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2 不同材料的餐具 教科版 1.docx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2 不同材料的餐具 教科版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2 不同材料的餐具 教科版 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2不同材料的餐具教科版1
《不同材料的餐具》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
基本信息
第二部分: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学习主题
材料
1.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一、课标要求
本课是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中的第二课内容,隶属于《课标》“物质世界”和“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内容: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一个物质世界,物质世界包含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在人工世界中由人设计制作出的物品,是由各种材料制成的。
而材料具有特殊的性能,决定了物品具有某种功能。
由于人工世界中的物品是由人设计制造的,所以这些物品也成为产品,人们的需求会影响人们对产品的不断优化,产品性能的优化从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材料的选择和改进来实现的。
本单元就是引导学生聚焦人工世界,从研究材料特性开始,逐步认识到材料特性与产品功能之间的联系,感受物质科学对促进社会进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初步养成乐于观察、注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
本单元涉及的核心概念有:
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1.2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16、人们为了使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
16.1人工世界和自然世界不一样。
17、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
17.2技术包括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方法、程序和产品。
18、工程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18.3工程设计需要考虑可利用的条件和制约因素,并不断改进和完善。
教材
单元名称
一上
比较与测量
一下
我们周围的物体
二上
材料
二、教材体系
科学金字塔:
材料特点与功能
哲学
科学主题
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核心概念
每种材料有各自的特点。
知识
三、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指导思想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习观察、调查、比较、分类、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等方法,能够利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初步理解身边自然现象和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培养对自然的好奇心、以及批判和创新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理论依据
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指出学生现有的知识数量、清晰度和组织方式,是由学生眼下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
要促进新知识的学习,要增强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新知识有关的观念。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拉威尔提出“元认知”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
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
2.单元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经历了一年的科学学习,他们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大自然或身边的自然科学现象有着强烈的探究愿望,但由于学习的时间较短,学生知识面窄,探究能力还很弱,观察、记录、描述、表达、合作等等能力都需要逐步培养;同时学生的以形象思维为主,缺乏广度、独特性与灵活性,解决实际问题较困难。
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借助他们以往的学习经验和能力开展探究活动,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单元学习目标
1、科学观念
知道不同材料,有不同特性。
2、科学探究
(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简单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
(3)、在教师指导下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
(4)、在教师指导下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3、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常见物质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如实讲述事实,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3)、乐于参与家庭生活,能用科学的决策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及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三、学习重点难点
4、学习重点
观察、描述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和身边材料的基本性能。
5、学习难点
(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简单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2)、在教师指导下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
4.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可附教学结构图)
本单元属于物质科学领域,本领域的核心是使学生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观念。
本单元共6课,第1课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并根据材料给物品分类;第2至4课,研究单一材料组成的物品,初步认识材料特点与物品功能间的联系,第5课以椅子为例,研究多种材料组成的物品,进一步研究材料特性与物品功能间的联系。
第6课让学生将本单元学习的知识综合运用到设计制作帽子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强化对材料决定功能与用途的认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物质科学对促进社会进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初步养成乐于观察、注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
教学结构图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不同材料的餐具
课型
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我们生活的世界
我们周围的世界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物品是由材料制成的,不同材料具有各自特点,可以把物品按照材料分类。
不同材料的餐具
不同材料,有不同特点。
书的历史
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材料,不断优化产品。
神奇的纸
材料经过加工、改造、优化后其性能会发生改变;
性能得到改变与优化的材料可以用来制作具有一定功能的物品。
椅子不简单
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材料的特性决定材料的用途。
做一顶帽子
用不同材料制作的同种物品,它们的功能和用途可能不同;
某些材料可以反复使用,一些废弃的物品可以用来制造新的产品。
本课是第二单元中的第二课,在第一课《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能够区分物品和材料,能够初步辨认制成物品的常见材料,并将物品按照材料进行分类。
但学生对常见材料的特点描述很不准确,说明学生对材料特点不熟悉,本节课通过对塑料、陶瓷、金属、木头这四种材料制成的餐具进行观察,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这四种材料的基本特性,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意识到每种材料都有各自的特点。
让学生给幼儿园小朋友选餐具的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从科学视角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到材料特性决定物品用途,将材料特性与物品用途建立联系。
本节课的学习不仅是对第一课对材料特性认识的延续,更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材料特性与物品用途间的关系,为后续研究做铺垫。
2.学习者分析
本课位于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材料》,在学习本单元前,学生在一年级上册《植物》单元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观察方法——眼看、手摸、鼻闻;在《比较与测量》单元知道比较要有参照,要公平;一下《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对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感官观察也使学生学会了用颜色、形状、轻重、大小、气味、透明度等描述物体特征;本单元学习还使学生学会了按照一定的标准给物体分类。
基于以上的能力和知识储备,学生可以比较容易地开展本单元的学习。
同时本单元设计了制作书和帽子以及研究纸的实践活动,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如何在完成实践任务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对本单元的学习提出了一定挑战。
本前测旨在了解学生对塑料、陶瓷、金属、木头这四种材料的特性的原认知情况。
前测问题:
调查:
你的家里有哪些材质的饭碗,各有几个?
你最常用的是哪一个?
有什么优点或缺点?
收集学生的调查问卷,发现学生日常使用的餐具有陶瓷碗、金属碗、塑料碗、玻璃碗和木碗;陶瓷碗的使用率和数量都是最多的,其次是金属碗,再次之是塑料和玻璃碗,最少使用的木碗。
而这些材料餐具的优缺点,也主要集中于陶瓷碗易碎,但保温;金属碗烫手,但结实;玻璃碗易碎;塑料碗结实但不耐高温。
这说明学生对这几种常见材料的特点比较熟悉,但对材料特点的认识并不全面;同时在日常的使用中学生对选择餐具的经验较少,大多都是父母代为选择,因此能否将材料特点与用途很好地联系对学生来说却是一个挑战。
本课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用观察的方法更全面地了解材料特点,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材料的特点,认识材料用途,根据材料特性挑选合适的物品使用场合,初步认识到材料特性决定物品用途,为后续的学习做准备。
3.学习目标确定
1、科学概念
(1)、知道不同材料有不同特点。
2、科学探究
(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描述不同材料的特点。
(2)、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多角度地考虑问题,综合材料多种特性,合理选择餐具。
3、科学态度
(1)、积极投入观察材料特点的活动,及时记录自己的观察,发现并学会与同学交流分享。
(2)、能实事求是地描述材料的特性,养成用事实说话的学习习惯。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体会人们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材料制造物品。
4.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
(1)、知道每种材料有各自特点。
2、学习难点
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多角度地考虑问题,综合材料多种特性,合理选择餐具。
5.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从科学知识、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以及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这四个维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从本节课学生的整体表现来说,学生能够说出“不同材料有不同特点”这一科学概念,并对材料特性与物品用途间的联系有一定认识;同时学生能运用多种感官对材料进行观察,并作出较准确的描述,同时在选餐具的问题情境中能在教师引导下基于观察、分析和探究不断修正自己的选择,有理有据地选择出与实际生活相符的餐具,科学决策能力得到了发展,科学思维逐步深化;在本节课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和发现。
科学知识
科学探究
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一般
不知道知道每种材料都有各自的特点。
在教师指导下能运用多种感官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积极投入观察材料特点的活动,及时记录自己的观察。
发现工程技术可以避免材料的不足,改进物品,满足人类的需求。
较好
了解每种材料都有各自的特点。
在教师指导下能运用多种感官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在教师指导下能使用科学词汇初步描述常见材料的特征。
积极投入观察材料特点的活动,及时记录自己的观察,发现并学会与同学交流分享。
发现工程技术可以避免材料的不足,改进物品,满足人类的需求。
优秀
知道每种材料都有各自的特点。
能运用多种感官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能使用科学词汇初步描述常见材料的特征。
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多角度地考虑问题。
积极投入观察材料特点的活动,及时记录自己的观察,发现并学会与同学交流分享。
能实事求是地描述材料的特性,形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认识发现工程技术可以避免材料的不足,改进物品,满足人类的需求。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流程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
聚焦话题
1、调查分享
课前孙老师让大家进行了家庭调查,同学们家里常用哪种材料制成的餐具?
幼儿园的小朋友想要挑选吃饭的餐具,如果让我们帮助他们从陶瓷、金属、塑料、木头这四种不同材料的餐具中选择,你倾向于选哪种餐具?
为什么?
2、举手表决
同学们的意见不一致,我们来举手表决,同意选陶瓷餐具的请举手。
。
。
。
。
。
教师统计学生的投票情况,并在黑板上进行记录。
让我们通过研究《不同材料的餐具》从科学视角了解一下各种餐具的材料特点吧!
塑料、金属、陶瓷、玻璃、木头
我选陶瓷餐具,因为它漂亮,光滑,我经常使用;
我选塑料餐具,因为它结实,不烫手。
全班依次举手表决。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让学生初次为选餐具做决策,了解学生的原有认知,暴露学生凭感觉、单一视角决策的问题,聚焦研究主题。
环节二:
观察探究
1、讨论观察方法
谈话:
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了解材料的特性?
提示:
用____________观察__________________。
孙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科学词汇卡片帮助大家进行观察。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发现直接贴在黑板上?
活动提示:
1观察的时候要有顺序。
②小组分工合作,记录员将符合材料特点的词汇卡贴在小黑板上相应材料下面,如果有其他发现可以自己写在黑板空白处。
③、观察完毕材料员把材料放回材料盒中。
2、观察不同材料餐具的特点
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
提示语:
通过观察,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
隔热、易碎这两种特性是怎样知道的?
4、探究材料的脆性
(播放视频)从同一高度扔四种材料的碗,你发现哪种材料碎了?
5、探究材料的隔热性
演示:
用烧杯量取等量的相同温度的热水,分别倒入四种不同材料的碗中,一段时间后用手摸碗外壁,你发现哪种餐具更烫?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四种材料的特点一样吗?
小结:
不同材料,有不同特点。
眼睛看颜色、形状、鼻子闻气味、耳朵听声音、手摸光滑还是粗糙
选择一组学生边观察边进行板书记录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和记录
学生汇报材料特性,并对不同观点进行讨论,如材料是否坚硬与材料是否易碎。
金属碗不隔热、陶瓷碗易碎这些特点,我是通过生活经验知道的。
我发现陶瓷碗碎了
这说明陶瓷碗确实易碎,而塑料、金属、木头餐具都不易碎。
金属碗最烫、其次是陶瓷和塑料,木头碗不烫手
这说明金属碗隔热性最差,木头碗隔热性最好。
设计意图:
通过多感官的观察,帮助学生认识塑料、陶瓷、金属、木头这四种材料的特点,视频和隔热性实验,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学习中科学证据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用证据说话的科学学习习惯,并在此基础上更全面的认识四种材料的特性,发现不同材料有不同特点,帮助学生建构本课的科学概念,为后续选餐具做决策作准备。
环节三:
形成解释
1.研讨:
在给幼儿园小朋友选餐具时,材料的哪些特点是我们应该优先考虑的?
2.决策:
到底该为幼儿园小朋友选哪种材料制成餐具?
材料是否隔热、是否易碎、是否坚硬、是否有气味儿等应优先考虑
学生综合考虑材料特性和幼儿园小朋友的需求,以安全性为前提,再次决策。
设计意图:
研讨为小朋友选餐具最该考虑的材料特性,引导学生从幼儿园小朋友需求的角度思考选餐具的问题,然后让学生第二次决策。
学生能根据研讨,综合考虑材料的多种特性进行选择,学会科学决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决策能力,并初步将材料特性与物品功能建立了联系。
环节四:
提出质疑
我们为幼儿园的小朋友选择了一种碗,实际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和我们在学校中使用的都是金属碗,难道我们选错了吗?
出示学校用的金属碗和我们观察的金属碗对比,你发现什么了?
出示玻璃杯,往这两个玻璃杯里倒入等量热水,用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这两个玻璃杯有什么区别?
同学们的眼睛特别尖,这个不烫的玻璃杯是双层玻璃的,而且中间有空气夹层,空气隔热,可以减慢温度的传递速度,因此倒入热水后杯子不烫手。
我们的金属碗也是如此,它是双层不锈钢压制成的,中间也有空气夹层,因此使用起来不烫手。
小结:
材料特点无法改变,但人们可以通过工程设计,避免材料不足,完善物品功能。
再次选择,你会选哪种餐具?
产生了认知冲突,学生很疑惑
学校使用的金属碗比较厚,我们观察的金属碗比较薄。
一个杯子摸起来烫手,一个杯子摸起来不烫手
一个是单层的,一个是双层的。
学校使用的这种双层金属碗
设计意图:
通过对实际生活和选择结果不一致的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工程设计对改进生活的作用,体会人们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材料制造物品。
对于选餐具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工程设计的视角。
环节五:
回顾反思
对比这三次选餐具,你有什么收获?
在做决策时,这三次有什么不同?
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用这种科学的决策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哦!
小结:
(1)我们还了解了塑料、陶瓷、金属、木头这四种材料的特点;
(2)第二次选餐具时我们从小朋友需求的角度,对比各种材料的特点来选择,考虑的更加周全了,这就是科学做决策的方法。
(3)最后我们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还发现工程技术可以避免材料的不足,改进物品,满足人类的需求。
设计意图:
通过反思,使学生意识到科学决策的重要性,同时关注工程设计对改进生活的意义,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7.板书设计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塑料、陶瓷、金属、木头这四种不同材料的餐具,各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设计意图: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总结梳理塑料、陶瓷、金属、木头这四种餐具的材料特点,并经过简单的分析,找出它们的优点和缺点。
检验学生对四种材料特性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整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2、根据塑料、陶瓷、金属、木头四种材料的特点,说一说这些材料除了能制作餐具,还能制作什么?
为什么?
设计意图: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理解与应用,材料的特性决定了物品的功能,让学生说说材料的其他用途,目的是考察学生对材料特性与功能间联系的认识。
是对本领域核心概念的考察。
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教学设计特色
1、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本课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渗透做科学决策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不能凭感觉、单一视角做出决定,而是要使用多种方法收集证据,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更全面、科学、合理地做决策。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从单一视角看问题到多视角看问题的转变,是创造性思维的逐步发展。
2、关注学生工程设计思维的发展
学生在解决选餐具的问题时,要经历三次决策,当第二次决策后,教师适时搭建脚手架,通过对学生决策与实际不符的问题提出质疑,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引导他们从工程设计的角度认识到,人们在设计物品时会利用材料的特性,但材料特性无法改变时,为了满足人们对物品的使用需求,可以通过改变物品结构,克服材料本身的缺点,来满足使用需求。
从工程设计的角度考虑简单的选餐具的生活问题,可以较好地促进二年级学生工程设计思维的发展。
3、尊重学生认知特点,开展有意义的学习,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除了关注学科思维方法,我在教学中还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帮助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学习。
学生的有意义的学习是从调动原有知识和经验开始的,教学中我先调动一年级学习的感官观察方法让学生对材料特性进行观察。
但基于观察对材料的认识是有限的,不足以科学地解决选餐具的问题,于是我为学生搭建脚手架,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提供视频和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对生活经验进行检验,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在更全面地认识材料特性的基础上,我再次搭建脚手架,引导学生思考为幼儿园小朋友选餐具最该考虑材料的哪些特性,帮助学生从使用者需求的角度思考问题,然后进行第二次决策。
经过了观察、探究、归纳、分析之后再作决策,学生学会了综合分析、多角度对比更周全地科学决策。
此时学生虽然学会了科学决策的方法,但是用科学的方法作出的选择却与实际生活矛盾,于是我设计了后面的探究活动,利用可视化的双层玻璃杯帮助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再让学生决策,从工程设计的视角,学生的决策与实际相符,他们的思维得到了提升,对材料特性决定物品用途以及工程设计对我们生活的改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以上探究,虽然选餐具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但并不意味着学生真正掌握了问题解决策略,于是我设计了回顾反思的环节,让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
通过反思,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反思思维习惯的养成。
好的问题解决者遇到和解决问题时,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并不断地检验、自我评估自身的进展情况并调整解决问题策略。
我认为教师在促进这样的思维习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中我让学生反思,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今后也会鼓励学生更多反思,使他们更好地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素养。
10.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准备本节课之前,我在科学集体的一次教研中听取了两位老师的说课,她们的教学设计各具特色,但共同特点是关注了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设计理念。
这种观念和思路对我本节课的设计有很大的启发,于是从准备教学设计开始,我就将本节课定位为“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为目标”的教学。
一、研读教材,依教材细化教学过程
虽然从一开始就很明确教学的思路,但由于初次接触低年级,对教材的把握不够准确,于是在认真研读了教材和教参后,我并没有对教学内容做什么调整,只是设计了为幼儿园小朋友选餐具的情境。
试讲过后我发现学生在观察时非常没有秩序,只是随喜好想观察什么就观察什么,由于有敲击餐具听声音的观察内容,课堂变得非常嘈杂混乱,给学生提供的记录单又需要记录很多内容,导致一节课没能完成教学任务,内心的挫败感非常深。
课后我立即对教学进行了反思,我认为学生在活动时混乱、效率低是由于我的指导不到位。
只讨论感官观察方法,没有提出观察要有顺序的要求,导致学生观察时无秩序;又由于本节课观察的内容多,让二年级的学生用文字记录每种材料特点,难度过大,导致他们记录困难。
根据这两个问题我修改了教学设计。
二、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升教学效果
修改后的教学设计重点关注了学习方法的指导,我强调不仅要用多种感官观察,还要有顺序的观察。
先用眼看、然后手摸、然后鼻闻、最后用耳听。
这样的指导能避免学生一味的敲击餐具发出声音,解决了观察效率低,无秩序的问题。
对于记录难的问题,我设计了新的观察记录表,让学生在符合材料特点的科学词汇后画勾,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记录速度,保证教学任务能顺利完成,但不利于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
经过反复研讨,我将记录方式修改为利用科学词汇卡片和小黑板来完成,让全部学生参与到观察和记录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让全体学生加深对材料特性的认识,为后续的研讨分析做好了准备。
在解决了教学活动中的以上问题后,我们又发现现有的教学设计虽然活动很多,但每个活动间的关系不大,学生只是跟着老师完成一个个孤立的任务,导致在他们解决为幼儿园小朋友选餐具的问题时总是无法将材料特性与选择建立联系,越是这样,教学效果月不理想。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我发现问题出在了在之前的教学中,我过于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结果,却没有对问题解决的思维方法进行思考。
我想通过一个个的活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结果却是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没能有效提升。
基于此我对教学设计又进行了修改。
三、关注学科思维方法,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为幼儿园小朋友选餐具的情境适合二年级的学生,在使学生选出合理的餐具之前,教师该为他们搭建哪些脚手架?
除了有顺序的感官观察,教师还需要做些什么?
我想学科思维方法是这节课需要让学生学习的。
在选餐具时学生依据什么作出选择?
这种选择是科学合理的吗?
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就必须了解学生的决策情况。
通过学生的选择,我发现二年级的学生决策时想法比较简单,理由也很单一,容易简单地凭借生活经验或者少数服从多数,这些决策方式是不科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学会科学决策的方法。
因此我设计了三次决策活动,导入环节决策,暴露学生对材料特性的原有认知和决策能力;观察过材料特性,并集体分析研讨后,再次决策,学会多角度考虑问题,用科学证据说话,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决策的方法;通过再次决策后与实际生活矛盾的问题,引发思考,关注工程设计对改进物品,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作用,最后作出与实际相符的选择。
这三次决策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从单一视角、凭感觉的决策,逐步转变为能综合分析、有理有据地科学决策,再提升到关注工程设计对物品的改进及人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