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技术.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93758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22 大小:15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与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科学与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科学与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科学与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科学与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与技术.docx

《科学与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与技术.docx(1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学与技术.docx

科学与技术

三、试题类型举例

  

(一)填空题

  1.原子能释放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利用最多是________?

  

(二)选择题

  1.18世纪末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指出:

“技术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________。

  A.规则体系B.规章制度C.评价体系D.规定

  (三)名词解释

  1.工业革命

  2.纳米材料

  (四)简答题

  1.简述生物技术的定义与范围。

  2.简述大爆炸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宇宙大爆炸的过程。

  (五)论述题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衰变反应;裂变反应;聚变反应;裂变反应

  

(二)选择题

  1.A.

  (三)名词解释

  1.工业革命也称产业革命,指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欧洲资本主义的机器大工业代

  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

  2.纳米材料就是用特殊的方法将材料颗粒加工到纳米级(10-9米),再用这种超细微粒子制造人们需要的材料。

  (四)简答题

1.生物技术也可称为生物工程,它是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的理论基础

  上,建立起来的一个综合性技术体系。

生物技术可分为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两大类,传统生物技术是应用发酵、杂交育种等传统的方法来获得需要的产品,现代生物技术是以生物化学或分子生物学方法改变细胞或分子的性质而获得需要的产品。

这也是我们一般所认为的生物技术。

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微生物的发现,二战期间抗生素的特殊需求,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现代生物技术的雏形逐步形成,20世纪70年代DNA体外重组的成功,标志着现代生物技术的正式诞生。

  根据操作的对象和技术,现代生物工程一般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

  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其中,基因工程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

  2.“宇宙大爆炸理论”是现代宇宙学中最著名、也是影响最大的一种学说,它是到目前为

  止关于宇宙起源最科学的一种解释。

大爆炸理论的主要观点是认为整个宇宙最初聚集在一个“原始原子”中,然后突然发生大爆炸,使物质密度和整体温度发生极大的变化,宇宙从密到稀、从热到冷、不断膨胀,形成了我们的宇宙。

最初那次无与伦比的爆发就被称为大爆炸,这一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则被称为宇宙大爆炸理论。

  (五)论述题

  1.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人类应当享有与自然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权利,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不损害、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以及长期延续的发展,它是一种健康的、公正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从产生一直发展到现在,经过不断地深化,其含义已扩展到包括自然环境的改善、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等各个领域。

  2.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概括地说就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维护与之相适应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基础,最终实现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和生态安全,保证满足当代人和后代人合理增长的精神需要。

归纳起有以下几点:

  

(1)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2)营造“合理、优化、有序、文明”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

  (3)完成“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的逻辑自洽和多维临界阈值匹配。

  (4)寻求“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生产资本、社会资本”的科学组合。

  (5)有序地控制并达到“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资源能源的消耗速率、生态的退化速率”三个“零增长”。

  (6)既满足当代人不断增长的需求,又泽及后代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7)既满足一个地区不断增长的需要,又不损害其他地区不断增长的需求,消除贫困和不合理的区域差异。

绪论

  一、内容提要

  绪论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第二部分分别阐述科学与技术的内涵,并突出内涵的发展变化,第三部分从联系和区别的角度,阐述了科学与技术的关联。

  二、重点与难点

  绪论的重点是科学与技术的内涵及其关系,

  三、教学辅导

  几百年来,整个人类物质文明的大厦,都是建立在现代科学和技术理论的基础之上的。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获得了辉煌的胜利,我们享受着这种辉煌,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那么,给我们带来美好生活的科学与技术是什么?

它们两者又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本章的中心内容是学习和理解科学、技术的基本概念以及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为此,我们将其分解为下列6个问题。

  1.什么是科学?

  什么是科学?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并非容易。

科学是一个很难界定的名词。

以英国著名科学家贝尔纳为代表的学者认为,科学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会有不同的含义。

事实上,科学本身在不断地发展,我们对科学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1)科学的内涵

  1)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

  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是历史上一代又一代的许多科学家,不断的探索、努力而形成的知识体系。

例如:

英国科学家牛顿,他创立的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典范。

这些定律揭示了客观世界物体的运动规律。

但牛顿自己说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因为他是在伽利略等前人的工作基础上,才完成了当时物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将天上力学和地上力学综合在一起,形成了经典力学体系。

  随着人类对自然界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认识逐步加深,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水平逐渐提高,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将这些认识综合在一起,通过概念系统形成了一定的知识体系,科学就诞生了。

  2)科学是一种探索的过程

  科学是一个产生知识和形成知识体系的过程,而知识的发展变化又是不可避免的。

例如:

牛顿运动定律,其内含的绝对时空观,到了20世纪初就不得不进行修正,被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时空观所取代。

  科学是分析、研究事物的一个过程。

在此过程中人类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又不断地以事实为依据,用实践检验理论的正确性。

科学在不断摒弃错误的认识,建立正确的理论,自我矫正的探索过程中不断前进。

  3)科学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

  如果说,16世纪科学是以伽利略为代表的科学家的个体活动时代,17世纪是以牛顿为代表的松散的群众组织—皇家学会时代,18世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以爱迪生为代表的集体研究时代,当代科学活动突破了以往的一切形式。

人们开始把科学称为“大科学”,认为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是一项国家事业,企业和政府都直接参与了科学事业,在科学活动中实现了科学家与企业家、政治家的结合。

  当今科学活动的规模迅速加大,研究的课题领域越来越复杂,而科学研究所需的信息是全球性的,科研耗资也是十分巨大的,不同学科间的联系日益加深,有人说科学进入了国际合作的跨国建制时代。

  科学具有社会属性,科学家探究活动的结果,体现了整个人类社会的智慧和劳动的结晶,科学不仅仅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相关活动和科学家的事业,更是一项整个人类社会的事业。

  2.什么是科学认识发展的动因?

  科学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动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存在于科学外部的,二是存在于科学内部的。

  

(1)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动因

  恩格斯曾经指出:

“经济上的需要曾经是,而且越来越是对自然界的认识进展的主要动力”。

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生产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例如古代天文学和古代力学就是在古代农牧业和建筑、航海等需要的刺激下发展起来的。

  一般地说,在19世纪中叶以前,科学是落后于生产和技术的,它的发展是在生产需要的推动下进行的。

那时科学、技术和生产之间的关系,往往是生产实际的需要刺激技术的进步,再促进科学的发展。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生产—技术—科学,生产和技术的实践为科学理论的形成奠定基础。

  而从19世纪下半叶以后,这种关系有了微妙的变化。

科学理论研究不仅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还为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形成了科学—技术—生产的发展顺序。

例如,无线电技术就是麦克斯威电磁场理论预言被证实后,才发展起来的。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转变呢?

这是因为在十九世纪中叶以前,人们研究的科学领域主要涉及宏观的、低速运动现象。

工业技术所利用的,也是人们早已熟悉的自然界的“力”和物质。

人们可以依靠经验而不必系统地了解它们的许多特性。

并且,当时人们也很难去追索这些实践经验背后所隐藏着的一般规律,所以,实践对于科学的促进作用和决定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工业生产和技术的长足发展,已经超出了人们熟悉的范围。

一些研究甚至一时还看不出,能否直接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景。

科学的任务,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快地为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开拓出新的途径。

现代科学产生了空前的先行作用,科学变成了超越一般技术进步的因素。

  而从19世纪下半叶以后,这种关系有了微妙的变化。

科学理论研究不仅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还为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形成了科学—技术—生产的发展顺序。

例如,无线电技术就是麦克斯威电磁场理论预言被证实后,才发展起来的。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转变呢?

这是因为在十九世纪中叶以前,人们研究的科学领域主要涉及宏观的、低速运动现象。

工业技术所利用的,也是人们早已熟悉的自然界的“力”和物质。

人们可以依靠经验而不必系统地了解它们的许多特性。

并且,当时人们也很难去追索这些实践经验背后所隐藏着的一般规律,所以,实践对于科学的促进作用和决定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工业生产和技术的长足发展,已经超出了人们熟悉的范围。

一些研究甚至一时还看不出,能否直接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景。

科学的任务,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快地为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开拓出新的途径。

现代科学产生了空前的先行作用,科学变成了超越一般技术进步的因素。

  

(2)科学认识发展的内部动因

  科学作为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体系,有其自身的矛盾运动和继承积累关系。

科学发展的内部矛盾运动是它的内部动力。

它表现为:

  1)新事实和旧理论的矛盾

  科学不仅是静态的知识,而且是创造、加工知识的精神活动,科学活动方式是科学实验、理论研究,是人和物组成的动态过程。

人类的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是科学理论发展的两个主要源泉,也是验证科学理论的唯一标准。

因此,科学实验—科学理论—科学实验的无限循环,构成了推动科学发展的内部矛盾运动。

科学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归根到底都是理论和实践不断矛盾斗争的结果。

我们在研究和学习科学时,既要重视学习现有理论和研究方法,又要有创新精神,鼓励提出新观点和新预见,并到实践中去检验。

各种观点、假说、理论之间的矛盾。

  2)各种不同观点、假说和理论的矛盾

  科学理论中经常充满着各种不同观点、假说和理论的矛盾,即使在同一学科中,由于彼此观点和理论的不同,还会形成不同的学派。

新旧理论总是不断地进行验证、修改。

例如,关于物质可分性问题,有限与无限的争论非常激烈。

正是通过争论,人们对于物质世界无限性的理解已经不只是指分割无限,还可指属性、联系、中介、转化等的无限丰富性。

现代科学研究和进步,使那些由于历史和认识的局限性,而产生的错误的或片面的理论,不断被更完善的新的学说所代替,从而推动了科学的不断发展。

  3.什么是技术?

  自从有了人类存在,就有了技术,技术成为科学与社会之间架起桥梁。

广义地讲,技术是增强了我们改造世界的能力,是人类文明的强大的动力。

那么,什么是技术呢?

  

(1)技术的内涵

  技术作为人类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与科学概念一样,也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概念。

古希腊的阿里士多德把技术看作是制作的智慧。

17世纪,英国的培根要把技术作为操作性学问。

18世纪末,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在他主编的《百科全书》中,列入“技术”条目指出:

“技术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

”这是较早技术的定义,但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阐明技术概念的这句话须把握五个要点:

其一,把技术与科学区别开,即技术主要是以改造世界为前提的,而科学主要是以认识世界为前提的;其二,强调技术的实现是通过广泛的社会“协作”完成的;其三,指明技术的首要表现是生产“工具”,是设备,是硬件;其四,指出技术的另一重要表现形式——“规则”,即生产使用的工艺、方法、制度等知识,这就是软件;其五,和科学一样,把定义的落脚点放在知识“体系”上,即技术也是成套的知识系统。

  直到现在,关于技术的定义,基本上没有超出狄德罗的技术概念。

我国《辞海》对技术一词的注释是:

“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

”技术同语言、宗教、艺术等一样,是人类文化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社会事业,不仅包括研究、设计和技巧,还涉及财政、制造、管理、劳工、营销和维修。

  综上所述,技术是人类为了实现社会需求而创造的手段和方法体系;是人类利用自然规律控制、改造自然的过程和能力;是科学知识、劳动技能和生产经验的物化形态。

  

(2)技术的来源

  技术的来源有3条渠道。

第一条是生产实践。

生产实践是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技术源泉,许多技术是生产实践的产物。

  技术的第二条来源是科学实践。

科学家专门投入到实验仪器和实验技术的研究中,这直接推动了技术的发展。

科学实践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形成了良性的循环。

  技术的第三条来源是科学理论。

20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技术开始来源于科学理论,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科学理论的重要性大大加强,科学理论提供了技术所需要的知识,并指明了技术努力的方向。

  4.什么是高新技术?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际上出现了区别于传统技术的高新技术。

由于高新技术发展势头非常迅猛,而且涉及面很广,因此,较难对高新技术的概念下一个简单的定义。

经济界、政治界、艺术界和科技界都对高新技术有一个界定。

但目前多数人赞成两种看法:

第一种认为高新技术是对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类产业及其产品的通称,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第二种认为高新技术是指那些对一个国家经济、国防有重大影响,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能形成产业的新技术或尖端技术。

  我国1986年3月制定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即863计划)中被评选列入该纲要的8个技术群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海洋技术。

高新技术代表着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对增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5.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是怎样的?

  科学与技术总是共同存在于一个特定的范围内,这是因为两者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科学提供知识,技术提供应用这些知识的手段与方法。

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会带来社会的整体性变化。

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也有科学。

  

(1)科学与技术的主要区别

  1)科学与技术的目的、任务不同

  首先,科学的目的和任务在于认识和揭示客观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它侧重回答自然现象“是什么”、“为什么”和“能不能”等问题。

技术的目的和任务在于对客观世界的控制、利用和改造,发明世界上尚没有的东西,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它侧重回答社会实践中“做什么”、“怎么做”以及“有什么用”等问题。

其次,科学活动的目的是逐步建立知识体系,对某种现象作出解释,为一些事件提供一个真实的描述,判断一些状态的性质;而技术活动的目的是为实现人类的愿望提供便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知识得到有益的应用。

  2)科学与技术的社会功能与价值标准不同

  科学具有广泛的社会作用,具有认识、文化、教育和哲学等多方面的价值,但科学一般并不具有明确的、直接的社会目的;技术则不同,具有明确的、具体的社会目的,如技术是直接追求经济的、军事的和社会的利益。

因此,对科学进行评价,追求的是正确性和深刻性;对技术进行评价,追求的是先进性、经济性和可行性。

科学的作用是教导人类,技术的作用是用现有的知识去为人民服务。

科学需要大量的调查研究,思维的典型方式是纵向的,技术则需要结合知识的创造能力,其思维方式是横向的。

  3)科学与技术的成果形式与肯定方式亦不同

  科学活动的成果主要表现为知识形态,例如报告、论文、著作等;技术活动的成果主要表现为物质形态,例如产品、装置、设施及控制软件等。

在肯定方式上人们通常把科学上的突破叫做发现,而技术上的创新叫做发明。

  

(2)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科学和技术总是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

  科学常常可以启发我们提出新的、以前没有想到过的事物特性,进而导致新技术的产生。

新技术常常需要新见解,新研究也常常需要新技术,人们运用技术,发明了越来越多的新仪器和新技艺,进而推动了各方面的科学研究。

  技术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工具,而且还可以激励理论研究动机并提供方向。

  随着现代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兴起,科学与技术越来越趋向一体化。

技术与科学的联系就越紧密。

许多新兴技术尤其是高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就直接来自现代科学的成就。

科学是技术的升华,技术是科学的延伸。

科学与技术的内在统一和协调发展已成了当今“大科学”的重要特征。

  6、为什么说创新是科技进步的核心?

  马克思关于生产力包括科学技术的论述,开创了科学技术进步在社会制度变化和经济发展中起革命性作用的理论分析的先河。

邓小平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科学技术在知识经济社会成为主要推动力量,成为体现国家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我们必须切实推进科技创新,使经济发展真正从资源依赖、劳动依赖、技术依赖转移到知识依赖、教育依赖的轨道上来。

  

(1)科学技术的本质就是创新

  创新是知识经济社会科技进步的核心问题,科学技术的本质就是创新。

我们要树立以创新为价值取向的观念。

  

(2)创建适应社会发展的科技进步体系

  我们要十分重视创新,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要从新世纪中国发展的战略需要出发,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把创新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形成有利于国家科技快速发展的创新体系。

  (3)建立与创新要求相适应的国家创新体系结构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技术和学习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新的创新模型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创新性模型。

我们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促进科研院所与企业结合有效途径。

促使产业界、政府、科技界之间建立发展科学和技术的国家创新体系的结构,使科研人员如鱼得水,企业发展如虎添翼,促使科学与技术以及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使企业真正成为科研开发和技术创新的主体。

  (4)全面提高科技创新人才的素质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技和人才的竞争。

知识创新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新型人才。

  21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新世纪要求公民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具有勇于进取、积极开拓、善于合作等良好素质,发掘人的潜能去克服物质极限,实现经济与社会以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协调发展。

第一章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

  一、内容提要

  本章分别介绍近代和现代的科学技术发展。

学习时立足于三个要点来理解教材内容:

一是重大的科技史实及其意义,二是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有密切关联,三是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二、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是新技术革命的意义。

  三、教学辅导

  科学和技术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遥远的原始社会,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正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才使人类的生活不断进步。

然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比较缓慢,直到文艺复兴后,近代和现代的科学技术逐步实现了革命性突破,由此带来了人类社会面貌天翻地覆的变化。

我们分为几个问题来学习。

第一部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般认为,近代自然科学是从14、15世纪文艺复兴开始的,而近代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主要是从18世纪开始到19世纪末,在这200年间,不仅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得到确立(包括恩格斯所概括的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而且自然科学理论运用于生产实践,带动了技术革命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什么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一般认为,近代自然科学是从14、15世纪文艺复兴开始的,而近代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主要是从18世纪开始到19世纪末,在这200年间,不仅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得到确立,而且自然科学理论运用于生产实践,带动了技术革命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细胞学说

  生物学史上公认的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先后提出的。

施莱登认为,无论怎样复杂的植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不仅自己是一种独立的生命,而且作为植物体生命的一部分而维持着整个植物体的生命。

1839年,施旺发表了题为《动植物结构和生长的相似性的显微研究》,把细胞学说推广到动物界。

  细胞学说认为,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它们之间没有绝对的区别,一切生命有机体都是由简单的细胞分裂、增殖和发展起来的。

细胞学说是关于有机体结构的第一个学说,它将形形色色的动植物体的结构统一于细胞,又以细胞为基点来解释一切生命现象,从而揭示了生命世界的内在联系和有机统一。

  

(2)生物进化论的确立

  18世纪中叶之前,人们受形而上学世界观的束缚,认为物种不变。

18世纪中叶之后,生物进化的观点逐渐被人们接受。

进化论真正确立大约经历了100年的时间。

  生物进化论的思想最初是由一些博物学家提出来的,如法国的拉马克。

1890年,拉马克出版了《动物的哲学》,提出了关于生物进化的两条原理:

一是用进废退,二是获得性遗传。

  1895年,达尔文出版了划时代巨著《物种起源》,标志着科学进化论的诞生。

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思想是自然选择学说。

  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如下:

  1〕变异的普遍性

  达尔文认为,变异是生物的普遍特征。

无论是在家养或自然生活条件下,生物界都普遍存在着可遗传的轻微变异或个体差异现象。

达尔文认为,正是这类差异,是物种赖以进化的基础。

  2〕繁殖过剩

  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具有高度的繁殖能力,在环境条件适宜时,可呈几何级数增加。

但是,一切生物的实际生存数远远低于根据其繁殖力推算的数值,这说明,必定存在抑制因素抵消了生物的这种高速率繁殖的倾向,这些抑制因素与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空间等环境条件有关。

  3〕生存斗争与适者生存

  为了争夺食物或适宜的空间,生物界普遍存在生存斗争,即生物与自然条件的斗争,种内斗争,以及种间斗争。

在严酷的生存斗争中,凡是对生物生存较为有利的变异都使该生物获得了更好的生存能力,从而被保存下来并遗传给下一代,反之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的实质,适者生存。

  达尔文用大量的事实和严密的论证说明了生物物种是由简单的物种发展演变而来,从动态发展的角度阐明了整个生命世界的内在联系和有机统一。

  (3)物理学理论的综合

  物理学发展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是从16世纪开始的,这时人类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科学实验时代。

从17世纪下半叶开始,关于物体的相互作用、运动以及光、电、磁等现象的研究,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实现了物理学理论的综合,使物理学成为近代自然科学最先成熟起来的一门学科。

  1〕天上力学与地上力学的综合

  1687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将前人和同代人的成果加以创造性的综合与发展,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提出了力学三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以及万有引力定律,建立起经典力学体系。

  牛顿在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