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系统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81933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20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系统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生物系统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生物系统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生物系统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生物系统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系统学.docx

《生物系统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系统学.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系统学.docx

生物系统学

生物系统学

一、植物分类的等级和基本单位

(一).分类等级(阶层)

生物分类的等级有界、门、纲、目、科、属、种。

在这些分类阶层中,还可分得更细,如:

亚门、亚目、亚科等。

(二).物种命名法

现代生物的命名,即世界通用的科学名称的命名,都是采用双名法。

所谓双名法是指用拉丁文给植物的种定名,每一种植物的种名,都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字构成,第一个词是属名,相当于“姓”;第二个词是种加词,相当于“名”。

一个完整的学名还需要加上最早给这个植物命名的作者名。

因此一个完整的学名为属名十种加词十命名人名。

属名一般采用拉丁文的名词,书写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种加词其来源不拘,大多为形容词,但不可重复属名。

(三).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在上述各个分类等级(阶层、单位)中,“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种是指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和一定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的生物类群。

同一种的各个个体具有基本相同的遗传性状,彼此杂交可以产生正常的可育后代。

不同种的个体之间,通常不能杂交,或杂交后不能生育后代。

二、植物的类群

将自然界的生物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的二界分类系统,是瑞典生物学家林奈在1753年建立的,250多年来广为沿用。

但随着人类认识地不断加深,对生物类群的划分出现多种不同的见解,相继有人提出三界说(植物、动物和原生生物)、四界、五界(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菌、植物、动物)、六界等分类系统。

本章中仍采用二界说中广义的植物界概念。

(一).藻类植物

藻类是一群最原始的植物,大约在35~33亿年前,在地球的水体中出现了最早的藻类——原核蓝藻。

目前地球上的藻类是一群大多生活在水中,具有叶绿素,营自养生活,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用单细胞的孢子或配子进行繁殖的低等植物。

附:

藻类植物分类表:

种类

形态结构

细胞壁成分

载色体

色素

营养物质

鞭毛

繁殖方式

蓝藻

单细胞、多细胞个体与群体

原核

肽聚糖

叶绿素a

蓝藻淀粉

裂殖、藻殖段、孢子

裸藻

单细胞

中核

无壁,故形态多变

多个

叶绿素a叶绿素b

裸藻淀粉与油滴

茸鞭型

纵裂

硅藻

单细胞或群体

真核

由两个瓣套合成,成分为果胶和硅质

1至多个

叶绿素a

叶绿素c

金藻昆布糖与油滴

茸鞭型(产生精子时)

分裂

绿藻

单细胞、群体、叶状体与丝状体

真核

2层,内层纤维素,外层果胶质

形态多样与叶绿体相似

叶绿素a

叶绿素b

淀粉(由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构成与高等植物相似)

尾鞭型

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出现世代交替

红藻

大多为多细胞

真核

2层,内层纤维素,外层果胶质

1个为星芒状,多个颗粒状

叶绿素a

叶绿素b

红藻淀粉,用KI处理,最后呈紫色

无性生殖只产生静孢子,有性生殖较复杂

褐藻

全为多细胞,在藻类中个体最大

真核

2层,内层纤维素,外层胶藻

1至多个,为颗粒状

叶绿素a

叶绿素c

褐藻淀粉与甘露醇

前方茸鞭型,后方尾鞭型

无性能产生静孢子与游动孢子(具不等长鞭毛),有性大多有世代交替

(二).菌类植物

菌类植物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等器官,一般不具有叶绿素等色素,大多营异养生活。

菌类植物可分为细菌门、粘菌门和真菌门三类彼此并无亲缘关系的生物。

其中粘菌是介于动物和真菌之间的生物。

它在营养期为裸露的、无细胞壁、多核的原生质团,称变形体(与变形虫相似)。

但在繁殖期,它可产生具纤维素细胞壁的孢子,又具真菌的性状。

下面把细菌和主要的真菌作一扼要比较:

特点

代表种类

细菌门

植物体微小,都为原核生物,有细胞壁,为分裂生殖

细菌(杆菌、球菌、链菌)、放线菌

粘菌门

较大型,真核,营养生长无细胞壁,但孢子有壁,

无性生殖

粘菌

真菌门

大型,真核,有壁,生殖方式多样

木耳、香菇

(三).地衣植物

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等器官。

地衣的形态可分为3种类型:

壳状、叶状和枝状。

地衣能分泌地衣酸,使岩石表面变为土壤,而且抵抗不良环境条件的能力十分强,因此,地衣是植物界的“开路先锋”。

松萝等地衣可以火药,从染料衣中提取的石蕊,可以制成石蕊试剂。

(四).苔藓植物

苔藓植物是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型,为小型的多细胞绿色植物,大多适于生活在阴湿环境中。

有的为叶状体,有的已有假根和类似茎、叶的分化,茎、叶和假根中均无输导组织。

苔藓植物的生活史中具有明显的世代交替。

在其生活史中,配子体发达,孢子体寄生在配子体上。

苔藓植物受精必须借助于水。

由于苔藓植物有颈卵器和胚的出现,是高级适应性状,因此,苔藓植物属于高等植物。

其主要代表植物有地钱和葫芦萍等。

植物体(n)

n原丝体(n)颈卵器(n)精子器(n)

孢子(n)卵(n)精子(n)

孢蒴(2n)合子(2n)

2n

孢子体(2n)胚(2n)

(五).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是介于苔藓植物和种子植物之间的一大类群。

该类植物也具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

蕨类植物的孢子体发达,并且有根、茎、叶的分化,其中,叶有小型叶和大型叶、营养叶(进行光合作用)和孢子叶(产生孢子)之分。

其内部都有维管系统,木质部大多只有管胞,少数有导管。

韧皮部主要含有筛胞,有的有筛管,起着输导和支持作用,因此,蕨类植物与种子植物合称为维管植物。

蕨类植物的配子体虽然不如孢子体发达,但也能独立生活。

蕨类植物也具有胚,但不产生种子,而以孢子繁殖后代,蕨类植物的受精仍离不开水。

因此,蕨类常生活在阴湿环境中,主要的蕨类植物有石松、卷拍、木贼、菠、满江红等。

精子器(n)

精子(n)

植物体(n)

(原叶体)颈卵器(n)

卵(n)

合子(2n)

孢子(n)

胚(2n)

孢蒴(2n)

(产生孢子母细胞)

孢子体(2n)

蕨类植物的起源和演化

苔藓

配子体发达

绿藻小型叶

孢子体发达厚囊蕨薄囊蕨

裸蕨

大型叶原始蕨类种子蕨种子植物

(六).裸子植物

裸子植物是介于蕨类和被子植物之间的维管植物。

其孢子体特别发达,具有真中柱,并生型维管束,有形成层和次生生长。

木质部大多数只有管胞,极少数有导管。

韧皮部中只有筛胞而无伴胞。

其配子体完全寄生在抱子体上,且仍保留着结构较简单的颈卵器。

其胚珠裸露,不被大孢子所形成的心皮所包被,传粉时,花粉粒可经珠孔直接进入胚珠。

大多数裸子植物具有多胚现象,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它们分别由珠被、受精卵和大孢子发育而成。

其中种皮是老的孢子体(2n)。

胚是新的孢子体世代(2n),胚乳则是雌配子体世代(n)。

裸子植物主要特征比较见下表:

形态特征

大孢子叶

经济价值

代表种

苏铁纲(铁树纲)

精子为生物界最大的精子

羽状大孢子叶

观赏

苏铁

银杏纲

雌雄异株,精子也具鞭毛,种仁(胚乳)称白果,食用。

珠领

孑遗植物,具科研价值;药用;食用;观赏

银杏

松柏纲(球果纲)

裸子植物中最重要,种类最多,经济价值最大

珠鳞

食用;药用;观赏;科研;绿化;用材

松、柏、杉

红豆杉纲

种子外有假种皮或外种皮

套被

观赏;科研;绿化;用材

美丽红豆杉、南方红豆杉

买麻藤纲

无树脂道,灌木或木质藤本

珠托

观赏;绿化;入药

麻黄、百岁兰、买麻藤

(七).被子植物

植物的分类学要求到科为止,以后我们学习动物分类,要求到目为止。

在学习被子植物的分类中,要注意从这几个方向入手:

各科的鉴别性特征、相似性科属的区别、重要科属、系统演化等。

在植物的叶、果实和种子的演化趋势中,要领会下面几点:

叶:

常绿—→落叶;单叶全缘—→单叶分裂—→复叶;互生—→对生或轮生

果实:

聚合果—→单果—→聚花果;真果—→假果

种子:

有胚乳—→无胚乳;胚小、直伸—→胚弯曲或卷曲;子叶2片—→1片

被子植物各科特征比较见下表:

1.双子叶植物纲

科名

一般性描述

鉴别性特征

相似科属

代表植物

木兰科

单叶互生;雄蕊、心皮多数且分离,螺旋状排列;果实为蓇葖果,聚合成聚合果。

托叶痕

木兰属与含笑属

木兰、含笑、八角

樟科

花托平顶状

具樟脑味;花药瓣裂

香樟、山胡椒

毛茛科

大多数草本,叶分裂或复叶,花被分为两轮。

原始性:

心皮、雄蕊多数且分离,呈螺旋排列。

毛茛、牡丹、芍药

科名

一般性描述

鉴别性特征

相似科属

代表植物

山毛榉科

木本,雌雄同株,坚果

种苞形成壳斗

板栗、山毛榉

石竹科

叶对生,节较大,二歧聚伞花序,胚珠多数,特立中央胎座,蒴果

香石竹、牛繁缕

蓼科

基生胎座,坚果

托叶鞘

荷首乌水蓼

锦葵科

叶掌状脉,花两性,有副萼,花丝联合成管状,为单体雄蕊

副萼特别大

棉、蜀葵、木槿

葫芦科

花单性,攀援草本,茎卷须,花药呈“S”形弯曲,侧膜胎座

瓠果

丝瓜、葫芦、绞股蓝

杨柳科

合瓣花,雌雄异株,无花被,葇荑花序,子房上位

杨属与柳属

杨、柳

十字花科

总状花序,十字形花冠,四强雄蕊,角果,侧膜胎座,假隔膜

角果

白菜、萝卜

蔷薇科

草本、木本均有,花瓣若合瓣为5个,离瓣则为多个,花两性,雄蕊多数

分四个亚科

月季、蔷薇

豆目

根上常有根瘤,花两性,花瓣蝶形,二体雄蕊,荚果

荚果

分三个科

大豆、花生、蚕豆

大戟科

体内有乳汁,花单性,具花盘,有腺体

杯状花序

油桐、乌桕

芸香科

叶具透明腺点,单身复叶,

单身复叶

桔、柠檬、柚

伞形科

全为草本,叶分裂或复叶,叶柄基部呈鞘状,伞形或复伞形花序

双悬果

芹菜、胡萝卜

茄科

两性整齐花,宿存萼,花冠辐状,中轴胚座,胚珠多数,浆果或蒴果

宿存萼

烟草、蕃茄

唇形科

茎方,叶对生,轮伞花序,唇形花冠,二强雄蕊

黄芩、一串红

木犀科

木本,叶对生,单叶或复叶,浆果,核果或翅果

女贞、桂花、迎春

菊科

大多数单叶,少数复叶,头状花序,雄蕊5个,为聚药雄蕊,子房下位

聚药雄蕊

筒状花亚科与舌状花亚科

菊、蒲公英、苍耳

2.单子叶植物纲

科名

一般性描述

鉴别性特征

相似科属

代表植物

禾本科

草木本均有,地上茎称为杆,节间中空,单叶互生,复穗状花序

竹亚科与禾亚科

水稻、大麦、竹、小麦

百合科

草本或宽叶灌木,根状茎、球茎或鳞茎,单叶互生

百合、葱、萱草、菝葜、文竹、郁金香

兰科

多年生草本,具根状茎和块茎,单叶互生,花单生或总状,单性,两侧对称。

雄蕊花丝与雌蕊花柱合生,形成合蕊柱;花粉形成花粉块;具唇瓣。

合蕊柱、唇瓣

白芨、兰、天麻、石斛

3.检索表

为了更好的研究植物,我们编制了植物分类学中的检索表,最常用的是二歧检索表,即遵循非此即彼的原则来编排。

如下面的这张检索表,是四大类高等植物分门检索表:

1.植物无花,无种子,以孢子繁殖。

2.小型绿色植物,结构简单,仅有茎、叶之分或有时仅为扁平的叶状体,不具真正的根和维管束……………………………………………苔藓植物

2.通常为中型或大型草本,很少为木本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并有维管束

………………………………………………………………………………蕨类植物

1.植物有花,以种子繁殖。

3.胚珠裸露,不包于子房内………………………………………………………裸子植物

3.胚珠包于子房内…………………………………………………………………被子植物

4.系统演化图(真花说)

单子叶植物

其它双子叶植物

葇荑花序类

双子叶植物(木兰目)

苏铁拟苏铁

前被子植物

种子蕨

无脊椎动物

一、理论知识

绪论

1.地球上的生命在38亿年前就已出现。

目前已知大约有150——200万种,而已绝迹和尚未命名的物种数目还远不止这些。

按大多数学者的观点可将地球生物分为五界,即:

原核生物节、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还有将生物分为六界等其他分类方法。

传统的生物分类是以形态学为基础的。

现在更多的是基于形态解剖学、分子特征、行为特征等来划分。

应注意“无脊椎动物”不是分类阶元。

2.动物特点:

(1)无细胞壁

(2)无叶绿体,无质体。

(3)有完备复杂的器官系统,特别是感觉、神经、消化、运动系统发达。

(4)全部异养。

3.除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外,其它均为多细胞动物,也叫后生动物。

主要类群包括:

海绵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线虫动物门、轮虫动物门、软体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半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等。

一般无脊椎动物系指除脊索动物门以外的动物。

(无脊椎动物进化树)

(一)原生动物门

1.原生动物的特征

原生动物约30000种,绝大多数由单细胞构成,少数种类是单细胞合成的群体。

在五界分类系统中,常将原生动物单独归属于原生生物界。

它主要有以下特征:

(1).单细胞动物。

绝大多数个体多数由单个细胞构成,也有少数为单细胞群体。

(2).有各种功能的细胞器。

(3).体微小多样。

(一般不超过1mm)

(4).具有多种营养方式。

植物性营养(光合自养性营养)、动物性营养(吞噬性营养)、渗透营养(腐生性营养)。

(5).呼吸和排泄主要通过体表进行。

(6).生殖方式多样(无性和有性)。

(7).分布广泛(液体环境或湿土)。

(8).有些种类有特有的外壳。

(表壳虫—几丁质、鳞壳虫—硅质、有孔虫—钙质)

2.原生动物的分类

在原生动物门里,根据运动胞器、细胞核以及营养方式可以分成4个纲:

(1)鞭毛虫纲。

运动胞器是一根或多根鞭毛,例如绿眼虫、衣滴虫。

(2)肉足虫纲。

运动胞器是伪足,伪足兼有摄食功能,例如大变形虫。

(3)孢子虫纲。

没有运动胞器,全部营寄生生活,例如间日疟原虫。

(4)纤毛虫纲。

运动胞器是纤毛,有两种细胞核,即大核和小核,大核与营养有关,小核与生殖有关,例如尾草履虫。

3.代表性的原生动物——尾草履虫

草履虫属于纤毛虫纲,通常生活在池塘和污水沟里。

尾草履央最常见并有代表性,是大家惯用的教学和实验材料。

尾草履虫的体表被一层表膜。

表膜除了维持尾草履虫的体形外,还负责内外气体交换,水中的溶解氧气通过表膜进入体内,体内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表膜排出体外。

虫体依靠纤毛而自由游泳,身体螺旋形地旋转前进。

草履虫是异养性的,主要以细菌为食,也吃其他的微小生物和有机物碎屑。

草履虫的细胞质分外质和内质两个部分。

外质紧贴表膜,薄薄一层,比较透明,里面布满垂直于表膜排列的刺丝泡;内质是颗粒性的,能够流动并不停地在虫体内作循环运动。

尾草履虫前部和后部的内质里各有一个伸缩泡,与围绕着它呈放射状排列的收集管连在一起。

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可见伸缩泡和收集管有节奏地交替收缩和舒张,既有排出体内多余水分、维持一定的渗透压的作用,也有排泄代谢废物的作用。

尾草履虫内质里有一个豆形的大核和一个圆球形的小核。

大核是多倍体的细胞核,小核是二倍体的细胞核。

任何纤毛虫都同尾草履虫一样,均有这两种细胞核,这是纤毛虫纲的一个重要特征。

给草履虫各种刺激如食物、光线、温度、电流、化学物质等,可以看到由刺激引起的趋向或回避反应。

草履虫的生殖方式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

其无性生殖是横向的二分裂,这一点不同于鞭毛虫纲。

有性生殖是接合生殖。

4、主要研究价值

(1).污水处理

(2).作为生命科学研究的科研材料

(3).探油

(4).寄生原虫病研究:

世界有近1/4人口患寄生原虫病。

目前已知由28种原生动物是人体寄生虫。

我国5大寄生虫病(血吸虫、疟疾、黑热病、丝虫病、钩虫病)中疟疾(疟原虫)和黑热病(利什曼原虫)两类是原生动物。

此外人的疾病还有昏睡病、毛滴虫病、阿米巴痢疾等。

对家禽和某些重要经济动物也有严重影响。

(二)后生动物的发生

后生动物:

是指除原生动物外的其他动物。

一、胚胎发育

(一)受精与受精卵(合子)

(二)卵裂完全卵裂、不完全卵裂

(三)囊胚的形成

(四)原肠腔的形成

(五)中胚层的发生和形成

1.端细胞法(裂体腔法);2.体腔囊法(肠腔法)。

(六)体腔的出现

初生体腔(假体腔)

次生体腔(真体腔——裂体腔法、肠腔法)

(七)胚层分化

1.内胚层:

消化道中肠上皮及衍生物(肝、胰),还有鳔、肺、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膀胱、呼吸道和尿道上皮(消化管的大部分上皮、肝、胰、呼吸器官、排泄与生殖器管的一小部分)

2.外胚层:

表皮和所有表皮层的衍生物、神经系统、感觉器官、消化道前后两端,包括口腔和肛门(皮肤上皮及附属物、神经组织感觉器官、消化管的两端)

3.中胚层:

肌肉、结缔、血管、肾脏、骨骼、囊胚内的上皮内衬,多数动物的生殖系统、排泄器官的大部分和其他进行分泌和渗透调节的器官等。

(肌肉、结缔组织、生殖与排泄器官的大部分)

多细胞动物受精卵发育极为复杂,一般分为两种模式:

文昌鱼的胚胎发育;两栖动物的胚胎发育。

二、二胚层动物:

腔肠动物——消化循环腔

(海绵动物——虽具有二胚层,但其发生特殊,与其它后生动物不同。

三、三胚层动物

1.无体腔;2.假体腔;3.真体腔;

四、原口动物、后口动物(在原肠腔形成后才有)

1.原口动物(胚孔成口):

(腔肠—消化循环腔原始)扁形、线形、环节、软体、节肢等

2.后口动物:

(胚孔成肛门或封闭,在原肠的另一处重新形成口。

)棘皮、半索、脊索等

小结:

原口动物后口动物

卵裂螺旋卵裂辐射卵裂

中胚层端细胞法肠腔法

体腔裂腔法体腔囊法

口原肠孔(口)原肠孔对侧(新开口)

肛门若有则在对侧原肠孔(胚孔)

幼虫担轮幼虫类羽腕幼虫类

(三)腔肠动物门

1.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1).体型多数辐射对称少数两侧辐射对称。

(2).具两胚层及消化循环腔。

(3).有原始组织分化(组成内、外胚层的主要细胞—皮肌细胞)

(4).出现网状神经系统(原始)

(5).身体能自由运动(上皮肌肉细胞)

(6).生殖方式多样,有的种类的生活史中有世代交替现象。

(7).海产种类个体发育中出现浮浪幼虫。

2.腔肠动物的分类

根据腔肠动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史上的世代交替现象,一般把腔肠动物门分成3个纲:

(1)水螅纲。

(2)钵水母纲。

(3)珊瑚纲。

3.代表性的腔肠动物——水螅

水螅属于水螅纲,有好多种,分布比较广泛,常被用作实验材料。

 

四、腔肠动物与人的关系及研究价值

1.珊瑚礁。

2.利用水母的平衡囊能感知次声波的现象,研制模拟装置预测风暴。

3.海蜇的食用价值。

4.腔肠动物的提取物中有抗肿瘤药物。

(四)扁形动物门

一、扁形动物们的主要特征简介(原口、三胚层、无体腔、无肛门)

1.身体扁平。

开始出现两侧对称的体型。

2.体壁由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和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层共同形成皮肌囊。

3.中胚层形成:

消化管与体壁之间为实质。

4.身体出现器官系统。

消化管有口无肛门。

5.梯状神经系统,有多种感觉器官。

6.排泄系统为原肾型(焰细胞:

包括帽细胞、管细胞)

7.形成固定生殖腺及一定的生殖导管。

有自由生活种类,也有寄生生活种类(体内—内寄生、体表—外寄生)

二.扁形动物的分类

已知的扁形动物大约有10000多种,根据它们的生活方式和身体结构的特点,可以分成3个纲:

(1)涡虫纲。

体表有纤毛,自由生活,肠道较发达。

(2)吸虫纲。

成虫体表无纤毛,寄生生活,多数为体内寄生,少数为体外寄生,肠道简单。

(3)绦虫纲。

成虫体表无纤毛,全部营体内寄生生活,无肠道。

三.扁形动物的代表

1.猪带绦虫、猪带绦虫病;

2.牛带绦虫;

3.曼氏迭宫绦虫:

生食青蛙、蝌蚪、蛇肉者易得;

4.细粒棘球绦虫

四、主要研究价值

吸虫纲和绦虫纲动物多为人类和家畜的寄生虫。

(防治原则: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四)线形动物门

一、线虫动物门主要特征简介(原口、三胚层、假体腔、有口有肛门)

1.具假体腔。

其内充满体腔液。

2.消化系统完整有口有肛门。

3.排泄系统腺型或管型(属原肾管型),无焰细胞。

4.大多雌雄异体异形。

5.无呼吸、循环系统。

6.营自由生活或寄生生活,分布广泛。

7.卵裂均为螺旋卵裂;由端细胞法形成中胚层。

二、线形动物的分类

1.无尾感器纲:

鞭虫、旋毛虫

2.尾感器器纲:

蛔虫(蛔虫病:

肠梗阻、胆道蛔虫病)、挠虫、鞭虫、丝虫(丝虫病,蚊虫为媒介),注:

丝虫为五大寄生虫病(疟疾、日本血吸虫、丝虫病、钩虫病、黑热病)之一。

三、线虫类的代表——人蛔虫

外形:

身体呈细长的圆筒形,两头略尖,乳白色或淡粉红色。

雌雄异体。

雄虫短而细,身体后端向腹侧面多曲状弯起;雌虫长而粗,后端伸直不弯曲。

体壁和体腔:

体壁由角质膜、表皮层和肌肉层所组成

蛔虫的体壁和消化管道之间的空腔是它的原体腔,里面充满了体腔液,能输送营养物质,又使虫体内部维持一定的压力,使身体有一定的形状。

消化:

蛔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内,以人体肠内半消化的食物为食,所以它的消化系统

结构很简单,由口、咽、肠、肛门组成,也没有特殊的消化腺。

呼吸和排泄:

蛔虫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长期适应在小肠等氧气较少的环境中营寄生生活,进行厌氧呼吸。

蛔虫的排泄系统属于原肾型。

神经和感觉:

蛔虫的咽头周围有一个围咽神经环,从它向前后发出六条纵向神经,六条神经之间都有横向的神经相连合,使整个神经系统呈圆筒状。

蛔虫前端三个唇片上的乳突和雄虫泄殖腔孔前后的生殖孔突,都是感觉器官,有一定的感觉作用。

四、主要研究价值

这类动物中有很多是寄生种类,广泛寄生在动、植物体内,给人体健康和农、牧、渔业的生产带来危害。

(五)环节动物门

一、环节动物门主要特征简介

(进化、循环、神经上的特征最重要,可表示出进化地位)

1.身体出现分节(同律分节)

2.具发达真体腔。

3.出现附肢形式的扁平状的疣足、刚毛。

4.出现闭管式循环系统。

5.出现后肾管排泄

6.链状神经系统

7.海产种类个体发育经担轮幼虫阶段。

二、环节动物的分类

本门已知种类为9000余种,分布于海洋、淡水和陆地。

根据运动器官的特征,把环节动物分成3个纲:

(1)多毛纲。

几乎全是海产,以疣足和着生在上面的刚毛为主要运动器官,常见的动物如沙蚕。

(2)寡毛纲。

大部分是陆生种类,主要是各种蚯蚓,仅少部分生活在淡水中,以着生在体壁上的刚毛为运动器官。

我国常见的种类如环毛蚓。

(3)蛭纲。

大多数生活在淡水中,少数生活在海水中和陆地上,在温湿地区比较多见。

大部分行暂时性的外寄生并以吸取宿主的血液和体液为营养。

常见的是水蛭,统称蚂蟥。

体表刚毛完全退化。

常具有固定的体节数。

(体表出现次生性体环)。

身体前后两端出现吸盘。

吸血性种类的胃有侧盲囊。

真体腔被中胚层来源的葡萄状组织充塞而减少,形成血窦。

循环系统为开管式。

异体受精,直接发育。

三、环节动物的代表——环毛蚓

蚯蚓形态结构对在土壤生活的适应

①体表有粘液腺,可分泌粘液,对在土壤中钻动有润滑作用。

②头部退化(生殖环带靠近身体前端)

③疣足退化

④口前叶可以伸缩

⑤眼点退化

蚯蚓的翻土作用

蚯蚓在土壤中不断将腐殖质吃进消化道,食物经消化吸收后,由肛门排出体外,成为“吲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