回到中原,并且得到周太祖的赏赐和追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初,莹为从事,丁母忧,高祖不许归,以粗縗随幕,人或短之。

②莹初被疾,遣人祈告于契丹主,愿归骨于南朝,使羁魂幸复乡里。

【答案】

(1)C

(2)B

(3)A

(4)①当初,赵莹担任从事时,遭逢母亲的丧事,高祖不许他返回,他穿着粗布丧服随队供职,有的人因此非议他。

②赵莹刚染上疾病时,派人向契丹君主祈求,希望归葬于中原,让羁旅游魂有幸返回故乡。

【解析】【分析】

(1)本题画线部分,“功既集”作状语,意思是“祠庙建成之后”,其后断开;“神召于前亭”作“梦”的宾语,“忽梦神召于前亭”意思是“忽然梦见神仙在前亭召唤他”,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前程”是“富有”的宾语,“公富有前程”意思是“你有远大的前程”,是表意完整的一句话,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

故选C。

(2)B项,“实录,一般记录某一皇帝统治时期的大事,或私人记录祖先事迹,是纪传体的一种”理解有误,实录,应该是编年体的一种。

故选B。

(3)A项,“赵莹提拔后学,着力修史。

担任宰相之后,他就将提拔后学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又选拔他们中有能力的人员修补实录、正史”表述有误。

原文“以敦让汲引为务”的意思是“以敦厚谦让提拔后学为己任”,不能理解为“他就将提拔后学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又选拔他们中有能力的人员修补实录、正史”的说法对原文翻译理解不当,原文是“署能者居职”,意思为“赵莹便任命有才能的人任其职”,选拔的人员不一定就是他提拔的。

故选A。

(4)本题重点词语和句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