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某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67122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79.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某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精品某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精品某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精品某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精品某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某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精品某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某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某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精品某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

土地治理项目

某省2010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

某市某区宁远堡镇及双湾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单位:

某市某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编制单位:

某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编制时间: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

项目名称:

某省2010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某市某区宁远堡镇及双湾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执行单位:

某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项目负责人:

赵乾德职务:

某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项目性质:

新建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承担单位:

武威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报告总负责人:

职称、职务:

高级工程师副院长

职称、职务:

水利工程师某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副主任

经济负责人:

职称、职务:

某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水利工程师副主任

技术负责人:

职称、职务:

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职称、职务:

某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水利工程师副主任

报告批准:

报告审核:

报告校核:

项目负责:

报告编写:

规划设计:

投资估算:

工程测量:

项目参加人员:

第一章项目概要1

1.1项目背景1

1.2项目建设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2

1.3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3

1.4项目编制的依据3

1.5效益估算4

1.6组织领导和管理4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6

2.1自然概况6

2.1.1地理位置及范围6

2.1.2水文气象6

2.1.3地形、地貌及土壤7

2.1.4水资源7

2.1.5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8

2.1.6自然灾害9

2.2社会经济状况9

2.2.1人口及劳力9

2.2.2土地利用现状10

2.2.3农业生产水平10

2.2.4地方财政及农民收入11

2.2.5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11

2.3基础设施12

2.3.1水利工程骨干设施状况12

2.3.2田间工程现状12

2.3.3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13

2.3.4交通与电力13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4

3.1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14

3.1.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14

3.1.2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种植结构较单一14

3.1.3.林业防护措施不足,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15

3.1.4农业生产效益较低,优质、特色农业发展不足15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5

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7

3.3.1项目实施的基础条件保障17

3.3.2项目实施配套资金保证17

3.3.3项目实施的技术保障18

3.3.4村级组织得力18

3.3.5群众基础扎实19

第四章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21

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21

4.1.1水资源量21

4.1.2可供水量22

4.2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22

4.3节水量分析23

第五章规划设计21

5.1指导思想21

5.2选项原则21

5.3建设标准22

5.4建设规模24

5.5规划布局24

5.6最佳方案选定25

5.6.1水利措施选定技术方案26

5.6.2农业措施建设选定技术方案29

计划任务34

选定方案34

5.6.4科技示范推广及培训计划39

5.7项目建设预期进度60

第六章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62

6.1开发任务62

6.2建设内容62

第七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63

7.1编制原则及依据63

7.2投资估算65

7.3资金筹措方案66

7.4群众投工投劳67

第八章综合效益分析68

8.1经济效益68

8.2社会效益69

8.3生态效益70

8.4经济评价72

第九章组织措施和运行管护75

9.1组织机构75

9.2保障措施76

9.3工程建设管理77

9.4运行管理和维护79

第十章环境影响与评价81

10.1环境现状分析81

10.2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81

10.3对策与措施82

第十一章结论和建议83

11.1可行性研究结论83

11.2建议84

附表:

1、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概要表

2、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设施情况表

3、设计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表

4、土地治理项目建设内容和投资估算表

5、土地治理项目分片建设任务计划表

6、水利措施工程估算汇总表(附表SL)

7、水利措施机电井机电设备维修改造工程投资估算表(附表SL-1)

8、水利措施衬砌渠道建筑工程投资估算表(附表SL-2)

9、水利措施渠系建筑物工程投资估算表(附表SL-3)

10、水利措施渠道工程单价计算表(附表SL-4-1)

11、水利措施渠系建筑物工程单价计算表(附表SL-5-1)

12、人工工资单价计算表(附表SL-6-1)

13、主要材料价格估算汇总表(附表SL-6-2)

14、施工机械台班费汇总表(附表SL-6-3)

15、混凝土材料单价估算表(附表SL-6-4)

16、工程工序单价估算表(附表SL-6-5)

17、工程单价估算汇总表((附表SL-6-5))

18、农业措施土壤改良投资估算表(附表NY-1)

19、机耕路工程投资估算汇总表(附表NY-JGL)

20、机耕路投资估算表(附表NY-JGL-1)

21、林业措施防护林工程投资估算汇总表(附表LY-1)

22、林业措施防护林苗木需求量测算表(附表LY-1-1-1)

23、科技措施投资估算表(附表KJ-1)

24、区内已实施土地治理项目区与2010年拟建区域主栽品种成本效益调查对比表

25、有项目与无项目流量增加额分析表

26、项目增量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27、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

28、项目损益表

29、科技推广费安排情况表

30、某区2010年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管理费安排情况表

31、某区土地治理项目工程管护费安排情况表

附图:

1、某区2010年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位置示意图

2、某区2010年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现状图

(一)

(二)

3、某区2010年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规划图

(一)

(二)

4、2*2泵房设计图(JQNF-SL-00)

5、D30(加宽)型农渠横断面图(JQNF-SLQX-02)

6、D50(加宽、加厚)型农渠横断面图(JQNF-SLQX-06)

7、D80(普通)型农渠横断面图(JQNF-SLQX-07)

8、4米农桥定型设计图(JQNF-SLQX-11)

9、4*1.76米农桥定型设计图(JQNF-SLQX-012)

10、6*1.76米农桥定型设计图(JQNF-SLQX-013)

11、6*1.2米农桥定型设计图(JQNF-SLQX-014)

12、8*1.2米农桥定型设计图(JQNF-SLQX-015)

13、8*1.6米农桥定型设计图(JQNF-SLQX-016)

14、8*2.3米农桥定型设计图(JQNF-SLQX-017)

15、6*2.3米农桥定型设计图(JQNF-SLQX-018)

16、农渠水闸设计图(D50)(JQNF-SLQX-019)

17、农渠水闸设计图(D30)(JQNF-SLQX-020)

18、机井出水池定型设计图(JQNF-SLQX-021)

19、消力池定型设计图(JQNF-SLQX-022)

20、涵管及配套水池设计图(JQNF-SLQX-023)

21、巴歇尔量水堰设计图(JQNF-SLQX-024)

22、分水口设计图(口宽50)(JQNF-SLQX-025)

23、分水口设计图(口宽30)(JQNF-SLQX-026)

24、防护林造林模式图(JQNF-LY-01)

25、防护林造林模式图(JQNF-LY-02)

26、防护林造林模式图(JQNF-LY-03)

附件:

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年度计划报表

2、某区财政局关于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区级财政资金的配套承诺。

3、三角城村2010年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设征求意见表

4、下四分村2010年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设征求意见表

5、某区2010年宁远堡镇及双湾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科技措施委托协议

6、某区2010年宁远堡镇及双湾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群众自筹能力分析报告

7、某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呈报某区2010年土地治理和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试点项目的报告

第一章项目概要

1.1项目背景

某区宁远堡镇和双湾镇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乡镇,宁远堡镇下四分村和双湾镇三角城村地处某市区东北部风沙口,风沙危害严重,土地荒漠化现象加剧,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甚至对人民的生活也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两村现有耕地21000亩,其中:

中低产田近12963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1.7%以上,是制约两村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由于农田基础设施薄弱,土壤肥力差,田间灌溉工程不配套,农田灌溉周期长,以及干旱缺水,农业用水矛盾日益突出,影响了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土地产出率长期处于中低水平,农产品品质不高,市场竞争力下降,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这已经成为当前制约两村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重要因素。

农民迫切需要改良土壤结构,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产品产量,增加经济收入。

2009年,在国家和省、市农发办的大力支持下,某区在宁远堡镇下四分村和三角城村立项实施了0.63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极大地改善了两村农业基础设施,减少了中低产田面积,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项目区群众欢欣鼓舞,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业生产的劲头空前高涨,农业综合开发深入人心。

为了认真落实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关于“两个聚焦”和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精神,落实好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解决好三农问题,进一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农产品,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快农民致富步伐,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按照“统筹规划、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原则,2010年,继续在某区双湾镇三角城村和宁远堡镇下四分村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通过配套建设水利工程、农业工程、林业工程、农业新技术的普及推广等措施,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设施,推广先进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提高农产品产量、产值,增加农民收入,为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提供坚实的项目支撑。

受某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委托,按照某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关于编报2010年土地治理项目计划的通知,依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结合本项目区现状,编制某区2010年宁远堡镇及双湾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规划,并进行可行性研究。

1.2项目建设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

项目范围:

项目建设范围包括宁远堡镇下四分村和双湾镇三角城村两个行政村。

项目规模:

计划对下四分村和三角城村集中的4300亩中低产田进行改造治理,其中:

下四分村2800亩,三角城村1500亩。

建设内容:

修复配套机电井10眼,衬砌渠道26.62公里,修筑渠系建筑物1350座;改良土壤3100亩(平整条田1400亩,盐碱治理1700亩),推广玉米垄膜沟灌节水栽培持术示范1000亩,修筑农田机耕路25.91公里,营造农田防护林440亩;示范推广优质食葵新品种400亩,测土配方施肥4000亩,试验示范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20亩,红辣椒标准化丰产综合栽培技术示范400亩。

开展各类技术培训1600人次。

建设工期:

2010年1年。

1.3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项目计划总投资510万元,其中:

中央财政投资300万元,省级财政配套资金96万元,市级财政配套资金计12万元,区级财政配套资金12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折资90万元。

1.4项目编制的依据

●《某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编报2010年土地治理项

目计划的通知》;

●《某区双湾镇三角城村2010年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议

书》;

●《某区宁远堡镇下四分村2010年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议

书》;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分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的通

知》;

●《水利水电工程估算编制办法》;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2001)。

1.5效益估算

项目完成后,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及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可改善灌溉面积4000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000亩,年节约水量26万立方米,增加农田林网防护面积4000亩,增加机耕面积1000亩,扩大良种面积800亩;可有效提高农业竞争能力,使优质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3800亩,农产品优质率达95%;农产品生产能力明显增加,新增优质粮食生产能力27万公斤,新增蔬菜等其它农产品生产能力65.5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130万元,项目区农民收入增加总额53万元。

1.6组织领导和管理

在某区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某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负责项目管理与监督,某区宁远镇及双湾镇分别负责各自所辖项目区的项目建设,项目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辐射带动项目区附近农户进行土地综合治理,推动全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展。

对主要建设工程和物资实行公开招投标,招投标由某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负责组织,委托某区政府工程招投标办公室代理。

确保实力强、信誉好的施工单位参与工程建设;完善项目法人责任制,全面推行项目公示制和工程监理制。

监理单位由某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通过询价方式进行招标。

项目区各镇同时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加强组织领导,确定专职领导抓项目工作,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

项目管理单位:

某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项目责任人:

赵乾德

项目实施单位:

某区宁远堡镇人民政府责任人:

王世江

某区双湾镇人民政府责任人:

张永芬

技术依托单位:

某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科技措施承担单位:

某区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人:

杨述锋

宁远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

张宗祯

双湾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

吴袖荣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2.1自然概况

2.1.1地理位置及范围

项目实施地点位于某省某市某区双湾镇三角城村和宁远堡镇下四分村两个行政村。

三角城村地处某市东北部,东与双湾镇远堡镇下四分村比邻,距离某市区14公里,项目计划在该村改造中低产田面积1500亩,与2009年三角城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集中连片。

下四分村地处某市北部,距某市区12公里左右,项目区位于省道镇三角城村接壤,西与2006年项目区新安村相连,使项目区形成集中连片之势,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项目计划在该村改造中低产田面积2800亩,与2009年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集中连片。

2.1.2水文气象

双湾镇属温和极干旱气候,光照充足,降水少而集中,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冬季漫长而不严寒,夏季暖热而无酷暑,春季回暖快,秋季降温急。

全年日照时数2884~2933h,日照百分率66%,太阳总辐射量为137.1千卡,项目区最高气温42.4℃,最低气温-28.3℃,年平均气温6.5~8.5℃,全年≥0℃的有效积温3557℃,≥10℃的有效积温2815℃,年平均降雨量139mm,多集中在6~9月份,蒸发量2300mm,是降水量的16.5倍,干燥度3.23~5.0,作物生长期173~97d,无霜期136~150d。

2.1.3地形、地貌及土壤

某市某区位于河西走廊中东部,北临巴丹吉林沙漠,南接永昌灌区,境内地势平坦,土地面积广阔,海拔在1400~1600m,属于内陆石羊河流域。

地貌为湖积风积平原,土壤母质为荒漠半荒漠带的次生黄土和洪积、冲积物,耕作土壤大部分为灌漠土,有效土层厚度大于80㎝,表层质地多为轻壤~中壤,障碍层埋藏深度大于80㎝,有机质含量1─2%,PH值为8.2左右,耕层容重1.3g/cm3左右,无侵蚀,土壤熟化层厚度60厘米以上,地表坡度小于3°,结构良好。

2.1.4水资源

某市境内地表水资源主要有东大河和西大河两条山水河流,均发源于祁连山主峰冷龙岭北坡,属河西内陆河石羊河水系,水源主要靠祁连山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

此外还有马营沟、河沟等18条小沟小河共同构成了全市地表水资源。

根据多年的水文资料分析计算,全市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4.8744亿m3,其中东大河3.0195亿m3,西大河1.5999亿m3,18条小沟小河0.255亿m3.

《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给某市分配的水资源总量为41002万m3(主要河流地表水39016万m3、浅山区小沟小河水量1986万m3),其中生活用水2883万m3,工业配水15112万m3,基本生态配水1607万m3,农业配水21400万m3.按河系说,东大河分配给某市的水资源量为24481万m3,西大河分配给某市的水资源量14535万m3.。

项目所在某区属井河混灌区,某区分配的水量为18782万m3(含某市各项用水),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为3493万m3,工业用水12137万m3,生活用水1302万m3,基本生态用水329万m3,其他1521万m3。

项目区地表水来源于某峡水库,水质无色、无味、透明无沉淀,酸碱度(pH值)8.23~8.34,总硬度12.67~12.74mg/l(德国度),氨氮0.042~0.113mg/l,硝酸盐0.833~0.857mg/l,挥发性酚0.001mg/l,硫化物0.190~0.202mg/l,砷0.003mg/l,六价铬0.012~0.019mg/l,铜0.01~0.011mg/l,镉0.007~0.008mg/l,是良好的饮用和灌溉水。

地下水系由地表水直接转化而来,基本上与地表水相似其,地下水无色、无味、透明,总硬度为1.5~23.5mg/l(德国度),酸碱度(PH值)7.4~8.1,氟化物一般为12.1~74.4mg/l,硫酸盐一般为19.2~84.5mg/l,硝酸盐氨一般为1.2~9.84mg/l,均未超过国定标准,是良好的饮用和灌溉水。

2.1.5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

项目区位于某区双湾镇和宁远堡镇。

双湾镇全镇总土地面积为5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为18.2万亩,撂荒地3.7万亩,其余为沙荒地。

其中:

三角城村项目区共有耕地总面积9000亩,其中:

中低产田5963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6.26%,林地385亩。

宁远堡镇全镇总土地面积为14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为7.36万亩,撂荒地1.8万亩,其余为沙荒地。

下四分村项目区的总耕地面积12000亩,其中:

中低产田700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2.5%,林地695亩。

整个项目区土地条件基本相似,土壤结构以沙壤土和轻壤土为主,黄板土、青胶泥土、盐化土等为辅。

耕地平整、地块大,便于机械化作业,土层厚度80—120cm,表层质地多为轻壤至中壤,障碍层埋藏深度大于80厘米,沙壤土分布全村,通水透气,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2%。

其中:

含磷0.065%,含氮0.042%,水碱含量50ppm,速效磷9ppm,速效钾9ppm,PH值为8.2,耕层容重1.3kg/m,无侵蚀,土壤熟化层厚度中等以上,土壤结构良好,宜耕期长,水肥、气候协调,既能保水、保肥,又能供水供肥。

坡度小于3度,土壤适宜各类农作物的生长,开发潜力大。

2.1.6自然灾害

主要自然灾害为沙尘暴、干旱、干热风。

境内多西北大风,据统计,1958年以来的40多年中,8级以上的大风有790次,年均199次,最多年份达40多次。

境内降水稀少,水资源分布不均。

干热风多出现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常与干旱相伴,干热风影响小麦灌浆,造成减产,年均发生1.5次。

2.2社会经济状况

2.2.1人口及劳力

双湾镇地处某市区东部,辖13个行政村,6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766户,总人口22050人。

农业人口19157人,农业劳动力12388个。

项目区涉及的双湾镇三角城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275户,总人口1109人,劳动力683人,耕地总面积为9000亩,人均耕地面积达8.1亩。

宁远堡镇地处某市郊,辖14个行政村,102个社,总户数7671户,总人口27762人。

农业人口27512人,农业劳动力18011个。

项目区宁远堡镇下四分村地处城郊,现有5个村民小组,450户,总人口1542人,现有耕地12000亩,人均耕地7.8亩。

2.2.2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土地总面积39000亩,其中:

耕地21000亩,林草地1075亩。

项目区土地状况较差,都是在五、六十年代平田整地形成的,限于当时机械水平,长期以来,两村耕地都比较零乱,地块与地块之间多存在荒芜和土丘状,长期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导致土地碱性化现象严重,现有耕地的利用程度低,广种薄收,长期处于中低产水平。

受资金短缺等其它多种因素的影响,项目区土地以前基本上没有进行过上规模、规范化的土地治理,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过不同程度的小范围治理。

80%水利设施落后,机耕道路不能满足农业生产要求,土地产出率低的问题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2.2.3农业生产水平

2009年三角城村项目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500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4380亩,粮食作物总产达1250吨,平均单产500公斤;2009年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785元。

2009年下四分村项目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000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300亩,粮食作物总产达1240吨,平均单产580公斤;2008年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762元。

2.2.4地方财政及农民收入

2008年,某区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163.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25元,其中:

宁远堡镇农业总产值达到4745万元,财政收入达10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668万元;双湾镇农业总收入达到15950万元,财政收入达586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5775元。

项目涉及的三角城村和下四分村具有较好经济基础。

三角城村2008年共有344人从事二、三产业,占总劳动力的39.5%;二、三产业和非公经济收入达170万元,占总收入的6.3%。

同时,三角城村从80年代开始创办集体企业砖厂3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较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元,。

下四分村2008年底农业总产值127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元,高于全镇平均水平。

因此,从项目区的区、乡财政和农民的经济实力来看,该项目区的资金配套和自筹资金能力较强,完全有能力承担此项目的实施工作。

2.2.5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

市、区分别成立了“科教兴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科技局、科协等管理服务组织;县(区)、乡(镇)还配备了科技副县(区)长、科技副乡(镇)长,95%以上的村配备了科技副主任,为科教兴农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组织保障。

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市、区、乡(镇)、村4级科技网络体系,形成了农技推广、科技培训、科技示范、病害防治、专业技术研究会等5大服务体系。

某区与省农科院以及某农业大学建立了长期的院地合作关系,聘请省农科院专家长驻区内开展农业技术指导和服务,某农业大学专家教授定期受聘到某区讲课和现场传授指导,形成了较好农业科技氛围。

同时,项目区两镇科技服务体系健全,技术力量强,农民农业科技水平较高,全区现拥有中级职称农业专业技术人员29人,初级专业技术人员42人,保证了技术的及时推广,所有这些都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

2.3基础设施

2.3.1水利工程骨干设施状况

项目区三角城和下四分村现有机井80眼,由于年久失修,水利配套工程不完善,其中8眼机井设备老化,现投入使用的有72眼,2009年修复配套10眼,现仍有62眼机井需进行不同程度的维修配套。

大部分机井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