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山东省济南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5844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9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山东省济南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山东省济南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山东省济南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山东省济南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山东省济南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山东省济南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山东省济南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山东省济南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山东省济南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

中考零距离新课标最新山东省济南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

2018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填空题

1.化学新材料的应用,使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如图是不同年代常用的水管.

(1)图示水管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______,含有的有机合成材料是______.

(2)铸铁管容易生锈.工业上常用稀盐酸来除铁锈(Fe2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请你提出一种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

______.

(3)由水管所用材料的变迁,你得到的启示是______.

 

二、选择题

2.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在古代就有许多发明和创造,在现代有继承和发展.下列不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

玉石雕刻B.

烧制陶瓷C.

葡萄酿酒D.

火药爆破

3.2016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践行绿色生活”.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今年开采的可燃冰资源丰富,属清洁能源,可以无节制地使用

B.推广使用以氢氧燃料电池提供动力的客车

C.深埋含铅、镉、汞的废旧电池

D.利用最新的高科技复合材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二氧化碳转变为水以减缓温室效应

4.中考时,小明的午餐食谱之一是:

米饭、山药炖排骨、麻辣豆腐、鸡蛋汤.你认为该食谱为了使营养均衡,还应增加的是(  )

A.清蒸大龙虾B.红烧带鱼C.清炒小白菜D.精武鸭脖

5.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用于治疗疟疾的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此外,张亭栋教授因发现砒霜(主要成分为As2O3)在治疗白血病方面的重要作用获2015年度“求是杰出科学家“…这都体现了传统中医药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的重要作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青蒿素和三氧化二砷都属于氧化物

B.As2O3中砷元素为+3价

C.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

22:

5

D.一个青蒿素分子含有11个氢分子

6.我国拥有丰富的稀土矿产资源,储量居世界之首.稀土元素已广泛应用于电子、化工、冶金、能源、环保、农业等领域.铕(Eu)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铕的原子序数是89B.铕属于非金属元素

C.铕原子的核外有63个电子D.铕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52.0g

7.据报道,科学家成功打造出世界上首个硼“足球烯”,它是由40个硼原子构成的硼球分子,这个由硼构成的新形态有望带来新的纳米材料,并可能在储氢中发挥巨大作用.以下关于硼“足球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硼“足球烯”是非金属单质

B.硼“足球烯”属于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C.硼“足球烯”与C60的原子排列相同

D.化学性质与普通硼单质不同

8.在实验中,要特别注意安全.下列实验操作中,较安全的做法是(  )

A.

稀释浓硫酸B.

熄灭酒精灯C.

闻气体D.

加热液体

9.工业上,将CO2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  )

A.该反应过程中原子的数目、种类没有变化

B.该反应的生成物中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2CO2+8H2═C2H4+4H2O+2H2

D.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置换反应

10.如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选项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氧化钙

碳酸钙

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过滤

B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通入氧气点燃

C

硝酸铜溶液

硝酸银

加入过量铜粉,过滤

D

氢氧化钠溶液

碳酸钠

加入适量稀盐酸

A.AB.BC.CD.D

11.根据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物质的溶解度小于甲物质的溶解度

B.两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甲、乙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

D.将t3℃时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都会析出晶体

 

三、实验,探究题

12.如图1为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发生与收集装置.

(1)仪器甲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利用此反应组装一套制取干燥氧气的装置,所选用的装置连接顺序是______(填装置字母代号).

(3)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若用如图2装置进行“排水法”收集氢气,则氢气应从______端通入(填“h”或“i”).

(4)实验室制取甲烷是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则制取甲烷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

13.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

大多数可燃物在空气中就能燃烧,而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可以剧烈燃烧.该小组同学进行了下列探究.

【提出猜想】由以上事实可以做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

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可能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猜想二:

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______有关.(请补充完整)

【提出问题】可燃物的燃烧与氧气的浓度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查阅资料】在规定的条件下,物质在氧气、氮气混合气流中,维持稳定燃烧所需的最低氧气浓度(以氧气所占的体积百分数表示)叫氧指数.氧指数高表示材料不易燃,氧指数低表示材料容易燃烧.一般认为:

氧指数<27%属易燃材料,27%≤氧指数<32%属可燃材料,氧指数≥32%属难燃材料.下面是一些常见物质氧指数.

可燃物

红磷

木炭

蜡烛

铁丝

氧指数

0.5%

4%

4.5%

5%~6%

60%

【设计并实验】

(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由上表可知铁丝是______材料(填“易燃”“可燃”或“难燃”)

(3)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我们通常选择红磷燃烧而不选择木炭或硫的原因是______.

【反思与评价】

(4)如果一定要用木炭代替红磷做这个实验,只要对实验稍作改进即可,需要对实验改进的是______;

理由是:

______.

(5)即使这样的改进,根据上表数据可知:

仍然没有用红磷燃烧好,原因是:

______..

14.某组同学在学习盐的性质时,将碳酸钠溶液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溶液M(如图)进行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得到澄清滤液.同学们对该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

探究一:

M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1)【提出猜想】该组同学认为M溶液的溶质有两种可能:

①是______,②是CaCl2.

【收集资料】CaCl2水溶液呈中性.

(2)【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M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______

溶液变红色

猜想①正确.

请写出碳酸钠与溶液M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探究二过滤后澄清滤液中会有哪些溶质?

【提出猜想】猜想一:

NaOH和Na2CO3;猜想二:

______;猜想三:

NaOH

(3)【实验验证】同学们针对“猜想一”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

没有气体产生

“猜想一”不成立

他们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

______,理由是______.

(4)【继续探究】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滤液中溶质的组成.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分别取少量滤液于A、B两支试管中,A中加入CaCl2溶液,

B中加入______溶液

若A中产生白色沉淀,B中没有沉淀

“猜想一”成立

______

“猜想二”成立

______

“猜想三”成立

(5)【反思与拓展】在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时,除考虑可溶性的生成物,还应考虑______.

 

四、计算题

15.向10gCaCO3中不断加入稀盐酸,其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10gCaCO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为______g.

(2)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01%)

 

五、综合题

16.氯化钡是一种可溶性重金属盐,广泛应用于化工领域,用毒重石(主要成分为BaCO3)制备氯化钡晶体工艺流程如下:

(1)毒重石要进行粉碎的目的是______的进行…

(2)若所得滤液1仍浑浊,则应采取的操作是______,其操作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烧杯外,还有______,滤液2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除水外还有______.

(3)洗涤氯化钡晶体最适宜的洗涤剂是______(填字母);

A.30℃水  B.30℃饱和氯化钠溶液  C.30℃饱和氯化钡溶液

(4)请写出盐酸与毒重石的主要成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

1.化学新材料的应用,使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如图是不同年代常用的水管.

(1)图示水管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 Fe、Zn ,含有的有机合成材料是 塑料 .

(2)铸铁管容易生锈.工业上常用稀盐酸来除铁锈(Fe2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2O3+6HCl═2FeCl3+3H2O .请你提出一种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

 在铁制品表面涂漆 .

(3)由水管所用材料的变迁,你得到的启示是 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有重要贡献 .

【考点】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酸的化学性质;元素的简单分类;书写化学方程式、;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铸铁管和镀锌管属于金属材料,塑料管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铁在有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防锈就是使铁与水或氧气隔绝,化学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起到了推进作用.

【解答】解:

(1)图示水管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Fe、Zn,含有的有机合成材料是塑料,故填:

Fe、Zn,塑料;

(2)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在铁制品表面涂漆能起到防锈的作用,故填:

Fe2O3+6HCl═2FeCl3+3H2O,在铁制品表面涂漆;

(3)化学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起到了推进作用,故填:

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有重要贡献.

【点评】本题通过材料的变迁考查了金属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要注意配平.

 

二、选择题

2.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在古代就有许多发明和创造,在现代有继承和发展.下列不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

玉石雕刻B.

烧制陶瓷C.

葡萄酿酒D.

火药爆破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

A、玉石雕刻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烧制陶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葡萄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火药爆破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3.2016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践行绿色生活”.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今年开采的可燃冰资源丰富,属清洁能源,可以无节制地使用

B.推广使用以氢氧燃料电池提供动力的客车

C.深埋含铅、镉、汞的废旧电池

D.利用最新的高科技复合材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二氧化碳转变为水以减缓温室效应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分析】节能减排有广义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