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化学选修4学案第1章 第1节 课时2 热化学方程式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99515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35.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考化学选修4学案第1章 第1节 课时2 热化学方程式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考化学选修4学案第1章 第1节 课时2 热化学方程式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考化学选修4学案第1章 第1节 课时2 热化学方程式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考化学选修4学案第1章 第1节 课时2 热化学方程式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考化学选修4学案第1章 第1节 课时2 热化学方程式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考化学选修4学案第1章 第1节 课时2 热化学方程式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docx

《人教版高考化学选修4学案第1章 第1节 课时2 热化学方程式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考化学选修4学案第1章 第1节 课时2 热化学方程式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考化学选修4学案第1章 第1节 课时2 热化学方程式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docx

人教版高考化学选修4学案第1章第1节课时2热化学方程式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课时2 热化学方程式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学习目标:

1.热化学方程式是运用符号定量表示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重点)2.能通过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量实验,培养观察记录实验信息通过加工分析获得结论的能力。

(难点)3.通过中和反应反应热的误差分析,探究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和优化,提出进一步改进方案。

[自主预习·探新知]

一、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

能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特点

(1)指明了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若在25℃、101kPa时进行的反应,可不注明。

(2)在化学方程式右边注明ΔH的数值、符号和单位。

(3)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用括号注明了它们在反应时的状态。

常用s、l、g分别表示固体、液体和气体,溶液中用aq表示。

(4)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因此可以为分数。

微点拨:

可以从物质的状态,热量的数值及ΔH的符号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

3.意义

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如:

H2(g)+

O2(g)===H2O(l) ΔH=-285.8kJ/mol,表示在25℃、101kPa,1molH2与

molO2完全反应生成1mol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285.8kJ。

二、中和热的测定

1.中和热

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表示为H+(aq)+OH-(aq)===H2O(l) ΔH=-57.3kJ·mol-1。

2.实验原理

通过一定量的酸、碱溶液在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计算反应放出的热量,由此求得中和热。

3.实验仪器装置

(1)将下列实验装置中各仪器(或物品)的名称填在横线上。

(2)实验过程中,还需要的其他仪器有50mL量筒(2个)。

4.实验数据

测定反应的初始温度,重复三次,代入公式Q=cmΔt计算。

[基础自测]

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导学号:

80192012】

(1)1molCO完全转化为CO2放出283kJ的热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4gC(s)与足量H2O(g)反应生成CO(g)和H2(g),吸收262.6kJ热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CO转化为CO2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2molCO生成CO2放出热量为2×283kJ=566kJ,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O(g)+O2(g)===2CO2(g) ΔH=-566kJ·mol-1。

(2)1molC(s)与足量H2O(g)反应生成CO(g)和H2(g)吸收的热量为

=131.3kJ。

【答案】 

(1)2CO(g)+O2(g)===2CO2(g)

ΔH=-566kJ·mol-1

(2)C(s)+H2O(g)===CO(g)+H2(g)

ΔH=+131.3kJ·mol-1

[合作探究·攻重难]

热化学方程式书写与正误判断

1.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与注意事项

(1)书写“三”步骤

①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②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

③写出ΔH的数值、单位及符号。

(2)注意“五”事项

①要在物质的化学式后面用括号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

一般用英文字母g、l和s分别表示气态、液态和固态,水溶液中的溶质则用aq表示。

②ΔH的单位是kJ·mol-1。

③根据焓的性质,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ΔH也不同。

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加倍,则ΔH的数值也加倍。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上不用标明反应条件。

⑤必须标明ΔH的符号,放热反应ΔH为“-”,吸热反应ΔH为“+”,正负号不可省略。

2.判断热化学方程式正误的“五审”

[对点训练]

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SO2+O2

2SO3 ΔH=-196.6kJ/mol

B.N2(g)+2O2(g)===2NO2(g) ΔH=+67.7kJ/mol

C.C(s)+O2(g)===CO2(g) ΔH=+393.5kJ/mol

D.H2O(l)===H2(g)+1/2O2(g)

ΔH=+285.8kJ/mol

D [A项,未注明反应物,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故错;B项,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应为N2(g)+O2(g)===2NO(g),故错;C项,C与O2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故错。

]

2.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导学号:

80192013】

(1)16gCH4(g)与适量O2(g)反应生成CO2(g)和H2O(l),放出890.3kJ热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拆开1molH—H键,1molN—H键,1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则N2(g)与H2(g)反应生成NH3(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3mol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的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可得热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为N2+3H2

2NH3,ΔH=(946+436×3-391×6)kJ·mol-1。

(3)化学方程式为B2H6+3O2===B2O3+3H2O,则1molB2H6(g)完全燃烧放出2165kJ热量。

【答案】 

(1)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kJ·mol-1

(2)N2(g)+3H2(g)

2NH3(g) 

ΔH=-92kJ·mol-1

(3)B2H6(g)+3O2(g)===B2O3(s)+3H2O(l) 

ΔH=-2165kJ·mol-1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思考交流]

甲同学用50mL0.50mol·L-1的盐酸与50mL0.55mol·L-1的K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计算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结论:

H+(aq)+OH-(aq)===H2O(l) ΔH=-57.3kJ·mol-1。

(1)实验装置中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 目的是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的损失。

(2)装置中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能否用金属(不与酸、碱反应)质环形搅拌棒代替?

为什么?

【提示】 不能。

原因是金属质环形搅拌棒易导热,造成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

(3)实验中为何使用0.55mol/LKOH溶液与0.50mol/L盐酸反应,而不是选用0.50mol/LKOH溶液?

【提示】 碱过量的目的是保证盐酸完全反应。

(4)能否用浓硫酸代替盐酸?

对结果会产生什么影响?

【提示】 不能。

浓硫酸溶解于水时放热,所测ΔH偏小,即ΔH<-57.3kJ·mol-1。

(5)能否用醋酸代替盐酸或用氨水代替KOH溶液?

对结果会产生什么影响?

【提示】 不能。

弱酸、弱碱电离吸热,所测ΔH偏大,即ΔH>-57.3kJ·mol-1。

(6)乙同学将甲同学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所示:

①简易量热计

②简易量热计

分析一下改进后的装置比甲同学的装置有何优点?

【提示】 改进装置保温绝热效果更好,实验结果误差小。

1.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原理的理解

(1)中和反应的对象为酸、碱的稀溶液。

这是因为浓酸和浓碱相互混合时因稀释会放出热量。

(2)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l) ΔH=-57.3kJ·mol-1;中和热与参加反应的强酸、强碱的种类、用量无关。

(3)弱酸或弱碱在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随着反应的进行,继续电离并吸收热量,所以它们的中和热数值小于57.3kJ·mol-1。

例如:

利用同样的方法测定氨水与盐酸、NaOH溶液与醋酸的反应热,则所测ΔH>-57.3kJ·mol-1,即中和热数值小于57.3kJ·mol-1。

(4)若测定硫酸与Ba(OH)2溶液的反应热,则所测ΔH偏小,即中和热数值大于57.3kJ·mol-1,这主要是因为Ba2+和SO

生成难溶物BaSO4也会放出热量。

2.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实验中产生误差的原因

(1)装置方面:

装置的隔热保温效果不好,造成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而引起误差。

(2)操作方面

(3)读数方面

[对点训练]

3.已知:

H+(aq)+OH-(aq)===H2O(l) ΔH=-57.3kJ·mol-1。

下列反应中能放出57.3kJ热量的是(  )

【导学号:

80192014】

A.1L1mol·L-1的稀H2SO4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

B.稀盐酸与氨水反应生成1molH2O

C.稀盐酸与稀Ba(OH)2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

D.稀NaOH溶液与95%浓硫酸反应生成1mol水

C [A项,生成2molH2O(l),放出114.6kJ热量;B项,氨水为弱碱溶液,NH3·H2O电离吸热,故放出热量小于57.3kJ;D项,浓H2SO4溶于水放热,故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

]

4.在量热计中(如图所示)将100mL0.50mol·L-1的CH3COOH溶液与100mL0.55mol·L-1NaOH溶液混合,温度从298.0K升高到300.7K,已知量热计的热容常数(量热计各部件温度每升高1K所需要的热量)是150.5J/K,溶液密度均为1g/mL,充分混合后溶液的比热容c=4.184J/(g·K)。

(1)CH3COOH的中和热ΔH=________。

(2)CH3COOH的中和热的文献值为56.1kJ·mol-1,你认为

(1)中测得的实验值出现偏差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NaOH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CH3COOH的中和热与HCl的中和热数值相比,____________________较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根据题中所给信息可推算出酸和碱的物质的量,酸为0.050mol,碱为0.055mol,可知碱是过量的,应以酸的量计算,算出生成0.050mol水时放出的热量,进而算出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即可得出CH3COOH的中和热:

ΔH=

=-5.33×104J/mol=-53.3kJ·mol-1。

(2)本实验方法测得的CH3COOH的中和热数值小于文献值,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量热计的保温瓶绝热效果不好;②酸、碱溶液混合不迅速;③温度计不够精确等。

(3)过量的碱能保证CH3COOH完全被中和,从而提高实验准确度。

(4)CH3COOH是弱酸,只是少部分电离,发生电离时要吸热,中和时放热较少。

【答案】 

(1)-53.3kJ·mol-1 

(2)①量热计的保温瓶绝热效果不好,②酸、碱溶液混合不迅速,③温度计不够精确等 (3)保证CH3COOH完全被中和,从而提高实验准确度 (4)HCl的中和热数值 CH3COOH是弱酸,只是少部分电离,发生电离时要吸热,中和时放热较少

[当堂达标·固双基]

1.在进行中和热的测定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反应前酸、碱溶液的温度要相同

B.测量溶液的温度计要一直插在溶液中

C.为了使反应均匀进行,可以向酸(碱)中分次加入碱(酸) 

D.为了使反应更完全,可以使酸或碱适当过量

C [分次加入混合时,容易造成热量损失,使测试结果不准确。

]

2.在25℃、101kPa下,1g乙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9.71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2H5OH(l)+3O2(g)===2CO2(g)+3H2O(l) ΔH=+1366.7kJ·mol-1

B.C2H5OH(l)+3O2(g)===2CO2(g)+3H2O(l) ΔH=-1366.7kJ·mol-1

C.

C2H5OH(l)+

O2(g)===CO2(g)+

H2O(l) ΔH=-29.71kJ·mol-1

D.C2H5OH(l)+3O2(g)===2CO2(g)+3H2O(l) ΔH=-29.71kJ·mol-1

B [乙醇燃烧是放热反应,ΔH应为“-”,A不正确;1gC2H5OH燃烧放出29.71kJ热量,则1mol(46g)C2H5OH燃烧放出的热量为1366.7kJ。

]

3.强酸和强碱在稀溶液中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H+(aq)+OH-(aq)===H2O(l) ΔH=-57.3kJ·mol-1

已知:

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l) ΔH=-Q1kJ·mol-1

HNO3(aq)+NaOH(aq)===NaNO3(aq)+H2O(l) ΔH=-Q2kJ·mol-1

CH3COOH(aq)+NH3·H2O(aq)===CH3COONH4(aq)+H2O(l) ΔH=-Q3kJ·mol-1

上述均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Q1、Q2、Q3的关系正确的是(  )

A.Q1=Q2=Q3=57.3 B.Q1>Q2>Q3>57.3

C.Q3

C [因为醋酸、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随着中和反应的进行,醋酸、一水合氨发生电离。

电离过程为吸热过程,故弱酸、弱碱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弱酸、强碱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强酸、强碱反应放出的热量。

]

4.用50mL0.50mol·L-1盐酸与50mL0.55mol·L-1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

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

【导学号:

80192015】

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如果用60mL0.50mol·L-1盐酸与50mL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解析】 (3)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因而所求中和热数值相等。

(4)由于NH3·H2O电离时吸热,所以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偏小。

【答案】 

(1)环形玻璃搅拌棒 

(2)偏小 (3)不相等 相等 中和热是指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所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4)偏小

[题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