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辅导资料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55093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外科学辅导资料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医外科学辅导资料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医外科学辅导资料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医外科学辅导资料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医外科学辅导资料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外科学辅导资料答案.docx

《中医外科学辅导资料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外科学辅导资料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外科学辅导资料答案.docx

中医外科学辅导资料答案

《中医外科》辅导资料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疖、痈、发的命名是根据:

A、疾病特性

2.有头疽的引流切口常为C、十字切口

3.痈的病程大多为:

10天

4.临床乳房检查的最主要的方法是:

B、触诊

5.乳房疾病的治疗最关键的是治B气

6.下列除哪一项外,都可以作为临床诊断乳岩的依据:

D乳房内肿块,伴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

7.肛瘘手术成败的关键是:

D找到内口并切除

8.下列致病因素中,除外,均与肛门直肠疾病有关:

B寒

9.下列哪一项与疥疮关系最为密切:

D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10.散在发生的水肿性圆形红斑、中央略凹,颜色较深,好发于手足背、前臂、踝部,为以下哪种病的皮损特点:

E猫眼疮

11.以下哪个病名不属于癣病范畴:

D脚气

12.患者8岁男孩,一个多月来头部有一鳞屑斑,逐渐扩大,局部可见断发及白鞘,以下哪种病可能性大:

C白秃疮

13.大多数肛门直肠脓肿感染的门户是:

D、肛隐窝

14.直肠周围注射法的适应症是:

B二、三度直肠脱垂

15.尿潴留时间较长,膀胱极度膨胀的患者,应分次导尿,首先放出多少为宜:

E500ml

16.下列哪种病最易引起小腿丹毒:

C、足癣糜烂

17.面游风相当于西医的:

B脂溢性皮炎

18.慢性前列腺炎指诊前列腺的特点:

E前列腺大小正常,或稍大或稍小,硬度增加或有结节可有压痛

19.诊断水疝简单有效的方法是:

B透过试验

20.外科疾病,消托补三大内治法则的建立,其依据是:

C外科病的临床分期

21.以下那一项不属于外科致病因素:

D气血凝滞 

22.肿的基本病理是:

D经络阻塞,气血凝滞

23.所谓“敷贴”,指的是C箍围药

24.疖属湿热蕴结型方用:

A、五味消毒饮加减

25.环跳疽的初期体征下列哪项不符:

C、关节强直

26.决定疮疡的发展和转归的是D正邪交争

27.下列哪种疾病最易损坏筋膜E蛇肚疔

28.乳痈发病在产后的B3-4周

29.“乳房结核,初如梅子,数月不疗,渐大如鸡子,串延胸胁,破流稀脓白汁而内实相通,外见阴虚等证”。

《外科大成》这段描述的是什么病D乳痨

30.肉瘿的病因病机是:

A.忧思郁怒,湿痰凝结

31.有一肿块,生于上肢前臂部,呈半球形或扁平隆起,质地柔软,状如海绵,皮色正常,或为紫色,按压肿块可缩小,据此诊为:

D.血瘤

32.乳岩与下列哪一相关系最密切:

D多发于40-60岁经绝期前后的妇女

33.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仅有红斑、丘疹、小水疱而无渗液,宜用:

D洗剂

34.下列哪一项与疥疮关系最为密切D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35.以下哪个病名不属于癣病范畴D脚气病

36.鉴别痔核脱出、脱肛、息肉痔常用的体位是D蹲位

37.硬化注射疗法的主要作用机制是B使痔核纤维化萎缩

38.肛瘘手术成败的关键是D找到内口并切除

39.下列致病因素中,除外,均与肛门直肠疾病有关B寒

40.“玉茎属肝,马口属小肠,阴囊属肝,肾子属肾,子之系属肝”这段记载见于:

C.《外科真诠》

41.以下所列各项中,哪项不是乳痈的成因:

C.产后受凉感冒

42.以下哪项不符合皮肤瘙痒症的诊断:

E.皮疹为小片红风团

43.下列关于内治法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治疗外科疾病都应严格遵循消托补法的顺序

44.辨脓中哪项方法是错误的:

E.切开法

45.下列关于直肠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100%可以在直肠指诊时触及

46.水疝外治法不包括哪项:

C.垫棉压迫

47.在脱疽的诊断中下列哪项不是正确的?

B.足趾遇冷刺激后发冷苍白变紫

48.在乳岩的临床诊断中最具诊断意义的是:

C.乳房皮肤呈橘皮样改变

49.下列哪个疔疮属于手足疔疮:

E.虎须疔

50.下列哪一项与疥疮关系最为密切:

D.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51.散在发生的水肿性圆形红斑、中央略凹,颜色较深,好发于手足背、前臂、踝部,为以下哪种病的皮损特点:

E.猫眼疮

52.下哪个病名不属于癣病范畴:

D.脚气病

53.患者8岁男孩,一个多月来头部有一鳞屑斑,逐渐扩大,局部可见断发及白鞘,以下哪种病可能性大:

C.白秃疮

54.大多数肛门直肠脓肿感染的门户是:

D.肛隐窝

55.直肠周围注射法的适应症是:

B.二、三度直肠脱垂

56.尿潴留时间较长,膀胱极度膨胀的患者,应分次导尿,首先放出多少为宜:

E.500ml

57.鉴别痔核脱出、脱肛、息肉痔常用的体位是:

D.蹲位

58.硬化注射疗法的主要作用机制是:

B.使痔核纤维化萎缩

59.在脱疽的诊断中下列哪一条是错误的?

B.足趾遇冷刺激后发冷苍白变紫

60.致病因素中,除外,均与肛门直肠疾病有关:

B.寒

61.决定疮疡的发展和转归的是:

D.正邪交争

62.痈的病程大多为:

B.10天左右

63.临床乳房检查的最主要的方法是:

B.触诊

64.肛瘘手术成败的关键是:

D.找到内口并切除

65.面游风相当于西医的:

B.脂溢性皮炎

66.诊断水疝简单有效的方法是:

B.透光试验

67.臁疮若见下列哪种表现则提示发生癌变:

C.创面呈菜花状

68.瘿病发生的主要部位是:

A.颈前喉结两侧的颈魇部

69.“发于足趾,名脱痈,其状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治之。

不衰,急斩之,不择死矣”是对脱疽的描述,见于:

A.《灵枢》

70.下列哪种病最易引起小腿丹毒:

C.足癣糜烂

71.以下那一项不属于外科致病因素:

D.气血凝滞 

72.散在发生的水肿性圆形红斑、中央略凹,颜色较深,好发于手足背、前臂、踝部,是以下哪种病的皮损特点:

E.猫眼疮

73.乳疬的临床表现除哪一项外,都是对的:

B.乳房肥大

74.下列致病因素中,除¼¼外,均与肛门直肠疾病有关:

B.寒

75.脱疽内治可选下列方药除了:

E.六味地黄丸

76.肛瘘外口位于截石位5点,距肛门缘6cm,其内口多在几点位:

E.11点

77.一中年男性,大便出血,血与粘液相混,血色晦暗,肛门坠胀。

多诊断为:

D.锁肛痔

78.某男,24岁,厨师。

前天突然于右侧口角出现一粟米样脓头,逐渐红肿扩大,触之根深坚硬,伴发热头痛,便秘,舌红,苔黄,脉数,诊为颜面疔疮。

治宜:

A.清热解毒

79.45岁女性,右乳外下象限包块,质硬表面欠光滑,表皮呈橘皮样改变,无压痛。

D.乳岩

80.患者为7岁女孩,1个多月来有一鳞屑斑,逐渐扩大,局部可见断发及白鞘,以下哪种病可能性最大:

C.白秃疮

81.肿的基本病理是:

D.经络阻塞,气血凝滞

82.有头疽的引流切口常为:

C.十字切口

83.乳房疾病的治疗最关键的是治:

B.气

84.气瘿的病因是:

C.一为忧患,二为水土不佳

85.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仅有红斑、丘疹、小水疱而无渗液,宜用:

D.洗剂

86.大多数肛门直肠脓肿感染的门户是:

D.肛隐窝

87.前列腺炎的病因病机是A.肾虚、湿热、瘀滞

88.臁疮好发部位是:

B.小腿下1/3

89.脱疽好发于:

C.青壮年男性

90.外科疾病,消托补三大内治法则的建立,其依据是:

C.外科病的临床分期

91.下列除哪一项外,都可以作为临床诊断乳岩的依据:

E.乳头有溢液或溢血

92.以下哪个病名不属于癣病范畴:

D.脚气病

93.脱疽常见以下证型,除了:

D.气血两虚证

94.某女,24岁,左乳房内单个肿块,不疼痛,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活动度好,应诊断为:

A.乳癖

95.患者男性,35岁,饮酒后出现便血,呈喷射状,色鲜红,无疼痛,便时肛门内无物脱出。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内痔

96.一老年男性患者,右侧阴囊红肿胀痛2天,拒按,伴右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伴发热,口干喜冷饮、小便赤热,舌红苔黄,脉弦数,诊为囊痈,治宜:

B.八正汤

97.患者男性,27岁。

右下肢麻木、发凉、怕冷2年,每行走约1Km需停下休息。

查体:

右下肢皮温较对侧低,色泽苍白,右足背动脉搏动减弱。

诊断考虑为:

A.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98.患者男性,22岁,有白庀病史,近2周复发,全身鲜红色丘疹、斑片,不断扩大,鳞屑多,新疹不断出现,瘙痒较重,舌红苔黄,脉数.应选用:

E.凉血地黄汤加减

99.某男,44岁。

高位复杂性肛瘘切开挂线术后10天。

查体:

局部创面肉芽新鲜,橡皮线松弛。

此时最佳处理方法是D.紧线

100.王某,男,26岁。

突发剑突下疼痛,6小时后疼痛转移到右下腹,恶心欲呕、恶寒发热、口干口苦,右下腹有压痛,无反跳痛,舌苔黄腻,脉弦数。

宜选用:

E.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加减

101.乳疬的临床表现除哪一项外,都是对的:

B.乳房肥大

102.下列哪一项与臁疮关系最密切?

C.多由湿热下注,瘀血凝滞经络所致

103.臁疮的好发部位是:

B.小腿下1/3

101.前列腺炎的病因病机是A、肾虚、湿热、瘀滞

102.深二度烧伤的局部损害深达C.真皮深层,有皮肤附件残留

103.臁疮疮面有较多腐肉,外用药宜选:

B、五五丹

104.患者8岁男孩,一个多月来头部有一鳞屑斑,逐渐扩大,局部可见断发及白鞘,以下哪种病可能性大C白秃疮

105.患儿,男,7岁,排便时肛门脱出一肿物,呈环形,色较鲜红,便后自行回纳,有时伴有点滴出血,多染于便纸上,最可能的诊断是D直肠粘膜脱垂

109.“玉茎属肝,马口属小肠,阴囊属肝,肾子属肾,子之系属肝”这段记载见于:

C.《外科真诠》

110.前列腺炎的病因病机是:

A.肾虚、湿热、瘀滞

111.浅二度烧伤的局部损害深达:

B.真皮浅层,部分生发层健在

112.慢性前列腺炎指诊前列腺的特点:

E.前列腺大小正常,或稍大或稍小,硬度增加或有结节可有压痛

113.患儿,男,7岁,排便时肛门脱出一肿物,呈环形,色较鲜红,便后自行回纳,有时伴有点滴出血,多染于便纸上,最可能的诊断是:

D.直肠粘膜脱垂

114.患者女,32岁,剖腹产后,出现右小腿腓肠肌疼痛,小腿肿胀,腓肠肌压痛明显。

该患者诊断当考虑:

A.小腿血栓性深静脉炎

115.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学专著是D.刘涓子鬼遗方

116.下列病名中以形态命名的是:

A.蛇头疔

117.痈的范围一般是:

A.6-9CM

118.下列表现中属于阴证的是:

C.皮色紫暗

119.患儿,男,7岁,排便时肛门脱出一肿物,呈环形,色较鲜红,便后自行回纳,有时伴有点滴出血,多染于便纸上,最可能的诊断是:

D.直肠粘膜脱垂

120.红丝疔相当于西医的:

C.急性淋巴管炎

121.《外科精要》的作者是:

B.陈自明

122.筋瘤的发病与下列何脏关系密切?

E.肝脾

123.疖的临床特点为B.红肿热痛,突起根浅,范围小

B型题

124.疮疡内治,清气分热的常用方是:

CC黄连解毒汤

125.常用内治,清血分热的常用方是:

DD犀角地黄汤

126.血栓性深静脉炎的主要症状:

DD.下肢水肿

127.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主要症状:

EE.红肿条索

128.乳痨的病机是:

DD肝郁化火,肺阴不足

129.乳发的病机是:

AA肝胃湿热,火毒外侵

130.肛裂常用的检查方法是:

AA肛门局部望诊

131.肛瘘常用的检查方法是:

BB探针检查

132.脱疽发病的主要病因是:

AA.寒湿之邪

133.股肿常见的证型为:

CC.气滞血瘀

134.纤维化型内痔宜用AA贯穿结扎法

135.陈旧性肛裂可用EE切开疗法

136.提出“治外必本诸内”的原则是:

EE外科理例

137.创立了以阴阳为主的辨证论治法则的是:

DD外科全生集

138.阳和解凝膏用于:

DD阴证溃疡

139.太乙膏用于:

EE一切阳证肿疡、溃疡

140.损骨的表现AA局部胖肿,皮肤有细小红丝或青筋暴露,触之骨骼增粗

141.透膜的表现BB肿势漫无边际,扪之绵软,或有捻发感

142.乳痨的病机是DD肝郁化火,肺阴不足

143.乳发的病机是AA肝胃湿热,火毒外侵

144.治疗气瘿的代表方剂是:

BB.四海舒郁丸

145.治疗肉瘿的代表方剂是:

AA.海藻玉壶汤

146.湿疮的皮损特征是EE.红斑、丘疹、水疱、丘疱疹、靡烂、流水

147.风热疮的皮损特征是CC.与皮纹方向一致的红斑,糠秕状鳞屑

148.面游风的皮损特征是BB.红斑上有油腻性鳞屑

149.纤维化型内痔宜用AA贯穿结扎法

150.陈旧性肛裂可用EE切开疗法

151.阳和解凝膏用于:

DD阴证溃疡

152.太乙膏用于:

EE一切阳证肿疡、溃疡

153.血栓性深静脉炎的主要症状:

DD.下肢水肿

154.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主要症状:

EE.红肿条索

155.乳痨的病机是:

DD.肝郁化火,肺阴不足

156.乳发的病机是:

AA.肝胃湿热,火毒外侵

157.青年附睾肿块,溃后脓液稀薄,首先考虑为:

BB.子痰

158.老年男性患者,发生急性尿潴留,首先考虑为:

EE.癃闭

159.疮疡内治,清气分热的常用方是:

CC.黄连解毒汤

160.常用内治,清血分热的常用方是:

DD.犀角地黄汤

161.湿疮的皮损特征是:

EE.红斑、丘疹、水疱、丘疱疹、靡烂、流水

162.风热疮的皮损特征是:

CC.与皮纹方向一致的红斑,糠秕状鳞屑

163.面游风的皮损特征是:

BB.红斑上有油腻性鳞屑

164.纤维化型内痔宜用AA贯穿结扎法

165.陈旧性肛裂可用EE切开疗法

166.脓液黄白稠厚者为:

AA.气血充足

167.脓液绿黑稀薄者为:

EE.余毒日久,损伤日久

168.疔疮的病因病理:

A

169.丹毒的病理:

BB.血分有热

170.走黄的病理:

CC.火毒炽盛,正气不足

171.内陷的病理:

CC.火毒炽盛,正气不足

172.流注的病理:

EE.气血壅塞,正气不足

173.内痔的好发部位:

AA.截石位3、7、11点

174.血栓外痔的好发部位:

BB.截石位6、12点

175.脱疽发病的主要病因是:

AA.寒湿之邪

176.股肿常见的证型为:

CC.气滞血瘀

177.慢性子痈气滞痰凝可用:

CC.橘核丸

178.囊痈肝经湿热可用:

BB.泻热汤

179.气瘿、气瘤的主要病因是:

AA.气滞

180.肉瘿、肉瘤的主要病因是:

CC.痰凝

181.纤维化型内痔宜用AA.贯穿结扎法

182.陈旧性肛裂可用EE.切开疗法

183.疮疡内治,清气分热的常用方是:

CC.黄连解毒汤

184.常用内治,清血分热的常用方是:

DD.犀角地黄汤

185.乳房脓肿切开引流取AA.乳房放射状切口

186.乳房内深部或乳房后脓肿切开引流取CC.乳房下缘弧形切口

187.附骨疽的肿势特点势:

AA.胖肿

188.流注的肿势特点势:

BB.漫肿

189.接触性皮炎皮损以潮红丘疹为主者,外治药物常用:

AA.三黄洗剂

190.接触性皮炎皮损以糜烂结痂为主者,外治药物常用:

CC.青黛膏

191.患者28岁,男性,3天前有冶游史,现排尿灼热疼痛,尿道口流脓,伴尿频、尿急、排尿困难。

首先应考虑是:

BB.淋病

192.患者28岁,男性,12天前有冶游史,现尿道口痒、微痛,尿道口少许粘丝样分泌物,分泌物涂片未见淋球菌。

应考虑是:

EE.慢性前列腺炎

193.乳痨好发年龄为:

BB.40-60岁

194.乳岩好发年龄为:

BB.40-60岁

195.乳核好发年龄为;AA.20-30岁

二、填空题

1.脱疽在临床上主要包括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病。

2.中医把阴茎称之为玉茎,把附睾睾丸称之为肾子,把尿道称之为马口,把精索称之为子之系。

3.股肿的常见发病部位有小腿深静脉、股静脉、髂股静脉。

4.肾有两窍,一为精窍,二为溺窍。

5.乳房脓肿形成,切开引流时,应循乳腺管方向作放射状切口。

6.青蛇毒的发病部位有四肢、下肢、胸腹壁三种类型。

7.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一期为缺血期,二期为营养障碍期,三期为坏死期。

8.陈实功的《外科正宗》是一部代表明以前外科成就的重要文献。

9.中医把阴茎称之为玉茎,把附睾睾丸称之为肾子,把尿道称之为马口,把精索称之为子之系。

10.中医外科引流法有药线引流,导管引流,扩创引流等。

11.预防乳痈的关键在于避免乳汁郁积,同时防止乳头破损并保持其清洁。

12.发颐相当于西医的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13.便血是内痔、外痔、混合痔、肛裂的共有症状。

14.气瘿,俗称:

大脖子病,相当于西医单纯性甲状腺肿及部分地方性甲状腺肿。

15.肛裂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肛门周期性疼痛、出血、便秘。

16.牛皮癣根据皮损的范围可分为局限性型和泛发性型。

三、名词解释

1.臁:

小腿下1/3踝骨上10cm的内外臁处(发生在小腿下部内外侧的慢性溃疡)

2.失荣:

为颈部的恶性肿瘤。

病的后期,面容消瘦,状如树木失去荣华,枝枯皮焦而命名。

即西医称颈部淋巴结继发或原发恶性肿瘤

3.窦道:

是一种只有外口,而无内孔相通的病理性盲管。

4.肛管直肠环:

由外括约肌深,浅两部围绕直肠纵肌及肛门内括约肌,并联合肛提肌的耻骨直肠肌,环绕肛管直肠联接处,组成的一肌环。

手术时,此环如被切断,则可引起肛门失禁。

5.缠腰火丹:

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成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6.托法:

是用补益气血和透脓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以免毒邪内陷,此法适用于外疡中期,毒邪炽盛,还需加用清热解毒药物。

7.肛窦:

肛门瓣与肛柱之间肠壁粘膜形成的向上开口之袋状间。

8.间歇性跛行:

间歇性跛行是指患者从开始走路,或走了一段路程以后(一般为数百米左右),出现单侧或双侧腰酸腿痛,下肢麻木无力,以至跛行,但稍许蹲下或坐下休息片刻后,症状可以很快缓解或消失,病人仍可继续行走,再走一段时间后,上述症状再度出现。

因为在这一过程中,跛行呈间歇性出现,故称为间歇性跛行。

9.药毒:

是指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内,所引起的皮肤、粘膜急性炎症反应。

相当于西医的药物性皮炎,简称药疹。

10.传囊:

乳痈治疗不当时易发生“传囊”之变。

乳痈失治,脓出不畅,身热不适,肿痛不消,脓液波及其他乳络形成传囊乳痈。

“囊”即为乳腺解剖的乳腺腺叶及所发出的排泄管,正常乳腺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排列了15--20个腺叶及其发出的排泄管,当由一个腺叶及所发出的排泄管的炎症波及到另一个时,中医称“传囊”。

11.脱骨疽:

是一种毒邪深袭,附着于骨的化脓性疾病。

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其特点是多发于四肢长骨,局部胖肿,附筋着骨,推之不移,疼痛彻骨,溃后脓水淋漓,不易收口,可成窦道,损伤筋骨。

12.走黄:

疔毒走散入血,内攻脏腑而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化脓性感染。

颜面部疔疮合并走黄者多见。

13.内吹乳痈:

乳痈是由热毒侵入乳房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疾病。

在怀孕期发生的称内吹乳痈

14.疮疡:

广义的说,是一切体表浅显外科疾患的总称。

狭义的说,是指感染因素引起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15.何谓“肾有两窍”之两窍:

肾有两窍:

一为精窍,一为溺窍。

16.疽:

病名。

指气血为毒邪所阻滞,而发于肌肉筋骨间的疮肿。

见《五十二病方》。

《灵枢·痈疽》称:

“热气淳盛,下陷肌肤,筋髓枯,内连五脏,血气竭,当其痈下,筋骨良肉皆无余,故命曰疽。

疽者,上之皮夭以坚,上如牛领之皮。

”其特点为疮肿深而重。

宋以前之疽仅指无头疽,自宋《卫济宝书》始见有头疽的描述。

现中医按疽病早期有头和无头而分为有头疽和无头疽两大类。

有头疽是发生在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相当于西医的痈。

其特点是局部初起皮肤上即有粟粒样脓头,焮热红肿胀痛,易向深部及周围扩散。

脓头相继增多,溃烂之后,状如莲蓬蜂窝。

以中老年患者,尤其是消渴病患者多见,易出现内陷之证。

有头疽根据患病部位不同有多种病名,如生在项部的,名脑疽、对口疽、落头疽;生在背部的,名发背、搭手;生在胸部膻中穴处的,名膻中疽;生在少腹部的,名少腹疽。

但其病因、证治基本相同。

无头疽是发生在骨骼与关节间的化脓性疾病。

相当于西医的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

其特点是漫肿,皮色不变,疼痛彻骨,难消、难溃、难敛,发于长骨者多损骨,发于关节者多畸形。

临床常见的无头疽,如发于骨骼的附骨疽、发于髋关节的环跳疽。

17.外痈:

指生于体表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局部红肿热痛,范围6~9cm,少数初起皮色不变;

18.内吹乳痈:

乳痈是由热毒侵入乳房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疾病。

在怀孕期发生的称内吹乳痈

19.肛窦:

肛门瓣与肛柱之间肠壁粘膜形成的向上开口之袋状间。

20.疡:

有时也称外疡,是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外科称疡科,外科医生称为疡医。

21.青蛇毒:

体表筋脉发生的炎性血栓性疾病,血栓性浅静脉炎。

四、简答题

1.简述乳腺增生病的症状特点?

其特点是好发于中青年妇女,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并出现肿块,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

乳房肿块大小不等,形态不一,边界不清,质地不硬,活动度好,伴有疼痛。

2.在前阴病中同是湿热下注证,而在论治上有何区分?

水疝清热利湿,大分清饮加减;子痈清泻肝胆湿热,龙胆泻肝汤,疼痛剧烈加延胡索、金铃子、小茴香;已成脓者,加透脓散。

3.哪些肛门直肠疾病可出现便血,临床如何鉴别?

便血常见于内痔、肛裂、直肠息肉、直肠癌等。

内痔:

血不与大便相混,附于大便表面,或便时点滴而下,或一线如箭,血多而无疼痛。

肛裂:

便血少而有肛门疼痛。

直肠息肉:

儿童便血,大便次数和性质无明显改变多属此证。

直肠癌:

血与粘液相混,其色晦暗,肛门有重坠感。

4.何谓走黄、内陷,二者有何不同?

疔疮毒邪走散称为走黄,其特点是疮顶忽然陷黑无脓,肿势迅速扩散,伴见七恶证。

其他疮疡引起毒邪内传者大多称为内陷。

其特点是疮顶忽然陷下,或忽然脓少而薄,伴正虚邪盛或阴阳两竭的全身证候。

分为火焰、干陷、虚陷三种。

5.哪些肛门直肠疾病可出现便血,临床如何鉴别?

便血常见于内痔、肛裂、直肠息肉、直肠癌等。

内痔:

血不与大便相混,附于大便表面,或便时点滴而下,或一线如箭,血多而无疼痛。

肛裂:

便血少而有肛门疼痛。

直肠息肉:

儿童便血,大便次数和性质无明显改变多属此证。

直肠癌:

血与粘液相混,其色晦暗,肛门有重坠感。

6.简述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治则?

血热瘀结型, 清热凉血,和营利湿。

五味消毒饮合三妙丸加减。

瘀阻脉络型,活血化瘀,行气散结。

活血通脉汤加减。

7.肛门直肠周围间隙有哪些?

肛门直肠周围间隙共有五个。

盆腔直肠间隙(2个):

位于肛提肌上,腹膜反折以下,直肠的两旁。

直肠后间隙(1个):

位于直肠后骶骨前,两侧骨盆直肠间隙的后中间。

坐骨直肠窝(2个):

位于肛管的两旁,肛提肌以下,坐骨、闭孔内肌的内侧

8.肛门直肠周围间隙有哪些?

(同7)

肛门直肠周围间隙共有五个。

盆腔直肠间隙(2个):

位于肛提肌上,腹膜反折以下,直肠的两旁。

直肠后间隙(1个):

位于直肠后骶骨前,两侧骨盆直肠间隙的后中间。

坐骨直肠窝(2个):

位于肛管的两旁,肛提肌以下,坐骨、闭孔内肌的内侧

9.试述何为股肿?

股肿是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和炎性病变引起的局部静脉腔不通和血流淤滞的疾病。

该病多有长期卧床、产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