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七年级上册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04257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2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七年级上册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部编七年级上册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部编七年级上册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部编七年级上册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部编七年级上册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部编七年级上册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docx

《新部编七年级上册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七年级上册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部编七年级上册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docx

新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

新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下列对本首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悦耳动听,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友人旅途的艰难,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牵挂和惋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想象奇特,感人至深。

【答案】

(1)既表现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又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和劝慰。

(2)B

【解析】【分析】

(1)我把自己担忧的心拜托给明月,让它伴着你一直到夜郎西部。

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明月人格化,像一个知心人,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同情、担忧和关心安慰。

(2)B项,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杨花落尽”描绘了花朵凋零的凄凉画面,“子规啼”又让人想到杜鹃啼血,更增添凄凉氛围,故首句写景句渲染的是悲凉氛围。

故B错误,选B。

故答案为:

⑴既表现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又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和劝慰。

⑵B

【点评】⑴该题考查了重点语句的赏析,赏析格式一般为:

该句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浅层含义),表达了(深层含义).回答该题目时,可参照此格式来回答。

⑵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看到残夜未尽而旭日已经升起、旧年未逝而春意已经显现,生发了________的感慨。

他想托鸿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问候家乡的亲人。

(2)阅读画线诗句,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3)这首诗描写了长江的风光。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含“江”(长江)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①________”和“②________”。

(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

【答案】

(1)寄回家乡的书信何时才能送达

(2)图一,描绘一幅潮水上涨,湖面与两岸齐平,孤舟悬帆与湖面之上的景象。

正体现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潮平”“岸阔”“风正”“帆悬”的意象。

而图二中的潮落、水浅、帆停的景象与原诗句不符,故选图一。

(3)不尽长江滚滚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解析】【分析】

(1)该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

先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轻疾。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气概豪迈。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由此而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

(2)句中的“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

观察图一,画面写船行江中,帆正迎风飘扬。

而图二则是水落石出,明显与诗句内容不符。

(3)考查对诗句的积累。

只要写出的诗句包含“江”或与“长江”有关,书写不出现错字即可。

故答案为:

(1)寄回家乡的书信何时才能送达

(2)图一,描绘一幅潮水上涨,湖面与两岸齐平,孤舟悬帆与湖面之上的景象。

正体现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潮平”“岸阔”“风正”“帆悬”的意象。

而图二中的潮落、水浅、帆停的景象与原诗句不符,故选图一。

(3)不尽长江滚滚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会能力。

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先结合课下注释翻译为现代汉语,整体感知文本,再结合写作背景和具体语境分析画面描述的内容。

(3)本题考查学生古诗词的背诵能力。

诗词在背诵时不仅要注重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填写名句漏填和错填均不得分,一些易错字可结合词义去背诵。

对于结合诗文内容填写诗句,学生要多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情感,正确把握内容,才能准确地判断。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反映出来的季节是________季,从“________”词句中可以看出,理由是________。

(2)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对偶句发端,点明诗人出行的方式及途经的地点。

B.颔联“阔”写出春潮水涨之景,“悬”描写了舟顺风而行之态。

C.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D.全诗写景逼真,叙事确切,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答案】

(1)春

;归雁洛阳边

;春天到了,大雁飞回到北方去了

(2)C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对诗歌鉴赏的辨析。

本题涉及的考点有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情感和理解写作手法。

“江春入旧年”的意思是:

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

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信到洛阳去。

由此可以判断出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季。

(2)本题考查了对诗歌语句的赏析能力。

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

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

C项有误,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故答案为:

(1)春;归雁洛阳边;春天到了,大雁飞回到北方去了;

(2)C。

【点评】考查对诗歌语句的赏析能力。

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

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

4.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1)作者最难忘的是什么季节的杭州?

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2)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答案】

(1)杭州之秋。

他写杭州之秋,一写灵隐寺赏月赏桂,一写高亭之上观钱塘江潮。

(2)对杭州风物的热爱、赞美和眷恋之情。

【解析】【分析】

(1)“月中寻桂子”“看潮头”中秋节赏月尝桂子,看钱塘涌潮所以是秋季。

(2)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

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绚丽多彩,多么生机勃勃啊!

那迷人醉人的春色,当年在苏杭是曾经金属锰览过的,而今却没有那样的机会了。

诗不禁叹息地说:

叫人怎能不怀念江南呢?

结尾这个反问句,诉说了诗人对对杭州风物的赞美和眷恋,对江南深深的热爱。

故答案为:

⑴杭州之秋。

他写杭州之秋,一写灵隐寺赏月赏桂,一写高亭之上观钱塘江潮。

⑵对杭州风物的热爱、赞美和眷恋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内容,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对诗歌的理解进行回答。

⑵本题考查的是诗人情感的理解和分析,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人的生活经历和处境进行分析。

5.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江上

董颖①

万顷沧江②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③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④。

【注释】①董颖:

北宋诗人,作者是一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一生为生计常年奔走异乡。

②沧江:

因江水呈青色苍色故称“沧江”。

③摩挲:

用手抚摸。

④钓舟:

行舟。

(1)下面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构思新颖别致,以双鸥相伴来衬托诗人的孤寂。

B.此诗思路严谨,总体上由近观到远望,由所见到所思。

C.一二句分别写静景与动景,动静结合,既表现出境界的开阔,又表现出画面的生机活力。

D.用“万顷”“一双”数量上的对比,写出了秋景的辽阔澄明,也使形象鲜明突出。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诗的三四句。

【答案】

(1)B

(2)运用拟人修辞,用“摩挲”与“汝”将柳树拟人化,用手抚摸着数尺的柳树,希望它快快长大,等你枝条成阴时能系住我漂泊的扁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对柳大长大的期和等待,同时又表达了自己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解析】【分析】

(1)B“总体上由近观到远望”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

总体上应该是由远望到近观。

(2)“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我抚摸着岸边仅数尺高的小柳树,期盼盼你快快长大,等到你枝条成荫的时候能够系住我垂钓的扁舟。

用“摩挲”与“汝”将柳树拟人化,写出了诗人对柳树长大的期盼和等待。

诗人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也许明天又要登舟出发,因而诗人期待枝条成荫时,系住我垂钓的扁舟,这不仅抒写出了自己惜别的心情,又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故答案为:

⑴B

⑵运用拟人修辞,用“摩挲”与“汝”将柳树拟人化,用手抚摸着数尺的柳树,希望它快快长大,等你枝条成阴时能系住我漂泊的扁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对柳大长大的期和等待,同时又表达了自己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⑵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注意首先名著修辞方法,然后分析写出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感情。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这首诗写了哪两个时间?

哪两个空间?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时间:

分离的现在和会面的将来;空间:

诗人独处的巴山与亲人团聚的北方(长安)。

(2)全诗表达了游子漂泊异乡的孤寂伤感和盼望归期的思乡之情。

【解析】【分析】

(1)诗只有四句,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

时间,夏秋之交,即分离的现在;而“何当共剪西窗烛”是写会面的将来。

空间,“巴山夜雨”为诗人独处的巴山;想象中营造出了一个温馨浪漫的场面,即与亲人团聚的北方(长安)。

(2)读懂诗句的大意是作答的关键。

面对巴山的凄风苦雨,诗人想象到什么时候能够还乡,和友人夜坐西窗之下,共剪灯芯烛花,畅淡中又提起现在在巴山夜雨中的孤苦心境。

这情景是想象中的回味,这回味又慰藉了眼前巴山夜雨中孤苦的心。

真是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创设了一个与友人团聚的欢乐情景,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心情的郁闷、孤独、苦寂。

故答案为:

⑴时间:

分离的现在和会面的将来;空间:

诗人独处的巴山与亲人团聚的北方(长安)。

⑵全诗表达了游子漂泊异乡的孤寂伤感和盼望归期的思乡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内容的理解,要求考生熟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句进行回答。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中诗人的思想情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整体理解诗歌的内容,理解诗人表达情感的方法,抓关键语句进行分析理解。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田园乐

(唐)王维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1)诗的第二句中“夏寒”一词似乎违背季节常理,你是怎么理解的?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

(1)不违背,这里的“夏寒”不是指气候,而是指松树长得高大、茂盛,给人一种清凉之感。

(2)通过对绿绿的芳草,茂盛的长松,晚归的牛羊,还有可爱的孩童,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谐、宁静的乡村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理解,解答时要结合诗句加以理解。

落落长松夏寒的意思是:

夏季里高大的松树也带来阴凉。

“夏寒”的意思是夏季感到凉爽,这里是因为松树生长的茂盛,树阴很大给人带来清凉。

⑵本题考查诗歌意境的鉴赏,解答时要在读懂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作答。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的意思是:

傍晚牛羊自在地回归村头巷中,村里的儿童不认识官家的服装。

“牛羊”、不是衣冠的“童稚”很显然是描写乡村生活。

牛羊自在的吃草,小孩不识官家衣服,更不识官家人,所以也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

写出了田园生活的悠闲、质朴、平淡。

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官场的厌倦之意。

故答案为:

⑴不违背,这里的“夏寒”不是指气候,而是指松树长得高大、茂盛,给人一种清凉之感。

⑵通过对绿绿的芳草,茂盛的长松,晚归的牛羊,还有可爱的孩童,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谐、宁静的乡村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⑵做好本题要结合诗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平时对王维本人的诗作要多积累,对他的作品特点也要略知一二。

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的特点?

(2)“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

(1)梅子,芭蕉,柳花。

(2)“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呼应了诗题。

【解析】【分析】⑴首二句点明初夏季节,后二句表明夏日昼长,百无聊赖之意。

这首诗选用了梅子、芭蕉、柳花等物象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

诗人闲居乡村,初夏午睡后,悠闲地看着儿童扑捉戏玩空中飘飞的柳絮,心情舒畅。

⑵这首诗写芭蕉分绿,柳花戏舞,诗人情怀也同有景物一样清新闲适,童趣横生。

儿童捉柳花,柳花似也有了无限童心,在风中与孩童们捉迷藏。

不时有笑声漾起,诗人该是从睡梦中被它叫醒的。

“闲”字,不仅淋漓尽致地把诗人心中那份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表现出来,而且非常巧妙地呼应了诗题。

故答案为:

⑴梅子,芭蕉,柳花。

⑵“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呼应了诗题。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答题时应注意,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

⑵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炼字。

答题时应注意,步骤为: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9.诗歌鉴赏。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这是一首抒写________的五言律诗。

(2)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对偶句发端,点明诗人出行的方式及途经的地点。

B.颔联“阔”写出春潮水涨之景,“悬”描写了舟顺风而行之态。

C.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D.全诗写景逼真,叙事确切,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答案】

(1)思乡之情(乡愁、羁旅之思等)(意对即可)

(2)C

【解析】【分析】

(1)考查诗歌抒发的情感。

从“客路青山外”、“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等句的内容来看,应该是思乡之情。

(2)C“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错。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意思:

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

此两句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由此而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

故选C。

故答案为:

⑴思乡之情(乡愁、羁旅之思等)(意对即可)

⑵C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题材的把握,注意结合画龙点睛的诗句明确题材。

⑵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10.阅读刘禹锡《秋词》,完成问题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

此诗是作者被贬朗州时的作品。

(1)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

【答案】

(1)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2)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

原因是在如此秋高气爽的天气,看见黄鹤直冲云霄,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诗情广阔,于是说我言秋日胜春朝。

【解析】【分析】

(1)“晴空一鹤排云上”一句,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景观的描绘,展现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排”字所展现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2)振翅高飞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宏图。

身处贬官遭遇中的诗人,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

因此诗人说“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把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故答案为:

⑴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⑵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

原因是在如此秋高气爽的天气,看见黄鹤直冲云霄,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诗情广阔,于是说我言秋日胜春朝。

【点评】⑴本题属于古诗中“炼字”问题。

所谓“炼字”,指某一字在写景表意上有独特的效果,这类字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往往用“以动写静”和“比喻拟人”等方法,来突出景物的奇特之处,表达作者情感。

⑵抓住“我言秋日胜春朝”一句,理解诗人与古人对比,表达自己对秋的不同的感受,即可体会到诗人乐观的精神。

1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秋词(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使引诗情到碧霄。

(1)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

是运用什么手法表现的?

(2)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

【答案】

(1)表现了时任乐观豁达的心境。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

(2)借一鹤冲天而上的形象表明心志:

在厄运面前不低头,奋发向上。

【解析】【分析】

(1)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

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表达了时任乐观豁达的心境。

“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

(2)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在厄运面前不低头,奋发向上。

故答案为:

⑴表现了时任乐观豁达的心境。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

⑵借一鹤冲天而上的形象表明心志:

在厄运面前不低头,奋发向上。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思想情感及写作手法的把握。

要求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在此基础上理解情感和分析写作手法。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象的理解。

注意抓住重点句子的理解,体会意象的作用。

12.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新晴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从诗中的“________ ”、“________ ”、“昼梦”、“南风”等意象可知,这首诗写的是夏季的生活场景。

(2)本诗中“偷”字用得好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答案】

(1)青苔;绿树

(2)“偷”字用的好,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南风这个旧相识的顽皮可爱,也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

【解析】【分析】

(1)根据夏季景物的特点答题。

“新苔”满地说明是夏天,“绿树”也说明是夏天。

(2) 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夏季的中午,诗人午睡醒来,发现不知什么时候南风把房门吹开,正不停地掀起桌上的书页。

因此这里的“偷”是“偷偷的,在人不知不觉时”的意思,它把南风拟人化,写出了南风这个旧相识的顽皮可爱,也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

故答案为:

⑴青苔;绿树

⑵“偷”字用的好,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南风这个旧相识的顽皮可爱,也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所写季节、时间的能力。

每个季节,甚至每个季节每个时段都有其代表性的事或物,答题时只要结合诗中有关信息分析即可。

⑵该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分析,考查的是炼字的艺术。

分析“炼字”的妙处,先看诗句写什么内容,然后看所“炼”之字在诗句景物描写或情感的表达方面富有怎样的表现力,起到什么作用。

13.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首句描写哪些景物?

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请从修辞的角度对诗歌的后两句进行赏析。

【答案】

(1)首句描绘了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

诗人通过描绘这种暮春景象,渲染了一种哀伤愁苦的气氛。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把离别的愁绪托付给明月;希望明月尽快带去诗人对朋友的问候。

【解析】【分析】

(1)首句描绘“杨花落尽”、“子规啼”,是一句自然环境描写,可从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来分析:

表明的时间季节,渲染了凄凉冷落的气氛,烘托了离别忧伤的心情。

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您一直到夜郎以西。

这句诗将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拟人化,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表达了诗人对王昌龄的同情、关切和慰藉。

故答案为:

⑴首句描绘了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

诗人通过描绘这种暮春景象,渲染了一种哀伤愁苦的气氛。

⑵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把离别的愁绪托付给明月;希望明月尽快带去诗人对朋友的问候。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诗歌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整体感知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题干的要求进行分析理解。

⑵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

解答此题要整体理解诗歌,注意作者的人生经历、所处环境,结合诗句的意思和表现手法进行赏析。

14.阅读下面两首李白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第一首诗中,诗人在暮春时节,听到友人被贬谪的消息,又无法与友人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________,向友人遥致思念;第二首诗中,作者同样是与友人分别,用________来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

(2)在古诗文中,还有许多歌颂友谊,抒发怀友之情的句子,请你再写出连续的两句。

(本套试题中出现的诗词除外。

每句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

【答案】

(1)明月;地点转换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