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图形的认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91158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1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 图形的认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第四章 图形的认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四章 图形的认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四章 图形的认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四章 图形的认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 图形的认识.docx

《第四章 图形的认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图形的认识.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章 图形的认识.docx

第四章图形的认识

第四章图形的认识

§4.1几何图形

(1)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懂得欣赏一个几何图形,并能发现图形的对称美。

2.通过剪一些简单图形,知道怎样构造轴对称图形。

3.能利用旋转和拼凑等方法,由一些基本图形构造其它图案,学会化繁为简。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由生活中所见的图形总结出图形的特点,从而认识图形的本质。

难点:

构造图案.

教学过程

一、图形欣赏,感受几何学中的对称美

1.投影课本P112的彩图。

教师活动:

提问,

(1)欣赏完这三幅图后,大家有什么感受?

(2)这些图有什么特征?

学生活动:

学生各抒已见,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2.教师指出:

由图案的“漂亮”到图形的“对称”,说明大家已经从一个更深的层次来认识几何图形,对称在建筑、镶边等艺术中具有巨大的作用。

现实世界的许多图形都具有对称美.

二、做一做,进一步领悟图形对称性的运用

1.教师活动:

提问,

(1)你亲戚或邻居结婚时窗户、门上都贴了什么?

(2)你能剪出一个双“喜”字吗?

P1165

学生活动: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引导学生怎样画才能剪出一个双“喜”字,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开发思维的广阔性。

2.学生活动:

剪一种简单的花边,并进行对照比较、交流讨论.

教师活动:

(1)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剪出丰富多彩的不同图案;

(2)利用课余时间把较好的作品张贴在黑板报上,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

三、想一想,如何进行图案设计

1.(出示投影2).

投影显示课本P112图4—1

2.下图是一个戴头巾的儿童的头像,你能画出它吗?

学生活动:

先把握好图形的位置特征,形像特征再动手画,比一比,谁画得最好。

3.小明家的地面设计图为左下图所示的图案(局部),能否只用右下图设计地面砖?

是否还可以将地面砖设计得更小一些?

 

4.用下图为基本单元,拼出图案来。

 

四、随堂练习

课本P116习题第3题.

五、小结

本节课通过欣赏图形,发现图形的对称美,再利用图形对称美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从一个更深的层次去认识了图形。

六、作业:

课本116练习第6题

§4.1几何图形

(2)第53课时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的情景中认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2.掌握几何体的基本单元点、线、面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认识简单的平面图形和几何体,并能对它们进行简单的分类。

难点:

欧拉公式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形,认识基本几何体

1.投影课本P113的图4-2,让学生说出他们所熟悉的图形。

2.教师展示三棱锥、正方体、圆柱、球的模型并提问:

(1)怎样由正方形得到正方体?

(2)怎样由圆得到圆柱?

(3)怎样由圆得到球?

学生活动:

学生通过对几组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进行观察、比较、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指出:

空间图形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几何体,它的任何一个截面都是平面图形.但平面图形是在同一个平面内,由线围成的封闭图形,而空间图形是在空间中由面围成的封闭几何体。

二、议一议,认识几个平面图形

投影课本P113的图4-3.

提问:

这三个平面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

讨论,尽量说出它们各自的特征.

归纳:

三、做一做,认识立体图形

1.学生活动:

用透明胶、剪刀和硬纸板制作一个正四面体和正方体.

2.投影课本P114的图4-5.

教师活动;由4个完全一样的正三角形围成的空间图形称为正四面体,这些三角形的顶点、边分别称为正四面体的顶点、棱,类似的,还有正六面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和正二十面体。

观察图形且提问:

(1)数一数经过正四面体的每一个顶点有几条棱?

正六面体和正八面体呢?

(2)数一数正四面体、正六面体和正八面体的顶点数以及棱的条数.(3)填表:

课本P93.(4)从上表中看到了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

学生数一数顶点、面和棱的数量填充表格并讨论其规律。

四、随堂练习

用橡皮泥制作圆柱、圆锥(或圆台)等模型.

练习P1141、2

五、小结

本节课认识了一些基本的平面图形和空间图形,立体图形中的多面体顶点、棱、面的数量关系满足欧拉公式:

顶点数十面数一棱数=2。

六、作业:

1.课本P115习题A组第1题.补充题

一、填空题.

1.写出下列实物最类似的几何体的名称.

(1)西瓜

(2)杯子(3)皮箱

2.写出下图中平面图形的名称:

   

 

二、解答题.

在正方体两个相距最远的顶点处逗留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蜘蛛可以沿正方体表面上哪条最短的路径爬到苍蝇处?

说明你的理由。

 

§4.2线段、射线、直线

(1)第54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

2、能正确区分直线、射线和线段;掌握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3、掌握点与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及直线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

1、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及表示法

2、直线的性质

3、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直线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线,认识直线。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线,如电线、电话线、电视天线、广播线、电话机的话绳、跳绳的绳子,写字的时候铅笔尖移动会画出各种各样的线。

小结:

这些线有的是直的,有的是弯曲的。

1、两团毛线中间是一条曲线,能不能把它变成一条直线呢?

(把线拉紧,就成一条直线)

2、假设线球的线是无限长的,这样就形成一条直线。

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它的性质及有关知识。

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那么它有没有端点?

板书:

没有端点

直线没有首尾无法度量,我们就说直线是无限长的。

二、认识线段和射线。

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这是一条直线,在直线上加上两个点,一点A一点B,指出:

直线上两点之间的一段叫线段。

(1)观察线段,它有几个端点?

两个端点

(2)小结:

它有头有尾,所以它的长度是有限的。

小结:

我们可以用直尺度量出它的长度。

(3)如果我们把线段的一端端点去掉,这一端就可怎样?

这样我们就得到一种新的线,这种只有一个端点的线叫做射线。

(4)仔细观察射线并和线段进行比较后思考:

<1>射线有几个端点?

<2>它的长度是不是固定的?

<3>能否用直尺度量出它的长度?

(5)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直线、射线、线段,谁来举一些例子?

小结:

刚才我们和大家一起认识了直线、线段和射线。

打开课本117、118页仔细阅读课文,并准备回答以下几个思考题。

<1>直线有什么特点?

<2>什么叫线段?

<3>射线有什么特点?

<4>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关系?

(6)同学们不仅认识了直线、射线和线段,了解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在黑板上画出不同的线,要求学生说出哪些是直线?

哪些是线段和射线?

(7)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

三、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1)画出点与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

(2)自己画出点与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

(3)师生共同举出一些生活上的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例子

四、直线的基本性质

(1)经过一点画直线

(2)经过两点画直线

(3)经过三点画直线,经过n个点呢?

(4)归纳:

经过两点有一条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五、巩固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不仅认识了直线、线段和射线及直线的特点,下面老师考考大家,看你是否真掌握。

1、判断:

<1>一条直线长12CM。

()

<2>直线比射线长。

()

<3>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

<4>两个端点之间可连成一条直线。

()

2、下面图形有几条线段?

哪条线段最长?

哪条线段最短?

<1>学生自由数线段各抒己见。

<2>教给学生数线段的方法。

方法一:

以线段的端点为顺序,从左向右观察以A为左端点的线段有几条?

AB、AC、AD一共有三条。

以B为左端点的线段有几条?

BC、BD一共有两条。

以C为左端点的线段有几条?

CD一条。

一共有几条线段?

哪条线段最长?

哪条线段最短?

方法二:

以基本线段的条数为顺序基本线段有AB、BC、CD三条。

线段上有一个分点的线段有AC、BD共两条。

线段上有两个分点的线段有AD一条。

一共有几条线段?

3+2+1=6(条)

<3>小结:

数线段的方法有多种,同学们应灵活运用。

<4>发展: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有两条基本线段的图形就有(2+1)条线段;有三条基本线段的图形就有(3+2+1)条线段;那么有四条、五条基本线段的图形又有几条线段呢?

课后好好动动脑筋想一想。

3、练习P1191、2

六、总结:

这堂课你了解了哪些知识?

七、作业:

完成《学法大视野》的有关内容

 

§4.2线段、射线、直线

(2)第55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会比较线段的长短。

2、会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几倍;会作两条线段的和与差。

3、掌握线段中点的概念。

4、会度量线段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良好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1、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2、按要求画出线段

教学难点:

按要求画出线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线段的概念,学生动手画出

(1)直线AB。

(2)射线OA。

(3)线段CD。

2、提出问题:

能否量出直线、射线、线段的长度?

二、讲解P119做一做

1、怎样比较两个学生的身高?

得出为什么要站在一起,脚底要在一个平面上?

2、怎样比较两座大山的高低?

只要量出它们的高度。

3、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师设计以下过程由学生完成。

由此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比较的两种比较方法:

重叠比较法将两条线段的各一个端点对齐,看另一个端点的位置。

教师为学生演示,步骤有三:

(1)将线段AB的端点A与CD的端点C重合。

(2)线段AB沿着线段CD的方向落下。

(3)若端点B与端点D重合,则得到线段AB等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

若端点B落在D上,则得到线段AB小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

若端点B落在D外,则得到线段AB大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

 CDCDCD

└─────┘ └─────┴─┘  └─────┴──┘

ABABAB

数量比较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度,将长度进行比较.可以用推理的写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写法如下:

因为量得AB=5cm,CD=5cm,所以AB=CD(或ABCD),

三、度量线段的长度

1、这里有一条线段,要知道它的长度,该怎么测量?

教师讲解:

把线段的一个端点A对准直尺0刻度线,读出另一个端点B所对直尺的刻度就是线段的长度。

2、同学们已经会度量线段的长度,现在老师要同学们画一条3.5CM长的线段,会不会画?

你准备怎样画?

(相互讨论一下后交流汇报)

(1)、定点<定位置>画线段

(2)、找点(板书)

(3)、连线

3、在练习本上画一条4.5CM长的线段,巩固画线段的方法。

4、提出数与形的问题:

线段是一个几何图形,而线段的长度可用一个正数表示。

这就是数与形的结合。

5、线段的两种度量方法:

(1)直接用刻度尺。

(2)圆规和刻度尺结合使用。

(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寻找这两种方法)

四、线段的性质

1、阅读P120的动脑筋

2、归纳线段的性质:

连续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画图说明。

3、两点的距离:

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

4、线段的中点:

如果B在线段AC上,并且AB=BC,那么B点叫作线段AC的中点。

5、画一条线段,找出它的中点

五、讲解P42的例1和例2

例1已知线段a,作一条线段使它等于2a。

(启发引导学生画出图形,并写出作法)

例2已知线段a,b(a>b),1、作一条线段使它等于a-b。

2、作一条线段使它等于 a+b。

(启发引导学生分析,画出图形,并写出作法)

六、练习及小结

1、P121的练习1、2、3

补充练习:

(1)如图,根据图形填空。

ABCD

┕━━┷━━━━┷━━┛

    AD=AB+______+_____, AC=_____+_____,CD=AD—_____。

(2)如图,已知线段AB,量出它的长度并找出它的中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

A B ABA  B

2、小结本节课内容

七、作业:

P122习题4.2A组3、4题

§4.3角

§4.3.1角与角的大小比较第56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角及角的有关概念,巩固平角及周角的认识。

2、学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角平分线,能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

3、能用符号语言叙述角的大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能通过角的测量、折叠等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

教学重点:

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

对角的有关概念的理解,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课前准备:

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小明家新买了一台电冰箱,包装箱上标明:

将冰箱向后倾斜可推动冰箱,但倾斜角不能走过30度。

什么叫角?

什么叫角的度数呢?

二、观察P123的图形4-20

1、讲解角的概念: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到另一位置时所成的图形叫角。

画图示意

2、角的有关概念

角的顶点、角的始边、角的终边、角的边、角的内部

3、平角、周角

当射线绕端点旋转到与原来的位置在同一直线上但方向相反时,所成的角叫平角。

当射线绕端点旋转一周,又重新回到原来的位置时,所成的角叫周角。

画图示意

4、角的大小由角的始边绕顶点旋转至终边位置时旋转量的大小决定。

5、角的表示方法

∠BAC ∠A ∠1  等

6、角也可以看成是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7、说一说我们生活中的角

三、比较角的大小

1、画出P124的几个图形,说明角的大小的不同情况

2、P125做一做,折出一个角的平分线

以一个角的顶点为端点的一条射线,如果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3、学生画一个角,然后再画出它的平分线    

四、练习及小结                     

1、练习P125的练习1、2、3              D   C

2、补充练习B

(1)根据图形填空:

            O        A

①∠DOB=∠DOC+_______②∠DOC=∠DOA-_____=∠DOA-_____

③∠DOB+∠AOB-∠AOC=______

(2)写出图形中的所有的角。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

五、作业

P129 A组1、 2题

补充:

从一个顶点A引出五条射线,AB、AC、AD、AE、AP,写出所有的角,并说明最大的角。

教后记

§4.3.2角的度量与计算

(1)第57课时

教学目标:

1、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理解1度的角的概念,掌握周角、平角、直角的大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掌握角的大小的计算。

教学重点:

测量角的大小,角的大小的计算

教学难点:

角的大小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

1、画出几个角,并用量角器测量它们的大小。

2、1度的角的大小的确定

3、角的换算单位:

1°=60′=3600″  1″=1/60′=1/3600°

1°=60′,1′=60″,

4、直角、平角、周角、锐角、钝角的概念

二、计算

例例例1用度、分、秒表示54.26°.

解54.26°=54°+0.26°.

又0.26°=0.26×60′=15.6′=15′+0.6′,

而0.6′=0.6×60″=36″,

因此,54.26°=54°15′36″.

例2用度表示48°25′48″.

例3计算:

(1)37°28′+24°35′;

(2)83°20′-45°38′20″.

(1)37°28′+24°35′=61°63′=62°3′;

(2)83°20′-45°38′20″=82°79′60″-45°38′20″=37°41′40″.

三、练习P1271、2、3

四、小结

五、作业布置

P1304、5

 

§4.3.2角的度量与计算

(2)第58课时

教学目标:

1、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理解1度的角的概念,掌握周角、平角、直角的大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理解余角及补角的概念,并掌握求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的方法。

教学重点:

测量角的大小,角的大小的计算

教学难点:

对余角及补角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

1、测量P127图4-27的两个图形的角的大小,并求出它们的和与差。

2、从两个图形的角的大小的计算,可以发现∠1+∠2=180度,∠3+∠4=90度

3、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的概念

两角之和等于180度,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

两角之和等于90度,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

4、互为余角及互为补角的性质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的或等角的初角相等。

二、讲解P128的例题4

例 如图,已知∠AOB与∠BOD互为余角,OC是∠BOD的角平分线,∠AOB=29.66°,求∠COD的度数。

按P128的例题写出解答

 

例5已知一个角的余角是这个角的补角的

,求这个角的度数.

解:

设这个角为x°,则这个角的余角为(90-x)°,补角为(180-x)°.

根据题意,得90-x=

(180-x),

解得x=45.

因此,这个角的度数为45°.

四、巩固

1、练习P129 1、2题 

2、小结讲课内容

五、作业

P130习题4.3A第6、7、8题

 

IT教室用几何画板画中点和角平分线第59课时

计算机的迅速普及,使得许多数学问题可借助计算机软件来帮助解决.几何画板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几何软件,它能动态地展现数与形的变化,并在动态变化中保持几何性质不变.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打开工具栏,使用【线段直尺工具】,在工作区点击拖动即可作线段AB;使用【点工具】,在线段AB上点击可作出线段AB上的点C;

(2)用【线段直尺工具】连接AC,BC,选中线段AC,BC,选择【构造】菜单中的“中点”,可作出AC的中点D,CB的中点E;

一、画线段的中点

打开几何画板的主界面,如图1,左侧是工具栏,工具栏中主要有:

【移动箭头工具】(用来选择和拖动对象)、【点工具】(用来构造点)、【圆工具】(用来构造圆)、【线段直尺工具】(用来构造线段、射线、直线)、【多边形工具】(用来构造多边形)、【文本工具】(用来添加说明性的文字和给对象加标签)、【标记工具】(用来标注线段、角度以及手写手画)等.

二、画角平分线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打开几何画板,作线段AB,BC,BD;依次选择A,B,D三点,选择【构造】菜单中的“角平分线”,在角平分线上作点E;同理作∠CBD的平分线BF;

(2)依次选择E,B,F三点,选择【度量】菜单中的“角度”,测量出∠EBF;同样测出∠ABC;计算∠ABC与∠EBF之比,结果为2(如图4).

(3)连接DE,选中线段DE,AB,选择【度量】菜单中的“长度”,可测量出DE,AB的长度(如图2);

(4)在右键菜单中选择【计算】,依次点击“AB=10.08厘米”,“÷”,“DE=5.04厘米”,确定后得到结果为2(如图3).

∠EBF=34°

∠ABC=68°

=2.00

 

小结与复习

(1)第60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回顾,反思与交流中建立知识体系。

2.在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的相互转变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进行几何体,平面图形与几何体的转换,发展空间概念。

难点:

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能力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基本概念回顾

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有什么联系?

有什么区别?

学生活动:

针对以上问题,让学生逐个思考,并在全班展开充分的讨论.

二、建立本章知识网络

三、做一做

1.如图,三角形ABC的各边都被4等分,分别连接各分点。

(1)试问图中有哪些基本图形?

(2)将图按照黑白相间涂上颜色,并找出组成这个图案的基本单元。

学生分小组讨论,可知:

①图中的基本图形有: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六边形等.②涂颜色是简单操作,增强审美情趣。

四、随堂练习

课本P134第l、2题.

五、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如下:

1.本章学过哪些知识,你印象最深的方法是什么?

2.本章最难学的内容是什么?

3.本章最有趣,最容易学的内容是什么?

4.学完本章你有何感想.

六、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补充题

1、棱柱的每一个侧面都是______形,棱锥的每一个侧面都是______形。

2、三棱锥有______个面,______个顶点,______条棱。

3、四棱柱有______个面,______个顶点,______条棱。

 

小结与复习

(2)第61课时

教学目标:

1、系统掌握本章有关概念、定理以及在解题中的应用。

2、掌握利用直尺和圆规或其他作图工具画线段、角、的方法,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短,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教学重点:

作图和推理

教学难点:

概念的掌握、作图的方法和推理的基本要求。

教学过程:

一、基本概念复习

1、线段、线段的大小比较、直线、射线。

2、角、角的大小比较、角的分类、角的度量、补角与余角、对顶角。

二、基本方法复习

1、利用圆规和直尺或其他工具画线段、角、平行线、垂线

2、利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短、利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3、图形的平移:

把一个图形的所有点向同一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4、画线段的和、差,角的和、差。

画直角、平角周角、锐角、钝角。

注意:

1.为了区分有公共顶点的几个角,一般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角.

2.角的大小由始边绕顶点旋转到终边位置的旋转量确定,与所画角的边的

长短无关(角的边是两条射线).

3.角的度、分、秒之间的换算是60进制.

4.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本书中所讲的角只限于不大于平角的角.

三、范例分析

1、在同一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上有6个点,问表示不同的线段有多少条?

10个点呢?

n个点呢?

2、在同一平面内,从一个顶点引出了5条射线,问图形中组成了多少个角?

10条射线呢?

n条射线呢?

练习P1343、4、5、6、7

四、布置作业

P134 复习题4 A组 9题、11题、12题

 

第四章图形的认识测试卷(第62-63-64课时)

(时间:

90分钟)

一、填空题:

(每空1.5分,共45分)

1.82°32′5″+______=180°.

2.如图1,线段AD上有两点B、C,图中共有______条线段.

 

3.一个角是它补角的一半,则这个角的余角是_________.

4.线段AB=5cm,C是直线AB上的一点,BC=8cm,则AC=________.

5.如图2,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COD,则∠BOD的余角______,∠COE的补角是_______,∠AOC的补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图3,直线AB、CD相交于点O,∠AOE=9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