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校届高考高三语文月考模拟试题10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48241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校届高考高三语文月考模拟试题10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校届高考高三语文月考模拟试题10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校届高考高三语文月考模拟试题10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校届高考高三语文月考模拟试题10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校届高考高三语文月考模拟试题10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校届高考高三语文月考模拟试题10Word版含答案.docx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校届高考高三语文月考模拟试题10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校届高考高三语文月考模拟试题10Word版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校届高考高三语文月考模拟试题10Word版含答案.docx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学校届高考高三语文月考模拟试题10Word版含答案

2018高考高三语文3月月考模拟试题10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巾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提防/提心吊胆绿茵/绿林好汉剥削/生吞活剥

B.识见/博闻强识弱冠/弹冠相庆朝圣/朝令夕改

C.着火/不着边际嗜好/好整以暇强调/强词夺理

D.模仿/装模作样吞咽/狼吞虎咽锦纶/羽扇纶巾

2.下列各句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国庆长假期间,在都市里忙忙碌碌、压抑已久的白领一族,纷纷相约来到近郊的渡假村享受田园生活,放松心绪。

B.湖南怀化茅丛河一带,云蒸雾绕,山青水秀,已逐渐成为省内外的知名景区。

那里的漂流更是令游客们流连忘返。

C.每当教师节来临,各种名信片翩然而至,上面写满了温馨感人的祝福语。

此时,老师们心里便充盈着喜悦与欣慰。

D.作为即将踏入大学门槛的年轻人,在努力学习,备战高考的同时,也要适当地积累些社会经验,懂得些人情世故。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贵州人和”足球队总经理宣布,如果球队淘汰山东队晋级足协杯决赛,每名队员将获得4瓶价值2万元的茅台陈酿。

B.每到星期六,橘子洲头都会举办精彩绝伦的大型焰火晚会;随之而来的巨大的交通压力,拥挤的车流令市民叹为观止。

C.大力发展我国的旅游业,需要对消费人群的实际支付能力进行区分定位,再制定适合不同消费人群的旅游销售方案。

D.新落成的高铁车站的配套设施较以前的普通车站有了明显改善,高清大屏幕24小时不间断地提醒旅客警惕防骗防盗。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晨间听蝉,想其高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蝉亦是禅。

①高据树梢,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

②似远似近,又似有似无

③蝉该是有翅之族的隐士吧

④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中分外轻逸

⑤有一种“何处惹尘埃”的了悟

⑥一段蝉唱之后,自己的心灵也跟着透明澄净起来

A.④②①③⑥⑤B.④⑥②⑤③①C.③④⑤⑥②①D.③①④②⑥⑤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其中,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灵壁张氏园亭记

苏轼

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

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

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

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

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

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

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

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

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

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龟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

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

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

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

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

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

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

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

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

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

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①于利而忘返。

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

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

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

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

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

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

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

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

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注】①狃:

贪。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阳:

水的北面

B.处者安于故而难出故:

故旧

C.舟车冠盖之冲冲:

要塞

D.盖其先君子之泽也泽:

施恩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字,与“硕求余文以记之”中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B.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C.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

D.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

A.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

B.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

C.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

D.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

8.有人说,苏轼是集儒道思想于一体的文学家。

结合本文苏轼的“仕”之思想,谈谈你的看法。

(3分)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

(3分)

(2)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

(4分)

(3)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

(3分)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lO.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忆秦娥·郜郸道上望丛台有感

曾觌

风萧瑟,邯郸古道伤行客。

伤行客,繁华一瞬,不堪思忆。

丛台歌舞无消息,金樽玉管空陈迹。

空陈迹,连天衰草,暮云凝碧。

【注】作者南宋词人曾觌(dí)1169年隆冬去金国进贡时,路过邯郸,望见六国时期赵王宴乐之所丛台,遂作此词。

(1)请分析“繁华一瞬,不堪思忆”在结构上的作用。

(3分)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5分)

 

11.古诗文默写(5分)

(1)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亦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

(苏轼《赤壁赋》)

(3)或因寄所托,。

(王羲之《兰亭集序》)

(4)还顾望旧乡,。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5),靡有朝矣。

(《诗经·氓》)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共10分。

其中填空题4分,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你利用花,花也利用你

我们为何给人送花?

赠人以花可表达抚慰之情或柔情蜜意,也可用于恭喜庆贺或请求宽恕。

我们天生就知道送花有一种强大的心理效应,然而在接受鲜花的心理效应方面还没有进行过多少科学研究,尽管花卉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可观的国际产业。

进化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花卉能够激发我们积极的情感和其他深层心理变化,在这一点上人类与其他任何物种几乎都不一样;更让人好奇的是,花卉可能利用了它对人类的这种独特影响来不断进化。

进化生物学认为,植物往往为了吸引众多不同物种而进化,从而使其不断传播开来。

但是这种理论提出,植物——人类共同进化的根据是花儿带来的感情奖赏。

拉特格拉斯大学的一个心理学家和遗传学家小组的研究表明,我们人类就是花卉进行繁衍战略的一部分。

他们认为,人类至少5000年来一直在广泛种植花卉,与其他植物相比,它们拥有非常大的进化优势。

他们还指出,花卉的形状和香味能够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这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巧合。

为了验证其论点,这个研究小组给150位妇女带去不同的礼物,其中包括鲜花、水果和糖果等。

结果发现,得到鲜花的妇女比得到其他礼物妇女要兴奋得多。

他们通过另外的试验发现,鲜花不仅能够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能使人露出笑容、开口交谈,而且还能促进认知功能,比如提高记忆力等。

有些人得到鲜花后的情感表现甚至完全出乎研究人员的意料。

科学家们提出了各种进化理论来解释鲜花带来的这种非同寻常的心理效应。

有一种理论认为,人类对风景和植物的欣赏跟人类原始时期的生存条件有关,当时人类要根据环境线索来寻找食物。

由于花儿这种美丽的东西跟食物采集息息相关,人类变得“从感情上”欣赏这种美,所以会喜欢花。

在鲜花盛开的地方就意味着将来会结出果实供人食用,这样的地方也可能比较适合人类繁衍生息。

然而拉特格拉斯大学的心理学家们认为,鲜花各种不同的感觉因素在共同影响人的情绪,因此鲜花是“超级刺激物”,通过多通道感觉相互作用,直接影响人的情绪,而这些引起感觉注意的因素多数会造成我们的心理状态迅速出现深度变化。

对人类基本没有食用或其他生存价值的开花植物,利用对人的情感作用实现了与人类的共同进化,这跟狗的进化情况很相像。

开花植物就相当于作为人类伙伴的动物。

所以,下次你给别人送花就知道,你利用花的时候,花也在利用你。

12.人类喜欢花,应当说最先源于人类的,这是理论持有的观点。

(4分)

1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包括鲜花在内的植物,往往为了吸引众多不同的物种而进化。

B.无论是鲜花的形状还是鲜花的香味,都能引发人强烈的情感反应。

C.原始人类对花儿的喜爱,与原始人类的生存条件密切相关。

D.对接受鲜花的心理效应问题,心理学界已经做了大量的科学研究。

1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进化心理学与进化生物学对开花植物进化的认识是一致的。

B.鲜花不仅能使人露出笑容,而且还能提高记忆力,促进思维功能发展。

C.科学研究证实,鲜花跟食物采集息息相关,所以人类“从感情上”喜欢花。

D.对人类来说,开花植物既没有食用价值,也没有其他基本生存价值。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汪曾祺

凸凹

早就想写一篇汪老的文章,并不因为他是名人,是心里很想很想。

从来未见过汪老,只听人说,他身高不够七尺,是个很不起眼的老头儿,这让我感到很高兴。

我总觉得不起眼的人,往往有很强的内在力量,因为人是生物界唯一不靠体力取胜的动物。

我固执地认为,一个真正的作家,文章与他本人应该是一种宿命关系。

汪老文章很小,却有大的内力;他本人便不应该驴高马大、张牙舞爪。

悄然而柔嫩地生活写作,于他于他的读者,都惬意。

我爱读汪曾祺到了这般情形:

长官不待见我的时候,读两页汪曾祺,便感到人家待见不待见有屁用;辣妻欺我的时候,读两页汪曾祺,便心地释然,任性由她。

在我的办公桌上,内室的枕畔,便均备放一本汪曾祺。

汪老的文章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概因汪老的文章不浮、不滑,有一种滋润生命的温暖。

读汪老文章读得久了,竟幻化出这样一种情景:

在一个古旧的小木屋里,有一只泥抹的小火炉,围炉坐着汪老和我。

汪老是一个爱讲故事的老人,我是一个爱听故事的孩童。

炉中无声地闪着桔黄色的光,照得爷儿俩的脸也一片桔黄。

汪老平静地讲他的故事,故事也无大的波澜。

他的故事讲得脉络清晰,里边的人物即便是丑角也有几分妩媚,即便是惊天悲哭也有间隙中的微小。

使你感到,他不是在讲别人的故事,而是在叙说自己的生活经历。

见我听得很专注,便说:

“你看,人活着,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啊!

见我不吱声,他以为我没听懂,便用绵温的手抚一抚我的头,“不必想它了。

”他不强迫我懂,其实,我早已懂了。

继续听他讲下去,后来,那个火炉与汪老竟成为一体了。

这一幻境,其实就是读汪老文章的感觉具象。

他不强迫你读懂他,他不强迫你接受他,你却被他感染,心甘情愿地接受他。

正如那悄然冒着桔黄色火苗的火炉,它不强烈地炽烤你,你却感到了撩到心尖上的温暖。

如果人有颜色的话,汪老便是桔黄色的。

他的故事,有一个总的主题:

便是人活着,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汪老很尊重他的读者。

汪老是个大器晚成的人,人生境界的深厚,使他不愿展示伤疤,以逞英雄豪气;不愿发小我激情,以臧否纷繁的大千世界。

而是取与读者平等的角度,娓娓的跟你谈些什么。

使心灵的毛孔张开,需要的便是这种娓娓的气氛;这娓娓的情调,会给心灵以滋润。

猛火给人以表皮的刺痛,文火才把温暖滋润进骨髓。

汪老大睿智。

汪老很尊重他笔底的人物。

他把笔下人物当作自己的友人,而不是一任笔尖拨动的玩偶。

他爱他的人物,不忍心糟蹋他们。

因为,在朋友眼里,友人只有一些这样那样的短处,却没有大恶丑——

那个行医的王淡人先生(《钓鱼的医生》),痴迷垂钓,爱做傻事,傻到竟把抽大烟的病人接到家里,管吃喝,却不取分文。

感于他傻得仗义,汪老在小说的结尾,写了这么一句:

你好,王淡人先生!

这是在写小说么?

这声你好,非经年老友说不出口啊!

还有在《八千岁》中写宋侉子,宋侉子是个混迹江湖的马贩子,乃俗鄙之人。

花钱住在情人家,“朝朝寒食,夜夜元宵”,爱得天昏地暗。

情意正酣,钱袋却瘪,宋侉子怎么办呢?

汪老写道:

“(宋侉子)就说一声,‘我明天有事,不来了’,跨上踢雪乌骓马,没影儿子。

在一起时,恩恩义义;分开时,潇潇洒洒。

这俗鄙人身上的超然大气,一些正人君子能望其项背么?

所以,汪老文字,虽然平静,却是真性情之作。

真性情是一种温暖的东西;深深地滋润到读者的心里去,便是极自然的事。

“人间送小温。

”这是汪老说的。

这便是汪老文章让人感到温暖的根本。

己心妩媚,则世间妩媚;己心温暖,则世间温暖。

你好,汪曾祺先生!

15.从文中筛选出两个最能体现汪曾祺为人为文特点且关系紧密的词语,分别填在下列横线处。

(4分)

答:

为人特点:

为文特点:

16.作者幻化与汪曾祺围炉而坐的情形时,提到“泥抹的小火炉”,简要分析这一物象使用的效果。

(4分)

答:

17.“汪老文章很小,却有大的内力。

”联系全文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有哪些?

(4分)

答:

18.文中提到汪老的两篇小说,其行文目的是什么?

(6分)

六、选做题(2小题任选做1题,12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中国作家莫言的消息,正在改变着中国各地未来的中学语文教材,已经有两大出版社表示,会考虑在语文课本中增加莫言的作品和有关诺贝尔文学奖的相关介绍。

语文出版社中学语文教研组张夏放透露,12日上午已经开会,敲定将莫言的成名作《透明的胡萝卜》编入高中语文选修教材读本。

张夏放坦言,此前《透明的胡萝卜》也在备选之列,而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对这篇文章入选教材起到了关键的助推作用。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组的朱于国,12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语文教材编写部门对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事“很关注”,未来肯定会考虑增加相关篇目和有关诺贝尔文学奖的内容。

但是,同时他也强调,语文教材的课文改变,需要由编委会确定,“魔幻现实主义对于学生而言可能不太容易理解,如果加入莫言先生的作品,会考虑选择浅显一些的文章。

(1)请为上述消息拟写一个标题。

(2分)

(2)根据上述消息,就“莫言作品编入中学教材”,写一段新闻短评。

(1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12分)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论语·学而》

“同乎无欲,是谓素朴。

素朴而民性得矣。

”——《庄子》

(l)简要分析上述文字中所体现的儒、道两家在对待物欲方面的不同态度。

(4分)

(2)结合上述观点,谈谈你对当今社会注重物质利益这一现象的看法。

(150字左右)(8分)

 

七、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类心灵的花园中,最质朴、最美丽和最平凡的花朵是人的教养。

拥有爱心,尊重他人,温文尔雅,心胸宽阔,正派真诚……这些高尚的“教养”在我们的生活中,散发着迷人的芬芳。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教养的芬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

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答案

1.【答案】B

A.dī/tí,lǜ/lù,bō/bō;B.shí/zhì,guàn/guān,cháo/zhāo;

C.zháo/zhuó,hào/hào,qiáng/qiǎng;D.mó/mú,yàn/yàn,lún/guān)

2.【答案】D(A.“渡”应改为“度”;B.“青”应改为“清”;C.“名”应改为“明”。

3.【答案】C(A.到底是4瓶酒一共价值2万元,还是每瓶酒分别价值2万元,表意不明;B.搭配不当,“交通压力”与“叹为观止”不搭配,另“叹为观止”的意思是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在此处属误用;D.“警惕防盗防骗”不合情理,应为“警惕盗窃诈骗”。

4.【答案】D(③承起句的“高洁”,将蝉喻为隐士,①则描写“隐士”的生活特点。

这两句先写出蝉的习性、特点,突出其“高洁”,然后④②再回应首句的“晨间听蝉”,描写晨间蝉鸣的特点,接着⑥⑤写听蝉的感受和感悟,自然归结到结尾的“蝉亦是禅”。

5.D.泽——遗风6.D(以,表目的)7、A

8.苏轼在本文中提出了“不必仕,不必不仕”的观点,“不必仕”体现了道家“无为自然”的精神,“不必不仕”体现了儒家积极出仕的思想。

正因为苏轼拥有儒道两家思想,才会有“不必仕,不必不仕”这种自适放达的人生态度。

9.

(1)园中的各种景物,没有一样不令人赏心悦目。

(计分点:

凡、百、可)

(2)于是他们就有(招致)违拗亲情自命高洁的讥讽,贪图利禄苟且偷安的弊病。

(计分点:

违亲、绝俗、怀禄、苟安)

(3)将要离去,却又不忍心,而徐州的父老也并不厌弃我。

(计分点:

去、厌、宾语前置句式)

lO.【答案】

(1)承上启下(过渡)(1分),承上文“伤”,点明了引发伤感的原因(1分),又引出了下阙对赵国故都繁华奢靡景象的思忆(1分)。

(2)虚实结合(或对比,寓情于景)。

示例:

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结合”(1分),运用想象虚写了古时繁盛一时的赵国丛台歌舞奢靡的画面,实写了萧瑟秋风中邯郸古道衰草连天的凄凉景象,以虚衬实(2分),寄寓了作者对宋王朝割地求和、国家衰微的悲痛之感(2分)。

11.(略)

12.生存需求进化生物学(4分)

13.D(析:

第一段说“然而在接受鲜花的心理效应方面还没有进行过多少科学研究”。

14.B(析:

A项通过第二段可知“进化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花卉可能利用了它对人类的这种独特影响来不断进化”,“进化生物学认为,植物往往为了吸引众多不同物种而进化”二者的认识是不一致的;C项只是文中所列的“有一种理论”;D项原文为“对人类基本没有食用或其他生存价值的开花植物”,反过来不能构成判断)

15【答案】为人:

桔黄色。

(或答“真性情”、“平静”等)为文:

温暖。

(4分)

16【答案】

(1)渲染一种和谐、温暖的氛围。

小木屋、小老头、小孩子、小故事与小火炉一起,共同构筑了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

(1分)

(2)衬托人物自然本真的个性。

(2分。

仅答“泥抹的小火炉”是汪老的象征,给1分)(3)为后文表现汪老其人其文中的温暖而富感染力的特点作铺垫。

(1分)

17【答案】含义:

汪老的小说,里面多是小人物、小故事,却能显出真性情、大睿智,把温暖滋润进骨髓,感人至深。

理由:

(1)“我”从未见过汪老,却“很想很想写他”。

(侧面表现其文章力量)多不快。

(3)汪老的文章,不浮,不滑,有一种滋润生命的温

(2)汪老的文章是我生命的一部分,能让我释然生活中的许暖。

(6分)

18【答案】引用具体事例——

(1)说明汪老对待笔下人物的态度:

尊重笔底人物,并把他们当朋友。

(2)说明汪老的文章是一种真性情的流露,从而解释前文“有一种滋润生命温暖”的原因。

(3)表达作者对汪曾祺极具人性关怀情怀的赞美。

(6分)

19.

(1)人教社、语文社考虑将莫言作品编入中学教材

(2)观点一:

可以适度增加一两篇莫言先生的作品,但是不需要过渡渲染诺贝尔文学奖。

观点二:

我们没有理由拒绝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本土作家,关键应该考虑的是,选择适合中学生学习的作品纳入到语文课本中。

观点三:

对于中学生而言,接受和学习莫言先生的魔幻现实主义文风可能存在难度。

(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也可)

20.

(1)儒家肯定物质利益是可以追求的,但是要以正当的手段来追求。

(2分)道家则认为民应该没有物质欲望,否则就丧失本性,迷失自我。

(2分)

(2)答案提示:

可以从赞同的角度谈,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等,也可以从反对的角度谈,如摒弃物欲,无欲则刚等。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离开京师向东行,河水里卷着浊泥,道路上飞起黄尘,高坡田野苍莽暗淡,使行路的人感到疲倦。

走了八百里,才来到汴水之北灵壁张氏家的园林。

从外面就可以看到茂密的修竹,粗大荫郁的乔木,园中借汴水的支流,建成池塘;又凿取山上的怪石,堆成假山。

园中的蒲草芦苇莲花菱角,让人联想起江湖的秀美;青桐翠柏,让人感觉到山林的清爽;奇花异草,让人回忆起京、洛的繁华;高堂大厦,有吴蜀之地建筑的精巧。

园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丰饶可以养家。

瓜果蔬菜可以馈赠邻里,鱼鳖新笋可以招待来自远方的宾客。

我从徐州改知湖州,由应天府乘船,三天后到达张氏园亭。

我坐着小轿来到他家门前,见到了张氏的儿子张硕。

张硕请我写一篇文章为记。

张家世世代代都有显达的人,从他伯父殿中君和他父亲通判府君那一代,开始在灵壁县定居,建造了这个园子,在池边修建了一座亭台奉养双亲。

后来他们到朝中做官,在当时很有名望。

用剩馀的资财,不断地增修扩建,到现在五十多年了。

园子里的树木都已长成十围之粗,浓荫遮蔽了河岸。

园中的各种景物,没有一样不令人赏心悦目,我相信他们一定是花了许多力气和时间。

古代的君子,不是非要做官,也不必一定不做官。

非要做官就容易忘掉自我,一定不做官就容易忘掉国君。

就像饮食一样,自己感到适意就行了。

然而士子很难做到合于古人所说的君臣节义。

居于乡野的人安于现状不愿外出做官,外出做官的人为利益所牵而不愿退处。

于是他们就有了违拗亲情自命高洁或贪图利禄苟且偷安的弊病,因而受到人们的讥讽。

如今张氏的先人,为子孙后代考虑得长远而周到。

所以把建筑居室种植园林的地址选择在汴水、泗水之间,此地是舟船车马官员来往的要冲。

凡衣食之需,饮宴游览之乐,不必刻意追求就能满足。

让他们的子孙迈出家门出去做官,朝堂不过几步之遥;闭上院门回家隐居,就可以坐卧于山林之内。

对于贻养性情,推行仁义保持志节,无一不非常适合。

因此他们的子孙凡出仕的人都获得了循良的名声,凡在家不仕的人都保持了高洁谦退的德行。

这都是他们先人的遗风。

我在徐州做了两年知州,很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不忍心离去,而徐州的父老也并不厌弃我,我打算在泗水滨买地归老。

往南可以望见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头裹幅巾手拄竹杖,时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与他们的子孙交游,我相信这一天已为时不远了。

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