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31263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doc.docx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doc.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doc.docx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doc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

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题共30道单项选择题,一道2分,共60分)

1.有人把春秋战国各种思想描述为:

“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中央集权的法制派”“提倡节俭与互爱互利的反战派”“拥有无限同情心与爱心的礼仪派”。

下列正确对应描述的是()

A.儒道墨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

2.墨家的“兼爱”,强调“爱”是不分亲疏、不分贵贱的,对一切人都是一律同等之爱,即“爱无等差”。

这与孔子主张的“仁爱”思想是有所不同的,儒家主张的“爱”是有等级的,即“爱有差等”。

造成儒墨两派观点不同的根源是两者()

A.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B.代表阶级利益不同

C.受统治者关注度不同D.对爱的理解不同

3.有位学者这样评价我国古代的一位思想家,他的学说开创了一个崭新时代,为秦统一中国,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君主集权制国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根据。

以下符合其学说的观点是()

A.“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B.“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C.“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D.“兼相爱,交相利”

4.汉武帝时,《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

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

据此可知,两汉用儒家思想判案()

A.否定了先秦以来以法治国的理念B.标志着儒家独尊的封建正统地位确立

C.有利于发挥以法促善的社会教化功能D.使法律丧失调整社会矛盾的作用

5.从汉武帝正式设立太学,至西汉末年王莽辅政,太学弟子的数量从最初的50人剧增至10000余人。

经学习考核,一般可任郡国文学职务,优异者可授中央或地方行政官。

汉代这些举措()

A.使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B.导致精英教育走向世俗化

C.有利于培养大批实用人才D.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

6.《春秋繁露》记载: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

”这一言论体现了董仲舒()

A.民贵君轻的思想B.无为而治的主张C.君权神授的思想D.重本抑末的主张

7.宋代,由理学家撰写的乡约是很多士人用儒家思想教化乡民的重要工具。

明清时期,地方官广泛推行乡约制度,宣讲皇帝的“圣谕”成为乡约的重要内容。

这反映出明清时期()

A.皇权借助儒学进一步扩张B.国家权力全面深入了基层社会

C.理学逐渐成为了官方哲学D.儒学丧失了社会道德教化功能

8.王阳明曾乘船航于海上,突遇大风,船只几乎倾覆。

他在危境中作诗曰: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由此可知,王阳明()

A.提倡“经世致用”B.认为“心外无物”

C.提倡“致良知”D.主张“知行合一”

9.据《史记》记载:

因为父亲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被迫逃到吴国,后引吴军攻破楚国而复仇。

宋代以后,批判伍子胥不忠的观点愈演愈烈。

这是主要因为()

A.血缘宗法观念的削弱B.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

C.程朱理学思想的影响D.商品经济的空前发展

10.《尚书·酒俈》云:

“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尚贤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

11.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应予以改革,强调治理天下成功的标准应当是广大百姓的快乐与否。

由此可知,当时中国()

A.儒学统治地位已动摇B.儒学出现了趋时更新

C.正在酝酿着社会转型D.君主专制逐渐被削弱

12.表明了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开始。

这一观点应该是指()

A.水是万物的本原B.认识你自己C.人是万物的尺度D.美德即知识

13.古希腊某一思想家认为,“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

”该思想家()

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B.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鼓励人们独立的理性思考D.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14.有学者指出,这一时期的思想家虽然抬出希腊、罗马的古典传统来祭拜,但他们不过是借尸还魂,借他人的酒来浇自己心中的块垒而已。

这些思想家“心中的块垒”是想()

A.挣脱教会对思想文化的束缚B.恢复古代人们的传统生活习俗

C.摆脱封建专制制度的压迫D.在文学艺术领域有更大的突破

15.马丁·路德认为:

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

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其意义在于()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C.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16.马丁·路德认为:

政府必须掌握在世俗统治者手里,家庭必须对政府负责,人世间的教会作为一种世俗组织,也要归世俗政府管理。

这一观点()

A.否定了神学对人们的精神控制B.有利于加强世俗君主的权力

C.使德意志建立起统一的国家D.得到欧洲贵族的普遍支持

17.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

“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

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教会是否腐败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18.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不但创作出诸如现实小说、哲理戏剧和讽刺诗歌等文艺作品,而且还印刷了大量的报刊、小册子等印刷品,让下层群众了解新观念。

这说明启蒙运动()

A.起源于普通民众的意愿B.是一场纯粹的文艺运动

C.认识到普通民众的力量D.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19.卢梭提出:

“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么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

这主要反映的是()

A.社会契约B.人民主权C.自由平等D.三权分立

20.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明确指出:

“把权威赋予人等于引狼入室,因为欲望具有兽性,纵然最优秀者,一旦大权在握,总倾向于被欲望的激情所腐蚀。

”针对这一现象,18世纪设计出解决方案的历史文献是()

A.《权利法案》B.《论法的精神》C.《社会契约论》D.《天演论》

21.在西方思想史上,出现过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即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其中,贯穿始终并不断发展完善的一种思想是()

A.禁欲主义B.人文主义C.享乐主义D.民族主义

22.提出三权分立学说的启蒙思想家是()

A.孟德斯鸠B.伏尔泰C.卢梭D.康德

23.对启蒙运动做了经典总结,提出要自由也要自律的思想家是()

A.伏尔泰B.孟德斯鸠C.卢梭D.康德

24.战国产生了丝织品和竹简、木简,西汉有了纸张,文字的存在形式直接以手写形式出现,汉字书写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这把文字的书写工作从文物形式制作工艺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环节中解放了出来,成为独立的书法行为。

在书写时可以追求简捷和随意,并融入书者的思想感情或个性化的东西及艺术审美的要求。

材料说明了()

A.文字载体的变革促进了书法发展B.中国书法开始成为有意识的创作行为

C.字体简化推动了文化教育的传播D.科技进步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普及

25.中国古代科技主要限于农业水利工程、时令、气象科技等,其他如机械、纺织、印刷等也有所发展,但都未能推动古代科技向近代转化。

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儒学长期处于正统地位B.中国传统文化关注重点是人际与社会的和谐

C.中国推行闭关锁国政策D.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26.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

“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

”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

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27.鲁班以竹木为材料,制作了一只能在天上飞翔三天三夜的木鸟,特地向墨子炫耀。

未料墨子不以为然,且道:

“普通匠人取一块三寸的木头,片刻之内就能削出能负五十石重的车销。

会飞的木鸟华而不实,在社会功用上甚至比不得简单的车轴销子。

”墨子这种对技艺的路径取舍()

A.不利于能工巧匠拓展技艺想象空间B.体现了古人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匠心

C.促进古代科技在世界确立优势地位D.限制了古代科技成就的应用与推广

28.有学者论及《诗经》中的“风”和“雅”时认为,“风”是一国之音,带有鲜明的地域特点,“雅”是“四方之风”,为天下正音。

这反映了()

A.分裂动荡的社会现实B.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尖锐

C.多元一体的政治特点D.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形成

29.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士大夫阶层的壮大,文学艺术不断成熟。

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成熟的是()

A.唐诗B.宋词C.元杂剧D.明清小说

30.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它能让我们体验古人的喜怒哀乐,感悟不同时代的风情。

下列作品能体现作者经历时代变迁之后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的是()

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D.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3道大题,共40分)

31.(本题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

曰:

“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人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

曰:

“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呜呼!

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1)分析材料一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

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

(4分)

 

(2)分析材料二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

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

(8分)

 

32.(本题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一词,原意为“再生”。

意大利艺术史家乔治·瓦萨里在其《绘画、雕刻、建筑名人传》中,始用“再生”一词来概括这个时期文艺活动的特点。

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基本上承袭了这一概念,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世纪时却衰败湮灭,直到此时才获“再生”与“复兴”,因而得名。

但此时的文化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恢复,而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反封建斗争的反映。

——关绍纪、陈庆军《世界近现代史精要》

材料二:

马丁·路德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他的神学思想强调,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

要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也不需要由教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