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文澜中学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43024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2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文澜中学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浙江省文澜中学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浙江省文澜中学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浙江省文澜中学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浙江省文澜中学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文澜中学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docx

《浙江省文澜中学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文澜中学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文澜中学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docx

浙江省文澜中学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

浙江省文澜中学2020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3g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下列关于这种物质的组成描述正确的是()

A.该物质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B.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D.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l:

2

2.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

科学家已发现反氢原子。

推测出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A.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

B.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

C.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3.电解水时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栄参与反应),电解一定质量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

1B.溶液中钠元素质量变大

C.溶液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不变D.溶液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减小

4.科学实验是人类获取科学知识,验证科学理论的重要手段,其中,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很重要,以下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的烟雾

B.CO还原氧化铁,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

C.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观察到浅绿色溶液变成蓝色

D.向滴有植物油的水中加入洗洁精,振荡后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

5.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产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表:

根据上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15.3B.X、Z是反应物,Y、W是生成物

C.Z为化合物D.反应中Y、W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22:

9

6.图中表示一定量的木炭和氧化铜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

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纵坐标

表示()

A.固体的质量B.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C.二氧化碳的质量D.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7.下列物质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A.用水鉴别生石灰和石灰石B.用MnO2鉴别蒸馏水和双氧水

C.用燃着的木条鉴别H2和CH4D.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和CO2

8.一定质量的乙醇燃烧,得到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的总质量为27.6g,其中水为10.8g。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乙醇质量为9.2g

B.生成的一氧化碳的质量为2.8g

C.燃烧产物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为4:

1

D.若该质量的乙醇完全燃烧会多消耗0.8g氧气

9.氢能是最绿色的能源,下图是制取与贮存氢气的一种方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资料:

①Mg2Cu是一种贮氢合金,吸氢后生成MgH2和MgCu2合金;②MgH2和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H2+2HCl=MgCl2+2H2↑

A.ZnFe2O4中Fe的化合价为+2价

B.循环制氢反应中需要不断加入ZnFe2O4

C.反应2产生的氢气和反应3所得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

D.反应3中氩气作保护气,防止金属镁、铜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

10.A和B可发生如下反应:

3A+2B═A3B2,某学生做了3次该实验(每次均充分反应),反应前A和B的质量和都是l0g。

有关实验数据见下表,X∶Y的比值可能为()

序号

反应前A的质量

反应前B的质量

反应后A3B2的质量

8g

2g

6g

4g

6g

6g

Xg

Yg

9g

 

A.1∶1B.2∶1C.1∶4D.3∶2

11.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通常情况下丙是气体

C.生成物丁中碳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

2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

7

12.某无色气体可能由H2、CH4、CO、CO2中的几种组成。

将该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将剩余气体导出,经干燥后点燃,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

该混合气体的可能组成是(  )

A.H2、CH4B.H2、COC.H2、CH4、COD.CH4、CO、CO2

13.在光照条件下,AgNO3可分解为Ag、O2和某种氮的氧化物X.取一定质量的AgNO3固体充分光照,测得反应后生成Ag、O2、X的质量分别为21.6g、mg、9.2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gNO3固体应密封保存在无色细口瓶中

B.m=3.2

C.X的化学式为NO

D.该反应方程式中Ag与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

2

14.某有机物6.2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17.6g二氧化碳和10.8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

A.一定只含有碳元素

B.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15.1932年,美国化学家H.C.尤里等发现了一种质子数与氢原子相同,但中子数比氢原子多一个的新原子,关于这种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是与氢原子相同的原子B.是氢元素的另一种原子

C.是一种新元素D.是与氢元素不同类的原子

16.洁厕灵、84消毒液是两种常见的清洁、消毒用品,混合使用时会发生如图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有毒气体是Cl2

C.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

D.84消毒液、洁厕灵能混合使用

17.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18.已知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则根据图示,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A.12B.16C.5D.10

19.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分子个数之比等于气体体积之比。

如图是一定体积的氢气和不同体积的氧气化合成水(液态)的实验数据的关系图(横坐标表示通入氧气的体积,纵坐标表示反应后剩余的气体的体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氢气

B.虚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氧气

C.实线与虚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气体恰好完全反应

D.反应前,原有氢气2mL

20.以科学原理和实验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能使燃着木条熄灭,所以能使燃着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B.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C.铁丝在氧气中能够燃烧,空气中有氧气,所以铁丝在空气中一定能够燃烧

D.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CO2,所以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

21.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甲为固态单质,乙、丙为元素组成相同的两种气体,乙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B.转化①②④的反应中有一种相同的反应物

C.转化①、②、③可通过化合反应实现

D.转化①、②、③只能通过与氧气的反应实现

22.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就是氧化物

B.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所以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23.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将水通电电解一

段时间

B.加热一定量的高

锰酸钾固体

C.向两份相等质量的块状大理石和粉末状大理石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等浓度的稀盐酸

D.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A.AB.BC.CD.D

24.下图是反映某个化学反应里个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下列对此变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充分反应后,乙+丙=甲的质量

B.物质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

C.此化学反应中,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反应了此化学反应是分解反应

25.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可制取生石灰(

)。

现有100gCaCO3样品,高温锻烧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67g。

下列推断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A.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的原因是逸出了二氧化碳气体

B.生成物中CaO的质量是42g

C.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40%

D.剩余固体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大于1:

4

26.下列各项分析正确的是

A.

在密闭容器中,水的通电分解

B.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

C.

碳在盛有氧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

D.

电解水

27.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M四种物质,使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

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物质

X

Y

Z

M

反应前的质量/g

20

5

3

28

反应后的质量/g

待测值

30

3

8

关于此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参加反应的Y、M的质量比为5:

4

D.待测值为13

28.下列关于“不一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B.质子数相等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

C.由分子构成的纯净物不一定只含一种分子D.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29.如图为改良版的“验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

用一根铁丝穿4片紫色石蕊试纸,按图示将稀硫酸和水滴加到相应的试纸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1、3变为红色,2、4不变色

B.若将稀硫酸换成稀醋酸也可以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

C.该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与石蕊发生反应生成红色物质

D.该实验的优点是将四个实验改成一个实验,对比性强

30.某密闭容器中有X、O2、CO2和H2O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X

O2

CO2

H2O

反应前的质量/g

1.6

8

2.2

1.8

反应后的质量/g

0

1.6

待测

5.4

 

A.该反应可能是化合反应B.表中“待测”数据为4.4

C.反应中的X与O2变化的质量比是1:

4D.X可能是乙醇

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

31.氧气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请按要求回答以下与氧气制取有关的问题: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有六种途径可以制得氧气,如图1所示:

(1)属于物理变化的途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2)根据“绿色化学”理念,通常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途径是实验室制氧气的最佳方法。

该反应需要添加一种黑色固体MnO2作为催化剂,若反应结束后想要回收该粉末,需对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操作,然后对固体进行洗涤和烘干。

如图2是实验室制氧气常用的装置

(3)写出装置中仪器的名称:

a_____;b_____。

(4)若小明同学选择图中的途径F制备并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他应在图2中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分别为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若实验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则可能的错误操作为:

_____。

(5)若选择图1中的途径B制取氧气,则需要在试管口塞一小团棉花,目的是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6)若使用图中E装置来收集氧气,则验满的方法为:

_____。

32.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

(1)A中现象:

烧杯②中溶液变红。

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变红”的原因_____。

(2)B中集气瓶底部有少量水,其作用是_____。

(3)C实验完毕,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种现象说明氮气具有_____的性质;若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

,可能存在的原因是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3.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a_______;b__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字母),若得到较纯净的氧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填字母)。

(3)选用BC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

B装置中长颈漏斗下端管口需伸到液面以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利用C装置收集氧气,证明集气瓶已充满的方法是_________。

实验过程中,某同学由于动作太慢,氧气还没有收集满,锥形瓶内的反应就已经停止。

若想集满这瓶氧气,在不拆卸装置的前提下,你的解决方法是_________。

(4)氨气是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

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制取氨气的装置组合是______(填字母)。

某化学实验小组利用F装置收集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性质(部分仪器已略去)。

①收集氨气时,氨气的进气口是______(填“a”或“b”)。

②收集氨气一段时间后,打开F装置中的止水夹,观察到烧瓶内产生了喷泉,说明氨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

③为防止环境污染,①~④装置可用于吸收多余氨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34.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可以采用下图甲乙两种装置。

乙装置可视为甲的改进装置,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25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

(1)在甲装置实验过程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当温度降到室温,打开止水夹,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写出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_。

(2)在乙装置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_____。

(3)写出乙装置实验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

(4)乙装置实验中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25mL

22mL

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_____2l%(填“>”、“=”或“<”),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

(填序号)

①没有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③加入铜丝量太多;④加入铜丝量太少

(5)乙装置与甲装置相比较,优点在于_____(任答一点)。

35.探究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CO2并探究CO2与过氧化钠(Na2O2)的反应。

查阅资料得知:

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CO2,H2O发生反应:

Na2O2+2CO2═2Na2CO3+O2,2Na2O2+H20═4NaOH+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利用装置A制取CO2的优点是.

(2)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CO2中混有的HCl,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装置D的作用是.

(4)装置E中收集到的气体是(填化学式),该气体还可以用下列图2装置中的进行收集(填写字母序号).

(5)为探究反应后装置C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的成分,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图3实验:

根据判断,反应后装置C硬质玻璃管中固体为.

36.初二年级某班的两组同学做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的实验。

(1)第一组同学按图进行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的实验:

①小明将燃烧匙中的过量红磷点燃后放集气瓶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实验为什么要求红磷要过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红磷燃烧结束后冷却,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进入的水的体积达到集气瓶空气体积的_________。

③此实验说明空气中有_________气,大约占空气总体积_________,剩余气体主要是______气。

④已知:

镁+氧气

氧化镁(固体),镁+氮气

氮化镁(固体)

根据上述反应,能否用镁代替磷测定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

____。

(2)第二小组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①该小组实验失败了,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不改变原装置,要使实验成功,你的改进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A

解析:

A

【解析】

由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可以计算出:

8.8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8.8g×

×100%=2.4g;5.4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5.4g×

×100%=0.6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

生成物中的碳、氢两元素来自该物质,又由于2.4g+0.6g=3g,

说明该物质只含有碳、氢两元素,一定不含有氧元素.所以选项B、C错误.

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1:

4,故D错误.

故选A.

2.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故A错;

B、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没说明电荷种类,因为反粒子与正常的质子和电子不同,故B错;

C、氢原子内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且带的电荷与一般说的质子和电子电荷正好相反,故C正确;

D、质子没说带的电荷种类,故D错。

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注意题干中的信息:

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

3.D

解析:

D

【解析】A.电解水时,正极生成氧气,负极生成氢气,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B.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溶液中钠元素质量不变,C.氢氧化钠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

16,水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

8,电解过程中水减少,所以溶液中氢、氧元素质量比变小。

D.

,氢氧化钠中氢氢元素质量分数1÷40×100%,水中氢元素质量分数2÷18×100%,电解过程中水减少,溶液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减小;选D

4.B

解析:

B

【解析】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的烟;B.CO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C.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可观察到蓝色溶液变成浅绿色;D.油不能溶于水,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向滴有植物油的水中加入洗洁精,振荡后得到乳浊液,而将油污洗掉;选B

5.B

解析:

B

【解析】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表格中的数字可知:

10+2.2+16.2+0.9=a+4.4+8.1+1.8,故a=15.3,正确;B、由以上推测可知,反应物为Z;生成物为X、Y、W,错误;

C.由以上推测可知,反应物为Z;生成物为X、Y、W,故Z为化合物,正确;

D、反应中Y、W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22:

9,正确。

故选B。

点睛:

在一密闭容器中,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表可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可求X的待测值;则由物质的增加或减少,可推测反应物与生成物等信息。

6.D

解析:

D

【解析】根据图象可知,纵坐标表示的物质或元素开始不变,再逐渐增加,反应停止后不变,结合各物质即元素在反应中的变化情况来分析;通过分析C+2CuO

2Cu+CO2↑可知,A、氧化铜和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逐渐减小,不符合题意,错误;B、氧化铜的质量逐渐减小到零,错误;C、二氧化碳的质量应该从零开始不断增加,错误;D、铜元素质量不变,固体质量逐渐减小,所以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加,然后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7.C

解析:

C

【解析】A、取样品,加水,试管发热的是生石灰,没有明显现象的是熟石灰,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正确;B、取样品,加入MnO2,产生气泡的是双氧水,不产生气泡的是蒸馏水,可以鉴别,正确;C、氢气和甲烷燃烧都是淡蓝色火焰,现象相同,不能鉴别,错误;D、把CO和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无现象的是一氧化碳,能鉴别,正确。

故选C。

8.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中水中的氢元素全部来自于乙醇中,10.8g的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10.8g×

=1.2g,含有1.2g氢元素的乙醇的质量为;1.2g÷

=9.2g,故正确;

B、由一定质量的乙醇燃烧得到H2O的质量为10.8g,其物质的量为

=0.6mol,则n(H)=0.6mol×2=1.2mol,乙醇中N(C):

N(H)=2:

6=1:

3,故CO、CO2的总的物质的量为

=0.4mol,CO、CO2的总的质量=27.6g-10.8g=16.8g,令CO、C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则:

x+y=0.4

28x+44y=16.8

解得:

x=0.05、y=0.35,故CO的质量为0.05mol×28g/mol=1.4g,CO2的质量为0.35mol×44g/mol=15.4g,故错误;

C、燃烧产物中燃烧产物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等于乙醇中燃烧产物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

=4:

1,故正确;

D、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

27.6g-9.2g=18.4g。

设9.2g的乙醇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为x

x=18.2g

18.4g-18.2g=0.2g

故正确。

故选B.

9.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A、ZnFe2O4中锌元素+2价,氧元素-2价,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代入可求出Fe元素的化合价为+3,故选项错误;

B、根据图示,反应1中ZnFe2O4是反应物,反应2中是生成物,故ZnFe2O4可以循环使用,不需要不断加入,故选项错误;

C、Mg2Cu是一种贮氢合金,吸氢后生成MgH2和MgCu2合金,反应2产生的氢气被贮存后,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产生的氢一部分为反应2的产物,一部分来自稀盐酸,故反应2产生的氢气和反应3所得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不相等,故选项错误;

D、反应3中氩气作保护气,防止金属镁、铜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0.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根据所用药品充分反应时,生成物和反应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计算出①②两次参加反应的A、B和生成的A3B2的质量比;然后分别假设第③次所用药品A和B充分反应的情况,分别计算出X:

Y的比值,对照选项正确选择。

【详解】

由题意和图示数据可知,第①次所用药品充分反应时,生成物质量为6.0g,A不可能完全反应,那么B完全反应,A有剩余,则参与反应的A的质量为:

6g−2g=4.0g,那么参与反应的A、B质量和生成的A3B2质量的比=4:

2:

6;所以第②次所用药品充分反应时,A反应完全,B有剩余;参加反应的A、B物质和生成的A3B2的质量比仍然是4:

2:

6,在第③次实验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依然要符合4:

2:

6,如果B充分反应,则B的质量为:

Yg:

9g=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