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模板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55453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考模板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参考模板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参考模板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参考模板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参考模板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参考模板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docx

《参考模板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考模板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参考模板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docx

参考模板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中医病名(西医病名)中医临床路径

实施方案

 

 

科室名称:

实施时间:

 

每个科室从本科室的三个优势病种中选择一个病种,写出该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各科根据各科实际情况可参考这个实施方案自行增减。

方案摘要

试验目的

评价积聚(代偿期肝硬化)【此为医务科选的一个模板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的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为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该临床路径提供科学依据

试验设计

多中心、随机开放、对照试验。

计划共入选病例数600例。

受试人群

符合下列诊断人群:

中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积聚(TCD编码:

BNG040)。

西医诊断:

肝硬化(ICD-10编码:

K74.601)。

(诊断标准参照诊疗方案)

受试者数量

受试者共300例,对照者300例。

给药方案

按照重点专科协作组验证的积聚的中医治疗方案

疗程

≤天

疗效评价

指标

(1)主要疗效指标:

中医症状体征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

(2)次要疗效指标:

生化学指标、肝脾影像学指标。

安全性指标

(必要时选择)

血、尿、便常规、肾功能(BUN、Cr)、心电图、不良事件

其他指标

(必要时选择)

肝纤维化指标、病原学指标、电子胃镜、肝组织病理检查

卫生经济学

指标

次均费用、日均费用、治疗费用比例、药物费用比例、中药费用占药物费用比例、中医特色疗法费用比例、耗材费用比例、检查费用比例

试验进度安排:

预计6个月内完成临床试验

积聚(代偿期肝硬化)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目的

通过标准的积聚(代偿期肝硬化)中医临床路径实施,验证积聚中医治疗方案的疗效与安全性,同时考察该路径的卫生经济学因素,为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该临床路径提供科学依据。

组织管理

(一)领导小组(病种协作组)

1.组成: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职责:

负责组织领导积聚(代偿期肝硬化)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

(二)专家组(病种协作组)

1.组成:

2.职责

负责积聚(代偿期肝硬化)中医临床路径实施的专业技术指导。

(三)试点单位

1.成员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肝病重点专科协作组成员单位。

2.职责

负责完成积聚(代偿期肝硬化)中医临床路径的具体实施任务。

一、诊断标准: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第七版(田德禄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积聚是由于正气亏虚,脏腑失和,气滞、血瘀、痰浊蕴结腹内而致,以腹内结块,或胀或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2000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及2005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关于肝硬化代偿期的部分)。

(1)临床诊断

肝硬化代偿期:

指早期肝硬化,一般属Child-PughA级。

虽可有轻度乏力、食欲减少或腹胀症状,但无明显肝功能衰竭表现。

血清白蛋白降低,但仍≥35g/L,胆红素≤35u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多大于60%。

血清ALT及AST轻度升高,AST可高于ALT,-GT可轻度升高。

可有门脉高压症,如轻度食管静脉曲张,但无腹水、肝性脑病或上消化道出血。

①根据肝脏炎症活动情况,可将肝硬化区分为:

活动性肝硬化:

慢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依然存在,特别是ALT升高;黄疸,白蛋白水平下降,脾进行性增大,并伴有门脉高压症。

静止性肝硬化:

ALT正常,无明显黄疸,脾大,伴有门脉高压症,血清白蛋白水平低。

②肝硬化影像学诊断:

B超检查可见肝脏缩小,肝表面明显凹凸不平,锯齿状或波浪状,肝边缘变钝,肝实质回声不均、增强,呈结节状,门脉和脾静脉内径增宽,肝静脉变细,扭曲,粗细不均,腹腔内可见液性暗区。

(2)病原学诊断

乙肝肝硬化:

有以下任何一项阳性者,可诊断:

①血清HBsAg阳性;②血清HBVDNA阳性;③血清抗-HBcIgM阳性;④肝内HBcAg和/或HBsAg阳性,或HBVDNA阳性。

丙肝肝硬化:

血清抗-HCV阳性,或血清和/或肝内HCVRNA阳性者可诊断。

其他肝硬化:

包括酒精性、血吸虫性、肝吸虫性、自身免疫性及代谢性肝硬化等。

3.组织病理学诊断

①活动性肝硬化:

肝硬化伴明显炎症,包括纤维间隔内炎症,假小叶周围碎屑坏死及再生结节内炎症病变。

②静止性肝硬化:

假小叶周围边界清楚,间隔内炎症细胞少,结节内炎症轻。

(二)证候诊断

1.湿热内阻证:

皮目黄染,黄色鲜明,恶心或呕吐,口干苦或口臭,脘闷,或纳呆,或腹胀,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或粘滞不畅,胁肋灼痛。

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2.肝脾血瘀证:

胁痛如刺,痛处不移;朱砂掌,或蜘蛛痣色暗,或毛细血管扩张;胁下积块;胁肋久痛;面色晦暗。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沉涩。

3.肝郁脾虚证:

胁肋胀痛或窜痛;急躁易怒,喜太息;口干口苦,或咽部有异物感。

纳差或食后胃脘胀满;便溏;腹胀;嗳气;乳房胀痛或结块。

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脉弦细。

4.脾虚湿盛证:

纳差或食后胃脘胀满;便溏或黏滞不畅;腹胀;气短,乏力;恶心或呕吐;自汗;口淡不欲饮;面色萎黄。

舌质淡,舌体胖或齿痕多,苔薄白或腻。

脉沉细或细弱。

5.肝肾阴虚证:

腰痛或腰酸腿软;眼干涩;五心烦热或低烧;耳鸣、耳聋;头晕、眼花;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胁肋隐痛,劳累加重;口干咽燥。

舌红少苔。

脉细或细数。

6.脾肾阳虚型:

脾虚湿盛证部分证候或五更泻;肾虚部分证候(腰痛或腰酸腿软,阳痿,早泄,耳鸣,耳聋等);形寒肢冷。

小便清长或夜尿频数;舌质淡胖,苔润。

脉沉细或迟。

二、纳入标准

1、中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积聚(TCD编码:

BNG040);西医诊断:

肝硬化(ICD-10编码:

K74.601)。

2、B超表现符合肝硬化改变,肝表面明显凹凸不平,锯齿状或波浪状,肝边缘变钝,肝实质回声不均、增强,呈结节状,门静脉和脾门静脉内径增宽,肝静脉变细、扭曲、粗细不均;

3、实验室检查:

ALT、AST、GGT中任何一项大于1×ULN,白蛋白ALB>35g/L,总胆红素TB<3×ULN,肝纤四项中任何二项异常,凝血酶原活动度PTA>60%;

4、可有疲倦乏力、食欲减退、腹胀等症状;

5、自愿作为观察对象,填写病人知情同意书。

三、排除标准

①肝功能Child-PughB、C级;

②有腹水、肝性脑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③原发性肝癌及其他肝内占位病变;

④梗阻性黄疸、溶血性黄疸;

⑤合并有心血管、肾脏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

四、病例的剔除和脱落

①未能按规定服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和安全性判断者;

②观察中自然脱离,失访者;

③受试者依从差、发生严重事件、并发症或对本药过敏者等,不宜继续接受试验的病例,以及自行退出者,均视为脱落。

五、观察验证方法:

(一)病例数:

拟入例患者进入本路径;

(二)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湿热内阻证

治法:

清热利湿,通腑泄下

推荐方药及参考剂量:

茵陈蒿汤或中满分消丸加减。

黄芩10g,黄连5g,知母10g,厚朴15g,枳实15g,陈皮10g,茯苓15g,猪苓15g,泽泻15g,白术15g,茵陈蒿(后下)30g,栀子10g,大黄(后下)10g,甘草6g等。

(2)肝脾血瘀证

治法:

活血祛瘀,通络软坚

推荐方药及参考剂量:

膈下逐瘀汤加减。

柴胡10g,当归10g,桃仁10g,五灵脂10g,炙山甲10g,地鳖虫10g,丹参20g,白茅根20g,大腹皮20g,茯苓15g,白术15g等。

(3)肝郁脾虚证

治法:

疏肝健脾,行气活血.

推荐方药及参考剂量:

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加减。

柴胡10g,枳实15g,白芍15g,香附10g,白术15g,茯苓15g,陈皮10g,党参20g等。

(4)脾虚湿盛证

治法:

健脾益气,利湿行水.

推荐方药及参考剂量:

胃苓汤加减。

茯苓15g,猪苓15g,白术15g,泽泻15g,桂枝10g,苍术10g,厚朴15g,陈皮10g甘草10g等。

(5)肝肾阴虚证

治法:

滋养肝肾,养阴活血.

推荐方药及参考剂量:

一贯煎加减。

北沙参10g,麦冬10g,当归10g,生地黄15-30g,枸杞15g,川楝子5g等。

(6)脾肾阳虚证

治法:

温补脾肾,行气活血。

推荐方药及参考剂量:

附子理中丸合济生肾气丸加减。

炮附子(先煎)10g,干姜10g,党参15g,白术15g,猪苓15g,茯苓15g,泽泻15g,桂枝10g,赤芍15g,丹参15g,莪术10g,甘草5g等。

2、辨证选择中成药

3、其它治法:

(三)疗程

(四)、观察指标:

1、一般记录项目

受试者姓名拼音字母、门诊/住院号、研究开始时间、病程。

2、观察指标

(1)进入临床路径必需的检查项目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五)、疗效评价指标

(1)疗效指标

主要疗效指标:

中医症状体征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

次要疗效指标:

实验室指标、肝脾影像学指标。

(2)证候评价标准

(3)实验室指标、影像学指标评价标准

(六)、评价方法

 

六、实施临床路径的效果评价(详见附件):

1、临床路径费用评估表(详见附件4.1)

2、临床路径(诊疗方案)临床疗效评估表(详见附件4.2)

3、临床路径(诊疗方案)中医特色评估表(详见附件4.3)

4、中医临床路径执行情况评估表(详见附件4.4)

5、中医临床路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详见附件4.5)

附件4.1

中医临床路径费用评估表

路径名称科室名称医院名称

病例数填表人日期

序号

评估指标

结果

1

单病种次均费用(总费用)

2

单病种日均费用(总费用)

3

单病种治疗费用比例(%)

4

单病种药物费用比例(%)

5

单病种中药费用占药物费用比例(%)

6

单病种中医特色疗法费用比例(%)

7

单病种耗材费用比例(%)

8

单病种检查费用比例(%)

注:

1.统计表编号由数据录入人员进行编码和录入,填表者不需要填写该项。

2.中药包括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注射剂、院内中药制剂。

3.中医特色疗法包括针灸、推拿、刮痧、拔罐、熏蒸、药浴、中医诊疗设备等。

4.项目3—8指单病种次均费用所占比例。

 

附件4.2

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临床疗效评估表

路径名称科室名称医院名称

病例数填表人日期

序号

评估指标

1

2

3

4

5

结果

6

症状改善

7

体征改善

8

理化指标

9

治疗周期

平均住院日(天)

10

平均门诊治疗日(天)

11

实施路径后疗效

临床痊愈例数(%)

12

好转例数(%)

13

无效例数(%)

14

恶化例数(%)

15

死亡例数(%)

注:

1.统计表编号由数据录入人员进行编码和录入,填表者不需要填写该项。

2.本表治疗方法指本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中的中医治疗方法,如中药汤剂、中成药、针灸、推拿等。

3.治疗效果中三项指标依据各病种临床路径中出院标准/出路径标准进行具体填写。

附件4.3

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中医特色评估表

路径名称科室名称医院名称

病例数填表人日期

序号

评估指标

结果

1

中药饮片使用率(%)

2

中成药使用率(%)

3

特色疗法使用率(%)

4

辨证施治率(%)

5

中医药治疗的比例提高情况(%)

注:

1.统计表编号由数据录入人员进行编码和录入,填表者不需要填写该项。

2.中药治疗比例提高情况是指和去年同期中医药治疗情况比较。

 

附件4.4

中医临床路径执行情况评估表

路径名称科室名称医院名称

病例数填表人日期

序号

评估指标

结果

1

执行

情况

本病种住院或门诊患者总人数

进入路径的患者总人数

出现变异的患者人数

完成路径的患者人数

2

路径的规范性:

规范□不规范□

3

路径的可操作性:

可操作□不可操作□

注:

1.统计表编号由数据录入人员进行编码和录入,填表者不需要填写该项。

2.路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如认为不规范或不可操作请说明具体情况。

 

附件4.5

中医临床路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

路径名称科室名称医院名称

病例数填表人日期

序号

评估项目

满意度

1

本次治疗费用

合理□一般合理□不合理□

2

本病治疗疗程

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

3

本次治疗效果

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

4

接受本路径情况

接受□不完全接受□不接受□

5

对诊疗服务的评价

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

6

其他意见与建议

 

注:

1.统计表编号由数据录入人员进行编码和录入,填表者不需要填写该项。

2.治疗费用合理与否是指过高或过低。

3.治疗疗程满意与否是指时间过长或过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