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5课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90820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5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5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5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5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5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5课时.docx

《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5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5课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5课时.docx

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5课时

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5课时)

1.大洋洲

(1)位置范围:

介于亚洲和南极洲之间,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并与南北美洲遥遥相对。

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南北二岛、新几内亚岛,以及太平洋上的三大群岛(波利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美拉尼西亚),共有1万多个岛屿。

(2)位置特点:

跨东西半球,跨南北半球,跨日界线,处两洲两洋之间。

2.澳大利亚

(1)位置和范围:

南回归线穿过中部;处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陆地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等岛屿。

(2)自然地理特征

①三大地形区:

东部大分水岭、中部大自流盆地、西部广阔的高原。

②气候:

热带面积广大,呈半环状分布。

有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③河流、湖泊:

墨累河为全国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大分水岭西侧,向西南注入印度洋。

北艾尔湖,为地势最低处。

④生物特征:

古老性和独特性。

(3)发达的经济

①农牧业

a.世界上重要的羊毛、小麦出口国。

b.农业地域类型——混合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

②工矿业:

铁矿石、煤炭资源丰富,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③现代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

④人口、城市:

人口、大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堪培拉是首都,悉尼是澳大利亚最大城市和最大海港。

3.新西兰

(1)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澳大利亚东南,由南岛、北岛两大岛屿组成,北岛是政治、经济中心。

(2)受西风带影响,形成了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环境优美。

(3)经济发达,已经从农业为主转型为工业为主,出口羊肉、粗羊毛、奶制品等。

考向 大洋洲地理环境特征分析

(2018·全国文综Ⅲ)澳大利亚(如图1)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

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如图2)。

据此完成1~3题。

1.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1所示的(  )

A.①地附近B.②地附近

C.③地附近D.④地附近

2.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

A.收集雨水B.方便通信

C.增加采光D.通风换气

3.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

①室温不变 ②冬暖夏凉 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

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 1.B 2.D 3.B

解析 第1题,B对:

读图可知,②地位于澳大利亚中南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符合该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的特征。

A错:

①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与该地区气候特征不符。

C错:

③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一年分为干湿两季,与该地区气候特征不符。

D错:

④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自然景观丰富,与该地区气候特征不符。

第2题,A错、D对:

读图可知,通天井直通地下住宅,其主要作用是通风换气,不可能是为了收集雨水。

B错:

通信与通天井没有关系。

C错:

由图可知,通天井的深度较大,采光作用不大。

第3题,②③对:

由于地下住宅离地面深度较大,受地面气候影响较小,因此与地面相比,冬季温暖,夏季凉爽,类似于我国黄土高原的窑洞。

故选B。

①错:

室温不变说得太绝对,应该是变化较小。

④错:

蒙古包位于地上,与地下住宅有着本质的区别。

(2019·自贡摸底)据报道,新西兰从2013年2月至4月上旬发生了北岛7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

读“新西兰南北二岛简图”,回答4~5题。

4.下列关于新西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东半球

B.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C.城市大多沿海沿河分布

D.湖泊都是火口湖

5.造成新西兰北岛此次严重干旱的主要自然原因可能是(  )

A.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

B.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

C.受到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控制

D.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答案 4.C 5.B

6.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澳大利亚的年降水量(mm)分布图。

材料二 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墨累—达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农业需要灌溉,下图为该流域水库与主要灌溉区的分布图。

(1)根据材料一描述澳大利亚大陆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2)分析澳大利亚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有利条件。

(3)据材料二分析,墨累—达令河支流上大量修建水库和发展灌溉农业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答案 

(1)从北、东、南三面向内陆及西部呈半环状逐渐减少。

(2)①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面积广,草场资源丰富;②大自流盆地地下水丰富,为牲畜提供饮用水源;③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④无大型肉食性动物,牲畜天敌较少。

(3)①引起地下水位上升,干旱地区会出现土壤次生盐渍化;②使河流下游径流量减少,导致湿地面积和动植物资源减少以及河口区海水倒灌,水质下降等,引起生态环境恶化。

考点八 两极地区

1.南极地区

(1)海陆位置

①大洲:

图中的A是南美洲,B是非洲,C是大洋洲。

②大洋:

图中的D是大西洋,E是印度洋,F是太平洋。

(2)自然环境

①地形:

以高原为主,冰雪覆盖,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有“冰雪高原”之称。

②气候:

酷寒、烈风、干燥。

(3)科学考察

我国在南极洲建立的科学考察站:

G是长城站,H是中山站,I是昆仑站,J泰山站。

2.北极地区

(1)图中A是白令海峡,B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C是北冰洋,D是大西洋。

(2)国家:

①俄罗斯,②美国,③加拿大。

(3)E处建有我国的黄河科考站。

(4)特征:

主体是被浮冰覆盖的北冰洋,周围是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北部的永久冻土区,降水量普遍比南极地区丰富。

考向一 南极地理环境特征分析

(2019·湖北七市州模拟)读“南极半岛附近区域图”,完成1~3题。

1.关于南极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高原大陆”之称

B.平均气温高于北冰洋

C.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D.矿产资源贫乏

2.图中四个箭头,能够正确表示P地主导风向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3.一考察船从长城站出发,顺西风漂流环绕南极大陆航行一周,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

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B.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D.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答案 1.C 2.D 3.A

解析 第1题,南极洲是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平均气温比北冰洋要低;有“冰雪高原”之称,而“高原大陆”是指非洲;南极洲矿产资源丰富。

第2题,南极大陆盛行极地东风,为东南风。

第3题,从长城站沿西风漂流方向,即地球自转方向,经过的大洋依次为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考向二 北极地理环境特征分析

下图为我国科考队在北极点放置中国结时拍摄的照片。

读图完成第4题。

4.与图示地区相比,南极点及周边相应范围内(  )

①1月份冰层厚度大 ②3月份累计昼长长 ③7月份近地面气压高 ④9月份平均气温高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 A

解析 南极地区由于纬度高、地势高、冰雪覆盖等原因,气温终年比北极地区低,冰层厚;春分之前,南极地区为极昼,故3月份累计昼长长;南极地区地势高,近地面气压比北极低。

综上所述,A项正确。

近年来,全球变暖使北极(海洋运输)航线的开通逐渐成为可能。

下图示意计划中的北极航线(包括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

据此完成5~7题。

5.东北航线、西北航线会合处N临近(  )

A.北冰洋和大西洋的分界线

B.欧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C.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D.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6.若北极航线开通,该航线(  )

A.可全年通航

B.单位距离能源消耗较少

C.不宜使用罗盘导航

D.航行的船舶维护费用较低

7.若北极航线开通,下列国家间海上航运受益最大的为(  )

A.中国——巴西B.日本——英国

C.越南——法国D.美国——印度

答案 5.D 6.C 7.B

解析 第5题,根据图示和经纬度定位,N为白令海峡,它既是北冰洋和太平洋的分界线,又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第6题,北极航线只有夏季短暂时间能通航;北极航线浮冰较多,船只航行速度慢,单位距离能源消耗较多;浮冰冲撞船体,破坏船只,维护费用较高;北极地区磁场较强,不宜使用罗盘导航。

第7题,从日本到英国通过北极航线比走其他航线距离近得多,运输成本大幅度降低,受益最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