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话详解.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79290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话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四川话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四川话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四川话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四川话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话详解.docx

《四川话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话详解.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话详解.docx

四川话详解

四川话,又称四川方言、巴蜀方言,属汉语西南官话。

西南官话的主要使用地区为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北大部、湖南西北部、广西西北部的语言。

注1,大致包括西南官话成渝片(成渝话)及赤灌片(赤灌话)。

四川话目前约有1亿2千万的使用者,成都话是川剧和各类曲艺的标准音,但并不是四川省的标准方言。

事实上四川话从来就没有所谓的标准音,像广州话之于粤语,这是由于四川话本身就是由各地移民方言演变融合而成的。

  历史

  宋代以前的四川方言和元代至今的四川话截然不同,依据宋代文献显示,当时的学者把四川方言与西北方言合称为“西语”,属同一方音语系。

蒙古人和女真人两次北方民族的入侵,给四川地区带来了灾难性的人口剧减。

到清朝初年,四川人口甚至不足五十万。

从1671年开始大规模移民,到1776年为止,105年内四川合计接纳移民623万人,史称湖广填四川。

现代四川话,就是在这次大规模的移&&动中形成的。

  四川话特点

  音韵

  与普通话中声母的区别:

  大部分地区所使用的四川话没有平舌和翘舌之分,基本上把普通话中翘舌音念为平舌音,比如:

"智商"普通话为[zhìshāng],四川话为[zǐsāng]注2(音同“字桑”);"超市"普通话为[chāoshì],四川话为[cāosǐ](音同“操四”);"支持"普通话为[zhīchí],四川话为[zīci](音同“资瓷”)。

  在四川话(但不包括成都话)中以鼻音“n”开头的音节中,如果韵母不是“i”开头(如“i”或者“in”),则“n”都混淆为“l”。

如“南方”,四川话中音同“兰方”。

成都话的“n”在“i”前腭化为舌面鼻音。

  音节中或末尾的鼻音大都能区分,而成都附近、眉山、乐山等地的前鼻音(咸山摄)弱化成鼻化元音,如成都中派“an”的发音为国际音标中的[ae~]。

  音节“ing”与“in”跟大部分南方方言一样,完全混淆,统一发音为“in”。

“eng”与“en”在大部分音节中混淆为“en”,如“痕”与“恒”同为[hen];“棱”发为[len]。

但是“eng”和“en”而在声母“b”、“p”、“m”、“f”后能够区分,前者变为“ong”,而后者仍然发“en”的音。

  音节“wu”固定变化为“vu”,如“五”、“雾”等。

  普通话中以韵母(元音)开头的音节,大多都冠以鼻音“ng”,如“安”[ngan]、“恩”[ngen]。

  四川东北部的巴中、仪陇;四川南部的仁寿、井研、威远、自贡、荣县、隆昌、筠连和四川西南部的西昌、会理、盐源、德昌、冕宁、盐边、米易等地的人能够区别平舌与翘舌。

  同时成都市所辖彭州市、郫县、都江堰市和新都区西部使用一种独特的“卷舌音”,在读“十”、“室”、“吃”、“侄”等古代入声字时不仅翘舌,而且舌尖后卷,有点类似于儿化音,比如“十”[shir]、“吃”[chir]。

  在声调上,成渝片古入声归阳平(即二声),如“一”、“六”、“绿”等字声调均为阳平;雅棉小片古入声归入阴平(即一声);仁富小片古入声归入去声;岷江小片保留入声,因此也与通常意义的四川话差别较大。

  大多数地区入声归入阳平是四川话与其他北方话的主要区别。

  词汇

  文白异读:

  四川话由于受北方官话的长期影响而产生了文白异读系统,白读音主要出现在高频日常生活用语中,而文读音主要出现在书面语、新词汇中。

四川话的文白异读系统也在不断变化中,但主要的趋势是文读越来越占优势,部分字白读已趋于消失,固定为文读读音。

  语法

  除了有一些特有的方言词汇外,语法跟普通话基本一致,能逐字互译。

  被动句中的“被”字一般说为“遭”,但此时带有不情愿、不高兴的感情色彩,所以平时被动句使用较少。

如“他遭开除了。

”普通话中说为“他被开除了。

  还有一些比较有特色不能不提的形容词,白,不说白,说“迅白”;黑,不说黑,说“去黑”;轻,不说轻,说“捞轻”;重,不说重,说“帮重”;快,不说快,说“飞快”;甜,不说甜,说“抿甜”;酸,不说酸,说“溜酸”;等等。

  注释

  注1:

四川及重庆境内,也有小部分地区为湘语、客家话的方言孤岛,还零散分布着闽语、赣语的使用者;而攀枝花市由于历史原因,有大量的说东北官话的来自中国东北的移民。

  注2:

这里采用汉语拼音给四川话注音,根据实际情况声母添加了[v]、[ng],而几乎不使用[zh]、[ch]、[sh]、[n]。

同时四川话中没有韵母[e],只有[ê],故使用[e]代替[ê]。

四川话阴平调值为55,表现形式同汉语拼音,如“鸡”[jī];阳平调值为21,借用汉语拼音中轻声调号表示,如“巢”[cao];上声调值为53,借用汉语拼音中去声调号表示,如“走”[zòu];去声调值为213,借用汉语拼音中上声调号表示,如“雾”[vǔ]。

常见词汇:

  ●抓子(ZUA)——走到四川不能不知道抓子是什么意思,比如经常听见问:

  “你在抓子?

”中间的抓子意思是做什么,全句为你在做什么的意思。

“抓”是做啥的连读。

  “你抓子老(方言,意味了)?

” 其中的"抓子"意味怎么了,全句的意思就是你怎么了

  ●扎起(发音za,3声上声,一般不念zha)——江湖艺人跑场子表演求生活,锣鼓敲响,支持者围拢一圈予以鼓励和帮忙,防止有人使坏,叫做“扎场子”,简称“扎起”。

开始表演前,艺人老大抱拳相谢支持者:

“多谢各位弟兄为我们扎起”。

引申意为“鼓励,支持,帮忙,制止捣乱”。

  北方人不要理解为“刀扎”“扎窟窿”“戳”,仅仅是同音字借用而已。

  ●雄起——大力展现阳刚之气,拿出自己的最大本领,压倒对方。

比北方话“加油”更强有力。

  ●娃、娃儿、女娃子、男娃儿、弟娃儿、妹娃子——小孩子叫娃儿,女孩叫女娃儿,其余类推。

二○年前这个“娃儿”通用于所有年龄阶段,相当于台湾的“男生、女生”,甚至于说老太婆都说“哎呀,人家是女娃儿,你让一下(ha)别人么。

  ●你娃——你小子!

  ●瓜——瓜,“傻瓜”的简称,含义还包括“憨包”之意。

男人傻,就叫“瓜娃子”,女人傻,就叫“瓜女子”。

中年妇女傻,就叫“瓜婆娘”。

这个用法大约从文*革中期开始。

  ●狗*的——口头语,加重语气:

发狠地、下决心地、强调地、不满地、吃惊地、......

  ●宝、宝气。

——憨包一个,到处出洋相的傻瓜。

例如:

“哪个人好宝哟。

”“她是个宝器。

”“几个土妹子和一个老宝气”。

  ●木、木鸡(宜宾,自贡方言听起来像“穆鸡”)。

——来源于“呆若木鸡”,简化的成语,但比成语更加有分量,形容人思维迟钝,木头脑筋,不开窍。

  ●咋个——为啥,为什么、怎么

  ●啥子——什么,

  ●洗白——完蛋、一无所有、死了。

例如:

打麻将钱*都被输光了,“森上带点个子弹,都被洗贝喽”。

“愣格没得钱耐?

”“刚一发工资,钱都被婆娘洗白了仨!

  ●语气词。

西南官话里语气词非常丰富,比普通话和北京话多多了。

善于表达微妙的意思,所以讲西南官话的人要顽强地保护自己的语言。

  ?

哦(语调上扬)——表肯定语气,是这样。

  ?

啊(语调下降)——表肯定语气,不错,是这样。

  ?

是唦(两音都拖长)——表肯定语气,绝对正确。

“唦”有的写成“撒”。

  (以上三个用法在电影《抓壮丁》中,三个女人回答王保长的问题时接连使用) 

  ?

哈——语气助词,1、轻微的疑问;2、友好。

例子:

欢迎多伦多的朋友哈!

  ?

嗦(发音so),有人写成“说、嗖”——疑问,并且马上肯定。

例子:

原来在这个地方嗦?

  ?

喃——呢的另外读音,表疑问,自问。

例子:

咋个这些人都跑过来了喃,消息够灵通的嘛!

  ?

嘛(ma)——么(me),意义相近。

  ?

哇——疑问词,轻微的“吗”。

一般用在对方基本会同意的时候:

杨老师,来一根哇?

我们乡下人只有越土越好哇?

再乱说,我要翻脸哈!

  ?

兮——语气词,那样子的:

“你觉不觉得他有点神经兮兮?

”“脏兮兮的。

”“瓜兮兮的”

  ?

×绰绰(coco)——哪个样子。

神绰绰的(精神病样子),哈(傻的四川发音)绰绰的。

  ?

嘎(ga,降调,这里的a接近英语地图map当中的a)——是这样么?

可以独用。

  ●zuazi,抓(zua,降调)子——“做啥子”的连读。

  ●提劲——来劲,振奋人心:

姑姑,太提劲了

  ●×起——起来,常用在动词后面,加强动词的意义:

雄起、来不起了、扎起、懂得起

  ●整——用途广泛的动词。

例子:

“整了顿方便面”,吃了顿方便面

  ●幺(yao阳平声)——年龄最小的。

幺姑娘、幺娃、幺女、幺叔

  ●巴适——好,合适,舒服,心满意足:

“原来在城里头没碰到巴适的?

  ●苕气——红苕(甘薯)气味,转义为“土头土脑,乡下人样子”:

“说我们身上苕气打不脱、脚杆是弯的!

  ●稳起——稳住,不要露马脚。

  ●装神——假装出来的样子,装模作样的样子,演戏给别人看。

  ●龙门阵——聊天,摆龙门阵就是进行聊天。

  ●凶——厉害,有本事。

如:

“你娃凶哦,我都被你搞附了。

  ●梭边边——第一个边拖长音。

梭:

溜走;边边:

边缘。

梭边边=溜走,逃跑,躲开。

如:

“你把事情搞糟了,想梭边边嗖!

  ●分分儿钟——每时每刻,时时刻刻,时常地

  ●咂——西南方言,1、吸吮;2、小口地喝酒、喝水。

西南少数民族用麦管或细竹管从酒坛里吸酒也叫咂酒。

  ●呡(min三声)——嘴唇少少地沾一点儿,如“呡一口酒”

  ●拐——这里用“拐”字是同音字借用,意义完全不同。

错了。

“拐了,拐了”是“错了错了”,“不会拐的”是“不会错”。

  ●格、嘎——西南方言习惯疑问词前置。

“格是?

”(是不是)。

“格好”(好不好)。

“格吃了”(吃了没有)

  ●切——去。

例如:

“我们一起切。

”“切”是成都话“去”的发音,一般四川人念“气”,自贡和内江念“记”。

  ●哈(三声)——“傻”的四川发音,如:

“傻儿师长”,四川人念“哈儿师长”;“哈绰绰的”,傻乎乎的,傻瓜的样子。

  ●哈(轻声)——疑问。

自问自答。

轻度肯定。

例子:

“格是哈”?

-是不是?

是么?

“军医哈”-是军医吧?

是军医。

  ●服、附——糊涂,糊。

川北人f/h不分,糊涂念“服涂”,搞“附”了,就是被搞糊涂了。

例如:

你娃凶哦,我都被你搞附了。

如果让川北人说清楚“红鸡公尾巴灰,灰鸡公尾巴红”,那简直要他的命了。

  ●不要虚:

虚,心虚,害怕。

不要害怕。

  ●我很绽(赞):

zan降调,爱表现,性格外向张扬。

“我很赞”,我很外向张扬。

  ●跟斗扑爬:

摔筋斗,在地上爬滚。

  ●牙尖舌怪:

多嘴婆,搬弄是非,挑别人的毛病。

  ●舔肥:

舔别人的肥屁股,拍马屁。

  ●天棒:

(川东,川中用得多)相当于北方方言的“愣头青”“二杆子”,讲话和做事情不假思索,不管后果乱做,像傻瓜一样办事。

  罪了人自己还不知道。

  ●崽儿:

(重庆话)贬义的“那小子”。

  ●朝天门、较场口、解放碑、五里店:

重庆地名

  ●大都会:

重庆解放碑一超大型商场(李嘉诚投资)

  ●黑么:

非常

  ●串串:

近似小火锅

  ●芊芊:

餐时用来串菜餐后用来计量结帐的竹签

  ●西政:

西南政法大学

  ●川外:

四川外语学院

  ●偷儿:

  ●摸别个包包:

掏人家口袋

  ●零点、回归迪吧:

重庆解放碑有名的夜总会、迪吧

  ●疯:

尽情地狂

  ●黑:

很、非常

  ●耍:

休假、玩儿

  ●汪山:

地名,在江南山上

  ●老汉儿:

老爸

  ●tancang:

事情,含轻视,鄙视意

  ●又费马达又费电:

不划算

  ●棒棒军:

重庆地方特色--进城民工,仅靠一根竹棒和一对绳子及体力谋生

  ●黑闷凶:

非常有能耐、本事

  ●贡:

窜进窜出

  ●耿直:

重庆人最常挂在口头的两个字。

重庆话说一个人不耿直,是对他最大的侮辱,那你在重庆人里也就混不开了。

耿直要对朋友无条

  件诚实,信任。

  ●假打:

这个词与耿直相对,而有异曲同工之妙。

呵呵,说假打的时候,就是要打假。

  ●宝气:

傻。

有笑话说一老外往首饰柜台一站有些感慨,不禁用撇脚的汉语,向售货小姐赞叹起来:

“小姐,宝……气!

”小姐一下愣了

  ,一回神就马上用重庆的辣子招呼他。

“宝气,宝气,你龟儿才宝气!

  ●冒皮皮:

吹牛。

有道是“冒皮皮,打飞机”。

  ●龙花、龙火皮:

乡巴佬,龙火皮意指土得要命。

  ●背兜儿:

背篓

  ●婆娘:

女人,有时也指妻子。

  ●扯(ce):

发音时韵母音要拉长。

表示跑题了。

例如“扯远了”“胡扯”。

  ●zua二声:

踢。

例如“zua球”,“zua你两jo(脚)”。

  ●zua瞌睡:

打瞌睡

  ●脑(音同老)壳:

脑袋

  ●瞎孔:

胳肢窝

  ●倒拐子:

手肘

  ●罗兜、作登儿:

都指臀部,的前者多用于人,而后者多用于

  ●客西头儿:

膝盖

  ●渠算儿:

蚯蚓

  ●丁丁猫儿、洋丁丁儿:

蜻蜓

  ●爪母儿、爪猫儿:

蚱蜢

  ●[gezao]:

跳蚤

  ●金啊子:

知了

  ●瞎块儿:

青蛙

  ●巢冲:

蛔虫

  ●偷油婆:

蟑螂

  ●雀雀儿:

小鸟

  ●照鸡子:

蛐蛐儿

  ●我屋里头的,堂客,娃儿他妈:

这个男人的妻子

  ●右客:

女人,带有贬义

  ●男客:

男人,带有贬义

  ●涮坛子:

说大话,吹牛皮或嫘Φ囊馑?

  ●日*白:

吹牛皮,瞎聊,胡侃。

  ●空了吹:

少在这儿瞎说。

不要再吹牛了,没人信你!

  ●豁别个:

骗别人

  ●别个:

别人

  ●脚杆:

腿脚

  ●你虾子不胎害:

骂别人不知道好歹

  ●连二杆:

人的小腿

  ●趴耳朵:

男人没骨气,怕老婆。

在成都确实有一种自行车改装的交通工具叫做这个名字。

不过引申出来也有“怕老婆”的意思。

  ●龟*儿*子:

骂人的话,标准的四川语言,指人出生低贱。

很多时候只是用作口头禅,用来加强语气。

  ●改手:

上厕所

  ●梭叶子:

形容女人不检点的话语。

妓女和生活作风不好的女人

  ●冲壳子:

吹牛

  ●操油说:

指一个人说话油腔滑调

  ●直见滴(dia):

指液状物一直不停的滴

  ●走人户(一般读fu):

去亲戚朋友家串门

  ●猎巴骨:

肋骨

  ●飞辣、焦苦、min甜:

十分辣,非常苦,相当甜。

(个人觉得这个比普通话表达形象生动得多)。

  ●不存在:

使用频率很高,表达意思也很广的一个词。

没有问题,小事情等等,分语境意思太广,呵呵,我说不全啦。

  ●[he](用英语音标发音):

很,非常。

  ●狗的:

“狗*日*的”的快读。

这个词在四川话中,尤其在重庆话中是口头语了,一般没有骂人的意思。

重庆女子有时说丈夫都说“我们那个狗*日*的”,说小孩“小狗*日*的”。

一般是加重语气的力度,强调语气,发狠。

  ●背时:

倒霉。

例子:

“你个背万年时的”。

  ●脚(juo或者jio)球:

成都人口中的足球。

  ●告移哈:

试一下。

  ●巴适:

好,实在。

  ●安逸:

舒服。

  ●巴:

粘贴、附着。

例如:

“巴斗烫”(粘着烫)。

  ●对头:

是的。

  ●晓得哒:

知道啦,有不耐烦的意思。

  ●摁是:

确实是。

  ●霸道:

在四川话中经常用于褒义。

意思是绝了、厉害、高,实在是高、好得没话说。

例“妹妹的身材好霸道哦。

  ●杀麻麻鱼:

浑水摸鱼,蒙混。

  ●围腰:

围裙。

  ●*巴:

如“盐巴”“牙巴”等。

哈哈,“泥巴”就不算了哈,那是普通话。

  ●琛过来、痴过来:

伸过来

  ●逛的:

光溜溜的

  ●拗:

手脚不停地动

  ●吱胶:

橡皮擦

  ●读脚:

跺脚

  ●扯仆汉:

打呼噜

  ●逞下去:

压下去

  ●马起脸:

板脸

  ●车笔刀:

削笔刀

  ●莫棱个:

不要这样

  ●斗是:

就是

  ●拱过来:

挤过来

  ●骇得:

吃得多

  ●扯把子:

说谎

  ●夹色子:

结巴

  ●掰子:

瘸子

  ●灯儿晃:

无事乱逛

  ●喀过来:

跨过来

  ●逗硬:

动真格的

  ●看稀奇:

看热闹

  ●高耸耸:

很高

  ●肥懂懂:

很胖

  ●烦造造:

非常脏

  ●短处处:

很短

  ●趴唧唧:

很软

  ●低低嘎嘎儿:

很少

  ●惊抓抓的:

大惊小怪

  ●疯扯扯的:

疯疯癫癫

  ●矿西西的:

很糊涂

  ●亮瓦瓦:

很亮

  ●雾独独:

冷不防的

  ●神戳戳:

发神经

  ●念栋栋:

粘稠的

  ●俗杂杂的:

俗气的

  ●火瞟瞟的:

灼伤般的疼

  ●吃嘎嘎:

吃肉的意思

  ●卡卡各各:

角落

  ●吹垮垮:

聊天

  ●瓜西西:

傻傻的

  ●神撮撮(神经病)

  ●铲铲:

不相信的意思。

例如:

甲:

今天发奖金老哟。

乙:

铲铲,昨天才发老的。

  ●甲甲、隔力:

身上的污垢

  ●索索滩儿、索索板儿:

滑梯

  ●蛮施:

特别、很,加重语气,比如你蛮施烦,就是你特别烦。

四川方言歌曲在西南地区有很大的影响,属于汉语北方方言西南官话的一个分支,语音、词汇、语法等和普通话有很大的一致性,也有自己不同的特点,而以语音方面的差异最大。

四川话语音系统共有20个声母、36个韵母、4个声调,还有韵母儿化现象。

声母

  四川话有20个声母,总数比普通话少。

只有舌尖前音,没有舌尖后音。

[n]与[l]不分等特点。

韵母

  四川话有36个韵母,总数比普通话少。

声调

  四川话通常有阴平、阳来、上声、去声4个声调,古入声字绝大多数归入阳平调。

4个声调的调值分别为55、21、53、213,在条目中,本馆以1、2、3、4分别表示。

名词  名词约占四川话方言条目总数的三分之一,特点是其与普通话的词干相同,词缀不同。

四川话常在名词后加“子”、“巴”等词尾构成方言。

动词

  四川话的普通话差异较大,有的与普通话的动词貌似相同,但词义和使用范围不同;有的由于语音和词义不同。

四川话中动词一般不用重叠式。

短暂动作常用动词后面加“一下[i21xa213]”来表示,例如“转一下”、“看一下”,不用“转转”、“看看”。

形容词

  四川方言歌曲里的形容词,有的用特有的方言字来表示,如莽[man55](意:

傻、憨、身材粗壮等)。

有的借用普通话中的同音字,如汤水[tan55suei53]。

四川话中形容词的生动形式相当丰富,在形容词词根的前后都可加单音节或多音节词缀构成生动形式,表达各种不同的状态、感情色彩。

如“瓜(傻)”,除了“瓜稀稀”,还常说“瓜不稀稀”、“瓜眉瓜眼”、“瓜眉日眼”等形式。

代词  四川话的代词主要有哪个[na53ko21](谁)、啥子[sa213ts53](什么)、哪阵[na53tsen213](什么时候)、咋个[tsa21ko213]、啷个[nan53ko213](怎么)等。

量词四川话的物量词,如:

匹:

一匹瓦、几匹肋巴骨。

坨:

一坨钱(一万元)、一坨线。

动量词,如:

道[tau213](遍、次):

他试了一道又一道。

副词  四川话表示程度的副词较多,如:

多[to55]:

她对你多巴适的。

飞[fei55]:

飞辣。

焦苦。

毛嘶:

意思就多:

外地人;叫洗手间四川有那些地方普遍都叫;厕所,全国通用名:

WC

酸纠纠勒:

橘子不甜

啃:

我今天切吃饭`他关心这我`说来〈啃〉这快

倒含田:

把自己家勒东西切出切`意思是;哈哇儿

半罐水:

做事做不好`

在那里——在勒勒

你骗我吗——你喝我索

你在做什么?

快点啊!

——你在搞毛索,好Jier(一声)慢

先说好,免得到时闹得不愉快——先整规意,不要到时候扯污哈

有人给你说一件事的时候,一般普通话都会回答:

真的吗?

你不会骗我吧。

用四川话回答就很精简,比如:

今天我捡到1万块钱。

四川话回答:

“毛哦”。

或者是“锤子”

董边(很远的地方)高几(上面)透几(下面)

经优(照顾)拢喽(到了)窝屎(改大便)做活路(干活)

塞个(哪个)灶头(厨房)淘屋(客厅)焉拜拜(没精神)瞎子孔(腋窝)

摇裤儿(内裤)马儿丁(蜻蜓)茅师(厕所)克(去)日龙包(形容脑袋有问题的人)

四川方言词语集锦

1.理发、刮胡子(二字四川方言)毛脱

2.是男人就别趴下(二字四川方言)雄起

3.晚上有谜会(三字四川方言)挨黑打

4.语文数学选什么(三字四川方言)要哪门

5.中国边境布雄兵(四字四川方言,下楼格)摆龙门阵

6.拉着娃娃(三字四川方言,下楼格)扯把子

7.脚底流脓不好医(三字四川方言)下烂药

8.西方列强(二字四川方言,秋千格)棒客

9.大儿小儿都窝囊(三字四川方言,下楼格)棒老二

10.打了土匪一耳光(三字四川方言)刮胡子

11.酒醉心明白(三字四川方言)麻麻亮

12.手拿碟儿打起来(三字四川方言)敲盘子

13.买来头绳给喜儿(二字四川方言)扎起

14.盼望再次当权(三字四川方言)巴巴掌

15.白骨夫人(二字四川方言)精瘦

16.进商场不买东西(三字四川方言)白逛逛

17.希望更能舒服点(二字四川方言)巴适

18.人造革,合成革(三字四川方言)冒皮皮

19.没事的时候

学学葫芦丝(三字四川方言)空了吹

20.桃花独自开(三字四川方言)放一马

21.宰相腹中能撑船(三字四川方言)大肚子

22.醉后各分散(二字四川方言)麻脱

23.分了一包米(二字四川方言)粉子

24.泡了温泉没的用(二字四川方言,秋千格)洗白

25.郑板桥真奇士也(三字四川方言)那才怪

26.哄骗上级领导(二字四川方言)欺头

27.高声大叫(三字四川方言)闹麻了

28.荡秋千(三字四川方言)吊甩甩

29.每次都不顺利(二字四川方言)老坎

30.这地从来都不平(三字四川方言)土老坎

31.把招牌挂起来(四字四川方言)扯个幌子

32.醉美人(三字四川方言)麻麻鱼

33.比他兄长更厉害(二字四川方言)超哥

34.山大王的儿(三字四川方言)匪头子

35.首先要正直(三字四川方言)方脑壳

36.首当其冲(三字四川方言)洗脑壳

37.沃野千里(三字四川方言)土老肥

38.远山秋水皆奇异(四字四川方言)怪眉怪眼

39.双手分别用足力(二字四川方言)扯拐

40.经营拉面(四川方言二,3+1)打理扯、皮

41.牛魔王抓住铁扇公主(四字四川方言)怪头扭精

42.想马上找到工作(三字四川方言,卷帘格)干着急

43.色情教授(三字四川方言)黄师父

44.老大长的壮(三字四川方言)强头子

45.牛马洗砂浴(四字四川方言)磨皮擦痒

46.莫要孩儿再躲藏(三字四川方言)夜猫子

47.全非上签(二字四川方言)下课

48.小小竹排江中游(三字四川方言)放筏子

49.红孩儿燃起

熊熊烈焰(四字四川方言,卷帘格)干精火旺

50.耄耋之年(二字四川方言)老庚

51.孙膑假痴不癫,

西毒走火入魔(四字四川方言)装疯迷窍

52.全部释放(四字四川方言)没的抓拿

53.唐僧肉(四字四川方言,卷帘格)想精想怪

54.溜须拍马(二字四川方言,秋千格)结巴

55.举杯销愁愁更愁(三字四川方言)麻烦了

56.胖子抽脂(四字四川方言)肥的流油

57.赵薇瘦身(五字四川方言)眼大肚皮小

58.就爱喝一口(三字四川方言)好吃嘴

59.想吃火锅(三字四川方言,卷帘格)生意烫

60.转笔刀(七字四川方言)削尖脑壳往里钻

61.以竞走为职业(二字四川方言)行事

62.我终要把后台抓(二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