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18923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规划设计说明.docx

《规划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划设计说明.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规划设计说明.docx

规划设计说明

规划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项目地块位于麻城市金达路以北,万松亭路以南,兴才路以东,进士路以西。

附近兼有各级学校、银行、医院等服务设施,但项目周边生活配套设施不完善,随着城市开发的深化,周边商贸物流批发市场的启动,将为该项目地段带来巨大的人气、氛围和升值空间,同时将催生庞大的潜在购房需要。

  本项目总用地面积138621.95㎡,规划总建筑面积约434031.83㎡;

  二、设计理念

  1.项目定位及目标客户群

  拟定将本项目打造成为麻城市内的中高端住宅小区;主要的目标客户为麻城市内的居民以及周边学校教职工。

  2、设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住宅设计规范》

  《湖北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其它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市政交通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条例以及麻城市规划管理的有关要求.。

  3、设计原则

  a)结合周边环境,为城市建造新的建筑亮点。

  b)满足城市消费群体的需要。

  c)科学合理地处理人行交通流线和车行交通流线的关系。

  d)科学的结构系统,达到最好的经济性。

  e)发挥地理优势,以创新手法塑造浓郁商业氛围和和谐居住条件。

依据形式美原则,在建筑形体,色彩,肌理,光影等方面采用对比,韵律,尺度等系列艺术手法,塑造崭新的建筑形象。

  3、设计指导思想

  街区——城市与街区的版图肌理。

  街区是所有城市设计的结构的原始细胞,“街”与“区”的组合决定了城市的路网的形式,以及内部建筑体的结构,而后者决定了街区外边缘建筑的节奏。

建筑区的划分反映了产权归属,以及地产主人的社会关系。

社区的设计也是如此,如何协调开放和私密、公共与私有的关系是社区设计的关键.从城市街道到社区街道再到居住组团,项目完成了开放空间到半开放空间在到私密空间的序列过渡。

通过街区式规划的特质对社区生活的开放性和居住组团的归属性进行设计协调,强化社区生活中动与静的本质行为方式,旨在塑造一个和谐生动的居住新社区。

  核心场所——社区生活的灵魂空间。

  社区构架的搭建仅仅完成了居住功能板块的分布,而那些真正吸引人,感染人的社区往往因其有了和谐融洽的生活氛围而变的美妙,因此社区设计的工作中鼓励居民相互交流就变的犹为重要。

在城镇街区规划中,核心空间与街道空间往往存在一定的依托关系,若干街道被导向核心中心广场,此处给人一种被包围起来的感觉,必需的社会服务设施被组合在一起,这为仪式、文化、政治和社会活动创造了必需的空间。

  三、规划篇

  1、规划布局

  对于本项目而言,难能可贵的,首先在于它独具匠心的规划。

因周边的资源相对薄弱,各种配套设施的不完善,景观资源稀缺。

项目的整体规划设计,首先考虑的是街与社区之间的关系,在金达路北面沿线布置了配套商业内街,并设置了三处内外的广场空间,既满足的社区内的生活配套服务设施,也为街区周边居民提供了交往空间和娱乐产所,并提升了项目周边的区域形象。

同时又根据街区规划的特质对社区生活的开放性和居住组团的归属性,强调社区生活中动与静的本质行为方式,着力塑造一个和谐生动的新社区的设计理念,在项目地块中心设计了近一万平方米的绿化广场,四个居住组团围绕在广场周围,并且各组团中又设置的相对私密的组团中心景观,通过如此设计,项目完成了开放空间到半开放空间在到私密空间的序列过渡。

项目在项目中心入口设置了2栋33层高层住宅,两边为17~18层高层住宅,绿化广场北面设置了8栋33层的高层住宅,形成了中心低,南低北高,沿街中间高东西低的空间形态。

这样的就形成了内部空间的礼仪感与序列感,还形成了整个社区错落有致的天际线。

  2、交通系统

  加强人车分流的设计,以外环为主干,社区内部的车行交通延伸到步行区域时就设置路障截断,使其不会影响到散步的住户,交通做到“通而不畅”,彻底的做到人车分流。

紧急时车行道和步行道都可以通消防车,达到每栋建筑,符合消防要求。

  本案在南面设置了两个车行出入口和一个人行主出入口,人行入口为商业广场,进入住宅区是开阔的公共景观,做到步移景易。

  3、景观系统

  本案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最大化了景观绿化面积,在营造景观绿化的同时,把建筑合理的安排其间,争取做到建筑与环境的完美融合,通透的景观视廊为小区住户打造完美中心景观园林,景观视廊内步行道连接的全民健身、各类广场为住户提供了休息、交流空间,是社区住户理想的休憩平台。

  社区内生态绿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合理的植物配置。

在对植物品种的选择上,选用具有麻城乡土特色的树种;同时追求植物的四季变化。

对局部环境的有利改善。

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来配置植物,最终形成乔灌草结合、层次丰富、配置合理的复合植物生态群落。

  绿化景观大道、运动地带、生态居住小区等城市不同形式绿地景观,体观以人为本的思想,最大程度地满足居民对绿地的需求,保证城市绿地系统的开发,让市民亲近绿地,保障资源共享和社会公平。

  中心大景观、隔离绿化带共同构成了的该社区的主要景观体系。

  四、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

  单位

  数值

  规划用地面积

  ㎡

  138621.95

  规划代征道路面积

  ㎡

  10187.87

  规划净用地面积

  ㎡

  128434.08

  总建筑面积

  ㎡

  434772.17

  1、计容积率总建筑面积

  ㎡

  385302.24

  住宅面积

  ㎡

  356308.81

  商业面积

  ㎡

  22112.30

  其他配套公建面积

  ㎡

  6881.13

  其中

  综合楼建筑面积

  ㎡

  3600.00

  居委会

  ㎡

  840.00

  物业用房

  ㎡

  760.04

  消防控制室

  ㎡

  43.09

  开闭所及配电房

  ㎡

  1638.00

  2、不计容建筑面积

  ㎡

  49469.93

  其中

  架空层建筑面积

  ㎡

  740.34

  地下室建筑面积

  ㎡

  48729.59

  容积率

  3.00

  建筑占地

  ㎡

  35961.54

  户均面积

  ㎡

  110.65

  居住总户数

  户

  3220

  户均人口

  个

  3.20

  总人数

  人

  10304

  建筑密度

  %

  28.00%

  绿地率

  %

  30.00%

  机动车位

  个

  3211

  其中

  地下停车位

  个

  1922

  地面车位

  个

  1289

  住宅户型设计配比:

  户型配比

  面积段

  房型

  户数

  比例

  125㎡

  三房二厅二卫

  476

  14.78%

  115㎡

  三房二厅二卫

  1102

  34.22%

  95㎡

  三房二厅一卫

  1228

  38.14%

  85㎡

  二房二厅一卫

  414

  12.86%

  3220

  五、建筑篇

  1、建筑风格

  结合消费定位人群,该区采用了新古典风格的建筑。

新古典风格从简单到繁杂、从整体到局部,精雕细琢,镶花刻金都给人一丝不苟的印象。

一方面保留了材质、色彩的大致风格,仍然可以很强烈地感受传统的历史痕迹与浑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又摒弃了过于复杂的肌理和装饰,简化了线条。

住宅建筑的群体形象比其单体的造型更为重要,所以在建筑的造型和外立面设计上,还需要考虑城市景观。

表现风格最重要的方面可能就是细部了以点、线、面的交融,勾勒出流畅的节奏感。

主体以暖色调为主,仿石材质感,局部文化石,外部装饰线脚丰富了立面,阳台、檐口等部位,使整个建筑看起来更均衡、更美观。

  2、户型分析

  针对消费人群,本案主要提供了三房、两房的户型设计。

户型内部设计做到动静分区,功能合理,客户在户型选择上有较大的灵活性。

  

  六、结构设计

  1、设计依据

  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

  建筑桩基技术规程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国家、湖北省及其它有关的现行规范、规程及规定

  2、自然条件

  a)基本风压:

0.35KN/m2

  b)基本雪压:

0.50KN/m2

  c)抗震设防烈度:

6度

  本小区各栋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特征周期Tg=0.35s,多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0.04,罕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0.28。

工程建筑抗震类别为丙类,主楼拟采用剪力墙结构,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三级。

与主楼不相连的裙房采用框架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为四级

  本工程基本风压为0.35KN/m2,地面粗糙度为B类。

  主要活荷载标准值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执行,具体如下:

  类别

  活荷载标准值

  门厅、前室

  3.5

  阳台、卫生间

  2.5

  客厅、餐厅、卧室、厨房、走廊

  2.0

  电梯机房

  7.0

  不上人屋面

  0.5

  消防疏散楼梯

  3.5

  其余

  2.0

  允许二次装修荷载

  0.5

  本工程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墙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50~C30渐变,正负零以下用240厚强度等级为MU10.0的蒸压灰砂砖,强度等级为M7.5的水泥砂浆砌筑;填充墙用强度级别为不低于A3.5,干密度级别不超过B06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强度等级为Ma5.0的专用砂浆砌筑,顶层和女儿墙墙体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Ma7.5的专用砂浆砌筑,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钢筋全部采用三级钢。

  施工钢筋混凝土构件时,应配合安装单位,按土建、水、电等专用图纸预埋套管、预埋件和预留孔洞,悬挑构件应待混凝土等级达到100%,且该构件不支撑上部结构底模时方可拆除其底模支撑。

  3、结构选型

  1.高层住宅塔楼拟采用剪力墙结构,会所及别墅采用框架结构。

  楼盖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屋面及楼、电梯间处板适当加厚,以增强结构的整体性。

  2.地基处理及基础设计

  基础形式待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后定。

  七、给排水设计

  1、给水工程规划

  给水管网规划:

  室外消防给水与生活给水合并管网,供水干管沿小区布置成环状,以确保供水安全,且便于地块用水从多方位开口接入,干管管径为DN200。

室内消火栓按室内任何部位均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到达布置,室外消火栓按不超过120m的间距沿道路设置。

给水管道一般设在人行道或绿化带。

给水管道覆土深度不小于0.7m。

给水管道采用球墨铸铁管。

  2、污水排水规划

  小区排水设计为雨污分流制。

  生活污水按生活用水量的85%计算。

  污水管道在小区内道路下敷设D300-D400的污水管,排水坡度控制在0.004-0.005,将各地块的污水向总管汇集;汇总后的污水经三格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排水管网。

含油污水经隔油池处理后,经过化粪池再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污水检查井最大间距为30m。

  雨排水规划原则为就近、分散、重力流或经雨水管直接排入市政管道。

遵循“先深后浅”原则,小区区雨水管道与道路等基础设施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