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水平能力测试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54453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水平能力测试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水平能力测试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水平能力测试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水平能力测试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水平能力测试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水平能力测试复习资料.docx

《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水平能力测试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水平能力测试复习资料.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水平能力测试复习资料.docx

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水平能力测试复习资料

〔一〕问答题汇总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

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具体而言,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2、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答: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3、简述学与教的三种过程模式。

答:

〔1〕学习过程。

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教学过程。

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3〕评价/反思过程。

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

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答: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在:

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5、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开展概况。

答:

教育心理学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

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开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6、简述学生心理开展的根本特征。

答:

〔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7、简述少年期的心理开展特征。

答:

少年期是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

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

同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开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

8、简述青年初期的心理开展特征。

答:

青年初期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

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占主要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开展。

9、简述中学生心理开展的教育含义。

答:

〔1〕关于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开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阻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开展的水平和特点。

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

同时,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

我从中国教考论坛找到的,那里很多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应该能找到你需要的资料的

29、为什么说教育对人的开展起主导作用?

〔6分〕

答:

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开展方向〔2分〕;②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拟全面、系统、深刻〔2分〕;③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30、简述教育对开展生产力的作用?

〔6分〕

教育受生产力开展水平的制约,反过来,它对生产力的开展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通过教育可以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开展。

〔3分〕〔2〕.教育还可以实现科学知识和技术的生产和再生产。

31、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8分〕

答:

〔以下各点各2分〕〔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2〕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3〕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4〕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32、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因素有哪些?

〔6分〕

答:

〔以下各点各1分〕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教学内容正确;教育方法恰当;教学结构紧凑;教学组织合理。

33、什么是教学?

教学的任务是什么?

〔6分〕

答:

教学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有方案、有目的、有组织、积极主动地学习系统文化科学知识和根本技能、开展智力、陶冶品德、形成全面开展个性的培养人的活动。

〔2分〕普通中小学教学的任务一般包括如下几项:

〔以下各点各1分〕〔1〕向学生传播文化科学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

这是教学要完成的首要任务,通常称为“双基〞教学。

〔2〕开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增加学生的体力。

论述题〔34、36两题任选一题,35题必做,共25分〕

34、学习教育学有何意义?

〔11分〕

答案要点:

学习和研究教育学既是我们做一个教师的起点,也是我们做一个教师的最终追求。

〔1〕有利于提高我们对教育事业战略地位的认识,热爱教育工作。

〔2〕有利于掌握教育规律,增强教学能力。

〔3〕有助于提高我们高尚的师德修养,自觉为人师表。

〔4〕有助于更好地学习其它各门教育学科。

35、为什么说人的全面开展学说科学地解决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

〔14分〕

答案要点:

〔1〕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涵义〔2分〕,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选择时所持的一种态度倾向。

〔2〕关于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争论〔3分〕:

个体本位论、社会本位论、实用主义的教育目的。

〔3〕人的全面开展学说科学地解决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

a关于人的全面开展学说:

是指在资本主义初期旧式分工使人的开展片面化,但随着生产力的开展,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开展提供了可能性的条件下,工人“体力和智力的统一、和谐和充分、自由的开展学说。

〔3分〕b.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实际上是社会历史过程中社会矛盾的一种表达。

(6分)①从社会历史的总的进程来看,社会进步与个人开展是密切联系的,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

因此,总的来说教育目的两种价值取向根本是一致的,而不是截然对立的;②人的开展与具体的社会现实之间是有矛盾的,这种矛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还很锋利;③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个人的开展与社会才能到达高度统一,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才能完全一致。

36、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那么?

〔11分〕

要求:

①论述要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楚;②论述要理论联系实际;③每题字数不得少于200字。

答案要点:

〔1〕启发性原那么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成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贯彻本原那么的根本要求:

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开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

16.谈谈你对“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为主体〞的认识。

〔10分〕

要点:

第一,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开展,因此学生应该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第二,教师不应该成为课堂活动的唯一中心,应该更多地成为一位平等交流中的主持人、引导者,成为课堂活动的有效的组织者,正确地引导和促进学生开展。

在教师的〔主导〕引导下,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7.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对新课程提倡的“促进者〞这一教师角色的理解。

〔12分〕

教师是促进者,这是新课程教师角色的最突出的特点,它改变了教师是知识传授者唯一的角色定位,其内涵特征包括两方面:

第一,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以往把教师角色仅仅定位于知识的传授者,带来的是教师凌驾学生之上的绝对权威,缺少师生的平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不能被有效地调动起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进者、辅导者,教会怎样让学生学会知识,与学生一起探讨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策略,这种促进者的角色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第二,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教师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18.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你将怎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12分〕

第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由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

第二,新课程实验中,对于根底性的识记性内容进行必要的记忆训练固不可少,进行必要的知识运用性的练习也不可完全取消;同时应该在合作学习理念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开展小组性的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计算机环境中获取多种信息,并以小作业或长课题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行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就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1、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1)比拟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2)精深的专业知识。

(3)广博的文化根底知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2.教学过程的根本规律是什么?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和开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遗忘的规律与特点有哪些?

(1)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舆容易遗忘。

(2)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易遗忘。

(3)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4)消退说认为不经复习强化的内容,逐渐完全遗忘;干扰说认为主要由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引起遗忘。

(5)遗忘还受动机和情绪的影响。

4、怎样在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1)注意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明确教学的目的任务;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正确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

(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教学环境的布置应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有吸引力,防止单调死板。

(3)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

5、试论述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论的训练,学会全面地、开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

(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3)加强言语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抑制定势的消极作用。

(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6、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

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

(1)尊师爱生。

(2)民主平等。

(3)教学相长。

7、班主任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具体方法各是什么?

班主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方案和总结。

8、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是什么?

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

9、简述马斯洛的人格理论?

(1)自我实现。

(2)需要层次理论:

①生理需要②平安需要③归属和爱的需要④自尊需要⑤自

我实现的需要。

10、依据有关的学习动机理论,提出在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些具体措施。

(1)利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

(3)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4)充分利用反应信息,有效进行奖惩,

(5)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11、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开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1)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开展;

(2)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开展的根底和可能;

(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开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开展的惟一途径。

12、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那么有哪些根本要求?

(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13、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1)教学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4)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14、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

(1)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

(2)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

(3)在练习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适应培养阶段的要求,正确使用语言;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15、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激发好奇心、求知欲。

培养创造动机;

(2)培养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

(3)培养开展学生的直觉思维的能力;

(4)促进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16、注意有哪些品质特征?

它可以分为哪几类?

注意的品质特征有:

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注意可分为:

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17、良好的记忆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1)记忆的敏捷性。

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

(2)记忆的持久性。

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

(3)记忆的准确性。

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

(4)记忆的准备性。

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

18.怎样帮助学生

降低考试焦虑?

(1)考试焦虑是考试时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

如果面临重要的考试,而学习者又不是十分有把握,往往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和担忧。

(2)考试焦虑有一个最正确值,处于这个值时,考试效果最好,过低或过高,都会使学习受到抑制,最常见的问题是过度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的矫正可通过以下方法。

①自信训练。

让学生正确认识考试的重要性,摆正考试的位置,不要把考试看成是至高无上的东西。

②进行放松训练或系统聪敏等,放松训练有意念放松法和肌肉放松法。

③考试焦虑还可用想像系统脱敏法降低。

1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开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开展方向;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拟全面、系统和深刻;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

(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方案,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

(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

(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

(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到达最优化的程度。

21、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那么。

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

①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找出学生思想品德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

②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这一因素成为学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他们自我教育,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22.如何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来培养学习需要?

(1)学习动机通过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

(2)由于学习效果所产生的成败体验,反作用于学习动机;

(3)掌握评分的艺术,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感;

(4)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技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23.什么是注意?

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或对象的指向性与集中性。

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

①要培养学生广泛而稳定的兴趣;

②要加强意志力的锻炼,培养“闹中求静〞的本领;

③要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

④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培养良好注意品质。

24.影响印象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1)自然特征:

包括社会刻板现象和晕轮效应

(2)社会特征:

人们能说明其在正式社会结构中明确位置的信息,确定其社会角色,然后再从他的社会角色来预言其行为,确定其对于我们的意义,确定我们行为的适当性。

(3)心理特征:

我们是依据具有社会评价意义的人际关系特征和智力特征来对别人进行归类,并据此为自己的行为进行明确的方向。

25.请阐述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开展特点,并谈谈如何对青少年进行人际交往教育?

青少年的人际关系的开展:

①朋友关系在青少年生活中非常重要;

②在情感、行为、观点上与父母逐渐脱离,父母的典范作用也弱化了;

③在师生关系方面,他们开始评价教师的好坏,有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教师。

青少年的人际交往的教育:

①人际交往的根本原那么:

互相接纳,社会交换,维护自尊,情境控制。

②人际关系的建立:

第一印象,主动交往,移情理解。

③人际关系的维护:

防止争论,勇于认错,学会批评。

〔二〕案例分析

[案例1]

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

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

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为什么?

[分析]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

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案例2]

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局部与相异局部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

符合什么规律?

[分析]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

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异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比照规律:

红白形成鲜明的比照,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案例3]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

“多了就卖,少了就买。

〞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

还有的学生把“枯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

“枯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

〞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分析]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

但凡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根底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

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案例4]

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

[分析]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

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

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到达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

[案例5]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

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分析]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

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那么,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

[案例6]

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答复是:

“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答复是:

“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答复如何?

你更欣赏哪种答复?

为什么?

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分析]小方答复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

而小明的答复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开展。

案例1:

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脑子里千奇百怪的东西很多。

有时候,他们会在课堂上或课后向你提一些稀奇乖僻的问题。

比方,你在课堂上讲太阳和月亮,有的孩子便会问:

“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

月亮为什么晚上才出来?

〞对这样的问题还能勉强答复,但有些孩子在课后向我提的问题,真的让我难以答复。

比方,有的孩子会冷不丁地问你:

“老师,什么叫‘酷毙了’?

〞“老师,怎样才能当上还珠格格?

〞我一时哑然。

有时我想,或许我真的是年纪大了,不再适合当小学老师了。

问题:

面对这位老师的困惑,你认为问题出在哪儿?

请作教师素质现代化的要求来答复

答:

这位教师的困惑,主要在于他对当今时代社会的新生事物,新鲜词的不理解,换句话说是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跟不上步伐。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

因为教育中的任何活动都要靠教师进行,教育的目标的实现,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教师。

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包括:

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能力素质的现代化。

总之,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总体要求在教师职业上的特殊反映。

案例2:

成都市教育局?

关于进一步标准根底教育办学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

中规定:

“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任何公办、民办和各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初中不得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新生,也不得以小学阶段各类学科竞赛〔如小学数学奥赛等〕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依据。

问题:

你对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有什么看法?

请从全面开展的教育目的出发对奥赛进行评价。

答:

我认为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除了进一步标准根底教育的办学,防止教育偏离它的轨道,成了变相教育。

这个规定也促进了全面开展教育目的的实现。

实施全面开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

全面开展教育由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五育组成。

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注重智力开展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共同趋向。

奥赛正是开展学生的智力,用知识的精华去武装学生,迎合教育的趋向。

但许多人却一味地为了奥赛。

只注重去开展学生的智育,而无视其它四育的开展,厚比薄彼,有所偏废。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知竞赛,而不知其他是不是健全的。

案例3:

读者者薛女士反映,转学还不到一学期的10岁儿子小雷〔化名〕跟过去比好似换了个人。

以往由于喜欢做小动作,小雷没少挨老师的骂,结果看到老师就害怕,不得不转学。

到新学校后不久,小雷在上课时又忍不住做起了不动作,被老师发现了。

新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是微笑着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背,便继续上课了。

以后,每次新老师走过小雷身边,如果小雷没做小动作,老师就会对他微笑并点头表示赞许。

很快,小雷改掉了坏习惯,还爱上了学习,自信心大增。

问题:

请从该案例分析,对待有问题的学生新老师的教育机智。

请从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开展特点来分析。

答:

小学生身高体重处于两次增长顶峰期之间,是相对稳定开展时期。

他们的有意注意已开始开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