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57299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63.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大学语文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大学语文课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大学语文课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大学语文课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课件.docx

《大学语文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课件.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语文课件.docx

大学语文课件

大学语文

第一章财大精神:

校风、校训、

校歌、校赋

第一节、校风:

求实创新

一、校风的含义及其意义

校风的含义:

校风是学校确立教职员工和学生,应当崇尚的核心价值观及其行为准则,也是校园文化精神的核心。

校风的意义:

校风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

它是学校各项事务指导性的纲领,既是决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也关系到学生进入社会后的竞争力等,是学校办学中,必须要解决好的一个重要问题。

例,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把北大的校风确立为“科学救国、美育救国”,对北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⒉求实创新的含义及其意义

求实的含义及其理由

求实的含义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A教职员工和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以及学习、为人、做事等方面,要树立“实事求是”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理由:

①事物的存在、发展、变化等,都有其客观性:

②人的价值观、态度,决定着人的行为方式及其结果。

B拥有扎实系统所学专业必须具有的基础知识、技能,及其相关的其它知识,并且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理由:

当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等的时代;人都是处在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社会环境中。

创新的含义及其理由

创新的基本含义:

创新是指培养自己形成、常用与众不同、与惯常不同的方式、角度、切入点等,来看待思考各种问题的思维方法,及其解决或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

理由:

①当今人类社会的各种经验或知识体系,常常不足以解释或解决其所涉及的事物,只有创新才可能解决。

②事物都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状态中,只有创新才能有效的解决新问题等。

求实创新的意义:

使教职员工和学生在学习、科研、工作等方面,受益无穷。

第二节校训:

好学笃行,厚德致远

一、校训的含义及其意义

校训的含义:

校训是指综合学校的办学理念、社会的基本状况、学生应当具备的素质等多方面因素,提炼出寓意深刻,对学生具有告诫、要求含义的警句。

校训的意义:

对学生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好学笃行,厚德志远的含义及理由

1、好学笃行的含义:

好学可以概括为学生要树立终身热爱学习的价值观,养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笃行:

即学生要培养自我具有朝着既定的人生目标,顽强力行的意志品质。

理由:

当今时代人类社会的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只有好学才能赶上其发展的步伐;人在做任何事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困难,要能克服其困难,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厚德至远的含义:

厚德是指学生应当培养自己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志远是指学生具有了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在人生或事业上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及其获得较好的结果。

理由:

人类社会都是以群体的方式为基本的生存方式,因此,在群体社会中,人们要能够较为和谐的生存和发展,都必须有道德规范。

遵守道德规范的人,会得到他人或群体的认可和支持。

因为任何社会为了维持其和谐,都会推行“赏罚机制”。

意义:

学生遵循校训,将有利于自我的生存和发展。

第三节校歌校赋的内容构成要素及其艺术价值:

一、校歌、校赋

校歌、校赋的内容构成要素一般是对其学校的校风、校训等校园文化精神形象化的表达。

二、校歌、校赋的艺术表达价值

从古至今,歌唱等艺术形式,都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用这些方式来表达校风、校训,容易获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第二章《诗经》

常识部分见教材。

常识部分要掌握风、雅、颂,赋、比、兴,重章叠句,现实主义的含义。

 

《诗经》部分主要掌握下述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诗经》中主要表情达意的方式方法

(一)、赋、比、兴表现手法的性质及其传承影响

1、赋、比、兴表现手法的性质

赋、比、兴是《诗经》中常用的三种表现手法,其基本含义一般都认同的朱熹解释: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用现代汉语解释:

赋即陈述铺叙之意,雅颂中多用这种手法;

比即比喻。

如、《硕鼠》用老鼠的贪婪可憎的特性来比喻统治者。

兴即作者在表达思想情感之前,先言其它事物来作为诗歌或其段落的开头。

兴有两种方式:

其一、仅是为了引起下文,使诗歌表情达意曲折委婉,或为了引起听者的注意,与其它的诗句无意义上的联系。

、例《晨风》(秦风)“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之,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其二、对下面诗句的表情达意,起到渲染、或暗示、铺垫、象征等的作用。

例、《蒹葭》等作品里的兴。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为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为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

兴在当今民歌中的运用,还有一种方式,即其无歌词,仅发“啊”之音。

例,云南“海菜腔”歌手,李怀秀、李怀福姐弟俩唱的一些歌。

赋、比、兴表现手法,在诗歌中常是交错运用的。

比兴手法间接表意等的特点,影响了后代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手法的形成。

2、赋、比、兴表现手法的传承影响

一个民族或社会群体在现实中具有的一些价值观、审美观和审美情趣等,常常伴有其历史文化的传承因素,特别是历史悠久的民族,尤其显得突出。

赋、比、兴表现手法,从当代人的视角来看,是较为简单的手法,但由于出现的时间早,加之历代教育的影响、文化的传承,对我国的诗歌创作,及其相关的民族审美观等有着深远的影响,并且一直影响至今。

 

例、“兴”在当今歌曲创作中的传承影响。

《好汉歌》开头句“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

《大理三月好风光》开头句“大理三月好风光,蝴蝶泉边采花忙”;

《东方红》开头句“东方红,太阳升”;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开头句“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

(二)、重章叠句表现手法的性质及其传承影响等

1重章叠句表现手法的性质、

此是指在诗歌中,用相同或相近的诗句、诗段,在诗的不同段落中的同一形式位置中重复出现,来表达情意的手法。

例、《黍离》等作品。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2重章叠句表现手法的价值

a能够增强诗歌的音乐性。

这是因为在一首诗中,相同或相近的诗句、诗段,其音律回还往复的出现,能够给听者或读者一种节奏明确、和谐悦耳的韵律感。

(节奏属音乐性中的一种)

b能够增强作者、唱者思想情感的表达,以及读者、听者易受其感染和易记牢其内容。

从作者、唱者的角度来看,同一短时间内反复读或咏唱相同的内容,容易获得很强的渲泄感;(文学艺术起源说,有一种理论,即“发泄说”)

从读者、听者的角度来看,由于人的记忆过程里有遗忘的特点,要能够短时间内要记住某事物,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要具有两个要素:

简单,重复。

用重章叠句表现手法来表情达意,其诗歌的内容就常具有这两个特点。

 

3重章叠句表现手法的不足之处

A较适合表达单一的或抽象程度高的思想情感,而不适合表达复杂的或具体性强的思想情感。

此是由于这种表现手法,形式上的单调性和相对凝固性,所产生的束缚性而导致的。

B处理不当,易使读者、听者产生累赘感。

导致原因是,其手法形式上的单调性和相对凝固性,与人在精神需求上求新的特性相违背。

 

4重章叠句表现手法在当今的传承影响

此表现手法,对后世以及当今的诗歌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例、《我不知道风——》徐志摩

我不知道风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我是在梦中

她的温存我的迷醉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我是在梦中

甜美是梦里的光辉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炉中煤》郭沫若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烧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的鲁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烧了这般模样!

 

《同桌的你》——“老狼”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

明天你是否还惦记曾经最爱哭的你

老师们都已想不起猜不出问题的你

我也是偶然翻相片才想起同桌的你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看了你的日记

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了嫁衣

你从前总是很小心问我借半块橡皮

你也曾无意中说起喜欢和我在一起

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

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分东西

谁遇到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

谁看了我给你写的信,谁把它丢在风里

从前的日子都远去,我也有我的妻

我也会给她看相片,给她讲同桌的你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

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的嫁衣

二、如何看待《诗经》中一些诗歌里,所表现出的真挚忠贞的思想情感?

(课堂讨论题目)

参读作品《伯兮》、《蒹葭》、《关雎》

伯兮朅兮,邦之杰兮。

伯之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

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日出。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

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参考书:

1《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德)恩格斯

2《爱的艺术》

(美)弗洛姆

(三)现实主义的含义

三、对《诗经》中一些诗歌里所表现出真挚忠贞的思想情感的见解

1、构成男女相恋、婚姻的个人方面的基本要素(注:

还有社会方面的因素,诸如文化、家庭、他人等。

①生理性因素。

含性、相貌、身材等成分。

②经济方面的因素。

主要指经济收入或所拥有的财富。

③心理方面的因素。

主要指所具有的价值观、情感及其行为方式。

此三者既是要素,缺一不可,但在不同男女的相恋、婚姻中,其比重不尽相同。

2、真挚忠贞的思想情感、在男女的相恋、婚姻中有者重要的作用

人类社会中,男女的相恋、失恋,结婚、离婚等累见不鲜,导致此产生的原因很多,从个人方面的基本要素来看,其中心理方面的价值观、情感因素是一个重要的要素。

因为:

价值观:

指个体在认知事物的基础上,对所认知的事物,经过大脑进行真假、对错、好坏、美丑等意义判断后形成的观念。

例,人们都认为身体健康对一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用:

价值观是个体的观念中最核心的部分,它一方面是促使个体在心理层面产生相应的情感、态度、意志、需要、动机等的一个重要的因素;l另一方面也决定着个体在生理层面中需要、动机等的性质、特点、方向。

当然,也是促使的个体行为发生的一个主要的因素。

(注:

不是全部因素)

情感(情绪):

指个体对所接触、认知的事物产生的主观性的体验和态度。

例,个体接触、认知事物后所产生爱和恨、喜欢和厌恶、紧张和轻松等。

 

产生原因:

个体和事物总是处在某种或某些关系中,情感、情绪所产生的性质是什么,与个体在同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关系中,是否得到某些满足、事物的性质、意义是什么、能否符合个体的价值观、个体对其事物性质的认识等有直接的关系。

 

作用:

情绪特别是情感是促使个体的需要、动机、行为等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们对个体的行为或能够起到积极的强化作用,或起到消极的弱化作用,特别是当其处于两极中某一极端的状态时。

同时,它们对个体的身体或生理,也有正面或负面的影响,这是因为情感(情绪)除了具有两极性外,还具有感性的特点,会较为直接的作用于个体的生理。

 

第二章《楚辞》

这部分主要应当认识《楚辞》的产生、性质、影响;浪漫主义概念的基本含义;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托物言志(兼论借景抒情)手法。

《楚辞》的介绍见教材。

一、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他的作品是中国文学浪漫主义创作的源头

2他的创作标志着文人独立创作的开始。

3他是楚辞的代表者。

4他是托物言志、“香草美人”手法的开创者。

5、屈原作品中的人文精神对后世的影响

 

二、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手法

二者在性质上是相同的:

即都是依托外物,(即某物体或自然之景、生活场景的形状、性质、特点等)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者的不同之处在运用的过程中:

托物言志一般是依托某种物体的形状、性质、特点等,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或把作者自我的思想感情寓于某种物体的形状、性质、特点中。

例、《桔颂》中,屈原把自我的思想感情,寓于桔树的“根固难徙”、“独立不适”、“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等的性质、特点中。

借景抒情则常常依托自然之景、生活场景的形状、性质、特点等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或对所抒发的思想情感起到渲染、铺垫、象征等的作用。

例、杜甫的《登高》,陶渊明的一些诗。

(一)、用这两种手法表情达意的价值

1、能够把作者抽象的思想情感,使读者获得具体生动的形象感

文学作品是通过文字,口语为代码来传情表意的。

文字、口语是万事万物的代替物,读者、听者于所接触的文字、口语,必须通过自我的知识结构、生活经验。

以及联想,判断等思维活动进行译码,才能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等内容,由于人的联想具有规定性,即人如果感知的是具象的东西,常易产生相关的具象的联想;如果感知的是抽象的概括,常易产生相关的抽象的联想。

具象的是立体的,生动形象的、抽象是平面的,无生动形象性。

另一方面人对事物的认知后,为了记忆理解的方便,常把其概括为抽象的概念或观念、情感等,人只有把抽象的观念等用具象的物体、场景等替换来表情达意,读者、听者才能获得具体生动的感受。

 

2、能够使读者易记住作品内容并获得意味深长之感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对事物较快较强记忆的获得,联想记忆法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这两种表现手法所托之物,所借之景常是人们所熟悉的,因此能够使读者易记住作品内容。

另外此手法导致作品的表情达意常是曲折的、隐晦的,读者在理解作品的过程中,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其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就多,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记忆过程中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多,大脑中其记忆的“痕迹”就重。

另外,读者逐步深入认知作品的过程中,就容易获得意味深长的感受。

 

3、专制社会里,对作者有较强的自我保护作用

中国的专制社会里,长期盛行“文字狱”,作者在抒发与统治者或统治意识不吻合的思想情感时,为了自身和家族的安全,常常只能采取隐晦曲折的表现方法。

这也是此两种表现手法产生并长期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用这两种手法表情达意的不足之处

由于两种手法表情达意的隐晦性、间接性,易导致读者、听者感到晦涩难懂,从而减弱了读者对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分享性;另外,容易使读者和听众对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产生歧义。

 

(三)、运用这两种手法的原则

1、所托之物,所借之景,应是读者所熟悉的,或是经验中易于理解或感悟的。

听者、读者在听唱、阅读过程中,要依据所托之物、所借之景,来展开联想、判断等思维活动,才能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作家的思想感情,如果其是读者所不熟悉的,或不易于理解或感悟的,读者的“译码”就会中断,也无生动形象感。

2、所托之物、所借之景,应与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在文化观念或形式上有吻合之处。

所托、所借是手段,抒发思想感情是目的,手段和目的要统一,听者、读者的理解才不会产生歧义。

另外联想的规定性是读者理解作品的途径,所托所借的内容性质、特点是读者理解作品的依据和出发点,如二者无吻合之处,就会使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与读者的理解相违背或一致性低。

 

“故善鸟香草、

以配忠贞;

恶禽臭物,

以比馋佞。

—(东汉)王逸

如可以托借鸳鸯、比翼鸟、连理枝,来抒发男女忠贞不二的情感,而不能借狼狈来抒发之。

 

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手法的现实传承性

 

三、屈原的人文精神的意义

屈原的人文精神,一般被表述为:

爱国主义。

其含义包括三个方面:

忠君、爱国、忧民。

忠君指对国君及其统治阶层的忠诚

爱国包含爱祖国、爱国家两种不同的思想情感。

祖国和国家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概念:

祖国是指对一个个体或群体而言,其所生活的有特定文化、人群等的地域;

国家则是指对一个个体或群体而言,管理他或他们的以军队、警察、法律、行政等为主的机构。

屈原爱国精神中,爱国家的成分较重。

 

忧民指对人民遭受的苦难的担忧和同情。

(人文精神指人类社会文化中的精神层面里以价值观为主的内容,具体而言,指特定社会文化中的精神层面里以价值观为主的内容。

 

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意义

1屈原的忠君的思想,在任何社会环境中,从广大人民的角度而言,都是不应当提倡的。

有“君”的社会都是专制社会,在专制社会中,统治与被统治的利益、需要等都是相背的。

忠君即是维护少数统治层的利益,其思想情感及其行为,也必然与广大人民的利益相背离,最终有害其社会的生存和发展。

 

2屈原的爱国思想思想中,爱祖国的成分无疑是值得提倡的,因为祖国对于其成员而言,是提供其成员物质和情感等的生存和发展之地,如果其成员中的许多人都不爱其祖国,必将有害于其祖国和群体的生存和发展;而爱国家的成分,于屈原而言,限于当时时代的局限性,无可非议。

而于当今任何社会而言,只有其国家能够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能够带领广大人民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才值得去爱,因为自从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之后,祖国和国家是紧密相连的,反之,则不值得去爱。

 

3屈原的忧民思想则是在任何社会环境中,都值得提倡的。

因为从道德的角度来看,忧民是一种人本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提倡这种思想,将使人们感受到生存在其社会的美好意义;从利害的角度来看,提倡这种思想,将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互助,从而有利于解决各种困难等。

4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中有愚忠和狭隘的历史局限性,但之后其已经升华为一般意义上的中华民族爱祖国、爱人民的民族精神,这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等,及其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

理由:

a人类社会是以群体的方式为基本的生存方式。

任何一个社会,从其内部的角度来看,由于个体之间存在着诸多的差异,和面临着各种困难,因此都需要众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才能够较为和谐的相处,也才能够团结一心、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社会的各种目标,以及战胜各种困难;从其外部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之间,总体而言,为了彼此的利益等因素,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争端或战争,任何一个社会中的群体,只有具有了爱国主义精神,面对国际间的争端或战争,才能够群策群力、众志成城,有效的抵御外部的威胁。

 

b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人有什么样的心理,才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

 

第三章《道德经》

古代中国的社会环境中,一直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

影响中华民族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文精神的要素是,“天下有三家半”之说,即儒、释、道三家,加上为半家的皇家。

此见解虽然不全面,但却是深刻的。

儒、释、道三家和皇家,对几千年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均产生了长久和深刻的影响。

下面仅从儒家和道家传统的人文精神,影响和形成中国传统的文化心理,及其塑造的中华民族性格,与当今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关系或给予的启示,进行讲述。

(一)《道德经》的理论

通常人们把《道德经》分为“道经”和“德经”两部分的理论。

1、“道”的含义及其理论

“道可道,非常道。

”(一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四十二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字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二十五章)

老子所言的“道”,既是万物产生之源,又是事物运动变化的“自然”规律。

A“自然”规律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事物是循环交替变化,处于两极(指事物在性质上对立的两端)相生、相反相成的运动变化之中,每一事物的性质皆可变至其反面。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二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

其无正也。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谜,其日固久。

”(五十八章)

b、(万事万物)有生于无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四十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十一章)

老子认为“无”是最为有用之物

2、“德”的含义,即为政、做人处事的原则:

无为、无不为。

为政、做人处事的原则。

是在上述对“道”的含义及其理论阐述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无为、无不为的含义:

遵循自然规律,即在为政、做人处事上,要做到守柔、不争,(例、政治上的小国寡民主张)这样反而能够达到无所不为,即获得较好结果的境界,也即无不为的境界。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二章)

“守柔曰强。

”(五十二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四十五章)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七十六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七十八章)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八十一章)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六十八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

”(二十九章)

 

(二)、道家人文精神给予当今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启示

1《道德经》对后世的影响

a对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产生及其教义,有重大和直接的影响。

例,道教的“避世观”。

b对中华民族的一些民族性格特性,具有长远和深刻的影响。

例,民族性格中的“内敛性”和“不争”。

c对中国的一些武术流派风格的形成,具有直接的影响。

例,太极拳,八卦掌等。

d对中国兵法中的一些战略思想,如,

“两军相战,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3、道家人文精神中的“无为、无不为”

和“内敛性”的现实传承性,对当今人们的生存和发展的启示

道家文化在古代社会中是“隐学”,但是许多道家的传统人文精神,一直传承至今,也深深的影响着当今的人们。

下面概述一下道家人文精神中的“无为、无不为”和“内敛性”,于当今人们的生存和发展的启示。

中国历史上有一些成语,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出头的椽子先烂;人怕出名猪怕壮,等,均受过老子学说的影响。

“内敛性”和“不争”,是当今人们一般具有的性格特征,同样,也常常是人们评价他人的为人处事是与非等的审美观。

因此,拥有此性格的人,为人处事常有“事半功倍”之效。

例,

 

第四章《论语》

一、简介

一、儒家的人文精神与当今中国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关系

 

(一)《论语》及儒家学说的基本性质以及儒家学说的发展简况

《论语》学说涉及的内容较多,但从其基本性质而言,用两句话可以概括: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克己复礼”;“仁、义、礼、智、信、忠、恕、孝”。

仁:

仁者爱人

颜渊问仁。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