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汉语史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31258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明汉语史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简明汉语史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简明汉语史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简明汉语史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简明汉语史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简明汉语史复习资料.docx

《简明汉语史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明汉语史复习资料.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简明汉语史复习资料.docx

简明汉语史复习资料

绪论

第一节汉语史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意义

一、对象和任务

任务:

描写、解释、总结规律、预测规范

二、研究汉语史的目的和意义

意义:

(1)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服务

(2)对于深入了解和正确使用现代汉语具有重要意义

(3)对于理解现代汉语方言尤为重要

(4)对普通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很有意义

第二节原则依据方法

一、研究汉语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语言的时代特点

2、区分通例和特例

3、注意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的联系

二、研究汉语史的方法

归纳比较统计证实探源转换推演系联

三、研究汉语史的依据、

1、历代表存下来的书面语言(分为韵文(音韵)和散文(词汇和语法)两部分)

2、前人的研究成果

属于词汇词义研究的,有《尔雅》类,《方言》类,《释名》类等

属于字形字义研究,有《说文》《玉篇》等书

属于字音研究的,有《切韵》《广韵》《中原音韵》等韵书

3、外语借词和亲属语言

外语借词包括外语里借汉语的词和汉语里借外语的词两种情况

4、现代汉语方言

第三节汉语史的分期

1、高本汉是最早为汉语史进行分期(依据语音变化)

《中国音韵学研究》(1915-1926,20-21)标志中国现代音韵学史的开端

(1)太古汉语:

《诗经》以前

(2)上古汉语:

《诗经》以后到东汉

(3)中古汉语:

六朝到唐

(4)近古汉语:

宋代

(5)老官话:

元明

2、王力先生《汉语是稿》

(1)三世纪以前(五胡乱华以前)为上古期,三四世纪为过渡阶段

(2)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南宋前半)为中古期,十二、十三世纪为过渡阶段

(3)公元十二世纪到十九世纪(鸦片战争)为近代期,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为过渡阶段

(4)二十世纪(五四以后)为现代期

3、吕叔湘《近代汉语指代词序》(1984)

(1)古代汉语

(2)近代汉语

现代汉语是近代的延续

4、太田辰夫《汉语史通考》

5、向熹《简明汉语史》的分期

(1)上古期从公元前十八世纪到公元三世纪,即商周秦汉时期,其中商为上古前期,周秦是上古中期,两汉是上古后期

(2)中古期从公元四世纪到公元十二世纪左右,即六朝唐宋时期,其中唐为中古中期,宋为中古后期

(3)近代期从公元十三世纪到公元二十世纪初,即元明清时期。

元为近代前期,明清为近代中期,鸦片战争至五四为近代后期

(4)现代期五四以后

6、高本汉:

《中国音韵学研究》《古汉语字典》

王力:

《同源字典》《汉语史稿》《古代汉语》

蒋绍愚:

《古汉语词汇纲要》《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近代汉语研究概况》

郭锡良:

《古代汉语》《汉字古音手册》《汉字知识》《汉语史论集》

唐怍藩《汉语音韵学学识》《上古音手册》

二、分期的标准和依据

1、三点说明

a.汉语史的分期不取决于中国历史的分期,而取决于汉语自身的发展变化

b.汉语史的分期不能依据书面语,而取决于口语

c.至今汉语史的研究虽然有了很大进展,但断代的研究还不充分

2、标准和依据

高本汉的观点至今在西方汉学界有很大的影响;王力以语法为分期的依据,认为近代汉语分期主要是语音

3、分期的着眼点不同,结论就不同,因此有两个原则:

一是分期的主要依据应该是语法和语音;二是考虑到语音、词汇、语法变化不同步的因素,分期应协调语法分期和语音分期

第二章

第一节汉语词汇是研究序言

一、训诂学是以古代文献的训诂为研究对象,以语义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一门独立学科,是语言学里具有综合性和实用性特征的人文性很强的技术科学。

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正确理解古代文献语言及内容,也就是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二、汉语词汇学与训诂学的关系

(1)新学训诂定位与训诂学不同

(2)汉语词汇史与训诂之间的目的不同

(3)研究材料不同传统训诂学以先秦典籍尤其是佛家典籍为范围,词汇史则是研究所用汉语书面语文献,特别是历代的口语文献

三、词汇史的研究任务和内容

蒋少愚,20世纪的古代汉语词汇研究:

提出汉语词汇史(历史词汇学)有两大部分组成。

语义学(义训、声训):

语义场、义位、义素

1、历史研究

(1)词的产生消亡过程

(2)词义的演变

(3)构成方式及其发展

汉语新词的创造,在历史上主要通过两种构词手段,即音变构词和句法构词。

2、理论的研究

四、古汉语词汇研究(建国后)

历史的研究

1、解放前《尔雅》

2、常用词方面李宗江(《常用词演变研究》)王维辉(《东汉-隋常用词研究》)

3、通史及断代史方面研究

第二节单音词的发展

一、上古单音词的发展

单音词是只有一个音节的词,以单音节为主,这是古代汉语词汇最显著的特点

甲骨刻辞所反映的商代词汇的特点是:

1、内容广泛,数量有限

2、绝大多数是单音词,基本上字和词相当,复音词很少

3、多数词只有一个意义,一部分词有几个意义

4、就词性说,名次最多,动词次之,形容词较少,虚词更少,兼词现象相当多

二、中古单音词的发展

从词形和词义两方面,根据新词和旧词有没有联系,可分为三种情况:

1、继承旧形,新义和旧义有联系

2、利用旧形,新义和旧义没有联系

3、词形和词义都是创新

三、近代单音词的发展

1、新词旧形,新义和旧义没有联系

2、新词新形

3、新词多义化

第三节复音词的发展

一、上古复音词的发展

1、联绵词:

踟蹰恍惚逍遥辗转蝌蚪

2、重言词

(1)两字重言,不能分开

(2)单字和重字都用,意义相同,用重言描写性更强

(3)重言带词尾,或形容词带重言

3、合成词:

(1)复合词:

联合式:

社稷、财贿

并列式:

休息、俯仰

偏正式:

后生、鸟乌

支配式:

屏风、当路

陈述式:

屋漏、肢解

(2)派生词常见的词头是“有”、“于”

常见的形容词尾有“然”、“如”、“尔”、“若”、“乎”、“焉”、“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名词词尾“子”已开始产生,但并未虚化。

上古复音词归纳为这样几点:

(1)上古词汇虽以单音词为主,但复音词已有明显的发展趋势,在上古后期(两汉)表现得尤为显著。

(2)上古复音词已有多种结构形式。

(3)构词能力很强

二、中古复音词的发展(复音词的大量产生是其重要特点)

1、新的结构方式

(1)补充式(动补):

摆脱、割裂、了却

(2)名量式:

车辆、花朵、麦粒

(3)超层次组合:

而立、涟漪

2、新的词缀

前缀“阿、老”

后缀“子、儿、头”

中古复音词产生的原因:

1、语音系统的简化

2、对单音词的多义起限制作用

3、韵律的要求

三、近代复音词的发展

1、新的三音节词:

(1)附加式:

AB-C两口子、可怜见A-BC呆不腾

(2)偏正式:

AB-C半瓶醩A-BC多早晚

(3)补充式:

A-BB笑欣欣冷森森

(4)重叠式:

A不A淡不淡连不连AAA嗤嗤嗤

2、新的四音节词

破不留丢脑袋瓜子

附:

“儿”演变小史

1、萌芽期:

东汉至南北朝儿:

幼小之孙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人

2、成形期:

唐至北宋

(1)结构:

它不仅可以做名词后缀,加在指人名词、动物名词和非生物名词之后,而且还出现了做量词后缀的用例

(2)功能:

儿缀改变词义或者词性的功能,初露端倪

3、发展期:

南宋、金元

(1)结构:

可以作代词,宾语,形容词后缀

(2)功能:

不表示“小”或“可爱”之意

4、成熟期:

明清

(1)儿缀词使用频率高、数量大

(2)产生了儿化韵,“儿”的语音形式化入前一字音

四、固定语:

指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等词语单位,一般比词长,结构具有凝固性,意义具有完整性。

汉语词汇史专题---词汇化

一、一味:

1、“一味”的词组阶段:

(1)嘉膳之和,非取乎一味一种味道,一种滋味

(2)有一味之甘,割而分之一种味道,一种食物或菜肴

(3)取金液及水银一味而煮之中药药方中的一味药

2、“一味”向词转化

两元(原)一味,受性自殊

犹喜大江同一味,故应千里共清甘

远来无物可相赠,一味丰年说淮颖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一味”介于由表示一种滋味趋于泛指“一样、整个”的变化过程间。

“味”的实义逐渐减弱,在结构上,原本定中式的一味具有修饰关系,现无修饰,凝固在一起成词;在功能上,在宋时表“一样”义的“一味”逐渐化作状语

3、“一味”由实词向虚词转化:

一味凄凉君勿叹,平生自不愿春知

由“一样”向“一直”转化,功能上,“一味”完全虚化,作副词用

二、由来

1、“由……来”在先秦的运用: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

乐由阳来者也,礼由阴作者也

“由”为介词,“来”为动词,“由”“来”作的状语

2、“所由来”在先秦的运用

孔某不同问肉之所由来而食

患之所生,污而不治,难而不守,所由来也。

3、“所由来”和“由……来”的联系和区别

①联系:

“所由来”是“由……来”的指称形式,而“由……来”是“所由来”对应的陈述形式;它们之间不是演化关系而是生成关系,即“所由来”是“由……来”通过特定的语法操作。

②区别:

在句法结构上:

由……来(状语+动词)所由来(名词、词组)

在功能上:

“所由来”在言语上表达比“由……来”丰富。

4、“由来”取代“所由来”

原因:

①双音化趋势的强烈推动作用

②“所”字自身语义的虚化和功能的弱化,这是“所”字脱落的更为重要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随着“所由来”的转指意义从空间范畴向时间范畴过渡,“所”字自身的表义作用也由强到弱

随着指称手段的变化:

由……来(动词性短语)——所由来(名词性结构)——由来(词组)

三、词汇化

1、什么叫词汇化:

一个短语或句法决定的其他语言单位在经历了一段时间之后,其自身变成一个稳固的词项,并且进入基本词汇或一般词汇,人们称这一过程或现象为词汇化。

简而言之,词汇化就是一种句法单位成词的凝固化。

2、词汇化的动因

(1)语义演变的原因

()句法变化的原因

3、判断标准:

①语义是否融合②语义是否抽象化③能否更换其中的语法单位

4、词汇化的本质

①词汇化是一种动态的语言演变过程,受利于语言演变基本规律和制约条件

②词汇化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语义成分整合成词的过程及结果,重点就是过程,目的是探索语言演变的本质和规律。

③词汇化是造词过程,而不是用词过程,但它产生存在和发展于语言使用之中。

④词汇化前的语义成分组合结构较为松散。

⑤词汇化的主要结果是词,但不排斥其他词汇化语言单位。

第三章汉语语法史

第一节词类的发展

一、人称代词的发展

(一)第一人称的发展

上古:

我、吾、余、予、朕、卬、合

中古:

我、吾、余、予、身、奴、侬、鄙、民、下官

近代:

我、俺、俺们、咱、咱家、咱们、洒家

现代:

我、我们、俺、俺们、咱、咱们

1、“我”的生命力最强,从甲骨卜辞一直沿用至今

2、近代出现了复词结尾“们”,但这时单复数的区分已经不那么严格

(二)第二人称的发展

上古:

汝、女、尔、乃、而、若、子、君

中古:

汝、尔(你)、卿、官、仁、尊

近代:

你、您、恁

现代:

你、你们、您们

从上古到现代,第二人称逐步简化

(三)第三人称代词的发展

上古:

上古无专门的第三人称代词,“厥、其、之、彼”均为指示代词

中古“其”继续扩大用法,产生新的代词“渠、伊、他”

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突出的是对性的区分

二、量词“个”的发展

三、副词“很”的发展

四、结构助词的发展

(一)上古结构助词“之”

1、……的

2、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使之成为句子成分或复句中的分句

3、用在介宾词组前面,有提示和强调的作用

4、用在中心语和定语之间

5、用在中心语和补语之间

6、用在补语后面

(二)中古结构助词“底”“地”“得”

1、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表示修饰关系

2、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面

第二节形态成分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