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03542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教案.docx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教案.docx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教案

单元教学计划

(第9单元)

 

 

单元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知识,有了初步的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经验。

在此基础上,学习运用分段统计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为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奠定基础。

 

初步学会简单的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并能对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统计过程,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统计,学生激发学习的兴趣;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对数据进行恰当的分段并按分段进行整理。

教学难点:

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主要学习用“分段统计”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

为此,教学时要做到:

1、边开展活动边收集数据是本节课学习的前提。

本单元的最大特点就是他的活动性,学生只有在活动中收集到了一些原始数据,才有可能再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段整理。

所以,建议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或者在课前专门布置),举行相关的体育活动,当然也未必局限于课本中的活动内容,也可根据本校实际开展其他的锻炼活动。

但要注意,活动不是数学课的目的,目的是要把活动中的原始数据记录下来,收集出来。

2、由乱到治是让学生务必体会到的。

统计的功能是什么,那就是面对杂乱、无序的数据,如何使他们变得清晰、有序。

所以本单元的学习一定要让学生经历整理数据的三个阶段。

(l)面对杂乱、无序、众多的数据不知道怎么办,说不出规律阶段。

(整理前阶段)

(2)通过分段统计,使数据脱离原始的低级状态,变得有序、规则、简捷。

(整理阶段)

(3)面对统计后的数据会有所发现。

统计不是目的,目的是发现规律。

所以教学中要训练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

(分析与决策阶段)

 

媒体资源:

课件

生活资源:

利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来培养他们应用数学的意识。

 

本单元共4课时

 

课时备课

课题:

_统计____课型:

__新授__总课时:

_______授课日期:

一、导学目标:

1、结合真实的情境,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会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学会用简单问题的统计表整理数据的方法。

能够根据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简单的。

2、在统计的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能力和与人合作的交际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分析、实践能力。

3、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有序的观察、有条理的思考习惯和应用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欢乐。

二、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

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会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学会用简单的统计表整理数据的方法。

能够根据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有序的观察、有条理的思考习惯和应用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欢乐。

三、课前准备:

课件

四、导学过程

导学环节设计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景,进入新知学习。

1、师生谈话:

二年级一班学生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各种体育运动。

其中有跳远的、50米赛跑的、做仰卧起坐的、扔球的。

教师小结:

希望同学们都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这节课我们就帮二年级一班的同学统计一下,他们班锻炼的情况如何,好吗?

板书:

我锻炼我健康——统计

二、运用情境,探究新知。

2、看完之后,请同学们说说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会说:

“体育课上同学们都在做什么运动?

有多少人上体育课?

立定跳远的有多少人?

做仰卧起坐的有多少人?

50米跑的有多少人?

扔球的有多少人?

3、如果学生没有回答出教师要求的问题,那么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思考:

同学们进行这些体育项目的成绩如何呢?

你能针对他们的成绩提出什么问题吗?

(这时学生可能就会说:

“同学们立定跳远的成绩怎么样呢?

50米跑成绩怎么样?

这时教师要给予表扬,鼓励。

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提问题)

4、先解决学生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跳远成绩怎样?

将统计的数据出示给学生,并将第一小组立定跳远成绩的统计表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小组里进行添表。

第一小组立定跳远成绩表

姓名

成绩(厘米)

5、电脑演示学生汇报的结果:

成绩(厘米)99及99以下100—129130—159160及160以上

人数

6、根据表格进行小结:

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

我发现成绩在()的人数最多,在()的人数最少。

我还发现…….

7、完成统计表,让学生看统计表。

“你能知道什么?

还想知道什么?

”让一名学生做小老师提问学生,生生互问互答,相互评价,自己评价。

教师赞赏学生能用数学的眼光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很令人佩服。

三、试一试。

1、在教师引导探究“立定跳远统计统计表”的基础上,学生自主完成“50米跑统计表”的填写。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电脑演示学生汇报的结果:

成绩(秒)9以下9—1212以上

人数

3、根据表格进行小结:

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

我发现成绩在()的人数最多,在()的人数最少。

我还发现…….

四、巩固练习,加深印象。

1、通过课前录像引出“仰卧起坐成绩表”。

鼓励学生独立设计统计表。

电脑出示:

仰卧起坐成绩表

姓名

成绩(个)

电脑演示学生汇报的结果:

仰卧起坐统计表

成绩(个)10-1515-2020-2525以上

人数

根据表格进行小结:

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

我发现成绩在()的人数最多,在()的人数最少。

我还发现…….

五、反思延伸

1、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学生们争先恐后回答:

“我学会了怎样统计成绩”;“我想统计我们班的同学参加学校各种兴趣小组同学的活动成绩”;“我想统计从家到学校的路程和时间”。

2、教师小结,并将学生统计自己“从家到学校的路程和时间”定为数学实践作业。

五、练习作业设计:

自主练习

六、板书设计:

我锻炼我健康-----------统计

 

七、教后反思:

 

课时备课

课题:

我锻炼我健康课型:

新授总课时:

授课日期:

一、导学目标:

1、结合真实的情境,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会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学会用简单问题的统计表整理数据的方法。

能够根据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简单的。

2、在统计的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能力和与人合作的交际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分析、实践能力。

3、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有序的观察、有条理的思考习惯和应用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欢乐。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在统计的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能力和与人合作的交际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分析、实践能力。

学习难点:

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有序的观察、有条理的思考习惯和应用意识。

三、课前准备:

课件

四、导学过程

导学环节设计

二次备课

一、复习整理、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吗?

二、延续作业、继续巩固。

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出话题:

“同学们每天上学放学时,留心观察你从家到学校的路程和所以的时间了吗?

上次留的实践作业你们完成的怎么样呢?

现在来分享一下你们的成果,好吗?

”(引出自主练习2)

电脑出示:

从家到学校的路程统计表

从家到学校的路程1千米以下1-3千米3千米以上

人数

电脑演示学生汇报的结果:

从家到学校的时间统计表

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分)9及9以下10-1920-2930及30以上

人数

根据表格进行小结:

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

我发现()的人数最多,在()的人数最少。

我还发现…….

教师小结,赞赏学生大胆探究的做法。

三、自主练习,解决问题。

1、教师继续引出话题:

“同学们的实践作业完成的真棒,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决定带你们去参加拍球比赛。

”(引出自主练习1)

请学生看书上二年级一班同学1分钟拍球比赛成绩表。

完成下面统计表。

电脑出示:

1分钟拍球统计表

成绩(下)59及59以下60-7980-99100及100以上

人数

根据表格进行小结:

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

我发现成绩在()的人数最多,在()的人数最少。

我还发现…….

教师小结,对学生的正确做法给予鼓励和赞扬。

2、教师再次引出话题:

“同学们在激烈的比赛之后,回到教师开始休息了,在休息之后他们又将进行有趣的脑力大比拼,我们去看看吧!

”(引出自主练习3)

(1)准备一张长24厘米,宽10厘米的纸和一些硬币,与小组同学一起做搭拱桥的实验。

小组内学生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变化“桥墩”的距离,记录纸桥最多能放硬币的个数。

电脑出示:

“桥墩”距离

(厘米)6810121416

硬币个数

根据表格进行小结:

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

我发现在()的人数最多,在()的人数最少。

我还发现…….

教师小结,对学生的正确做法给予鼓励和赞扬。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练习作业设计:

自主练习

六、板书设计:

我锻炼我健康-------统计

 

七、教后反思:

 

课时备课

课题:

我学会了吗课型:

新授总课时:

授课日期:

一、导学目标:

1、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统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数学的应用性。

2、进一步检测能否较熟练运用简单的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进行统计,并能对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3、在与同伴合作统计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进一步检测能否较熟练运用简单的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进行统计,并能对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学习难点:

在与同伴合作统计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前准备:

课件

四、导学过程

导学环节设计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景,引入问题

1.谈话:

喜欢读书吗?

都读了哪些有益的课外书?

想了解其他同学的读书情况吗?

2.出示“阳光小学二年级一班学生一学期读课外书的情况调查表”。

(1)观察:

从调查表中,你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

你还想了解哪些数学信息?

(2)讨论:

怎样能又快又准确的了解到到这些数学信息?

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成员听一听

(3)交流汇报

3.小结:

当调查表中呈现的信息、数据较多时,为了能够一目了然的清楚地看到信息的情况,我们经常采用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来进行统计。

二、自主练习,合作探究:

1、说一说:

要进行分段统计要注意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回忆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鼓励学生用语言表述清楚。

2、想一想:

“阳光小学二年级一班学生一学期读课外书的情况”该怎样分段最合理?

分几段?

怎样分?

选择恰当的分段的标准是进行分段整理数据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想法。

3、议一议:

课本也提供了一种分段的标准,你觉得怎样?

课外书本数9及9以下10~1415~1920及20以上

人数

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分段标准与课本的分段标准进行比较,体会标准的多样性、合理性。

4、做一做:

按课本的分段的标准进行统计

学生独立完成

5、评一评:

集体订正答案

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出错的原因,整理信息的方法,渗透学习习惯及学习态度教育。

6、讲一讲:

从你整理的统计图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你平时有没有读课外书的好习惯?

读课外书有什么好处?

与同学交流一下你读课外书的情况。

三、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收获?

五、练习作业设计:

六、板书设计:

我学会了吗

七、教后反思:

 

课时备课

课题:

实践活动----户外活动课型:

练习总课时:

授课日期:

一、导学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

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三、课前准备:

课件

四、导学过程

导学环节设计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哪些户外活动吗?

生答。

今天老师带大家到操场去看看(课件演示课间活动的场面)。

户外活动对我们身体的成长,有很大益处,那想一想你们每天活动多长时间呀?

今天我们就利用学过的统计表、统计图调查,同学户外活动的情况。

2、探究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1、分组,制定活动计划。

启发学生:

你准备怎样调查?

小组交流你的想法。

2、收集数据的过程。

评价,鼓励学生想出了的办法。

请同学们拿出老师给你准备的我班同学“户外活动时间调查表”,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而且又比较简便的方法来记录同学户外活动时间。

建议学生先小组内调查,然后各小组交换获得信息。

活动时间半小时以下半小时~1小时1小时以上

人数

3、整理数据的过程

(1)同学们收集得到的是我班同学户外活动时间的原始数据,从这些数据能看出我班同学

活动时间整体情况吗?

(不能)

那怎样才能清楚的看出我班同学户外活动的整体情况。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刚才调查的数

据,可以把同学户外活动时间分为几类?

(学生分析交流)老师准备了一张表,我们可以把统计的结果填在这样的表格里,这张表格叫什么?

(统计表)

观察统计表,分几栏?

把同学们户外活动的时间分为几组?

(分两栏,分成了三组:

半小时、半小时-一小时、1小时以上)。

怎样把我们搜集的数据,整理填写到统计表中呢?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指导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完成统计表。

(2)如果要表示出户外活动时间的人数,我们还过用什么方法呢?

(用颜色图格子)。

出示统计图。

半小时以下人数半小时~1小时人数1小时以上人数

现在图上一个格子表示什么呢?

(人数),一个格表示多少人?

(1人)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

描述、分析的过程。

分析讨论:

从这张统计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知道了什么?

这样制统计图有什么好处?

4、小结

生活中到处都要用到统计知识,那你所知道的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统计知识呢?

同学们最喜欢哪种动物?

哪一个学习小组的数学成绩最好?

我们平时最喜欢吃的早餐是那些?

……

三、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1、用所学“统计”知识选出小朋友最喜欢哪动物是什么?

谈话:

这是有一个班的同学统计的他们最喜欢的动物,咱们来看一看喜欢小猫的有几人(8人)……下面我们把喜欢各种动物的人数制成统计图。

同学们看用一个格子表示一个人行不行啊?

(不行)为什么?

那用一个格子表示几个人合适呢?

(2个)现在就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发给你的题卡,完成你手上的统计图。

分析:

从这张统计图上你能看出什么呢?

2.下面我们来统计一下我们班同学最喜欢吃的菜是什么?

谈话:

要完成这个统计,你们会用什么方法来收集数据呢?

学生回答自己的想到的方法:

喜欢哪类菜的小朋友就举手,下面的同学就数…….

教师提示:

我们也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人的方法完成统计图。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

讨论:

从这张统计图上你能看出什么呢?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你还想对老师或者同学说些什么吗?

五、练习作业设计:

六、板书设计:

七、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